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教授论文范文参考 教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教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4

教授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教授论文范文参考:张代钊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经验的整理和挖掘
  2. 第二篇教授论文样文:刘军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传承研究
  3. 第三篇教授论文范文模板:论教授治学
  4. 第四篇教授论文范例:李赛美教授经方辨治2型糖尿病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
  5. 第五篇教授论文范文格式:林兰教授糖尿病三型辨证学术思想渊源与临床经验整理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教授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教授相关参考文献,是教授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教授论文范文参考:张代钊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经验的整理和挖掘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中医药疗法是我国治疗肺癌的特色,近几年来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肺癌显示出在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张代钊教授治疗肿瘤50余年,对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对肺癌辨证分型的认识,还是治疗都有独特的看法;张教授还是运用中药减轻化疗和放疗副反应的开创者之一,张老处理放化疗副反应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应用方法.这些都应该认真加以总结,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和了解,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研究目的:总结张代钊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便于后人继承和应用.

研究内容:

1.张代钊教授对肺癌辨证分型的认识

2.张代钊教授对肺癌的中医治疗经验

(1)抗肿瘤治疗及辩证治疗

(2)运用中药减轻肺癌化、放疗副反应

(3)治疗肺癌的经验方和特色用药

研究方法:

1.回顾性研究

(1)研究张代钊教授已发表的论文

(2)研究既往张代钊教授治疗过的病例

2.前瞻性研究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师带徒期间收集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张老对肺癌从辨证分型到中医治疗特色的客观资料.

结果:

1.张代钊教授治疗肺癌经验总结

通过聆听张代钊教授亲自讲授、跟师学习3年、参考既往张代钊教授发表的文章及书籍,对张代钊教授治疗肺癌经验进行了总结.

1.1张代钊教授对肺癌病因病机的看法:张代钊教授认为,肺癌发病原因主要与正气虚损有关,正气虚贯穿肺癌的整个发病过程,其中尤以中晚期肺癌最为明显.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是肺癌发病的基础.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邪气乘虚而入.邪气入内,留滞不去,阻于胸中,宣降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津液输布不利,聚而为痰,痰瘀胶结,从而形成肿块.

1.2张代钊教授对肺癌辨证论治的看法:张教授认为肺癌患者的辨证分型中阴虚气虚居多,具体分型如下:阴虚内热、脾虚痰湿、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肺肾两虚共五型.张教授认为患病初期以实证为主,同时多合并有气虚和阴虚,随着病情的进展虚证加重,邪气更重.对五种不同分型的患者分别用不同的中药,初期可重用祛邪之品,中期祛邪扶正并用,晚期重用扶正,少用祛邪.具体用药:阴虚内热用沙参麦冬汤合百合固金汤、脾虚痰湿用二陈汤合四君子汤加味加减、气阴两虚用生脉饮合四君子汤加减、气滞血瘀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肺肾两虚麦味地黄丸与生脉饮加减.

在随证加减方面张教授有一定的规律:咳重加川贝母、炙枇杷叶;痰不利重用全瓜萎;咯血重加仙鹤草、白及、藕节、侧柏叶炭、生地炭;声音嘶哑选加木蝴蝶、川芎、玄参、蝉衣;胸痛不止选加制乳没、瓜萎皮、橘络、延胡索;自汗短气选加人参、五味子、炙黄芪;脘腹凉加干姜、制附子;吐酸加乌贼骨;便溏泄加炒山药、菟丝子;便秘甚加大黄,麻仁;失眠加夜交藤、合欢花、生龙牡纳呆加鸡内金、焦三仙;腰困痛者加川断、杜仲、枸杞子.

1.3张代钊教授对肺癌治疗的看法

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特点给予相应的中药.张教授在肺癌病人治疗的各个阶段都应用中药配合,疗效显著.

1.3.1肺癌手术前后使用中药.术前张代钊教授以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其他基础疾病引起的不适为主,以利于于术的顺利进行.其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益气养血为主,不主张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以免耗伤气血,影响术后的恢复.肺癌手术后多伤及气血,故常予补气养血之中药,使患者手术造成的损伤早日恢复,尽快恢复体力.肺癌术后应用中药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防止转移,延长生存时问.

1.3.2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张教授认为放疗属于“热毒”范围,容易伤阴.张教授认为配合放疗时首先要养阴清热生津,清上焦之热,另外因为放疗也会导致气虚血虚,所以要益气养血,更根本的治法是滋补先天和后天---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尤其注重补肝肾,“补骨生髓,髓可生血”.配合放疗时的总治则是养阴清热生津、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

1.3.3中医药与化学药物治疗相结合.化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同时也产生一系列副作用,表现为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对心脏和肝、肾功能的损伤.张教授认为,化疗药物损伤人体气血,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益气养血、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滋补肝肾可以减轻和改善这些副反应.

1.3.4晚期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

晚期肺癌往往出现广泛转移,预后差,无法根治,临床治疗主要以延长生命,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对于晚期患者,张教授通常给予扶正培本、健脾益肾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当中注意顾护患者的胃气,在扶正的同时给予清热解毒散结的药物,根据患者气血阴阳和脏腑盛衰的具体情况,权衡扶正与祛邪的轻重缓急.正气尚足的人,重用抗癌之品;正气已虚之人,慎用攻伐之药.

1.3.5老年肺癌以中药治疗为主

张代钊教授认为,体虚邪实是老年中晚期肿瘤证候的特点.此时减轻症状、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治疗老年中晚期肿瘤的主要目的.再者,该类患者的体质在此时往往不能承受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而中药的细胞毒作用义远不及化疗,使用类似清热解毒之品反而导致脾寒胃伤.因此,治疗上可单纯利用中药扶正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气机通畅、人瘤共存的疗效,从而间接达到清热解毒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也只有通过此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1.3.6擅用生脉饮

生脉饮是张教授应用很广泛的一个方子,他认为肺癌患者多合并气虚阴虚.对于生脉饮中的“参”,可随病人寒热调方:气短,口干用“沙参”;有热症用“西洋参、沙参”;有寒证用党参、红参、人参.

1.3.7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张代钊教授认为正气虚损是肺癌发病的基础,因此在治疗中无论何时,益气补虚都是治积之本,正气强大了,积证自可消除,符合现代免疫治疗的思想.

张代钊教授认为早期正气尚强,邪气尚浅,治疗可以多用攻邪之品;中期邪气较深、正气受损,治疗应该攻伐与补虚并进;晚期邪气旺盛、止气虚衰,治疗当以补虚为主

1.3.8时时顾护脾胃

张代钊教授非常重视顾护患者的脾胃,几乎每张处方里都有健脾和胃之品,茯苓、白术、鸡内金、焦三伷必不可少.

1.3.9注重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

张教授将中医“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思想运用于肿瘤临床,他常说“肿瘤是治不完的,预防重于治疗”.主张提前干预,预防肿瘤的发生,预防肿瘤的转移复发.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张代钊治疗肺癌经验总结

几千年来,中医药领域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分散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现代的研究文献中.面对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找出存在的关系和规则,如何客观、全面、有效地从中获取其中有价值、有共性的资料就变得尤为重要.

所谓数据挖掘(Data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权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可信、新颖、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的高级处理过程.简单地说,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出有用的知识.

中医名医的临床经验是祖国医学宝贵的财富,对名医经验的总结和继承,使专家经验转化为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对培养和造就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更是重要的举措.已经有学者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名老中医经验进行总结,认为数据挖掘技术用于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名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得到名老中医的认可.无尺度网络作为复杂系统研究的一种实证现象和方法,对于基于网络研究复杂现象和复杂系统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84478.html

建立张代钊主任医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电子信息化模板,采集并录入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就诊的145例肺癌患者门诊病历324诊次.其中男性81名,约占55.86%,女性64名,约占44.14%.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为59.16岁.

得到以下结果:

2.1肺癌以虚证为主,气滞血瘀是核心

将同类分型进行合并,阴虚+肺阴虚为23.2%;脾气虚+肺气虚+脾虚+气虚为45.8%:气阴两虚相加69%,实证:阻滞+血瘀+气滞+痰热为31.1%.可见,肺癌患者以虚证为主,气阴两虚占近70%,实证占31%.

网络图反应出气滞血瘀是肺癌的中心病机,痰湿热毒、阴虚、气虚是中间病变,各脏腑功能失衡是最初的病理基础.

2.2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是常用治则

治疗应用前20名的治则是健脾、益气、化痰、养阴、散结、软坚、利湿、活血、滋阴、化瘀、清热、补肺、和胃、润肺、益肺、芳香、化浊、润燥、止咳、补肾.

将同类治法合并,可见用的最多的治则是健脾益气和胃,占35.2%;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是第二治则,占27.5%.养阴润肺居第三15,5%,健脾益气养阴法则共占50.7%.说明张代钊教授治疗肺癌以扶正的健脾、益气、养阴法为最常用,同时用祛邪的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治法.

2.3最常用的药物

张代钊教授用药规律有:健脾药物最常用薏仁米、炒白术、茯苓,陈皮、大枣,占19%;其次是消食导滞的鸡内金、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出现频率最高,达16.9%,这两个治则合为健脾和胃使用频率高达35.9%;益气养阴的沙参、麦冬、五味子占11.7%;抗肿瘤最常用的药物依次是龙葵4.0%、半枝莲2.7%、海藻2.6%,青黛2.5%.

气虚的核心药物是:党参(太子参、沙参)麦冬、五味子、陈皮、川贝母、鸡内金、龙葵;主要配伍药物:大枣、焦三仙、川贝母、青黛、海藻.脾虚核心药物:茯苓、陈皮、炒白术、鸡内金、焦三仙、补骨脂、炒酸枣仁、龙葵.

阴虚常用药:沙参、麦冬、五味子、鳖甲、百合、枇杷叶、川贝母、全瓜蒌、炒白术、陈皮、薏苡仁、大枣、鸡内金、焦三仙、龙葵、半枝莲、海藻、青黛.

对照张代钊教授既往的经验总结,数据挖掘技术基本能反映张代钊教授在肺癌诊治方面的思想,该技术将教授的用药规律更加具体化,更加客观化.但是,由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复杂性,一些应用的可操作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篇教授论文样文:刘军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传承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以跟随刘军教授学习,探求其学术渊源,总结其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辩证处方用药规律、独特的针灸和推拿理筋正骨手法及功能锻炼经验,以期为中医骨伤科的学术传承及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方法:

1.学术渊源探讨

通过对北京罗氏伤科的脉系源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北京罗氏伤科的治学特点、学术思想与成就,进而分析刘军教授的学术脉系源流.

2.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辩证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选取刘军教授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500例医案进行分析,对处方中应用的药物进行药物频次、归经、四气五味、用药组合、药对、核心组合及新方发现进行研究分析.

教授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授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在职研究生论文、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教授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教授论文范文选题

3.通过跟随刘军教授出门诊学习的方法,对刘军教授治疗颈椎病的针灸和推拿理筋正骨手法经验及功能锻炼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

1.总结了北京罗氏伤科的脉系源流,北京罗氏伤科的治学特点为尊崇四部经典和神农本草,阐发精研于伤科;求实际而不好高骛远;注重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学术思想与成就主要为专注发展特*技,对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尤有成就.刘军教授的学术思想主要来自北京罗氏伤科,同时通过对岭南、海派、北派伤科的学习与继承,结合现代医学前沿,集百家所长,逐步形成了“注重整体,筋骨并重,动静结合,气血为先”的学术思想.

2.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主要由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组成.500个处方的高频用药主要有:甘草、川芎、伸筋草、桃仁、地龙、当归、牛膝、赤芍、狗脊、生地黄、柴胡、黄芪、熟地黄、红花、羌活、葛根、木瓜、徐长卿、苍术、薏苡仁、延胡索、关黄柏等.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用的药物归肝、脾、心、肾经为主,其次为归胃、肺经.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温药为主,其次为平、凉之品,少佐寒性药物.

3.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以苦、辛、甘药为主,其次为酸、咸、淡、涩.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分类以伞形科、豆科、蔷薇科、菊科、毛茛科、钜蚓科、芸香科、石松科、萝蓐科、芸香科、禾本科、苋科、蚌壳蕨科、唇形科为主.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出现频次在170次以上的组合共190组,高频用药组合100个,关联系数在0.05以上的药对有108个,核心组合7个,新方7个.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处方用药的特点主要是重视阴阳互补、重视引经药的运用以及久病善用动物类药.

4.刘军教授擅长运用平衡针配合体针治疗颈椎病,平衡针选穴主要为颈痛穴和肩痛穴,常用的体针选穴有:天柱、风池、肩井、肩髎、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以及阿是穴(压痛点)等.此外,刘军教授还善于辩证应用温针灸及艾灸进行治疗颈椎病.刘军教授在推拿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方面主要继承了罗金官教授的手法,其运用手法时注重手法的诊断作用,常用的治疗手法有十种,主张分型论治,并要求术者必须时刻牢记手法治疗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结论:

1.刘军教授的学术思想主要来自北京罗氏骨伤科,在“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岭南、海派、北派伤科为主的学习与继承,结合跟踪现代医学前沿,集百家所长,逐步形成了“注重整体,筋骨并重,动静结合,气血为先”的学术思想.

2.刘军教授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有内、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有风寒湿邪外侵、慢性劳损、外伤等;内因主要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等.在内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颈项部经脉运行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肌肉骨骼得不到气血的濡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中,对于年轻的颈椎病患者,其发病主要与外因相关,由于欠缺足够的体育锻炼,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下降,受到风寒湿邪外侵,长期不良工作和学习姿势及生活习惯导致颈项部肌肉的慢性劳损,或者由于颈部外伤的影响等,从而导致了颈椎病的发生.对于老年颈椎病患者,则由于年老肝肾逐渐亏虚,肾精不足、髓海不充,长期劳作导致颈部筋骨的劳损,复加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等病理痹阻经络从而产生了痛、麻、酸、重等临床表现;而由于肌肉骨骼韧带退变产生的骨赘造成了神经脊髓受到压迫刺激,也必须得到重视.刘军教授认为本病总体病机当为“本虚标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瘀滞为标.颈椎病患者中,当以神经根型居多,又由于岭南颈椎病患者受到岭南地区特殊的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岭南地区的湿热、脾虚体质人群较多的特点,刘军教授认为岭南地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其次为湿热瘀阻,年长患者多夹杂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主要由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组成,体现了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活血化瘀、祛风湿、扶正补虚为主的治法.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用药特点有重视阴阳互补、重视引经药和久病用动物类药

3.刘军教授其擅长运用针灸、手法和及功能锻炼等综合一体化手段治疗老年脊柱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手法治疗注重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刘军教授在擅长运用平衡针配合体针治疗颈椎病.刘军教授在推拿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方面主要继承了罗金官教授的手法,其运用手法时注重手法的诊断作用,主张分型论治,并要求术者必须时刻牢记手法治疗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刘军教授还在运动养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八段锦、健走、蛙泳、俯卧撑等是刘军教授推荐的可用于脊柱与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防治的功能锻炼.

第三篇教授论文范文模板:论教授治学

教授治学,是指教授从事具有研究属性的学术活动,它包括教授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等三方面内容.教授治学符合大学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但是,目前我国教授治学还存在有待解决的不少问题.具有最高学术水平象征的教授是大学教师的主体和核心,其治学活动对大学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解决教授治学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教授的作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遵循“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案例法,就如何解决教授治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如下的六个章节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

第一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与教授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教授治学、教授治校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教授治学的特点与教授治校式微的原因;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教授治学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总结了目前我国教授治学所取得的成绩,着重指出了教授治学在学术道德、学术水平、学术权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

第三章教授治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一是教授治学的理论依据.在界定大学与教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大学职能与教授素质,论证大学与教授通过高深知识相互依存,教授治学具有合理性;二是教授治学的实践依据.通过分析教授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等活动论证大学依赖教授治学,教授治学具有必要性.

第四章教授治学的必要条件.根据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教授治学的特点,从教授自身及其外部分析论证了教授治学所需要的条件.教授自身应具有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外部的支撑条件是学术资源、学术制度、学术文化等.

第五章教授治学的国外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大学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在教授治学方面,不论是在教授自身的特征、还是大学与社会的体制、制度和环境等都富有特色,营造了活跃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这些都对我国教授治学具有借鉴意义.

第六章改善我国教授治学的路径选择.针对我国教授治学存在的问题,按照教授治学的必要条件,借鉴国外经验,从教授自身、大学和社会等层面提出了解决教授治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研究表明,我国教授在治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授作用的发挥.要解决问题,需要从学理上论证教授治学的合理性与必要条件;需要借鉴国外教授治学的有益经验;需要按照学术的运行逻辑,从教授、大学和社会等层面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四篇教授论文范例:李赛美教授经方辨治2型糖尿病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

目的:

针对中医辨治糖尿病缺乏规范化标准,处方用药随意性大,治疗效果取决于专家经验,而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和利用尚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使得名中医的临床经验难以更广泛服务于民众的现状,提出基于形式概念分析、图论及偏序理论的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发现的数据挖掘新方法,对李赛美教授诊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进行全面的知识发现,并转化成可传承性和可利用性科学知识,全面总结和继承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为传承、保护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临床资料的采集和录入:参照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医案与机器学习信息融合的名中医诊疗糖尿病知识发现方法研究”课题要求制订临床诊疗资料采集表.采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李赛美教授门诊诊疗2型糖尿病的病历,共收集到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病历991份.并录入至“名中医李赛美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专家系统”,实现门诊资料的规范化存储.病例采集和录入的重点在于保持李赛美教授诊疗2型糖尿病过程的原貌,并突出诊疗特点.

2形式背景的建立和优化:在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描述事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构建对象与属性间的形式背景.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本文以病历为对象,分别以证型、症状、主方、药物组成为属性,建立了四个形式背景.并基于矩阵描述,按属性覆盖最大原则,对形式背景进行分层优化.

3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生成和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知识发现方法的提出: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偏序理论和图论,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发现方法.

4临床经验研究: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知识发现方法,从属性偏序结构图这个可视化表示数据结构图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规则集合,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李赛美教授诊疗2型糖尿病的证治规律.

结果:

1证型特点:病证涉及六经,且常见两经或三经合病.病位重点在肝、脾、肾三脏.证属太阳时,病位侧重在咽、在表;证属阳明、太阴时,病位侧重在脾;证属少阳、厥阴时,病位侧重在肝;证属少阴时,病位侧重在肾.病性以阳虚、血瘀、湿热为主要特点.证属太阳时,侧重于邪热、风;证属阳明时,侧重于湿热、痰热、血瘀;证属少阳时,侧重于气郁、湿热、血瘀;证属太阴时,侧重于阳虚、食滞;证属少阴时,侧重于阳虚、阴虚;证属厥阴时,侧重于气郁、气滞.

2症状特点:证属少阳时,症状体征特点为:头晕、头眩、咽干、口干、口苦、胁肋隐痛、心烦、手臂酸疼、肩膀疼痛、脉弦.兼见阳虚时症状为:畏寒、腰酸、大便溏烂、喜饮热水、舌淡、脉沉;湿热时症状特点为:汗多、畏热、小便黄、大便质粘、大便干结、痰色黄、苔黄腻、脉滑、脉数;血瘀时症状特点为:手足麻木、经血夹块、经色暗红、舌暗红、舌淡暗.分析六组常见证候类型的症状体征特点.①少阳,肾阳虚,太阳,血瘀证对应的主要症状体征为:口干,口苦,脉弦,手足麻木,颈项强痛,倦怠.②少阳,肾阳虚,湿热蕴脾证对应的主要症状为:口干,口苦,脉弦,倦怠,苔黄腻,脉细,舌淡红,舌淡.③少阳,肾阳虚,太阴证对应的主要症状为:口干,口苦,脉弦,大便溏烂,舌淡红,脉细.④少阳,肾阳虚,血瘀证对应的主要症状为:口干,口苦,脉弦,手足麻木,小便黄,眠差,舌暗红,脉细,脉滑.⑤少阳,肾阳虚,痰热蕴脾证对应的主要症状为:口干,口苦,脉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舌暗红,苔黄腻,脉细.⑥少阳,肾阳虚,阳明证对应的主要症状为:口干,口苦,脉弦,大便干结,苔黄腻,喜饮热水.

3主方特点:证属少阳时,以小柴胡类方为主方,分析了六组常见证候类型的主方规律:①少阳,肾阳虚,太阳,血瘀证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并合用桂枝加葛根汤,当归芍药散.②少阳,肾阳虚,湿热蕴脾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并合用葛根芩连汤、麻黄附子细辛汤.③少阳,肾阳虚,太阴证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方,并合用附子理中汤、柴芍六君汤.④少阳、肾阳虚、血瘀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并合用四逆散、平胃散、四物汤.⑤少阳、肾阳虚、痰热蕴脾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并合用温胆汤、大柴胡汤.⑥少阳、肾阳虚、阳明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并合用大柴胡汤、芍药甘草汤.

4用药规律:证属少阳时,小柴胡汤的常见加减为:①症见舌暗红、手足麻木等,则加当归、川芎;②症见肩膀疼痛、颈项强痛等,则加桂枝、白芍、葛根;③症见咳嗽、咽中有痰等,则加连翘、玄参、浙贝;④症见倦怠、脉沉等则加淫羊藿、砂仁;⑤症见舌红、苔黄腻等,则加苍术、黄连.探析了柴胡10g,柴胡15-20g,及黄连10g,黄连15-20g时相应的量效关系.①柴胡10g,生姜10g,熟党参30g,黄芩10g,法半夏10g,炙甘草6-10g,黑枣10g为常用量.②当少阳胆火内郁较甚时,柴胡15-20g,生姜10g,法半夏10g,熟党参30g,炙甘草6-10g,黑枣10g,黄芩15-20g.③黄连10-15g为常用量,常与苍术30g相配.④当湿热内蕴程度较为严重,黄连用量为20-30g,常与苍术30g相配.探析了几组常用药对,分别为:①苍术30g与黄连10-15g或20-30g;②淫羊藿15g与砂仁6g;③连翘30g,玄参15g与浙贝15g;④茯苓15-20g与白术10-20g;⑤当归15g与川芎15g.

结论:

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的临证经验为:①以六经辨证为体系,融多种辨证于一体;②关注病证主要特征,重视整体观念;③强调方证对应,常多方合用;④药随症变,量亦随症变,并巧用药对.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发现的数据挖掘新方法,能有效发现李赛美教授诊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将这样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发现方法应用于目前尚未解决的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知识与经验传承,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五篇教授论文范文格式:林兰教授糖尿病三型辨证学术思想渊源与临床经验整理研究

我国是世界3大糖尿病流行国之一.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关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的结果.该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同期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所做出的推算显示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千2百万以上,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亿4千8百万以上.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导师林兰教授即从事糖尿病的研究,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创立糖尿病三型辨证施治体系.其中三型之“纲”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按此并在各纲下设有“目”,以及“夹湿(湿热、寒湿)”、“夹瘀”兼挟证.1986年被卫生部药政部门纳入《新药(中药)糖尿病(消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至今沿用,被同行专家广泛认可、引用.

本论文分为学术成就梳理、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研究、临床诊治经验心得及病案整理四个部分,以研究林兰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临床经验,深度挖掘学术成就为宗旨.

第一部分梳理林兰教授学术成就.导师为主的课题组承担课题26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5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3项.糖尿病“三型辨证”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获200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通过对既往科研成果回顾性研究,整理研究林兰教授糖尿病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方法.

导师不懈努力创建并逐步完善“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实践.在国内率先提出血瘀与糖尿病血管病并发症的相关理论学说,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普遍引用,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新药开发提供评价标准.较早成功地建立了糖尿病心、脑、’肾等动物模型,建立与糖尿病相关的细胞培养和基因表达研究方法.牵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糖微康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临床应用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疗效.在国内首次采用DNA*化酶、RNA聚合酶、Rnase等技术,探讨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和中药作用的分子靶点,并从细胞学和血清药理学角度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和中药糖微康的作用机制.牵头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医药对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进展的影响”,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原则,旨在探讨中医药是否能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率和缓解率.首次引进UKPDS方法和DCCT方法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率先在国内开展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医药规范治疗方案研究,在国内糖尿病中医药研究领域尚属先例.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厘清糖尿病三型辨证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通过文献研究,规范消渴病病名、病因病机、证候诊断,总结出消渴病有阴虚、热盛、气虚、阳虚、挟湿、挟瘀基本证候及其临床表现,规范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挟湿证、挟瘀证临床表现.研究提示糖尿病有阴虚、热盛、气虚、阳虚、挟湿、挟瘀6大基本证候.消渴病(糖尿病)因禀赋不足,五脏柔弱;或肝郁气滞,郁热伤阴;或饮食不节,蕴热伤津;或外感六淫,化热伤阴;或劳逸失度,肾精亏虚;或消必致瘀,瘀后更消;或湿聚痰凝,湿热互结.现代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糖尿病中95%为2型,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疾病症状谱已发生较大变化,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已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由阴虚之本发生的病理变化,出现阶段性特征表现.阴虚热盛证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口苦、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或苔黄燥、脉数.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为易自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心悸、脉细.阴阳两虚证临床表现为浮肿、畏寒肢冷、恶风寒、阳痿、大便溏泻、夜尿频、舌体胖大、脉沉迟.

湿、血瘀等是糖尿病病理产物和兼挟证的病因、多见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可兼挟于糖尿病早、中、晚各期.消渴病挟瘀证临床表现:肢体麻木刺痛或活动不便、口唇爪甲紫暗、心胸闷痛、舌质暗、舌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紫暗曲张、脉涩.消渴病挟湿证临床表现:口渴不多饮、头重如裹、脘腹痞闷、肢体困重、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腻或滑、脉濡缓或弦或滑.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对导师糖尿病三型辨证临床经验认识,以及个人临床实践中诊治心得.如治疗糖尿病肾病强调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重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病证结合,分期制宜,突出从瘀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痹阻心脉为标.证候为心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治法以益心气,养心阴,活血化瘀,宽胸宣痹为主.其虚之根源于心肾不足,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为标.阴虚、气虚是瘀血、痰湿产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滋阴益气均有利于活血、祛痰.辨证组方,以生黄芪、五味子水蛭等组成“糖心平”为主方随证加减.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辨治应重视分辨患者的体质状况,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存的患者,多见于素体厥阴肝旺、阴虚肝旺和阴虚阳亢体质之人.其次,应重视明确病变的脏腑定位,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存患者的发病与肝肾及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均有关系,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还应重视明辨证候的标本虚实,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存的患者,标实证以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火上扰最为多见,本虚证以阴虚、气阴两虚最为多见.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施治,灵活遣方;兼顾外治,直达病所.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出汗异常、皮肤瘙痒症、阳痿、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儿童、老年糖尿病等,老师均有独到的治疗经验,且临床上十分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四部分临床跟师病案整理.分析林兰教授治疗糖尿病临床完整病例,揭示三型辨证依据的症状、体征、证型分布、治则治法、遣方、用药规律、核心方药使用、常用药量特点、药物配伍关系、随证加减变化等诊治特点及用药规律.临床常用中药主要药味甘味、苦味、辛味、酸味,甘以补气、苦坚阴除热、辛行血、酸生津以及酸甘化阴,体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祛湿化痰的治法.如肾病常以六味地黄丸系列方药加减,滋阴补肾,并配合生黄芪、白术益气.冠心病常用生脉散合丹参饮加减、六君子汤加减.脑梗塞常用补阳还五汤、二陈汤加减,发挥益气活血通络、养阴、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桃红四物汤、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并配合黄芪、姜黄益气活血通络,内外兼治.

主要论述了教授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教授引用文献:

[1] 新颖的教授论文选题 教授论文标题怎样定
[2] 教授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教授参考文献有哪些
[3] 教授论文大纲范文大全 教授论文提纲如何写
《教授论文范文参考 教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教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