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标准课程论文范文参考 标准课程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标准课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标准课程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标准课程论文范文参考:美国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策略与启发
  2. 第二篇标准课程论文样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3. 第三篇标准课程论文范文模板:基于标准课程的教师专业性研究
  4. 第四篇标准课程论文范例: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
  5. 第五篇标准课程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

★100篇免费标准课程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标准课程论文写作参考,适合标准课程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标准课程论文范文参考:美国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策略与启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应对严重的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布什政府倡导建立新的“世界标准”.随后,一些教师协会和著名研究机构研制了全国学科课程标准,各州根据自愿性原则建立了各州标准,并引起了一系列核心要素的变革.学者称之为“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特指由课程标准倡导和研制而引发的整个基础教育系统及核心要素的改革,这些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学科标准、课程、教学、评价和绩效问责等.

美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分别为基于各州标准的课程改革和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时期.其中,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以2010年全国州长协会和各州教育长官委员会颁发共同核心州际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共同标准)为启动标志,目前已有44州及哥伦比亚特区采用.它是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对各州课程改革的反思与重构.这决定了美国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既继承了以往课程改革的某些特征,又在吸取以往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路、模式和方法.

2001年,我国正式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也被称为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2011年我国教育部又颁发了修订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指出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正位于“深水区”,面临着更深层的问题和矛盾,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研究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的已有理论,分析美国在吸取二十余年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经验基础上,此次由共同标准驱动的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模式和实施策略,并尝试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可行的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概论”,重点探讨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基于共同标准课程改革的涵义、思路、动因与模式.

第一部分共分为两章,第一章分析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的涵义、进程与思路.通过梳理不同学者对“美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概念的理解、其发展历程与不同阶段的特点,理解何为“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另外,分析了影响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三种主要理论,系统理论、复杂理论和网络理论,它们的课程改革观及其对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的动因与模式,主要结合内外因分析,从美国经济、人才和教育等面临的国际竞争以及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此次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原因.并指出面对联邦政府与地方教育权力之争,美国通过各种课程改革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证,最终选择以州际合作的模式共同研制、规划和实施共同标准,联邦政府发挥辅助作用,形成课程改革的政策网络治理模式.

论文第二部分,探讨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中核心要素的实施策略.美国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首先以研制高质量的共同标准为基础和起点,以共同标准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中的贯彻和实施为目标,以绩效问责为其实施的保障.因此,该部分分析了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的主要构成要素——共同标准、课程、教学、评价和绩效问责的改革策略与方法.

根据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第二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三章分析了共同标准设计原则、研制程序、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著名研究组织对共同标准的质量评价的依据、方法与结论等.

第四章基于共同标准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结合主要的课程、教学、评价机构对一致性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开发案例,研究共同标准的内容和目标如何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中得以实施.重点解析了课程地图、专家系统模型、韦伯一致性分析工具和方法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评价研制中的运用.

第五章则研究了绩效问责对共同标准实施的作用.详述了教育绩效问责制度的理念、发展、模式和策略,重点研究此次基于共同标准的绩效问责改革的措施和特征.

论文第三部分“中美两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比较”,主要从课程改革所处阶段和问题、改革缘由和模式、整体思路和核心要素的实施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并指出可能的改革建议.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第二篇标准课程论文样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来临,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检测成为大样本调查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状况的重要方法,而构建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模型则是检测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重要视角.就我国而言,基础教育领域关于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话语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得到共识.研究表明,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大样本调查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状况,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方案的理解,进而落实新方案,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往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信息,主要通过教师座谈、访谈、听评课、教学录像分析、简单的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绩分析等路径来进行.但是借助这些方法获取的信息比较零散,有时候还会相互矛盾,很难有说服力.因此,研究者将教师课堂教学状况难以开展大样本调查的现象比喻为“黑匣子”.为打破大样本教师课堂教学调查的“黑匣子”,国内外课程研究者做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其中,1999年,美国学者波特等人研制的“SEC”课程实施调查模型,被公认为是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调查的有效工具和方法.基于此,本论文以初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SEC”调查模型,探讨中国大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状况.具体包括以下问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是否相一致哪些方面是一致的,哪些方面是不一致的什么因素影响其一致性水平应采取何种策略来提升其一致性水平等.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目前对这些问题尚未深入开展,而对此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掌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建构本土化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理论模型,广而推之地调查及分析义务教育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状况,全面检测不同学科、不同年段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实施程度,进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本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阐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问题与内容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课程目标相关问题研究,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研究,课程实施相关问题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相关问题研究,基础教育领域一致性分析理论研究等内容.第三章是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的理论模型部分.主要包括:“SEC”调查模型的一般概述,“SEC”调查模型的可行性分析,“SEC”调查模型的本土化改造等内容.第四章是研究设计与方法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的确定,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资料的搜集过程与方法,研究的效度、信度和*等内容.第五章是研究发现部分.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初中化学学习目标维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的总体状况分析.二是三类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在学习目标上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三是研究结论与分析,主要包括初中化学目标维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的特征分析,三类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在学习目标上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特征分析.第六章也是研究发现部分.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初中化学学习主题维度一致性水平状况分析,具体包括初中化学学习主题维度一致性水平的总体状况和具体状况.二是三类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在学习主题上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具体包括初中化学学习主题维度一致性水平的总体差异状况和具体差异状况.三是研究结论与分析,具体包括初中化学学习主题维度一致性水平的特征分析,三类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在学习主题上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特征分析.第七章是一致性水平影响因素部分.主要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状况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中考改革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的影响,二是初中化学教师的课程理解水平对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的影响,三是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水平对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的影响等.第八章是结论与建议部分.本研究除对前述的初中化学目标维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特征和初中化学学习主题维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特征进行结论性阐述外,主要提出如下提升建议:即采用多元策略,促进初中化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消解中考的负向功能,回归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深化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和修订,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教材进行深度研究与建设,立*土化,研制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的分析工具与方法.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从一致性理论模型的本土化研制到基础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都还仅仅是一种初步的探索.尽管如此,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却是深远的,这不仅为教师课程实施程度检测提供新的视域,更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标准课程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标准课程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3000字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标准课程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标准课程论文范文选题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76931.html

第三篇标准课程论文范文模板:基于标准课程的教师专业性研究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运动,从而由课程决策权问题引发了深层次的教师专业性的讨论,本研究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分析了标准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性的变化,即在标准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专业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现代专业的诸种影响因素中,知识基础是评估一门职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否拥有专业知识、怎样使用和发展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对教师专业性的判断和理解,因此,本研究从专业知识的视角并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对教师专业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从专业的认识论和认知基础的本质出发,并与早期社会形式中的知识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知识与专业工作的关系,接着将焦点转移到教师专业知识的特殊本质.分析得出,由于人们知识观的转变与发展,专业知识经历了从科技理性模式到实践模式的转变,与此相呼应,教师专业知识也经历了传统专业知识观到实践知识观的转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接下来,本研究以英国、美国和我国的标准课程运动为案例,对标准课程改革运动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与归纳:第一,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制定了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第二,经过窄化与精简,课程内容更加明确;第三,标准课程试图找到一个学术性科目与非学术性科目的平衡点;第四,以考试为驱动力;第五,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标准的同时反映了专业投入的缺失;第六,标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在本研究的第四部分探讨了标准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影响,标准课程呈现出“科学化”的课程管理形式,它由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并实施,强调标准化、效率、量化管理.在标准课程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忽视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创造与使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从个人化向公众化发展,从不确定向确定性发展,教学中的“技术控制”倾向日趋明显,以至于有形成应用的技术性模式的危险.但是,从另一面来说,这种专业知识个人化向公众化、不确定向确定性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从而创造一个用共同话语交流的平台.

本研究的最后部分对标准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标准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深受科技理性模式的影响,试图建立一种理性的、科学的专业知识形式,这种知识形式对传统的教师专业性的理念进行了否定并产生了新的理解,导致了传统专业性向经典专业性的转变.经典专业性在追求科学的确定性的同时弱化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使用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专业性的提升.教师知识形成中的经验性和情境性得到了关注,经典专业性开始向实践专业性转变,但是,实践专业性也有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例如仍然局限于认知层面,因此,本研究认为要从职业道德层面去理解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的职业感和使命感,如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终生学习,积极奋斗.

总的来说,在标准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专业性经历了从传统专业性向经典专业性的转变、从经典专业性向实践专业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从实践专业性向广义专业性转变的观点.

第四篇标准课程论文范例: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

我国的课程改革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是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最低目标要求,它规定了学生必须要达成的学习结果,教科书内容与课程目标要求应该一致,否则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历史教科书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出现了偏差,教科书内容设计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导致历史课程改革效果受到了影响.

对于教科书内容编写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刚起步,尚无学者从基于课程标准的视角系统研究历史教科书内容编写问题.教科书内容编写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探寻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方法,减少教科书内容与课程目标要求之间出现的偏差,有助于找到问题解决的根源与方法.

本研究具体探讨三个基本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理论要求是什么?基于课程标准的视角,历史教科书编写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去编写历史教科书?本研究运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回答上述问题,进而提出了如下的主张和结论.

教科书编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我国此次课程改革所持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观,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经验课程观、人本主义课程观等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应遵循历史学科的特点,遵从目标模式理论的要求,满足学生能力发展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需要,使教科书成为学生探究历史、体验历史的文本.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历史教科书编写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科书编写未能处理好“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未能生动再现历史的场景,文本抽象、干瘪,某些内容没有尊重历史,不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造成教科书编写不理想的原因是:编写者受意识形态教育的约束,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与考试负担,课程标准缺失行为标准,教科书编制理论的不成熟,编写者习惯采用“教本”式编写方式,等等.编写者主要根据内容标准编写教科书,历史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文本进行教学.教科书编写存在问题,自然会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与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对教科书编写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建构了基于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策略与方法.传统历史教科书编写重视内容的落实,忽略了课程目标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课程目标视角出发探寻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策略,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文章结合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探讨了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策略;并初步研究了如何处理好意识形态教育与历史课程目标之间关系这一棘手的编写问题,具体从意识形态教育、公民素养教育、历史认识形成等层面分析了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策略.为了使教科书编写时刻围绕课程目标的达成,编写者可以采用逆向设计的编写方式.逆向设计原是一种教学设计方式,本文将其迁移到对教科书编写的研究上,并对教科书逆向设计的编写方法做了一定的分析.编写者一般从整体编写的角度思考教科书编写问题,本文是从三维目标的视角提出编写策略,需要编写者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结合具体的内容标准,采用逆向设计的编写方法,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灵活将它们落实在编写中.

教科书内容编写是落实课程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论文第一次从基于课程标准的视角研究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策略与方法.历史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塑造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要求教科书应是“学本”,利于构建“儿童的历史”,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文章探讨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策略与方法,目的是为编写者提供一些编写方法上的建议.

第五篇标准课程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与教学领域中,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话语占据了强势地位.有关教学改革的话语大多也集中于教学过程,或者与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相关的一些话题,过于关注教学活动,追求“新颖”、热闹,为活动而活动.而有关占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80%以上的国家课程的话题被挤到了边缘.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问题被忽视了,即课程实施如何基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是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的依据.但这一规定并非基于课程意识支配下,教师自觉的教学觉醒(一种教学活动主体自觉的唤醒),而是源自政策的规定,似乎只要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实践和日常教学自然而然会是依据课程标准.然而,由于相应理论研究的不足,许多教师都缺乏基于标准设计课程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实施无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课程标准的达成.因此,对新课程的实施而言,迫切需要的是教师树立课程意识,理解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基于标准实施教学,实现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换.这需要教师具备保证目标落实的能力,设计达成目标的评价、选择和组织主题内容和活动的能力以及实施能力.本文以体育课程为突破口,针对课程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过于关注理念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过于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而忽视基于标准的课程实施问题,围绕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分析体育课程标准,以期对体育课程标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对我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作简单疏理的基础上,主要讨论现行体育课程标准的几个主要特征,进而提出一个六维分析框架,对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作比较深入的剖析.体育课程标准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根本变革,主要体现在从对体育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大纲所强调的)转向了对体育学习结果的监控(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主要是内容标准,没有在国家层面上开发表现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这就给教师基于标准实施体育课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部分讨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模式.以泰勒原理为基础,设计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可以遵循Wiggins与McTighe提出的逆向设计模式,采用课程对应技术设计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方案.整个课程决策过程分为三步,首先是基于课程标准界定各级层次的目标,其次是开发基于表现的学业评价,最后是学习经验的选择与组织.高质量的课程方案是基于清晰的、明确的体育哲学设计而来,反映了在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评价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对应一致,这种学习目标是借由体育哲学、基于课程标准发展而来,这个评价是证明学生是否达成了预设的目标的评价,而这种教学实践应提供给学生走向成功的机会.

第三部分以模式化的方法为设计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呈现了八种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式:技能主题取向课程模式、基于概念的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理解式游戏教学课程模式、运动竞赛教育课程模式、冒险教育课程模式、户外教育课程模式、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体育文化研究课程模式.这八种课程模式都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都有其建基的理论基础或设计理念,对应于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六个不同的维度,可以相互整合,形成多元课程模式的体育课程方案.

第四部分讨论体育课程方案评价,着重于对课程方案及其构成部分的认可以及对这些构成部分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评价的重点在于分析所设计的课程是否正在产生或能够产生预期的结果,确定课程在实施之前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实施之后的效果.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各种途径,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以一定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课程做出价值判断,以此来决定是否采纳、改进或排除某一课程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评价应具备系统性、公正性、数据的充分性等特征,包含对环境资源的评价,涉及所有利害关系人,使用安全可靠的数据源得出正当的结论,要为判断课程方案目标的达成程度、判断学生的满意度、改进课程方案和问责的目的而实施.

主要论述了标准课程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标准课程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标准课程论文题目 标准课程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标准课程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标准课程参考文献
[3] 标准课程论文大纲范文模板 标准课程论文框架怎么写
《标准课程论文范文参考 标准课程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标准课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