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艺术和幼儿心理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艺术和幼儿心理类专升本论文范文8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艺术和幼儿心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7

艺术和幼儿心理论文范文

《关注幼儿绘画心理,提升绘画教学有效性》

本文是艺术和幼儿心理类论文范文素材与教学性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绘画对幼儿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孩子的第一百种语言,是心灵的镜子,只有读懂孩子的内心感受,才能让绘画教学变得更有效.《指南》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感受与欣赏”,被放在了首位由此我们意识到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尤为重要.“表现与创造”则给我们的绘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绘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绘画心理解析能让我们读懂孩子;生活和游戏中的感知和体验则是提升幼儿绘画表现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联想,能帮助孩子勇敢面对绘画障碍;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全面、有效的评价孩子的作品,是点亮绘画教学有效性的灯塔.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通过关注幼儿绘画心理,提升绘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绘画;心理;教学;有效性;体验;感受

绘画对幼儿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孩子的第一百种语言,更是幼儿精神生命活动的表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到来,使我们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拒绝“复制”,注重孩子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日常课程实施过程中给以“放任”.在指南背景下,教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学成了重点探讨的话题,由此我们发现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

1 借助幼儿绘画心理解析,品读童画内涵.

艺术领域目标“感受与欣赏”强调的是情感态度,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画笔想表达的是什么,内心的感受如何,这些色彩、大小、位置、笔触不一的图画背后的故事会被忽略,得不到解答,或者说根本不懂得解答,而直接给予了思维惯有模式的判定.幼儿绘画心理解析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绘画心理解析注重的正是孩子内心的感受,表达的情绪,关注的是孩子本身.这一特点与指南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对幼儿的绘画意图和情绪有了明确的了解,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艺术活动.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会把画好的图画全部涂掉,有些始终使用黑色等深色系颜色进行绘画,有些的画面线条凌乱,我们给出的第一反映常常会是失望和遗憾,接着可能是“专业的指导”,反思,其实是成人想借用孩子的手画我们需要的画面.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五岁小男孩在一堂画《小种子旅行记》的课上,把种子画在了塔尖,小小的种子与高大的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时,疑惑了,师:“为什么把种子画在塔尖?”幼:“就是在上面呀,塔尖扎到她屁股了”师:“小种子被扎到,多疼呀,那它还喜欢待在那吗?”幼:“没办法只能待在那里”.老师在和家长的谈话后发现,这位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要求很高,总觉得幼儿园学的太浅,所以要求严厉.一位日本的专家解读后说:土对应的心理和生理意义是对爱的渴望,高高的塔是严厉的父亲,小小的种子是孩子自己,孩子在用自己的画笔表达他内心的压抑与无奈.原先构图简单、色彩单一的画面在解读作品后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和信息,如果仅仅简单的要求孩子增加画面美感,而忽略情感引导,那就会是对孩子心灵的一次“绑架”.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无法一一呈现,至此我们发现通过对孩子呈现画面的用色、绘画位置、笔触、线条等进行分析和解读能帮助我们教师全面而及时的感知孩子的需求,所处的情绪状态,避免走入绘画教学的误区,尊重幼儿的本性,适时引领,让孩子的画笔自由表达.

2 重视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情感体验,提升幼儿绘画表现力

体验是幼儿感受的前提,是支持幼儿自主表现和表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生活是一堂潜移默化的实践课,游戏则是幼儿增进感受,突破自我约束,迸发创作灵感的催化剂.

2.1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给予幼儿渐进深入式体验

幼儿的绘画题材主要来源于贴近自身的生活,童画则是幼儿表达自己感受的另一种语言,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开启“生活图库”,从平面到立体,利用观察、触摸、聆听渐进深入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全方位的认知,从而产生绘画冲动.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树叶贴画》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各种颜色形状的树叶和采摘软硬大小不同的树叶,充分调动了幼儿兴趣,在借形想象后,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粘贴出了许多自己有趣的画面,有的是自己喜欢的恐龙,有的是唯美的秋景,这是一次融合了大自然落叶之美、借形想象与最后创作之美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前面两次的欣赏与感受埋下的伏笔,才能让幼儿在最后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开启美好的体验之旅.

2.2 创设游戏活动区给予幼儿场景感染式体验

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自然习得,但有些实际生活中不容易发生的画面则需要借助游戏活动区的场景创设,情境再现的手段获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材料推进幼儿绘画经验的积累.例如:大班美术活动民族服装真漂亮中,幼儿通过在活动区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或同伴、欣赏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少数民族有更多的认识.

3 运用联想式的引导,帮助幼儿克服绘画障碍

在绘画教学中“我不会画”、“我画错了”、“我画完了”是绘画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我们发现说这些词语的孩子,缺乏绘画的自信和兴趣,畏惧画错.例如一个中班的孩子想画妈妈,一下笔就在纸的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脑袋,看着过大的脑袋无法下笔,接着在图画本的下一页继续,但一直翻完图画本的最后一页,他也没能完成一幅作品,追求完美的他对自己每一次下笔都感觉不满,于是我们看到缺乏绘画自信的他悄悄离开了绘画区.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1 通过借形联想和位置联想“化险为夷”

面对“我画错了”,可以鼓励幼儿换个角度创作,教师可以借助画错的形状,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例如:豆豆在绘画恐龙时,在画恐龙背的时候不小心画出了长线条,懊恼的想要放弃,教师及时发现后说:“这些恐龙们都生活在什么地方,那里都生长着什么样的植物呢?”.豆豆:“生活在远古森林,那里长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植物”.说着在画错的笔触下变形出了一颗大树.通过多次引导后,幼儿就能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作出充满创意的童画.

3.2 利用内容联想和借景联想给童画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画完了”面对这些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不足的孩子,我们不妨给孩子搭建一个想象的舞台,如:尝试借助有内容的故事或者景像开展联想,丰富画面.

4 把握绘画活动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让评价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绘画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欣赏、比较、观察中感知自己绘画表现能力的提升,体验绘画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用欣赏和接纳的态度看待评价,以保护孩子的绘画自信.

学前期的儿童绘画会经历涂鸦期(1-2岁)、象征期(2-3岁)、定形期(3-7岁)三个阶段,他们评价作品时,更关注的是作品的内容,而忽视作品形式,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他们评判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为孩子创设多元化的评价环境,不断丰富评价信息,从而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全面.其次讲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例如:与游戏结合,借用游戏轻松有趣的特点适宜表达,避免过度的专业化语言指导,评价注重幼儿的思维过程而非结果,关注是否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尊重幼儿,聆听幼儿,静待花开,教师应该怀揣着赞赏和鼓励的目光,让幼儿能够随时自信的站在同伴面前敢于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评价不仅是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它不仅应该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还应该是動态的,具有发展性的,这样的评价才能展现其真实的价值.

童画是孩子心灵的镜子,那里记录着孩子一路成长的心理轨迹,关注幼儿的绘画心理,既是读懂孩子的需要,也是避免教学误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尊重幼儿的本性,给孩子一支自由表达的画笔,那么我们必将收获一个璀璨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55-179页.

[2]刘亚明刘晓颖.孩子的画笔会说话[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版,第130-180页.

[3]黄秀丽.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3页.

[4]黄珊.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0-43页.

[5]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教学性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艺术和幼儿心理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艺术和幼儿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艺术和幼儿心理引用文献:

[1] 艺术和幼儿心理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艺术和幼儿心理类专升本论文范文8000字
[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题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论文题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怎样定
《艺术和幼儿心理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艺术和幼儿心理类专升本论文范文8000字》word下载【免费】
艺术和幼儿心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