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公共空间和三农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公共空间和三农毕业论文怎么写25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公共空间和三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3

公共空间和三农论文范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策略》

该文是关于公共空间和三农方面论文怎么撰写跟公共空间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 在乡村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乡村公共空间则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要求进行分析总结,结合重庆北碚柏林村的实践,以污水治理为出发点,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梳理,从点、线、面系统规划设计,以期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案例借鉴.

關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人居环境;乡村公共空间;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0-004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0.013

Abstract The renovating and improving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life, and rural 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rural public space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Chongqing Beibei Berlin Village, and starting from sewage treatment, the rural public space was reviewed and designed from point, line and surface,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case studies for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living environment;Rural public space;Space design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保护乡情美景,十九大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村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019年年初,发布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乡村空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乡村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该研究以重庆北碚柏林村的实践为例,聚焦维系乡村文脉,体现乡村情怀的乡村公共空间,以期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案例借鉴.

1 研究目的及相关概念

1.1 研究目的

当前,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工作中,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是改善乡村民生的重要手段.在已经基本解决村民温饱的前提下,对于村民们的“精神食粮”也不应忽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而改善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环境,为村民提供合适的公共交流娱乐的场所,正是营造乡村公共空间的目的以及意义.该研究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以重庆北碚柏林村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其营造过程,为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新思路.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趋势

1.2.1 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乡镇、村庄及维护居民活动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也是乡村居民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娱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1].在国内,关于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包括现状问题分析、系统评价方法、改善策略等[2-4],从系统规划布局、基础服务设施、综合管理、乡土文化等多方面出发提供思路[5-8].

1.2.2 乡村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指的是公众可以自由进入,进行日常交往活动与公共事务的空间.乡村公共空间则是乡村村民可以自由出入,进行各种生活文化思想交流的场所[9].目前国内关于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以发展历史、空间聚落布局、空间设计为主,从社会学、设计学等多视角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研究阐述[10-14].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空间存在问题及发展要求

2.1 存在问题

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到如今的乡村振兴,乡村的人居环境虽然已得到很大改善,但就乡村公共空间而言,还有许多不足.①乡村生态环境差.早期发展阶段不少乡村的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乡村公共空间环境恶劣.②乡村文脉消失.随着城市化对传统乡村文明的冲击,乡村自然生态资源与传统文脉遭遇“建设性破坏”,乡村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性与原真性逐渐消失,甚至出现了“千村一面”的情况.③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不足或陈旧,如文化活动场所匮乏,各类生活基础设施老旧,无法满足村民对公共空间多样化的需求.④景观形式单调,受城乡一体化建设影响,一些乡村盲目跟风,建设大尺度的广场,摆设几个简单的桌凳,这样功能和形式单调的公共空间,使用率低下,还失去了乡村气息.

2.2 发展要求

2.2.1 保护生态环境.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生长与发展的根基,是营造乡村公共空间的前提,在建造过程中应尽量不对乡村原有自然环境做过多改动,打造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好环境.

2.2.2 传承乡村文化.

不同于村中其他物质环境空间,乡村公共空间具有功能性应用空间和乡村精神场所的双重属性.乡村公共空间给村民提供邻里交际机会,能促使乡村日常社会交际活动形成,是能留下“乡村记忆”的关键地点.

2.2.3 满足村民活动需求.

乡村公共空间是促进村民感情交流、增强集体感的重要场所,是村内日常交往、休闲、管理、祭祀等活动发生的物质空间[15].发展乡村公共空间应考虑村民的现实需求,满足其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2.2.4 美化空间环境.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空间审美内涵的精华所在,折射出先民的审美理想、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淳朴且浓郁的乡村景观是乡村公共空间特质的浓缩表现[16].乡村公共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应打造良好的景观效果,美化乡村空间环境.

3 重庆市北碚区柏林村公共空间的营造

3.1 柏林村概况

该研究讨论对象为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山脚下,距北碚城区路程约15 km.村中民居高低错落,环绕村中的几条溪沟终年有活水,具有较为典型的西南山地乡村格局.该村村民约2 200余人,但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中的多是年迈老人和学龄前的儿童,具备比较传统的生活模式与民风民情.此外,由于村中还有一座废弃煤矿,一家食品民营企业,一座砖窑场,也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租住于此.

3.2 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和入户走访发现,柏林村公共空间主要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无法满足村民日常使用需求,景观效果差等问题.

3.2.1 生态破坏严重.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柏林村尽管背靠缙云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原有自然条件良好,但随着近几年的建设发展,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尤其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提升了村民的收入,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污水的排放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政府一直在大力宣传(图1),却收效甚微.通过走访得知,现在大部分农户家里还在使用传统“旱厕”,并将其收集施肥,厨余垃圾简单收集处理后喂猪,虽然村里有简单的垃圾收集箱,并统一转运处理,但在路上仍随处可见一些垃圾袋、废弃化肥袋等难以降解的产品.雨污合流,易腐变质的生活垃圾,不易处理的塑料垃圾,使得柏林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衰落.

3.2.2 无法满足功能需求.

调查发现该村公共空间匮乏,没有村民日常活动、交际的专用的公共空间,无法满足村民日常使用需求.全村仅村委会办公室门前操场可以进行大型聚会、跳广场舞等活动,且配备有一些健身器材.但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当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下班后,操场不再对外开放,而夜间恰是村民放松休闲的时候,尤其在夏季,结束白日一整天的辛苦劳作后,大家坐在一起三两闲聊,孩子们在旁嬉戏打闹曾是乡间常见的场景.在调查和走访中发现,村民日常休息集聚最多的地方是村委会旁的小卖部(图2),在几平米的空间里有4人围坐打牌,其余在旁观战闲聊.而活动空间的匮乏也带来了基础活动设施的缺失,村中基本没有老人和儿童的专属活动设施.

3.2.3 景观品质低下.

调查还发现,柏林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原有自然环境好,但基本没有有吸引力的景观设施,进村道路两侧还是原始植被或农田、池塘,山上矿场附属的小花园也由于煤矿停产无人使用而呈荒废状态.此外村中还存在标识标牌缺失、路灯照明昏暗,道路、溪沟池塘周边杂草从生、侵占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图3),日常活动空间品质亟需提升.

3.3 设计原则

3.3.1 修复生态,尊重自然.

大部分乡村在建设发展时忽视生态效益,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也应遵循生态先行的主要原则,从场地的自然性、生态性出发,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对公共空间进行修复或建设,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植被等生态要素,实现乡村整体的生态修复优化.

3.3.2 继承传统,延续乡愁.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乡村传统习俗,影响了不同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形式,设计應尊重村落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以及发展脉络,材质的选用、颜色的选择都应因地制宜,继承传统,延续乡愁.

3.3.3 以人为本,功能复合.

乡村公共空间是为乡村村民交流、集会、休闲、娱乐等多样需求提供活动空间.针对现在乡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的情况,在设计上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及要求.而在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后期维护等阶段,都需要村民积极参与,及时反馈,确保公共空间符合村民需求,能够真正地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增强村民的集体归属感.

3.4 设计构思

3.4.1 总体规划.

针对柏林村的现状,在规划层面以乡村排水系统基础设施为出发点,通过现状污水来源调研,地形水文分析、现状沟渠分布等,对柏林村雨、污水分别进行汇集和处理并在空间上系统布局,对汇水小节点、沟渠及大的汇水面提出对应景观化的生态策略.以各汇水小节点为空间中心,扩展周边的公共场地,增加更多的服务功能,扩展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公共空间.

3.4.2 空间设计.

(1)点状空间.

柏林村的点状空间是各家的院坝空间或围合形成的庭院空间,是村民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空间,有一定的公共性,承担着集晾晒、交流、休憩等功能.由于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有较强的就近性原则,村民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更加倾向于自己熟悉的空间,人际交往活动也更偏向于“熟人社交”,所以常有三五人在院子里劳作、闲聊的情形出现.点状空间的生态策略主要是在入水口利用生态砾石网、拦截吸附网膜等方式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同时配置菖蒲、灯心草、黄花鸢尾等形成挺水植物群落打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图4).

(2)线状空间.

线状空间主要是指乡村内部的主干道空间,这些空间承担村民们的日常交通,也会有偶遇闲聊、农忙时节晾晒的情况.作为串联组织各个主要院落节点空间的引导和过渡者,道路空间是整个乡村的主要交通的组织者,也是村民在室外空间交流与聚会的重要场所.通过采取对村中道路旁现有的水渠重新进行梳理修葺,利用瓦片、砾石等乡土材料以及地形高差打造微型曝氧池景观等措施,同时沿路增设休息、照明、标识、卫生等公共设施,提升乡村街巷空间品质(图5).

(3)面状空间.

面状空间是村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主要指村口广场、宗祠之类承载着公共集会、祭祀、游憩娱乐的场地.在这里,通过组织一些表演、健身等文化娱乐活动,可以扩大村民交流,丰富村民的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根据现状分析和村民意愿,利用村口村委会旁的污水净化池,设计打造一个满足村民集会、休憩、玩耍等多需求,以及科普教育功能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图6~7).

在这个柏林村“户外客厅”,设置有入口空间、活动广场、科普宣传、观景平台等活动区域,增设了休闲长廊、水上栈道、休息亭等一系列景观设施.其中在临近村委会,且人流最为集中的路口旁设置场地入口,将原有黄葛树作为入口标志,并种植杜鹃花、万寿菊、三色堇等开花植物,同时利用林下空间设置休息设施,吸引村民.进入“客厅”,活动广场作为主要的动态活动场地,是整个场地中最为开敞的空间,可供村民在此集会、健身.在科普宣传区,将紧邻场地外的污水处理塔外立面用涂鸦景观化处理,同时采用文化墙将其进行围合遮挡,而文化墙具有的展示功能也可以为村民科普污水处理原理及流程.沿着污水处理池一侧打造芦苇丛景观带,红白相间的芦苇丛不仅过渡了广场与临水空间,也丰富了景观效果.在活动广场与芦苇景观带之间还设有景观长廊,作为场地中心构筑物,与场地西南角高地的休息亭形成對景.值得说明的是,污水经过处理塔后已基本无异味,所以利用现有污水处理池,架设水上栈道,通过水生植物软化边界,营造景观,同时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此外,除景观长廊、休息亭,在广场周边、文化墙旁、芦苇丛处都设有坐凳,满足村民不同的休憩需求.在植物配置方面,多选用蓝花楹、日本晚樱、紫叶李等开花乔木配以绣球花、狼尾草、芒草、木春菊等,水生植物则是芦苇、灯心草、黄花莺尾、风车草等具有一定水质净化能力又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品种.

4 结语

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品质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充分发掘公共空间的内在功能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重庆北碚柏林村为例,在当前乡村生态环境尤其是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从景观化污水处理设施出发,系统地规划布局乡村公共空间,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提高了乡村自身的空间质量;既满足了村民的日常使用需求,也促进了乡土文化延续.为乡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空间营造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乡村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雷,李娜.基于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认知的乡村更新规划策略研究:以苏州东山岛古周巷村为例[J].中国名城,2019(4):60-65.

[2] 赵霞.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京冀农村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36(1):121-125.

[3] 刘建国,张文忠.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6):46-52.

[4] 赵华勤,江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2):9-14,93.

[5] 雷雪姣,刘龙,汪帆.人居环境导向下的村庄整治规划:以阳江市阳西县茶山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4(4):67-71.

[6] 方晨宇,侯庆丰.乡村振兴背景下兰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25):12-13.

[7] 王颖,罗淼.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管理政策不足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30(5):107-108.

[8] 高涛.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 大众与文艺,2017(23):50-51.

[9] 龚亚峤,马建武,刘明欢,等.营造人文情怀的乡村公共空间:以苏州市金庭镇阴山村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12):7-9.

[10] 张园林,刘玉亭,权东计.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4):150-155.

[11] 范勇,袁赟,王林申,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空间的重塑与再生路径探析:以磁县徐家沟乡村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3):96-101.

[12] 陶曼晴. 传统村镇外部空间的界面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13] 黄丽坤. 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乡村营建策略与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4] 刘坤. 我国乡村公共开放空间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D].北京:清华大学,2012.

[15] 孔俊婷,任家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梁场村公共空间更新研究[J/OL].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9-05[2019-09-09].https://doi.org/10.14081/j.cnki.cn13-1396/g4.000154.

[16] 张峰. 鲁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

本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公共空间和三农专业范文可作为公共空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公共空间和三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公共空间和三农引用文献:

[1] 公共空间和三农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公共空间和三农毕业论文怎么写2500字
[2] 公共空间论文范文 公共空间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
[3] 系统设计和公共空间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系统设计和公共空间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公共空间和三农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公共空间和三农毕业论文怎么写2500字》word下载【免费】
公共空间和三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