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卫生论文范文参考 卫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卫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7

卫生论文范文

卫生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卫生论文范文参考: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
  2. 第二篇卫生论文样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3. 第三篇卫生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
  4. 第四篇卫生论文范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研究
  5. 第五篇卫生论文范文格式: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卫生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卫生相关参考文献,是卫生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卫生论文范文参考: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

研究背景:

卫生服务公平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代际之间卫生服务差距巨大,“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卫生服务不公平问题仍然突出.卫生服务公平性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学者所关注和深思的问题.随着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研究和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促进医疗卫生改革回归公益性和公平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构建现阶段的我国卫生服务公平观,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国际差距进行评价,分析导致我国卫生服务不公平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消除不公平因素的公共政策与制度安排等措施和途径,为经济转型时期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及对策,进而促进公民健康权利的实现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证的模式,对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政策与制度建议.首先,在哲学层面通过系统研究,归纳提出了当前我国卫生服务公平观的基本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了实证定量研究,包括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分布公平性、地理分布公平性、公平性变化趋势,并分析得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了国际水平的评价和比较研究.通过国内与国际的量化研究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卫生服务公平性实现的公共政策与制度建议.其中,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通过对西方哲学*学、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背景中公平思想的研究,探讨其对我国卫生服务公平理论形成的意义,构建当前我国卫生服务公平观及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实证分析,紧紧把握卫生资源配置这一卫生服务的基础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状况及变化的表现、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国际评价,通过对具有较好代表性国家的卫生服务公平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先进经验和措施,并通过与我国的比较研究,找出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方面的差距与努力方向.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医改的公平性理念、卫生资源配置方式、卫生制度与体系建设等方面,总结卫生服务公平性实现的措施与途径,提出卫生服务公平性实现的公共政策与制度建议,探索改善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现实可行的对策和思路.

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较完整的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研究体系,其中涵盖卫生服务公平性理论、现状、变化、原因、对策等内容.通过这一从理论到实践的较为完整的研究过程,进一步构建一个稳定的、制度化的解决卫生服务公平问题的框架体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具体而言,采纳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逻辑学、文献情报学等学科的成熟方法,综合集成,实施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与演绎方法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过程中,除定性描述外,运用了极差法、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公平性测度方法和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研究.同时,应用WHO推荐的儿童成活率分布指数、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反应性、卫生筹资公平指数等经典指标,对国际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

主要结论:

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当前的我国卫生服务公平观,即应建立包含健康权的平等保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分配、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功利主义分配以及贫困群体医疗救助的多层次的综合体系.当前我国卫生服务公平观应坚持平等原则、普及性原则、效率原则、补偿原则等四项基本原则.国内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发现,我国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0.3,属于较为公平,而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0.6,属于高度不公平,泰尔指数显示,区内的差异是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卫生资源配置增长速度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居民平均获得卫生服务的机会在增加,但洛伦兹曲线表明,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公平性相对较低.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经济因素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高度相关,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卫生财政偏差,卫生投入不足,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比例高,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分割,“*”卫生服务体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我国卫生服务不公平的主要原因.通过国际评价和比较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卫生服务公平性整体优于发展中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卫生筹资、健康水平以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指标上超过发达国家.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整体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但在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卫生筹资等方面的公平性测度指标仍较低.国际评价研究进一步证实,经济水平、制度因素是影响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主要因素,而卫生服务公平性还与城乡差异、贫富差距、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高度相关.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90326.html

政策建议:

针对国内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影响因素,结合世界各国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要促进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改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就必须以卫生服务公平性为理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社会成员平等享有健康权的基本权利.通过改变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分布、资源结构和质量上的不均衡状况,统筹城乡卫生服务的发展.完善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管理,增强卫生服务活力.逐步整合现行不同标准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的一体化.健全卫生财政制度,建立合理的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筹资的卫生服务筹资机制,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制定统领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卫生法,使卫生服务管理规范有序,卫生发展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强政府对卫生服务过程的监管,以及对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价力度,规范卫生服务行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

第二篇卫生论文样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研究背景

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及其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乡镇卫生院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投入不足、逐利倾向、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等.2009年新医改方案重点内容之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的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应当主要由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承担.同时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需要明确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定位、落实政府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建设虽取得较大进步,但公共人力资源投入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视角下,如何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人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目的

1.调查了解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状况,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2.建立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配备的理论原则和需求预测框架,

3.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构建农村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配置需求模型,

5.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队伍发展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充分考虑本研究的目标,通过现场调查、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专家咨询,提出改进和提高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优化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方法和思路.根据国内外文献复习归纳制订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配置的预测框架.在江苏省高邮市开展现场调查,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邮市900户农村居民,入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情况;向高邮市21所乡镇卫生院中所有公共卫生人员发放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现状,包括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结构;在高邮市21所乡镇卫生院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时测算表,测算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量,为合理规划配置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提供依据.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专家咨询法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大类项目分类别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设计.

研究结果

社会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健康需求的提升和转变都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人口结构老化,老年人的保健服务需求快速上升,且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往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疾病谱的改变,卫生服务模式也要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都不能松懈,尤其加强对慢性病的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处方是防控的有效手段.因此,针对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人力也要进行相应的匹配和转换.

高邮市完成十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专职公共卫生服务人力为160.56人,每万人需配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为2.55人;完成所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专职公共卫生服务人力为170.53人,每万人需配备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为2.71人.再根据公共卫生人员配置的调整系数,调整后的高邮市21个乡镇卫生院需配备总的专职公共卫生人力为166.04人,配置标准为每万人口2.64人.

研究结论

1.主要研究发现与分析

1.1农村居*要的健康问题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知晓率低,对健康体检认知不足;健康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传染病防治应规范管理;儿童保健管理应急处理机制有待加强;已婚育龄妇女“两癌”检查率低;专门的老年保健服务尚未开展;慢性病系统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服务管理要注重方式方法.

1.2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数量相对不足.

1.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不平衡.

2.政策建议

2.1确定适宜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配置标准.

2.2增加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数量,优化人力机构,引进专业公共卫生人才.

2.3加大政府投入,改善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2.4提升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的素质与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公共卫生人员需加强对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共卫生人员需加强对重点人群干预,弥补乡镇卫生院的弱项,包括提升公卫人员儿童保健服务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医疗水平;加大宣传,提高育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率,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组织公共卫生人力建立老年人保健团队,开展专业的老年保健服务;加强对常见慢性病防治的监督与指导;公共卫生人员需重视居民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开展精神卫生服务.

2.5提升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的能力.

第三篇卫生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确保卫生事业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以及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详细阐述国际上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为制定《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以及系统回顾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的相关政策;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的发展现状;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我国卫生人员未来增长趋势;采用专家咨询法验证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结果与结论:

1.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展:医药卫生人员总量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为820万人,比2005年增加175万人;医药卫生人员结构得到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增加1.4个百分点,2010年与2005年相比,西部地区卫生人员和注册护士所占比例分别增加0.2个百分点,2010年与2005年相比,个人办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增加1.6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人员素质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博士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增加2.9个百分点,硕士所占比例增加12.7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人才制度规范不断完善.

2.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薄弱,2010年,卫生技术人员仍以中专和大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仅为24.9%,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仅占7.8%;配置不合理,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并存,2010年,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7.62人和3.04人,城市是农村的2.5倍.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22人、3.93人和3.76人.2010年,医疗机构拥有全国91.1%的卫生技术人员,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拥有2.5%.2010年,我国仅有全科医师5.6万人,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30%-60%的平均水平.2010年,我国医护比为1:0.85,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比例(1:3.09);同时,卫生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才队伍管理滞后;人才队伍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亟待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需求、学术发展、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3.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对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健康需求的变化对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工作重点的转变要求与之匹配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预计需要卫生人员1067.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4.4万人.

4.国际经验:我国医生密度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中国的医护比为1:0.8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2.9);欧洲各国寻求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改善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其他国家构建了合理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体系;其他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科医学终生教育体系,包括全科医学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主要是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其他国家积极采取改善农村卫生人力不足的措施.

建议:

1.实施“2020人才强卫工程”

2.分类建设六支核心医药卫生人才队伍,

3.加强医药卫生人才的能力培养与开发,

4.构筑医药卫生人才的研究和服务平台,

5.加大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6.完善医药卫生人才管理的法律和机制,

7.促进医药卫生人才的医德医风建设.

第四篇卫生论文范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研究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卫生行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应用新药械技术的迅速提高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多样化及快速增长态势,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面临众多考验.从全球看,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改革是一劳永逸的.世界各个国家总是持续不断地对本国的医疗卫生行业进行改革,其中对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科学的政府投入管理制度,是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的研究,探求如何通过对政府投入的有效管理,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可及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进而促进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第一部分导言的基础上,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文献资料情况.包括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主体研究、医疗保险保障筹资问题研究、医改投入方向研究、医疗卫生行业资源分布问题研究和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机制研究五个方面,为研究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部分以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理论基础为切入点,通过对公共产品理论、卫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指出政府主导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制度与行为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与*人理论的研究指出,政府不仅负有对医疗卫生行业投入的责任,同时必须注意政府责任的有限性;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特征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避免行业垄断的发生和供给诱导需求的存在;对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表明医疗卫生行业的内在特点决定我们只有通过运用正确的机制协调各方利益,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转型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为背景,对各类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的政府投入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一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横向对比,考察不同国家医疗体系对政府投入管理的理念、规模、效率、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各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中的共性和特性,找出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设计的启不.

第五部分介绍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投入管理状况.本部分分别从发展历程、数据分析、成绩问题三个维度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深入剖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原有政府投入管理制度形成的背景、存在的合理性、改革的动因和目前的问题所在,找出政府投入管理制度设计必须考虑的诸多问题,为下一步问题解决奠定了基础.

第六部分至第九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是前五部分论证的延续、扩展和总结.第六部分在上文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行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下一步改革思路.第七部分至第九部分是在第六部分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分别对政府在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第九部分针对目前政府投入的存量管理问题,建议以医疗国资委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种形式做实公立医院国有资本的出资人,把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主要贡献有四:

首先,以政府投入管理制度设计为视角,通过分析医疗卫生行业中市场、产品、各参与方诉求的特点入手,确定政府的角色定位,以此为基点确定政府投入医疗卫生行业的责任以及政府筹资管理制度、投入管理制度对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影响,奠定了政府主导医疗卫生行业建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投入责任的有限性的理论依据.

第二,本文认为政府投入规模的国际间比较如果只是单纯的总量对比,是缺乏科学性的.只有在同一模式和相似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政府卫生支出才可以进行有效比较,得出建设性的结论.本文在把三种医疗保障模式的国家细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规模基本适当.

第三,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对未来影响我国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的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选择了五个自变量,通过回归模型得出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对各国卫生支出最具影响的指标.由此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预计我国政府卫生投入比例也将随之上升.

第四,提出以医院国资委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对政府投入存量进行管理.目前公立医院政事不分,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存在出资人缺位的问题.本文认为,只有在公立医院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的情况下,切实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政府对医院国有资本运行的监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立医院的发展问题,才有可能给予民营资本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打开公平竞争和合作共赢的空间,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第五篇卫生论文范文格式: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

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快步推进,与之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也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体系,在职业病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力地保护了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目前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职业事故、伤害和疾病过于频繁,经济损失惨重.由于职业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造成了家庭伤害和单位、地区的不稳定,甚至引发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由于职业危害而导致的*件不仅是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说,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与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与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与社会的和谐安定的大局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用工制度的深刻变化,社会多层面对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出现一定的质疑,希望对目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正.

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国家之一,美国积累了丰富的职业卫生管理经验,尤其是在职业卫生管理的机构建设、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职业病管理、工伤保险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必要汲取美国先进的职业卫生管理理念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将中、美两国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客观比较分析,总结美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优势及经验,寻找出可供我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借鉴的做法;另外,更有必要在对我国职业卫生管理概况进行了解剖析的基础上,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具体开展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高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目的与意义

(1)探讨中美两国职业卫生管理的特点,在对照中美两国存在差异的基础之上,分析我国职业卫生管理政策,

(2)探索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便于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客观合理的评定,

(3)了解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推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切实保护广大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多方面了解和把握中美两国在职业卫生管理上的异同,发现我国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为我国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合理化的改革建议,有利于改革我国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我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2)构建了职业卫生管理评价模型,可以更具体地了解职业卫生管理的现状,有利于对目前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做出综合客观的评价.运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山东省不同行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根据对不同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的综合排序,发现了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职业卫生工作的改善与提高提供了重要依据.

(3)帮助我国实现职业卫生的国际化.通过学习美国职业卫生方面的先进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卫生国际化发展,让有关管理部门、企业等从全球视角来认识我国职业卫生中需要改革与发展的问题,顺应职业卫生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查阅了中美两国职业卫生管理的文献资料.从多角度总结中美两国职业卫生管理的历程及现况,为本研究结论提供依据.然后根据所查资料,结合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现存问题,确定出职业卫生管理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出问卷调查表.比较研究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获得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客观资料,再通过理论研究获得主观质性资料,整理分析上述两类资料,形成中美两国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特点的描述、解释,逐步确定本课题的比较标准、界定比较要素、构建比较框架、开展比较分析.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所需了解的信息及本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设计问卷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现场实地调查,并详细记录现状调查情况,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本文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咨询长期从事职业卫生管理研究和实际工作、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对职业卫生管理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经过几轮咨询后,最终确定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对指标间两两重要性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然后再转为对这些元素的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判断,最后确立各元素的权重.在上述综合评价指标已筛选确立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依据专家的判定,进行权重系数计算并检验.TOPSIS综合评价法:本研究运用加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职业卫生管理评价体系,对山东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部分企业进行综合排序,发现了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问题,以此针对性地提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策略.

卫生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卫生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卫生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卫生论文范文选题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中美职业卫生管理的比较研究: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回顾历史,梳理中美两国职业卫生管理的发展状况.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将中、美两国职业卫生管理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职业病管理、工伤保险、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加以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点,总结分析差异形成原因.第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的评价研究:对山东省17地市的煤炭、化工、造纸、电力、建材等行业的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8262家企业,就职业卫生管理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筛选,再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次职业卫生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山东省不同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

研究结果

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1)管理机构:美国有着统一的职业卫生管理系统,OSHA和MSHA都设在劳工部内,是一种更为有效和合理的结构.而中国职能交叉严重,部门协调性弱,监管职责不够清晰,有着比较分散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很难形成有效的统一机制来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对职业卫生监管的整体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2)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美国法律体系完善,美国以《职业安全和健康法》作为主体法构建了健全的法律体系.美国联邦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不断进行调整,使法律条文日益详细、完整.制定了更具体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有效地保障了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确保政府与企业有效遵循相关法律.立法着重社会性.而我国在法律上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分离立法,有以部门推动为主的特点,还是不够完整与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体系.立法着重于经济性,而非社会性.

(3)职业病管理:在中国,传统职业病仍然是高发病率,而在美国传统的职业病已被控制.在美国,只是为了预防职业病而提出职业病的分类.然而,在中国,职业病名单仅用于补偿,不是以预防为目的.在职业病监测上,中国比美国存在更多的问题.中国由于存在于农民工中大量未确诊的病例,使得职业病统计数据和严重程度的危害形势被低估.美国所有认证的医生都可以诊断职业病.而在中国,应当有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及诊断资格的医师来集体诊断.美国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而在中国,职业病鉴定实行两级鉴*,省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为最终鉴定.美国政府机构不拟定职业病诊断标准,但能提供给医师和职业病补偿机构相关的确定职业病的原则及方法.在中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为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工伤职业病残疾等级的评定提供依据.

(4)工伤保险:美国的工伤赔偿法律比较完善,都以法案形式规定.而在我国,有关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立法虽然很多,但是多以试行办法、暂行条例、条例的形式出现,立法层次较低.至今尚未颁布完整的工伤保险法,立法零散而混乱.美国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是以雇佣关系为前提,没有特定的主体,只是规定了一些特殊的企业或行业可以自愿参加或者不参加.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出了参与工伤保险的主体,把参与工伤保险的主体限定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没有正式的个人劳动合同或没有从雇主那里领取工资单而无法证明雇佣关系的工人是不能得到工伤赔偿的.在美国,工伤社会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并存.在我国,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定义务,而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则由各单位白行决定.美国以各种方式来促进工伤预防及职业康复.我国在实际中还是重赔偿轻预防,职业康复水平还比较低.

(5)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美国的相关政府机构除了履行监督职责外,还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中国政府机构则更多的是强制性监管,对企业提供服务性的措施不多.另外,美国大力帮扶小规模企业,而中国则相反,大型企业是政府资助的重点.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调查涉及山东省17个地市的8262家企业.

职业病危害人数:本次调查的企业共涉及的实际从业人员有2160185人,其中生产工人共有1630010人,占实际从业人员的75.46%;接触有害因素的生产工人总数有716572人,接触比例为33.17%.在所调查企业涉及到的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人数比例较高.在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中,内资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人数比例为32.4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人数比例为40.26%;外商投资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人数比例为36.93%.在不同的企业规模中,小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人数比例为42.68%;中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人数比例为32.42%;大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人数比例为29.22%.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在文献回顾、专家访问等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职业卫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经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分析,第一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96.97%,第二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以自我评价方法获得的专家权威程度为0.8902;通过计算Kendall系数获得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并进行χ2检验,结果P<,0.05,专家意见协调性显著,咨询结果可取.接着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通过检验,得出一致性指标CI等于0.0598,CR等于CI/RI等于0.0388<,0.10.可以认定筛选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间无逻辑混乱,即计算得出的各项权重系数可以接受.最终形成完整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以此次职业卫生调查资料为基础,用加权TOPSIS法对山东省不同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做出综合评价.不同行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垄断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最好,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最差.

结论与建议

结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机构间长效协同工作机制尚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尚不能达到有效控制职业危害的目的;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工伤保险制度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作为工业大省的山东,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数量大.垄断行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较好,中小企业集中分布的一些行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较差.

建议:(1)完善立法,借鉴西方职业安全卫生的先进立法模式,制定一部统一的《职业安全卫生法》;(2)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机构建设,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水平;(3)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4)企业作为职业安全卫生的责任主体,必须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5)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安全卫生保障;(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国际化发展.

本论文可用于卫生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卫生引用文献:

[1] 新颖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论文选题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学论文选题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论文题目哪个好
[3] 热门公共卫生论文选题 公共卫生论文题目哪个好
《卫生论文范文参考 卫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卫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