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参考 外贸英语翻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外贸英语翻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0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参考: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2. 第二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样文: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3. 第三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模板:高职(专科)院校转型研究
  4. 第四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例: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
  5. 第五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格式: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外贸英语翻译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参考: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已正式进入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教学由自发最终走向了自觉.但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史的全面、系统研究至今阙如.学界在对近代英语教学史的研究中,已零星地旁及晚清英语教学中便已出现了的商务英语教学的史实,这些记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务英语教学史实方面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尚缺乏以近代商务英语教学为专门对象的历史考镜和系统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务英语学界对近代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意识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完整的商务英语教学史的构建.鉴于此,本研究本着拂去历史尘埃、逼近历史事实、还复历史原貌的宗旨,对我国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源流进行考察.

本文以晚清社会需求为背景,以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为切入点,以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发展史及商务英语教材为核心,以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主体、课程类别及教学法为脉络,既从宏观上勾勒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全貌和发展轨迹,又从微观上聚焦晚清各教学主体进行的商务英语教学,并在上述脉络下探讨晚清商务英语语言的变迁及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与近代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较全面地考察晚清各类商务英语教材的演进、特点及编写依据和体例等,以窥其精微奥义.概言之,本研究首次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源流考镜,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第一、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是如何演进的?其演进呈现出哪些特点?

这一研究问题可细分为: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有哪些主体?各类商务英语教学的开展基于何种动因?各自的课程设置有何特点?各类学校开设的商务英语教学有何作用与不足?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晚清商务英语课程的属性是什么?晚清商务英语教育中是否有教育规划?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晚清民间非标准商务英语语言是如何起源、发展及消亡的?有何语言属性及社会文化涵义?

第三、晚清商务英语教材是如何演进的?有何特点、编写依据和编写体例?如何评价晚清商务英语教材?

本研究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多个相关学术领域,以英语教学研究为主线,借鉴历史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采取历史文献研究法,钩沉、爬梳、筛选、甄别、整理相关史料,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进行考镜,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和结论:

首先,关于晚清商务英语教学

第一、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主体和教学动因.晚清官办学堂的商务英语教学是在被动开放形势下采取的一种主动意识,教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一种利益导向下的世俗化与功利化的选择,民间商务英语教学是在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非正规教学.这种办学动因的差异性体现了晚清英语人才需求的差异性.

第二、晚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1)晚清官办学校出现了内容型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和融商务专业知识于英语语言教学的端倪,其商务语言翻译实践开我国近代西方商学著作汉译之先河和商务经济类书籍汉译之新风.(2)晚清教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从最初以内容为基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发展到语言技能和商务内容型商务英语教学,再发展到商务英语课程的全面拓展,最后到基于近代化职业教育的商务英语教学.(3)晚清民间商务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技能和商贸内容为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职业性和技能性.(4)清末学制改革使官办学堂商务英语教学日趋式微,但也使商务英语的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第三、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属性、教学方法及教育规划.(1)晚清商务英语教学从前制度化教育转向制度化教育,存在着正规教学、非正规教学和非正式商务英语学习.(2)存在着技能型和内容型商务英语课程.(3)语法翻译法、古安系列教学法、内容教学法和洋泾浜英语教学法在不同学校得以采用,各具特定的历史时代性、适应性和交际性.(4)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在教育主体、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与编审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教育规划,其教育规划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第四、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及不足.其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开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之先河,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需求导向性;(2)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商务英语人才,见证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是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早实践;(4)是晚清社会心态日趋开放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足表现在四个方面:(1)官办外语学堂的商务英语教学只是零星地带有些许商务英语教学的性质或成分,并未形成有规模的普遍的现象;(2)教会学校的教学是教会教育传教的一种世俗化和功利化选择;(3)民间商务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自发性、盲目性、纯粹工具性动机;(4)基本未深入西学内涵,文化教育意识严重缺失,大多数学习者难以从思想层面引领近代化进程.

其次,关于晚清民间早期商务英语语言

第一、CPE与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关系.盛行于我国通商口岸的中国洋泾浜英语(CPE)具有明显的商务英语特点,是一种为口岸商贸服务的英语变体.

第二、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演变.(1)广州英语和上海洋泾浜英语分别是广州贸易制度和条约制度时期的中西商贸通用语.(2)CPE逐渐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及思想基础,最终退出中西商贸交往的历史舞台.

第三、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语言属性.(1)从社会语言学来看,CPE是不同语言集团在商贸往来中产生的贸易混合语,其产生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语言谱系.(2)从二语习得的视角来看,CPE是一种有限的二语习得,其形成与*语的石化有相似之处;CPE的演变与发展基本符合*语理论.

第四、晚清民间早期商务英语的社会文化意义.早期商务英语打上了社会等级的烙印,折射出了早期中西商贸交往的轨迹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反映了口岸城市对外语和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工具主义倾向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缺失.

最后,关于晚清商务英语教材

第一、晚清商务英语教材的演进特点:从词汇会话集向写作及会话教材演变,从“汉字注音”向国际音标注音演进,从“词汇型”转向“句字型”,从CPE转向标准英语,从“准商务英语教材”转向专门的商务英语教材,学习方法从机械记忆转向摹仿、推类、循序而进.

第二、晚清商务英语教材的特点、编写依据和体例.(1)特点主要表现在:商务内容多样化,实用性强,便于自修,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萌芽,编写者水平较高.(2)对商务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对商务英语语言和商务英语学习的认识分别是其编写的实践和理论依据.(3)编写体例:以义类编纂法编写词汇集,以话题型散点式编纂法编写会话教材,以文选型类聚编写法编纂写作教材.

第三、晚清商务英语教材的重要意义:(1)满足了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和掌握商务英语交际技能的需要;(2)是我国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滥觞,反映了晚清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启蒙诉求.(3)见证了晚清洋泾浜式商务英语语言的兴衰,实录了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大量语料;(4)反映了晚清商贸语言接触的历史和文化,是研究晚清中西语言接触和中西商贸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依据.(5)对民国及以后的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晚清商务英语教材尚有诸多不足:(1)有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科学合理的思路;(2)所有教材缺乏语言学理论或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教材内容缺乏深层次处理;(3)教材的用词、句式、风格、语气过于正式;(4)绝大部分教材缺乏助读系统;(5)多数教材较少涉及中西文化差异及跨文化商务交际.

本文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的考镜,从宏观上梳理了其脉络和演进历程,勾勒了其发展全貌,从微观上考察了课程、教学法、教育规划、教材等,对晚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与不足进行了评价,试图呈现一幅有血有肉的晚清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完整画卷.

第二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样文: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兴的翻译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翻译学科发展,但遗憾的是,此类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内省法等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翻译专业建设现状等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学科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及本科翻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测试与评估、师资培养、翻译大纲制定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翻译教学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引介了部分翻译原著,但在对引介成果的转化和使用、翻译测试与评估、译员培训等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翻译教学研究中思辨性成果较多,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学术交流方面虽然有几家翻译学术刊物,但在栏目设置、文章质量等方面都应有所提升,在学术研讨、翻译大赛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借助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理论,对翻译、翻译学、翻译专业、翻译能力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指出翻译既为两种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交际活动,也指译者或翻译产品.翻译学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大体分为普通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翻译教育三部分.我国的翻译专业需要发展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其中本科阶段培养一般性翻译通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层次翻译通才.翻译能力至少涵盖母语和目的语两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为互动关系,翻译活动本身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此外,本科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学时、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研究建议我国翻译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综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使所设置课程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翻译教材编写、出版、评估和改写过程中,要有先进的编写理念,使其内容丰富,体例有所创新,保持教材引进与自编、学术性和普及性、市场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之间的平衡.在翻译教学方面,坚持突出学科特点、以学习者为本、互动合作、问题探究、开放发展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形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翻译理论反思和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评估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使社会评估与课堂教学评估,测试性评估和非测试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学与测试相结合,提升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在翻译师资建设方面,坚持终身教育理念,除了传统的学历学位教育、学术会议等方式外,倡导校本培训模式,促进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建构教研梯队、提高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在翻译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明确翻译的学科独立地位,遵循广泛性、实证性原则,确保其系统科学性.

本研究尝试借用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念,援引大量最新资料,运用图表等形式阐明翻译专业建设中不同流程(如翻译、教材编写过程、翻译人才培养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翻译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将翻译与教育相结合,将互动主义、合作主义、人本主义等理念引入翻译教学,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翻译教学的语言学限制,对于具体教学研究有一定启示和参考意义.

第三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模板:高职(专科)院校转型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飞速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职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现实毋庸置疑.但是,高职教育处于“二流教育”,甚至“N流教育”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家长、学生和市场对高职教育的接纳度和认可度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观,高职院校的“合法性”危机没有完全消除.高职院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和发展阻力也一直伴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这种压力和阻力既有来自组织外部场域的,包括政府、市场等,也有来自组织内部的,包括组织的历史和传统,组织文化-认知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既影响高职院校当前的发展,也影响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在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转型升级,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应对世界工业革命的不二选择.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育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存在较大的差距,因为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仅停留在专科层次,没有本科层次,更勿提硕、博层次的职业教育,这既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不相符,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因此本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应该而且必须转型.这种转型不能与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相混淆,这种转型意义更大,效果更好,成功率更高,社会的受益面更广.本研究突出过程性关注,研究以江西某高职院校为例,全面回顾了案例院校所经历的建校、停办、复校以及升格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详细描述和分析了这个过程中学校为了获取“合法性”和内外部各方的支持,如何调整办学目标、组织结构,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研究运用组织研究的制度主义视角,从历史逻辑的线索,结合组织场域环境,探索当前高职院校转型的制度化过程及其困境.借助研究者身份优势,以质性研究为分析取向,综合应用访谈、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人经历叙述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解剖案例高校,力图从个案中寻求中国高职院校,特别是文科类高职院校未来走向,以此为中国的高职院校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和理论支撑.研究按以下框架和思路展开:绪论: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五个方面展开,是论文的一个总体概况.第一章:“探索与发现:W学院转型发展历史”,全面叙述了W学院在50年办学历史长河中的纷纷扰扰,受大气候的影响,学校走过了“建校—停办—复校—升格”的曲折历程,但是每一次转型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第二章:“应变与定位:环境变化及目标调适”,分析了W学院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次跨越所经历的内外环境变迁,以及学院的应对,以此获得生存和发展.第三章:“阵痛与超越:结构调整及配套管理制度改革”,这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章,重点介绍W学院升格为高职之后,为了获得“合法性”,摆脱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改革,以及由此给W学院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为进一步向“应用技术大学”大学转型带来的影响.第四章:“经验与启示:对W学院成功转型的省思”,这一章是基于前面三章的基础,总结W学院历次转型,特别是由中专向高职转型过程的成功经验,为下一章提供理论基础.第五章:“转型与走向:W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转型”,提出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与世界接轨,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转型需要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自身要加强内功修炼.同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三个15%”的转型模式和“3-3-5”的转型时间表等观点.结语:高职院校转型是中国教育的大事,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文化是国家昌盛的深层本源.高职院校和所有大学一样承担着维持人类精神文化价值、创造和传播知识的崇高使命.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和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环境的改善.高职学院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之路必须要走.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90155.html

第四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例: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

中动结构是一种既常见又特殊的具有跨语言特性的语言现象.中动结构在句法上为主动式而在语义上又隐含着被动的意义.该结构特殊的语法形式、语义属性以及复杂的二元对立特征①,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争议的话题.以往对该结构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副词的使用以及时体的限制等方面.然而,在中动结构的界定上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界从不同的视角衍生出不同的制约标准,如副词效应标准、隐含施事标准、情态语义标准、动词体貌制约标准、主语有责条件、动词影响标准以及论元敏感制约标准等诸多纷繁复杂的制约标准,而且每一种制约标准都能找出违反该标准的反例.为了去繁就简,突破藩篱,以加深对中动结构本质的认识,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视角,在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对中动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对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语义特征、施事论元的隐含动因、中动主语的内在属性等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

为了避免在跨语言研究中比附英语、生搬硬套、止于直觉的表观和片面,本文以语料库语言事实的统计为依据,以汉语为本位以英语为参照,排斥主观臆断,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参照外位,来充实本位,本文对英汉语料库真实语料的调查、统计进行了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前人的假说进行了求证,证实了“中动具有跨语言特性”的论点.解决了英汉语中动结构统一的语义特征②以及其定义特征和本质特征的界定问题,明确了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而论证了和确立了汉语中[NP+V-起来+AP]和[NP+好-V]构式的中动地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中动结构方面所具有的共性和差异:都是介于主动结构与被动结构之间的独立语言构式;都具有“主语有责性”特征③和非事件性特征④;都有凸显受事隐含施事等特征.从语料库的分布情况和使用范围看,英、汉语中动结构都属于口头语言、中动动词多数是日常用语中单音节常用动词;在实际语料中,不只副词/形容词能用于中动词后,介词短语也能用于中动词后来表述主语名词的属性或特征,而且副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的语义指向都不指向隐含的施事等.不同之处:英语动词后多用副词修饰而汉语中动词后多用形容词修饰;语料中发现英语中动结构存在大量光杆动词结构而汉语中没有;在构句条件允准程度方面,汉语比英语宽容度强、能产性高.

论文不但从组合关系入手,在句法结构上将其分为典型的和非典型的两种类型,研究其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文章还从认知的视角,对中动结构进行动态研究,从聚合关系入手,提出了在同一句法位置上的对立归一系统中存在“类指”与“定指”两种类型的中动结构.不但论证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中动结构的类指与定指上具有的共性,考察了与之对应的语义变化、语用差异以及在隐含施事方面的深层机理,还对国内外普遍认为的所有中动结构都具有类属性和普遍性特征的论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研究发现“定指”中动结构表述在特定语境下,具象的(实体的)客体主语在动作过程中的属性或状态.指出了只有“类指”中动结构才有类属性、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论证了两种语言在“定指”和“类指”中动结构对比分析中有着如下相同的差异:隐含施事认知动因的差异、名词主语语义属性的差异以及语义等级层级的差异.用类指和定指中动结构以及其物性结构,对困扰学界的一些违反界定中动结构标准的反例进行了统一解释.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外贸英语翻译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题目

第一章作为绪论首先是问题的提出,介绍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该章同时作为文献综述部分,回顾并介绍了国内外不同流派对英、汉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评述了英、汉语中动结构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简介了自建双语语料库、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以及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情况,最后介绍了语料的来源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英、汉中动结构的语料考察和研究.首先,介绍了自建双语语料库的建设情况.其次,在通用大型语料库和自建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支持下,本文作者对语料库的真实语料进行定量分析,给出定性结论.然后,文章统计分析了中动结构在不同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以查证该结构的使用范围和频次.对英语中动结构所对应的汉语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对满足中动结构构句条件的动词以及修饰语进行语料考察、统计和分析,以查证该结构的汉语结构有哪些最后,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语料中哪些动词和副词能用于英语中动结构也能/不能与汉语对应以及它们使用频次的异同.分别对汉英语中动结构的约束条件和中动结构修饰语的类别以及选择制约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章的目的是通过呈现在真实语料方面英汉语中动结构的一些独特特征,分别为第三章的中动结构的界定和第五章的汉语中动结构研究提供依据.

第三章中动结构的界定.本章以第二章的语料统计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以论元结构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在前贤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动结构进行明确界定,有利于把握该结构的全貌.同时,根据英语中动结构的界定标准,结合在语料库中与英语对应的汉语结构特征,论证和确立了汉语中[NP+V-起来+AP]和[NP+好-V]格式的中动地位.

第四章对中动结构进行了句法和语义分类.本章从组合关系上,将中动结构分成典型的和非典型的进行研究.还从聚合关系上提出了中动结构存在“类指”与“定指”两种类型.论证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中动结构的类指与定指上具有的共性和差异,考察了与之对应的语义变化、语用差异以及在隐含施事方面的深层机理.

第五章是对汉语中动结构及其语义特征的研究.结合第二章的语料分析,本章对汉语结构“V-起来”与“好-V”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了研究.借鉴英语中动研究中已经达成共识的中动句法标准和中动语义特征,检验汉语非施事主语V-起来句[NP+V-起来+AP](简称S1)和非施事主语“好-V”句[NP+好-V](简称S2),发现这两种句法结构都体现了英语中动结构的所有中动语义特征和非常相似的句法表征.据此,本文在第三章中确立过的这两种汉语中动结构进行构句成分分析和结构层次分析,并从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发现了它们的异同.对句首名词NP的语义属性、谓语动词V的选择限制、以及修饰语AP的语义指向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结语.首先概括了本文研究对比的结果和理论思考,然后阐明本研究的贡献和应用启示,最后说明有待努力之处.

本论文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基于自建英汉语双语平行语料库和通用语料库的真实语料,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包括英语和中动结构在语料库中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出现频次的定量统计和分析,以及与其对应的汉语中动结构在语料库中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出现频次的定量统计和分析.“定性”包括英汉语中动结构的对应情况的共性和差异的分析,英汉语中动结构语义特征的共性与差异的分析.同时“描写”是定量的基础,“分析”是定性的必由之路,通过内省的方法来弥补语料库统计中的不足.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语料库的真实语言统计为依据,以语言类型学理论为指导,解决了中动结构的定义特征和本质特征的界定问题,明确了研究对象和范围;根据通用语料库和自建双语语料库的调查、统计,论证了和确立了汉语中[NP+V-起来+AP]和[NP+好-V]格式的“中动”地位.

2)在大量语料的支持下,对英、汉语中动结构的特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前人的假说进行求证,证实了“中动具有跨语言特性”的论点,以期深化汉语言所具有的共性和差异的本体研究.

3)从聚合关系入手,提出了中动结构的“类指”与“定指”两种类型,不但论证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中动结构的类指与定指上具有的共性和差异,还分析了与之对应的语义变化、语用差异以及在隐含施事方面的深层机理.就国内外普遍认为的所有“中动结构都具有类属性和普遍性特征”的论点,本文作者以语料库中检测到的真实语料为依据,从主语名词在不同类型中的语义属性和认知动因上论证了该“类属性”论点的偏颇.指出了只有“类指”中动结构才有类属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定指”的中动结构并不表述这两种遍性特征.论证了两种语言在“定指”和“类指”中动结构对比分析中有着如下相同的差异:隐含施事认知动因的差异、名词主语语义属性的差异以及语义等级层级的差异.

4)对困惑语言学界的复杂的二元对立特征和许多违反界定中动结构标准的反例进行了统一解释①,了解这些特征会有助于更加深刻地探讨中动结构的本质.

不足之处在于,在语料的统计方面,由于在删减不符合构句条件的句子时需要人工操作,可能出现部分数据的偏差;自建英汉双语语料库规模小,达不到海量检索,也可能会出现数据偏差.根据上述不足我们将多次核对、穷尽检索,尽可能地减少偏差;对于自建双语语料库,今后将联合能联合的力量尽可能扩大其规模

第五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格式: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

全国有600多所院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截至2012年,教育部已正式批准62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效度研究对于保证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改进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商务英语专业测试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商务英语能力考核体系.商务英语测试开发的首要问题是,定义所要测量的语言能力,这是测试开发的理论基础.为了使测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英语教学,测试开发者必须保证所开发测试的效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择商务英语测试开发这一课题,重点探讨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的构念界定和测试开发.

本论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通过对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的梳理,提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二、围绕拟测构念“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开发和设计标准化学业测试——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BEM-8).三、提出社会认知视域中的整体效验模式,对所开发的测试进行效度研究.

根据以上研究目的,本论文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开发和设计研究以下内容:

第一,测试构念的界定.本论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话语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出发,构建商务英语话语研究的框架,并在该框架的指导下详细研究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体裁谱系及各个体裁的特征.基于各种商务英语专业体裁,界定“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从文本知识、语用知识、体裁知识、话题知识、情境组织能力五个方面具体化.

“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是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思维、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商务话语能力,能够在专业培养的学术英语及职业英语领域内,即在特定商务英语话语研究及国际商务活动领域内,参照应用语言学研究共同体及国际商务实践的规则与惯例,结合特定交际任务的语境因素,运用情境组织能力及文本、体裁和语用知识,结合自身素质,通过专业体裁的建构、解释和使用,进行意义协商,有效完成书面和口头交际任务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第二,测试开发和设计.为了保证所开发测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论文参考与借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ETS)和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等著名语言能力评估机构的研究成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开发的设计原则和开发流程.

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设计目标是,能够科学地反映考生”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以保障专业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考试开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确保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

第三,测试的效度验证.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考试效度的检验和提高则是保证考试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论文提出社会认知视域中的整体效验模式,基于效度整体观(Messick,1989)和社会认知效验模式(Weir,2005),结合考试流程,从考试构念、考试内容、效标关联、评分结果和考试后效这五个方面收集证据,检验TBEM-8是否能够有效地测量所界定的目标构念.

构念效度研究的对象是五所大学参加TBEM-8范型试卷考试的341名考生.分数数据分析包括测试内部一致性分析和测试构念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作文文本分析重点考察考生作文的语篇特征;定性研究通过口述报告揭示考生的写作过程.研究结果发现:就题目的测量学属性而言,TBEM-8各分测试与总分之间有较强的相关,表明测试题目具有同质性;而分测试之间的相关程度中等,表明它们分别测量了构念的不同方面.测试的维度方面,因子分析能够提取三个公共因子,即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和体裁能力.这说明TBEM-8与测试构念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口述报告的分析显示,高分组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体现了测试开发者所预期的行为,其写作行为与写作测试所要考核的技能基本吻合.这些证据总体上说明,TBEM-8能够检测构念相关能力,具有比较好的构念效度.

内容效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六位专家对于TBEM-8测试内容合适性和代表性的评定意见,接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内容效度指数和测试任务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TBEM-8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测试题目能够合理地反映考试大纲规定的测量内容范围.

效标关联效度研究选取学生的专业课平均成绩、任课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排序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高级)成绩作为TBEM-8的效标,研究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2008级的163名学生.研究结果发现:TBEM-8成绩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考试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评分效度研究重点考察翻译和写作测试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参加实验的对象为担任TBEM-8翻译和写作评分任务的八名评分员.统计结果表明,评分员间的相关系数在0.80以上,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不同评分员的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TBEM-8翻译和写作测试具有较高的评分效度,评分结果是可靠有效的.

后效效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分析TBEM-8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341名学生参加了TBEM-8范型试卷考试并填写了“考试后效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访谈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的15名在职教师.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认为,TBEM-8将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学习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考试的实施能够强化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结果可以为教学与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本论文由八章构成.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本章概述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测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指出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效度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需要对商务英语测试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够客观准确地测量教与学的实际水平,对教学起到正向反拨作用.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目的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本章对语言能力有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评述;对效度、构念、构念效度、效度验证等概念进行了讨论;对国内外语言测试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探讨这些测试的成功经验对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设计的启示.

第三章介绍了研究的设计和采用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本研究的整体设计思路、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开发流程和考试效度验证的研究框架.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对商务英语话语共同体、商务英语专业体裁研究和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专业话语实践展开深入讨论.在此基础上,第五章提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框架.

第六章介绍了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详细描述了从测试设计、操作到实施这三个阶段的各主要环节.

第七章描述了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效度验证过程.效验研究基于效度整体观,以构念效度为核心,从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评分效度和后效效度五个方面收集和分析效度证据.

第八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所得到的发现及获得的结论,对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评述.本章还指出了本研究对于商务英语测试的贡献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与本研究相联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思路.

这篇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外贸英语翻译引用文献:

[1] 外贸英语翻译方向论文题目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大纲模板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提纲怎样写
[3]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摘要怎么写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外贸英语翻译论文范文参考 外贸英语翻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外贸英语翻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