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免疫论文范文参考 免疫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免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7

免疫论文范文

免疫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免疫论文范文参考:益生乳酸杆菌的黏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2. 第二篇免疫论文样文:益生菌L.plantarum P-8对肉鸡肠道菌群、肠道免疫和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3. 第三篇免疫论文范文模板:猪抗菌肽PR-39的表达特性和调控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4. 第四篇免疫论文范例:疏风宣肺、解表清里方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治疗作用及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
  5. 第五篇免疫论文范文格式:药物免疫毒性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免疫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免疫论文范文参考:益生乳酸杆菌的黏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乳酸菌是益生菌的重要成员.乳酸菌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是机体维持免疫稳态不可缺少的部分.乳酸菌与肠粘膜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肠道营养学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乳酸杆菌作为重要的益生菌来源,主要通过恢复或增强肠道稳态发挥作用,是一类具有佐剂活性的非病原细菌,并有作为粘膜疫苗载体使用的潜能.在食品、饲料与医药工业中,它们经常被添加用来帮助动物拮抗致病微生物,维持肠道健康,从而达到促进生长、防治疾病的目的,其使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乳酸菌与肠上皮细胞黏附使其发挥最佳的益生功能.乳酸菌对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有助于其在肠道定植、增强乳酸菌与肠道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定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而乳酸菌的黏附性是评价其作为益生菌的重要标准.乳酸菌的黏附性具有菌株特异性和宿主特异性.目前几种黏附素已被鉴定,主要为脂磷壁酸、表层蛋白以及肽聚糖等菌体表面成分.这些黏附素与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

乳酸菌黏附性是决定其免疫调节活性的重要因素.乳酸菌可调节粘膜免疫系统,保护宿主肠道健康.黏附性强的乳酸菌能延长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时间,从而更好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乳酸菌的黏附性与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本研究以我国自行分离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黏附特性,以及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系统评价了9株受试乳酸菌的表面疏水性和黏附性,筛选出高黏附性菌株.本研究先对4种疏水性检测方法和3种黏附性检测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微生物黏着碳烃化合物法(BATH)与自聚合实验适合于评价细胞表面疏水性.镜检法、涂板法和荧光标记法均可测定细菌黏附性.本研究筛选出唾液乳杆菌(L. salivarius,以下简写为Ls)和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以下简写为Lp)为高黏附菌株进行后续研究.

通过体内、外实验分析了影响受试乳酸菌黏附的因素.结果表明,温度、生长期及表层蛋白均显著影响受试乳酸菌的黏附性(P<,0.001).高温处理的菌体、在对数生长前期或稳定期收获的菌体以及去除表层蛋白后的菌体,其黏附性均显著下降.菌体浓度(10~7~10~9CFU/mL)对黏附性影响不显著.

结合透射电镜、SDS-PAGE和肽质量指纹图谱技术,初步分离、鉴定了唾液乳杆菌的S层蛋白.结果表明,在电镜下可清楚地观察到Ls表面具有丰富的绒毛状表层蛋白,对其中的一条30KDa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发现其中有15种可能与黏附性相关的蛋白.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受试乳酸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与分布.结果表明,两株受试乳酸菌在肠道中的定植情况不相同.灌胃前期,Ls主要分布在回肠,结肠中最少;Lp主要分布在空肠,回肠中最少.灌胃后期,Ls主要分布在空肠,十二指肠中最少;Lp的分布情况与灌胃前期相同.

采用RT-PCR和ELISA技术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了受试乳酸菌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株受试乳酸菌都能提高小鼠脾脏指数,但只有Ls显著提高了胸腺指数(P<,0.05).两株受试乳酸菌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Ls最好),增强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和吞噬能力(Lp最好),提高CD11c+CD80+双阳性细胞的数量(Ls最好).在mRNA水平,两株受试乳酸菌均显著提高了TNF-α、TLR-2、TLR-4、TLR-9、IL-10、IFN-α1、IFN-β和TGF-β3等免疫分子的转录水平;下调了IL-1α、IL-8、NF-κB、TGF-β1和TGF-β2的转录水平.ELISA结果表明,两株受试乳酸菌都提高了IL-10、TLR-2和sIgA的表达量(Ls最好),对IFN-α和NF-κB的表达没有影响,未检测出IL-12和TNF-α.Ls还可以显著提高IFN-γ的表达量.

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价了受试乳酸菌的益生功能.结果表明,两株受试乳酸菌对胃肠道环境有很好的抗逆性;其代谢物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菌体可以抑制病原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及细菌易位;减轻病原菌对小鼠的感染症状;还具有抗炎(IL-8)、抗氧化、抗肿瘤(p53)、降低胆固醇、分解亚硝酸盐以及合成功能性胞外多糖等潜在功能.

通过动物实验对受试乳酸菌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两株受试乳酸菌都能增加小鼠体重和料重比,提高小鼠血清中GSH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小鼠体态特征和饮食活动正常.

综上所述,本研筛选了两株高黏附性乳酸菌菌株,并对其黏附性机制、免疫调节作用、及多项益生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两株受试乳酸菌在免疫调节和益生功能方面各有互补,表明受试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乳酸菌黏附及免疫调节分子机制,阐明哺乳动物肠道共生菌与宿主免疫稳态建立与维持的机理,从而为开发安全有效的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或菌体产物相关免疫调节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篇免疫论文样文:益生菌L.plantarum P-8对肉鸡肠道菌群、肠道免疫和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乳酸杆菌是肠道具有生理意义的菌群,以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剂是近年崛起的新型替代抗生素促生长剂绿色饲料添加剂.本论文以益生菌L. plantarum P-8为试验菌株,从鸡肠道菌群、肠道免疫和生产性能三个方面评价L. plantarum P-8替代抗生素的可行性.并深入剖析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和肠道菌群与生产性能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以期揭示益生乳酸菌调控肠道菌群发挥益生作用的机制.

本试验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的试验设计方案,将270只刚孵出的健康Cobb500肉鸡称重后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ControlG),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日粮;2组为抗生素组(Antibiotic G),饲喂添加金霉素和盐霉素的抗生素日粮;3组为Lp--8组(LP-8G),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日粮,但饮水投喂L.plantarum P8(2.0×,106cfu/mL).试验期42天.

首先,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比较肉鸡摄入L. plantarum P-8和抗生素后42日龄肉鸡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发生的改变.结果发现,饲喂益生菌和抗生素鸡肠道细菌菌群群落结构均差异显著(p<,0.05).其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基于属和种的分类学层面,结合优势菌属、乳酸杆菌种和双歧杆菌种定量数据,精细解析肉鸡摄入L. plantarum P-8和抗生素后,7、28、42日龄肉鸡肠道菌群在分类学地位属及种的层面发生的细微变化.结果发现,摄入L. plantarum P-8后,可显著提高7、28、42日龄肉鸡肠道中总细菌、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P<,0.01),并可显著提高28、42日龄肉鸡肠道梭杆菌属数量(尸<,0.05),同时可显著降低7、28、42日龄肉鸡肠道中埃烯氏菌属数量(P<,0.01);而采食抗生素日粮,可显著降低28、42日龄肉鸡肠道中奇异菌属数量(P<,0.01).

于试验第42天,摘取脾脏、胸腺和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14、42日龄肉鸡血清IgG和肠粘膜SIgA含量;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14、42日龄肉鸡小肠粘膜、派伊尔结和盲肠扁桃体CD3+、IgA+细胞数量了解其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42日龄肉鸡脾脏、小肠上皮内、固有层和盲肠扁桃体CD3+、CD4+、CD8+T淋巴细胞质量分数;采用荧光定量2-△cT法分析14、42日龄肉鸡肠道细胞因子IFN-γ、Bu-1、IL-2、IL-4、IL-10、IL-12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抗生素组和LP-8组42日龄肉鸡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雏鸡摄入L. plantarum P-8后,可显著提高14、42日龄肉鸡血液IgG及肠液中SIgA含量(P<,0.05);饮水投喂L. plantarum P-8可显著提高肉鸡小肠粘膜、盲肠扁桃体CD3和IgA阳性细胞数以及派伊尔结IgA阳性细胞数(P<,0.01).抗生素的摄入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小肠粘膜IgA、派伊尔结CD3和IgA以及盲肠扁桃体CD3阳性细胞数(P<,0.01)摄入L. plantarum P-8可显著提高14日龄肉鸡小肠粘膜、固有层和盲肠扁桃体CD4+、CD8+及CD3+T细胞质量分数(P<,0.01),42日龄肉鸡小肠粘膜、固有层CD4+T细胞质量分数和CD4+/CD3+·,比值以及固有层和盲肠扁桃体CD3+T细胞质量分数(P<,0.01).而采食抗生素日粮,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小肠固有层CD4+、CD3+T和盲肠扁桃体CD3+T细胞质量分数;摄入L. plantarum P-8使42日龄肉鸡肠道Bu-1和IL-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食抗生素日粮,肉鸡肠道IL-2、IL-4、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生长性能结果表明,LP-8组22~42日龄肉鸡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肉鸡在1-21、22~4.2日龄及全期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的总体结论是:具有益生特性的L. plantarumP-8能够存活于宿主肠道内,改善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减少有害菌的粘附、侵染、定植,促进有益菌生长,增强肠道防御功能;对肉鸡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可产生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肉鸡后期生长阶段生长性能.

第三篇免疫论文范文模板:猪抗菌肽PR-39的表达特性和调控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猪PR-39抗菌肽来源于猪嗜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是含有39个氨基酸残基的cathelicidin家族抗菌肽.目前的研究已发现PR-39可以从猪小肠组织和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中分离纯化得到,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也具有趋化、抑制炎症、促进损伤修复等免疫功能.但是PR-39在动物,特别是仔猪肠道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三个试验,首先以抗病力不同的猪种——地方品种莱芜猪、荣昌猪、藏猪和原产丹麦的长白猪为模型,比较了猪PR-39抗菌肽基因和肠道先天免疫因子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R-39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和日龄表达规律;进一步利用金华猪和长白猪建立仔猪大肠杆菌K88攻毒模型,探讨了细菌攻毒对PR-39抗菌肽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与猪肠道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最后通过体外巨噬细胞培养试验,研究了PR-39抗菌肽对猪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初步阐明猪PR-39抗菌肽在仔猪肠道免疫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试验一:猪PR-39抗菌肽基因的品种差异和表达规律

针对抗病力不同的地方品种莱芜猪、荣昌猪和藏猪,以及原产丹麦的长白猪,首先比较了中国地方品种猪和长白猪PR-39抗菌肽和肠道先天免疫关键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猪PR-39基因表达量总体上高于长白猪,其中荣昌猪在骨髓、胸腺和十二指肠中PR-39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而藏猪在胸腺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肠道先天免疫因子表达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猪中,荣昌猪的肠道主要先天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总体高于长白猪;细胞因子方面,来莱芜猪和荣昌猪IL-1α和IL-1β表达量高于长白猪(p<,0.05),而莱芜猪、藏猪IFN-y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趋化因子方面,荣昌猪MCP-1和IL-8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而藏猪仅MCP-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主要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基因方面,地方品种猪TLR-2,4,5和NOD-1,2基因表达量总体高于长白猪,其中荣昌猪TLR-2,4,5以及NOD-1,2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上述试验结果说明,抗病力较高的地方品种猪PR-39抗菌肽与肠道先天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总体上高于长白猪,揭示猪PR-39抗菌肽及相关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不同品种猪的抗病免疫力存在一定的关系.

进一步对PR-39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的结果表明,骨髓是猪PR-39抗菌肽基因表达的主要部位,脾脏、肝脏、肠系膜淋巴结和十二指肠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日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金华猪PR-39的表达量从出生到90日龄逐渐增加,90到120日龄降低;而长白猪则PR-39表达量从出生到60日龄逐渐增加,60到120日龄逐渐降低;总体上PR-39呈现随日龄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

试验二:大肠杆菌K88攻毒对仔猪肠道功能和PR-39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初步探讨PR-39抗菌肽及相关免疫因子与猪抗病免疫力关系的基础上,本试验以金华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建立仔猪大肠杆菌K88攻毒模型,比较了攻毒对两品种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肠道主要微生物数量、小肠形态和免疫功能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细菌攻毒对PR-39抗菌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关系.

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结果表明:日增重方面;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使金华猪的日增重降低了32.1%(p<,0.05);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攻毒使长白猪的日增重降低了28.6%,攻毒使金华猪日增重降低的趋势低于长白猪.料重比方面,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攻毒组的金华猪和长白猪料重比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攻毒组金华猪的料重比有低于攻毒组长白猪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腹泻率方面,对照组的金华猪与长白猪之间腹泻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腹泻率有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长白猪(2.4%)相比,攻毒组长白猪的腹泻率(26.2%)显著增加(p<,0.05);但是攻毒组金华猪的腹泻率(7.1%)显著低于攻毒组长白猪(26.2%)(p<,0.05);攻毒使金华猪腹泻率增加的程度显著地低于长白猪(p<,0.05).

肠道主要微生物数量的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数量及其占总菌比例方面,对照组金华猪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长白猪(p<,0.05),大肠杆菌占总菌的比例也有低于长白猪的趋势;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占总菌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攻毒组长白猪结肠大肠杆菌数量及其占总菌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攻毒组金华猪大肠杆菌的数量及其占总菌的比例都显著地低于攻毒组长白猪(p<,0.05);攻毒使金华猪大肠杆菌的数量及比例增加的趋势要低于长白猪.乳酸杆菌数量及其占总菌比例方面,对照组金华猪结肠乳酸杆菌及其占总菌的比例与对照组长白猪无显著差别;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结肠乳酸杆菌数量及其比例无显著变化;而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攻毒组长白猪结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占总菌的比例有降低的趋势;攻毒组金华猪结肠乳酸杆菌的数量及其占总菌的比例有高于攻毒组长白猪的趋势,并且攻毒对金华猪乳酸杆菌数量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的比值方面,对照组金华猪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地高于长白猪(p<,0.05);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攻毒组的金华猪和长白猪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比值都显著地降低(p<,0.05);虽然攻毒对金华猪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比值降低的趋势要显著地高于长白猪(p<,0.05),但是攻毒组金华猪该比值仍然有高于攻毒组长白猪的趋势.

小肠形态结构与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小肠形态结构方面,大肠杆菌K88攻毒对金华猪和长白猪小肠的正常形态结构均造成了破坏;各肠段中,攻毒对回肠的影响最明显——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隐窝比值都显著降低(p<,0.05);长白猪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攻毒组长白猪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隐窝比值也都显著降低(p<,0.05);攻毒组金华猪小肠绒毛高度与绒毛/隐窝比值有高于攻毒组长白猪的趋势.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方面,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攻毒组的金华猪和长白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occludin、 ZO-1和ZO-2基因的表达水平总体上都明显降低.各肠段中,攻毒对仔猪空肠紧密连接蛋白基因变化的影响最明显——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空肠occludin、 ZO-1和ZO-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laudin-1表达有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攻毒组长白猪空肠occlud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laudin-1、 ZO-1和ZO-2表达有降低的趋势;攻毒组金华猪occlud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攻毒组长白猪(p<,0.05), claudin-1、ZO-1和ZO-2有高于长白猪的趋势.虽然攻毒使金华猪紧密连接蛋白水平降低的程度要高于长白猪,但是金华猪无论是对照组或是攻毒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总体上都高于长白猪.

免疫球蛋白和肠道免疫因子的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水平方面,对照组金华猪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血清IgA和IgG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攻毒组长白猪血清IgA和IgG有增加的趋势;攻毒组金华猪的IgG水平显著高于攻毒组长白猪(p<,0.05),而IgA水平与攻毒组长白猪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金华猪具有较强的抗体生成能力.肠道sIgA方面,对照组金华猪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回肠sIgA水平无显著差异;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攻毒组的金华猪和长白猪回肠sIgA水平都显著增加(p<,0.05),提示攻毒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肠道粘膜免疫;攻毒组金华猪sIgA有高于攻毒组长白猪的趋势.肠道细胞因子方面,对照组金华猪回肠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 TNF-α IL-6和抗炎细胞因子TGF-β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长白猪(p<,0.05),而抗炎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促炎性细胞因子IFN-y. TNF-a和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抗炎细胞因子TGF-β和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长白猪相比,攻毒组长白猪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水平有增加的趋势,抗炎细胞因子TGF-β和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攻毒对金华猪TNF-a增加的趋势以及对IL-4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地低于长白猪(p<,0.05),提示与攻毒组长白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的肠道炎症反应程度较轻.

在比较了大肠杆菌K88攻毒对金华猪和长白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肠道主要微生物数量、小肠形态和肠道免疫等功能影响的基础上,对不同组织中PR-39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骨髓、脾脏、胸腺、肝脏、肺和回肠组织中,对照组金华猪PR-39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有高于对照组长白猪的趋势,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对照组金华猪PR-3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与对照组金华猪相比,攻毒组金华猪PR-39基因在骨髓、脾脏和回肠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攻毒组长白猪与对照组相比,在骨髓、脾脏和回肠中的表达水平有增加的趋势;攻毒组金华猪在骨髓、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回肠组织中PR-3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攻毒组长白猪(p<,0.05),并且攻毒对金华猪骨髓和脾脏PR-39表达水平增加的趋势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

本试验结果表明,与长白猪相比,金华猪为大肠杆菌K88受体抵抗基因型,攻毒对其日增重降低的趋势、腹泻率增加的趋势、结肠大肠杆菌增加和乳酸杆菌减少的趋势影响较小,同时金华猪在攻毒后维持了较好的小肠形态与较高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肠道炎症反应的程度显著低于长白猪;上述表现可能与金华猪攻毒后PR-39抗菌肽被诱导增加的程度,以及PR-3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长白猪有关.本试验结果初步揭示,猪内源性抗菌肽PR-39能够受到大肠杆菌K88攻毒的诱导表达,并可能参与了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屏障和黏膜免疫等多种肠道功能的调节.

试验三:猪PR-39抗菌肽对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在初步阐明PR-39抗菌肽与猪肠道免疫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本试验以猪巨噬细胞3D4/2为体外研究对象,探讨了猪PR-39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感染猪巨噬细胞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PR-39对猪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PR-39对大肠杆菌感染猪巨噬细胞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感染破坏了猪巨噬细胞的正常形态结构,显著增加了巨噬细胞LDH释放率,并显著增加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以及环氧合酶COX-2的表达(p<,0.05);而加入抗菌肽PR-39能够明显缓解感染引起的LDH释放和上述炎症介质的表达.PR-39对猪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影响的试验中,利用IFN-y诱导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M-C*和IL-4诱导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试验结果表明,PR-39协同诱导M1型(主要发挥吞噬、清除病原和凋亡细胞的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时,与M1型巨噬细胞相比,显著提高了M1型标识基因IL-12p40、TNF-α、IL-6,以及M1型极化关键信号分子STAT-1基因的表达(p<,0.05),表明PR-39促进了猪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PR-39协同诱导M2型(主要发挥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时,与M2型巨噬细胞相比,显著降低了M2型标识基因IL-10和TGF-β基因的表达(p<,0.05),却增加了M1型标识基因IL-12p40和COX-2的表达(p<,0.05),表明PR-39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并促进M2型向M1型转化.

PR-39协同诱导对猪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结果表明:PR-39协同诱导首先显著促进了猪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R-39组猪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显著增加(p<,0.05);与M1型巨噬细胞相比,PR-39协同诱导M1型的吞噬率显著增加(p<,0.05),说明PR-39显著促进了M1型猪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空白对照和M1型巨噬细胞相比,M2型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提示M2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弱;而与M2型巨噬细胞相比,PR-39协同诱导M2型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显著提高(p<,0.05),说明PR-39具有增强M2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PR-39对大肠杆菌粘附与入侵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PR-39协同诱导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对猪巨噬细胞的粘附与入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R-39单独处理显著降低了粘附与入侵猪巨噬细胞的细菌数量(p<,0.05);M1型和PR-39协同诱导M1型巨噬细胞的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M1型和PR-39协同诱导M1型巨噬细胞均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粘附与入侵的作用.M2型巨噬细胞的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添加PR-39协同诱导M2型巨噬细胞的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M2型(p<,0.05),说明M2型巨噬细胞基本不抑制细菌的粘附与入侵,而PR-39显著增强了M2型巨噬细胞抑制细菌粘附与入侵的能力.上述试验结果揭示,PR-39抗菌肽能够缓解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猪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并可通过协同诱导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增强了猪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了细菌对巨噬细胞的粘附与入侵.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三个试验,揭示了猪PR-39抗菌肽及相关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不同品种猪的抗病免疫力有关,并通过仔猪大肠杆菌攻毒试验,证明了金华猪对大肠杆菌K88攻毒具有较强的耐

第四篇免疫论文范例:疏风宣肺、解表清里方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治疗作用及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由于流感病毒极易产生变异,很难制备有效的疫苗,而针对流感病毒感染的西药既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又容易诱导病毒产生耐药性.这种现状下,在我国的中医药宝库中寻找有效药物、创造新型药剂来防治流感就成为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本实验采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作为模型,观察疏风宣肺方(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蜕、荆芥等)和解表清里方(主要药物炙麻黄、生石膏、黄芩、杏仁、生甘草等)对FM1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以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TLR (Toll样受体)为切入点,探讨其抗病毒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并观察疏风宣肺和解表清里方药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1/2(TH1/2)平衡的调控作用.

基因芯片技术在研究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寻找药物靶向方面应用广泛.本实验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小鼠基因谱的差异基因,并力求进一步找到两种方药发挥抗流感作用的相关分子,为两种方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明确的生物学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

1、实验一观察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选择SPF级雄性ICR小鼠8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达菲组以及疏风宣肺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解表清里方高、中、低剂量组9组,每组9只.采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滴鼻感染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对照组以0.05ml生理盐水滴鼻.于病毒感染后2h,对照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达菲组给予达菲2.5g·,m1-1·,d-1;其余6组分别灌服疏风宣肺抗流感方药(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蜕、荆芥等)高、中、低剂量(3.762、1.881、0.941g·,kg-1·,d-1)和解表清里抗流感方药(主要药物炙麻黄、生石膏、黄芩、杏仁、生甘草等)高、中、低剂量(4.368、2.184、1.092g·,kg-1·,d-1),均每日1次,每次0.2ml,连用4d.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切片病理形态变化.

2、实验二两种方药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选择SPF级雄性ICR小鼠10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达菲组以及疏风宣肺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解表清里方高、中、低剂量组9组,每组12只.采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滴鼻感染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对照组以0.05ml生理盐水滴鼻.于病毒感染后2h,对照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达菲组给予达菲2.5g·,ml-1·,d-1,其余6组分别灌服疏风宣肺抗流感方高、中、低剂量(3.762、1.881、0.941g·,kg-1·,d-1)和解表清里抗流感方高、中、低剂量(4.368、2.184、1.092g·,kg-1·,d-1),均每日1次,每次0.2ml,连用4d.提取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引起的小鼠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从中筛选出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的基因改变.

3、实验三两种方药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TLR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制备小鼠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疏风宣肺方高、中、低剂量组,解表清里方高、中、低剂量组.提取各组总RNA,采用基因组芯片筛选出与TLR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计算探针信号在各组与模型组的强度比值.

4、实验四两种方药对TLR通路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TLR7、MyD88、NF-κ、B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TLR7、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

5、实验五两种方药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TH1和TH2细胞平衡调节的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各组肺组织Y-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小鼠肺脏大体观察:正常对照组小鼠肺脏呈淡粉色,含气、无实变区;模型组肺脏可见成片的、红褐色实变区.各治疗组实变区较模型组小.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肺小鼠泡、肺泡囊、肺泡管、肺泡隔形态完整,肺泡壁菲薄,无炎性细胞;模型组肺泡壁广泛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宽,病灶范围大,数量多.各治疗组其病变范围及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达菲组和两种方药中、小剂量组肺组织形态结构较为完整,肺泡腔内少量浆液性渗出,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两种方药大剂量组肺组织间可见许多炎性细胞渗出.

2、与模型组相比,对疏风宣肺方和解表清里方治疗组的差异基因进行GO term节点富集分析,按照P<,0.05,且涉及的基因数分别为不小于70和40取GO节点,疏风宣肺方涉及免疫学方面的分子功能为:浆膜、胞内信号级联放大效应、免疫应答、细胞增生的调节、细胞凋亡及防御反应等.解表清里方涉及免疫学方面的分子功能为:浆膜、胞外区、免疫应答、细胞增生的调节、胞内信号级联放大效应、防御反应等.在KEGG数据库中,对差异基因涉及的代谢通路进行进一步分析,按照P<,0.05,且涉及的基因数不小于3进行筛选,疏风宣肺方主要调节的代谢途径有: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肿瘤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途径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解表清里方主要调节的代谢途径有: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肿瘤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途径及黏着斑等.代谢途径P值较小,差异显著,富集程度较高.

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TLR7、MYD88、CCL5、IFNB1、IL6、IL12a、 NFKBIA、IKBKB明显上调.疏风宣肺中、低剂量组和解表清里中剂量组对差异表达基因TLR3、TLR7、MYD88、CCL5、IFNB1、IL6、IL12a、NFKBIA、IKBKB明显下调.疏风宣肺方治疗效果比解表清里方好.

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7、MyD88、NF-κB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达菲组,疏风宣肺方高、中、低剂量组,解表清里方中剂量组TLR7. MyD88、NF-κ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

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IL-4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菲组、疏风宣肺方中、低剂量组和解表清里方中剂量组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疏风宣肺方中、低剂量组IL-4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

结论

1、从病理切片直观可知疏风宣肺方和解表清里方的中、低剂量组能改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疏风宣肺方作用涉及免疫学方面的分子功能为:浆膜、胞内信号级联放大效应、免疫应答、细胞增生的调节、细胞凋亡及防御反应等;主要调节的代谢途径有: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肿瘤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途径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解表清里方涉及免疫学方面的分子功能为:浆膜、胞外区、免疫应答、细胞增生的调节、胞内信号级联放大效应、防御反应等;主要调节的代谢途径有: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肿瘤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途径及黏着斑等.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86248.html

3、疏风宣肺中、低剂量组和解表清里中剂量组明显下调TLR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TLR3、TLR7、MYD88、CCL5、IFNB1、IL6、IL12a、NFKBIA, IKBKB.

4、疏风宣肺方高、中、低剂量和解表清里中剂量能通过调节MyD88依赖的TLR7信号传导通路下调NF-κB活性,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疏风宣肺方效果优于解表清里方.

5、疏风宣肺方通过升高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纠正TH1、TH2细胞的平衡,减轻肺组织免疫病理损伤,以中低剂量组为优.

第五篇免疫论文范文格式:药物免疫毒性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因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目前在临床危重急救、心脑血管等疾病、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如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但是,目前国内外药物免疫毒性评价指导原则仅仅局限于动物模型的评价,并且只针对免疫抑制和接触性过敏进行评价,不涵盖药物诱导的系统性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现有报道的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过敏性休克等,在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多为阴性.由此看来,现有的平价方法可能不够敏感,或是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免疫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动物实验无法预测免疫毒性.如何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预测过敏反应等免疫毒性是科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

1.研究目的

非人灵长类动物因为其生理学与生物进化等方面与人类最为接近,所以成为目前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但是,2006年英国Ⅰ期临床实验中健康自愿者接受TGN1412单抗(CD28单抗超级激活剂)后出现多器官功能的衰竭,而临床前食蟹猴的毒性研究中未发现任何异常.此外,中药注射剂临床前研究中致敏实验多呈阴性,进入市场后却出现较多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或死亡等不良反应.本中心前期的研究也发现中药注射剂辅料吐温80在不同种属动物中诱导的类过敏反应程度差异很大,这均显示了动物种属间免疫系统对于外源性过敏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不同.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动物免疫系统的异同,尤其是动物与人免疫系统的差异性是药物免疫毒性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这将有助于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动物种属的选择,动物毒性数据的外推和准确客观地评估药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免疫毒理学体外试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体外试验可以减少动物的使用,一方面体外试验可以采用人外周血进行药物免疫毒性研究,有助于平行比较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差异.此外,毒理基因组微阵列在解决毒理学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类的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优势.药物在不同生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即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等,是不同物种间实验数据互推的重要依据,而关键基因的变化可以成为药物代谢的终点.因此,比较动物与人类组织细胞中毒性相关基因微阵列表达谱的差异,寻*和动物均表达的关键基因序列,可以科学地、准确地将动物毒性实验数据外推到人类.

本研究以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不同种属(人、食蟹猴、恒河猴)淋巴结和胸腺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分布及数量上的差异;结合多种免疫细胞功能试验,探讨人和食蟹猴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为临床前药物免疫毒性评价建立起合适的体外试验方法,并且为生物技术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选择动物种属及动物毒性研究外推之人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持;利用基因组信息技术,研究人和食蟹猴外周血单核细胞在T/B细胞激活剂作用下基因转录表达谱的变化,从基因水平分析人和食蟹猴免疫激活反应机制的异同,以寻找可能存在的桥接生物标志物.

2.研究方法

2.1人和食蟹猴、恒河猴的淋巴结、胸腺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表型及数量的差异性研究

收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04至2011年共31项食蟹猴/恒河猴毒性研究试验中阴性对照组动物(恒河猴76只、食蟹猴104只)的淋巴结和胸腺,以及正常成人组织交叉反应标本库正常人体淋巴结和胸腺(淋巴结11例、胸腺4例).所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行比较不同类型淋巴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特点,包括B淋巴细胞(CD20)、T淋巴细胞(CD3、 CD4、 CD8)以及巨噬细胞(CD68).

2.2人和食蟹猴T细胞和B细胞功能的比较性研究

(1)单抗诱导细胞因子释放试验:

收集食蟹猴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单形核细胞(PBMC).实验分为2个实验组,包括阴性对照组(同型对照单抗IgG)和ANC28.1单抗组.PBMC细胞给予相应的刺激剂及阴性对照物后,37℃温箱孵育.每个实验组在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收集相应的细胞培养液.采用了Lucy Findlay建立的风干包被法及湿包法,进行TNF-α、 IFN-γ的ELSIA检测.

(2)T细胞增殖实验及B细胞增殖实验:

收集食蟹猴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PBMC细胞.T细胞增殖实验中,实验分为4个实验组,包括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PHA组(2μg/ml、5μg/ml、10μg/ml).同样,B细胞增殖实验中实验分为4个实验组,包括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LPS组(2μg/ml、5μg/ml、10μg/ml).37℃温箱孵育,孵育72小时后,加入10μl的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Dojindo公司),进行细胞增殖检测.

(3)B细胞抗体形成功能测定实验:

实验一采用食蟹猴的外周血,分离收集PBMC细胞,分为6个实验组,包括阴性对照组1(细胞培养液,包被浓度为1:30)、阴性对照组2(细胞培养液,包被浓度1:90)、流感疫苗刺激组1(刺激浓度为1:50,包被浓度1:30)、流感疫苗刺激组2(刺激浓度为1:50,包被浓度1:90)、流感疫苗抑制组1(抗CD20单克隆抗体+流感疫苗,包被浓度1:30)、流感疫苗抑制组2(抗CD20单克隆抗体+流感疫苗,包被浓度1:90).

实验二采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收集PBMC细胞,分为8个实验组,包括阴性对照组1(细胞培养液,包被浓度1:30)、阴性对照组2(细胞培养液,包被浓度1:90)、流感疫苗低剂量组1(刺激浓度为1:50,包被浓度1:30)、流感疫苗低剂量组2(刺激浓度为1:50,包被浓度1:90)、流感疫苗高剂量组1(刺激浓度为1:10,包被浓度1:30)、流感疫苗高剂量组2(刺激浓度为1:10,包被浓度1:90)、流感疫苗抑制组1(抗CD20单克隆抗体+流感疫苗,包被浓度1:30)、流感疫苗抑制组2(抗CD20单克隆抗体+流感疫苗,包被浓度1:90).

每组给予相应的刺激剂、阴性对照物及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37℃温箱孵育.孵育6天后,进行ELISPOT检测抗体的分泌.

2.3T细胞激活剂及B细胞激活剂诱导的人和食蟹猴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实验采用人和食蟹猴的外周血PBMC细胞.实验分为5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PBS)、2μg/ml PHA组、10μg/ml PHA组、2μg/ml LPS组、10μg/ml LPS组.每组给予相应的刺激剂及阴性对照物,37℃温箱连续孵育3天后,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进行基因芯片分析.通过设定基因表达变化倍数绝对值大于等于2,且p<,0.05选出差异表达基因.比较人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在T细胞激活剂和B细胞激活剂后的出现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通过GO功能注释富集度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特征.

3.研究结果

3.1人和食蟹猴、恒河猴的淋巴结、胸腺中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分布和数量特点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结的皮质淋巴滤泡和胸腺的髓质.抗人CD20单抗能与食蟹猴/恒河猴组织结合,呈强阳性,显示人猴之间B细胞存在高度的遗传相关性.

T淋巴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及胸腺的皮质和髓质.抗人CD3单抗能与食蟹猴/恒河猴组织结合,但为阳性或中度阳性.抗人CD4单抗与食蟹猴/恒河猴存在较弱的交叉反应,抗人CD8单抗与食蟹猴/恒河猴无交叉反应.人、食蟹猴和恒河猴胸腺中T细胞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有趣的是,人淋巴结中T细胞/B细胞的比例与食蟹猴和恒河猴非常接近.

巨噬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结髓质、胸腺的皮质和髓质.抗人CD68单抗能与食蟹猴/恒河猴组织结合,呈强阳性.食蟹猴/恒河猴淋巴结和胸腺中该细胞无论从分布还是细胞染色强度均与人类非常相似.

3.2人和食蟹猴T细胞和B细胞增值率、细胞因子及抗体分泌的差异

(1)单抗诱导细胞因子释放试验

ANC28.1作为CD28单抗超级激活剂,无须CD3单抗共同刺激,单独即可诱导激活人外周血中PBMC细胞.随ANC28.1作用时间的延长,人PBMC细胞释放的TNF-α及INF-γ逐渐增加.干包法和湿包法本身对于ANC28.1诱导人PBMC释放细胞因子无明显差异.ANC28.1单抗不能诱导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释放TNF-α和IFN-γ.

(2)T细胞/B细胞增殖实验

人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随着给予T细胞激活剂植物血凝素(PHA)浓度的增加,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但是,在同样浓度PHA刺激下,人外周血PBMC细胞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食蟹猴PBMC细胞的增殖.人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随着给予B细胞激活剂脂多糖(LPS)浓度的增加,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在不同浓度LPS刺激下,食蟹猴与人外周血中PBMC增殖趋势非常相似.

(3)B细胞抗体形成功能测定实验:

食蟹猴和人外周血PBMC细胞给予流感疫苗刺激后,其分泌相应抗体的细胞斑点数目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给予抗CD20单抗后,食蟹猴抑制组流感疫苗诱导的分泌抗体的细胞斑点数目明显降低.相同处理条件*感疫苗包被浓度1:90组所产生的细胞斑点数目略高于包被浓度1:30组.比较人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分泌流感疫苗抗体的细胞数目增长幅度类似,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3.3T细胞激活剂及B细胞激活剂诱导的人和食蟹猴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人外周血PBMC细胞给予PHA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15个和1510个.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给予PHA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分别发现差异表达基因21个和166个.人和食蟹猴对于PHA(T细胞非特异性激活剂)存在相同的免疫作用机制,如差异基因均参与了DNA复制、免疫应答、趋化作用及炎性应答.两种属间主要的不同点:1)人参与的基因数目众多,远远高于食蟹猴;2)人的细胞增殖反应非常强烈,尤其以有丝分裂或M分裂相为主的基因多,而食蟹猴的增殖较弱,仅仅以DNA的复制、细胞形态的调节和抗凋亡为主;3)人的免疫应答的相关基因以炎性细胞和免疫应答功能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与抗原处理呈递相关的也是以MHCⅡ类分子为主;正好相反,食蟹猴的免疫应答中以抗原处理呈递和免疫应答功能为主,其中涉及的抗原处理呈递以MHCⅠ类分子为主.

人外周血PBMC细胞给予LPS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发现差异表达基因341个和810个.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给予LPS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分别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88个和562个.人和食蟹猴对LPS(T细胞非特异性激活剂)存在相同的免疫作用机制,如差异基因均参与免疫应答、通过MHCⅡ分子的外源性肽或多糖的抗原处理呈递.此外,与PHA刺激不同,LPS刺激下人外周血PBMC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与食蟹猴无明显差异.主要的不同点:人外周血PBMC在LPS刺激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应答和炎性细胞应答,其次为MHCⅡ类分子的抗原呈递和T细胞共刺激.食蟹猴的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炎症应答是抗原处理呈递的,包括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抗原处理呈递.

4.结论

从形态上,食蟹猴/恒河猴胸腺及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与人存在差异,尤其是细胞毒性T细胞.而食蟹猴/恒河猴与人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无论细胞分布还是染色强度都比较一致,显示种属间的高度遗传相似性.尽管人淋巴结中T细胞和B细胞含量均高于食蟹猴,但T/B细胞比例非常接近,提示两种种属之间的相似性.

从功能上,研究发现人外周血PBMC细胞在CD28超级激活剂诱导下能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未见细胞因子的分泌.给予非特异性T细胞激活剂PHA后,人外周血PBMC细胞增殖明显高于食蟹猴PBMC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提示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更敏感,更容易受到相应激活剂的激活.而人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给与B细胞激活剂LPS时表现出相似的增殖趋势.在B细胞抗体形成测定实验中,显示出食蟹猴外周血B细胞与人B细胞具有类似的产生抗体的能力.

从基因水平,研究发现人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给予T细胞激活剂PHA后,人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数目远高于食蟹猴.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包括炎性细胞应答、免疫应答、以MHCⅡ类分子为主的抗原呈递、细胞周期及增殖等.人和食蟹猴外周血PBMC细胞给与B细胞激活剂LPS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炎性细胞应答、抗原呈递处理、T细胞共刺激等.不同于PHA,人和食蟹猴所产生的差异基因数目相似.此外,尽管人和食蟹猴在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种属间仍存在具有相同功能的基因群,如免疫应答、炎性应答、DNA复制和趋化作用.

免疫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免疫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000字高校大学论文、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免疫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免疫论文范文题目

总之,人和食蟹猴T细胞表型分子的同源性以及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等功能存在明显差异.T细胞激活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再次证实了人相对于食蟹猴而言,其基因参与的T细胞激活免疫应答涉及的基因调控网络更复杂,更敏感.该研究结果可能为临床前食蟹猴动物实验预测免疫毒性的敏感性低的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提示我们在将来从事药物的免疫毒性评价中,比如中药注射剂或者生物技术药物等的免疫激活评价时,对于动物数据中T细胞毒性的评价外推至人时需要慎重考虑,可能未来补充人外周血的体外试验是药物免疫毒性评价的方向.其次,食蟹猴B细胞表型分子的同源性以及B细胞增殖和抗体分泌等功能与人比较相似.B细胞激活的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显示人和食蟹猴的免疫应答基因的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同

关于免费免疫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免疫引用文献:

[1] 关于免疫的论文选题 免疫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免疫英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免疫参考文献
[3] 免疫论文大纲模板范本 免疫论文大纲怎么写
《免疫论文范文参考 免疫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免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