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本科临床医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4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第二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样文: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3. 第三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促进医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干预研究
  4. 第四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例: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与构建
  5. 第五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格式: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
  6. (三)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中美两国分别拥有156所和155所高等医学院校.

★100篇免费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盼,是高等教育自身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飞速发展,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自身特点的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医学基础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60多年来,为我国卫生事业战线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2010年,我国卫生队伍人员总数已超过600万,其中医师系列约200万人,护理系列约130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0.1上升到1.3,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2000字高校大学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临床医学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选题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医学教育终身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先进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进一步促使高等医学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2009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统一认识、提高质量、加大投入、重视实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13条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把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放在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临床教学是其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培养阶段之一,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培养合格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临床医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持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一直在作大量、深入、持续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军医大学临床教学任务主要由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承担,他们是军医大学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军医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我国军事医学发展的进程,秉承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理念,对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教学和实习医院定期进行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于推动军医大学各临床教学单位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合常态化开展评价活动要求的、有较强针对性和较典型的简捷易操作特性的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教学评价常态化的首要条件.

本研究旨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和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参考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学院校对临床教学基地开展评估的指标体系的设置,结合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经过拟制指标体系框架、形成指标体系雏形、构建指标体系预案、通过多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内容、计算指标体系权重、明确指标体系应用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步骤,制定出一套适合军医大学实际的、适合常态化开展评价活动使用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评价的常态化开展提供基础条件和手段.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全文共有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系统回顾国际国内高等教育评估和部队院校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下一步如何更加科学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第二部分阐述了教学评价常态化的概念、内涵、类型、原则、方法及其意义等,对如何开展常态化教学评价提出了设想,对建立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第三部分对高等教育评估、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国内部分省市和医学院校开展临床教学基地评估所设置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期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过程中,充分吸收借鉴上述文献中对指标设置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第四部分经过对比分析、归纳提炼,对质量、教学质量及临床教学质量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界定了相关概念,通过对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GMER、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国内标准等资料的分析,明确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充分体现医学教育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中规定的主要内容,还应该能体现“姓军为兵”的部队特色,同时,对构建新的指标体系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第五部分通过调查分析、查阅资料、因果分析等,制定了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的指标体系预案,对预案进行了期望调查,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及评价标准,第六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第七部分对本课题的创新点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

第二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样文: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为了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切实改善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继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从2001年开始,我国一些医学院校陆续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在我国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育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制定的八年制医学专业教育标准和教育质量监控标准,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的院校课程各异;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八年制医学教育缺乏可比较的外部质量监控和回馈提高机制,这对于八年制医学专业这样一个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属于新办的专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本研究以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基点,遵循“科研与国情、定性与定量、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从教育学的视角,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我国首批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探讨分析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国际上不同地区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的研究,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的代表——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专业进行国际比较、了解课程改革意向,在医学教育课程设计理论指导下形成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76821.html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界定医学院校教育课程的内涵;分析影响医学课程设计的因素;总结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步骤.

2.国外医学课程设置及改革现状,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研究.

3.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主要包括我国第一批开设八年制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课程框架结构、招生和课程各阶段的情况和特点,差异和分析.

4.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详细比较两所医学院校课程微观结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方法的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

5.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1.从国外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现状来看,国际上不同国家关于医学教育作为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认识趋同,其标志是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医学教育项目在不同国家逐步得到推广.课程组织方式多采用了整合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均采取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各国均注重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培养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医务工作者.这些比较中的共性值得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方案设计中借鉴.

2.从我国第一批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课程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些学校的课程在设置时均参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课程,这为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代表进行具体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在课程设计上各医学院校各不相同,揭示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和没有统一的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标准造成的八年制医学教育课程方案高度不统一

3.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的代表与美国一流医学院校的代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课程进行详细的微观比较,两校课程设计的差异深层次反映了医学教育属性认识上的差异.此外,由于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医学预科教育时间为4年,导致临床教育阶段时间偏短,毕业后还有1年的实习医师培训(PGY-1),这种医学预科与临床训练之间的博弈关系,值得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结合毕业后教育综合审慎考虑.

4.分析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师关于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结果.多数教师认为在八年制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应采用多学科整合和以器官一系统为基础或以疾病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应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

5.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建议方案

(1)八年制医学专业定位为专业教育.

(2)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能和较强适应性的卓越医学人才(excellence),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学家.为此,学生应达到9个方面的要求.

(3)学生毕业时的预期收获:采取高层次学习产出的描述方式,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法,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包括基本知识20条;基本技能13条;职业素养11条.

(4)在我国尚未完善实施“4+4”医学教育的政策保障前提下,作为过渡方案,可以考虑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实施3年预科教育+2年基础医学教育+3年临床教育的课程框架设计.在关键质控点设立质控标准.

(5)在临床教育资源的选择上,结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更多的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引入到学校临床教学的教育资源中.在临床教学中更加重视标准化病人和模拟实验室、虚拟病例的使用.

(6)在考核评价方式上注重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应用.

研究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课程标准,以提高八年制医学专业的教育质量.

第三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促进医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教育干预的实践经验,研究国内外已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干预活动设计、干预形式、干预资料和干预效果.在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调查分析即将步入临床实习阶段前的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对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的掌握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的信念、态度,和在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践上的使用倾向;增加临床医学生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危害的认识,促进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观念的树立和强化;提高临床医学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掌握,改善其用药认知,为临床医学生将来在从医行为中合理进行处方抗菌药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促进临床医学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能力提出建议,包括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内容安排等,为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增加药物治疗学内容的必要性建议提供参考依据.初步构建可稳定、有效适用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教育干预的实验模型.

方法

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内两所医学高校(分别为卫生部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湖北省属咸宁学院医学院)在校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年级医学生,开展基线、干预结束及干预结束后一段较长时期(干预4个月后)的三阶段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对象在各阶段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知情况,评估干预效果.

①设计:在两所医学本科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咸宁学院医学院)内展开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方面的教育干预,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类试验研究,

②干预方案:本研究选取国内医学院校内设置最普遍的五年学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干预对象已完成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阶段和临床医学理论教育阶段学习,即将步入临床专业实习阶段,即将接触、或在带教指导下见习、实习临床医师处方行为.针对干预对象开展两种方式共计三个类别(两种干预方式单独或组合)的教育干预,干预内容包括:(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内容上选择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体系内相对缺乏、与临床医疗实践联系紧密、应用频繁的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侧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管理,包括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适应症、不良反应、限制性使用措施等.(2)基于问题式的、围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材料进行的小组专题讨论,学习材料内容上基于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联合印发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100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两本培训材料制作的小组问题讨论稿.

③资料收集和分析:本研究采用三阶段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干预效果.在样本院校内对符合条件的干预对象进行整群抽样,在该年级选定300学生作基线调查;将300名学生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人,分别接受单一方式干预:方案1(专家专题讲座)、方案2(基于文本材料的问题式小组讨论),和综合干预(方案1+方案2)并接受问卷调查;干预4个月后对前述3组进行二次问卷调查评估.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知识、意识态度和行为三部分.对所收集资料采用如下方法来进行分析:问卷内各题均被统一转化成分数,按照得分越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分越高;依据得分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知识得分整体分析、信念和行为逐条分析;分析干预前后知识、信念、行为分布是否有差异;分析不同干预方案横向对比差异;分析未接受教育干预、单一方式干预和综合干预样本在知识、信念和行为方面差异;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等级或规模医学院校在干预前和采用相同干预后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差异;分析其他因素对效果的影响.部分干预和综合干预均以基线调查数据作自身对照.

结果

1.研究在知识-信念-行为模型和理性行为理论以及行为逐渐改变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本次教育干预的理论模型:在长期、积累、持续的知识、结构变量(健康或疾病知识、自身或他人经历)和社会心理结构变量(性格、社会阶层等)的作用下,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知识背景、特定的人口学特征下,人们产生的信念决定了其意识和态度、主观准则和客观判断标准;在意识和信念共同作用下产生行动意图,在各种因素下对行动意图的影响不断强化,最终促使行为发生.

2.基线调查发现,临床医学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两校样本医学生知识总体平均得分,同济医学院样本4.69分,咸宁医学院样本4.52分.知识各部分得分在两校间无差异,各院内性别间知识正确率无差异.意识和态度总体平均得分,同济医学院样本35.76分,咸宁医学院样本为36.24分,行为总体平均得分同济医学院样本总体平均得分为25.72分,咸宁医学院样本为25.90分,意识和态度及行为得分在两校内的性别间无差异,两校间总体平均得分之间也无差异(P均大于0.10).知识与意识态度总体得分之间、知识与行为总体得分之间、意识态度与行为总体得分之间均不构成回归关系.

3.干预后,在三种干预方案下,被干预对象的知识、行为总体得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但意识和态度方面的改变却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间隔3个月时间先后进行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知识、意识态度或者行为校正平均得分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4.专家专题讲座(方案一)、基于问题式的小组讨论(方案二)和兼用以上两种方式(方案三)开展的三种教育干预手段,在医学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掌握上均可显著性影响总体平均知识得分,干预前后得分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案一与方案二、三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但二、三之间无显著差异(P>,0.10).以逐条问题判断,三种不同方案对意识、态度干预前后结果无差异(P>,0.25);对行为部分,三种方案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三种干预方案间两两比较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0.10<P<0.20、0.40<,P<,0.50及P>,0.50)

结论虽然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曾接受过《药理学》、《临床药理学》(选修)以及《内科学》中部分与药物治疗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的训练,但临床医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掌握差、知识老化、学习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存在错误的用药行为或判断的特点.本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临床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教育干预,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掌握,但对于增强医学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效果并不明显;在教育干预的方式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题讲座和基于问题式的小组讨论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后者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都比前者显著.医学生抗菌药物使用的知识与其意识、行为之间的并无明显的回归关系,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可解释此现象;临床医学的专业教育要重视医学生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特别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教育,同时必须将合理用药知识包括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相关内容课程纳入到临床医学生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并在教学中引入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法,以期为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进行正确的处方行为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创新性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研究、评价教育干预对促进高年级临床医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相关研究在国内非常少见.其次,本研究在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理性行为理论、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相关教育干预理论模型,该模型弥补了经典的KAP模型在知识、信念、行为相互关系中简单串联关系的缺陷,以及KAP模型无法解释本次研究中所表现出的三者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的结果.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验证并可解释本次研究的结果.

本研究选择未来的处方者——高年级临床医学生作为干预对象进行宣教,是将WHO促进合理用药的核心政策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上的具体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尚无同类型研究;将“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的教育方式结合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医学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进行干预,是PBL教学模式在药物治疗学教育上的具体尝试,国内亦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效度较高的干预设计方法,采用基线调查作空白对照、干预前后独立调查及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进行2次调查,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法,在国内本领域的研究具有创新性.

第四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例: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与构建

目的:

建立能突出军事素质特色,适应现代高新技术战争需求的军队护理人才素质质量结构理论模型和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建设结构理论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良好军队适应性的我军院校护理学专业各层次人才教育标准,为有效地规范和调控我军医科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照标准.

方法:

1.通过文献研究,把握国内外、军地护理学及相关教育标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取国内外、军地有关护理学以及医学的教育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标准的内涵、结构和性质进行梳理和分析.

2.对美国护理教育认证体系开展个案研究,包括了解美国护理教育的认证发展史、对教育标准开展内容分析和层次分析、认证机构的横向比较和历年标准的纵向比较,从而了解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标准研究趋势和特点.

3.通过比较研究,筛选军队护理人才专业素质及专业建设中所需的特有指标.

4.通过理论研究和专家工作会议,构建军队护理人才素质质量结构理论模型和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建设结构理论模型及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认证模型.

5.通过专家咨询,修订、完善《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

结果:

1.界定了研究的相关概念,总结归纳了教育标准的类型、功能,搜集、分析了国际上现有的护理及相关权威标准.

2.全面了解、分析了美国护理学专业认证体制.包括认证宗旨、发展史.其中认证组织具有数量多、发展专业化的特点;教育标准既有针对学校办学过程的过程标准又有针对毕业生质量的本质标准,并朝着宏观、灵活的趋势发展.认证程序都注意充分发挥院校的自主权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认证费用支出明确,可以避免铺张浪费、虚假歪风等事件的发生.

3.总结、分析得出目前教育标准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点:①由专门的机构组织人员承担标准的构建;②方法学上均使用了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③注重代表不同利益人群的公众意见的征集.

4.对《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理解和明确教育标准的定位和标准制定的粗细程度;对《军队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评估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研究,解析出军队教学评估所特有的领域和指标;对军队和地方院校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军队院校在各层次护理人才培养上所特有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分析未来高新技术战争对军队卫勤保障和护理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有关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越南战争等有关军队护士战争救护的文献报道,得出战争对军队护理人才专业素质提出的特殊要求.

5.从教育的概念研究出发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了本研究的教育4要素说:教育目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资料;明确了4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护理学专业建设中涉及的基本领域.

6.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斯塔弗尔姆的“CIPP”教育评价模式理论为指导,借鉴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完成了“军队护理人才专业素质质量结构理论模型”和“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建设要素结构理论模型”.

7.在理论研究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确立了教育标准构建的原则,完成《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撰写,并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了修订.

结论:

1.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国际上现有的护理及医学的教育标准,包括其内容、性质、功能以及建构程序与方法,为我国护理及其他专业教育标准的构建提供了内容和方法学的参考,有利于推动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接轨.

2.本研究构建的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体系,具有突出军队需求,强化专业特色,彰显分类指导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将为我军护理学专业认证体系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涵盖军队院校专、本、硕、博四个层次的完整的教育标准体系,为军校护理学专业不同层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和分层认证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我国各层次护理学教育标准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借鉴.

4.今后应以标准为起点,积极开展军队院校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对认证体系的构建有以下几点思考:以法律为框架,规范认证活动;以理论研究为先导,指引认证实践;以标准为依据,筛选认证指标;以*组织为平台,健全认证机构;以认证方案为指导,实施认证活动.

第五篇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格式: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

背景:

2010年,全球医学卫生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倡导世界医学教育,从教学(instruction)和机构(institution)着手,开展以系统导向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医学教育改革;也再次唤起人们对“教什么”、“在哪里教”、“怎么教”、“谁教”等环节的关注.目的:

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历程,纵向比较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横向比较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现状,为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整理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并按不同类别进行归类,以供医学教育科研和国际合作交流使用.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的高等医学院校和美国本土的高等医学院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进行研究.

首先是收集历史资料,整理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历程,从地域分布、学科(医学)类别分布、性质类别分布、外部管理体制4个方面,分析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形成时期(1840年—1949年)、调整发展时期(1949年—1979年)、多样化发展时期(1980年——2013年)的发展特征,并进行纵向比较.

其次,从地域分布、学科(医学)类别分布、性质类别分布、外部管理体制、外部质量管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认证)5个方面,分析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一)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史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历了3个时期百余年的发展.在形成时期,西医学教育以医院为发端,从“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培训班”再到“学校”教育,完成了“本土化”;中医学教育由“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在调整发展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经历“院系调整”、“文化大革命”等,成为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并积极为农村培养卫生人力资源.在多样化发展时期,高等医学院校注重质量(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认证)和“综合化”(合校等)发展.至今已有156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西医类院校131所,中医类院校25所.

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经历了3个时期2百余年的发展.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建立和《Flexner报告》发表之前,美国高等医学院以数量发展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之后,进入规范化发展.二战后,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至今它拥有155所高等医学院校(不计分校和在筹建的高等医学院校),其中西医类院校为124所,整骨医学类院校为31所.

(二)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由1949年的39所增长到1979年的107所,再到现在的156所.

在地域分布方面,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形成时期34所(87.2%)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5所(12.8%)分布于县级城市;调整发展时期67所(62.6%)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39所(36.4%)分布于地级城市,1所(1.0%)分布于县级城市;多样化发展时期82所(52.6%)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74所(47.4%)分布于地级城市,0所分布于县级城市.

在类别分布上,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的数量由1949年的20所减少到1979年的5所,再增长到现在的98所;而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由1949年的19所增加到1979年的102所,之后减少到现在的58所.西医学类院校由1949年的38所增长到1979年的83所、现在的131所,中医学类的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则由1949年的1所增长到1979年的24所、现在的25所.

在外部管理体制方面,3个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的外部管理都是*和地方两级管理,*政府主管的高等医学院校由1949年的20所(51.3%),增加到1979年的26所(24.3%)、现在的27所(17.3%);地方政府分管的由1949年的19所(48.7%),增加到1980年的82所(52.6%)、现在的129所(82.7%).

(三)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中美两国分别拥有156所和155所高等医学院校.

在地域分布方面,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82所(52.6%)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74所(47.4%)分布于地级城市,0所分布于县级城市.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中,29所(18.7%)分布于州府或直辖区城市,92(59.4%)所分布于县级城市,34所(21.9%)分布于县级以下城市,至今还有5个州未设高等医学院校.

在类别分布上,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98所(62.8%)为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58所(37.2%)为独立办学的医学院校;而美国的119所(76.3%)为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31所(19.9%)为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中国131(84.0%)所高等医学院校为西医学类院校,25所(16.0%)为中医学类院校.美国124所(80.0%)高等医学院校为西医学类院校,31所(20.0%)为整骨医学类院校.

在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主管与地方主管的院校之比为1:154,而中国的则为1:4.8.

在外部质量管理方面,中美两国均有开展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美国的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起步早,相对较成熟;中国的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起步相对晚,倍受重视,正在不断摸索完善中.结论: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经历了百余年发展.西医学教育和中医学教育均从“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并由“重数量”发展到了“兼顾数量和质量”.目前已发展到156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25所已进行医学教育认证.

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美国医学教育和整骨医学教育都由“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并由“重数量”发展到“重质量”再到“兼顾数量和质量”.目前美国拥有155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已有150所通过认证.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在3个时期递增.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和类别分布不均衡,都集中于大城市,均以西医类院校为主;形成时期和多样化发展时期均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为主,而调整发展时期以独立设置医学院校为主.3个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的外部管理体制都是*和地方两级管理.

中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多于美国的.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地域、类别分布都不均衡,美国的主要分布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城市,中国的主要分布于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地级市.中美两国均以西医学类高等医学院校为主,也都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为主.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主要为国家干预、地方分权管理,而中国的则为*和地方两级管理.中美两国都注重外部质量管理.

国家应重点关注如何提升综合性大学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多机构联动,促进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及构建教育研究型医疗体系.基于卫生需求和学习需求,扩大教学地点.

该文是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本科临床医学引用文献:

[1]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题目推荐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本科临床医学专著类参考文献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大纲格式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框架如何写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本科临床医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