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参考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广告包装设计党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8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参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
  2. 第二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样文:民国时期(1912-1949)美术字造型研究
  3. 第三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模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
  4. 第四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
  5. 第五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格式:中国鲍养殖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

★100篇免费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参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了消费社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政策推动力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进步显著.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提高消费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全球化的拓展,消费社会的主流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广告、消费品和跨国财团等载体强势登陆我国,对部分较发达地区的居民和中高收入群体影响深刻,并且有逐渐向欠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蔓延的趋势.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如何规避消费异化、人的异化以及资源和环境危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消费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包括导言共分九章,其中导言介绍了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其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其中,在第二章对与消费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消费、文化、消费社会等概念界定的成果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消费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消费社会的出现及其历史逻辑和特征以及消费文化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变迁机制重点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指出消费文化是人类消费生活中深层的、内在的程序和取向,是内化于人的消费活动之中并历史地凝结成的消费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比较有代表性的炫耀性消费文化理论、异化消费文化理论、审美消费文化理论、符号消费文化理论等,对先秦以来主张以俭为主、反对浪费的中国消费文化发展史做了介绍.

第三章在消费的内涵、消费的属性、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消费需求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社会制度与消费、供求关系与消费、生产理论与消费、积累与消费、自然与消费、消费力理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第四章对与消费文化密切关联的需要、消费需要以及消费需要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了需要的内涵以及消费需要的内涵和特征,借鉴了马尔库塞的消费文化理论,将需要分为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认为人们只有不被虚假需要所迷惑,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需要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消费文化与消费需要的关系问题:消费文化来源于人们的消费实践,而不断发展的消费文化有创造出新的消费需要.因此,消费文化对城乡消费需要、物质和精神消费需要、近期和远期消费需要、个人和公共消费需要、消费需要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五章从我国的国情、民情出发对我国消费文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做了论述.我国中东部及部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节约消费观念对这一地区的居民影响力愈来愈小,加上现代媒体对人们消费热情的极力煽动,使得我国一些较发达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伴随着这一变化,消费主义文化在我国逐渐蔓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消费观并存,消费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共存,消费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与全民统一性共存,以及消费水平的城乡差异与阶层差异共存的发展现状.正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影响使我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化,所以多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审美化成为了新时期中国消费文化发展的特征.

第六章以全球化视野,对中西方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做了对比研究.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甚至一个人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都可以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迅速普及,人们将某一明星作为自己消费模仿对象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因此消费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中西方的消费文化必定有碰撞,有冲突,也有融合.虽然中西方消费文化之间在消费利益观、消费价值观和对待传统消费观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西方消费文化对我国居民的影响在逐渐加深,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我国消费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消费文化的同时保持我国消费文化的精髓.

第七、八两章以北京为案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与消费文化的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北京在消费领域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居民的消费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北京居民消费生活的第一次变迁中,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并且随着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进入家庭,新的生活方式随之产生.在北京居民消费生活的第二次变迁中,居民的消费水平迈上新台阶,消费者的利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层次已经逐渐拉开,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使消费者的自主权益保护意识得到加强.在北京居民消费生活的第三次变迁中,由于其收入水平出现了整体性的提升,在不同时期掀起了一阵阵的消费热潮,住房消费持续升温;汽车消费爆炸性增长;信息、通讯等电子数码类消费品迅猛增长;教育消费持续走高;休闲消费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社会,消费品生产的强力扩张,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都促进了北京市消费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人们的道德素质、知识能力、审美水平等方面毕竟存在差异,面对异彩纷呈、快速发展的当代消费文化,难免对其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有益与无益等产生混淆,因此造成了北京市消费文化发展过程中公款消费、炫耀消费、畸形消费、“四高”消费,崇洋消费,以及部分农村地区消费不足、消费水平呈两极分化趋势和高收入群体低层次消费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给与解决.因而,建设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的新型消费文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81638.html

第九章论述了建设当代新型消费文化是促进我国消费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消费文化体系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引导人们逐渐由掠夺性消费向可持续性消费,由重视消费数量向重视消费质量,由注重物质享受向注重精神追求转型.第二,要具备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统一,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统一的核心理念.第三,要把握好适度性、公正性、功利性、审美性、主体性等构建新型消费文化体系的基本原则.第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的硬实力建设,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城乡消费文化一体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的软实力建设,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低碳消费理念;尊重自然价值;理性对待技术.

第二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样文:民国时期(1912-1949)美术字造型研究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美术字”的称谓.民国时期美术字是在传统汉字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西文字体设计理念和技法发展而来的.民国时期美术字设计表现出非专业性、随意性,甚至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一方面与时*展相吻合;另一方面,这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局限性决定的.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同时伴随着汉字书写方式的发展.虽然美术字构形的方式源于汉字的结构,但是美术字构形的原则不同于汉字的构造标准.作为商品宣传的视觉内容,美术字强调的是功能性,作为设计艺术的研究对象美术字表现的是审美性.美术字对汉字艺术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美术字不同于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是把汉字用书写的形式表现出来.美术字是汉字的设计艺术形式,是对汉字造型改造、加工、装饰后的结果.美术字是字体设计艺术,对汉字不是单纯的模仿,是再塑造、再构形,这是美术字本质属性所要求的.从市场发展角度看,美术字最初的出现是汉字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流通、宣传,而对汉字进行变化.而汉字造型的变化,必须突破了汉字固有的字架结构,才能更好的适应商品的流通、宣传的作用;从技术角度看,西文字体设计对美术字的影响非常大.为了能够创作出更多形式丰富、造型多变的字体,研究、吸收西文字体的设计经验是必须的;从汉字自身发展看,汉字艺术发展几千年,已经非常成熟.但时代在进步,文化艺术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美术字的出现就是汉字艺术适应人类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民国时期美术字设计研究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表现出特有的时代特征,同时是汉字艺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美术字对汉字传统艺术不仅有继承也有发展.这个时代的美术字设计成为当代字体设计宝贵的经验来源.

第三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模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文化产业承载着发展经济、传承文化的重任.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离不开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文化产业;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离不开文化产业.面对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这样一个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与现实生活的新兴产业,予以密切关注和深度解读十分必要.文化产业不同于纯物质形态的商品生产行业,不能按照一般意义的经济活动来理解,它具有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特殊属性与功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个人的思想文化生活等密切相关.在文化产业生产过程中,内在的外在的,国内的国际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与管理者,不同的参与者从自身利益和需要出发,对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有着各自的价值取向.

本文以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取向,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有关价值取向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全文内容摘 要 如下:

引言,介绍有关本文选题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确定选题的出发点;选择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作为研究方向的依据;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研究的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文化产业基本理论解读.开展文化产业问题研究,首先要对文化产业的基本问题予以理论解读和分析.包括: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文化产业的门类;文化产业的属性;文化产业的功能;文化产业的特征.文化产业这些基本问题,国内外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分析和解读,本文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出发,阐述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文化产业的理论探讨和发展现状.如果说第一章是从横向上解析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本章则是从文化产业的纵向发展过程,透过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以及国内*绕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问题所形成的各种理论观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文化产业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况;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诞生地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对文化产业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从法兰克福学派在批判中认识文化产业,到伯明翰学派对文化产业的宽容,再到美国理论界对文化产业的认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理论研究逐步发展和成熟.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亚洲的韩国与日本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各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走过各不相同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文化产业进入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文化产业实践发展,从理论界到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政策制定,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文化产业真正进入了发展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许多新的变化.

第三章,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中必然要涉及到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的特殊属性,是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研究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问题,必须从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的多角度关系解读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包括:文化产业中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部门;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始终包含着意识形态问题.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兼顾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促进作用.

第四章,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一种内涵丰富的发展趋势,首先发轫于经济领域,继而扩展到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借助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收国外的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取长补短,实现快速发展.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冲击与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强势地位,在进行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的同时,有目的地推行其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观,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包括:全球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全球化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双向效应”;积极应对全球化,引领中国实现文化产业价值取向良性发展.

积极应对全球化,抓住机遇,化解冲击,实现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把握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导向,把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相结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渠道和载体.

第五章,正确引领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对策与路径.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实现正确的文化产业价值取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党和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到文化企业的微观生产过程中,都要重视文化产业价值取向问题,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构建实现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对策和路径.包括: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论前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制度保障;发挥党和政府职能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关键所在;建立创新发展机制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动力源泉;培育大型文化企业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实体基础;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重要条件.

从党和政府层面上的理论指导与政策制定,到文化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要把文化产业价值取向问题融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要理顺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三者关系.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确立实现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应对措施和发展路径.

第四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

1998年“工艺美术”学科更名为“艺术设计”学科,2011年“艺术学”正式脱离文学类,成为中国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设计”虽更名时间不长,但发展极其迅猛.在艺术设计不断发展壮大、学科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设计这个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让这个“新兴学科”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成为艺术设计研究的重要命题.

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从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艺术设计经历了从图案、美术工艺、实用艺术、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反复历练的过程.同时,艺术设计既需要在政治局面与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发展,又要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之间产生的问题.从工艺美术到美术设计,再到艺术设计,这些概念的相继出现就能凸显出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因此对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历程的梳理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艺术设计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各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丰富.艺术设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正是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导致了艺术设计方法和程序的多样性,而正是这种多样性,使艺术设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特征.艺术设计在发展中还逐渐呈现出生态性特征、数字化特征以及跨学科性和多元性特征;同时,我国的艺术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必须遵循文化、社会、科技、经济等方面制约,并在国际化大趋势地影响下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发展道路.

在上述描述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行了一般性的综述和分析,并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在其理论与观点的基础上,回顾、审视当代我国艺术设计走过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艺术设计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力图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为弘扬民族的、世界的艺术设计做出贡献.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为脉络,梳理相关的设计、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问题,总结出当代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特征,力图为艺术设计的更好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第五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格式:中国鲍养殖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

本研究基于产业经济学和海水养殖经济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对中国鲍养殖产业结构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方法既包括现代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也包括传统的抽样调查方法和文献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与中国鲍养殖产业相关但尚无文献记录的知识,以利于深刻把握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建构包括鲍养殖产业信息和区域信息在内的数据库,为政府有关部门产业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建立是中国鲍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野生皱纹盘鲍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野生九孔鲍资源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地.鲍的采捕和消费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野生鲍产量很低,长期以来鲍都是以奢侈品的面目出现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鲍的人工养殖逐步开展起来.2000年前后,杂交皱纹盘鲍人工育苗和渔排养殖模式在福建省等地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养殖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养殖成本和销售价格大幅降低.在这期间,鲍养殖产业经历了三个转变,1、鲍的消费市场经历了从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演变过程,鲍逐渐成为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产品;2、鲍养殖产业运营主体由从事增殖放流等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变成追求利润的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企业选择退出市场;3、鲍养殖产业由资本输入型产业转变为资本输入和输出并存的产业.这三个转变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鲍养殖产业正在进入成熟阶段.

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国鲍产业“规模优势”和“价格劣势”并存.从产量方面看,我国鲍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优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在2011年,中国鲍(鲍螺)产量占到全球的88.8%(含养殖和捕捞).在同一年,中国鲍(鲍螺)产业产值仅占全球的53.36%(含养殖和捕捞).这说明:中国养殖鲍螺价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我国鲍养殖产业呈现出区域集中度较高和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特征.我国鲍养殖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省的约40个县(含县级市、区).2012年,福建省鲍养殖面积只占全国的25.23%,却生产了72.56%的鲍苗和71.94%的商品鲍,创造了64.89%的产值.与鲍养殖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不同,主要鲍养殖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高,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鲍养殖产业的集中度系数(CR4)仅为4.93%,属于典型的竞争性产业.

四、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我国鲍养殖产业可以细分成亲鲍产业、育苗产业、中苗产业、商品鲍养成产业、大鲍养成产业、商品鲍加工产业、商品鲍销售产业等环节.现有养殖模式包括池塘围堰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软式浮筏养殖、渔排养殖、底播增殖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引入了跨区养殖模式.北方企业基于节省越冬成本和增加产量的考虑,将鲍运到南方越冬,南方企业为了规避夏季赤潮和病害,将鲍运往北方度夏.研究还表明,在中国鲍养殖产业区域分工发展过程中,资本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五、中国鲍养殖产业结构与产业绩效密切相关.根据笔者对2003年——2012年运行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鲍养殖产业结构表现出以下特征(基于SCP范式):1.鲍养殖产业销售利润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59.83%下降到2012年的30.35%;2.鲍养殖产品差异化程度始终很低,广告密度虽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0.04%上升到2012年的0.14%,十年平均值仅为0.09%;3.公有制产权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19.53%下降到9.97%.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产业集中度提高明显有利于提高产业绩效,而广告密度增加、进入壁垒提高、公有制股权比重提高则不利于产业绩效的改善.

六、中国鲍养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高,却是涉及几十万渔民生计的重要民生产业.例如,2012年鲍养殖产业产值仅占全国GDP的0.04%,占全国渔业生产总值的2.12%,创造了全国渔民纯收入的3.99%.2011年,在最主要的鲍养殖产区福建省,鲍养殖产业创造了全省GDP的0.59%,全省渔业产值的13.14%,全省渔民纯收入的20.57%.在主要产区县,鲍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例如,在莆田市秀屿区,2011年鲍养殖业产值创造了全区GDP的6.93%,渔民收入的54.27%,全区五分之一的就业岗位与鲍养殖产业密切相关.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选题

七、中国鲍养殖产业目前正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生态环境问题,如野生鲍种群的消亡,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固体垃圾的随意排放;二是产业结构问题,如产品差异化不高,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三是制度安排问题,如海域确权不完善,养殖空间受挤占,惠农补贴不到位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中国鲍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积极构建适合鲍养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权制度,整合产业资源,培育优势企业;二是转变养殖理念,树立可持续的养殖观,更加注重控制养殖密度和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延伸,满足国内高端市场的需求,适时发展涉鲍休闲运动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四是技术研发应当与产业经济研究相融合,推广生态健康的新养殖模式,构建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预警与应对机制.

此文是一篇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引用文献:

[1]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大纲格式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框架怎么写
[2]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摘要怎么写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3]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参考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论文范文参考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广告包装设计党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