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学艺术鉴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4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民国以来重要唐宋词选研究
  3. 第三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4. 第四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模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
  5. 第五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怎么写: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初探
  6. 第六篇摘要范文: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增设当代艺术鉴赏课程的研究
  7. 第七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微纪录片美学研究
  8. 第八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格式:中日美三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比较研究
  9. 第九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普通高等院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的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国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

【100篇】免费关于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摘要,可做为大学艺术鉴赏相关摘要参考,是大学艺术鉴赏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摘要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21世纪,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的介入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无尽的创新性和可能性,新媒体艺术已成为当代视觉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它是人类通过摄影、摄像、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虚拟交互媒体进行艺术表现、交流、联系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成果.在科技日新月异和视觉影像爆炸的当今社会,学生对于数字新媒体的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21世纪的技能以应对当前数字时代对社会、教育、文化的挑战,国际美术教育界积极转变原先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的美术课程中增设数码摄影、数码摄像、定格动画、网络艺术等新媒体艺术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媒体素养,以促进数字化时代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当前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学美术教科书、中学美术课程中增设了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内容.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中学新媒体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关注度偏低、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手段单一、研究成果较少、教师培训课程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更好地向前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之道,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共分八章,章节要义如下:序章从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提出我国中学新媒体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指明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界定与本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意义和目标,说明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一章通过对国内外各类美术教育专著、核心期刊、硕博士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等相关文献的先行研究,梳理了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国内外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把握了当前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学术基础.第二章通过对美术课程标准中新媒体艺术的相关条例以及中学美术教科书中新媒体艺术课例的研究,把握我国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第三章旨在通过对全国4个省市的中学生、美术教师有关新媒体艺术的认知程度、美术学习以及美术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把握当前我国中学生以及美术教师对于新媒体艺术的认知情况以及美术课程和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论证当代新媒体艺术导入学校美术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与有效性.第四章旨在从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艺术心理学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出发,以后现代课程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统整课程理论、教学评价理论、视觉文化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论证了编制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的理论依据,并结合这些理论对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总体课程方案进行了设计,为中学新媒体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基础.第五章旨在通过开发以“校园影像文化”、“城市影像文化”、“传统艺术的再生”为议题的中学新媒体艺术校本课程并进行教学实践,验证这些课程在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新媒体艺术创作表现能力、审美批判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视觉素养和媒体素养等方面的有效性,为我国中学开展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提供具有参照意义的经验,为推进基础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第六章从职前到在职的美术教师新媒体艺术课程设计及教学能力发展一体化的视角入手,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师教育案例采用教学实践与个案追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美术教师新媒体艺术课程开发及教学能力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有效途径,为未来美术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结章从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出发,论述学校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对于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所具有的独特贡献,并结合世界发达国家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发展的趋势,对我国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我国当前的中学新媒体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关注度偏低、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手段单一、研究成果较少、教师培训课程缺乏等问题,从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总体课程方案设计、中学新媒体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职前到在职美术教师新媒体艺术课程设计及教学能力发展的教学案例研究以及美术教师新媒体艺术教学能力发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篇摘要范文:民国以来重要唐宋词选研究

选本是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价值、功能更体现了现代性的转变.20世纪以来,唐宋词选既是当代人接受唐宋词的重要媒介,又折射出中国时代转型时期文艺思潮嬗变的轨迹.同时,民国以来的唐宋词选大多出于词学专家学者之手,凝聚了他们词学研究的智慧成果,因此,透过每一部词选,又能触及到词学观念演进的脉搏.

基于此,文章运用宏观概括与微观剖析的方法,既全面梳理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选坛体貌,又深入剖析若干重要选本,勾勒民国以来唐宋词选发展流变的轨迹.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并对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正文以上编综论、下编分论的形式展开对民国以来近百年唐宋词选的梳理和探究.

上编四章,前三章分别从民国时期(1911-1949)、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9)、新时期以来(1979至今)三个时期展开论述不同时代语境下唐宋词选的体貌特征:民国时期,唐宋词选体现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鲜明特征,选坛上新旧词选杂糅,选心和选型逐步多样化,白话词选与评析型词选代表了词选发展的新方向,作词法词选体现出传统学者挽救词文体创作于式微的努力和普及词体创作的构想.建国后三十年中,在文艺理论与创作政治化、功利化的时代环境下,唐宋词选整体表现出数量少和类型单一的特点,其选心偏重于思想性和人民性,选域偏向于豪放词和民间词,选型表现出由重选向重释的全面转变.新时期以来,在较宽松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多元化的文艺思潮推动下,唐宋词选再度繁荣.不仅选本数量多,而且整体呈现出编撰者层次多样、选心多元化、选型多维度、传播媒介多样化等特点.第四章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抽绎出民国以来唐宋词选嬗变的轨迹,并阐述了其历史文化意义.

下编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为分论部分,通过重点剖析民国以来以朱祖谋《宋词三百首》、胡适《词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唐圭璋、繆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为代表的七部词选,展现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演变历程.《宋词三百首》集历代词选之大成,且选词精当,校勘审慎,堪称传统词选之“结穴”.胡适《词选》宣扬了白话词史观念,开启了现代型词选的新体例,建立了开创性的现代型词选范式.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贯穿着名家词的客观意识,同时标注词韵,兼顾填词和读词的双重意旨,是新旧交融的典范之作.胡云翼《宋词选》选词精炼,注释完备,既顺应了时代读者群体的需要,又烙上“左倾”思潮的鲜明印记,因此,它是一部影响广泛而得失参半的普及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不仅切合了时代的主旋律,注重选词的思想性,又超脱于时代之上,注重了选词之“广”与释词之“深”,并宣扬了词体鉴赏的理念,因此,它是一部融研究、鉴赏于一体的选坛别调.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既衣钵于晚清常州词派“重拙大”的词学追求,又开创了“简释”体的词选体例,旧思想和新观念、新方法融合一体,体现出延续传统、开启新声的选词意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兼具词选和工具书的双重性质,其以超大的包容量、选词与鉴赏方面广泛的覆盖面、普遍的影响成为词体鉴赏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艺术鉴赏文章 大学生适用: 5000字专科论文、2000字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学艺术鉴赏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通过以上论述,论文的结论是:民国以来,唐宋词选与时代文化政治意识、社会历史语境相低昂;唐宋词选折射出20世纪以来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唐宋词选整体呈现出选心、选型、体例等的历变过程和多元化色彩;且随着词体创作的式微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唐宋词选指示门径的功能弱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突显,与此相应,唐宋词选体例根本上也发生了由重选到重释的转变.

第三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我国综合性大学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就没有设置艺术学科,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艺术教育才得到重视,全国各高校纷纷创办艺术学科.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除“211”、省重点大学外,其他高校包括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内,用2至3年的时间完成教育部规定的相关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近些年,国家对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也非常的重视,对于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开设也给出了相关的规定,艺术教育开始走向科学化、正规化.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任务,并且它是使人的内心情感得到陶冶的一种教育的手段.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养成.所以,地方综合性大学应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学科综合和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设多样化艺术教育课程和活动,提高大学生艺术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以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三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团体活动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问题所在,提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本论文共分5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论述本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与方法;第2章主要对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一是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二是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特点和功能的解析,三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3章是对三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进行现实考察.通对国内三所地方综合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对比分析,发现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第4章主要分析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在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学生活动方式、校园文化等方面问题.第5章主要针对问题和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实情,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队伍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四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模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

在有关新媒体艺术内容的目录中,除了数字视频和录像艺术之外,新媒体艺术包括了网络艺术、计算机图形钩脑动画、计算机交互式媒体、电子音乐、激光艺术、全息摄影艺术、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这个概念将改变彼此相互影响与发展的各种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说.新媒体艺术是艺术家和受众如何接触、运用并理解这些技术的艺术.

新媒体技术是一种拓展艺术的极佳方式,而且可以传达我们的思想.大多数艺术家生活在有着同样审美冲动和动机的状态中,创作是他们灵感的体现与升华.而今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在新媒体的交流领域中工作,创作出许多具有互动性的艺术作品.交流和互动的作品项目是体现艺术家所作所为的最好例证.作为一种客体的存在,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是其本质的特征,有着许多层面的意义: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设计、互动应用等,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功能,其远作的良好程度也将成为一种互动式的社会方式.

新媒体艺术项目所需的技术是前所未有的,为了准确划分新媒体艺术的形态.人们可以根据艺术家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来界定各种形态存在的意义.艺术创作成为制作一样东西或是用某些树质制作具有交互特点的作品,这个过程具有某种程度的方向性持征.有时艺术家会感到自己必须具备与机器接触的敏感性,不断地利用机遇开启世界的大门.

本文首先从新媒体艺术的非传统性;技术王国里的个人主义;新媒体艺术与情境氛围三方面阐述新媒体艺术概况.其次,分析了新媒体艺术与视觉革命.同时,对新媒体艺术的鉴赏喝新媒体艺术的先锋姿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五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怎么写: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初探

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要求学校完善宏观教学管理,丰富音乐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师素质,开展教育研究,才能促其教育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上海四所高校的调研,并结合笔者音乐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理念、管理体制、运行体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经费管理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期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改革深化有所助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第六篇摘要范文: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增设当代艺术鉴赏课程的研究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标》)中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的内涵与外延作了拓展,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要求教师不仅自身能关注当代艺术现象、学会当代艺术鉴赏的方法,还需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与评述当代艺术作品.然而,目前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仅仅注重于介绍古代的经典美术作品,对当代艺术作品及其展览却较少涉及.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虽然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中开设了中外美术史的课程,但在多数院校都没有开设当代艺术鉴赏课程.美术史的内容到近代为止,当代艺术成为鉴赏教育的“盲点”.其结果是,许多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美术教师,面对当代艺术作品,普遍处于“失语”的状态,自己不会鉴赏当代艺术作品,也无法引导中小学生鉴赏当代艺术作品.

本研究将针对这一问题,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增设“当代艺术鉴赏”课程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案,力求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

预计“当代艺术鉴赏”课程将在以下两方面产生影响:

第一、开拓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鉴赏当代艺术的能力与艺术批评能力.

第二、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运用当代艺术作品资源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能力.

这一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美术教育专业素质,促使他们走上美术教师工作岗位后,运用或主动开发当代艺术资源进行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学会鉴赏当代艺术作品的方法.

第七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微纪录片美学研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影视创作技术门槛的降低让非专业人士创作纪录片成为了可能,而对个人话语表达的强烈愿望又促使着纪录片表现形式走向了多样化.而在当代审美活动中,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微审美正在逐渐形成.微审美的审美趣味与中国大陆纪录片当下的创作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微纪录片.何谓微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又有何种审美特质对微纪录片的美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这一审美现象更为深入的认识,也是我们开启具有时代特征的微美学研究的一把钥匙.

我们首先对微纪录片创作进行历史的梳理和逻辑的分析,进而对其进行了如下界定:微纪录片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电视及新媒体为平台,对客观事实的影像素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并以追求真实感为旨趣的时长短小、风格简约、趣味精致、意蕴深长的影视艺术形式.这一概念涉及到微纪录片的两个核心要素:真实和微.

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考察了第一个要素:真实.微纪录片是以真为美的艺术,真善美的统一则是微纪录片审美价值的最终实现.而微纪录片的这种真实之美又是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实现的.微纪录片是一种叙事的艺术,更是一种电影化的叙事艺术.正是通过视听化的叙事手段,微纪录片实现了对真实的呈现.

在第二章中,我们考察了第二个要素:微.首先我们分析了微纪录片出现的微语境.数字技术的出现、微媒体传播的发展、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主导,以及纪录片自身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微纪录片的出现.那么微纪录片的“微”是何意呢“微”不仅是一种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审美范畴,它体现着当代人的一种审美趣味.作为微纪录片的“微”是由微时长、微题材、微视角、个体化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当然这也使得微纪录片的视听化表达展现出了新的特征.

在对微纪录片的这两个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我们在第三章对微纪录片这一新的艺术形态进行了类型研究.我们运用实证归纳和逻辑推演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纪录片的种类和风格进行了划分.

当我们对微纪录片进行了本体性分析之后,面对微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以及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不仅要问微纪录片还能走多远微纪录片如何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下去这就涉及到对微纪录片之“微”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第四章中我们提出了“微而精”的审美原则,即微纪录片创作的精致化问题.而在微纪录片精致化的可行性中我们主要探讨了意境化这一路径.

前面我们主要从创作的角度对微纪录片进行了研究,而微纪录片的创作又离不开审美接受.只有经过观众鉴赏,微纪录片的审美价值才能得以最终实现.但在第五章中我们对微纪录片审美鉴赏的分析不是简单的创作与鉴赏对位分析研究,而是由此对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探究,即时代审美趣味的铸造问题.如果没有精致的审美趣味,人们就不能恰当、正确地对微纪录片进行鉴赏.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一个时代审美趣味铸造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大众文化建设的问题.只有在良性的大众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中,铸造新的时代审美趣味,才能使得微纪录片精致化发展走的更长、更远.

在第六章中,我们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微纪录片进行了延展性分析.微纪录片不仅是真实的艺术而且是微的艺术,更是精致化的艺术,当然它也是一种文化小品.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分析了微纪录片作为文化小品在大众文化占据主流的消费社会如何能够在精致化和大众化之间平衡发展的问题.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我们对微纪录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美学分析.对微纪录片美学的分析是开启当代微审美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对微审美研究而言,这只是一个起点.

第八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格式:中日美三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比较研究

美术馆是集陈列、展示、教育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社会艺术机构.在当前强调“面向社会艺术、面向创新教育”的艺术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馆公共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承载着终身艺术教育使命的同时,新的挑战也已悄然开始.本研究立足国际视野,对中、日、美三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馆公共教育进行比较与分析,深入研究各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现状及异同点,并借鉴国外优秀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经验,开发美术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以促进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为普及美术文化、推进全民美育及文化传承尽微薄之力.本研究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概述以及理论研究为主,并分别从多元智能、艺术批评以及公共哲学三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第二部分以从中日美三国中选取的6座美术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美术馆公共教育基本情况的分析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问题所在.第三部分通过多元智能、艺术批评及公共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具体分析它们在中日美三国美术馆公共教育中的体现,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实际运用的情况.第四部分是笔者设计并实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案例,具体包括2个美术馆公共教育前期调查案例、2个美术馆学习单案例、3个美术馆儿童工作坊案例以及2个馆校合作教学案例.本研究通过中日美三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实际情况的比较,从中得到启示,从而针对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并通过笔者的具体案例设计与实践,为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借鉴,以促进美术馆与学校、社区及大众群体的公共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第九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普通高等院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的研究

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

在我国,美术鉴赏教学是学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普通高中阶段和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已成为最重要的部分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注重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美育的内容,美育的教育场所广泛,实施社会美育、学校美育、家庭美育三位一体,在课内与课外的活动中广泛开展美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论文试图从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拟从新的角度论证公共美术鉴赏课对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在公共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结合普通高等院校的实际,开设各种公共美术鉴赏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逐步使艺术课教学规范化.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上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在多种学科交叉学习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系统设计教学单元与教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各种先进科技手段获取资料,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开展课外美术活动,使其与美术课教学相互联系,同时突显与学科教学相区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自发或鼓励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作品及其现象,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在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实施美术鉴赏课程的研究并运用到课程建设中.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国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与学生沟通的*,亦是教学内涵的集中表现.通过教材,能够反映出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涵是否优质、结构与功能是否对应、教学途径和方法是否得当,并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达成.

本文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2001至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出版发行的中文出版物范围内,通过对北京、郑州、广州新华书店的实地考察,和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当当网、卓越购书网、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的网络途径以及对北京大学等全国十所普通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研究中国的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本文将涉及的出版物分为两部分五个类型进行分析与研究:一、冠名“美育”的大学生舞蹈教材及舞蹈美育教材,是作者自称用于舞蹈美育课堂教学的教材或是与大学生舞蹈美育相关的读物,对这部分的研究将其分为冠名“美育”一般的教材、冠名“美育”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他的出版物三种类型进行分析;二、大学生舞蹈专业教育教材.由于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数量和类型上的有限,这部分教材因其专业性、权威性、系统性较强、传播性较广,被借鉴为大学生舞蹈美育教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被纳入本研究的范围,这部分亦将其分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一般的教材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58532.html

通过对这两部分教材出版数量、撰写作者背景与项目来源、出版与发展趋势、传播与应用的分析,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教学目标、内涵、功能、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笔者发现,冠名“美育”的大学生舞蹈教材出版较晚,数量少,印数少,传播不广,使用率低;冠名“美育”国家级规划舞蹈教材数量仅为一部,并且主要是关于舞蹈美育原理的教材;一般的舞蹈美育出版物,出版时间远近都有,传播广狭不一,但总体来看,亦数量、印数都不多,使用率亦低.大学生舞蹈专业教育教材中,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时间早些,系统性强,数量适中,印数较多,传播较广,使用率较高,但因其专业性强而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舞蹈美育针对性不强;一般教材,出版时间亦较早,专业性较强、数量多,但印数量少,传播不广,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舞蹈美育的针对性也不强,使用率较低.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的基本形势是:高等舞蹈教育的教材建设的成果比较丰富,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出版方面存在数量不多,教材适用性不强,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外部大环境的社会因素和时代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内部发展的因素造成.因此,笔者指出:当下教材建设首先要走出传统教育认识的误区,解决舞蹈美育对“人”的教育问题,呼吁教材建设应该注重优化项目来源,加强对作者资质的审核.由此提出了以下构想:第一、项目来源的优化与作者资质的审核,其目的在于提高教材的整体规格与品质,促进教材的推广与传播;第二,针对舞蹈美育培养目标,设计教材建设体系及教材内容.现有的舞蹈美育教材体系,对于普及和推广舞蹈艺术常识有着一定的作用与价值.但是,舞蹈美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输,更应该注重舞蹈对大学生身心的培养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在现有的舞蹈美育教材建设体系之上,笔者增加了生命体验和创意开发教材,其内容包含了“身体感觉运动”、“身体表现运动”、“身体和谐运动”以及“即兴开发运动”、“想象开发运动”、“艺术创造运动”.目的在于保障教材内容对普通高校舞蹈美育教学的适用性;第三、针对大学生美育的综合性特点,设计教材的综合形式,解决的是当前舞蹈美育教材形式单一的局面;第四、针对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接受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的是当前教材实施途径与方法的局限性.

为您写大学艺术鉴赏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大学艺术鉴赏引用文献:

[1] 大学艺术鉴赏类论文题目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题目怎么取
[2]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大纲样本模板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提纲怎样写
[3]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大学艺术鉴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