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文章内容

英语课题论文范文参考 英语课题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英语课题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1

英语课题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英语课题论文范文参考: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
  2. 第二篇英语课题论文样文: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
  3. 第三篇英语课题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和语义表征研究
  4. 第四篇英语课题论文范例:中国学生英语朗读节奏模式研究
  5. 第五篇英语课题论文范文格式: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100篇免费英语课题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英语课题论文写作参考,适合英语课题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英语课题论文范文参考: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

英语教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如何设计这个活动,如何选择活动内容,如何实施该活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而理念的背后是关于语言本质、语言学习机制、二语习得理论、语言教学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的支撑.这一系列理论以融合的形式存在于教学共同体的信念系统中就构成了指导英语教师教学的范式.那么,何为英语教学范式我国历史上都出现了哪些英语教学范式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应有一个什么样的英语教学范式指导教师的英语教学这些就成了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本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根植于语言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的场域,聚焦英语教学范式,沿着英语教学范式的概念界定、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及未来展望的逻辑理路予以深入剖析和建构.

全文由导论、主体部分和结语组成.主体部分包括五个部分.

导论导论部分首先呈示了本研究的缘起和文献综述,然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重难点及研究创新等.

第一部分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的研究,基建于对教学范式概念和英语教学范式概念的把握.所以本部分关涉本体探源.基于对范式、教学范式和教学模式等概念的辨析,围绕着教学范式是指导教师共同体从事教学实践的信念性理论和观点的融合体这一核心观点,界定了英语教学范式的内涵、内容构成及其特点.英语教学范式是英语教学共同体所共同信仰的指导其英语教学的理论融合体,为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为其教学反思提供理论框架.英语教学范式作为一种学科教学范式,除了具有范式和教学范式所具有的特点外,它还拥有自身的特点,即“执念”性、多样性和独特个性.“执念性”本意是执着,这里指的是英语教学范式一旦被某一教学共同体所接受,在其心目中就具有信念的属性,就会对它有不加怀疑的信仰.多样性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指的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有不同的英语教学范式;其二指在同一时期,指导英语教学的范式不一定只有一种,除了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教学范式之外,可能同时有其他英语教学范式的并存.独特个性指的是英语教学范式作为学科教学范式,拥有其他学科教学范式所不具有的独特性.其独特性表现在理论基础,主体内容和对教学的指导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着眼于历史,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进行历时性分析.我国从洋务运动开始,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了“料理各国事务”,京师同文馆开始了西语的教学,这其中就包括英语的教学.从这一时刻起,正式的英语教学就开启了它的历史使命,英语教学范式也开始粉墨登场.从洋务运动时期到现在,英语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范式、听说-训练范式、句型-模仿范式、功能-实践范式、能力-建构范式等范式的指导.语法-翻译范式关注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等的语言知识教学,关注通过英文原著阅读学习英语语法,从而使学生获得英语读写能力.学生服从于教师的权威.文化对英语学习的作用被无视.这种教学范式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诵记,对教师的要求低,只要拥有语法知识就可以进行英语教学.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关心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训练范式作为我国出现的第二个英语教学范式,认为语言的学习是训练地道的口语,而不是语言的读写能力,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而不是掌握语法知识.这种范式指导下的教学,学生仍然依附于教师,没有主体地位,文化依然被教学忽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句型-模仿范式徜徉在英语教学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黯然失色.这种范式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语言被浓缩为句型,句型的掌握是语言学习成功的标志,句型的操练是语言学习的法宝,模仿是语言学习的主旋律.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仍然服从于教师的权威.但是这一时期开始对语境的重要性有一种自发性的意识.语言所富含的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慢慢被认可.进人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开启了它重要的一页.这一时期的功能-实践范式除了相较于以前更重视语境的作用外,开始重视语言的文化意义,重视学生的思维对语言学习的意义,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是文化开始受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开始受到范式的思考.于是,第一次,范式把学生、学习、语言、文化放在同一空间思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进入新世纪,能力-建构范式开启了自己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它的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结构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的观点,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学习的观点等奠定了这一范式的基础.这种范式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培养交际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和目的语文化开始成了范式关注的重点.学生的发展成为能力-建构范式的追求目标.通过对我国英语教学范式的考察,发现英语教学范式具有社会制约性和历史发展性、对立性和关联性、前瞻性和滞后性等特点.从跨文化的角度评析我国英语教学范式的发展,发现教学范式对文化的关注经历了文化无意识-文化自发-文化觉醒-文化意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对教学各因素的关注经历了从知识-口语技能-学生的思维和交际功能-人和文化这样一条历史发展轨迹.这些特点说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已从最初的茫然期逐渐走向成熟期.

第三部分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进行共时性考察.通过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的现状进行全息式分析.文献分析的结果显示,指导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学范式仍然是能力-建构范式.对于课堂观察和访谈的资料分析表明,首先,我国目前指导英语教学的教学范式,除了能力-建构范式外,语法-翻译范式,句型-模仿范式和功能-实践范式仍然存在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其次,能力-建构范式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生活动存在“伪活动”现象;教学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缺失现象;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很难同时实现双主体的主体性;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依然受到教师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我国英语教学已经脱离了能力-建构范式的指导,能力-建构范式被其他教学范式所代替成为主流范式;第三,能力-建构范式由于自身的缺陷,难以维持对英语教学的指导地位,如,它难以指导文化的教学.从跨文化的视角审视当前的英语教学范式显示,官方的主流教学范式由于对教学目标培养的不完整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的缺失,面对跨文化的国际交往时代的要求,难以给予我国英语教学进行全方位恰切的指导,预示可能发生英语教学范式转换.

第四部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变革的跨文化视角.教学范式和其他的任何事物一样,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面对跨文化交往的国际大环境,对英语教学范式进行跨文化思考不仅必要,而且必需.跨文化意味着不同文化的并存,意味着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具有跨越不同文化交往能力的人才,意味着英语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这样的英语教学特性昭示着英语教学范式必须具有文化自觉性.文化自觉性表现为文化性和通约性两个方面.通约性指的是英语教学范式要具有面对复杂教学情境恰切地指导英语教学的能力,文化性指的是英语教学范式要具有指导文化教学和文化语境设置的能力.处于这个复杂多极历史时期的英语教学范式必须具有跨越不同理论、关注不同文化的能力,才能面对复杂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存在差异性的教学系统,才能看到文化对语言学习以及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才能面对动态生成的语言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成为自我完善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但是现有的教学范式由于自身的缺陷,难以指导这种英语教学.展望新的教学范式,文化-互动范式成为期待中的英语教学范式.英语教学文化-互动范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是它赖以存在的基础.这种范式认为语言是在师生互动中习得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同样重要.学生的自主性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保障.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学习促成学生在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成长为“文化人”.文化-互动范式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主体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发掘学生的潜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实现.


https://www.mbalunwen.net/junshi/93104.html

第五部分文化-互动范式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把人和文化作为英语课堂主要的关注点.关注学生通过师生活动在与文化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同时关注通过文化学习达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为母语文化的传播打下基础的目的.为了实现文化-互动范式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功能,教学中需要老师具有如下教学理念:坚持教师文化自觉;确信英语在我国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学科性质;明晰英语教学的发展价值取向;秉持英语教学目标的立体性和生成性观点;坚持英语教学内容知识和文化的融合观;秉持英语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坚持自我发展的英语教学评价观.其中,教师的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互动范式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教师坚持文化自觉才能在教学中坚持文化-互动范式对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指导.只有秉持了这些教学理念,才可能实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自觉,使学生达到自我完善;才能实现英语教学范式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最终指引英语教学实现其教学目标.

结语部分算是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但是对英语教学范式的研究却仍需继续.探索英语教学范式发展的规律,探索英语教学范式的理论架构,探索英语教学范式对英语教学指导的有效性策略等需要继续探索.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先,选题新.本研究是在前人关于英语教学范式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英语教学范式的相关研究,对英语教学范式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以求廓清英语教学范式的边界、构建英语教学范式的理论框架.属于英语教学范式研究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其次,研究视角新.目前,关于英语教学范式研究有增加的趋势,对跨文化研究也大有人在,但是把英语教学范式和跨文化交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不多,本研究算是本课题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成果.再者,观点新.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大背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人”已成必然.本研究为英语教学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量身*了一种新的英语教学范式,即文化-互动范式,为老师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和教学反思提出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第二篇英语课题论文样文: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

大学英语,作为教育部“钦定”的一门全国普通高校公共基础课,在中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始,教育部先后通过全国规划教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杠杆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指导、督促和推动.在教育部的直接关心下,几十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已发展成为高校课程中规模最大、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一门本科课程.说它是一门国家课程也毫不为过.

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的高度关注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这种关切以及巨大投入当然期待收到应有的回报.然而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那种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实际英语应用中,听不能懂、说不能畅、读不能解、写不成章的现象绝不仅仅是空穴来风.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时间与效率的关切成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纵观现实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确也存在种种困境:从客观条件来审视,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多,班级人数也多,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大,师资水平差异也大,各校教学条件参差不齐,应试教育痕迹太重等等;从主观维度来分析,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理解有盲点,为改革而改革的倾向不时浮现.老师们为体现“新”,囫囵吞枣,把各种“新”元素凑到一块,课堂教学演绎成“杂耍竞技”.知识呈现、技能操练、跨文化体验、交际互动、角色扮演轮番上阵,看则热闹、实则无效.教学流程不清、任务意图模糊、时间节奏跳跃,学生难以适从.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维度拖累着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也是本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如何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从一般、较高和更高三个培养层面,从发展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三个维度,从开设综合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专业英语和英语选修六类课型,从兼顾英语技能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两个英语课程属性,从勾连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教学目标等方面解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减少时间耗损,提高教学效率的改革路向,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在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多注重微观教学时间管理的分析,在课堂这个局促空间里,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阶段特征维度讨论学生的发展规律对教学时间管理的要求;从知识内在逻辑和教材内容结构维度讨论知识连贯性与循序渐进性对教学时间管理的影响;从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课型安排维度讨论课型与方法对教学时间管理的影响.但却忽视了作为时间分析和管理的单元,大学英语教学时间是一个超越课堂空间范畴,由上至下的概念连续统,宏观是“国本”时间,它指向国家外语政策,国家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的总量(16学分或320学时左右)和总量分配的指向;中观是“校本”时间,它关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决定大学英语的课时制度和课时细分指南;微观是“教本”时间,它实例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不同课型以及不同的教学任务决定了教师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和时间节奏.这便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框架.

本课题以“效率取向”为研究旨归,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价值选择,分“国本”、“校本”、“教本”三个维度,以三维协同共管为主线,从宏观到微观,思考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现状如何有何得失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要走向何处这便构成了本课题的立论基础.

问题的综合决定了方法的综合:论文运用历史文献法,全面爬梳我国大学外语政策“国本”时间的发展历程;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校本”时间管理现状;运用个案分析法,了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本”时间分配情形;既而,在明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效率的相应对策.在此思路下,论文讨论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选择问题,并通过对时间管理内涵及其特征的考察进一步明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应有的“效率取向”问题.随之,论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习得时间、速度、顺序、接触量等基本概念内涵为据,以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英语教学路径、策略、方法为准,提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分析框架.从大学英语作为国家课程的特征出发,以越过课堂空间范畴的大时间管理为主线,建构三个维度的时间管理框架:即“国本”、“校本”和“教本”三位一体.这一框架也贯穿在本文的整个研究之中,在“国本”时间管理方面,论文梳理了从古代以来的外语教育“国本”时间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古代-“国本”时间酝酿期、近现代-“国本”时间发展期、当代-“国本”时间完善期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校本”时间管理方面,论文依据不同类型高校对大学英语的不同要求,将综合性大学、行业性大学和外语类院校作为抽样对象,从全国范围内抽取了68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以全面把握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基本现状,归纳各类型高校时间管理的不同特点.在“教本”时间管理方面,论文以课堂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时间管理的得失以及与时间管理相关的系列因素.最终,基于以上三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时间管理分析讨论,论文提出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可能策略.

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效率,包括了针对“国本”、“校本”和“教本”不同的策略,在国本方面,需要做到因势而动、与时俱进,追求国标、校标和教标的内在一致,在校本方面,需要多元视角、因地制宜,注重时间管理的制度建设和规划设计,强化时间管理的引导与激励;在教本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树立教师正确的时间观和时间分配策略,提高教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时间效能感,引导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利用.

本文尝试以“效率取向”这一概念为主线,贯穿“国本”、“校本”、“教本”三个教学时间管理维度,揭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价值选择.究其根本,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最优化组合,追求单位时间里教学的最大有效.因此,文中的效率概念是融合了时间与质量内涵的广义效率观,运用这一效率观来运筹时间,在教学中,向时间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这就是教学时间管理的效率取向.

第三篇英语课题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和语义表征研究

心理动词作为表征人类心理活动动词的一个子类,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其研究主要涉及心理动词的特征、组织、分类和语义组织等方面.

在传统的汉语语法动词分类中,把属于心理活动的动词作为一个词类来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898年,马建忠就在其所著的《马氏文通》中对心理动词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研究.吕叔湘(1942)则是较早明确地将心理动词单独列为一类,并以“心理活动”来命名的学者之一.此后,黎锦熙(1954)、黄伯荣和廖序东(1980,1997)、邢福义(1990)、周有斌和邵敬敏(1993)、王红斌(2002)、张积家和陆爱桃(2007)等一些国内学者围绕心理动词的判定、分类和语义组织等陆续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并逐步明确了“心理动词”这一概念.

国外对心理动词的研究主要以Davidson (1970)、Schwanenflugel et al(.1994,1996,1999)、Clark et al.(1996)、Alexander et al.(1998)、Olson et al.(2006)等人的研究为代表,主要涉及英语心理动词的组织特征与认知理论之间的关系、英语心理动词与建构主义心智理论发展观之间的关系、英语心理动词组织与智力水平不同的儿童心理活动元认知概念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同概念领域和不同文化中心理动词的组织特征等.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作为表征人类心理活动的动词,心理动词与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密切相关,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的复杂程度.透过语言镜像折射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和语义表征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了解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和语义表征在学习者大脑中的特征,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了解不同阶段学习者其英语学习认知思维的不同特点.

纵观国内外心理动词的研究,大多偏重理论方面的探讨,而在实证研究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组织维度和语义表征等方面.因此,本课题将运用Bloom(1956)的认知领域分类理论和双语者的语义表征理论,以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语言学中常用的问卷调查和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认知研究方法,对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特征和语义表征特点进行研究.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中国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有何特征?

(1)中国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具有哪些整体特征?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各有哪些不同?

(2)中国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层组织具有哪些整体特征?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层组织各有哪些不同?

2.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表征有何特点?

(3)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内语义表征有何整体特点?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内语义表征各有哪些不同?

(4)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际语义表征有何整体特点?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际语义表征各有哪些不同?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语义启动范式来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特征和语义表征特点.具体来说,我们进行了英语心理动词的自由分类问卷调查(实验一)、英语心理动词词对的相似性程度判断问卷调查(实验二)、英语心理动词语内语义启动效应检验(实验三)和英语心理动词语际语义启动效应检验(实验四)四个实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考察了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特征和语义表征特点.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主要对第一个大问题做出回答,实验三和实验四则主要回答第二个大问题.

英语课题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课题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2000字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英语课题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英语课题论文范文选题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细致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表明,当我们把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作为一个整体考察他们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特征时,多维标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相对于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来讲,三维模型是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的最佳组织模式.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而言,无论他们处于英语学习的哪一个阶段,即无论是高中生、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都是比较相似的,三维模型均是模型拟合优度最好的一个模型,这说明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的最佳结构模型是三维组织模型.这三个组织维度分别是信息加工维度(information processing)、语义相关维度(semantic-relatedness)和确定性维度(certainty).其中,“信息加工维度”占的比重最大,是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最明显的组织维度和属性特征.不过,“语义相关维度”和“确定性维度”所占的比重虽然偏小一些,但都是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必不可少的两个组织维度.

结论二表明,当我们把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语义分层组织的特征时,多维标度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英语心理动词从最初的六个范畴经过五步的特征凝聚后,最终形成了以信息加工属性为主要特征的区分维度.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讲,无论是高中生、本科生或研究生,总体来看,他们大脑中对英语心理动词的初始范畴属性和最终的范畴属性都是比较相似的,即经过五步的特征凝聚后,最后都形成了以信息加工属性为主要特征的区分维度,但中间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别.具体来讲,高中生对英语心理动词的认知侧重于对“知识”和“理解”等认知领域内较低水平的把握,本科生侧重的是“分析”和“应用”等较为高级的认知水平,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者对这些英语心理动词的认知活动则侧重于“综合”和“评估”等认知领域的高级水平.这说明,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英语心理动词的知识重组能力和认知学习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从认知学习的低级阶段过渡到认知学习的高级阶段.

结论三表明,当我们把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在英语心理动词语内语义启动效应检验中的表现时,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学习者对有语义关系目标词的反应时间少于对无语义关系目标词的反应时间,但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讲,除高中组外,其它两个组(本科组和研究生组)的被试对有语义关系目标词的反应识别时间均少于对无语义关系目标词的反应识别时间.不过,三个被试组内每两个不同的反应时间之间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无论学习者处于哪一个英语学习阶段,从他们对英语心理动词提取的表现来看,其结果都没有显示出显著的语内语义相关特征,这进一步说明,学习者大脑中并不是按照语内语义相关原则对英语心理动词进行组织和贮存的.

结论四表明,当我们把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在英语心理动词语际语义启动效应检验中的表现时,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学习者对语义对应目标词的反应时间普遍要少于对语义不对应目标词的反应时间,且两个不同的反应时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讲,无论是高中生、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对语义对应目标词的反应时间均少于对语义不对应目标词的反应时间,且各个被试组内两个不同的反应时间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别.这表明,无论学习者处于哪一个英语学习阶段,从他们对英语心理动词的提取表现来看,其结果都表现出了显著的语际语义对应特征,这进一步说明,学习者大脑中是明确按照语际语义对应原则对英语心理动词进行组织和贮存的.

此外,当对学习者在语内语义启动效应和语际语义启动效应检验中的表现进行比对时,我们发现被试对同一语言语内语言形式的反应识别速度明显快于对不同语言间语际语言形式的反应识别速度.这说明,跨语言的语际语义整合与同一语言语内语义整合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即语义表征并非是超语言的,而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语义表征系统.

总之,本课题从心理语言学视角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大脑中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特征和语义表征特点进行了研究,拓展和丰富了英语心理动词的相关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同时,本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无论是对学习者大脑中语义组织特征的研究还是对语义表征特点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高中阶段到本科阶段是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语义组织及语义表征变化最为关键的学习阶段.到了本科阶段,由于“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的出现,学习者语义组织的发展和词汇语义知识的重组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态势.到研究生阶段后,尽管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组织和语义表征依然在不断地发展,但相对来讲,与本科阶段变化不大.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一定要抓住高中阶段到本科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展较高认知水平的思维能力,如多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估”等较高认知水平的思维训练;另一方面,要努力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习者构建强大的词汇语义网络,以促进他们准确、快速地提取词汇语义相关知识.

第四篇英语课题论文范例:中国学生英语朗读节奏模式研究

传统语音学认为英语是一种典型的重音型节奏语言,在重音型节奏语言中,重读音节总是被感知为较强,其在时域中重复出现,构成了“摩斯码”式的节奏感.而汉语则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音节型节奏语言,在音节型节奏语言中,重读音节在声学意义上并没有比非重读音节强,于是各音节在时域中的反复,便构成了“机关枪”式的节奏感.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在节奏上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最大的障碍.

本课题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方言背景限定在杭州话范围内,立足节奏的两大要素:突显的对比性要素及时间性要素,运用国外二语习得理论,语音学理论,汉语方言学及先进的实验语音学方法,重点讨论英语本族语者与英语学习者之间朗读节奏模式的声学特征差异,深入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节奏习得中的问题及母语对二语节奏习得的影响,以期为建立一个自动的口语节奏评价模型提供重要的声学参数,为以后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口语评分标准修订、语音识别及合成提供依据.

本课题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节奏的时长量化指标、节奏的层级结构、节奏重音的突显模式.首先,利用近年来盛行的多个节奏量化尺度分析普通话、杭州话及英语之间的节奏类型差异,同时通过对比母语者与学习者之间多个节奏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学习者与母语者在节奏时长模式上的差异以及节奏类型对二语节奏习得的深层次影响.然后,从节奏的层级结构出发,比较学习者与母语者在韵律节奏单元的产出、节奏边界的产出、韵律结构与句法结构的对应关系上以及节奏的时域层级与句法层级的对应关系上的差异.最后,立足于英语的节奏支点—一重音,讨论以学习者与母语者在重音落点、各级重音的语音实现手段及重音分布上的差异.

本课题基于AESOP-CASS中国吴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语料库,选择时长超过1分钟的篇章语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得本研究在同类语音学研究中属于较大规模的研究.同时将学习者的母语方言限定在同一方言区内,且事先对学习者的朗读水平分项目进行评测,使得研究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并且将主观评测与客观实验结果联系在一起.从方法论上讲,本课题尽量采用国外先进的语音分析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尤其是笔者参与研发的新型节奏分析工具——TGA(Time Group Analyzer)对于分析学习者与母语者在节奏线性时长模式及层级时长模式方面贡献重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音学研究,而是试图将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节奏模式在语音学层面的不同实现方式与潜在的语言范畴相对应,寻求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文认为中国学习者有效习得英语节奏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中元音间隔时长的变化;加强运用语用标准作为韵律节奏单元划分的主要依据;有效地掌握韵律节奏边界处的两种作用力——“排斥力”与“吸引力”;以及从语言信息的角度出发,正确地、适量地产出重音.

第五篇英语课题论文范文格式: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教师的初任阶段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伴随着困难和考验的职业起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任期的良好开端,必然会给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培养适合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而高素质与专业化的核心无疑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处于职业起点的初任教师负有的责任通常与那些有经验的教师所必须负有的责任在种类上是相同的.”这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初任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如下主要问题的解决: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基本构成是怎么样的中学英语初任教师在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英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的情况如何这些存在问题的产生受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发展中学英语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路径和策略如何保障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顺利发展聚焦于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着眼于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为手段,顺延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本研究首先厘清和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即是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能力发展.然后从教学能力、初任教师、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关于初任教师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研究现状,为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纲领性文件以及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理念,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初任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教学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反思与研究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所包含的15个单项教学能力,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教学知识与技能、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教学诊断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编写教学设计稿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纠错能力、选择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表达能力、量化评价教学的能力、质性评价教学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并对它们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案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中学英语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对142个初任教师和936位非初任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使用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受调查的英语教师学历水平较高、教学工作量较重、教育实习时间不足;95.07%的初任教师认为自己需要或迫切需要提高教学能力;最受初任教师欢迎的培训内容多是以学科教学有密切联系:教学技巧学习、理论与案例学习、教学问题研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观摩及点评、教学经验分享.从对非初任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反思性教学、自我学习、整理教学档案以及师徒制最能促进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在入职培训中,指导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评价和激励、领导的关注对他们教学能力发展影响较大.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能力是比较缺乏的两种能力,学校的文化环境和平台对这两种能力有重要影响.个案研究选取了7位初任教师探讨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变化、教学效果及教学困惑,通过教学设计分析、课堂观摩、集体备课和访谈指导教师等途径分析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情况,以确保个案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发现:初任教师基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还存在难以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缺乏学科教学知识、难以把握听和写技能的教学、不熟悉学生已有英语知识与经验、难以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不熟悉整套英语教材编排、重点难点讲解不够透彻、不熟悉量化评价方法、难以分析质性评价的结果、不熟悉教学反思策略、缺乏教学研究方法等问题;同时,初任教师在教学实践、学校、教学研究、学生教学效果方面存在困惑.研究过程中访谈了三位优秀非初任英语教师和一位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学法任课教师及20位英语实习教师,从优秀的英语教师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的经验,对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出建议;在管理岗位上,帮助初任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举措;以及师范院校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学校的入职培训不分学科,对师徒制缺少过程管理与评价;重点学校的领导对入职培训很重视,工作开展比较完善,而乡村学校的入职培训工作比较简单;教育局少有统一的初任教师培训,只有教研员的听课指导及赛课等活动;职前课程开设合理,但是技能课程学时不足;教学实习时间有八周,规定实习教师上课至少四节,能否多上课取决于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师范院校对教学实习评价还留在浅层的分数评价和传统的手稿记录评价;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是实习期间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的结论,究其原因,分析指出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有个人的因素,境脉的因素和介入活动的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初任教师个人的教龄、反思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合作能力,境脉因素包括学校的环境、学生现状、对升学率的追求、大班额教学、教学评价机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介入活动包括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在职前,培养职前教师的目标、职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培养职前教师的师资、教育实践效果、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和毕业论文研究方向都影响着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入职教育阶段,入职培训制度、学科性培训内容、师徒制督导的缺失以及指导教师任命的随意影响了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职后培训的目的、内容、方式、评价以及实效进一步影响着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针对目前的中学英语初任教师能力发展的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教学能力发展的“他主”路径和“自主”路径,即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的路径和“学习—实践—反思”的路径,并提出了基于两种路径的不同发展策略.基于“他主”路径,教学能力发展的四个策略是:提升职前培养的质量、提高入职教育的针对性、加强职后支持与引领和建立“一体化”电子档案.基于“自主”路径,初任教师可以“个体”为单位开展适应性学习、管理学科教学知识、撰写教学日志、分析关键事件和开展行动研究;以“共同体”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开展课题研究和加入名师工作室.在调查研究、分析、反思的基础上,针对其影响因素和路径策略,提出促使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顺利发展需要如下几个的保障条件:职前培养的基础保障、在职学校的环境保障、入职阶段的培训保障和初任教师的自我发展保障.本研究细分了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应然构成要素、内容和要求,有助于英语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教学能力的深刻内涵.对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结论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更科学、更有效地制定初任教师的培训方案.同时,本文提出的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策略与保障条件,将对师范院校、教育主管部门、中学、初任教师以及其他学科初任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于免费英语课题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英语课题引用文献:

[1] 小学英语课题相关论文题目 小学英语课题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比较好写的英语课题论文选题 英语课题论文题目怎样定
[3] 小学英语课题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课题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英语课题论文范文参考 英语课题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英语课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