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文章内容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生物科技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高中生物科技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1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参考:科学的文化属性与当代科学课程建构研究
  2. 第二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样文: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3. 第三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模板: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
  4. 第四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例:罗非鱼片臭氧减菌化处理中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对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
  5. 第五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格式: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

★100篇关于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高中生物科技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高中生物科技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参考:科学的文化属性与当代科学课程建构研究

教育是一项传承文化的活动,更是一项育人的活动,因此教育就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在传统科学观的影响下,科学课程将科学理解成为了凝固不变、确定的知识,狭隘的科学观影响和造就了狭隘的科学教育观和科学课程观.如何将科学课程的建构与彰显科学的文化内涵紧密联系起来,聚焦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诉求,来反思和提升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当下科学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历史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立足于“科学是一种文化”这一基本理念,依据文化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借助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下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科学与文化到底具有怎样的关系?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什么?科学具有的文化本质与属性又将如何影响科学课程?

针对上述研究问题,论文在前两章对科学的文化属性进行了理论构建.在第一章“作为文化的科学”中,论文从解析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关系入手,从“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社会作用”三个方面阐释了科学文化属性的形成历史,进而联系现代科学与社会、自然、人类的关系,分析了现代科学的文化觉醒.科学课程如何“以文化人”?这就需要明晰科学文化的内在构成要素.根据在第一章所讨论的文化的群体性、规范性的特征,论文第二章从科学认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社会建构四个维度,以及科学知识、认识方式、科学探究、具体的科学方法、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道德精神、主体建构、主体间性建构十个二级维度出发,构建了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文化模型.在该模型中,科学精神是核心,社会建构是基本前提.

依据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文化模型,论文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分析科学学科课程标准、调查中学生的科学文化观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科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科学课程的文化建构奠定实践反思基础.论文第三章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4个学科8部课程标准进行了基于科学文化的文本分析,指出各学科对科学具有文化反映的意识,但还缺乏显性的表述.

探明学生对科学文化属性认识的现状是对其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起点,第四章主要考察当前中学生对科学文化属性的理解和认识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的科学文化观总体处于合格水平.除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得分较高外,对科学认识、社会建构和科学精神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中学生对科学文化属性认识的差异也并不十分突出.

立足于我国当代科学课程的现实反思,结合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论文从科学课程和科学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对我国当代科学课程进行了文化建构.论文在第五章中提出,在课程观上要实现从知识为本向文化建构的转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为了实现课程内容从知识到认识方式、从过程到方法原理与技术、从孤立的科学精神到多重精神情感、从知识接受到社会建构的有机整合,本章提出课程内容要关注三个世界:客观世界、科学世界和学生世界.为了促进学生达成对世界的全面的、统一性的认识,增强科学课程的连贯性,本章提出在交叉观念、学科基本观念的统领下分析和选择核心概念,最后再确定能够有助于形成核心概念的学科知识.在课程实施方面,本章倡导通过积极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学习来实现学生对文化意义的生成.

为了解决科学课程文化建构中的教学实践问题,实现从知识向文化素养的转化,论文第六章对科学知识的文化价值进行了考量.论文建立了科学知识价值分析模型,指出科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信息价值、探究价值、应用价值、认识价值和情意价值五个方面.隐含在科学知识背后的多重文化价值需要教师加以有效地开发.本章提出了促进知识价值开发的教材分析策略:从科学史角度分析科学知识形成的背景与过程,从科学哲学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观念本质,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二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样文: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处在变革的教育转型期,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素养,不仅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科学发展的重心,生命科学具有快速更新、学科交叉、面临影响全人类的前沿突破的趋势特征,未来的发展,亟需高素质的中学生物教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本文结合生命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中学生物教师的培训及专业发展进行了分层次、有重点的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高端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论文首先从教师教育、学科教育、生物学科教育、生物学科教师教育这四个层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生物教育目标和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物教师的要求为切入点,采用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结合个案研究的方法,点、线、面结合的研究策略,分层剖析、重点突破,提出了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对策及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因素.

研究的主体部分是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来自多个省市中学生物教师教育科研及继续教育状况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中学生物教师的基本背景情况、情意状况、教育科研背景、教育科研现状,继续教育研修课程内容、研修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基本背景因素与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状况及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对教育科研的整体状况、意愿、动机、行动、兴趣、科研素质、科研成果,继续教育目的、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研修课程内容需求等方面均产生一定影响.(二)情意状况与教育科研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对教育科研的整体状况、意愿、动机、行动、兴趣、科研素质、科研成果等均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是来自2007年湖南省生物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调查研究.在培训结束之后,采用不计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学员对于本次国家级培训在组织安排上、培训方案课程设置、培训教学方式、授课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并且了解学员通过本次培训的收获等.调查结果显示:(一)学员对于本次培训的整体方案设计、授课教师、课程内容都比较满意.(二)贴近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实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尤其受到学员青睐.学员对于案例教学的需求非常强烈,但由于本次培训时间短,案例教学没有较多展开.(三)学员对于本次培训的组织工作满意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前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不到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员事先不了解相关背景情况和培训的目的及要求,以致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四)培训过程中学员的交流与活动欠缺,差异明显,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反思不够,部分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第三部分是来自2006年广东省肇庆市生物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实证研究.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程跟踪调查了研修班为期一个月的集中研修阶段.主要就教师的教育科研背景、现状,研修的课程内容需求、研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上,提出了改善地市级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途径的建议:(一)做好前期预调查研究.(二)做好全程跟踪调查与回访工作.(三)优化研修方式,加大专题讲座的比例,在形式上进一步多样化,增加互动环节,促进交流,增加到优秀中学观摩学习的机会,不仅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品示范课,也适当安排一些日常教学示范课,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优化师资队伍,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依托,加大中学教师的比例.(四)紧密联系中学生物教学实际,优化研修课程内容.例如:结合当地实际介绍最新教育理念,在不具备教材要求的条件下如何开展新实验教学等.

第四部分是优秀教师群体个案研究,选取四位优秀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结合国家级培训生物骨干教师职业成就相关因素研究,近距离剖析了优秀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点.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学生物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因素:

(一)职业投入程度是最关键因素,(二)具备良好的情意状况,(三)抓住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四)具备扎实的人文功底和优良的数理—逻辑能力,(五)立*职工作,不间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六)自主学习与专职教育缺一不可,(七)与高校保持紧密联系.

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对策:

(一)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策略,包括两方面:1、培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融入学习型社会.(二)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多元化发展,对应的构建相适应的培训模式,2、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远程教师教育体系,3、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教师情意发展,4、以教师需求为依据,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优化培训内容,5、加强生物学实验的探究与实践,6、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加强案例教学.(三)中学生物教师研修课程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2、实验和实践课程,3、实地参观考察.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研究策略,紧密结合了生物学科特点和中学教学实际,针对性地进行了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针对中学生物教学当前仍属弱势学科的特点,提出提高中学生物教师情意状况、有效促进专业成长的策略,针对生物学多学科交叉特点,提出数理能力的培养是成为未来专家型生物学教师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研究结果绘制出专家型生物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示意图,提出了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关键时期:教龄11-15年是专业成熟的黄金时期,教龄16-20年是专业成果爆发期,教龄20年以后进入专业发展分化期.

第三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模板: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

我国高中新课程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反映选择性,以模块的形式对课程进行了全新的设计.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为学生选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选修课在我国中学课程结构中虽然每每被提出,但又每每被边缘化,致使一些与高考关系不大或不考的选修课程无法真正实施.除受以往的学科课程只是简单分为必修和选修影响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影响,人们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标杆.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改革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则更加关注高考改革如何促进新课程实施,如何实现选修模块课程设计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有关研究表明:物理教师对课程模块结构的合理性持肯定态度.模块都有较高的独立性,划分合理,但学校对学生选课的开放程度很低,有将选修变为必修的倾向.有关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很多,但涉及到模块课程实施的较少,涉及到高考方案、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就更少.2009年已经有10个省、区或直辖市实施了新课程的高考方案,其中第一批进入实验的四个省(区)已经是第3轮,新高考方案、考试大纲对选修模块课程实施所产生的影响迫切需要研究,以便对高考方案的修订,后续进入实验的地区高考方案的制定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研究1:新课程实验省份高考方案内容分析研究

在研究1中,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对10个省新课程实验省份高考方案文本予以分析研究.本研究主要关注高考方案的指导思想、高校招生模式、高考科目设置,以及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内容等,并从新课程实施的视角对招生模式、考试科目设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研究2:考试大纲与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在研究2中,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考试大纲、大纲说明进行比较研究,将考试大纲与科学领域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能力要求、内容标准进行了比较,对考试大纲的选择性与课程标准的选择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3:高考方案对普通高中模块选修课程开设的影响研究

研究3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普通高中模块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课依据,高考方案对模块选修课程开设的影响.调查对象为实验区不同层次普通高中,问卷发放给教导处主任或教研室主任,调查了海南、安徽、广东、山东、浙江等省156所学校,并对问卷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比较,形成结论.

研究4:高考方案对模块选修课程选学的影响研究

研究4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学生对模块课程选学的期望、选学依据.研究假设是:学校允许学生选课、而且有不同的课程提供学生选择.研究的问题:学生将怎样选学模块课程,新课程高考方案、考纲对学生模块选修课程选学的影响.调查对象是实验区不同层次普通高中2009或2010届理科学生,调查时间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调查问卷一共发放3500份.

研究5:山东省Z市实验中学模块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对山东Z市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是研究3、研究4的补充,研究内容包括:选项走班、分层走班、校本课程选学走班、2008级高中生物理、化学、生物模块选学和走班等情况,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师生对选课走班的评价等.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新课程高考方案旨在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高校招生采用统一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加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在理科类考试科目设置上,十省高考方案中统一考试科目多数是“语、数、外3+理科综合”,与高校不同学科门类和专业契合不够.

2)物理、化学、生物等科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与课程目标一致,突出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核内容的范围要小于课程标准的范围,设置了选考模块,但选考模块与招生专业缺少关联.

3)高考方案、考试大纲是影响学校模块课程开设的首要因素,考试科目设置和考试模块规定影响学校模块课程的开设.考纲规定考多少模块学校就开设几个模块的情况在科学领域占了60%左右,虽然有40%学校开出的模块数大于必考的模块数,但也是由学校依据有利于高考的原则选定开课模块.

4)理科生对学校开设模块课程的期望是必修加自由选修,其次才是必修加理科选修;其中,60%左右的学生满足于学校为自己选课,认为学校在对付高考上经验丰富.

5)在个案研究中,Z市实验中学从2008级开始分行政班和教学班,高一实行选项走班、分层走班教学,高二学生分文理两类倾向并走班上课,有效地解决了选课和走班教学上的难题:学校对文科倾向的学生在完成了科学领域必要学分后,还开设选修模块课程,但对理科倾向的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所开的模块课程数量与考纲要求相同.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和高考考试方案制定的统一管理,统筹对高中课程选学要求和升学考试标准的制定,以克服目前课程管理和考试管理多头指挥给新课程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2)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新课程的领导,保证新课程的基础性,落实选择性,提高课程执行力.3)高考方案要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分层次、分学科或专业设置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4)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检查国家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的功能.5)为适应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建议高中多样化发展、分层次办学.在目标定位,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形成特色1.6)学校应当为学生的选课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选择.7)加强校长的课程意识教育,培养校长的课程抉择、实施能力.8)建议高中教学2+1分段.前两年学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后一年学习高考课程模块,部分学生学习与职业有关的课程模块,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合作,职业课程学习在职业学校完成,少数学生2年毕业直接就业.

第四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例:罗非鱼片臭氧减菌化处理中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对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

罗非鱼片是我国优势出口水产品,出口产品主要以冻罗非鱼片为主.罗非鱼片生产过程中常采用次氯酸钠进行减菌化处理,但易造成次氯酸钠残留,影响产品品质.臭氧作为一种新型的抑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清洗、消毒及灭菌,采用臭氧对水产品进行减菌化处理日益被水产品加工企业广泛采用.但臭氧处理时会产生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的自由基,自由基的强氧化性会加速鱼肉蛋白在冻藏过程中的冷冻变性,并可造成鱼肉中脂质的氧化水解,生成各种羰基化合物、三甲胺与丙二醛等,造成鱼肉风味及口感劣化,影响产品品质,且水产品臭氧减菌化处理后产品的安全性尚未有系统科学地评价.鉴于此,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测定减菌化处理中臭氧水中O_3浓度,采用自旋捕获-电子顺磁共振(spintrapping-EPR)技术检测罗非鱼片臭氧水减菌化处理过程中臭氧水中产生及处理后罗非鱼片残留自由基的种类.结果表明:试验用臭氧水中臭氧浓度为4.5mg/mL;设置EPR中心磁场强度3510G、微波功率10mW、调制频率100kHz、振幅1G、扫描时间2min,以DMPO作为捕获剂,室温条件下测定臭氧水中自由基的种类,证实臭氧水中存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与羟自由基(·, OH);在低温条件下(~(-1)96℃)检测罗非鱼肉表面残留自由基的种类,臭氧减菌化处理后罗非鱼片表面残留有O_2~-·,.

2.以2-氨基吡啶、水杨醛与吡啶-2-甲醛为原料,基于亲核取代反应合成2种荧光探针:2-(2’-亚水杨氨基)吡啶与2-(2’-吡啶亚胺*)吡啶,并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以确定目标物的生成.结果表明:2种荧光探针均可与O_2~-·,发生荧光淬灭反应,导致探针因-C等于N-基团的破坏而出现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基于此现象,建立了以2-(2’-吡啶亚胺*)吡啶(2-APC)为荧光探针检测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中产生O_2~-·,相对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反应体系最佳条件为:试剂加入顺序为缓冲溶液、2-APC、邻苯三酚;反应pH值为8.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0min.测定条件为:λ_(ex)等于295nm、λ_(em)等于365nm,狭缝宽度5nm.邻苯三酚浓度在0.4×,10~(-6)~8.0×,10~(-6)mol/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等于37.567x+55.581,R~2等于0.9834.

3.通过测定罗非鱼肌肉组织中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及ATPase活性,研究了经臭氧处理及未经处理罗非鱼片在-20℃冻藏过程中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两组鱼肉蛋白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从而导致蛋白质各种生化特性的变化;两组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与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与总巯基含量高于臭氧处理组(P<,0.05),而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呈上升趋势,同一贮藏时间由于臭氧处理中产生的O_2~-·,破坏了罗非鱼肌肉暴露在蛋白质结构表面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导致其疏水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鱼肉组织中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及Ca~(2+)Mg~(2+)-ATPase活性在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降低,且臭氧处理组组比对照组低(P<,0.05).总之,臭氧处理中产生的O_2~-·,加速了鱼肉蛋白在冻藏过程中的变性作用,

4.分别进行鱼肉pH测定、MDA含量测定、K值测定、色差分析及质构分析系统研究了经臭氧处理及未经臭氧处理罗非鱼片在-20℃冻藏过程中产品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组与对照组罗非鱼片pH值变化范围为6.3±,0.1~7.1±,0.0,在贮藏过程中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两组罗非鱼片MDA含量在冻藏过程中均逐渐增加,且由于臭氧处理过程中自由基对鱼肉脂质氧化的促进作用,臭氧处理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K值均呈上升趋势,由于臭氧的抑菌作用,相同贮藏时间下臭氧处理组K值较对照组低(P<,0.05);由于臭氧具有漂白作用,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L值、HW值较对照组大,而值比对照组小(P<,0.05);两组罗非鱼片在-20℃冻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鱼肉的硬度、胶着性与咀嚼性有极显著降低(P<,0.01),而粘合性、粘聚性、弹性(臭氧处理组)与粘附力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较显著(P<,0.05),对照组弹性变化不显著(P>,0.05);菌落总数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鱼肉在冻藏过程前10d菌落总数降低,10d后菌落总数逐渐增加(P>,0.05),且对照组高于臭氧处理组(P<,0.05).

5.采用SD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KM小鼠遗传毒性试验及SD大鼠30天喂养试验评价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产品安全性.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对SD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15g/kg,毒性分级为无毒;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无S9活化系统下,罗非鱼片5个剂量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小于溶剂对照组的2倍,重复试验结果一致,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骨髓微核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片高、中、低剂量小鼠的骨髓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片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2%、0.2%,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KM小鼠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中一般临床观察、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摄水量、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各检查指标罗非鱼片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改变,初步认为臭氧处理罗非鱼片对SD大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7.5g·,kg~(-1)·,d~(-1).

第五篇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格式: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

整篇论文共有8章,划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选题、阐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问题.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本课题在国内属于相当薄弱的研究领域.本部分主要是第一章,意在拉开研究序幕.

第二部分.本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意在建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概念基础.本部分探讨了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定义了技术的概念,阐述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涵义,考察了中外高中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别剖析了“劳动”概念的实践失范和劳动技术教育之于时代的局限性,用大量技术发展史实,证明了技术的独立品格,揭示了技术教育的时代内涵-走向技术素养教育.

技术如此复杂,以致“横看成峰侧成岭”.本文研究认为,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它区别于科学知识的最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行动性.技术在本质上是内化于各种技术形态和载体之中、面向实际问题解决的人的智慧与知识.由此,本文将技术一般性地定义为直接操控或指向于操控物质材料和设备等资源、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行动性知识.从技术教育的立场上,技术还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实际做事的行动性知识,它一般要涉及资金、工具、材料、设备等资源的配置与操控.

本文发现,一百多年来,技术教育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甚至所使用的名称也不尽相同.但是,将技术教育置于当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并与高中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却是国际高中技术教育的共同追求.由于技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与职业教育紧密关联,致使技术教育曾长期被看作是近似职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这是影响技术教育进入普通教育领域的重要认识根源.本文认为,技术教育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它既可以存在于职业教育活动中,当然也可以存在于普通教育活动中.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是实现高中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适应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技术素养.


https://www.mbalunwen.net/junshi/80804.html
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普通高中探索技术教育的历程,发现我国在建国之初曾进行过“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实践,“*”中的“劳动教育”则主要强调德育功能.而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劳动技术教育”虽然明显地具有技术教育的意义,但也带着旧的时代语境.而且,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科技意义一直不强.通过深刻批判“劳动”概念的实践失范、深入剖析劳动技术教育概念的原生语境,本文提出“技术教育”必须与“劳动教育”进行概念分离,重新建立“技术教育”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中生物科技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位论文、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高中生物科技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选题

主要论述了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高中生物科技引用文献:

[1]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题目集 高中生物科技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高中生物科技类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大纲格式范本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框架怎么写
《高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生物科技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高中生物科技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