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口腔种植论文范文参考 口腔种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口腔种植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7

口腔种植论文范文

口腔种植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口腔种植论文范文参考:数字化口腔种植关键基础技术研究
  2. 第二篇口腔种植论文样文:激光酸蚀与喷砂酸蚀的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效能的对比性研究
  3. 第三篇口腔种植论文范文模板:激光—微弧氧化处理对纯钛表面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
  4. 第四篇口腔种植论文范例:伊班膦酸钠对口腔内有成骨潜能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microRNA相关机制初探
  5. 第五篇口腔种植论文范文格式:数字化外科导板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口腔种植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口腔种植论文范文参考:数字化口腔种植关键基础技术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口腔修复的概念,使得口腔种植修复过程得以在术前进行方案规划和术后效果预测,推动着口腔种植理论由传统的定性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正在掀起一场口腔种植新技术革命.本文结合口腔种植学应用实际,以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和美学效果为目的,综合运用多种交叉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在牙齿分割、龈缘提取与重建、种植手术规划、个性化基台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针对CT图像的模糊性和牙体结构的拓扑易变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和局部区域相结合的混合水平集活动轮廓模型的牙齿分割方法.基于层间映射机制,对不同牙层切片采用不同的分割模型:单水平集混合模型分割牙根层切片;双水平集混合模型分割牙冠层切片.同时引入窄带法、先验形状和梯度方向约束以克服周围颌骨的干扰;并针对牙冠层齿间粘连现象,加入区域竞争准则以提取相邻牙齿之间的共同边界.该方法在分割过程中无需额外的监督和干预,就能够很好地处理牙齿拓扑结构分裂合并的问题,有效提取出每颗牙体的组织轮廓.

(2)针对三角网格牙颌模型齿间粘连问题,提出一种单颗牙龈缘轮廓提取方法.根据牙颌模型表面解剖形态特征,采用基于离散曲率分析以及最短路径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地获取龈缘处的特征线;利用基于能量优化法的B样条拟合以及特征线的微分特性,正确分割出每颗牙齿的龈缘轮廓型值点;为恢复单颗牙龈缘齿间缺失形态,采用牙弓曲线的B样条拓展拟合、节点插入的曲线求交、齿间相切约束的形态建模方法,正确得到齿间无干涉且具有二阶连续的封闭龈缘曲线.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对排列整齐的牙颌模型有效,而且对排列不整齐或有缺失牙的模型也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3)为恢复缺牙患者理想的美学龈缘轮廓,提出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龈缘重建方法.利用龈缘提取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牙齿解剖特征的龈缘形状自动标定方法,对大量患者的牙颌模型建立龈缘数据库,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技术建立龈缘统计形状模型.在统计模型的引导下,通过统计形变参数的调整、马氏先验、全局相似变换的非线性优化拟合以及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弹性变形,快速重建出匹配缺牙患者的解剖龈缘轮廓.

(4)在综合考虑口腔修复学、美学和骨质骨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参数化种植手术定位规划方法.利用龈缘轮廓规划种植区域,通过计算种植区域内的骨密度中心和基于剖切平面的径向骨量搜索方法确定种植体定位的最佳位置;为保证种植-骨界面的稳定性,基于图像采样和插值方法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径向安全距离和骨质骨量进行评估.根据方案规划结果,提出一种参数化的种植导板定位结构网格建模方法,快速准确地将种植规划的信息转移到患者口内.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最优的种植手术方案,有效改善以往靠医生经验进行手术规划和手工设计导板的不精确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5)为改善种植义齿修复后的龈缘形态,提出一种基于曲面特征识别技术和龈缘重建技术的个性化基台数字化设计方法.通过获取患者带愈合基台的牙颌模型数据,基于几何约束的愈合基台表面特征识别技术快速而准确的获取基台和种植体在牙槽骨中的位置;为纠正种植体植入偏斜现象,通过基于牙体解剖形态特征的牙体长轴建立方法,确定基台的倾斜角度.为使个性化基台具有美学解剖形态,采用龈缘重建技术获取匹配患者的最佳美学龈缘曲线,以指导个性化基台颈部解剖形态设计,从而简化基台设计过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接触分析有效验证了所设计个性化基台结构的合理性.该方法摒弃传统的蜡型制作以及印模转移等繁琐步骤,有效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篇口腔种植论文样文:激光酸蚀与喷砂酸蚀的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效能的对比性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早在1981年,Albrektsson等已认为种植体表面形貌结构是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六大因素之一,他们认为粗糙的表面比光滑表面更有利于促进骨结合.随后便有大量的学者对种植体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相关的体内外研究及改性处理,大大的缩短了种植体临床的骨愈合时间;至今已有30年余,但对种植体表面形貌及理化性质的研究仍然是当今口腔种植学领域十分热门的研究之一!仍然有大量的学者在研究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因为种植体表面形貌和理化特征不仅可以决定骨组织细胞的附着、增殖和分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愈合速率,也是评估一个种植体系统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尽管目前的种植表面处理方法已经达到了很好的临床骨结合效果,但每当我们误以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已经到了没有什么值得再去研究时,一些学者及机构对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掘及改进,这却又让整个口腔种植界发生重要的变化,譬如SLActive表面、全粗糙表面的种植体及粗糙度逐级过渡的表面等等.故再进一步缩短种植体的临床骨愈合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牙体缺损的痛苦仍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人员的一个追求与期望.

在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中,主要是有涂层和非涂层两种处理方法,但多年的研究表明非涂层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更优于涂层的表面处理方法,成为了种植体表面处理的主流.目前非涂层表面处理经常采用物理学、化学以及电化学等方法直接粗化钛种植体表面,如喷砂、阳极氧化、酸蚀等获得了进一步改善种植体骨结合的数量与质量的效果.近些年来,喷砂酸蚀(Sand Blast and Acid Etching, SLA)表面已成为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种植体表面之一,其表面良好的机械生物相容性和骨组织引导性已经得到了口腔种植界的公认.种植体表面能在大颗粒喷砂下获得10~30μm孔坑,这些大孔坑具有促成骨的作用,再经过酸蚀后,种植体表面又形成大量的微孔(大小主要为1-3μm);同时酸蚀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纯钛种植体的表面杂质,增加其表面的亲水性,这样便形成了二级粗糙度.可以说,一级粗糙度类似于骨陷窝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附着,二级粗糙度可以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有利于骨结合的形成;此外,体内试验已经证实:喷砂加酸蚀明显增加了种植体的扭矩值.因此,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品牌的种植体也采用了喷砂酸蚀的表面处理方法,如瑞士的straumman种植体系统(SLA/SLActive)、德国的Ankylos系统等,这些系统在临床上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进一步缩短了口腔种植的临床治疗时间.尽管喷砂加酸蚀的表面处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喷砂操作的不可控性,其形成的孔坑大小不同可直接影响种植体表面的成骨效能,而影响孔坑大小的因素包括颗粒大小、气压及喷砂距离等;此外,SLA的表面处理技术未能达到真正的防污染和表面净化的作用,其表面会嵌留下一些不利于骨结合的颗粒如Al2O3等,以上这些不足促使了口腔种植学的学者们对种植体表面处理的方法继续深入研究!

近年来,随着激光加工和口腔种植学的不断进步,激光表面处理新技术逐渐被引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领域.将光应用于材料加工和医学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正式将激光应用于粗化种植体表面也是近10年多来才开始的.与上述传统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不同的是,激光表面处理是一种非接触性的干洁技术,其具有准确可控、高度重复性、高效率性等特点,它能在纯钛的表面产生独特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物质构成,还能增加钛表面的耐腐蚀性等.利用不同的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可达到不同的改善合金表面性能的效果,或赋予合金生物活性的不同目的,如激光表面合金化(Laser Surface Alloying, LSA)、激光表面熔覆陶瓷涂层及脉冲激光沉积(Pulsed Laser Deposition,PID)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19];Shan-hui Hsu[20]等利用激光照射种植体表面后来达到杀菌、清洁的作用,再加酸蚀处理的细胞和动物实验,发现明其显增加了种植体表面骨细胞的吸附和骨结合;最近有学者用Nd:YAG激光轰击种植体表面来增加其表面积和粗糙度,研究其骨结合效应,得出了更利于骨细胞生长,明显增加了扭力及种植体骨接触面积的结论;Itala等的实验结果提示:表面孔坑的直径为40或501μm比100μm以上的孔坑表面更有利于骨结合;Davide Berardi等在种植表面对不同直径及洞深的表面进行了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直径为30μm、深度为20μm的激光处理表面更有利于种植体骨结合.目前的喷砂处理技术一般在种植体表面喷出的直径为10~30μm.而最近Sang-Hwan Kang等[25]进行了激光表面处理与微弧氧化表面处理的研究,他们利于激光在种植表面处理出孔径为40gm、深度为23μm大量孔坑后植入动物体内的实验,发现该表面比微弧表面处理更能增加种植体的骨扭出力.根据以上文献,可以推测直径为20~50μm的孔坑比大于100μm直径更有利于骨结合.此外,粗糙度的大小也是影响喷砂酸蚀表面骨结合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由于喷砂本身的不可控性,不同的直径的喷颗粒和喷砂时间等都会有不同的喷砂效果,其所形成的表面特征大也不相同,如Straumann牙种植体公司推出的SLA表面ITI牙种植体表面的Ra值为2.93μm,孔坑的直径约2μm;美国3i牙种植体Osseotite种植体喷砂出表面Ra值为0.86μm,孔坑的直径约2μm;Frialit-Xive系酸蚀出表面Ra值为2.75μm,孔坑直径主要范围在3~5μm,坑深2~3μm.结合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和以上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可以推断由喷砂酸蚀处理所产生的不同表面,其生物活性也将各有差异,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值或观点,只有一个范围,较多的研究结果多倾向于表面小孔坑的直径为1-4gm、粗糙度为1~3.62μm的种植体表面较利于骨细胞附着生长,而粗糙度大于3.62μm就不利于骨组织附着结合.两者具体为何值更利于骨结合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文献报道可知,目前用于种植体表面轰击处理的激光器主要有YAG激光、CO2激光两种,而YAG激光器比CO2激光器在改变种植体表面形貌方面方面显得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打孔用的平均输出功率高、重复频率高,并且具有高亮度、高聚焦性、容易实现精细加工等特点.国外已有研究表明:经Nd:YAG激光照射后的钛表面没有细胞毒性,比光滑钛表面更能促进成骨细胞的附着和骨结合;此外,激光轰击与喷砂处理相比,具有清洁和可控性强等优点,可以在种植体上准确的形成所需孔径大小、均匀一致的三维窝洞,甚至有学者认为,在可行的表面处理技术中,只有激光能达到不污染种植体表面的一项新技术.经处理的种植体表面的形貌及化学性质的改变与激光照射的能量、脉冲、角度及波长等有密切的关系.而最近光纤激光器作为第三代激光技术的代表,具有其他激光器无可比拟的技术优越性:如产品优势光束质量高,分辨率为1微米,是传统产品的10倍以上,其打标速度是传统产品的3-5倍以上,并且耗电量低,是传统产品的1/25-1/10;值得可喜的是,光纤激光器的价格比以前大大降低,这为本实验对它的引进和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最近Cho SA[21]及Sang-Hwan等使用光纤激光来处理种植体的实验,均获得良好的种植体表面形貌及较好的骨结合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多种处理方法对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是当今口腔种植体表面处理发展的一大趋势,例如最近国内外报道将喷砂酸蚀与微弧氧化、微弧载银和非载银等综合处理方法相互比较种植体的表面活性和骨结合效果;又有学者将种植体表面先经过喷砂加酸蚀,再进行激光处理等方法研究其表面生物效应,以寻求出一种更好的表面处理方法;而在今年最新的有关激光处理种植体表面的研究报道中,Prodanov L[36]在激光处理与喷砂酸蚀的表面对比性研究中,得出激光处理与喷砂酸蚀均获得了良好骨结合的结论.这为我们进一步的激光表面处理研究提供及时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尽管现在已经有少数的有关激光和喷砂酸蚀的研究报道,但仍未见有对激光加酸蚀和喷砂加酸蚀的对比性研究的报道,究竟激光酸蚀能不能获得与喷砂酸蚀这一经典的表面处理一样的骨结合效果呢又或者比该经典方法更好关于这些,仍需要相关的对比性研究;此外,本科研组前期已经对激光加酸蚀的表面和光滑的表面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发现激光加酸蚀表面能明显的促进成骨的效果.故本次的研究拟根据目前激光表面处理的一些新进展,改变激光处理的一些条件,缩小蚀刻孔坑的直径等,再经过酸蚀处理的方法,与喷砂加酸蚀这双重处理的表面在理化性质和动物实验方面进行对比,对这两种表面处理方法作一个初步的综合性研究,为激光加酸蚀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以最终寻求出一种更好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为目标.

方法

1.实验纯钛种植体的制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使用精密的数控机床生产出合乎实验要求的实验种植体,根据预先确定的表面处理方法及相关实验参数,制备出较好的两种种植体表面:激光加酸蚀表面和喷砂加酸蚀表面.

2.形貌及理化性质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光电子能谱仪和BMT Experi3D表面形貌仪分别对喷砂加酸蚀和激光加酸蚀这两种表面的形貌特征、粗糙度及元素成分等进行分析,评估这两处理组表面的理化性能特性的异同.

3.实验种植体的植入:先使用新西兰大白兔的胫骨上段研究不同植入位点是否会对种植体早期骨结合效果产生影响,然后再根据其结果指导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然后选择beagle犬作为SLA和LA表面对比性研究的实验动物,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别在其胫骨上段植入这两种表面的植体,每侧胫骨共植入8枚种植体,编号从上往下编号为1-8号,每种处理组各4枚.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beagle犬的皮*射钙黄绿素和四环素双色标记,分别在2、4周两个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5~8号种植体行扭出力的测量,1-4号种植体行骨组织切片的制作.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85458.html

4.组织学观察:将解剖组的大白兔胫骨标本脱钙后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测量;将带种植体的骨组织标本制作成不脱钙的骨组织切片(大白兔和Beagle犬),按实验目的行荧光双标记及染色观察分析,评估骨结合的生长速率和计算BIC%.

5.测量记录好骨扭出力值和BIC%(Bone-to-implant Contact, BI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样本量以n表示,应用SPSS v13.0软件(SPSS Inc.,Chicago, USA)进行统计分析.当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来进行整体的均数比较;当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齐性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再以Bonffronni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而对于需要分析交互效应的数据,则以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来检测处理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假设检验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差异被认为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使用精密的数控机床生产出合格的实验种植体,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表面处理方法及相关实验参数,制备出较好的两种种植体表面:激光加酸蚀表面和喷砂加酸蚀表面.

2.两种表面理化性质检测结果:喷射加酸蚀组和激光加酸蚀组均具有良好的二级粗糙结构,LA表面的粗糙度大于SLA表面的粗糙度(LA:Ra等于2.11μm, SLA:Ra等于1.53μm),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激光加酸蚀的表面仍可见孔洞周围存留突起的熔融物,但酸蚀能酸洗去激光表面的碳物质;喷砂加酸蚀表面可见尖锐的边缘,其中仍有散在的一些三氧化二铝颗粒.

3.经过对大白兔胫骨上段的不同位点植入种植体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植入位点会对种植体早期的骨结合效果会产生明显的影响(P<,0.01).

4.LA组和SLA组在2周和4周的骨扭出力测量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这两种在2周和4周时

第三篇口腔种植论文范文模板:激光—微弧氧化处理对纯钛表面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

研究背景

种植体“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Branemark教授提出,且于1965年首次使用钛种植体植入人类颌骨并完成牙缺失修复至今,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工艺的发展越趋成熟,促使纯钛材料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随着口腔种植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人工种植牙作为牙列缺失缺损的首选修复方案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使得种植体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纯钛具有良好的生物形容性,暴露在空气中,在高温下表面被空气氧化形成一层钝化膜.然而,仅仅良好的生物形容性,并不能更好的促进骨组织生长,无法缩短骨整合的时间.尽管目前众多的表面处理都显得十分完美,但是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短种植体的应用扩大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范围,如何使得短种植体变得更可靠更稳固,这些均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表面处理上,所以更快的促使骨结合,使骨结合更加稳固仍然是种植体表面处理的一直追求的目标.良好的种植体表面特征对骨结合的发生和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缩短种植体骨结合时间,增强骨结合,纯钛种植体表面通常需做各种表面处理.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改变纯钛的表面性质,使种植体表面获得良好的有利于骨结合的表面活性.

经过表面处理后,种植体的表面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生物活性是指生物材料与活体骨产生化学键合的能力,是衡量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结合是有新骨的形成,新骨的形成的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距离成骨(Distance osteogenesis),距离成骨的过程是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的表面与骨组织创面仍有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新骨形成的空隙,新骨的生长是从骨创面向种植体的表面的方向生长,直到新骨填满空隙时新骨才与种植体接触.这个过程中,新骨并没有在种植体表面直接生长,新骨形成骨结合的过程是单向的.第二,接触成骨(Contact osteogenesis),具有生物活性的粗化的种植体表面植入后,种植体的表面与骨组织创面仍然有距离,这个空隙中充满了血液和一些种植窝备洞时所形成的骨屑,它们中含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成骨细胞通过与种植体表面接触,在种植体表面锚定并迅速生长、分裂、增殖形成新生的骨组织,另一方骨组织创面自身修复生长也往种植体表面生长,这个过程的特点是新骨在种植体表面直接生长,形成双向生长的骨结合过程.

近年来,激光处理被用于口腔种植体表面处理领域,激光处理是一种新的处理方法,不同强度和不同类型的激光对钛表面都有不同的影响.激光蚀刻处理能在钛片上形成可控制的微孔、沟槽等结构,深度与宽度可通过调节激光能量激光照射的时间来控制,这种可以控制的、可重复性高度、精确的处理几乎可以满足所需要的理想的表面3D形貌,而且还可以减少种植体表面的污染.此外,这些微孔、沟槽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种植体的扭出力,使种植体更加稳定坚固.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 MAO)是阳极氧化技术的一种,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Gunterschulze和Betz首次报道,近年来也被用于口腔种植体的表面处理.钛金属经微弧氧化处理后表面可形成纳米级和微米级的多微孔结果,这种表面结构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接触、铺展、增殖,能刺激加快新骨的形成,电压电流可以调节微孔孔径,但是微孔孔径不能无限增大,当电压过高时,氧化膜会爆裂.

微弧氧化处理和激光蚀刻处理的种植体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激光作预处理再与其它处理方法结合也被证实是可行的,但是关于激光蚀刻处理和微弧氧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却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激光蚀刻和微弧氧化相结合的处理对纯钛表面的生物活性的影响.

口腔种植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口腔种植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3000字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口腔种植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口腔种植论文范文选题

目的

1.将纯钛制作成小钛片,比较几种处理方法处理的纯钛片的表面理化性质,评价激光-微弧氧化处理方法作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的可行性.

2.比较几种处理方法处理的纯钛片的表面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粘附、增殖、分化的影响,为激光-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能否作为种植体表面处提供理论依据.

3.设计制作钛帽,通过动物实验对比微弧氧化膜和机械光滑面的钛帽内的新骨骨量增加情况,检验微弧氧化膜的骨引导性能.

4.设计制作钛纯钛螺纹种植体,通过动物实验对比骨组织对激光-微弧氧化处理的和机械光滑面的种植体的反应,检验激光-微弧氧化处理的种植体在活体内的骨结合情况.

材料与方法

1.将纯钛片材料通过数控机床切割,加工成为直径为15mm、厚度为1.2mm的纯钛圆片样品,用200~800碳化硅砂纸逐级打磨,随后分别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荡洗各10分钟,室温下干燥后分组并分别做激光、微弧氧化、激光-微弧氧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微形貌,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检测钛片表面相对元素含量,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 XRD)检测钛片表面晶相结构.Veeco粗糙度检测仪检测各组表面的Ra值.

2.将钛片分为光滑组(A组)、激光组(B组)、微弧氧化组(C组)、激光-微弧氧化组(D组)四个组,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粘附率计算:将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以1×,104/cm2的浓度分别接种于四组钛片处理表面,每孔加入10%FBS和1%双抗的低糖DMEM培养液1.0ml,在37℃饱和湿度下,5%CO2的恒温孵箱中密闭培养,48小时换液.接种后将1h、3h、6h及24h的钛片取出并进行处理,使用SEM观察细胞在各个时间段在钛片表面的形态变化情况及其与钛片的粘附关系;另将接种后1h、3h、6h及24h的钛片取出进行细胞肌动蛋白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观察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

细胞增殖活性及分化水平的研究:将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接种于A、B、 C、D四组钛片表面,接种浓度及方法同前,接种后1d、3d及5d的细胞采用MTS法测其OD值,比较四组钛片上细胞不同时间段的增殖活性.

以上每个处理组每个时间点均设6个样品,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析因方差分析检验各处理组和时间有无交互效应,多个样本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Levene', test检验方差的齐性,方差齐则采用LSD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方差不齐则采用近似F检验的Welch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后,做Dunnett',s T3多重比较.

3.将纯钛棒通过数控机床加工成为高7mm、底内直径为5mm的圆柱形钛帽20个,分别逐步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荡洗,持续时间为10min,室温下干燥后备用.将其中10个不做任何表面处理,其表面为机械光滑面,另外10个钛帽做微弧氧化处理,在表面形成微弧氧化膜,超声清洗后高压高温消毒后备用.将两组钛帽分别植入并固定在新西兰兔的颅顶骨,术后第四周处死兔子,切除颅顶骨获取实验标本.取出钛帽后测量每个钛帽内新生骨组织的最高点,处理数据后做统计学分析.采用3D微型CT扫描新生骨组织,将新生骨组织做图像重建,并计算新生骨组织的体积,所得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将样本骨块固定、脱水、做石蜡包埋后切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新生骨的组织学形态.

将收集的新骨生长高点和新骨量的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做t检验.统计后数据描述为均数加标准差(x±,s),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将纯钛棒通过数控机床加工制作成螺纹种植体长8mm,底内径2.6mm,底外径3.4mm,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荡洗10分钟,室温下干燥后备用.将其中10个不做表面处理,其表面为机械光滑面,设为光滑组.另外10个先采用激光蚀刻处理,在做微弧氧化处理.将两组钛种植体分别植入新西兰兔的胫骨的骺骨端,所有兔子均予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进行双色荧光示踪标记,处死前第13和14天连续两天皮*射四环素,处死前第3和第4天予皮*射钙黄绿素.术后第四周处死兔子,然后切取胫骨植入部位获得样本.将样本骨块固定、脱水、做塑料包埋后,带种植体骨块做切片.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的荧光染色,采用Osteo Measure软件计算样本中荧光染色中,*条带和绿色条带的间距来计算骨矿化率(Mineralization rate).再将样本通过亚*蓝—酸性品红染色,然后在显微镜观察下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成骨状况,通过计算种植体与骨组织接触的百分率评估骨结合情况,也就是骨结合指数(Osseointegration index, OI),骨结合指数OI等于种植体与骨结合部分的长度/种植体-界面的总长度×,100%.

将收集的新骨骨矿化率和骨结合指数的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做t检验.统计后数据描述为均数加标准差(x±,s),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各组钛表面的表面性质

(1)光滑面对照组,纯钛表面在电镜下显示十分光滑.

(2)激光处理组,激光处理后钛片表面形成规则的、大小和间距基本一致的微孔,表面微孔效果与预期基本一致,孔径约100μm,孔深为40~80μm.

(3)微弧氧化处理组,微弧氧化处理后钛片表面形成一层多层次多微孔氧化膜,其微孔孔径为1-5μm,微孔内还可见更小级别微孔,孔径小于1μm,微孔的周围类似火山丘状形貌.

(4)激光-微弧氧化处理组,钛片表面具有激光和微弧氧化两者的特点,电镜下其表面可见较大级别的微孔基本与激光处理后的形态相一致,孔径大小约100μm,孔深为40~80μm.微孔内表面也具有微弧氧化膜的多微孔结构特征,微观形态与微弧氧化组相似.扫面电镜下可见级别大微孔内含小级别微孔.

光滑组钛片表面的Ra值为179.23nm,微弧氧化膜表面的Ra值为1.55μm,通过X线衍射分析,发现光滑组和激光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钛,而微弧氧化组和激光-微弧氧化组均检测到Ti和TiO2(锐钛矿).通过电子探针对每组钛表面的化学元素分析,发现光滑组表面为纯钛,激光组经过激光蚀刻后表面多了氧和碳元素.微弧氧化处理组和激光—微弧氧化处理组均检测出氧、钙、磷和碳元素,其中激光—微弧氧化处理组的碳元素含量比微弧氧化处理组的高,可见激光蚀刻处理和微弧氧化处理都会增加碳元素的含量.

2.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及分化水平的研究:

(1)扫描电镜观察:1h时粘附于四组钛片上的细胞均较小,多为圆形;3h时细胞表面积有所增加,6h时和24h时表面细胞铺展开来,铺盖微弧氧化表面数个粗糙小孔;光滑钛片组表面细胞较为平铺,激光组、微弧氧化组、激光-微弧氧化组的钛片表面细胞伸出伪足,附着于膜层表面的孔洞边缘甚至于向孔洞内部延伸,铺盖于钛片表面凹凸不平之处.

(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四组钛片上接种1h后的细胞肌动蛋白呈环状,包裹细胞核周围;3h时,四组钛片上细胞肌动蛋白更加明显,激光组、微弧氧化组、激光-微弧氧化组的钛片可见微丝束呈车轮状向四周放射;6h、24h时A组光滑钛片上微丝呈现长梭形,而微弧氧化B、C、D三组呈现典型多边形,尤其是D组,多向分化更加明显.

(3)MTS法比较四组的细胞增殖水平:细胞接种1d,四组钛片结果中,A、C、D三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无意义;3d时,C、D两组增殖率大于A和B组,而C增殖率大于D,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5d时,D组增殖活性最大,与A、C、B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取下钛帽后,可以直接观察钛帽内部新骨的形成情况,实验组的新骨显然比对照组的多,实验组可见有较多的新骨沿着钛帽的内壁生长,而对照组的钛帽内却几乎没有见到新骨生长.实验组的钛帽内新骨生长最高点可达3.0mm,而对照组的则不超过0.7mm.样本颅顶的CT重建提示实验组的新生骨沿着钛帽内壁生长,而对照组几乎没有新增骨量.组织学切片可见骨小梁直接接触金属表面,沿着钛帽内壁生长,内壁上的骨质相对*的骨质密度高,与CT的结果相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新骨生长高点为2.63±,0.28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新骨量达到18.63±,3.80mm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4.光滑组种植体植入四周的荧光染色,*条带显色较细且远离种植体表面,靠近种植体表面的几乎为绿色条带,黄绿两条带的间距较小,种植体表面尚未见*条带直接接触,这提示着新骨组织的形成是从骨创面向种植体表面单向生长的,光滑组的黄绿色带的间距为5.6±,0.93μm,通过计算得出其矿化速率为0.5±,0.09μm/天.黄绿双色条带的间距小、矿化率小,提示着生长速度较慢.激光-微弧氧化组种植体植入四周的荧光染色,*条带显色较粗且直接与种植体表面接触,黄绿两条带的间距较大,这提示着新骨形成是从骨创面和种植体表面两个起点呈双向生长的,激光-微弧氧化组的黄绿色带的间距为10.78±,0.68μm,从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矿化速率的差异差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激光-微弧氧化组的矿化速率显著快于光滑组的(P<,0.001).

植入四周后的种植体-骨界面,光滑组种植体螺纹内的表面可见新骨形成,骨小梁种植体表面沿着生长,其骨密度较小,种植体螺纹内可见新生骨与种植体表面接触较少.激光-微弧氧化组种植体螺纹内的表面可见新骨形成,骨小梁种植体表面沿着生长,其骨密度较大,且种植体螺纹内可见新生骨与种植体表面接触较多.从图上相比较显示,激光-微弧氧化组种植体表面新骨直接接触显著多于光滑组的.光滑组的骨结合指数为0.36±,0.04%,激光-微弧氧化组的骨结合指数为0.61±,0.06%.

从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骨结合指数的差异差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激光-微弧氧化组的骨结合指数显著高于光滑组的(P<,0.001).

结论

1.纯钛经激光蚀刻处理和微弧氧化处理分别具有各自的表面性质,两者方法相结合后,纯钛表面不仅可以形成激光处理获得的较大的多微孔特征,也具有经微弧氧化处理的微弧氧化膜的较小的多微孔性质,这种新形成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富含钙、磷离子.

2.SEM和CL*显示成骨细胞在钛片上随着时间的发展,发生有序、规律的粘附和伸展过程.粘附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分布与钛表面结构、表面粗化程度相关.MTS显示成骨细胞在钛片上的增殖情况,第1天细胞完成粘附进入增殖初期C、D组增殖优势不显著.增殖中后期,D组增殖活性最强,这提示着激光-微弧氧化处理的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微弧氧化膜上形成的新骨比较多,实验证明微弧氧化膜具有良好的骨引导性能,在没有任何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经过表面改性的钛表面有利于新骨生长,新生骨组织能沿着微弧氧化膜垂直生长,具有良好的垂直引导骨再生的

第四篇口腔种植论文范例:伊班膦酸钠对口腔内有成骨潜能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microRNA相关机制初探

20世纪60年代,瑞典学者Branemark教授提出“骨整合”(osteointegration)的概念,为口腔种植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在,我国的很多口腔医院、诊所都已经开展了口腔种植修复治疗项目,很多的患者通过种植治疗完成了各种牙列缺损的修复.绝大多数口腔医生认同口腔种植修复是现代口腔临床医疗技术中最先进、同时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

口腔种植修复与其它口腔修复治疗手段具有相同的治疗目的:不仅要求修复体能够具有良好的固位性能,更要求修复体具有良好的抗力效果,也就是说要求修复体能够提供足够的咬合力,行使咀嚼功能,同时,还要求修复体在外形上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要达到上述治疗效果的前提是种植体能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整合,如何加快骨整合的速度,缩短种植体-骨界面的愈合时间,从而实现种植体的早期抗力甚至于即刻抗力成为现阶段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物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可以促进骨整合的药物,尤其以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药——二膦酸盐类药物,效果最为显著.其具有较强的促进成骨和增加种植体-骨接触率等作用.口腔种植体因具有其特殊的组织环境及力学条件而区别于其它种植体,尤其要求种植体能够早期愈合,早期抗力.研究表面含有可促进骨整合药物的羟基磷灰石涂层口腔种植体,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将可以极大的提高口腔种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在本课题中筛选并鉴定药物促进口腔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增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的miRNA分子,验证这些miRNA分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等功能的调控作用,选取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代”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伊班膦酸钠对于口腔有成骨作用的细胞的促增殖,利成骨及促进细胞在钛膜上粘附、成骨的作用,通过鉴定候选miRNA分子的可能靶基因,明确这些miRNA分子调节的信号通路,阐明候选miRNA在伊班膦酸钠存在时对口腔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功能的影响.本文中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对口腔内有成骨能力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了验证Ibandronate对口腔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增殖的影响,我们首先用MTT试验检测了Ibandronate在不同浓度下对PDLSC、SHED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Ibandronate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影响PDLSC和SHED细胞的增殖.当Ibandronate在相对较高浓度时,如10~(-3)M时,Ibandronate能够抑制PDLSC细胞的增殖,当Ibandronate浓度在10~(-6)到10~(-10)M浓度范围内时,Ibandronate明显促进PDLSC细胞的增殖.Ibandronate的浓度在10~(-8)M时,对PDLSC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增幅高达25%.当Ibandronate浓度为小于10~(-11)M时,对PDLSC细胞增殖则观察不到明显影响.在Ibandronate作用的SHED细胞观察到了相似的变化.

我们用qRT-PCR检测了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ALP,COL-1,osteoprotegerin(OPG),OC和Runx2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显示PDLSC细胞的成骨分化状态.我们的结果显示Ibandronate能够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其中ALP的表达是成骨分化的一个早期的指标.我们分别于10~(-8)M的Ibandronate作用于PDLSC细胞4,8,12和24h后提取总RNA,检测ALP 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LP水平在Ibandronate作用后呈现上调,在8h时达到顶峰.其它影响PDLSC成骨分化状态的基因则分别于Ibandronate作用后的12,24,48h进行检测.结果,COL-1,OPG,OC和Runx2的mRNA水平也发生了上调.

2.伊班膦酸钠能引起成骨细胞miRNA表达谱的改变.为了揭示Ibandronate对microRNA这种功能广泛的人类基因的小调控分子的影响,我们首先对近年来发表的与成骨分化有影响的microRNA分子进行筛选,发现microRNA中的miR-125b,miR-141,miR-135等分子参与了成骨分化的调控.然后我们用10~(-8)M的Ibandronate作用于PDLSC,SHED和鼠颅骨原代细胞24h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icroRNA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PDLSC细胞,miR-18a和miR-130a被Ibandronate上调,其它microRNA分子则下调,在SHED细胞,miR-18a和miR-133a分子表达上调,其它microRNA分子则下调,在鼠颅骨原代细胞上调的分子包括miR-18a,miR-133a,miR-133b,miR-19a,miR-196a,miR-211,miR-200a,miR-200b,这说明Ibandronate作用于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并使其影响microRNA的表达谱发生改变,进而对其成骨分化过程进行调控.

3.伊班膦酸钠对有变化的miRNA靶基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揭示伊班膦酸钠对相关成骨细胞miRNA靶基因的影响,我们对文献报道中可能参与成骨分化的microRNA的靶基因进行筛选,最后选取miR-125b,miR-133,miR-135b,miR-141和miR-26a作为目的靶基因,采用RT-PCR方法对它们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地上调,其表达与相应microRNA分子的表达刚好正反,也印证了microRNA分子可能对这些分子进行mRNA水平的负调控.

4.伊班膦酸钠对细胞在钛膜上粘附、成骨的影响.为了证实伊班膦酸钠对细胞在钛膜上粘附、成骨功能的影响,我们将PDLSC细胞与400#~1500#的不同打磨程度的钛片或是用40#或80#氧化铝颗粒喷砂处理的钛片共同孵育,并在系统中加入或不加入Ibandronate,在30min,60min和120min检测细胞在钛片上的粘附情况.细胞粘附检测结果表明,在细胞接种的早期PDLSC细胞对不同粗糙程度的钛片表面的粘附程度是不同的,与对照相比,粗糙的钛片表面更利于PDLSC细胞的粘附,而Ibandronate能够促进PDLSC细胞在钛金属表面的粘附,但120min以后,在不同钛片表面细胞的粘附率没有明显差异.细胞增殖能力检测结果表明,钛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对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影响,光滑表面可能更利于细胞的增殖,而Ibandronate能够明显促进细胞在不同钛片表面的增殖,Ibandronate存在下PDLSC细胞在钛片表面形成了良好的粘附,细胞充分伸展,有很多丝状突起,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说明Ibandronate提高了纯钛与PDLSC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促进PDLSC细胞的铺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发现,Ibandronate能够促进PDLSC细胞在钛片表面的粘附,通过对其细胞核及肌动蛋白actin的染色可以看到随着钛片表面光滑度的提高,粘附的细胞量也在增多,而Ibandronate组与未刺激组相比粘附的细胞量较多,说明Ibandronate能够促进PDLSC细胞在钛片表面的粘附.

第五篇口腔种植论文范文格式:数字化外科导板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数字化外科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精确度的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24例种植患者应用不同类型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植入111颗种植体,比较各种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下种植体植入的位置与术前计算机虚拟计划植入的位置间的角度及位置差异,探讨影响种植体植入准确度的因素,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数字化口腔种植外科导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材料与方法:选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患者.术前应用应用Simplant口腔种植辅助规划软件模拟种植手术设计种植体植入的位点、方向和角度,然后应用光固化快速成型(Stereolithography,SLA)技术,制作数字化外科导板.应用数字化外科导板进行种植外科手术,引导植入Straumann种植体.采用牙支持式外科导板共植入52颗种植体,粘膜支持式外科导板共植入59颗种植体.其中黏膜支持的种植外科导板中应用先锋钻导航外科导板植入29颗种植体,应用全程导航外科导板植入30颗种植体.术后患者再次拍摄CBCT,获取种植体植入后的数据.将两组图像用专业软件匹配,重叠,对比实际种植体位置与设计种植体位置的偏移.在Simplant软件中匹配重叠实际植入的种植体与设计计划植入的种植体,并测量肩部偏移,根部偏移,深度偏移和角度偏移.灰色种植体为计划植入的种植体位置,蓝色种植体为实际植入的种植体位置.α为计划植入与实际植入种植体之间的角度偏移,a为肩部偏移,b为根部偏移,c为深度偏移.测量时均为种植体的轴心之间的偏移.通过统计学分析,分别对比牙支持种植外科模板与黏膜支持外科模板,先锋钻导航的种植外科模板与全程导航的种植外科模板引导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植入位点精确度的差异.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记录,Kolmogorov–Mirnov test显示各组数据均为正态分布,各组偏移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认为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采用牙支持式外科导板共植入52颗种植体,粘膜支持式外科导板共植入59颗种植体,两组中种植体的角度偏差分别为1.72±,1.67°,和2.71±,2.58°,,肩部偏差分别为0.27±,0.24 mm和0.69±,0.66 mm,根部偏差分别为0.37±,0.35 mm和0.94±,0.75 mm,深度偏差分别为0.32±,0.32 mm和0.51±,0.48mm.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牙支持式外科导板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优于粘膜支持式外科导板的种植体植入精确度.进一步对先锋钻导航和全程导航数字化外科导板进行了比较,其中先锋钻种植外科导板导航下共植入29颗种植体,全程导航外科导板导航下共植入30颗种植体.研究发现,两组模板引导下种植体的角度偏差分别为2.56±,2.23°,和2.90±,3.0°,,肩部偏差分别为0.54±,0.50mm和0.89±,0.78mm,根部偏差分别为0.81±,0.64 mm和1.10±,0.85mm,深度偏差分别为0.31±,0.72mm和0.24±,0.54mm.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先锋钻导航和全程导航能够获得同样的种植体植入精度.结论:数字化口腔种植外科导板可以明显提高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其中牙支持式种植外科导板的精确度优于粘膜支持式种植外科导板,而先锋钻导航外科导板在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骨灼伤的同时,能够获得与全程导航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下同样的效果.二、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结合Pickup技术在无牙颌即刻负荷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引导种植外科手术并结合Pickup技术进行无牙颌即刻负荷种植修复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黏膜支持式的数字化外科导板的准确性,同时评估应用预先制作的修复体结合Pick-up技术进行即刻负荷的种植修复的可行性及临床优越性.材料与方法:2010年至2014年期间10例无牙颌患者应用光固化快速成型(Stereolithography)技术制作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并引导植入种植体.而后应用预成的修复体结合Pick-up技术制作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完成无牙颌即刻负荷修复.术后再次进行CBCT扫描,获取种植体植入后的数据,将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种植体植入的两组图像用专业软件匹配,重叠,对比实际种植体位置与设计种植体位置的偏移.主要测量肩部偏移,根部偏移,角度偏移以及植入深度偏移.6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定期随访,临床观察种植体存留情况,临时修复体和永久修复体的功能状况,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和牙龈组织状况.总结Pick-up技术的就诊次数,被动就位情况,颌位关系,患者痛苦度.对治疗前常规总义齿和完成的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进行义齿满意度调查.结果:(1)10例患者共植入60颗种植体,总计完成10个数字化外科导板(7个下颌,3个上颌).7例患者应用数字化外科导板进行不翻瓣的种植体植入手术,3例患者由于需要进行骨移植手术在完成定位后进行了局部的翻瓣手术.3颗种植体植入后稳定性欠佳,没用进行即刻负荷,其中2颗在永久修复前脱落取出.57颗种植体完成种植体支持的即刻负荷固定修复.截至最后一次复查,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年-5年),剩余全部种植体临床观察种植体稳定,无松动及明显边缘骨吸收,种植体周围平均边缘骨吸收(0.67mm±,0.33mm).种植体存留率96.67%,即刻负荷种植体存留率100%.(2)总计评估了54颗种植体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偏移,肩部偏移位置平均为0.59±,0.66mm,根部偏移平均为0.84±,0.65mm,角度偏差为2.31±,1.98,植入深度偏差0.61±,0.40mm.(3)采用pick-up技术进行即刻负荷修复与常规方法比,治疗时间、种植后的就诊次数、被动就位情况、颌位关系以及患者痛苦度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4)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显示,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在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和舒适程度的满意度均高于治疗前常规总义齿.结论: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结合Pick-up技术进行种植体的即刻负荷修复,可成功应用于无牙颌患者,黏膜支持式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种植体植入,进行不翻瓣的种植外科手术实现了微创的种植治疗,提高种植体的植入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用Pick-up技术进行即刻负荷修复治疗时间短,就诊次数少,并能保证一次获得被动就位,患者痛苦度低,临床效果满意.

这是一篇与口腔种植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口腔种植引用文献:

[1] 经典口腔种植论文题目 口腔种植论文题目怎样取
[2] 优秀口腔种植学论文选题 口腔种植学论文题目哪个好
[3] 口腔种植论文参考文献集 口腔种植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口腔种植论文范文参考 口腔种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口腔种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