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参考 计量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计量经济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3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计量经济论文范文参考: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
  2. 第二篇计量经济论文样文:中国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3. 第三篇计量经济论文范文模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计量研究
  4. 第四篇计量经济论文范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5. 第五篇计量经济论文范文格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100篇免费计量经济论文范文,可用于计量经济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计量经济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计量经济论文范文参考: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的持续运用引起了包括实务工作者、学术界、政策制定者以及监管机构在内的各方对其实施利弊的广泛争议和关注.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信贷渠道收紧,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备受关注,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运用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受到广泛诟病.经过各方广泛持续的论证,公允价值计量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逐渐受到各方认可并成为未来会计计量发展的主流趋势.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决策有用性在财务报告框架和具体准则制定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对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以及经济后果研究成为各方关注的重要问题.具体来看,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涉及到公允价值信息对资本市场定价能力的影响研究、公允价值信息对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及公允价值信息对资本市场信息风险的影响研究.而由于现有研究在会计所处经济环境、模型设定和样本选取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这使得上述问题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研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随着2014年财政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尤其是分层计量的经济后果问题成为准则平稳“着陆”的一个关键性话题.在此背景下,尽快厘清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全面深入地考察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对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文在重新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中国的现实经济环境出发,力图对上述热点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经济后果,并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对公允价值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概念提出了质疑.而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概念发展的逻辑为各门科学提供了逻辑基础,概念发展的辩证法深刻地展现了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为了使本文的研究逻辑和研究范畴具有一致性,本文第1章对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相关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对本文所考察的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相关性与价值相关性、股价同步性和信息风险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这也为各章节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和逻辑框架.

本文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把握了公允价值运用的“前因”,才能更好地解读其“后果”,并据此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基于这一思路,本文第2章对不同时期经济危机前后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做了详细分析,同时,对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提前确认会计利润的具体事项进行了总结,得到了有关公允价值起源的几个典型化事实,指出了公允价值应用背后的潜在原因和规律.

利用沪深两市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数据,本文第4章基于修正的Ohlson(1995)模型,对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同时,利用样本公司的公司治理数据,考察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不同层次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按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按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不具有价值相关性,按第一、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的价值相关性大于第三层次;第二,同时披露公允价值类型信息和分层信息比单一披露类型信息对公司价值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第三,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显著提高了按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由于本文的研究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发布之前,实务中缺少有关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指引,结果导致上市公司在披露公允价值分层信息过程中存在格式不统一,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可以预期,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实施,投资者在评估公司价值时,将会增加使用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的权重,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的有用性.

针对公允价值信息对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能力的影响这一问题,本文第5章以沪深两市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French和Rol(l1986)、Roll(1988)以及Piotroski和Roulstone(2004)等学者研究的模型基础上,对我国披露了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信息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进行了计算,并检验了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信息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82012年样本公司股票价格日收益率的63.3%可以由市场和行业收益率予以解释,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远高于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平均值;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提高了股价中公司特质信息含量;按第一、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提供了有用的公司特质信息,而按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则提供了较少有用的公司特质信息;虽然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促进了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但同时也加剧了股价“同涨同跌”的状况.

本文第6章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视角,以沪深两市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与上市公司信息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按第一、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组合的信息风险逐层递增;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机制降低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信息风险,且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可靠性越差,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越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信息风险,但对于负债项目来说,并没有起到显著降低信息风险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地预防由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建议:政府和决策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完善相关制度和准则规范,降低噪声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准则制定机构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实施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由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信息风险,强化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条件以及获得更可靠输入值的方法方面的监管,最大程度地降低由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信息风险;同时,监管部门应当从优化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安排和高管薪酬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以减少由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信息风险.

第二篇计量经济论文样文:中国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本论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探索及地理空间的多维要素分析出发,建立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分析理论框架,从规范经济研究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相结合的新视角剖析制度变迁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描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现状,并且创新性地将时间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之中.

论文运用1997-2007年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省域数据,通过时间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相结合来解释和说明问题.在研究方法上:首先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一般均衡模型,接下来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时间序列分析以及面板数据建模,最后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统计分析、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空间分析.

论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果解释了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长期均衡和发展中的空间关联度、空间差异以及制度作用下经济增长中心的空间演变过程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主制度变迁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从时间序列分析来看,全国总量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显著,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统计上来看显著性较低;从基于省域数据的面板数据建模分析来看,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的制度变迁对实际GDP的产出弹性约为0.025,即市场化指数增长1%,实际经济增长将增加0.025%;从空间分析来看呈现出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空间上是显著的,从空间分布来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东部沿海向内陆中、东北、西部逐步减小,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GDP也呈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来看,中国1997-2007年间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是显著的.

具体研究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思路方法,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国内外研究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忽视地理空间影响和多维要素共同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问题,缺乏对包含空间维度的研究.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经济增长的地理空间效应和多维要素协同作用.在理论上,引进空间相关性假设,将地理空间效应纳入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分析的理论框架之中并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在方法上,除了采用经典的计量经济方法外,还引进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学以及动态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在因素分析方面,将中国市场化进程指数作为反映中国制度变迁的*变量,强调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数据方面,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 Data)及面板数据(Panel Data),在研究的空间尺度方面,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进行省域层次的探索性分析.

第二章首先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下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基本前提、理论框架、理论模型思路及方法模型和变量数据等方面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框架.重点在于构建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包含制度变量的数理经济模型.最后,进行制度要素指数分析,从制度概念的界定出发,构建了制度要素体系和分析框架,并进行指数的合理选取.

第三章以定性分析为主要方法,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状出发,考察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区域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的制度变迁(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历史与进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解释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制度变迁的典型事实,对中国区域增长和制度变迁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的初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都沿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空间推移逐渐下降,省域经济增长差距重新扩大,东部地区和东北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都在拉大;制度因素是导致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来源.

第四章主要运用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区域1997-2007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和定量测算.首先进行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平稳性检验并建立协整方程,测度了全国总量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区域制度变迁(以市场化指数代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五章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测算制度(以市场化指数代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且结合第三章定性分析的部分比较全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由市场化进程的差异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差异.

第六章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支持下,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区域和省域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格局进行多尺度空间统计描述和图形分析,刻画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发展现状、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首先通过空间统计的Moran',s I空间自相关计算方法,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指数在地理空间上的交互作用和溢出效应,然后在考虑空间集聚内生效应的基础上,基于传统的C-D生产函数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误差修正模型和空间分布滞后模型检验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固定资本和人才资本投入等决定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七章结论.对全文的分析进行小结,提出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第三篇计量经济论文范文模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计量研究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计量经济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计量经济论文范文题目

本文选取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增长、新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做为基础,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效应以及地理多维要素分析为研究出发点,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框架,结合规范分析和新经济地理分析方法,探寻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将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之中.本文结合2000~2012年间长三角16地区的数据,通过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结合、传统计量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结合的方法,进行来解释和说明问题.在研究方法上,首先运用传统计量分析方法进行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建模,最后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统计分析以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空间计量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解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揭示了地区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空间关联性、空间差异性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过程.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2年,长三角各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得分呈现局部波动但整体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均存在一定差异,(2)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时空演变特征明显,经济一体化水平呈现从东到西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在统计量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效果明显高于传统计量模型,通过各种设定模型结果显示,同时引入空间滞后变量和空间误差变量的空间杜宾模型在利用经济距离矩阵进行回归时,模拟效果最好(可决定系数R2达到最高),(5)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变量参数估计值的地域分布上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本文研究可分总结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并对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溢出效应及外部性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展开,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体系进行分析.从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空间形态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信息一体化以及生态环境一体化等方面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方法以及方法应用框架.第四部分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框架分析.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从而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第五部分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基本计量实证研究.首先,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以及现状,并从制造业分工与集聚的视角,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处进程进行判断,其次,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再次,运用传统计量经济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第六部分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本部分立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借助Matlab、Arc Gis以及Geo Da等软件,运用实证研究分析方法,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影响的程度.从实践方面,为通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繁荣提供经验数据支持.第七部分主要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第八部分是本文结论与不足.总结全文主要结论,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本文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第四篇计量经济论文范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迅猛增长.1979年中国实际利用FDI金额几乎为零,2007年这一指标增加到747.68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近几十年来利用FDI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却极不平衡.流入中国的FDI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带,内陆地区只吸引了很少部分的FDI.基于FD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FDI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遏制地区差距的继续扩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FDI流向中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吸引FDI.研究影响FDI区位决定的因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实际参考.

针对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涌现出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一般将每个区域看作独立的均质个体,忽略了空间效应(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在FDI的区位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能导致模型误设定和估计偏差问题,其理论推导和实证结果值得商榷.本文与同领域已有研究的明显区别在于在FDI区位分析中明确纳入了空间效应,并采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尽管已经有关于利用FDI总体成就和一般模式的详尽描述,却很少有研究对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特点进行量化分析.在对FDI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之后,我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1983-2007年FDI在中国各省区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动态演变进行了研究.Moran',s I指数揭示了长期以来FDI地区分布整体正向空间相关的特征,具有相似FDI水平的地区在地理上趋于集聚,而不是随机分布.Moran散点图显示了FDI在东部地区高水平集聚和西部地区低水平集聚的空间格局.局部空间联系指标进一步评估了局部空间相关的形式和显著性程度.这些发现说明,在FDI区位研究中应该对空间效应给予足够重视与妥善处理以获得科学可信的结论.

已有大多数关于FDI区位决定的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上,考虑FDI的类型并从空间效应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效应”理论基础上,我们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1998-2007年间中国31个省区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流入中国的FDI以复合垂直型为主导.FDI的地区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一个省区所吸引的FDI会受到周边省区FDI流入以及其他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市场规模和交通基础设施都有利于吸引FDI,而高工资、过多政府干预和低市场化程度阻止了FDI的进入.我们所尝试的人力资本变量与各省份的FDI流入水平之间没有发现统计上显著的联系.

以2006年中国大陆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FDI的区位决定进行研究发现,从全国城市来看,除了劳动力素质、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集聚经济以外,空间相关性也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吸引的FDI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FDI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在区位决定中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分地区分析发现,FDI在东、中、西部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83302.html

中国各省区在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FDI与各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空间变化.如果存在这种空间非稳定性,运用普通的全局回归无法确切反映实际的经济地理现象,需要运用诸如地理加权回归(GWR)等局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与传统回归分析仅能够产生“平均”或“全局”的参数估计不同,GWR产生的“局部”参数估计揭示了变量关系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的改变.我们运用GWR模型对中国各地区FDI水平与决定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GWR模型对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拟合效果优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区域FDI水平与各种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我们利用GIS技术对变量估计值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直观显示.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FDI流入.城市利用FDI对数值的Moran',sI指数和Moran散点图表明长三角城市在利用FDI方面呈现局部集群和分化,形成了中心——*空间分布格局.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FDI流入的机制,我们利用GWR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城市FDI流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以及集聚因素是影响该地区FDI分布的重要因素.各因素在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

在结论部分,我们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发现并据此讨论其政策涵义,并对进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第五篇计量经济论文范文格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新企业会计准则为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两种计量模式的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以体现资产的实际价值,但也必须符合严苛的使用条件.市场的活跃性、公允价值评估的可操作性、管理层的主观性都成为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因素.作为公允价值的评估基础,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也受到地域特征的影响.我国仅有极少数上市公司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情况与西方截然相反.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是否适用于我国市场,公允价值的评估是否具有可靠性,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基本动因及经济后果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在回顾了会计政策选择、公允价值可靠性及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地理位置的财务影响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契约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决策有用性理论、经济后果学说和知识溢出理论,结合我国市场背景,提出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论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使用了问卷调查、正态分布检验、logistic回归、多元回归、案例分析及事件研究等方法,建立了公允价值可靠性评估量化模型、设置了地理位置评估指标,研究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选择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市场效率不高,公允价值仍不适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的可靠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选择动因源于盈余管理倾向,当存在盈余管理倾向的公司总部或其投资性房地产位于欠发达地区时,更有可能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被用作收益平滑;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也没有带来显著的经济后果.最后根据研究结论,论文提出,市场监管者应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强制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市场投资者应增加对公允价值使用的认识;上市公司应暂时避免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使用,并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论文立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背景,从投资性房地产的角度,量化研究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补充了投资性房地产及公允价值可靠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建立了地理位置指标,探讨了地理位置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选择影响,丰富了地理位置的财务影响研究;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市场影响力,扩展了有关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的相关实证结论.

这是一篇与计量经济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计量经济引用文献:

[1] 最新计量经济论文选题参考 计量经济论文标题如何定
[2] 最新计量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计量经济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3] 计量经济论文提纲 计量经济论文框架如何写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参考 计量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计量经济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