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福建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福建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福建医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4

福建医学论文范文

福建医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福建医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2. 第二篇福建医学论文样文: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79-2011)
  3. 第三篇福建医学论文范文模板: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
  4. 第四篇福建医学论文范例:道地药材考
  5. 第五篇福建医学论文范文格式:元代医学教育及医药管理研究

★100篇免费福建医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福建医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疫情形势相当严峻,而全国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仅30%左右,远远低于70%的目标.2002年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启动了新一轮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非常迫切需要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结核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低的发现率怎样做才能改善社会评价是一种帮助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的:

研究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类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障碍;分析弱势人群因结核病症状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的因素;评价各类人群有关肺结核病的认知和社会歧视感,及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了解地方有关部门对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情况;为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促进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公平性提供可行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研究选择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四省(自治区)进行,在每个省内各选3个县.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对象涉及服用利用者、提供者、管理和决策者各利益相关方.现场调查于2004年进行,共完成2560名农村居民、889位肺结核病人(县结防机构登记病人)、907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问卷调查;共进行57组农民和22组医务人员的专题小组讨论,155位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个别访谈,41人次县医院和结防所门诊医生观察,48位相关部门领导的知情人访谈,128名肺结核病人和88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叙述性访谈.

四、主要发现

1.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

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存在“六低一高”现象:对结核病名称的认识程度低、对结核病的传染性认知率低、群众普遍不了解治疗的关键措施、不了解规范治疗的时间、不了解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和正在执行的免费治疗政策,以及较高比例的社会耻辱感或社会歧视.

2.就诊机构选择

农村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村卫生室的平均51%,乡村两级79%,福建、河南首选村卫生室比例高达69%、79%,新疆由于村级网络建设薄弱,一半以上首选乡卫生院.肺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的就诊经历也显示相似情况,首诊在乡村两级的比例分别在55—78%、74—93%,方便、费用等是选择的主要原因.结防机构在农民中的知晓和信任度不够.

3.肺结核病人诊断过程

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首次就诊时间超过3周定义为就诊延迟,从首次就诊到确诊为肺结核时间超过2周定义为确诊延迟.

肺结核病人求医过程存在延迟.近30%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就诊超过3周,50%以上肺结核病人从首次就诊到确诊超过2周,确诊前多次就诊,中位数3—4次,17—30%的病人超过6次.

4.转诊问题

按国家结核病控制策略规定,所有疑似肺结核病人都应转诊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并由县结防所进行治疗管理.本次调查70—80%可疑症状者没有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主要原因是医生没有建议,部分因为交通费用、距离、了解和信任问题.

5.治疗依从性

本次调查的是结防机构登记的病人,治疗延迟很少.依从性较好,漏服和中断服药比例18%以下.50%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了督导服药,但由医务人员实施督导化疗的甚少.

6.医疗费用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由结防结构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免除检查费用包括9次痰检、次摄胸片.居民估计的结核病治疗费用远远高于实际花费,是实际的2—5倍.肺结核病人实际费用负担仍较高,减免的费用不足病人实际支出的20%,肺结核诊治的医疗支出占家庭年总支出的13-40%.除了辅助检查、药物等直接医疗费用,还有一定的非医疗费用.确诊前反复就诊费用支出不少.辅助检查和药物、延长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7.农民的贫困和弱势对求医过程的影响

农民的贫困制约结核病诊治的可及性,女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少数民族由于缺乏知识、缺少信息、缺乏支持、行动不便和社会歧视感,存在较多的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阻碍结核病发现.

8.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态度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

医生缺少培训、认识不够、技术有限,影响诊断能力.分配制度与经济利益,影响了医生的行为,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大处方增加了病人负担.

9.卫生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

卫生筹资水平低,按服务收费成为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利益的最重要来源,影响医疗行为.贫困农村结核病控制的地方配套经费难以落实,限制了卫生服务的开展,也限制了结核病有关的人员培训,影响了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从而影响了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及时转诊和确诊.

五、政策建议

1.加强各级政府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管,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

提高地方政府的认识,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激励机制.*、省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卫生投入,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提高结核病控制能力.政府部门间加强沟通和协调,政府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农村卫生和预防工作,让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

2.协调*医疗网参与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督导工作

综合医疗结构,尤其是村级机构(新疆是乡卫生院)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医疗系统与预防系统之间的协作,吸收医疗系统技术力量参与结防工作并将医疗机构的功能扩大,参与到结核病发现、治疗和推行DOTS督导策略.

3.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乡村医疗服务提供者培训,提高识别可疑症状者能力,及时转诊.通过管理和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医生的积极性.

4.减轻弱势人群的经济负担

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减少不必要检查和治疗.落实激励措施,避免医务人员为追求个人收入的不良行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功能,以减少病人路途费用等.提供更多免费服务,如:部分基本辅助药物的免费计划、涂阴病人免费治疗计划;对贫困病人家庭给予支持.

5.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制定长期、稳定的健康教育和促进计划,充分应用现代传播媒体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培训乡村医生传播知识,开发适用于少数民族、老人和文化水平低的的健康促进材料.

6.通过主动手段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

多种渠道找出可疑症状者,①通过村干部发现可疑症状者;②走村串户发现可疑症状者;③村医、乡卫生院医生、结防所医生报告可疑患者.

7.社会评价应用的建议

社会评价融入结核病控制项目始终,融入健康促进,融入结核病常规数据收集系统.

第二篇福建医学论文样文: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79-20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经了创办兴起、整顿充实、跨越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在曲折中奋斗,在奋斗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为此,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以史为鉴,充分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推进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福建医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福建医学文章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福建医学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福建医学论文范文选题

本论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因素分析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根据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标志性事件,将其分为初步发展(1979-1989年)、整顿充实(1990-1999年)、跨越发展(2000-2011年)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系统探讨每个历史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种动因和历史背景,全面考察了各个历史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并反思总结了每个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贡献、存在问题与主要不足.最后,通过系统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概括总结出六大特点和八条基本启示,并在国际国内高职改革发展宏观背景下分析了福建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三篇福建医学论文范文模板: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

研究目的

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

研究对象

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

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

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

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

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

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

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D等四方面.

研究内容

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

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

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

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

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

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

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

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

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

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研究结果

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

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

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

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

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

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

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

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

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

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

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

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

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

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

3兼证

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

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

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

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

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

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第四篇福建医学论文范例:道地药材考

本文旨在探讨道地药材的相关问题,包括道地药材的本质、道地药材的特点、道地药材形成与影响因素等内容.全文分为各论与总论两大部分.

各论部分参考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一书,按照近现代道地药材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的区划分类传统,分别选取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西药、南药十大类别中的2种常要道地药材(具体为:附子、丹参、巴戟天、桂枝、三七、茯苓、天冬、朱砂、地黄、山药、白术、乌药、细辛、防风、黄芪、阿胶、当归、枸杞子、吴茱萸、苍术;植物药共18种;矿物药、动物药各1种),考察其古代(至清代)的药用历史.

总论部分在个例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道地药材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内容为:

1“道地”一词的文献考察:“道”、“地”连用,合为一词,约始于东汉.其意义则在二字原义的基础上有所衍伸.至南宋,类似道地药材含义的道地一词用法开始见诸文献.明代,与道地药材相近的道地一词用法大量出现,“道地”成为当时的本草著作、医学著作乃至社会生活中表达优质含义时较为常用的词汇;同时,“道地药材”的专有称谓也正式出现.“道地药材”中的“道地”二字,以其本义为基础,融合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含义,指明特定产地的药材质量较其他地区所出同类药材更为优良.

2道地药材的观念渊源:道地药材强调了药材的产地.事实上,中医学重视药材产地的这种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不同地方有不同物产这一认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这种观念形成以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期如促进了贡品制度的建立,后期如促进了道地药材这一特殊医学现象的产生.

3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既是我国古人对药物认识与应用的历史,也是本草学发展的历史.

先秦时期,我国古人对于药物已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其中就包含了药物产地的观念与相应的文献记载.

至秦汉,《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着本草学的建立;这一时期,在药物总结的基础上,药物理论、药物炮制、药物组方都得到了发展;《神农本草经》中还明确提出了产地的重要意义.

魏晋时期,服食之风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古人在药物应用方面的探索,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古人在追求服食药物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产地也非常重视.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的出现,标志着本草学历史上又一次药物总结的完成;而《齐民要术》的问世,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药物栽培的巨大进步,对于道地药材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至唐代,药物的产地划分已初显规模,其代表就是《千金翼方》的“药出州土”篇,以当时的政治区划单位“道”为据,划分药物的产地,成为后世道地药材之肇端.此外,唐代的政典、志书对于药材的产地分布也多有记载.

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达,各类手工业亦颇为兴盛;商业繁荣,儒学复兴.这一时期,中医学,包括本草学在内,同样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医疗制度方面,如太平惠民局的建立,太医局本草学科的设立;本草整理方面,如《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本草衍义》等书籍的问世.此外,药物的栽培也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最早的药物专谱——《彰明附子记》.

金元时期,以张元素为代表的医家,在药物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巨大贡献,提出了药物升降浮沉、药物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扩展了本草学的内容,深化了人们对于药物的认识.

至明代,在前代基础上,正式出现了道地药材的名称.道地一词频频出现在医学书籍中,方书中还大量标注药物的产地信息以示强调,本草书籍中还就道地药材的认识加以阐发.

清代,是道地药材发展的繁荣阶段.除了医学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与强调外,以道地药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药材贸易也欣欣向荣,更出现了专卖固定地区特产药材的药材帮会组织.

4道地药材的确立时间:在阐明道地药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这一事物的最终确立是在明代.这表现在药物的生产、药物的加工、药物的流通与药物的使用四个方面.

药物生产方面,表现为药物产区的形成.明代药物的栽培较前代更有发展,每一地区都有大量的种类丰富的药物产出.而其中质量优良者,更是形成了专门的药材生产区域.

药物加工方面,则体现为饮片的出现,炮制工艺的提升,以及药物包装的精致.饮片是目前中药材的主要规格,而其正式出现即在明代;饮片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药材的煎煮、保存,也便于药材的流通.明代的炮制工艺较前代有了巨大的提升,这得益于明代药业规模的扩大,使得集中生产成为可能,各类精致繁复的炮制工艺得以实现并获得发展.药物的包装在明代也有了很大进步,不仅精美,而且具有完整的注意事项等信息,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商品特色.

药物的流通方面,主要体现为明代高度发达的药业经济,包括遍布全国的药店药肆与全国性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药物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医学书籍中对于道地药材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方书中每每加注药物产地信息以示区别;而本草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也非常丰富.

5道地药材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受到自身物种品质、所处自然环境、中医学术、农业耕种、科技制造、经济贸易与政治人文七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各类因素的具体影响互不相同又彼此交错,形成了互为因果、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为:

道地药材自身的物种品质,是决定道地药材优于普通药材的根本原因.

自然环境是道地药材物种形成的基础,赋予道地药材特殊的秉性,并为其生长繁衍提供支持;自然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道地药材物种的变化,如果这一物种无法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最终只能被历史淘汰.

中医学术是道地药材之所以成为药材的关键,对于发现药物的功效、扩展药物的种类、指导药物的应用、检验药物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耕种使得药物从野生发展为栽培,不仅能够扩大药物的来源,同时还可以扩展药物的应用方式,而对于道地药材来讲,农业耕种技术的发展,还是道地药材产区形成的重要原因.

科技制造既能促进医药知识的传播,也能推动工具技术的革新,从而间接地促进道地药材的研究与生产加工.

经济贸易对于道地药材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首先,经济利益的刺激使得道地药材的生产获得发展;第二,商业竞争的激烈促进药材经营者在药物炮制工艺、药物包装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第三,药材经营者以道地药材为招牌吸引民众,又进一步扩大了道地药材的影响力;第四,药材生产的普及性、经济利益引发的作伪行为,又促进了道地药材优劣真伪的鉴别.

政治人文对于道地药材的影响包括: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从事药物研究的人员素质;统治阶级对于珍贵药材的搜刮,往往导致药材的濒危;社会发展导致的人口增长,必然增加药物的需求,从而刺激药物的生产与贸易;社会整体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产与药物的流通.此外,药物的出产还表现出一定的向心性,即靠近政治中心的地区,往往有多种优质药物出产.

6道地药材的属性: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具有四种属性,体现了道地药材四个方面的特质,包括:物质属性(道地药材的本质属性)、医学属性(道地药材的评价标准)、文化属性(道地药材的社会意义,又可细分为药物文化、药王文化、药市文化)与商业属性(道地药材的品牌特征).

第五篇福建医学论文范文格式:元代医学教育及医药管理研究

时代特殊性赋予了元代医学独特的内涵:“庙学合一”的三皇庙学、医户制度、科举停废对医人的影响、蒙古统治者重医工之特有心态和传统、儒→医→官的流行路径等.这些都使元代医学管理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80340.html

关于元代医学教育及医药管理,学术界已做了一些关注及研究.其中,部分研究者的成果颇有价值,但多数成果,材料使用较为单一、述多论少、深度不够,使研究者的一些观点、结论有再检讨的必要.本研究借助于前人学术贡献,采用历史学科实证、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对元代医学教育、药品及行医管理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探讨.以《元史》、《元典章》等正史、政书中所载的相关史料为基础,结合元人文集、方志、笔记等文献材料,相互印证,将元代医学教育、医药管理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因素紧密结合,展示元代医学管理较为真实面貌,弥补元代医学研究之缺失.

前言.第一部分点明本论文选题出发点和研究价值.庸医问题及相关研究的缺乏引起了本人对元代医学管理的兴趣和关注.元代医学管理制度独特的内涵、学术界流行的一些关于元代医学的错误观点、相关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研究范式方面值得再检讨等,使得元代医学教育及医药管理的研究具有独有的学术价值.这是笔者选择该题的出发点和价值所在.第二部分将有关元代医学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述评.肯定前人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学术价值,同时指出不足和可商榷之处.

第一章:元代医学教育管理.本章对官办医学建立的时间、分布范围、在三皇庙学体制及社会中的地位、教官和学生来源及其出路、师生考核、世医的影响、教师的待遇地位等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元朝*政府重视医学教育及医药管理是事实,但因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重视医学教育、医药管理的法令、规定,真正在地方上得到落实的并不多.因此,官办医学教育不可能,事实上也不是元代培养大批合格医生的场所.

第二章:医药管理.主要对元*药、售药及用药三个管理层面进行剖析,认为元朝政府对医药管理还是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尤其是对*的管理,不可谓不严.但因时代局限、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政府在民间制药、售药管理、用药监督等方面“有心而无力”,造成医药管理效果不佳.

第三章:行医管理和庸医问题.本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检、分析大量史料,肯定了元朝政府在行医管理上所做的努力和历史性贡献.探讨了元代行医管理实施困难效果不佳的诸多原因,其中时代的局限是最主要的.对元代儒医与医学管理之间的关系作了一定的剖析.认为:“由儒而医”风气在元代为最盛的原因是科举停废.元朝统治者重用医工是由医而仕的基础.儒→医→仕是当时一个颇为流行的现象.第二部分论述了元代的庸医问题、评析了元朝政府在禁庸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及其效果.认为,行医资格管理是保证行医质量的门槛,它左右着禁庸医的内容及形式;而禁庸医的成效高低,又反过来影响着行医资格管理的具体实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结语.一是本人对元代医学研究的认识和反思: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空间较大,但必须要发现和使用新材料.学术界对元代行医管理和医药管理的研究需要加强.改变医学史考察传统的以医学本体研究为主的路径.元代医学史研究的特殊性对研究者是否掌握波斯语等非汉语语言的要求.二是未来研究展望.主要指出本论文需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三皇庙学的实质,非汉族统治、多民族融合给医学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既是笔者的困惑,也是本人未来努力的方向.

附录.《元史》、《元典章》和元人文集中所记载的有关元代医学之材料汇编.其中,元人文集包括《全元文》(李修生主编)所收录所有元人文章.《通制条格》、元人笔记、方志等所载元代医学材料过于分散,数量少,故不收录.

本文关于福建医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福建医学引用文献:

[1] 优秀福建医学论文题目 福建医学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福建医学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福建医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福建医学论文提纲格式范本 福建医学论文框架如何写
《福建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福建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福建医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