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gis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 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gis硕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5

gis硕士论文范文

gis硕士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GIS高等教育空间结构演变及研究取向分析
  2. 第二篇摘要范文:GIS在农业推广硕士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3. 第三篇gis硕士论文摘要:*粘球菌DK1622基因组的简化
  4. 第四篇gis硕士论文摘要模板:配电网系统的组件式GIS研究
  5. 第五篇gis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GIS技术在成都水系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6. 第六篇摘要范文:基于Web GIS的农机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7. 第七篇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基于GIS的配电网优化规划研究
  8. 第八篇gis硕士论文摘要格式:GIS应用系统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
  9. 第九篇gis硕士论文摘要:基于GPS的农田信息采集技术及提高使用精度的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100篇】免费关于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摘要,可做为gis硕士相关摘要参考,是gis硕士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摘要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GIS高等教育空间结构演变及研究取向分析

综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普通高等院校高考招生信息及研究生招生简章,对GIS硕士及博士点方向的学科取向特征及GIS高等教育的省际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GIS研究布局侧重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GIS设计与应用两大模块,GIS数据采集、管理、地理信息服务有所涉及,在GIS研究前端如GIS空间认知、地理信息本体,及GIS拓展延伸的软科学问题上投入力量不足.综合硕士点、博士点及GIS专业本科招生高校信息,以省域为基本统计单元,基于重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005~2008年,GIS高层次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尺度上形成北京市、江苏省两大中心,区域尺度上2005年与2008年差异明显,广东、云南步湖北、四川、甘肃及吉林之后成为新的区域性GIS教育中心,全国六大区域GIS教育中心初步形成.

第二篇摘要范文:GIS在农业推广硕士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新兴的宏观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在土地管理、森林、城市区域规划、资源调查和评价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GIS在农业上也不断地向纵深方向拓展.本文在简要介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后,重点阐述了GIS在农业推广硕士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三篇gis硕士论文摘要:*粘球菌DK1622基因组的简化

粘细菌是一类具有复杂多细胞社会学行为的革兰氏阴性单细胞滑动细菌,能够合成多种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细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

*粘球菌(Myxococcus xanthus, M. xanthus)DK1622是研究粘细菌多细胞群体行为以及遗传与进化的陆生模式菌株,属于孢囊杆菌亚目的粘球菌属,不含内源性质粒,染色体为一条环状双链DNA,基因组序列全长为9.14Mb左右.其多细胞群体行为主要表现为双运动系统支配的滑行运动、子实体发育及粘孢子形成、自然环境中的群体捕食行为等.

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属于堆囊菌亚目的堆囊菌属,具有迄今为止发表的最大的原核生物基因组,是粘细菌中次级代谢产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的一个菌种.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几乎占所有已发现粘细菌种类的一半,且几乎100%的菌株都具有合成生物学活性物质的能力.

埃博霉素(epothilone)即是纤维堆囊菌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类聚酮化合物,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是继紫杉醇之后发现的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化合物中最令人兴奋的研究热点之一,是极具潜力的抗癌药物.但是由于纤维堆囊菌自身存在着代时长(16h)、遗传操作体系不成熟及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限制性因素,它的研究要远远落后于其它药源微生物,埃博霉素的生物发酵也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研究人员尝试对埃博霉素进行了异源宿主表达,大肠杆菌、链霉菌、粘球菌因其代时短、遗传背景清晰以及具有合成产物所需的底物和辅助酶等特点,常被当做埃博霉素的异源表达载体.而作为异源表达的合适的“底盘”细胞,应具有精简、健壮的基因组结构,即“最小”基因组,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噪声干扰,从而提高所设计系统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最小基因组是指在最适宜条件下维持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最小数目的基因,因此最小基因组研究的核心是确定基因的必需性.根据基因必需性的信息,可以采取“自上而下,top-down",的策略对现有的基因组进行有目的的精简,删除非必需的基因组片段.其中,用于研究必需基因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基因组学、大规模基因失活实验以及基于代谢网络的预测方法等.而在基因组精简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自杀质粒的同源重组方法、基于线性DNA的同源重组方法、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方法和基于转座子的方法等.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和思路,为了能够实现埃博霉素类化合物合成酶基因簇在粘细菌中的高效表达,我们尝试用合成生物学最小基因组的理论方法来构建适于次级代谢产物表达的粘细菌底盘生物.

首先,为了寻找DK1622基因组的非必需基因,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依次对DK1622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水平转移而来的基因组岛的预测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的预测等分析.其中,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确定的*粘球菌DK1622的共有基因为:与另外两种粘球菌(HW-1、124B02)比较,三者共有的基因数为5223个,占整个DK1622基因组的71.4%;与另外的10种粘细菌基因组(M. fulvus HW-1, M. fulvus124B02, S. cellulosum So0157-2, S. cellulosum So cc56, S. aurantiaca DW4/3-1, Haliangium ochraceum D*14365, Anaeromyxobacter sp. Fw109-5, Anaeromyxobacter sp. K Anaeromyxobacter dehalogenans2CP-C, Anaeromyxobacter dehalogenans2CP-1)比较,11种粘细菌共有的基因数为955个,占整个DK1622基因组的12.03%.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IslandViewer和IslandPath,我们在DK1622基因组中预测得到了19个通过水、平转移而来的基因组岛,约占DK1622基因组全长的4.5%(李霞硕士完成).通过生物信息学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簇预测软件anti*ASH,我们在DK1622基因组中预测得到了2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簇,片段大小总长度为1,283.071bp,约占DK1622基因组全长的14%.

随后,为了进一步确定预测得到的基因组岛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是否真为*粘球菌DK1622的非必需基因,我们对基因组岛(李霞硕士完成)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进行了逐个敲除,并对得到的敲除突变株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在确认了它们的非必需性后,我们对预测得到的基因组岛进行了连续敲除,从而对*粘球菌DK1622基因组进行简化,以期得到适于次级代谢产物表达的粘细菌的底盘生物.

其中,我们共得到了GI01-03、GI01-04双缺失突变株,GI01-03-05三缺失突变侏以及GI01-03-05-16四缺失突变株.基因组缺失片段大小分别为74689bp,54842bp,98923bp,131251bp.其中,四缺失突变株GI01-03-05-16的缺失片段大小占预测得到的基因组岛总片段的34.91%,占整个DK1622基因组约1.44%.对连续敲除突变株的基本性质分析发现,连续敲除突变株的生长能力、运动能力和捕食能力相较野生菌株DK1622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子实体发育和生孢能力相较于野生菌株DK1622则有较明显变化:其中,连续敲除突变株GI01-03生孢能力约为野生菌株的23%;GI01-03-05、GI01-03-05-16的生孢能力略有降低;GI01-04的生孢能力基本不变.

另外,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的必需性分析实验中,我们共得到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突变株4株(S6、S9、S12、S17),并对得到敲除突变株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发现,S6、S9、S12、S17次级代谢基因簇的敲除对菌株的生长能力相较于野生菌株DK1622来说,无明显变化,即它们的单个敲除不会使菌株致死,说明它们确实为*粘球菌DK1622的非必需基因,可以进行大规模基因组片段剔除来进行进一步基因组的精简.

第四篇gis硕士论文摘要模板:配电网系统的组件式GIS研究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它是六十年*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和管理科学等多种科学交叉的产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可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GIS已逐步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中最具生命力的一个分支,其技术也日趋成熟.据统计,地球表面85%以上的信息具有地理信息的成份,有人称21世纪将成为地理信息世纪,地理信息技术将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交通、电力、电信、水利、*等等几乎所有部门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

本文从配电网的实际需求出发,首先分析了一般GIS工具软件的不足—可扩展性差、软硬件需求高、速度慢、开发成本高等.然后,遵照当今GIS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从底层开发符合特定应用的组件式GIS控件的思想,并给出了在这种思想下,组织、存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建空间索引的方法.最后本文结合县级电网系统,研究开发了一个针对具体应用的组件式GIS控件,并以该组件式GIS控件为核心,用PowerBuilder 8.0为集成开发工具进一步开发出了滑县电网GIS系统.

本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概要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为GIS概述,首先,阐述了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功能、应用情况和GIS的发展方向,然后,指出了组件式GIS将是未来GIS的主流,最后介绍了组件式GIS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为组件式GIS控件开发的相关技术,在该章*绍了与组件开发相关的两种主要技术一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在面向对象技术一节中主要介绍了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点;在组件技术一节中主要介绍了组件技术的由来、COM/DCOM和ActiveX的相关技术, 第四章为组件式GIS控件的设计分析,本章给出了一般组件式GIS控件设计时应分析的问题:控件的*、控件数据模型的选择、控件空间数据的组织、控件的属性数据的组织和控件的优化问题, 第五章说明了配电网系统组件式GIS的总体分析和设计,这一章为本文的核心章之一,在本章中详细讨论了开发GIS控件的总体策略,包括数据存储模式的选择、空间与属性数据的有效组织和控件的优化原则等问题,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为配电网系统组件式GIS控件的具体开发实现,在本章中说明 了在开发GIS控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程序中类的 划分;类的层次关系;类的定义;部分图形操作的具体实现;控件与外界 程序的接口;控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等: 第七章为应用实例一滑县电网【S系统,本章简要介绍了用组件式GIS 控件开发的以S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系统集成框架和系统功能等,;第八章对系统的可用性做分析,并讨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第五篇gis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GIS技术在成都水系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本文以成都水系的水质模拟计算及其模拟结果的处理为例,提出了水质模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结合的基本方法,着重探讨了利用GIS技术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分析与管理.

文中分析了我国水体有机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与降解机理,提出了利用水质数学模型进行河流有机污染物预测的必要性.文中分析和总结了水质模型及其在水质模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水质模型在被用于水质模拟时具有很强的计算功能,但是在模拟结果的显示方面还存在困难,提出了利用GIS技术解决这一难题的思想.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组成与功能及其发展趋势,说明GIS技术在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上的优势.结合国内外环境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GIS结合水质模型进行水质模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GIS与水质模型结合的必要性.

结合面向对象的Visual Basic高级编程技术,编制了成都水系水质模拟计算程序、水质模拟与地理信息管理共同的用户界面,显示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在水质模拟中的应用优点.选择合适的水质模型及有关参数,利用成都水系水质模拟计算程序,计算了给定初始和边界条件下成都水系水质模拟结果.

介绍了GIS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5.5的基本功能,并利用该软件完成了成都水系地图的数字化、模拟及监测成果MapInfo表的生成及地理编码,制作了成都水系水质模拟成果及监测成果的各种专题图,实现对模拟成果与监测成果的可视化.通过水质模拟与地理信息管理共同用户界面,利用GIS技术实现 四};I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水质模拟及监测成果的有序管理,这不仅拟补了水质模型的不足,同时充分发挥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的优势.

本文所作的工作作为水质模拟与GIS技术结合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以后更复杂水质模型与GIS的结合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到基础性作用.

第六篇摘要范文:基于Web GIS的农机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要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农机化信息管理.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健全完善农机化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体系,对于加强农机化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提高农机化信息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信息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农机化信息采集处理传递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农机化管理统计分析系统软件落后等等.

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农机化信息管理统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现代网络技术和Web GIS技术引入到农机化信息管理统计分析工作中,为农机化信息工作提供新手段和新方法,提高农机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同时研究各类算法模型为农机化工作提供预测决策支持,提高政府的宏观决策能力.最后对基于Web GIS技术的应用于网络的农机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实现.

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分析当前农机化信息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现代网络技术和Web GIS技术引入到农机化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利用互联网来改变当前农机化数据资料管理统计分析的工作模式,利用Web GIS为农机化信息工作提供新手段、新方法,提高农机化信息工作的效率.

(2)从Web GIS的基本特点、发展现状、构造方法和模型出发,探讨了Web GIS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农业机械化信息的特点和Web GIS的特点,研究了Web GIS在农机化信息管理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3)对农机化管理中各类预测预报和运筹决策数学应用模型进行研究,并用J*A编程实现其应用模型程序,将这些模型程序运用于农机化数据资料管理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统计分析系统软件中预测决策功能模块的开发.

(4)对基于Web GIS的农机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对软件的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建立系统的开发环境,选择开发工具,针对WebG工S与农机化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开发时系统数据的复杂性,对系统的数据组织进行了研究,为系统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组织模型.

(5)对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的几个关键技术如:MVC设计模式、存储过程、基于wEB的J*A图表等等进行了研究,利用J*A语言开发系统,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

最后对论文当前工作进行总结,主要说明了本文的贡献,针对存在的不足,对系统应用和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第七篇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基于GIS的配电网优化规划研究

配电网规划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课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负荷预测、变电站优化、网架规划、配电网潮流计算、无功规划、正常和故障状态下的可靠性分析、配电网自动化等.

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lnformation System,GIS)引入配电网规划系统能够极大地方便规划数据的管理,提高规划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使规划过程更直观、更具有交互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正在逐步应用于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娄和恭教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许昌县和沁阳市等县级城市配电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现有配电网规划方法进行了学习,又在GIS平台上对空间负荷预测、基于GIS和Tabu搜索的配电网网架优化、基于GIS的配电网规划软件开发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gis硕士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在职论文、1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gis硕士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空间负荷预测 空间负荷预测(spatial load forecasting)(又称负荷分布预测)是配电网发展规划和配网自动化规划的基础.只有确定了配电网供电区域内各小区的未来负荷,才能对变电站的位置、容量,线路的路径、型号,开关设备的装设及其投入时间等决策变量进行规划.由于空间负荷预测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空间负荷预测的数据收集、处理和预测结果的表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少数据收集难度,是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实用化的必要步骤.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负荷密度法:该方法是通过预测分类负荷的负荷密度,根据小区面积构成,计算出各个小区的负荷值.本文介绍了两种负荷密度预测方法:分类分区预测法及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算法的聚类分析方法.

第二、仿真法:首先,将供电区域划分为大小一致的小区,将负荷分为若干类(如工业、商业的、居民的).然后根据小区内地理、环境、交通、社会经济等信息对小区适于发展某类负荷的程度进行评分.最后,根据评分将总负荷分配给每个小区.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第三、基于模糊逻辑和近似推理的诀策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在知识 不完备情况下,能够考虑推理前提重要性的、基于模糊逻辑的近似推理 和决策的新方法.可以建立规划年城市小区土地开发和土地改造预测的 基本模型.

考虑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影响负荷预测的各种因素,我对上述几种空 间负荷预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分类分区预测>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多,特别是对于缺乏历史数据的新区进行负荷密 度预测,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算法的聚类 分析方法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仿真法在土地的使用主要由市场来诀定的 国家里比较适用,但它难以实现城市士地改造问题.基于模糊逻辑和近 似推理的决策方法,可以建立规划年城市小区土地开发和土地改造预测 的基本模型.但小区性质的评价体系仍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经过各 种转化之后而使规划过程更加复杂.

2.基于 GIS和 Tabu搜索的配电网网架优化 Tabu搜索(Tabu sea.oh,TS)是一种高效的启发式搜索方法,其基 本思想是通过记录搜索历史,从中获得知识并通过它来指导后续的搜索 方向.它从一个初始可行解X 出发,选择一系列的特定搜索方向(移 动,mve)作为试探,从当前解的邻域No)中随机产生一系列试验解X;, x.,等,x厂 选择其中最好的解x”作为当前解,即令x=x\ 重复迭 代,直到满足一定的终止准则.为了避兔陷入局部最优解,TS搜索中采 用了一种灵活的“记忆”技术,对已经进行过的优化过程进行记录和选 择,指导下一步的搜索方向.

在GIS平台上将Tabu搜索算法引入配电网网架优化,不仅可以较方o__等.__等、__ 便地考虑线路沿街道架设的约束条件,而且使规划结果更符合实际.本 论文以许昌县城市电网发展规划的原始数据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图为依 据,对基于 GIS和 Tabu搜索的配电网网架忧化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构造配电网规划方案时,线路一般只能沿街道架设.在GIS中可 以通过叠置分析方法得到街道的交汇点;如何选择和处理街道的交汇点, 连接所有负荷点,并保证配电网的辐射性约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本文中计及所有的交汇点,用点溶合法选取初始可行路径中待架设的线 路作为初始解.

n

第八篇gis硕士论文摘要格式:GIS应用系统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以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开发技术的复杂性著称.为了解决GIS软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与缺少高技术软件人才的矛盾,人们需要软件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另外,在目前GIS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明确知道用什么样的开发工具、何种开发语言及调用哪些库.这样的开发过程既不利于软件过程的复用,也不易于快速地开发完整的GIS应用系统,同时也对GIS软件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加强GIS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集成、实现软件过程的复用,为了对GIS应用系统提供一致的数据表示和统一的界面描述,为了实现GIS应用系统的自动生成,本文在GIS应用系统领域,设计出一种描述GIS应用系统的领域专用语言GASL、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地理信息软件自动生成系统GBuilder并构建了其相应的领域专用库,为GIS软件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与工具.

通过对GIS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出一种简易的GIS软件规格描述语言GASL.它不仅抽象出GIS应用系统的数据和功能,而且还抽象出它的界面,并将三者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更高一级的抽象.GASL以单引擎多图幅的形式表示GIS应用系统的数据源,对图幅提供浏览、查询和空间分析三种基本操作,为定义GIS应用系统特殊需求提供了形式化手段.

GBuilder系统是提供给GIS软件设计人员使用的、用来开发GIS应用系统框架的VPE系统.它为GIS软件设计者提供了设计向导,通过语法制导的可视化编辑来生成GASL脚本,并将其转换成Visual C++6.0源程序代码,得到具有浏览、查询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的GIS应用系统框架.和传统的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平台不同,GBuilder系统不要求其使用者具备程序设计能力,也允许通过二次开发来实现各种GIS应用系统的特殊需求.GBuilder系统集工具(设计向导)、语言(GASL)和库(GIS应用领域专用库)三者于一体,用它可以快速开发一个完整的GIS应用系统.该方法不仅加强了GIS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集成、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实现了软件过程的复用,同时也提高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了GIS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GIS应用领域专用库为GASL语言提供了一种领域专用接日,它不仅要提供一致的数据描述、实现所有有关系统的功能,而且还要实现所有有关系统界面的操作.GIS应用领域专用库用来对GBuilder系统和二次开发者提供构件和产品的软件复用.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如下两点:1)将领域专用语言运用到GIS应用系统领域,初步设计出一种简易的GIS软件规格描述语言GASL,为定义GIS应用系统特殊需求提供了形式化手段;2)开发了一个集成式可视化开发环境 GBuilder系统原型,该应用产生器集工具、语言和库于一体,为GIS软件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第九篇gis硕士论文摘要:基于GPS的农田信息采集技术及提高使用精度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精细农业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根本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精细农业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十分迅速,将GPS与GIS综合应用于农业工程领域是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农田信息的采集是实施精细农业的前提,也是实施精细农业的一个难点,而农田信息的采集依赖于准确的定位.本课题就是围绕基于GPS的农田信息采集技术及提高使用精度而展开的一系列研究.

论文首先综述了精细农业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指出在我国发展精细农业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介绍了GPS与GIS的技术原理、组成和功能,并着重分析了GPS的定位原理和误差来源,为后面定位精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分别对单点定位误差和区域定位误差进行试验、分析,对不同GPS使用精度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农用差分GPS Ag132定位精度最高,其次为GPS25 OEM板和MAP330,而MAP315最差.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我国的现实国情,认为达到亚米级测试精度的Ag132已能够满足精细农业的要求,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提出在能满足农业生产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寻求更经济的GPS定位解决方案,即利用更经济的GPS达到精细农业所要求的精度,从而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目的.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使用数据后处理的方法来提高GPS的定位精度.研究了算术平均值法、加入控制点法等多种提高精度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其原理和特点.针对农田的不规则形状,研究了区域面积的计算方法,除利用GIS的软件求面积外,提出三角形分割法和泰森多边形求面积的方法,并通过编程实现了农田面积的求解.

本文在分析GPS数据输出语句格式的基础上,设计GPS接收机与计算机的硬件接口及WINDOWS通讯程序,实现了GPS数据的计算机采集.并通过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高斯投影,实现了数据转化,从而运用GIS软件ArcView来处理GPS接收的数据,实现了GPS与GIS在农业中的集成应用.

针对农田信息采集难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农田信息的多种采样方案,并且对其特点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研究了单机方式、联机方式、网络方式等多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摘 要种数把采集系统g刮<】,并对数据通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无线通讯方式,其主要优点为通讯距离几乎不受限制,为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研究了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并用SWR型土壤水分测试仪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土壤水分在农m平面卜的分有存在差异;在截面卜的分布存在分层现象,口人sit深度的增加,_上壤含水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实用价值.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地区发展差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差异历来是区域经济学中实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就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是,以往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大多数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研究的尺度过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包括三大地带、省际、地级市、县级,从全国角度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以县级行政区域为最微观的基本研究单元,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采用新兴的定量化测度方法,考察三大地带间差异、省际差异、省内差异对中国地区总体差异的影响: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出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规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章指明选题背景,概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这一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针对以往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探寻进行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新思路,由此提出了新的尝试.

第二章阐述了论文的框架以及研究技术路线和数据样本的来源.主要选择工程计算软件Matlab 6.5来实现本论文中区域经济差异的定量测度方法;通过GIS软件和统计计算软件,即GeoData(Beta版)、Spacestat(Anselin,1992)、工程计算软件Matlab 6.5、和ArcView 3.3以及ArcGIS 8.0相互结合来实现ESDA技术的有关方法以及模型和结论的GIS表达.

第三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为了全面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将运用一系列新兴的定量测度方法,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研究,来揭示出与以往的省际差异分析不同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通过定量测度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一直在逐渐拉大,地带内的差距则在缩小;省内差异在全国总体差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变化对全国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较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和省际差异显著得多,是构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三大地带中,东部各省区的省内经济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影响远比中西部显著,中西部相比,则西部更加微不足道:西部省内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程度相对于其自身的总体差异而言,表现得比东部和中部更为突出: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内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现了地带内“群体趋同”现象,这必然引起地带间的发展趋异.不论是基于地级还是县域的空间单元,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省间差异在全国总体区域经济差异中的基本格局保持不变.基于更小的空间单元如县域,中国各省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表现更加突出,对全国总体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很大,而地带间差异程度相对削弱,对全国总体差异的作用也减小.由上述分析指出,当前如果一味片面强调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对于缩小全国整体区域差异并未能起到如期的功效,应在此基础之上真正重视各省区尤其是东西部的省内差异,由此制定出相应的、更为得力的政策和措施,来使得中国区域经济朝均衡化方向发展.最后,按产业对人均GDP进行基尼系数的分解,发现各省工业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影响中国区域收入总体差距的决定性因素;对基尼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是造成全国总体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随着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性效应对差异的促增作用更大.而近期随着三次产业在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则收入集中性效应的促增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当前如果想从根本上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应该重点实现西部地区的产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这是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发展方向.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56398.html
第四章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对于中国经济差异这一问题,基于Gls采用ESDA一系列的空间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反映出中国各省区人均GDP水平一直存在着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东部和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空间上分别趋于集聚,而这种集聚的分布特征且自1978年以来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突出.运用ESDA技术,对1978一1990和1990一2001两个阶段中国各省区的年人均GDP增长率进行分析,按照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可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即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趋于扩大,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的省际经济增长却出现较为明显的收敛迹象.

第五章阐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提出实现的途径:合理解决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缺陷和政策障碍,积极开展多领域的跨行政区区域经济合作,*政府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先发展重点地域和优势产业,以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切实保护生

此文是一篇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gis硕士引用文献:

[1] gis硕士论文选题范文 gis硕士论文题目如何取
[2] gis硕士论文提纲格式 gis硕士论文框架怎么写
[3] gis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 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gis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 gis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gis硕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