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高考和地理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高考和地理相关本科论文范文2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高考和地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高考和地理论文范文

高考和地理论文

目录

  1. 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2.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 四、我国大陆人口首超14亿,人口出生率创新低

《地理:聚焦热点,对接高考》

该文是高考和地理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地理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地理高考试题往往以地理热点为背景(素材)创设情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挖掘地理热点所包含和隐藏的地理知识,对接课标和考纲,贴近生产、生活,用地理视角命制地理试题,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考查考生对地理热点的背诵和呈现能力.笔者选取几个地理热点,对接高考,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提升大家分析和应对高考的能力,让大家在高考中赢得高分.

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聚焦热点】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向全国蔓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各项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梳理知识】

我们要探索疫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挖掘疫情与课标和考点的结合点,梳理相关知识,提升分析和解答试题的能力.

1.影响病毒传播的因素

影响病毒传播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野生动物(病毒携带者)、季节变化(我国冬春季低温、干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多发季节)、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国家抗击疫情的体系和能力、人们的饮食习惯(取食野生动物)、人口数量和密度、人口流动和迁移、商业和贸易、交通、物流、人们的卫生习惯和防疫意识等.

2.疫情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疫情的传播不仅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对社会经济诸领域产生不良影响,如社会秩序、医疗医药、电商快递(物流)、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产品生产、市场消费、教育培训等.

3.如何提升防疫能力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防疫;建立和完善防疫体系,提升防疫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和动物检验检疫;加强市场监管和野生动物保护;净化区域环境;大力宣传教育,普及防疫知识,提高公民的防疫意识和能力等.

4.发挥地理学在防疫宣传中的作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是作为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在防疫中的应用,即GIS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对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标定;对潜在的传染区进行预测,辅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通过确诊、疑似、死亡、治愈人数的变化警示人们,掌握疫情的严重性和疫情的区域差异和变化,提高人们的防疫意识.RS(遥感技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救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RS可获得公路交通状况,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应急救灾车辆绿色通道,通过GPS对急救车辆进行空间定位,为GIS提供空间数据.

【提升能力】

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在解答从地理视角命制的与疫情相关的地理问题时,可从以下角度或模板思考问题,提升能力.

1.当试题背景材料中给出疫情形成或产生的(地理)条件时,就像解答“生物与环境类”试题中的“生物生长习性与环境”一样,用疫情产生的地理条件推测区域地理特征,用疫情分布区域的地理特征推测疫情暴发的原因,利用病毒特征和病毒传播途径探寻抑制或限制病毒传播的地理因素(条件)等.

2.从疫情传播的途径和危害,探寻防控措施.

3.结合试题图文材料,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寻找疫情产生的原因;从疫情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探寻疫情造成的危害;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秩序、立法、防疫能力、应急能力、科技、宣传教育等方面解答如何提升防疫能力.

【试题预测】

1.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向全国蔓延.为了及时报道疫情状况和科学抗疫的信息,地理信息技术在抗疫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图1为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的2020年1月11日至2月10日我国疫情新增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读图1,2月4日至10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人数的变化情况为( )

A.确诊总人数开始减少

B.确诊总人数少于疑似总人数

C.确诊总人数仍在增加

D.每天新增的确诊人数都在减少

(2)绘制图1,主要体现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参:(1)C (2)B

2.比较两个地区确诊病例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原因.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浙江省温州市

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2月7日) 10(湖北省内确诊病例最少的地市) 499(湖北省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市)

与武汉直线距离 375千米 685千米

常住人口(2018年) 7.9万人 828.7万人

城镇化率(2018年) 45.7% 70.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 3.73万元 6.51万元

主要产业部门 农业、旅游业 制造业、商贸

参:

特点:离武汉近的神农架林区确诊人口远小于离武汉远的温州市.

原因:温州市常住人口更多,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和武汉之间的人口流动量更大;温州市的产业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和商贸为主,与武汉联系紧密;温州市人自古都很擅长外出做生意,与温州市的地域文化有关;而神农架林区是主要以旅游业为主,此时为旅游淡季,并且农业为主的产业人口流动小.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聚焦热点】

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梳理知識】

1.对接地理核心素养和学科特点,该热点主要体现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解决突出重大问题.黄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地上河(水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考生要对接高中地理知识,明确黄河流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和治理的措施.

3.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的意义,即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等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并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推动沿黄河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4.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即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5.黄河流域开发和保护取得的主要成就,即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变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6.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7.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同,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能力】

1.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黄土松散、降水集中、地表起伏大、植被稀疏等)和人为原因(乱砍滥伐、开垦荒地、过度放牧、工程建设等破坏植被和地表形态).

2.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黄河流域各河段或小流域的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各个区域在生态、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产生的区域背景.

3.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探寻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或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4.从“五育并举”的角度探讨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试题预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提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保护区内大面积喜湿、耐盐的芦苇生长在退海滩涂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图2为黄河三角洲位置示意图.

(1)简述黄河三角洲芦苇滩的主要生态功能.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目标和方向,试分析其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基本途径.

(4)随着我国粮食需求的增长,有人建议开垦黄河三角洲上的宜农荒地,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参:

(1)净化水质;为土壤提供有机物质,提高土壤肥力;为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提供栖息地;减轻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等.

(2)自然原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3)农业要因地制宜,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工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旅游业).

(4)赞同.理由:黄河三角洲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适合发展种植业;我国人口众多,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开垦黄河三角洲上的宜农荒地可满足我国粮食需求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不赞同.理由:黄河三角洲主要为湿地生态系统;开垦黄河三角洲上的宜农荒地会使湿地生态功能丧失,无法体现“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三、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聚焦热点】

2020年1月3日下午,主持召开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强调“双城经济圈”,主要是要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带动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这也意味着,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梳理知识】

1.“双城经济圈”,主要是要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带动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3.成都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成都平原为“天府之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社会经济条件:高校人才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和地理位置优越(成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成都是四川的商业中心,是进藏的门户,是西南地区的地理中心,是西南地区经济中转站).其他条件:巴蜀文化灿烂、经济腹地广阔、科技发达、国家政策优势等.

4.重庆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气候优越(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独特(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部和中西部的结合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人才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是长江上游枢纽,连接东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优势的特大城市).其他条件:巴蜀文化灿烂、科技发达、国家政策优势等.

【提升能力】

1.利用区位分析法,依据试题中的图文材料,分析某个区域或城市的区位优势或发展条件.

2.利用区位优势比较法,结合产业特点进行区位选择.

3.从综合思维和优势互补的角度归纳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4.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整体观)的角度分析区域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5.从因地制宜(客观)的角度探寻区域发展策略.

【试题预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新闻联播》报道:2020年1月3日下午,主持召开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强调“双城经济圈”,主要是要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市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带动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故成都平原被譽为“天府之国”.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 8个冲积扇重叠连缀而成的复合冲积扇平原.

(1)简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相对地理位置特点.

(2)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指出重庆市比成都市更具有优势的条件,并简述原因.

(3)分析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

(4)说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参: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我国西部地区;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河运输.因为重庆市地处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长江为黄金水道,重庆是长江上游水运枢纽,连接东西,运量大.

(3)成都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受北部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都江堰水利工程防洪和灌溉(引岷江水灌溉平原上广大农田)并举,农业高产、稳产,所以物产富庶,被誉为“天府之国”.

(4)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实施交通一体化;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区域环境,形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即找优势、补短板;调整产业结构,分工协作,形成巨型产业集团,参与区际或国际竞争等.

四、我国大陆人口首超14亿,人口出生率创新低

【聚焦热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467万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跌,2018年为89729万人,2019年为89640万人,下降了89万人.

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2019年人口出生率较2018年继续下跌,出生率下跌背后是“二孩”效应的减退.

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2019年这一比重为64.0%,说明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梳理知识】

透过“聚焦热点”中的数据,结合课标和考纲,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我国人口基数大,性别比例失调(不利影响).

2.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比重下降,人口红利减弱.

3.我国制定“二孩”政策的意义.

4.我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5.人口老龄化加剧(不利影响).

【提升能力】

人口地理考查的重点是透过数据看本质,即要具备正确读取数据(摄取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公式进行数据统计计算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要从试题给出的图表中正确读取数据,要注意数据的单位.

2.利用公式对数据进行正确计算.例如,“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是“人口负债”.要会计算总抚养比(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数量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之和与15岁到64岁之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如果总抚养比小于50%,则称之为人口红利时期;如果总抚养比大于60%,被称之为人口负债时期.如,我国2019年的人口总抚养比为(1400050000-896400000)/ 896400000≈56.2%.

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高考和地理专业范文可作为地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考和地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高考和地理引用文献:

[1] 高考和地理教学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高考和地理教学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高考和地理论文范文素材 高考和地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8000字
[3] 高考和地理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高考和地理相关本科论文范文2000字
《高考和地理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高考和地理相关本科论文范文2000字》word下载【免费】
高考和地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