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诸葛亮和三峡论文范本 诸葛亮和三峡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诸葛亮和三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6

诸葛亮和三峡论文范文

诸葛亮和三峡论文

目录

  1. 一、开明的政治家形象
  2. 二、奇伟的雅士形象
  3. 三、神秘的兵家形象

《诸葛亮崇拜和三峡地名传说》

本文是诸葛亮和三峡论文范本与崇拜和三峡地名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历史上诸葛亮与三峡地区的关系并不密切,但因千百年来诸葛亮崇拜现象的盛行,使得长江三峡地区留下了若干诸葛亮地名和诸葛亮遗迹的传说故事.诸葛亮以开明的政治家、奇雅的名士、神秘的兵家等形象出现于三峡地名故事中,这类故事绝大多数并非源于史实,而是源于三峡民间百姓的虚构和想象,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文化在中国民间的深刻影响力,也充分表露了广大民众朴素的审美理想与爱憎情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三峡;地名传说;諸葛亮文化;价值

陈寿《三国志·先主传》载:建安十六年(211),刘备接受益州牧刘璋之请求,率部入蜀防阻曹操进攻益州;建安十八年(213),刘备集团与刘璋集团矛盾逐步激化,刘备令诸葛亮等率部入川夹攻巴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① 《三国志·诸葛亮传》亦有类似记载.这是诸葛亮唯一一次逆流而上途经长江三峡地区并留下踪迹的记录.无论是入川之前,还是入川之后,诸葛亮并无长期活动于三峡地区的特殊经历,也就是说,诸葛亮与三峡地区的关系并不密切.然而,三峡地区民间依然留下许多诸葛亮地名和遗迹的传说故事.从这些地名和遗迹传说中,不难看到诸葛亮崇拜现象的盛行,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文化在中国民间的深刻影响力,也充分表现了广大民众朴素的审美情感.那么,在三峡地名传说故事中诸葛亮呈现出何种风貌与品格呢?

一、开明的政治家形象

诸葛亮一生积极推行仁政理念,善于治理国家,是三国时期一位开明贤德的政治家,历来以贤相著称于世.在三峡地区关于三国地名和遗迹的传说故事中,诸葛亮同样以开明的政治家形象出现.如“黄牛庙武侯碑”传说,黄牛庙建在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境内,位于长江南岸之黄牛峡中,面朝峡江.明人杨时伟《诸葛忠武书》卷9云:“黄陵庙:在夷陵州西黄牛峡.相传神尝佐禹治水有功,诸葛建祠,一名黄牛庙.”②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纂《东湖县志》卷6云:“黄牛峡:在县西九十里,巨石排空,惊涛拍岸,峡中最险处也.汉诸葛亮立祠祀黄牛之神.《碑记》云:‘犹有董工开道之势.古传所载,黄龙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成功,信不诬也.’后人于庙侧立武侯祠.”③ 今之学者曹诗图《长江三峡学概论》亦云:“黄陵庙是长江三峡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建有金碧辉煌的禹王殿.三国时期诸葛亮重修此庙,并亲自题写了《黄陵庙记》.”④ 都肯定了诸葛亮重修黄牛祠并作碑记.东汉三国夷陵县(今宜昌市),明代称夷陵州,州城之东有东湖、南湖等滨江湖泊,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称东湖县.隋唐以来人们习惯用“武侯”或“诸葛武侯”来尊称诸葛亮,诸葛亮崇拜渐兴于世.明初历史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流行后,诸葛亮崇拜现象愈加昌盛,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诸葛亮庙”“孔明庙”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仅见载于清代大型文献《四库全书》的便多达数百处.

宜昌民间“黄牛庙武侯碑”传说,将诸葛亮行踪与黄牛神佐禹治水故事联系在一起.古人将长江西陵峡内自黄陵庙至南沱一段峡江称作“黄牛峡”.早在东周时期即流传着黄牛神协助大禹治理三峡洪水的神话传说,寺庙当是后人为祭祀黄牛神和大禹所建,称黄牛庙,又称黄牛祠、黄牛灵应庙、黄陵庙等.汉末三国时期,黄牛庙已朽毁破败,诸葛亮重修庙宇并撰写《黄陵庙记》,颂赞大禹和黄牛之功德,后人将此碑记称为“武侯碑”,一直保存至今.诸葛亮是什么时候重修黄牛庙的呢?《诸葛忠武书》等文献均未提及具体年代,南宋地理学家祝穆在《方舆胜览》卷29中述及三峡民间传说云:“黄牛庙:在黄牛峡,名灵应庙.相传佐禹治水有功,蜀后主建兴初诸葛武侯建祠.然三国时西陵、建平非蜀土.”⑤ 这个说法显然不可信,正如祝穆所言:诸葛亮执政时期,西陵县(孙权改夷陵县为西陵县)、建平郡(辖今湖北秭归、兴山、巴东及重庆巫山等县)属于吴国地界,诸葛亮不可能越过建平郡到西陵县黄牛峡来修建黄牛祠.

到了明清近代时期,宜昌民间传说则普遍指诸葛亮率师入蜀时重建此庙并立碑记,后人为了祭祀诸葛武侯,又在黄牛庙旁建了一座武侯祠.其实,诸葛亮重修黄牛庙并撰《黄牛庙记》的说法也是不可信的:其一,按《三国志·先主传》等历史文献记载,诸葛亮率部是由长江水道溯江而上的,可以肯定其船队确实经过了黄牛峡,诸葛亮等人也确有可能临时登岸祭祀黄牛庙,但当时军情紧急,诸葛亮重修黄牛庙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他有心修葺庙宇,最多留下一笔资金委托他人此事.其二,现存《黄陵庙记》(亦称《黄牛庙记》)是由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杨时伟等人编辑《诸葛忠武书》时录入的,距离诸葛亮时代近1400年,年代太晚,不可为信据.其三,北宋文豪欧阳修被贬夷陵县令,曾游览过黄牛庙一带,作《黄牛峡祠》等诗,从未提及诸葛亮建祠立碑之说,南宋诗人陆游作《入蜀记》,记述了黄牛庙事,亦未述及诸葛亮修祠和撰写碑记,至南宋末期祝穆著《方舆胜览》才有了诸葛亮建祠的民间传闻,说明诸葛亮修祠刻碑之说当产生于南宋后期,明清时期文人们看到了宋人说法的荒唐性,便将诸葛亮建祠刻碑的时间朝前推移了十数年.其四,《黄陵庙记》称刘备为“刘氏”,显然不是诸葛亮的口吻,《三国志》多处记录了诸葛亮的奏章和言谈,刘备健在时诸葛亮称“主上”,刘备死后称“先帝”,岂有呼“刘氏”之理?这充分说明三峡地区关于诸葛亮修建黄牛庙的传说未必是史实,多半是民间附会虚构之词.然而,三峡民间之所以附会诸葛亮建祠立碑祭祀大禹和黄牛神,显然是基于广大民众对于诸葛亮深厚的热爱崇拜之情,刻意将诸葛亮塑造成一位忧念国事、关心民众疾苦的开明政治家形象.大禹治水废寝忘食,利国利民,黄牛神佐禹治水,有功于世,均值得后人顶礼膜拜,诸葛亮在紧张艰辛的行军途中,不忘登岸祭祀大禹和黄牛神,并决定重修庙宇,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开阔的天下胸襟和勤政为民的人生志向.

“鹰子石”传说,在表现诸葛亮聪明智巧的同时,亦突出了其正气凛然、为民除害的政治家风范.鹰子石,岩石名,在今湖北宜都市五眼泉镇龙口子村境内,位于清江南岸,属于三峡区域.《宜都地名故事全书》云:五眼泉境内有座形似鹰子的石头,名叫“鹰子石”,乃是一只大鹏鹰子鸟所化.原来,大鹏鹰子鸟变化成精,每年春天要吃掉方圆百里的麦苗,然后每隔三天便要北飞至南阳,化作一个叫金大鹏的人到隆中酒店饮酒作乐,三日一醉,每醉口中吞吐红宝珠,鸡叫之前还巢修炼.那颗红宝珠已经修炼了300年,一旦修炼成功,便可以呼风唤雨,法力无边.耕种于卧龙岗的诸葛亮听说后非常气愤,在一根竹拐杖里暗暗装满了石灰,并留有一个细小漏洞.那一天金大鹏喝得大醉,诸葛亮顺势将准备好的竹拐杖递到他手里,金大鹏不知是计,拄着竹拐杖回家,诸葛亮沿着竹拐杖留下的石灰印迹一路追寻至五眼泉鹰子鸟的老巢,金大鹏尚醉得人事不省,诸葛亮将其口中的红宝珠一把抓在手里,忽地吞入肚里.鹰子鸟顿时惊醒,红宝珠没了,道行失效,便气败身亡现出原形.“鹰子鸟的羽毛被诸葛亮拔走了,身体化成了石头,因为形似鹰子鸟,所以人们都称它为‘鹰子石’,后来鹰子石也成了这个地方的地名.”⑥

今宜都市五眼泉镇在东汉时期隶属荆州南郡夷道县,诸葛亮躬耕地隆中隶属荆州南阳郡邓县(今湖北襄阳市),两地相隔四五百里.无须多加辨析,宜都民间关于鹰子石的传说故事掺入了浓重的道教神秘因子,空间天南地北,文学虚构性、故事荒诞性均相当明显,不足为历史依据.但它无疑是民间百姓崇敬孔明高尚品格和杰出智慧的结果,也反映了诸葛亮崇拜在民间逐步走向神化的现象.

二、奇伟的雅士形象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曰:“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等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⑦ 陈寿一连使用了“逸群”“英霸”“甚伟”“异焉”“奇策”“奇雅”等词汇,高度肯定了诸葛亮非凡过人的才智和雅士风流,以致孙权“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由此不难看出,历史上诸葛亮不仅相貌堂堂,而且风度翩翩,举止高雅,极富魅力.

在世人心目中,雅士之所以为雅士,不仅表现在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上,更表现在非凡奇妙的艺术素养上,琴棋诗画样样皆通.《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独坐城楼之上悠然弹琴、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实源自民间传说,无疑是对诸葛亮兵家智慧和雅士风流的生动演绎.在三峡地名传说故事中,诸葛亮的雅士风流突出表现在擅长棋艺和书法上.如“棋盘柱”传说云:“棋盘柱:等三国争战时期,诸葛亮帅军由夷陵(今宜昌)进取四川,在此与部将张飞对弈之处.”⑧ 棋盘柱位于今湖北兴山县水月寺镇高岚风景区境内,是一处风景名胜地,位于香溪河支流高岚河畔,属于三峡腹地,南距长江北岸约70余里.兴山民间传说棋盘柱是诸葛亮和张飞对弈处,实不足为据.张飞出任宜都太守期间郡治秭归县(今湖北秭归县归州镇),距离今兴山县高岚风景区约80余里,有可能到过此地.但诸葛亮身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史籍既无诸葛亮到秭归会见张飞的记载,诸葛亮更无理由跑到如此偏远的山区跟张飞观景下棋.若说对弈棋盘柱乃诸葛亮、张飞一起统兵入川时所为,但《三国志》明确记载他们“溯江而上”进军巴蜀,并未走山路经过棋盘柱一带.显然,棋盘柱传说多半是民间百姓附会的故事,是诸葛亮崇拜昌兴的产物.

而三峡地名传说中,诸葛亮常常以著名书法家形象流传于民间,诸葛亮在三峡地区留下了多处题词,即“遗笔”.如前文所述清代《东湖县志》卷8记载了黄牛庙前的诸葛亮“遗笔”:“武侯碑:在黄牛峡庙前右隅,上覆以亭,石色白泽,作六隅形,锐上丰下,迥殊今制.相传即亮遗笔,惜汉隶已失,好事者重加镌刻,顿失旧观.”⑨ 同书卷8又记载了夷陵县甘泉寺中的“武侯遗笔”:“武侯遗笔:在甘泉寺石壁,刻‘忠孝廉节’四大字,旧志云诸葛亮书.”⑩ 夷陵县甘泉寺旧址位于今湖北宜昌市点军区境内,在长江南岸卷桥河入江口处,今寺庙不存.又如恩施自治州巴东县民间传说亦讲述了“孔明碑”的故事:在临江绝壁上,有一块凹形石壁,如同一块巨大的石碑,据传上面曾有诸葛亮的题刻,所以叫“孔明碑”.相传诸葛亮率师入川途中,经过巫峡,便在这块石壁上刻写了他的《隆中对》,表示要联吴拒魏.后来,吴蜀猇亭之战,东吴大将陆逊追击蜀军至此,读了诸葛亮的碑文,感动不已,便放弃追击,下令退兵.

《三国志·诸葛亮传》曰:“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11} 陈寿明确肯定了诸葛亮教令、书信、奏章的历史借鉴价值,并未指明他以书法著称,民间传说王羲之曾临摹过诸葛亮的书法很难确信.而三峡地区多传诸葛亮“遗笔”,则多半出于民间附会之词.如黄牛庙诸葛“遗笔”,南宋祝穆已证难以自圆其说.又如甘泉寺“武侯遗笔”传说云:东汉巴蜀广汉著名孝子姜诗,曾流落夷陵县,在长江南岸结庐而居,对年迈老母十分孝顺.一年冬天姜母重病,需要用鱼做药引子疗病,但天寒地冻,江面尽为厚冰覆盖.姜诗为捕鱼治疗母病,便倒身卧冰,不一会儿,厚冰融化,两尾红鲤鱼越出冰面投入姜诗怀中,姜母因此得救.夷陵人民为了表彰姜诗的孝德,便在其居住地附近修建了一座甘泉寺.实际上史籍并无姜诗一家流落夷陵县并结庐而居的记述,姜诗长江卧冰孝母当是元明时期孝文化盛行之后夷陵民间百姓随意附会的故事.而诸葛亮为甘泉寺题词之说,则更是寺庙僧众有意虚构之词,不过是借诸葛亮的显赫声望以抬高甘泉寺的地位而已.对此,《东湖县志》卷8早已予以否定:“武侯遗笔:在甘泉寺石壁,等此迹疑亦昔人所摹刻者,且汉以前用隶字,晋始有楷书.今此四字皆今文,又无题识,其非亮手书可知.”{12} 巴东县民间关于“孔明碑”的传说,则更不符史实.《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13} 《三国志·陆逊传》亦载:“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可擒,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14} 南山,位于白帝城之江对岸.《三国志》记述十分明确:东吴大将李异、刘阿等率部追击刘备残兵败将一直追至鱼复县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白帝城)附近,许多东吴大将还上书孙权请求策划攻取白帝城之战以活捉刘备,只是陆逊等人深忧曹丕暗怀狼子野心,便断然下令前线撤退以应对曹魏进攻,李异等奉命退还巫县(今重庆市巫山县,位于奉节县下游)驻防,陆逊豈有追至今巴东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县下游)见了孔明碑而退兵之理?可见,孔明碑传闻实为民间附会故事.事实上巴东巫峡的孔明碑并非诸葛亮所题.碑上题刻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字迹很难辨认,现今仅能看清“重岩叠嶂巫峡,名峰耸秀,巫山十二峰”15个字,旁边有尚可辨认的“嘉靖某某年”等几个小字,足见碑文应为明人书刻.显然,棋盘柱、武侯碑、武侯遗笔、孔明碑等传说都是诸葛亮文化兴盛尤其是《三国演义》流行于世之后衍生的三国地名故事,反映了诸葛亮在三峡民间的深刻影响力.

三、神秘的兵家形象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治国理民的贤相著称,更以运筹帷幄的战神闻名.历史上诸葛亮确有出众的军事才智.《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了司马懿曾盛赞诸葛亮道:“天下奇才也!”{15}又记述诸葛亮云:“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16} 诸葛亮不仅精通兵法,还异常心灵手巧,擅长设计、制作兵器用具.罗贯中塑造诸葛亮的战神形象,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的,但小说明显存在文学夸张的倾向,诸葛亮在与众多高手激烈紧张的较量中,总是显得出类拔萃,智压群雄,甚至神鬼不测,有着浓郁的神秘色彩.

三峡地区有更多的诸葛亮统兵作战的地名传说故事,这些地名传说与《三国演义》孰先孰后很难一一分辨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神化诸葛亮军事才智、强化诸葛亮兵家形象的倾向与小说高度一致.在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境内,有多处地名传说因诸葛亮出征而得名.今编《湖北省宜昌县地名志》云:“插旗冲:等相传三国时代,诸葛亮率兵作战,曾在此冲插过军旗,故名.”{17} 又云:“标池:等相传三国时代诸葛亮曾在此处池中浸泡过马草,名曰漂池,后演变为标池.”{18} 又载:“(普溪)靠近宜保公路和普溪河大桥.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出征,曾在此补过军旗,名曰补旗,后演变为普溪.”{19} 《大清一统志》卷273亦有诸葛亮驻师于兴山县的记载:“葱坪:在兴山县西北,地多葱,相传诸葛亮曾驻师于此.”{20} 葱坪位于神农架腹地,明清时期隶属湖北兴山县,今属神农架林区.

插旗冲、漂池、普溪、葱坪等地均处在鄂西偏僻山区之中,考之《三国志》之《诸葛亮传》《先主传》等文献记载,蜀汉统辖荆州时期,诸葛亮始终是刘备的军师和“财政大臣”,从未独立统兵征战,也从未在夷陵县(今宜昌市)担任过官职.《诸葛亮传》载:建安十三年(208)年底,孙刘联軍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刘备乘机攻取江南四郡:“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21} 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曰:“亮时住临烝.”{22} 说明建安十四年至十五年(209—210)期间,诸葛亮主要负责江南三郡之政务,屯驻长沙郡临烝县(今湖南衡阳市),为刘备集团征收赋税,筹措军粮器械.大约在建安十五年(210)下半年,孙权要求与刘备共同夺取益州,刘备一方面予以劝阻,一方面加强军事部署以防生变.裴松之注《先主传》时引《献帝春秋》曰:“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23} 此处“南郡”,指南郡郡治江陵城.刘备让诸葛亮、关羽同驻江陵,实属分工不同,即诸葛亮负责南郡政务,关羽负责南郡军务.可见,诸葛亮是在建安十五年至十六年(210—211)期间孙刘关系开始紧张时调回南郡的.建安十六年(211),刘备率部西入益州,诸葛亮与关羽等镇守荆州,北拒曹操,东防孙权,公务繁忙,责任重大,应不会擅离南郡江陵县到夷陵县北部山区去浸泡马草,更不会率部前往神农架腹地驻营(不排除蜀汉偏师曾驻过此地).建安十八年(213),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奉命入川,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荆州.由此可见,诸葛亮率部作战或驻师于三峡大山深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插旗冲、漂池、普溪、葱坪等三国地名传说,多半由后世附会而来.这些简短的地名故事虽未讲述诸葛亮特殊神奇之处,但诸葛亮率部纵横于三峡崇山峻岭、深谷巨壑之中,本身就充满一种厚重的神秘感.

而“兵书峡”“孔明碑”等传说则直接渲染和突显诸葛亮的神秘性.兵书峡在今湖北秭归县屈原镇境内,位于长江北岸,属于西陵峡中的一段峡江.明嘉靖二十八年编修《归州全志》卷之上云:“兵书峡:州东二十里.相传诸葛亮尝藏兵书,因名.尚书白圭诗:‘筹策三分出草庐,眼中吴魏鼎中鱼.英雄不尽当时用,一卷笔留峡底书.’”{24} 清同治三年编纂《宜昌府志》卷2亦云:“兵书峡:州东二十里,一名铁棺灵迹,在白狗峡东.等峡为诸葛武侯藏兵书处,至今望之,若存书卷然.又名铁棺峡.”{25} 《大清一统志》《湖广通志》等清代历史地理文献亦有类似说法.民间兵书峡、兵书洞之类的地名传说颇多,大多与古代著名军事家相关,传诸葛亮藏兵书者最普遍.建安十八年(213),诸葛亮等人奉命从荆州溯江入川,当时形势紧急,诸葛亮岂有心思去藏兵书?更何况战争年代更需要兵书指导战争,诸葛亮莫名其妙地藏匿兵书是为何事?而且,“兵书峡”(亦称铁棺峡)之名始见于明代文献,《水经注》等魏晋历史地理著作述及了秭归境内的“狗峡”“空泠峡”等,却只字不提“兵书峡”.可见,秭归民间盛传诸葛亮藏书于兵书峡,应是《三国演义》流行于世、诸葛亮崇拜兴盛之后民间为了神化诸葛亮之高超智慧而虚构附会的故事.

孔明碑在今湖北宜都市五眼泉镇境内,位于清江南岸附近.今人刘明春编《长阳地名传奇》云:刘备夺得江南四郡后,封诸葛亮为军师.有一天带领诸葛亮等人从荆州出发前往佷山(今湖北长阳县)捍关,以联络西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行至夷道县西境,便听见了一串来自密林深处的神秘声音,其中“马鞍马鞍,败退西川”八个字引起了诸葛亮的特别注意.诸葛亮命人取出《武陵山川图形》来,发现所在位置的正北方确有一座马鞍山,可是西川与马鞍山有什么相干呢?诸葛亮渐渐明白这是神仙语言,意即让他提醒主公留心.诸葛亮继续前行,走至一块悬空巨石之下,将令牌轻轻叩击巨石,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令牌印记,望空作揖,拜谢神仙提醒.“令牌印记至今尚存,人称那悬空巨石为孔明碑.再后来刘备入川,又出川征吴,诸葛亮力阻无效,最后,兵败马鞍山,终于验证了‘马鞍马鞍,败退西川’之说.”{26} “孔明碑”传说明显是《三国演义》衍生的民间文学故事,意在突显诸葛亮非凡的灵性和神秘性,神化诸葛亮的倾向十分鲜明.

三峡地区有些三国地名故事本源于历史,但在民间百姓的刻意渲染下,逐渐趋于神秘化、神异化.如“诸葛亮八阵图”传说故事,“八阵图”旧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之东长江北岸滨江一带.历史上诸葛亮布设“八阵图”应在夷陵之战结束之际.《水经注》卷33云:“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27} 刘备覆败于夷陵之战后,诸葛亮被召到鱼复县(今奉节)永安宫,为了防备东吴军队继续西进,诸葛亮利用沿江地形的险要,设置了一套相互连缀、攻防结合的江防战阵,即所谓“八阵图”.八阵图当设在视野开阔、地处险隘之处,能够“望兼川陆”,无论敌人是从水路还是陆路进攻,均可居高临下,从容拒敌,所以说“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夷陵之战后期陆逊向西追击刘备时,诸葛亮应该尚未建造八阵图,因而郦道元的时代并未有陆逊迷失八阵图的说法.隋唐以后人们讲述八阵图时已经显现神奇色彩,明人曹学佺在《蜀中广记》卷21中载有唐人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云:“夔州西市,俯临江岸,沙石下有诸葛亮八阵图.箕张翼舒,鹅形鹤势,聚石分布,宛然尚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氵项涌滉漾,可胜道哉.大树十围,枯槎百丈,破硙巨石,随波塞川而下,水与岸齐,人奔山上,则聚石为堆者断可知也.及乎水落平川,万物皆失故态,唯诸葛亮阵图,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仅已六七百年,淘洒推激,迨今不动.”{28} 在唐人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已具有700年岿然不动的神秘力量.元代《三国志平话》、明初《三国演义》等作品又对八阵图故事进行艺术加工,不仅将诸葛亮布设八阵图的时间提前了10年,还渲染八阵图飞砂走石、鬼神莫测之功效.此后,诸葛亮入川巧布八阵图故事的神秘性,一直保留在奉节民间百姓的记忆中.晚清光绪十九年编纂《奉节县志》卷34《古迹》云:“八阵图:治南二里,大江之滨.孔明入川时累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八六十四垒,外游兵二十四垒,垒高五尺,相去若九尺,广五尺.杜甫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卷7《山川》又云:“鱼腹浦:八阵图东北.孔明对马良曰:‘吾入川时已伏十万兵在鱼腹浦矣.’即此处也.”

上文结束语,这是关于经典诸葛亮和三峡专业范文可作为崇拜和三峡地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诸葛亮和三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诸葛亮和三峡引用文献:

[1] 诸葛亮和三峡论文范本 诸葛亮和三峡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2] 三峡水利工程方向论文题目 三峡水利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关于三峡水利工程的论文参考文献 三峡水利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诸葛亮和三峡论文范本 诸葛亮和三峡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word下载【免费】
诸葛亮和三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