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类有关论文如何写5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9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论文

目录

  1. 一、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
  2. (一)思想溯源
  3. (二)学理溯源
  4. (三)全人教育理念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内涵
  5. 二、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路径
  6. (一)思政贯通、双线融合,重构全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7. (三)聚焦学生学习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新生态

《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

本文是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相关论文如何写与人才培养类论文如何写.

摘 要 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人作为完整的人加以教育,强调对人的整体性培养,契合总书记所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如何科学制定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任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历经十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了旨在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采取重构全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开发“全流程项目”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三循环”评价体系的三个路径,并在毗邻学习空间设计、结构化创新教学团队打造、课堂教学新生态实现等方面给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予以保障.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全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全流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4-0015-05

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融入各类教育内容、教育领域和教育工作体系中.反观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现状,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高职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人格素养能力也已经成为衡量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首要指标;另一方面,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路径对于目标达成遵循的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之先后关系,从而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知识能力培养置于分割状态,使得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匹配度较低.如何合理定位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关系,科学制订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任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开始,历经十年多的改革与实践,在明确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规格的基础上以全人教育理念为依据,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重建学习评价体系,探索旨在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一、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

(一)思想溯源

全人教育理念基于对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厘清与重新定位,其核心思想是将人作为完整的人加以教育,强调对人的整体性的培养.全人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演绎的教育路径,其基本假设是,要理解一个事物,必须从了解这个事物背景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开始,这样才能理解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全人教育理论的课程教学观依循的是一种“转变”的课程观,该课程观将课程教学内容视为生成的、建构的、动态的,而非预设的、指定的.根据转变观,学习者和课程之间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同创造、共同演化的关系.在这种课程观下,课程指向两大目标:一是促进个人发展,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和精神发展两项;二是促进社会变革.随着全人教育理论的建构,教育实践也开始得到发展.在我国台湾中原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的通识教育改革等,都是对全人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1].

(二)学理溯源

在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一个极为核心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如何科学理解技术教育中的“技术知识”这一概念,这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中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被表述为“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于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别开展,分别达成.这样的表述其实折射出技术教育目标中对于个体技术知识实体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认识的含混不清.技术知识生成观认为即使是客观的明述性技术知识,也内含了个体的技术素养和技术能力.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则是将内隐于客观的明述性技术知识中的个人技术素养与技术能力显性化,进而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目标和首要目标.基于此,全人教育理念以技术知识生成观为指导,以个体技术知识的本体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个体技术知识的生成路径为学理依据,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于全人教育的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路径为依循个体技术知识生成的路径.

(三)全人教育理念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内涵

全人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观相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教育价值观看,从教育的政治性、工具性价值观转为人本性、政治性、工具性价值观并存.二是从教育目标看,将个体的人格素养养成置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之首,人格素养的养成之于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先置的基础性意义.三是从教育的思维路径看,人格素养教育的培养同样依循的是基于个人人格素养逐渐养成的演绎路径而非灌输式的归纳路径,这就决定了师生的教学要从传统的被动样态转为主动样态.四是从教育内容看,与传统的人格素养教育游离于专业技术教育之外不同,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格素养的培养全面渗透到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使得人格素养的培养可观可测,而且使得人格之于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意义得到实现[3][4].

二、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路径

(一)思政贯通、双线融合,重构全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学校践行全人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聚焦智能制造技术,从国家及社会需求、行业及企业发展、家长及校友期望、学校特色及定位、学生能力及发展5个维度出发,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科学制订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形成具有专业领域特点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目标、核心能力与能力指标),引导学生把劳动素质、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自觉融入专业学习中,准确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以專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为起点,从学生人格培养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出发,以“素质+能力”双线融合为原则,将各专业形成的14项核心能力指标分解成125项观测点,结合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的“能力素养集”.

通过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能力素养集的构建,形成三个层面相统一且指标可测量的学生能力成果蓝图,以此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基础与课程体系量化检视匹配矩阵的逻辑机理.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能力素养集的构建机理见表1.

(二)覆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开发“全流程项目”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遵循智能制造典型工作任务、生产流程和学生认知规律,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以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为起点,按“成果导向+项目课程”理念反向构建能力素养指标全覆盖的全流程项目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流程,将企业的整体性工作任务转化为若干个能力递进学习项目,按实际需要,项目由一门或多门课程构成,通过课程支撑项目、项目支撑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系统性的以“全流程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全流程项目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建立完成后,以培养目标、能力指标、素养观测点为纬度,以专业、课程(项目)、课堂为经度构建纵向递进、横向贯通的“目标链”“成果链”“标准链”,贯穿培养目标、能力素养、素养指标、课程(项目)、课堂的逻辑关系,搭建课程体系量化检视匹配矩阵,实现对课程体系的量化检视和课程结构及课程调整.课程体系量化检视匹配矩阵见表2.

(三)围绕培养目标达成度,开发“三循环”评价体系

针对专业、课程、单元三层目标,以学生、教师、企业为主体,贯穿学生培养的全部过程,通过教育过程和学习蓝图设计与学生学习成果(产出)进行对比,开发“三循环”立体化评价体系,提高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1.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起点,也是始终连贯课程体系的主线,核心能力指标作为培养目标的“标准链”,也是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衡量尺规.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要求人才培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设计,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够达到素质、知识和能力设定目标.因此,可以通过学习成果与培养目标的对比,调整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以提高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

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分目标,课程目标的集合应能立体地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对课程目标的评价应覆盖课程对应的全部核心能力指标和观测点,科学设置课程评价项目、评价方式与权重.同时,课程评价不仅要覆盖专业能力评价,还要覆盖非专业能力评价,通过完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成果与课程目标的契合度.

3.单元目标达成度评价

单元目标是培养方案目标体系的终端,因此,单元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要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依据核心能力指标和相应观测点,通过日常关注、记录和考核等形式,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随机式、指定式、小组式随堂相互评价,分阶段形成能力评价雷达图,清晰测评不同学习阶段能力相关指标的达成度.每次测评结果运用于教学诊断与改进,教师根据结果与目标的偏差,动态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通过结果比对,充分认识自我,进而不断修正提升,形成周期性“评价→反馈→改进→提高”机制,促进能力螺旋提升.

三、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一)匹配“全流程项目”专业课程体系,打造毗邻式学习空间

1.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毗邻

在学习空间构建上,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的毗邻设计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训技能训练两者之间即时性的交替提供了便捷性,更为重要的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器械和物件之上.同时,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在车间实践中得到验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加深对于企业生产情境下理论知识运用的掌握.

2.学习区域和教师办公室毗邻

教师办公区域与学生学习区域毗邻,为教师团队陪伴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首先,这种模式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教师与学生零距离交流与沟通,达到教学相长.其次,该模式便于教师观察和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透过办公室玻璃,或者直接走到学生身边,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当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予以引导.再次,这种模式增加了师生见面机会,通过日常接触,能够更好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实现“陪伴式”教育.

3.关联工序设备毗邻

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本专业的专业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以“三大项目”为主轴贯穿学生三年专业学习,重构了专业教学体系.其中,一年级手动冲压机制作(真实的机械产品),二年级搬运机器人制作(真实的机电产品),三年级创新与设计制造(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依照一到三年级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先后顺序,按照关键工序设备毗邻的原则,在该专业教学基地布置了钳工操作台、台钻、立钻、车床、铣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等设备.一方面,这种毗邻式设备布置贴近企业实际,为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设施设备保障;另一方面,便于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加工设备到现代的加工设备有整体性认识,按照技术的沿革路线开展技能培养.

(二)匹配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块,打造结构化创新教学团队

1.以项目为主线,跨学科、跨部门组建教学团队

打破校企、学院、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跨专业、跨课程教师以及辅导员组成的跨界创新教师教学团队,以全流程项目为主线,将项目分解成以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为单位的教学模块,以模块匹配师资,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教师组成项目团队,推进“一项目、一团队”的模块化教学创新团队改革.

2.统一愿景,形成开放共享型团队组建机制

教学团队在育人理念上达成一致,即:培养学生独立、负责任地(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非专业能力,特别是人格素养的提升,培养阳光自信、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团队统一育人理念,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和陪伴学生学习与成长,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与成功.

教学团队组建具有开放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在该团队承担教学任务和教改项目,但在身份上归属在不同二级学院不同教学团队.跨行政隶属团队教师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考核指标,激励教师跨二级学院、跨教学团队参与教改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打破条块藩篱,形成全校一盘棋,以教学项目为纽带,组建跨学科、跨部门、开放式、基于项目实施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力量的协同整合度.

(三)聚焦学生学习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新生态

1.转变角色:由师教生学转变为生学师导

教师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成长的陪伴者.以英语“工作安全”项目为例:在项目学习阶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学习的“三明治”课堂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在作品制作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充当指导者.学生分小组开展项目作品制作,项目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讨论,进行项目策划、资料收集、脚本写作,并进行作品制作,课余时间自主进行排练准备.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督促学生按时制作完成项目作品.

在項目汇报阶段,邀请学生作为主持人,鼓励汇报者礼貌问候、自信大方地展示项目作品,并在结束致谢.同时培养观众认真倾听的习惯.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组织全班小组讨论,除了打分之外,要开展口头评价,真诚赞美,诚恳而礼貌地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被评价者则应积极礼貌地回应.

2.转变学习方式:做中学、学中做

课堂教学按照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成果展示的教学路线开展,学习活动嵌入于各项任务完成中,做中学,学中做.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在课堂上同步交叉进行,理论服务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教师依据能力素养集组织学习内容,配以任务、问题、系列活动形成工作页学材.工作页与系列工具书取代了传统教材.通过开展合作式、探究性学习,增强生生间、生师间的互动,改造课堂机制,推动学生自主、负责、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将专业课堂育人功能落实到每一项学习任务中,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转变评价方式:多元立体化评价

评价过程实现课堂、学期、项目期、培养期的全覆盖,将素质评价嵌入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其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不采用单一考试模式.专业知识评价采用个人、小组答辩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交流表达、团队协作能力.以此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多发言、多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信与学习动力.

同时,教学团队教师开展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教师基于课堂记录及日常观察打分,生成学生个体素质评价结果.每个教师负责几个学生的素质结果反馈,并帮助其持续改进与提高.教师与学生个体单独谈心,一起分析评价结果,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针对短板共同制定改进计划,持续改进.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改革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这不仅仅是文本范式的改变,更是授课形态的变化,从“定义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重建评价体系、改变课堂生态”,每个环节都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而展开.同时,改革需要制度的保障,建立以教师教学效果、课程设计实施、课程评价体系为改进点,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关注点的人才培养改进机制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和目标.

参 考 文 献

[1]耿立华.基于人格本位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格教育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56.

[2]王益富.职业人格教育:高等教育的价值转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49-52.

[3]谢安邦.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曹根基.全人格育人理念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10):88-9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Whole Person Education Concept

Xu Chaoshan, Tang Xuebin, Liu Ping

Abstract The core idea of the whole person education concept is to educate people as a whole person and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integrity. This is in line with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requirement that is to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rt and labor”competencies. How to make a scientific talents training pla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the core task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talents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reform and practic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has explored a new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imed at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school adopts three paths that are reconstructing the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 system of the whole person education, 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whole process project”and develop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three cycles”, and guarante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the aspects of designing adjacent learning space, building a structured 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and realizing the new ecolog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ole person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whole process project

Author Xu Chaoshan, Ph.D. candida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or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Tang Xuebi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Liu P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上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才培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引用文献:

[1]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类有关论文如何写5000字
[2] 人才培养方案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和高等职业教育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2万字
[3] 人才培养方案和卓越教育本科论文怎么写 人才培养方案和卓越教育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10000字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类有关论文如何写5000字》word下载【免费】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