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环保政治论文范文参考 环保政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环保政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6

环保政治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环保政治论文范文参考:论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激励机制
  2. 第二篇环保政治论文样文: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
  3. 第三篇环保政治论文范文模板:转型时期中国环境运动中的媒体角色研究
  4. 第四篇环保政治论文范例:PX及其后:新社会运动视域下中国网络环保行动研究
  5. 第五篇环保政治论文范文格式: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环保政治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环保政治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环保政治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环保政治论文范文参考:论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激励机制

“经济人”假设是近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等人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来分析政治活动中人的行为选择,提出了政治的经济理论,即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政治活动中的参与人,即政治家、政府官员和选民类似于市场中参与主体,都有着“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从“经济人”的视觉考察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这样一类组织,即由一类理性自利的、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个人组成的集合.

地方政府是环保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地方政府环保履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环保法律、政策目的的实现情况.然而,在我国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和官员个人利益,长期只顾“政绩工程”、追求地方经济粗放式增长,而环保执法不到位、监管不得力的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重大环境污染案件都与地方政府在履行环保职责方面的失职直接相关,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环保法律、政策目标实现的最大困境.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制度作为规范人们行为动机的社会规范框架,对人们的行为直接起着激励导向作用.仔细分析地方政府行为背后的原因,会发现这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地方政府面临的激励机机制有关.首先,从正激励机制上来说,针对多任务目标的地方政府,财政分权、行政分权、以GDP为核心的干部晋升考核制度起到的是激励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作用.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创造出了这样一个激励格局:辖区经济越发展,财政收入越高,地方政府所能分享的财力就越多.同时,财政分权和行政分权,赋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经济管理权.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过程中,有相当大的决策自由裁量权.这些权力与GDP政绩考核制度结合,使地方政府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做大GDP有着强烈的冲动.也正是这种制度安排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三方面的制度都存在着不利于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因素:财权、事权不对等的矛盾给地方政府履职造成相当大的财政压力.在多种任务的委托下,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往往会把精力放到那些容易被上级观察到的任务上,从而减少或完全放弃在其他任务上的努力.而长期以来,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环保指标是软指标,这就造成地方政府不重视环保职能.同时,在地方政府的税源结构、转移支付制度、土地财政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缺陷使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偏好不重视环保职能.在负激励机制上,监督问责立法滞后;现行法律缺乏对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问责标准、问责程序等内容的明确规定;内部监督软约束;人大、公众、司法等外部监督乏力;缺乏事前监督机制.这为一些地方政府只顾“政绩工程”、滥用自由裁量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环保履职不力提供了空间.

环保政治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环保政治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500字高校毕业论文、2000字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环保政治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环保政治论文范文选题

针对这种情形,我们需要完善法律政策、加强地方政府环保履职的正负激励.首先,在行政分权上,从行政性分权走向法治分权、让地方政府对自己的权益有稳定的预期.合理界定政府的权力边界,进一步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提升环保部门在地方政府中的地位、加强县、乡(镇)级地方环保部门的履职能力.其次,在财政分权上,通过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完善环境保护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地方政府环保履职的财政支持;完善资源税制、环境税制,发挥其经济调节和增加收入功能;规范土地财政,建立合理的土地收入制度,约束地方政府滥用土地管理权力破坏环境的行为.再次,要在干部晋升考核制度中增加环保指标权重,让地方官员通过积极保护环境来获得自己的收益.最后,完善监督问责制度来约束地方政府的“经济人”动机,促使其积极履行环保职责.通过环保立法明确、细化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加强事前监督、外部监督、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立法建立如重大决策失误的问责制度、地方政府环保工作人大监督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等一批具体制度,来约束地方政府不顾环境公共利益、而只顾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地方政府环保履职的动力来源于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一方面尊重地方政府的自利动机,尊重其自由选择的自由权利,同时,通过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的发挥,使地方政府的自主选择基础上的自主行动,能够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环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环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完美和谐.

第二篇环保政治论文样文: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

环境问题作为自然给予人类的最严重考验,已受到中国政府的日益重视,成为重要的公共决策议题.公众参与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在中国的环保实践中得以蓬勃发展,并逐步延伸到政府的环境决策领域,对决策过程和结果施加了一定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政府决策向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的权威渗透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公民的参与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实际运行中脱离了代议制*的本意,使得公众参与缺乏真实的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制*的保驾护航.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而环境决策的专业性较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严格限制了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然而,近几年来,中国公众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并影响了政府的环境决策,这便形成了中国语境下公众参与的“悖论”.

“悖论”的产生源于政治机会结构的作用.本文借用西方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将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变量界定为:政党的执政理念、政治制度的开放性和政府的权力配置.政党执政理念的测量指标为中国*的*观和发展观.政治制度开放性的测量指标为政府有关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媒体管制和非政府环保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政府权力配置的测量指标为*环保行政部门行政层级的历史变迁.

本文首先通过多元线性统计回归分析发现,与经济发展水平、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环境污染水平等因素相比,政治机会结构才是影响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主导因素,它削弱了其它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论文进一步通过案例调查与分析,研究政治机会结构各变量的历史演变及其对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机理.政治机会结构各变量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各单一变量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只有各变量汇聚而成的自我强化的政治机会结构才能顺利开启公众参与的大门.因此,要促进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在中国的纵深发展,从政府的角度看,其努力方向应当是创造更多的政治机会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政治机会结构.

本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第一,对西方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界定了中国政府环境决策领域中公众参与的政治机会结构变量;第二,提出政治机会结构是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主导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部分学者提出的科普理论的基本假设;第三,具体分析了政治机会结构各变量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机理.

第三篇环保政治论文范文模板:转型时期中国环境运动中的媒体角色研究

本研究以改革开放之后环境运动中的变化与新闻改革的发展为考察对象,研究重点放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经济对环境运动以及大众媒介的作用.探求在这个转型背景下,媒介在环保运动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是如何与政府、公众、企业等因素展开互动的.

论文以环境运动的组织者为标准,将中国的环境运动划分为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运动、无明确组织的环境群体抗争运动与NGO组织的环境运动三种形式.

在山上自下的环境治理运动中,大众媒介最主要的角色是充当了国家管理的一个主体或说是国家管理的工具.它在“绿色大跃进”中承载着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协助国家从一元化社会中的单纯政治运动朝着多元的环境管理转变的任务.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与各种行政力量一道,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配合做好国家的议程设置,利用“舆论监督”的方式确保*政策的落实.在“环评风暴”之中,*政府通过媒体围观、塑造环保行政部门权威等方式,在未直接出面的情况下调整国家各部门的权力关系,巧妙地帮助环保部门“柔性扩权”,以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82576.html

在民间的环境抗争中,媒体主要承担着协调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一个角色,由于制度内的协商和表达渠道还未完善,媒体搭建了一个政府与公众协商讨论的平台.它既担负起为社会发布环境风险的预警者角色,又尽可能地保证多元利益主体意见的碰撞和平衡.媒介的透明讨论能够保持着社会稳定,又为培育公民的协商参与素质、推进了国家的制度建设的向前迈进.

在当前环保民间力量相对弱小的环境中,大众媒介与环保NGO共同分享各种社会资源,共同谋求自己的利益和发展.大众媒介能够为环保NGO争取到各种能见度,构建它们的合法性,吸收外部资源,提供精神动力,为环保民间组织以及它们所主导的环境运动扩展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这三种形式的环境运动中,大众媒介所扮演的角色虽然不同,但环境运动与大众媒介都共同承担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边缘突破”的任务,通过两者的实践去突破旧有的框架,推动制度完善和创新,为政治改革寻求契机.为了保证环保运动与大众媒介更有效的发展,我们需要减少运动式宣传,提高公民参与意愿,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公众有序参与的制度管道,媒介与NGO需在各自独立的状态中相互监督与发展.

第四篇环保政治论文范例:PX及其后:新社会运动视域下中国网络环保行动研究

本文以新社会运动为视域,对作为“中国人环保运动的一个开始”的厦门PX项目事件及其后的中国环保运动的网络行动进行研究.本文认为,网络是中国环保运动的必然选择.在西方国家环保运动中广泛运用的社区传播、民间组织传播在中国环保运动中并不成熟;传统媒体因遭遇地方政治的体制边界而失语或隐语、甚至互相矛盾;而网络却发挥了体制外的动员作用,推动了环保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中提出的结构与行动理论是本文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的构成包括结构与行动两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制度、格局等属于“结构”部分,环保运动等新社会运动属于“行动”部分.借用这一基本理论框架对中国网络环保行动进行分析:中国的环保运动等“行动”直指中国的政治“结构”,但无法突破“结构”的边界,即不改变国家政治体制等宏观的“国家结构”,却试图冲击地方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局部结构”,甚至通过联合*的方式,以有效推动“局部结构”的松动,使地方政治得到改良.

本文研究了厦门PX项目事件中网络对中国环保运动主体的建构.通过对易中天博客、连岳博客的文本分析,论文发现:以易中天为代表的、被视作可充当传统运动领袖的公共知识分子,在事件中并没有充当传播中心的角色,甚至在公众面前失语;反而是连岳等自由职业者,被视为意见领袖积极推动运动.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网络对环保运动主体的建构,通过“我们”是谁、“他们”是谁、“我们”听谁的、“我们”跟谁说4个方面,建构了有明确政治倾向的运动主体,即“环保”与否不是作为区分群体的主要标准,而是以是否敢于参与地方政治以影响政府决策为主要标准.

论文还研究了网民从环保话语到环保行动的过程.在新的、与威权国家相异的社会认同下,环保运动逐渐构成了对地方政治的本能对抗,并一步步升级行动,实现了从媒介到社会、从社会到政治、最终冲击政治体制的行动.在遭遇制度边界后,大众并不改变宏观结构,而是采取联合*政府的话语策略,使行动合理化、合法化,以达到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决策和改良地方政治的目的.

由此,本文认为:与西方的“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清晰分野不同,中国的网络行动属于有“解放政治”特点的“生活政治”.这样的网络行动能否成为补充“国家政治”的力量,有力地推动国家*政治建设,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五篇环保政治论文范文格式: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近年来,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方兴未艾.然而从现有文献看,既有研究大多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很少有从理论上深入探究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的成果.结合行政学的研究成果,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应当从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即*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职能部门间关系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些维度总体上反映着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社会的关系.

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需要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发现问题.民国时期(1949年以前)的流域管理体制是我国现行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的基础.根据环境保护机构和流域管理机构发展演变,建国后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变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49-1978)、转变阶段(1979-1994)、深化阶段(1995-2005)、强化阶段(2006-).从演变历史看,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变迁的动力包括五个方面,即突发性流域水污染的影响、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推动、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从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看,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层级节制权威弱化、地方政府以邻为壑、职能部门争功诿过、持续改进机制缺失.

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下,*与地方关系成为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的主导因素.其实质是保障*的流域水环境政策得到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理可以从分权制和集权制两个理论视角进行阐述.前者强调地方政府相对于*的利益独立和行为自主性,后者强调*政府对地方层级节制的权威性.因此,*与地方关系的实质就是如何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保障*权威的问题.就流域水环境管理而言,地方政府和*政府分别代表流域局部和整体利益,亦即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这种利益冲突与我国流域水环境分级管理的体制相结合,形成政策执行阻滞机制,*权威受到损害.为了维护*权威,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提供了三类保障机制,即人事任免机制、专项转移支付机制和业务监督机制.从实践情况看,这些机制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在流域水环境管理过程中有效维护和实现*权威.

地方政府间关系改进有助于消除流域水环境管理“公地悲剧”.其核心在于通过地方政府间竞争与合作机制,实现流域水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本原理可以从竞争与合作两个视角进行阐述.前者植根于地方政府所具有的特殊利益或地方利益诉求,后者则植根于地方政府行为的外部效应.利益冲突导致地方政府间竞争,政府间竞争产生负外部性,社会交易成本增加.地方政府间合作能消除负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然而从理论上看,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比合作关系更牢固,从实践看,地方政府间竞争同样能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但需要恰当的制度设计.地方政府追逐经济利益的竞争与流域水环境产权公有制结合,造成流域水环境恶化的“公地悲剧”.地方政府间竞争目标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双重制约.如果能扭转地方政府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企业式”行为,就能有效遏制流域水环境“公地悲剧”.就流域水环境管理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而言,其组织形式包括“市场签约”、“组织签约”以及二者的混合型态.在流域水环境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间合作需要相应的推动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科层机制.这些组织形式和推动机制在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地方合作过程中各有优劣,互为补充.

职能部门间关系改进有助于实现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综合目标.其核心在于实现政府有关部门权力和责任的恰当配置.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基本原理可以从分工与协作两方面进行阐述.职能部门专业分工旨在提高效率.由于部门隔阂、特殊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旨在提高部门行政效率的分工却阻碍整体行政效率的提升.这就是专业分工悖论.部门协作是不同职能部门围绕管理目标开展的协作行动.职责边界妨碍公共管理活动共同目标的形成,部门特殊利益阻碍部门协作的进展,旨在提高整体管理绩效的部门协作非但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反而阻碍管理绩效改进.这就是结构-功能悖论.两种悖论表明,基于职责导向的部门分工与协作无法避免其固有困境.目标导向的分工协作原则能够为改进部门分工协作的效率提供新的契机.职能部门只有通过基于目标导向的组织变革,部门协作才能得到根本改进.就流域水环境管理而言,有关职能部门可分为统一监管、行业分类管理和综合调控管理等三类,彼此存在职责边界问题并形成双边垄断局面.部门特殊利益与双边垄断相结合,造成流域水环境管理分工异化,降低分工效率.职能部门的单一功能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复合目标之间的冲突表明,目标导向应成为职能部门分工的基本原则.流域水环境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协作,利益冲突和技术性限制却导致部门协作陷入困境.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部门协作动机来源包括部门利益、共同愿景和组织压力等方面.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部门协作形式包括联合发文、联合执法检查等,部门协作的协调机制包括科层协调和制度协调.无论哪种协作形式或协调机制,都各有优势和不足.

管理体制开放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持续改进的关键所在.其核心在于妥善处理政府与社会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的关系.管理体制开放的基本原理主要从官僚制、系统论等理论视角进行阐述.官僚制为应对不确定性,主张行政组织封闭,从而引发组织回应性不足的弊端.系统管理的思想和政治系统论都把行政管理体系视为开放系统,力促管理体系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本文认为管理体制改进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管理体系外部,只有实行体制开放才能为体制改进提供动力.行政管理体制开放伴随着潜在风险,这种潜在风险与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行政管理体制开放的风险消解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政府实行逐步开放,二是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就流域水环境管理而言,我国政府开放程度较低,降低了管理体制的回应性.在流域水环境管理过程中,制约政府开放程度的体制内部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关于社会稳定的政治权衡,二是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三是职能部门的组织惰性.推动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开放的内部力量有三类,即*政府、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我国公众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程度也比较低,甚至造成政治参与的畸形发展,损害政府的合法性.从实践看,制约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开放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社会公众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推动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开放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新闻媒体、环保组织和利益相关者.

基于对以上四方面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应当在这四个方面分别做出相应的改进.第一,就*与地方关系而言,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改进需要提高权威链条强度,调整地方政府利益权衡格局,坚定*政府环境保护决心.第二,就地方政府间关系而言,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改进需要调整*政府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竞争目标施加积极影响,以立法等手段来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第三,就政府职能部门间关系而言,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改进需要合理界定职能部门权责,推进目标导向的组织结构重塑,改进职能部门协作机制.第四,就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改进需要推进流域水环境公共治理,实行政府信息公开,进行基于开放导向的功能结构重塑和行政流程再造,同时,执政党和政府应当致力于增强公众参与意愿、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综上所述,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系统性、权变性和价值倾向性.我们可以结合实践和需要设计合适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逻辑推理不够严谨、搜集资料不够全面等问题,仍需留待将来进一步完善.未来研究的努力将主要集中于建构理论框架和开展实证研究等方面.

关于免费环保政治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环保政治引用文献:

[1] 热门环保政治论文选题 环保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定
[2] 低碳环保政治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政治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最新环保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环保政治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环保政治论文范文参考 环保政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环保政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