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参考 档案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档案管理研究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8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参考: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其特殊应用
  2. 第二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样文: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
  3. 第三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研究
  4. 第四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例: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5. 第五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格式: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

★100篇关于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档案管理研究生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档案管理研究生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参考: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其特殊应用

随着GIS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现有的基于地图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GIS平台,在某些应用领域中已显得很不适应.实际的GIS应用中既需要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GIS平台,也呼唤面向专业领域的、功能相对单一的专用GIS平台(或控件).针对空间信息数据量较小、空间对象相对简单、图形功能要求不高,但对远程数据访问、多用户并发操作等功能要求较高的一类特殊应用(如电信资源管理、电力资产管理和宗地管理等),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构造点集(用于空间图形对象构造的样本点的集合,简称为构造点集)的全关系型空间数据模型,来满足该类应用的特殊要求.文中对该模型的基本设计思想、空间数据的存储结构、空间数据的组织、空间索引的建立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构建了基于该模型的空间数据访问控件,并对该模型在专用领域(宗地档案管理)内的应用作了相应的时态拓展.通过理论探讨和实际的应用验证,证明了该模型能很好地满足该类特殊应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文富于创新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了一类特殊GIS应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功能需求,指出了现有GIS平台的局限性和对该类应用的不适应性,针对该类特殊的GIS应用,创造性地提出了能满足其要求的基于构造点集的全关系型空间数据模型.

2.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粗分格网的对象范围索引方法,并论证了该方法在建立空间索引方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完整地描述了基于构造点集的空间数据模型的控件实现方法,并实现了该控件的基本功能.

4.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构造点集的时空数据模型和时空数据组织的分级索引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城镇土地产权管理,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5.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构造点集的装配式宗地变更策略,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的地籍管理系统中宗地变更对特定GIS软件功能(如分割、合并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2页 功能)的依赖问题,使宗地变更更为自由、灵活、稳定和可靠.

本文从分析一类特殊的GIS应用出发,指出了该类应用在MIS和DSS领域的存在性和广泛性,井针对该类特殊应用提出了基于构造点集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其时态拓展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的应用实践,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当然,由于该模型及其时态拓展模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其使用范围仅限于满足其使用要求的这类特殊应用.

第二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样文: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高等学校作为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发挥了主导作用,但也出现诸多的体制性问题.论文针对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基于研究生教育中涉及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配置现状,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外对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学术和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实际,针对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通过实证研究实现理论验证的研究思路,分析了三个关键问题,即研究生培养中重点阶段和环节涉及的各项事务的梳理归纳、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识别量表的开发、研究生培养学术和行政权力适配模型的构建.

研究对我国研究生培养中涉及的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进行识别,在剖析典型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征,在招生入学阶段总结了动员招生、命题考核和注册入学三项重点环节,包括了17项具体工作;在学业培养阶段总结了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教务管理三项重点环节,包括了21项具体工作;在日常管理阶段总结了奖助学金、综合管理和党团建设三项重点环节,包括了18项具体工作;在毕业答辩阶段总结了学位评定、答辩过程和毕业离校三项重点环节,包括了16项具体工作,比较全面的涵盖的研究生培养涉及的各项事务,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研究假设.

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开发了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识别与适配量表,在回收的186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构建、假设提出、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对论文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分别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信度效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验证了问卷的有效性.研究建立了适应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特征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针对招生入学阶段、学业培养阶段、日常管理阶段和毕业答辩阶段绘制了模型路径图,采用AMOS7.0软件对模型有效性和假设识别进行了检验,进行了参数估计与违犯估计检验,模型估计和检验的结果证明了假设.

研究提出了研究生教育中的涉及权力与部门的适配模型,以大连理工大学等研究型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根据验证后的假设条件,针对高等学校中涉及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将每个培养阶段的重要环节涉及的重点工作与部门进行了适配,指出了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并存,学术权力通过行政权力得以确认和形式化,行政权力通过学术权力实现其人才培养的效能;阐明了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术事务由学术权力管理,行政权力执行并监督.行政事务由行政权力管理,学术权力监督并提供建议;要强化学术*制度建设,确保学术权力落到实处.提出的适配模型可以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第三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掌握我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与管理模式现状及开展的效果,研究分析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及相关经验与问题,深入剖析各地没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系统管理的原因和实施障碍,为构建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管理模式、机制及支持系统和提高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荟萃、问卷调查、专题组访谈和案例分析等.设计糖尿病管理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函调和现场填写等方式回收问卷,现场访谈同时收集文件、制度、总结等现成资料,了解各地糖尿病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工作模式和机制以及相关的建议和意见等.对各地具有特色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进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糖尿病管理的具体模式、工作机制和支持系统等情况.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应用Excel2000、SPSS13.0以及SAS8.12等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机构建设情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平均面积分别为2469.25平方米和2553.56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建设标准.中心的住院病床平均为34.49张,观察床平均为5.18张.卫生院住院病床平均为24.10张,观察床平均为4.93张.

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中研究生学历占2.94%,本科占31.3%,专科占36.54%,中专占21.64%,其余为中专以下学历,占7.54%.防保人员学历以专科为主,占42.99%,其次为中专学历,占28.60%,本科为18.17%,研究生为0.90%,中专以下占9.56%.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占45.55%,其次为专科,占41.25%,中专以下占6.55%,本科为5.42%,另外,研究生学历占1.2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1.58%,其次是中级职称,占35.99%,高级职称为12.43%.防保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92%,中级职称为28.94%,高级职称仅为1.65%,另外,无职称为5.49%.护士职称也以初级职称为主,占71.82%,中级为26.74%,高级职称仅为1.43%.在农村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学历以专科和中专为主,分别为43.73%和38.92%,其次为本科学历,占12.68%,其余为中专以下学历,站4.68%.防保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占48.88%,其次为专科,占36.06%,中专以下占11.90%,本科仅为3.16%.护士学历也以中专为主,占58.37%,其次为专科,占34.52%,中专以下占5.54%,本科仅为1.57%.卫生院临床医生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8.82%,其次是中级职称,占32.68%,高级职称为3.47%,无职称占5.04%.防保人员没有高级职称,其中初级职称占71.85%,中级职称为20.37%,另外,无职称为7.78%.护士的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03%,中级职称为30.88%,无职称为5.98%,高级职称仅为0.11%.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的学历和职称水平都偏低,并且表现为农村差于城市.

3、慢性病管理资源配置情况.在管理配套上,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办公室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91.53%,所有中心都配有专门用于慢性病管理的计算机,平均拥有的计算机为3.07台.有96.61%的中心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包括糖尿病数据库),但管理系统稳定性还不太理想,正常率为57.89%.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办公室的乡镇卫生院占64.55%,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计算机的卫生院占51.82%,卫生院平均拥有的计算机为1.45台.只有32.73%的卫生院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包括糖尿病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正常率为97.22%.乡镇在糖尿病管理配套上较城市落后,资源数量少于城市.

关于糖尿病检测和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调查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以开展糖尿病检测工作,都配有血糖仪,另外配有生化分析仪、尿糖试纸检测的中心分别为79.66%和77.97%.能开展糖尿病治疗的中心占96.61%.药房配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降糖中成药的中心分别占84.48%、75.86%、96.55%、60.34%、53.45%、75.86%、79.31%.然而,在乡镇,能开展糖尿病检测的卫生院占92.73%.具有血糖仪、生化分析仪、尿糖试纸检测的卫生院分别为90.20%、70.59%和59.80%.能开展糖尿病治疗的卫生院占89.91%.药房配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降糖中成药的卫生院分别占47.57%、11.76%、82.35%、8.82%、15.53%、48.54%、63.11%.本组数据提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检测相关仪器和治疗药品的配置相对齐全,具备提供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条件.而乡镇卫生院则存在部分机构缺乏检测能力和治疗药品,导致存在无法提供糖尿病检测和治疗的情况.

4、糖尿病管理实施情况.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进行糖尿病社区筛查的中心占93.22%,2009-2010年度中心平均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为7.03次,绝大部分中心都定期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占98.31%,定期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中心占86.44%,督导患者服药的卫生院占96.6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的中心占94.9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中心占100.00%,开展患者家庭访视98.31%,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中心占91.53%,开展并发症监测的中心占55.1%.在乡镇卫生院,已经进行糖尿病社区筛查的卫生院占65.45%,其中摸清糖尿病患者的卫生院32.73%.2009-2010年度,卫生院平均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为2.79次,定期开展病人健康教育的卫生院占67.27%,定期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卫生院占70.91%,督导患者服药的卫生院占81.8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卫生院占82.73%、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卫生院占86.36%、开展患者家庭访视81.82%、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卫生院占60.91%、开展并发症监测的卫生院占41.28%.比较可见,城市的糖尿病管理实施情况要优于乡镇的.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78688.html

5、糖尿病管理模式.主要模式有团队服务模式和中心(院)与站(室)分工合作模式.前者包括全中心(院)参与模式、慢性病工作组模式、慢性病督导管理模式;后者主要包括中心(院)主导,站(室)协助完成式、中心(院)和站(室)共同主导完成式、中心(院)组织,站(室)主导完成式以及中心(院)独自完成式.

6、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培训情况及其对防治工作的意愿.城乡基层医生一致认为现有专业培训次数少、内容不足.关于“对目前糖尿病防治工作是否满意”,52.0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对象表示“一般”,40.14%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7.82%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乡镇卫生院调查对象中,54.82%表示“一般”,37.56%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7.61%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研究结论

1、中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总体上表现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不足.但从人力资源、硬件配套和投入经费等方面比较,显示出城市糖尿病防治能力要强于农村.

2、部分管理层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的提升.

3、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糖尿病防治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匮乏,因此表现为对糖尿病的防治和管理力不从心.

4、针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滞后,影响了医务人员防治水平的提升.

5、糖尿病没有专项的防治经费,现有的防治工作经费主要来自公共卫生经费,而且数额很少,对糖尿病防治工作支持力度有限.

6、基层糖尿病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呈现不均衡态势,但城市要好于农村.

7、居民健康意识较差,对糖尿病防治工作参与度和配合度不强,成为糖尿病防治工作要解决一个问题.

创新与局限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开展的现况,分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的网络体系和提高防治能力提出改进方案和策略.本研究运用系统论、资源配置等的理论从宏观角度来探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具有创新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表现为,研究仅从组织结构系统和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进行了分析,未收集现有资源情况下体现防治成效的有关数据,因而不能更精确的掌握与提高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有关的更多信息.今后可以更进一步的开展相关研究.

第四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例: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曾经走过一条辉煌灿烂的发展道路,其成就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明清之后,封建政府保守传统,闭关自守,轻视科学技术,农业科技发展曲折,日趋落后;*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掠夺,战乱频繁,经济萧条.解放前夕,农业科技教育机构残缺,基本生产资料严重不足,农业再生产十分困难.苏联的经济、科技是从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十月革命后,苏联在基础研究各学科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科学成果,建立了完善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体系.至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农业科技居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是后进国家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中苏互助合作关系由来已久,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由相互同情和支援,发展为友好、互助与同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经济凋敝,灾害频仍,国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和战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进行全面经济技术合作.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人文背景和多方面的优势与基础条件.

中苏农业科技合作具有突出优势和既有基础.中苏比邻而居,山水相连,共同边界达7600多公里.两国文化相互交流与融通,文化异质性及其对合作影响较小.两国在同一纬度均有大面积国土和耕地,生态环境相同或相近,有利于农业品种引进和技术移植;同时,两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种质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培育农业新品种条件得天独厚.在我国中苏边境省区引进使用拖拉机和半机械化农具最早.早在20世纪初,新疆、内蒙和黑龙江、吉林等地的边民就开始使用从苏联引进的拖拉机(火犁)和各类马拉农具.20世纪30、40年代,便与苏联开展了比较广泛的农业科技合作.例如,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聘请苏联专家,从苏联引进农业新品种和农机具,并大范围推广.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地区在推广使用苏联技术、良种、农业机械及农场建设、管理等方面为全国提供经验和示范.同时,一些合作项目被承接下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途径是影响合作成效的关键.在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11年间,随着两国外交关系及合作进程的发展,合作途径不断拓展.前期合作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采取外交、外贸途径进行,以聘请专家、互遣留学生、交换实用的和传统的农业技术、相互引进和交换种子、苗木等为主要内容,基本属于互换型合作.中期合作则通过中苏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进行组织和协调,双方合作研究项目逐渐增多,合作模式开始由互换型向互补型转化.后期合作重点是围绕“122项协定”规定的项目,由双方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单位与苏联对口机构相继建立了直接联系,科研信息、书刊资料和试验材料能够及时交换,为提高合作科研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双方提出的项目内容来看,前期合作主要是解决我国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中后期则逐渐转向以增设新学科专业和“122项”合作科研为重点,如聘请师资、专家,派遣实习生、研究生等.苏方提出的项目,前期侧重于种质资源和我国传统农业技术方面的相关内容,中后期则逐渐转向以我国采用苏联技术的改进成果和新研究成果为主.这就是说,后期基本属于互补型合作.互补型合作层次更深,双方主要输出是智力资源.这是合作深化和发展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与苏联差距不断缩小.

互补性构成双方合作的基础,中苏农业科技合作对两国整体经济技术合作具有特殊意义.从两国整体合作来看,由于我国向苏联提出的项目以工业为主,并且数量多、任务重,几乎达到了苏方的最大承受能力,而苏方非常重视我国农业技术,提出的项目以农业为重点.为了“以农补工”,我国对苏联提出的农业项目尽可能给以满足.所以,就两国农业科技合作而言,中方承担苏方提出的项目比中方向苏方提出的要多.特别是后期,在苏方强调双方承担项目要尽可能均等的情况下,我国承担的农业项目更多.这是两国农业科技合作不断发展深入及合作途径不断拓宽的重要促成因素.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采用了当代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常用的各种方式.这些方式包括:互派科学家、学者、专家、留学生;交换科技情报及文献;共同制定和执行计划与项目;共同研究、开发和试验,交换研究成果、交流科研经验;以及共同组织举办训练班、学术会议、成果展览会等.本文根据档案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上述各种合作方式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科技合作的目的在于引进对方国家科学技术,为我所用.苏联专家和留学生是传播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在科技合作中作用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1948—1960年,农业部门聘请苏联专家共221人,派遣农科留苏学生253人,苏联派遣来华考察专家共95人,中方向苏联派遣考察人员335人.苏联专家的聘请、选派要求标准很高,审查严格.我国聘请苏联专家重点是为了发展高、精、尖、新的现代化技术以及培养高等院校开设新专业或新课程的师资.苏联专家具有顾问、专家的双重身份.他们以精深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务实的作风,在制订科学规划、科技教育和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中苏专家互访与广泛交流,有助于加深合作,促进双方农业科技发展.留苏学生是经过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选派的,苏联高等农业院校有100多所,他们集中在几所最优秀的院校,半数以上是在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和列宁格勒农学院.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档案管理研究生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选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苏农业科技合作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实现了农业增产和植物病虫害、牧畜疫病的及时防治,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苏联引进的农业优良品种,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农业育种材料.例如,从苏联引入的棉花品种是一些地区20世纪50、60年代生产的主体品种,也是后来育成品种的主要遗传物质载体;利用引进品种和近代形成的*畜群,育成了一批畜牧新品种;一些在近代未能推广的农业技术得到提高完善和普及,如新疆细毛羊、卡拉库尔羔皮羊、伊犁白猪、苏白猪和家畜人工授精技术、青贮饲料技术等.

通过中苏农业科技合作,增设新学科,培养人才,我国建立了现代农业科学的学科体系.留苏学生的专业有2/3属于农业基础科学,并侧重于新兴学科,如动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等.这批留苏学生是我国农业科研、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术队伍的领兵人.原子能农业利用是当时新设学科之一,其卓越成就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反响,已形成社会经济效益近60亿元.50年代初,从苏联引进的拖拉机和耕垦、耙耢、播种、中耕、收割、脱粒等15种主要农业机械,通过消化引进技术,50年代末全部实现国产化.截至1958年底,全国拖拉机总量由1949年的117台发展到45000台.由苏联提供全套农机设备,派来不同层次专家援建的国营友谊农场,是新中国第一个按照科学程序建立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它的建立,引入了土地规划技术和国营农场建设、管理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农业机械化起到了示范作用,达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出粮食、出经验、出人才”的要求.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友谊农场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农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场以来生产粮食累计达百亿公斤,并形成了现代化大农业的独特经营模式,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基地.

中苏农业科技合作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双方输出、双向对流的互助合作,两国都是受益者.苏联从我国大量引进的传统农业技术、新技术成果和农业品种,对农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

同时,中苏农业科技合作存在一些缺憾和负面影响,如高等农业教育全盘苏化的弊端,照搬苏联政治干预学术的做法,推行“米丘林学说”,限制摩尔根遗传学,以及文化传统的排异和固有局限也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但是,合作的积极意义是主要的.本研究认为,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产生、发展与终结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这段合作历史对新中国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初步基础,对中国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第五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格式: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

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林分质量、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供给,维持森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苗发展决定着我国营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种质资源保护不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良种选育推广薄弱,扶持政策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不强,与发展现代林业和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

本文以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管理工程科学、经济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专题研究、典型案例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现场调查、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林业学科与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林木种苗发展的理论技术体系、研发生产供应管理体系、技术经济政策体系为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世界林木种苗发展特点,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中国林木种苗发展典型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城乡发展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阐述了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林木种苗发展的系统工程论”的构想及其体系作为基础的现代林木种苗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以及林木种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途径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林木种苗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用心探索.笔者建议,林木种苗事业建设是国家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中国的林木种苗事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长期的国家林木种苗发展体系和保障机制,即:科技创新和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种苗技术要求特点出发,按主导功能和生产目的,将林木种苗建设划分为公益性种子建设工程(包括,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选育、林木良种生产和林木种子贮备等工程)、商品性苗木培育工程(包括,绿化观赏苗木培育、造林绿化的各类种植材料培育等工程)和兼融性种苗建设工程(包括,林木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工程)三大类,进而制定不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此文是一篇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档案管理研究生引用文献:

[1]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题目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档案管理研究生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大纲模板样本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提纲怎样写
《档案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参考 档案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档案管理研究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