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电大护理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6

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
  2. 第二篇电大护理学论文样文: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
  3. 第三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模板: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78-)
  4. 第四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例:中国大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况及三因素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5. 第五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格式: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

★100篇免费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电大护理学论文写作参考,适合电大护理学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

“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远程教育的永恒主题与根本使命.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评价已经成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以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应用系统理论对我国远程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远程教育的教学、师资、核心竞争力、办学效率等方面探讨了我国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文章从分析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入手,阐述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而对远程教育的大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了远程教育系统的结构,并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

第二部分内容体现在本文的第四章,对远程教育的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包括远程教育课程的设置,分析中国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并指出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最后对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并结合对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范例的分析,得出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启示.

第三部分研究了我国远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角色定位,并对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师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对远程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评估建立了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估的方法.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学习支持服务的特征,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等,并就如何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第五部分对远程教育办学效率进行研究.介绍了采用DEA方法,从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两个角度来综合评估远程教育机构在各年的效率情况.文章以各省级电大为决策单元进行了办学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篇电大护理学论文样文: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

“临终关怀”来源于人类对年老体衰者或者病入膏肓者的关怀和供养,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由政府或教会等慈善机构提供,体现为对年老体衰或者穷苦无依者的救助,并不具备医疗功能.

现代临终关怀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强调人有选择“优死”的权力,强调对临终者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方位关怀和照护,并对临终者家属开展心理抚慰和居丧照护.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丽·,桑德斯创办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兴起,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及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起来.随着临终关怀运动在世界上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开展,临终关怀运动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临终关怀学,以晚期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保障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不再将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作为首要的医疗目标.

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目标是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缓解或者消除病人的疼痛等不适症状来减轻病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恐惧和焦虑,为其提供心理抚慰和精神支持;同时将病人家属纳入到服务对象之中,提供哀伤抚慰和丧亲服务,从而使其尽快摆脱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生活.服务对象的确定既不是依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也不是依据其年龄或性别等生理性特征,而是根据病人生命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临终病人”是指所患疾病在目前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下已经没有治愈希望、病情不断恶化、并且预期存活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病人.临终关怀学所涉及学科较多,与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学和宗教学的关系密切,交叉明显.按照具体照护方式的不同,临终关怀学又细分为“姑息医学”(或称“善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和“临终社会学”等分支学科.因此,临终关怀服务不是单纯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并且还包含心理辅导与咨询、生死哲学、死亡教育、健康教育、精神和社会支援、居丧照护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体现了医疗保健服务高度专业化和全科化的统一.

从历时发展来看,临终关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早期具有慈善性质的“济岔院”或者教会医院,(二)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临终关怀机构的创办以及初期发展;(三)临终关怀服务和各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接轨以及整合.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临终关怀实践和研究都获得了重要的进展.不同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对临终关怀的具体服务模式和组织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服务机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总体看来,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机构组织形式:独立临终关怀院;附设于综合医院或其他综合性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区或者病房;家庭病床等居家临终关怀服务.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临终关怀的概念、纳入标准和服务标准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但是临终关怀的服务方式却有显著的本土化特征.例如,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采用住院服务的形式,包括全日住院和日间住院两类;美国采用的是家庭临终关怀服务为主、住院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相比之下,中国临终关怀服务大多在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和养老院的专设病区或病房中开展,基本没有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一个国家或地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模式、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看,决定或制约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医疗卫生制度、文化传统和道德习俗等.西方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服务总体发展水平高、设施齐全、覆盖面广,经济落后地区总体水平较低.

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电大护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电大论文、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电大护理学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选题

https://www.mbalunwen.net/hqx/79097.html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国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英国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是服务机构数量多、覆盖广、专业水平较高、普通民众参与程度高,已经进入良性化的运转轨道,较好地体现了临终关怀和医疗保险的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经费问题.英国等国家的临终关怀已形成产业,成为国家医疗体系的一个有机成分,能够为人们的生存质量、死亡前照护质量和死亡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临终关怀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临终”和“死亡”都是禁忌话题,“临终关怀”难以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加之卫生主管部门对此行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医疗费用等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直接造成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严重滞后.因而,中国临终关怀处于较低水平,机构少、规模小、运营困难,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另一方面,中国每年大约有16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60%以上晚期癌症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然而,每年接受各种姑息医疗和宁养服务的患者估计小足5万人.绝大多数患者临终之际仍旧在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和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低水平的死亡质量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协调,与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相悖.除此之外,多种因素决定了今后中国对临终关怀具有巨大需求,例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度发展以及城乡“空巢”老人比例的快速上升,所以,中国民众对临终关怀的潜在需求难以估量.

“临终”是每一位社会成员迟早必经的生命阶段,所以,临终关怀一项关系到社会所有成员的重大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本研究着眼于全面考察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重点针对当前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困难,通过分析、对比国外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历史与现实,探索有益于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运营模式.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比较研究,以现代临终关怀的发源地英国为代表,目的是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梳理全世界范围内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历史,通过对比探讨中国临终关怀的问题,明确中国临终关怀目前所处的水平,以便于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文献整理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等为主;对比分析内容涉及现代临终关怀的起源、背景、服务对象及纳入标准、服务内容、具体运作模式等方面.

本文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针对中国临终关怀遇到的严峻挑战以及民众对临终关怀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本研究拟考察的重点问题,明确研究的具体方法,阐明该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是临终关怀的概念、来源及研究历史与现状.该部分首先对“临终关怀”的涵义以及概念化过程加以梳理,强调临终关怀的首要服务目标是“优死”和“尊严死”,即提高临终病人的末期生存质理,充分体现对其尊严的尊重.另一方面,临终关怀尊重病人的自然生理变化,不采用任何积极手段极速病人的死亡.镇痛研究的进展为缓解临终病人的病痛提供了技术支持;“整体疼痛”概念的确立为临终病人的全方位照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现代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临终关怀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范畴,从不同的侧面为临终关怀实践提供参考,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临终者及其家人服务,同时也使医护人员实现精神和心智的双重成长.大陆的临终关怀研究*绍性和借鉴性研究居多,部分学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探索本土化的临终关怀模式.

第三部分是临终关怀的兴起及其背景比较研究.文章对临终关怀的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着眼于临终关怀服务从慈善济贫机构向医疗服务机构的转变,在历时研究的视角下考察现代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为对比中英临终关怀兴起及其背景提供宏观全面的研究背景.

第四部分是纳入标准和服务内容的比较研究.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临终照护传统、传统医疗机构和现代医学发展相结合的结果,顺应了人们对死亡的新认识、满足了临终者的实际需求.中国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基本借鉴自英国,但是中国传统的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所主张的“优死”存在较大差异,虽然这种关怀形式为中国社会所急需,但是其中核心理念的接受尚缺乏群众基础,成为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的障碍.

第五部分是中英临终关怀具体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重点考察所有制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服务方式、监管体制等.英国临终关怀发展完善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支持,广泛的群众参与以及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相比之下,这正是中国临终关怀所欠缺的发展动力.根据中国目前的状况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也是中国临终关怀实现进一步发展应该借鉴且能够借鉴的.

第六部分是中国临终关怀而临的困境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国内学者之前提出的几种实践模式是经过认真论证且行之有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社会问题的出现,需要对其进行补允修订.笔者通过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模式,针对我国面的困难以及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立体化人文关怀模式”的基本构想.

第七部分是结语,对中国临终关怀事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中国临终关怀最重要的是立足中国实际,将外来经验本土化.只有充分评估自己的问题,在比较的视野下取长补短,并适时调整改进运营模式,才能使得临终关怀获得长足的发展、造福于中国大众.当然,“立体化临终关怀模式”尽管已经在小范围内实施,但这一构想主要是一种理论探讨,其初衷是为临终关怀实践提供些新的思路,具体的可行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调整和不断改进.

第三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模板: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78-)

教育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下,决定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及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任何怀有希望的民族,都必须重视教育发展.作为教育顶级阶段的高等教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选取湖南省为个案研究对象,该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可视为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运用历史文献法、调查访谈法、图表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层次解读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生态,为探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作必要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探讨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湖湘文化、社会流动的内在关联;将改革开放前、后的湖南高等教育进行纵向比较;将湖南高等教育与邻近的湖北、江西两省的高等教育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凝炼出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特征;评析湖南高等教育的绩效,总结其历史经验,展望其未来发展,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条件类似的其他省区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研究时限及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该部分重点在于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客观评论.

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首先,论文从历史根基、社会氛围、人才压力及政策保障等四个层面阐述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生态;在此背景下,详细考察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遵循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论文将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分为拨乱反正(1978—1984)、探索改革(1985—1991)、深化改革(1992—1998)及“弯道超车”(1999至今)等四个历史阶段.

第二章主要探讨湖南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文章以办学定位为视角,论述了湖南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抽样选取湖南18所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划文本,探析湖南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剖析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探寻湖南高校办学定位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探究了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与湖湘文化的双向互动.研究得出: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强的正相关性;长沙“堕落街”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是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密切关联的典型案例;湖南高等教育与湖湘文化之间交互耦合,共生共存.

第四章主要探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联.论文首先介绍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接着,论文从宏观角度研究,指出:在“精英”时代,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向上流动的最佳途径,在“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功能大为减弱.最后,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三个时期的毕业生就业为例,微观剖析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关联.

第五章探析了湖南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文章介绍了公平及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论;从高等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对湖南高等教育的不公进行现状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湖南高等教育公平之路径.

第六章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教育属性、人才培养、战略地位、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及投资方式等方面纵向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湖南高等教育;进而将其与邻近的湖北、江西两省的高等教育进行横向比较;以此为基础,凝练出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特征.

第七章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绩效问题.首先,论文从宏观层面解析了湖南高等教育所获得的辉煌业绩;接着,以吉首大学为例,从微观层面探析湖南高等教育所取得的绩效;最后,对湖南高校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进行一番客观评价.

结语部分主要总结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不能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高校办学要科学定位;高等教育要稳步发展、“本土化”发展;并探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

第四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例:中国大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况及三因素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自杀是大学生中最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是高校中最严重、影响最大一类突发公共事件,也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研究表明,每一个自杀死亡平均至少有6个亲近的人受到严重影响,自杀死亡给他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平均持续10年.预防自杀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既往关于大学生自杀的研究很多,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全国性大样本的大学生自杀流行状况及特点的基本资料相对缺乏,区域性小样本的调查研究居多;(2)现有多种自杀理论/模型,但缺乏以理论为指导用于我国大学生自杀预防实践的应用模式的研究;(3)对自杀保护因素关注不足,自杀危险因素的研究多而分散,难以直接用于我国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实践;(4)我国现有大学生自杀预警模式指标单一,自杀预警研究比较薄弱.我国高校没有统一易行的大学生自杀行为预警手段与工具,已有自杀的筛查多也从某一个侧面、用单一的评估工具,从而漏掉自杀的线索.因此,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自杀预警系统研究十分必要.鉴于此,本研究拟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提出大学生自杀的三因素(即心理症状、应激事件和易感素质)预警模型:借鉴既往的自杀理论模型,特别是应激-易感模型,以大学生自杀预警的实践应用为导向,从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人群进行预警分类.(2)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研究:通过全国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预警指标、建立全国常模,评价预警指标.(3)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软件的研制及初步应用:研制基于三因素预警模型的大学生自杀预警系统并进行现场测试进行初步应用.本研究的成果可为我国高校预警大学生自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规范流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一章 中国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流行现况及特点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及总体自杀风险的流行现况及分布特点对象与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分布的划分,分别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区抽取不同类型高校的1-5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一修订版(SBQ-R)及自编的人口社会学问卷等实施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8202份.使用SPSS15.0处理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结果1.中国大学生的既往短暂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40.4%,5.4%,和3.0%,近1年的自杀意念率为18.10%,SBQ-R总分为4.71±,2.13.2.女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女生既往短暂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近1年自杀意念率和总体自杀风险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3.SBQ-R总分及既往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的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一年级学生近1年内的自杀意念率相对最高(P<,0.05).4.SBQ-R总分及自杀意念及行为发生率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显著高于汉族学生(P<,0.05),有男(女)朋友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无男(女)朋友的大学生(P<,0.05),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经济状况由好到差,自杀风险显著增加(P<,0.05).有专业求助经历和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无相应经历者(P<,0.05).结论 女生的总体自杀风险高于男生.总体自杀风险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少数民族、独生子女、有男(女)朋友、居住在城市、家庭经济状况差、曾求助专业人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自杀风险相对较高.第二章 中国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研究目的对应激事件、易感素质和心理症状三类自杀预警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全国常模并对预警指标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制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软件提供基础性数据.对象与方法样本一来自全国抽样的8202名大学生(抽样方法同第一章),以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模型为指导设计调查表,采用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自尊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社会支持量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SAS.生活满意度量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及自编的相关条目,全面评估应激事件、易感素质和心理症状三类预警指标,从而建立各预警指标的全国常模.使用SPSS15.0. Amos20.0处理数据,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样本二来是从某大学3594名大学生中选取病例-对照样本,首先抽取96名自杀倾向大学生并经访谈确诊分类成为病例组(含自杀未遂、自杀计划组和自杀意念组),按1:2的比例配对组成对照组,合计370人.采用SPSS 15.0. matlab处理的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分类回归树集成模型分析等,通过统计分析对预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指标的筛选(1)易感素质指标①生物学指标与自杀行为:筛选纳入精神疾病史、重大躯体疾病史、近亲精神疾病病史和性取向4项指标.有精神疾病史、重大躯体疾病史、近亲精神疾病病史和同性恋大学生SBQ-R总分显著高于异性恋大学生的得分(P<,0.05).生物学指标与自杀的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理想(RMSEA等于0.02, CFI等于0.99, NF1等于0.98)生物学因素到自杀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1,R2--0.26.②人格与态度指标与自杀行为:筛选纳入生存理由、自杀态度和自尊3项指标.生存理由总分及各因子分和SBQ-R总分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0.212≤r≤-0.314),生存理由与自杀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理想(RMSEA等于0.04,CFI等于0.99,NFI等于0.98),生存理由到自杀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0,R2等于0.16;自杀接受程度越高,SBQ-R总分得分越高,自杀态度各等级之间的SBQ-R总分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自杀持接受态度的女大学生自杀风险相对最高.自尊与自杀行为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0.12≤r≤-0.26),自尊和SBQ-R总分的相关程度相对最高(r等于-0.263).自杀风险越高,自尊水平越低.人格与态度因素与自杀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良好(RMSEA等于0.06, CFI等于0.96, NFI等于0.95),认知、态度、人格因素到自杀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7,R2等于0.45.③家庭社会支持指标与自杀行为:筛选纳入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和父母教养方式4项指标.家庭功能与自杀行为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0.12≤r≤-0.24),二者总分的相关程度相对最高(r等于-0.24).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分和SBQ-R总分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0.05≤r≤-0.18),其中主观支持相关性最高.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行为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即父母的拒绝和过度保护越多,情感温暖越少,自杀风险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SBQ-R总分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0.14≤r≤0.23),父母教养方式总分和SBQ-R总分的相关程度相对最高(父亲r等于0.23,母亲r等于0.23).家庭与社会支持关系模型拟合良好(RMSEA等于0.03, CFI等于0.98, NFI等于0.98),家庭功能、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对自杀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是模型中的两个*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可通过家庭功能这一*显著作用于自杀,亦可以通过家庭功能进而影响社会支持这一链式*模式影响自杀,该模型的R2等于0.14.④信仰情况与自杀行为:筛选纳入生命意义感、政治信仰和来生信念3项指标.宗教信仰被排除指标体系.生命意义感总分及两个因子分与自杀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宗教信仰与性别在SBQ-R总分上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显著(P<,0.05),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自杀风险高于无宗教信仰大学生,伊斯兰教的SBQ-R总分得分相对最低,且不存在性别差异,信仰道教和基督教的女大学生其自杀风险相对最高,信仰佛教和天主教的相同性别的大学生其SBQ-R总分得分与无宗教信仰大学生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政治信仰的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低于无政治信仰大学生.相信有来生,对来生不确定和相信无来生的大学生其SBQ-R总分依次降低(P<,0.05).(2)应激事件指标筛选纳入生活事件、近亲自杀死亡史和熟人自杀死亡史3项指标.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和SBQ-R总分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0.11≤,≤0.26),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25.生活事件与自杀的关系模型(RMSEA等于0.031, CFI等于0.990, NFI等于0.989)中,生活事件到自杀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0,R2等于0.13.有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死亡史的大学生其SBQ-R总分得分显著高于无相应经历者(P<,0.05).(3)心理症状指标筛选纳入抑郁、焦虑和生活满意度3项指标.SBQ-R总分与抑郁、焦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和0.33,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20.心理症状到自杀行为的模型(RMSEA等于0.03, CFI等于0.99, NFI等于0.99)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0,R2等于0.16.2.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指标的常模建立了其中20种预警指标的全国常模,其中危险因素指标12种,保护因素指标8种.3.三因素预警系统预警指标的评价研究采用分类回归树模型对预警指标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对自杀风险预警能力最高的预警指标依次是:对自杀态度持接受态度、攻击性高、抑郁、低自尊、居住在城市、生活事件水平高、父亲教养方式、生存理由低、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低.结论1.筛选22项预警指标进入三因素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22项指标分别隶属属于应激事件,心理症状和易感素质指标(包括生物学指标、人格与态度指标、家庭与社会支持指标、信仰情况)等指标类型.宗教信仰从指标体系中被排除.2.通过6个拟合良好的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三因素预警指标的结构分类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密切关系.3.建立了其中20种预警指标的全国常模,其中危险因素指标12种,保护因素指标8种.4.对预警指标进行评价,发现对自杀风险预警能力最高的预警指标依次是:对自杀态度持接受态度、攻击性高、抑郁、低自尊、居住在城市、生活事件水平高、父亲教养方式、生存理由低、母亲教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低.第三章大学生自杀预警系统软件的研制及初步应用目的研制基于大学生自杀三因素模型的自杀预警系统软件并进行初步应用.思路与方法大学生自杀预警系统以自杀三因素预警模型为指导框架,以前期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和访谈研究的实证结果为依据,以实现网络化的动态预警为应用平台,通过系统方案设计与需求分析、软件编程与功能调试、现场测试与系统完善三个阶段,完成大学生自杀预警系统的研制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大学生自杀预警系统软件实现网络平台在线测试、预警指标测评工具管理、预警信息采集表的生成、基于自杀三因素模型的结果呈现与档案管理,可以三因素预警指标的组合分出自杀高危人群、可疑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易感人群、正常应激反应、正常人群、心理超健康人群共6类人群.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初步研制完成,运行良好,经测试各项功能达到预定要求,可通过三因素指标的组合对人群进行划分,从而预警自杀风险.创新性与下一步的研究设想创新性1.本研究提出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模型,在对应激事件、心理症状、易感素质三类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是一种将自杀理论应用于自杀预防实践工作的应用型创新.2.关注自杀保护因素的在自杀预警中的作用.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同时关注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设置的专门的自杀保护因素评估分析模块.下一步的研究设想发现潜在的自杀易感人群是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的特色,但自杀易感人群的自杀风险究竟如何其自杀风险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追踪研究.此外,大学生自杀三因素预警系统的预警条件和预警效果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后续的研究中,需要以系统预警出的各类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神访谈、心理测试、动态监测等方法,进一步找出预警指标之间交互作用的机制,评估系统预警的效果.

第五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格式: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

本博士研究论文之先趋探索部分,乃是运用电子因特网资源搜寻并收集447篇中西医心血管障碍文献资料,以及213篇益气活血中药文献数据,结果得知中西医药护理资料文献虽然很多,但是深入其内容却参差不齐,文献数据又缺乏有系统性的分析统整,以致应用价值相对的大幅降低.此外,搜寻与收集数据文献时,发现电子因特网的管道连结缺乏统整陛、适当性与效率.因此,极易造成各项信息凌乱、分散,使读者无法做最快速、有效的搜集,更何论专业知识的产出与临床实务的应用.

本论文认为应设立有系统性、整合性之中西医信息搜寻引擎、中西医信息数据与知识库、中西医信息连结入口网站等,以利中西医信息之知识管理.此亦可以扩大使用者能快速、便利、有效、系统性的查询相关文献数据与进一步的应用.中西医信息之知识管理有利于推广国内外中西医相关研究,并增进中西医之深层知识的产出与应用,更期望达成全球化信息服务的鹄的.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谁能再这个时代中掌握知识、技术,谁就能掌握竞争的未来.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竞争的优势武器就是知识管理与因特网.的确随着时代进步的影响,专业性的医事护理人员必须面对多元化、高复杂性的医疗照护,所以要不间断、快速且有效地获取、累积、管理、产出相关之信息与知识.医事护理的专业成熟度会直接影响到病患与其家人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等.而医护专业性的成熟度乃需奠立于专业信息与知识的获得、累积、应用等.因此,医事护理专业者应不懈怠的找寻、尝试、验证、建立、管理种种的专业信息与知识,以期能提升医事护理的专业知识与医疗照护品质.

因此,本博士研究论文旨在规划、建置与应用中西医信患知识管理体系.本论文应用计算机信息科技,将中西医数据与信息予以搜集、整理、储存、应用,进而成为具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知识管理.本论文首先规划与建置「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平台」,在此知识管理平台下,再规划与建置「知识库」、「知识地图」与「知识社群」等三大功能.在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的规划与建置分为三个层面:1) 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构,2) 数据信息与知识连结的设计、规划与执行,以及 3) 使用者知识系统使用的协助.在数据信息与知识的连结上,必须包含有三大类的规划:1) 外显数据的搜集规划与执行,2) 信息需求的分析与数据转化,以及 3) 知识架构的设计与建构.在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的知识系统使用的协助包括 1) 知识形成的协助,2) 知识共享的协助,以及3) 个人使用的协助.

本论文规划与建置完成的「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环境,具有知识累积、知识淬取、知识分享、知识询答、知识库管理、知识地图管理等的机制.本论文

此文是一篇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电大护理学引用文献:

[1] 心理学电大外文外文 哪里有心理学电大参考文献
[2] 护肤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护肤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5000字
[3] 理学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冯友兰和理学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电大护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电大护理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