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国际新闻和话语权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国际新闻和话语权方面论文例文8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国际新闻和话语权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1

国际新闻和话语权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前言
  2. 二、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和破局》

该文是关于国际新闻和话语权类论文如何写与国际新闻相关论文如何写.

【摘 要】自十九大以来,中国开放自信的国际姿态得以进一步巩固,外交及经贸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投射能力不断提高.在诸如“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事业不断推向深化的过程中,中国国家海外利益遍布全球,相关外事部门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也愈发娴熟.然而,在经贸等实体领域之外,中国还亟待解决国际新闻话语权严重缺失的问题.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际关系格局与国家间实力对比步入重构期,海外舆论总体环境愈发恶劣;而在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步入新常态,突发社会性公共应急事件的概率不断提高.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下,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依旧显现出明显的美国霸权语境与西方双标思维特征,中国声音乃至于对中国客观公正的国际媒体都寥寥无几,国际舆论恶化的程度及速度令人咋舌.因此,如何清晰认识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又如何针对已有问题寻找破局的途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新闻话语权国际舆论意识形态

一、前言

在全球化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军事、外交及经贸等硬实力的海外投送应当与自身文化、舆论等软实力实现协调同步的发展态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保障.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严重缺失,已经发展到对国家形象和海外利益出现损害之程度——在美国两党无数政见迥异的情形之外,对华强硬成为了大多数美国政客的共识,其背后有着美国普通民众对意识形态差异的巨大恐惧,以及受西方新闻话语权钳制所产生的对华偏见.而欧洲部分政客敢于频繁挑战中国国家底线,其背后也有着“谁批评中国便有选票和率”的严峻现实.在海外的社交媒体,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客观的中国声音较为鲜见,而管理方政治倾向严重,造谣、误导的资讯内容充斥屏幕,导致国内外网络舆论氛围截然相反.

可以说,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改革开放以来较为困难的时期,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展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在全球化的视野之下,诸如国家形象、政府海外公信力及文化影响力等软实力,应当与硬实力构建起协调一致的局面,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国际舞台的越来越需要客观公正的中国声音,而中国也亟待拥有与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而国际新闻话语权是其中影响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组成部分,是国际话语权及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十九大以来,中国面临的外部舆论环境是极为复杂的,而在复杂的条件下,国际新闻话语权应当有其核心和理论体系,才能由内而外地产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不是在关键问题上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当代中国最大的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新闻话语权也植根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通过其作为理论支撑,并以实践当中的客觀事实为依据,提高权威性与可信度.长期以来,中国国际新闻领域秉承着冰冷的语境,在国内受众当中都难以做到满意,更遑论对海外宣传中国声音的功能.国际新闻领域长期呈现出缺乏温度、自说自话的通病,一方面不能用国际舆论通用的逻辑去试图让国际观众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自身逻辑构建,使得新闻宣传如同一次次冗长的新闻发布会,流于宣传形式,缺乏国际公信力.从本质上讲,这样尴尬的困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需要从理论核心及逻辑构建入手,讲好中国故事,重塑国际新闻话语权.

二、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时代.在已有的各项成就的背后,蕴含着各种新挑战与新任务.国际新闻话语权也面临着理论核心缺乏自信、实践事实说服力不足、宣传投射能力严重欠缺等问题.

理论核心缺乏自信,使中国的国际新闻缺乏与外界舆论正面对抗的底气.过去的四十余年,世界思潮被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语境垄断,华盛顿共识所标榜的“历史终结”论,在理论学界或是普通民众心中,仍存在广泛的影响力.在海外新闻受众的既有思维惯性当中,中国已经充当了数十年典型的国际社会异类,长期遭到海外媒体的集中摸黑.反观中国国内,一些意识形态解读缺乏时代性,仍然以某种教条考据的口吻来进行理解,使现行意识形态感知与群众实际生活存在脱节,加大了群众的理解难度.学术话语的僵化、政治术语化,外加日常生活应用场景的缺失,使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难以在外部环境中提高受欢迎程度.

一方面,与西方社会主流话语相比,中国的学术话语相对薄弱.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只有在中国境内的实践,外部受众缺乏实际体验,往往同过去失败的苏东社会管理模式相类比,主观上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中国的现实发展为解读中国、构建理论体系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但从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现状而言,中国在国际上起步较晚、成果有限,导致理论内核发展严重滞后,还处于有理说不清、传播受限的困境当中.在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等思潮影响深远,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受其影响颇深,导致中国对理论自信的阐述缺乏深度,解释力不足;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舆论语境长期受外交辞令的影响,严肃过度,缺乏灵活性.认知引领的国际新闻话语权是严肃新闻范畴,讲求及时、准确与全面.但及时与全面力度不够,一味追求准确,导致国际新闻领域“少说、不说即不会错”的色彩浓厚,严重削弱了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环境中的影响力.

实践事实说服力不足,使国际新闻话语权得不到现实的有效支撑.实践能够为理论内核提供更加通俗且有力的补充,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值得总结的注脚.但是,经历了数十年长期的发展,中国在取得了惊人成就的同时,也随着发展速度的放缓,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情形使得实践事实的说服力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挑战,尚未给予国际新闻话语权以有力支撑.

一方面,自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现阶段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着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从生产力的角度着眼,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有所拉大,社会流动渠道日益收窄,广大人民从温饱等生存性需求,发展至物质精神兼顾的多元需求.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问题的暴露将进入一个集中显现的阶段.如何在直面问题的同时,对中国方式依旧抱有自信,这是中国国际新闻界需要冷静分析的议题;另一方面,仅仅从中国实践的角度去传播中国声音,只是中国国际新闻界所需要解决的初级层面问题.在全球实力对比此消彼长,旧有国际秩序出现波动的当下,未知与不确定并非中国社会所独有.在新时代的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竞争当中,如何以中国经验、中国视角去阐述世界性的发展问题,才是最终谋求话语权突破的关键.中国最近几年不断向外投射影响力,国家利益遍布全球.在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造福当地民众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诸如“新殖义”等恶意中伤.现有的国际新闻话语权格局令中国的海外形象处于经常性的“被动挨顿打”局面,经贸关系不断得到巩固,但国与国人民间的互信建设还需要很长的营造周期.

国际新闻场是用故事搭建起来的,如果一味地用说理性的语言重复,未能聚焦到鲜活的个体,海内外受众都难以形成精神上的共鸣.国际新闻话语权的树立不能依赖于受众人群理论素养的提高,而应当根据其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此外,中国新闻媒体人应当积极挖掘生动的个体故事,在保留宏大叙事的基础上,用微观细节展现出中国温度,获得更广泛的共鸣.中国故事应当确保真实性,用合理的艺术手段进行提炼,向外界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用事实说服偏见.

在进行国际新闻宣传时,要直面问题,抓住当前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明确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夯实新闻现实基础.对发展阶段的矛盾与问题采取坦诚直面的态度,有利于构建更具权威性的新闻话语权.在以往的国际新闻处理上,一些部门采取了消极应对的態度,非但没能制止负面影响在国际舆论场的蔓延,反而导致过度解读、蓄意抹黑的现象层出不穷.而舆论战场“你不占领则敌人占领”,正确信息的缺位,使得谣言和恶意重伤登堂入室,大行其道.因此,直面问题,开诚布公,才是展示真实中国的有力途径.在此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提升文化领域的进步,率先解决文化发展当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升综合软实力.不断以更加优秀、更有深度的新闻传媒作品去推动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构建与维护,满足不同人群对资讯的多元需求.

运用多元平台和开放工具,提升国际新闻媒介的宣传投射能力,使中国声音能够更为顺畅的撒向全球.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从国际新闻管理机制改革和传播平台全面升级入手.一方面,需破除部分僵化过时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国际新闻作品的产生提供更加灵活自由的环境.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巩固原有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新闻新业态.

国际新闻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特殊的新闻领域,因其牵涉国家形象与国际观瞻,背后所蕴含的语境更为浓厚,管理体制也更加严格.这一情形在一定情况下,保障了国际新闻作品质量,更有利于集中管理.然而,部分单位将严肃的集中管理转变为一刀切,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工作态度,使国际新闻作品质量受到了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创造性地对现有国际新闻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部分表现优异的创作实体下放更多的自主权,简化内容审批流程,调动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创作实体则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并对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进行跟踪.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路径,在国际新闻舆论场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原有传播媒介往往更具严肃性和系统性,能够覆盖大多数年长受众.中国现有的传统传播媒介,需要大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介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应当广泛开展新传播平台的推广,实现传统传播途径的转型升级.当前,如CGTN等新兴电视台的出现,能够为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构建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而网络国际舆论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与网络世界形成了无缝连接.网络媒介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话语体系和舆论导向,向外界展示中国实际.通过独立撰稿人、自媒体以及自由博主,中国声音能够更加有效的向外传播,突破外界的扭曲报道和舆论封锁.

【参考文献】

[1]蒋建国. 新媒体事件:话语权重构与公共治理的转型[J]. 国际新闻界, 2009(02):93-96.

[2]陈伟球. 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社会分配的调整[J]. 国际新闻界, 2014, 36(5):79-91.

[3]刘激扬. 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宣传策划[J]. 中州学刊, 2017, No.252(12):176-178.

[4]刘益东. 摆脱坏国际化陷阱,提升原创能力和学术国际话语权[J]. 科技与出版, 2018(7).

[5]曹劲松[1]. 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与实现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15(1):121-125.

[6]蒋建国, 许珍. 美国利益集团对媒体话语权的影响与控制[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5):113-124.

[7]郭光华, 王娅姣. 媒体“话语”何以赋“权”——西方话语权研究综述[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1):202-205.

作者简介:盛利,科技日报社 记者(中级)

上文汇总:本文是适合国际新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国际新闻和话语权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国际新闻和话语权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新闻和话语权引用文献:

[1] 国际新闻和话语权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国际新闻和话语权方面论文例文8000字
[2] 国际新闻论文范文 关于国际新闻方面论文范文文献2万字
[3] 比较新闻相关论文题目 比较新闻论文标题怎样定
《国际新闻和话语权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国际新闻和话语权方面论文例文8000字》word下载【免费】
国际新闻和话语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