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犯罪心理和大学论文范文检索 关于犯罪心理和大学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8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犯罪心理和大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0

犯罪心理和大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
  2. (一)畸形的需求
  3. (二)难以控制的不良情绪
  4. (三)强烈的报复心理
  5.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原因分析
  6. (一)自身原因
  7. (二)家庭原因
  8. (三)社会原因
  9. 三、高校大学生犯罪预防措施
  10. (一)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制教育
  11. (二)构建心理预防体系
  12. (三)构建社会预防机制,强化社会规范作用

《普通高校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与其预防措施》

该文是犯罪心理和大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大学生犯罪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给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巨大危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以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具体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犯罪心理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犯罪心理分析;犯罪预防;普通高校大学生犯罪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和思潮相互交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处在心理成长期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在多元价值标准中失去理智判断,再加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校园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利益等因素驱动,使得大学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大学生犯罪问题愈演愈烈,犯罪率居高不下.从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朝狗熊身上泼硫酸案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室友案,再到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显然,大学生犯罪作为刑事犯罪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严重恶劣的影响.

一、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

(一)畸形的需求

大学生犯罪的诱因之一是畸形的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 需求有从低到高的层次,同时不同层次的需求遵循着满足的顺序,将该需求理论应用到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中也是如此,大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不合理需求成为犯罪的诱因.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在此情形下,需求产生倾斜;如果此时,大学生不尊重客观条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采取不正常的手段获取,进而满足自己某种超现实的需求.由于此种方式并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即可获取,因此也成为大学生犯罪心理构成中重要因素之一.

(二)难以控制的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是大学生犯罪的另一个诱因.由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在大学集体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会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容易产生很多矛盾,学生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并且年轻气盛易怒、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行为,造成犯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也表明,16%至25.4%的大学生存在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而这种情绪往往表现为消极的情感体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出现情绪的爆发, 并有一定概率产生犯罪的动机, 并由犯罪动机诱发犯罪行为.

(三)强烈的报复心理

从司法案件中总结出,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动机之一出自于报复心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十分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或者遭到抵触时,大学生自我良好的感觉便不复存在,自卑心理产生.如果这种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疏解,后期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发作,产生报复心理,当这种心理无法控制时,犯罪意念产生.比如说实务当中,大学生周边的人通常为故意杀人案的犯罪对象,犯罪动机通常是为了泄愤、报复等,但不排除个别是因为有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研究表明,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年龄在14-25岁之间,而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段刚好与此年龄段相吻合,此时他们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与法律意识,如果此时不加以合理引导,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吴殿朝博士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处理与他人矛盾的调查显示:在选择处理矛盾的动作时, 接近一半的大学生选择“忍耐一下”,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大学生只占两成,同时还有接近一成的大学生选择以武力解决矛盾纠纷,这说明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观念淡薄.

(二)家庭原因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大学生家长灌输的对大学的错误认知是大学生犯罪的一个潜在因素.我国在校大学生占绝大多数的是独生子女,为了适应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国式的父母往往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大学之前生活的全部就是学习和考试,缺乏心理上的辅导;同时家长也在灌输一些错误观念,比如说为了让孩子努力准备高考,就给孩子营造一种只要上大学就到达了人生的幸福终点的错觉.当大学生真正的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中并不相同,此时大学生对大学的心理落差以及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的一些挫折会让大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此时如果缺乏心理辅导,就会采取较为极端的行为,进而诱发犯罪行为.

(三)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突飞猛进,意识形态的改变某种程度上对高校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比如说,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影响,扭曲了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部分大学生漠视道德和法律, 為了金钱和虚荣心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违反犯罪.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滋生了犯罪,使得犯罪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空间,更是扩展到了网络虚拟空间.

三、高校大学生犯罪预防措施

(一)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正确的法律意识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应该以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作为底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法律课堂实践教学,通过法律案例讲演以及大量法律知识的灌输,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使学生不仅能够知法懂法,而且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构建心理预防体系

大学是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应对挫折与失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因此,高校应当重视构建大学生心理预防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比如说,在新生入学之际,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从而将存在心理问题可能性的大学生筛选出来,结合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产生原因、是否严重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类整理,主动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建立犯罪预防心理防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构建社会预防机制,强化社会规范作用

社会规范是指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的总和,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进行社会控制的强有力手段,包括法律、道德、习俗等.尽管大学生生活在校园内,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无形之中会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诱导大学生产生越轨心态,盲目追求功利化的目标.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并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让大学生提前了解并融入社会,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将知识技能社会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渠道来接触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

参考文献:

[1]裴学进.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06(06):22-24.

[2]张卓然.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3):189.

[3]祝伟欢.新时期青少年知耻的家庭教育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此文结论:上文是一篇适合大学生犯罪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犯罪心理和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犯罪心理和大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犯罪心理和大学引用文献:

[1] 犯罪心理和大学论文范文检索 关于犯罪心理和大学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8000字
[2]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题目 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标题怎样定
[3] 犯罪心理学学论文参考文献 犯罪心理学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犯罪心理和大学论文范文检索 关于犯罪心理和大学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8000字》word下载【免费】
犯罪心理和大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