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医学社会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1

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参考: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
  2. 第二篇医学社会学论文样文: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
  3. 第三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模板:中西方医学文化观照下的抑郁症
  4. 第四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5. 第五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格式: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00篇免费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医学社会学论文写作参考,适合医学社会学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参考: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

医院特性使已有医院建筑研究与建筑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密切关联.随着现代化发展,医院建筑中西方文化的印记逐渐弱化而社会影响则日益突显.当代欧美国家医院建筑呈现出与各国医疗服务提供的模式密切相关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我国主流医院建筑一直以“移植”西方经验为发展基础,改革开放后,因国情和医学社会软环境不同,医院中广泛存在着被称为“正确设计错误使用”的现代化场景与社会生活错位景象.这种医院建筑发展方式和社会环境特点,使得从医学社会学视野系统地探讨医院建筑与医学社会的关联、厘清当代问题的根源所在,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在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从医院物质空间研究需要出发,确立了医学社会学理论引入原则,并建立了医院的医学社会环境主要素框架;以英国和荷兰的医院建筑研究为主要对象,分析整合了已有散布的社会学思考,并在兼容于建筑规划领域的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范式,构建了“医院建筑-医学社会学”各要素关联框架,并对其互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研究的历史回顾部分,分别沿着西医医院在华本土化演进中的“冲突-妥协”、当今国际现代医院与本土医学社会生活的“同步-错位”两条线索展开讨论,以“派生-类型建筑”概念、各时期医学社会要素对建筑物质空间形态的影响为基础,对中国和西方医院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特别对中国医院建筑现代化过程进行了医学社会剖析;并从“疾病-病人-社会”角度讨论了与社会密切关联的传染病在中国医院建筑演进中的作用,用典型实例分析了传染病将疾病从个人范畴扩展至公共领域的特性对医院建筑发展的影响.

在当代部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医改对医院建筑的影响;结合设计理论实践、医院社会议题和各用户群体的医院建筑观点,综合性地呈现了当代医院建筑社会图景,分析了医院建设两极化发展、前期策划和后评估薄弱或缺失,医院建筑宾馆化与迷宫化等问题的社会根源;指出医院人本设计面临着社会结构性困境.

研究认为,当前政府将医疗卫生工作定位由过去的居民生活消费归位为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的深化医改方向,是改观医院建筑现状的基本驱动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医院建筑领域和卫生服务领域应结束长期分离发展的局面,开展跨领域合作、共同推动面向社会医疗需求的医院建筑发展,研究并对此给出了具体建议.

第二篇医学社会学论文样文: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

客观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回顾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对总结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取得的成果,认识体育科学的本质及学科发展特征、完善体育科学学科理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我国体育科学的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和科技政策制定,体育科研人才培养以及国家体育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以科学学理论为基础,坚持综合科学史与分支学科史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史论结合、科学内史与外史相结合、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综合研究等研究原则,并突出方法上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了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及多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计量学分析和绘制知识图谱的软件,对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史进行动态的、可视化的探测.研究结果表明:

(1)古代希腊是西方现代体育科学思想的摇篮.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对体育的认识中包含了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萌芽,但由于认识能力和分析手段的限制,对体育现象的认识还是经验性的,思辨的,还只能停留于局部和表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早期的体育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对体育现象的认识是零散和不完整的,并且这种认识绝大多数是人们在认识其他社会现象时所得的副产物.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革命时代是各大学科的形成期,虽极少有人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研究体育现象,但这些学科的发展都对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科学支持.医学生理学的突破对后来西方现代体育科学中最早形成的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方法的进步、科学社会建制的确立为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保障和社会保障.同时,运用教育学的观点观察体育现象的成果较为丰富.然而,此时的体育教育研究尚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层次.在被誉为科学的世纪的19世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在科学大发展的背景下,多个分支学科运用母学科的理论开始进行科学化探索,逐步实现知识结构的体系化.19世纪后期,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形成了确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基本完成社会建制,这标志着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真正确立.


https://www.mbalunwen.net/gui/92574.html

(2)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卫生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生物力学是体育科学的主要相关学科,其中,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六大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相关学科中的核心学科,它们是体育科学最传统和稳定的知识来源.体育科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分析结果也*出体育科学在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①体育科学具有动态性,在不同时期的学科支撑有所差异;②体育科学具有综合的、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③体育科学表现出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特征,它在科学的分殊与整合的大背景中实现与相关学科的对话、沟通、互补、深化与拓展的问题;④体育科学正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⑤社会的需求是推动体育科学选择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要动力;⑥体育科学对科学方法的依赖越来越强,研究方法不断复杂,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⑦体育科学正努力建构独立的学术规范体系和理论研究范式,同时也不断的统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拓展与相关学科交往的范围,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3)体育教育学、人体测量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流行病学、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等10个分支学科是构成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的主要元素;体育科学学科结构在不同时期所包含的学科要素是动态变化的;体育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发展的速度不一致,各分支学科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体育科学的带头学科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体育教育学与人体测量学——20世纪50年*始至80年代的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学——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运动心理学、流行病学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演变历程;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经历了从综合——分化——综合的演变历程;体育科学内部新学科诞生和理论的深化是其结构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而社会需求为学科结构的演变提供了外在动力.

(4)体育科学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始至50年代的缓慢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的快速增长期——20世纪70至8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的高速发展期;研究重心的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以教育研究为中心——以运动训练为中心——以体力活动与健康为中心的三次转向;体育科学研究还出现了范围扩大化、综合化、微观化、数学化四个大的趋势;社会需求的拉动、科学研究方法的推动、科学技术的支持、重要科学家的贡献是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四大动力.

(5)运动训练学起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满足运动实践的需要;运动训练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基金资助建设更是让运动训练学术研究实现了飞跃;运动训练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职业性主导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职业性和学术性的平衡发展;运动训练学教育是运动训练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女子运动训练研究、力量与体能研究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两个领域.

(6)体育教育学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成为了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并在90年代实现飞速发展;该学科研究空间范围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学校——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国际;学科的研究内容从20世纪60年代以前学校课程、教学、教师教育——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学生社会发展、教师职业社会化、社会经济水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的比较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体育课程与其他健康和娱乐服务,社会中的运动、锻炼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如何影响各种环境中的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体育教育学研究方法经历了很少关注研究方法——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导——定性研究范式主导——两种范式的融合的演进历程.

(7)运动生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取得了一系列经典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生理学起源于欧洲,而随着科学中心的转移,美国运动生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繁荣:运动生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学科建制,并在70年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开始被母学科认可,20世纪90年代后实现飞速发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研究热点领域从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肌肉活动生理学效应——60年代的环境与锻炼——70、80年代的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90年代后的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的测量、过度训练与运动疲劳以及与之相关的体液补充和运动免疫问题、环境与运动能力、足球和篮球运动员训练及比赛中的机能评定和生理监控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越来越注重实验设计的科学化,数学统计方法的复杂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运动生理学研究追求不断深入到微观领域,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更加强调综合化,整合运动生理学是其当前的发展方向;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为运动训练比赛和大众健身需要服务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8)体育社会学的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60年代,体育社会学学术研究的空前繁荣,并成为体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运动中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其向前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描述阶段——逻辑分析阶段——质量方法和数量方法综合阶段;体育社会学在运用社会学理论方面经历了由相对单一的、居于主流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到相互不兼容的、多元化的社会学理论;当前的体育社会学理论已由以往专注于冲突、分裂的危机意识正逐步转变为注重综合、整合的稳定意识,呈现理论综合化的趋势.

第三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模板:中西方医学文化观照下的抑郁症

忧郁是一种对负面社会生活刺激的正常情感体验,一旦忧郁情绪状态来由不明、持久不退则产生心境障碍,导致抑郁症.抑郁症常常伴随人的认知领域的偏差,具有活动动机和积极性受抑制的特点.

抑郁症亦作忧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患先见于症状的描述,随后在西方医学疾病分类发展过程中被定义.本文首先考查了古希腊以降对抑郁症认识的不断发展过程,在西方社会抑郁症患者的地位的几度沉浮.与此相对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同样先见于症状的记录,因其固有的独特医学发展模式,对该病的定义与分类有别于西方.本文通过对中医学古代文献的考察,中西方医学之间对抑郁症的诊断不存在一致的对应关系,抑郁症散在于中医学多种病状的记载之中,尽管对抑郁症认识的取径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对抑郁症相关症状的治疗方面却涵括诸多相似之处.

在医学社会学视阈下,分析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社会文化基础、躯体化症状的文化内核以及性别与年龄差异等因素,有利于阐释精神疾患的文化相关性;宗教、*以及社会文化与抑郁症之间的盘根错节为客观地审度本病提供必要的人本关怀.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必然存在着认知的差异,舶来品需要改造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择取恰当的切入点,立足于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基础,在中西方文化相互砥砺、融汇的时代特征下,探寻抑郁症作为精神疾患之一的社会文化本土化发病特征,为心理疏导与临床精神动力疗法等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实践确有裨益.

第四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医学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使其在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改变以及卫生服务需求程度的背景下,对医疗工作者人文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为医学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医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影响今后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医学生人文素质在医学生各项素质中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高等医学教育在对单纯科技理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医学生人文素质这一根本素质的培养.随着国家医改政策变化、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实施以及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的公布,医学人文教育又有许多新的要求和变化.在当今时代,怎样构建一个适应形势需要和时代要求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用哪些方法、途径和举措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对医学人文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课题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历史研究.回顾中西方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不同历史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规律、变化,厘清医学人文教育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继承以往时期的教育传统,适应不同时代特征,形成的医学人文教育独特模式和传统,对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做法.

第三部分:比较研究.对欧美医学人文教育总体情况和部分院校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吸取欧美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作出教育决策,为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参考.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以我国6所高等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对这6所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以及关注并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国内外专家进行访谈,然后运用扎根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五部分:体系构建.结合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把握医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在明确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构建出“一贯式、内省化、全维度、双螺旋”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

本研究主要借鉴哲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医学生人文教育内涵、历史、功能、影响因素、发展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提出完善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建议对策,为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第五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格式: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内容也随之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突出基本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任务,以满足基层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而执行这些任务的主要力量是全科医生.因此,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质量与全科医生队伍质量密切相关.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日益受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有关全科医生综合素质方面研究已陆续有较多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有关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效果方面研究,侧重于对全科医生培训内容、培训需求、培训效果等的分析研究.第二类,是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绩效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数量、服务的质量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三类,属于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反映的仅仅是这一阶段培训要求的研究.但是,对于有关全科医生个体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研究很少,至今没有全面、综合的全科医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方案.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与老百姓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增强基层卫生的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医,为居民提供便捷、可及性好、服务能力强的卫生服务,政府出台了多个有关支持基层卫生发展的政策文件,并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软硬件投入和建设.但是,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差距,对全科医生的工作要求和服务效果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全科医生职能的界定,尽管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有关的支持基层卫生服务的政策,各地赋于全科医生实际工作职责也不尽相同,对全科医生能力要求并不统一,因此,至今尚无普遍适用于各地区、专门衡量全科医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办法,也尚无适用于某地区的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本研究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开展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基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趋势的政策分析,二是基于文献调研和多学科视角的理论分析,三是基于广西基层医疗卫生状况调查的实证分析.同时,在深入分析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状况以及全科医生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前言,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第三章广西全科医生岗位综合素质需求调查研究,第四章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五章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第六章全文总结.

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旨在以广西为研究现场,通过对广西农村和城市社区广泛的、深入的、多元的、多形式的调查,获取可靠的、丰富的、全面的结果,构建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广西基层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评价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本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借鉴价值.

研究目的:

(1)分析广西全科医生岗位综合素质需求状况,

(2)构建专门针对广西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现状,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

(4)提出加强广西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全科医生定义为接受过各种形式的全科医学培训学习(包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在岗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获得政府认可的培训证书并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以及以下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政策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三者的结合.

1.研究现场与样本

(1)研究现场

本研究现场是根据2009年广西经济发展状况,将广西14个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本研究选取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层次经济状况的南宁市、桂林市、玉林市等三个城市作为研究现场.

(2)研究样本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研究现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作为研究样本群体.在研究广西全科医生岗位综合素质需求状况时,随机抽取研究现场总共为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1个乡镇卫生院的102名全科医生作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时,随机抽取研究现场共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乡镇卫生院共57名全科医生为研究样本.

(3)专家遴选

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遴选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熟悉、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就职于广西南宁市卫生行政部门、高等医学院校、各级医疗机构等有关专家50名.

2.研究内容和工具

(1)有关全科医生和综合素质的理论研究.运用文献法研究全科医生发生发展和综合素质现状理论.

(2)全科医生岗位综合素质需求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广西基层医疗机构的102名全科医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全科医生对其岗位综合素质需求的认识.

(3)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创.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初步创建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4)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采取专家咨询法和相关矩阵分析法,对初创指标进行筛选和优选,确定各级各个指标的权重.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5)确定指标测量标准.采用文献法结合工作实际,对指标做进一步说明,确定其测量标准.

(6)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指标体系应用到广西基层医疗机构的57名全科医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改革建议.

3.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样本是全科医生和专家,由于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较强的理解能力,我们采取的是自行填写调查表方式,回收经审核有效后进行录入.

4.质量控制

本研究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讲解,问卷材料附上重要参考资料,收集的信息双人数据录入等措施对调查质量进行控制.

5.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EXCEL2007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和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社会学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医学社会学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选题

结果

资料于2011年4月12日至2012年3月28日期间收集完成.1.102名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102份,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98%,有效率100%.回收100份资料中,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名,占60%,乡镇卫生院40名,占40%;年龄在20-30岁之间占22%,在31-40岁之间占50%,在41-50岁之间占18%,在51岁以上的占10%;工龄≥20年的占8%,工龄16-20年的占16%,工龄11-15年的占24%,工龄5-10年的占40%,工龄<,5年的占12%;本科占8%、大专占73%,中专占19%;高级职称人员占8%,中级职称人员占30%,初级职称人员占62%.

2.100名全科医生岗位综合素质需求认识调查情况

在调查的54项构成要素中,有9项要素存在不同的意见分歧,认为不属于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范畴或认为不需要,其余的45项要素被100%的调查样本认为是全科医生需要的综合素质.针对有20%以上调查样本有意见分歧的四个方面,即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方面、卫生系统相关法学知识等,继续将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全科医生对要素赞同率越高.除对卫生系统相关法律知识这项要素认识一致外,其他三项要素表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赞同率比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赞同率高.

3.构建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情况

研究共对50名专家进行了两轮的专家咨询,然后遴选权威系数排名前20名专家进行指标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的评分,计算出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三轮的咨询表,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总共有58人次提出修改建议,占总人次的58%.50名专家来自各相关利益方的代表,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教师10名,卫生行政管理人员10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院长10名,*医院临床专科医生5名,二级医院临床专科医生5名,基层全科医生10名.专家中研究生学历占42%,高级职称占54%,全科医生占40%,专科医生站20%,咨询内容较熟悉以上者占64%.专家个人权威系数在0.54-0.90之间,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共提出的建议共27项,其中删除二级指标1项,删除*指标18项,增加*指标3项,修改*指标5项.最终将初构的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5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修改为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42个*指标的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中,以技能权重最高,二级指标权重排名前三位的指标是全科医疗技能、职业道德和行为*、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4.57名在职基层全科医生自评检验情况

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57名在职的基层全科医生进行检验,寄发调查问卷57份,回收50份,回收率88%,有效率100%.回收50份的总平均分为69.22分,一级指标的态度、知识、技能三项,自评得分分别为:77.72分、66.86分、63.09分,以态度得分最高,以技能得分最低.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调查样本,其评价结果比较P<,0.001,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即越是高学历、高职称、高年限,自评得分越高.

结论

1.本文构建的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2个*指标的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2.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全科医疗技能是全科医生执业之本,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是全科医生执业的关键,职业道德和行为*是全科医生执业保证.

3.评价体系说明全科医生职责不仅要承担防、治、疗等的全程化服务,还要承担教、研、管等的立体式职责.

4.针对目前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现状提出优化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建议(1)大力培养基层全科医学人才;(2)优化基层全科医学课程体系;(3)强化基层全科医生实践教学,重点是加强全科医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4)正确定位全科医生职责;(5)继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等;(6)逐步落实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

本文主要特点

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在广西属于首创,填补区内的空白,有向区外推广应用价值.并且具有以下三个“三结合”的特点:

1.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分析的“三结合”

在政策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客观性的评价体系.具体言之,即是对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对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任务和全科医生现状的实证分析,采用医学与“照顾医学”、社会学与医学社会学、*学与医学*学、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理论分析.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操作方法的“三结合”

通过对专家问卷和专家咨询、对基层卫生部门全科医生问卷调查和评价体系试评、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三者相结合,提高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具体言之,借鉴Bloom教育目标分类技术,编制全科医生岗位综合素质需求调查量表,从全科医生调查中得到赞同,后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遴选一级、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再应用到全科医生中试评价,了解全科医生综合素质现状.

3.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功能设定的“三结合”

形成具有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借鉴功能三者相结合的全科医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扩大评价体系的应用范围,提高评价体系的应用效益和效果.三个功能即为,一是卫生部门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的社会评价功能,二是全科医生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诊断导向功能,三是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参考借鉴功能.

关于免费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医学社会学引用文献:

[1] 医学社会学论文题目范文 医学社会学论文标题怎样定
[2] 近几年医学社会学参考文献 医学社会学参考文献怎么写
[3] 医学社会学论文提纲 医学社会学论文提纲怎么写
《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医学社会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