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儿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儿科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8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2. 第二篇儿科护理论文样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3. 第三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王应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上腭望诊在咳嗽辨治中应用的研究
  4. 第四篇儿科护理论文范例: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内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
  5. 第五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100篇免费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儿科护理论文写作参考,适合儿科护理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1.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护理学国际化、专科化趋势的护理学学科体系,以丰富和促进护理学元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护理学科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类型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专科护士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

2.比较不同成熟阶段的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揭示影响护理学科演进历程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方法:

1.应用文献研究法,把握护理学科体系研究趋势,探讨护理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确定学科体系构建策略.

2.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态、组织建制现状,归纳出判断学科成熟程度的基本内容,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运用历史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一步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其条目内容.

4.运用理论研究法,从分析护理学科概念内涵切入,确立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逐步推演出护理实践的逻辑范畴及其涉及的学科知识群.

5.运用比较研究法,揭示国内医学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特点,形成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本土化参考依据;结合逻辑起点推演结果,依据“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构建由二级学科群、二级学科、*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的护理学学科体系.

6.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讨论、修订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辨析各层级学科的内涵差异,澄清模糊认识.

7.运用理论研究法,通过与生态学概念交叉移植,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内容,提出生态学视域中的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

结果:

1.界定了护理学“学科”、学科层级划分、护理学科体系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学科的四种形态特征(知识、组织、历史、文化信念形态),逐步确立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人的健康反应”.由此推演护理实践过程的逻辑*、核心、结果范畴及逻辑终点,提炼出人和环境这两个影响健康反应的关键因素,并沿着人、环境、照护主轴,以健康反应为结局变量,绘制出多维的、立体状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简图.

2.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国内外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组织建制状况,归纳整理出判断护理学科成熟度的基本维度:理论内涵、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并通过分析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差距,提炼出各维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纵向梳理了中美两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文献内容,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社区护理学的个案演进历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证,由此验证了所提出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并经35位专家讨论,逐条修订并完善了条目内容.

4.揭示国内学科体系设置具有内在逻辑主线多维性特点.从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推演,沿着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将护理学科知识划分为“人文护理知识体系”、“科学护理知识体系”.前者继续分为“护理学原理”、“跨学科护理知识”,后者分为“人的生命阶段的护理知识”、“护理诊疗知识”、“生存环境的护理知识”三个知识群,分别涵盖不同类属的护理学次级学科.按照“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结合前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历史研究资料,筛选出10门备选二级学科,提请27位专家进行小组会议讨论.最后,专家对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的赞同程度均较高.

5.从生态学视域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涵盖了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国内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中对护理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结合对护理学“学科”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确定“人的健康反应”是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可按照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通过科学性与人文性护理过程,描绘出复杂的、立体型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护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揭示了护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及各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结出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异同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中美护理学发展史料将对国内护理学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3.本研究确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将为今后的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立一定的指引方向,所构建的护理学科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兼容性、现实性、扩延性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4.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生态发展框架,提出今后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①巩固学科基本要素,奠定学科发展的深厚根基;②拓宽生态资源,加速护理国际化、制度化进程;③汲取跨学科知识营养,促进护理学科丛林繁荣发展.

第二篇儿科护理论文样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背景:临床实践是决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MNS研究生今后能成为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的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MNS教育刚起步,国内尚无可供借鉴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招收MNS的院校各自按照对MNS临床实践培养的理解,在临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存在较大差距,有的甚至与本科生实践教学无明显差异,导致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护理人才发展规律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是我国MNS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了解和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情况,找出我国目前MNS临床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的不足,探讨MNS的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探索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及运行规律;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并验证模式中提出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为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我国MNS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中美4所大学护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各院校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从临床实践各环节要素出发,对专业方向、临床实践目标、临床实践安排、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与国外的异同及存在差距,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及方向.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研究:①应用文献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②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全国15所护理院校的MNS研究生,了解学生期望通过临床实践学习达到的实践能力及对临床实践过程的看法;通过对我国6所大学护理学院及临床附属医院的13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深度访谈,初步了解专家对MNS研究生应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等的看法,为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奠定基础.③应用文献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MNS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对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结果:

1.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即MNS研究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以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全面考虑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需求,有效地解决临床或专业服务范畴内的复杂护理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宜、经济及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灵活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在多变的护理工作情境中有效解决临床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是植入到不同的临床工作情境之中,具有情境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具有动态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可评价性特征.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建立的理论指导,能力本位教学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原则,个性化教育思想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要求,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基本理念.

3.MNS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临床实践动机、临床一般实践能力、临床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情境实践能力4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其中临床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临床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专科实践能力包括专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力、临床执行力.

4.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临床实践考核、临床实践保障机制5个实践环节要素构成.各环节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临床实践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临床实践教学过程是进程性要素,临床实践评价是检验性要素,临床实践保障机制是依托性要素.根据我国生源不同的特点,形成了适用于两类不同生源的临床实践模块.

5.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教学策略研究证实:该策略有助于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激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兴趣和调动MNS研究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教学策略的应用模型.

结论:

1.界定了MNS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各理论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丰富了MNS教育的理论研究.

2.建立了由4个要素及15个次要素组成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为制定MNS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3.构建了由5个临床实践环节要素组成,且体现不同生源特色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开展MNS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运行框架.

4.验证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该策略可作为MNS临床实践教学的优选教学策略之一.

第三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王应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上腭望诊在咳嗽辨治中应用的研究

本论文包括指导老师王应麟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以及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三部分.

第一部分详尽介绍了指导老师王应麟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相关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医不单设儿科,只有大方脉、小方脉之分,小方脉就指小儿科.一般是精通大方脉的大夫,方有把握治好小儿病.因此,才有所谓“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之说.中华民国时期北平地区中医儿科是发展较快的专科,专门从事中医儿科的医家各具特色,大都具有高超的医术,在当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代表性医家有六位:王子仲、王鹏飞、周慕新、张世杰、杨艺农、祁振华.

王子仲,名文通,字子仲,北京市人,祖籍陕西.王子仲的父亲王润吉公精通歧黄,道光年间自陕西来京业医.20世纪30年代前后,王子仲医名大噪,求医者门庭若市,小儿家长经常馈送匾额,“石虎胡同小儿王”的美名传遍京城.王子仲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特别注重调理脾胃,用药多以茯苓为主,故药肆常以“茯苓大夫”戏称.王鹏飞,名王勋,字鹏飞,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尔后随父习医,1933年个人独立行医.王鹏飞的祖父润吉公和父亲王子仲均为京都著名儿科医生,被群众尊称为“小儿王”,其声名三代不衰.王鹏飞继承了父亲“望头顶”的的诊断方法,并有所发挥,提出“望上腭”的诊断方法.王鹏飞对儿科用药独有奇径,除继承家传外,又敢于创新.他用药虽然不尽同于父辈,但用意相同或殊途同归.首创出“攻病而不泄,护脾胃勿用滋补”,“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原则,务求得当,恰到好处.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后天之本“脾胃”,并重视小儿体质的强弱,用药主张量少、力专,擅用小儿易于接受的药物,尤其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营养障碍性贫血、肺炎、嗜异症等病,疗效尤为显著.四代儿科世家“小儿王”王应麟等就属于世医派.王老师接受了正规的中医院校教育,同时又全面继承了儿科家学,并不断丰富、提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诊疗经验,在当今的临床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各家学说部分重点总结了部分儿科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同时还以大量翔实的资料阐述了现代医学及传统中医药学对小儿咳嗽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部分详尽介绍了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近五十年.医术祖传四代,遣方用药,独具风格,是北京地区闻名的儿科医师,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京城小儿王”,擅治儿科疑难杂证,常能于危急时刻起沉疴.从王老师曾祖父起就从事中医儿科.曾祖父王润吉早年除在北京临诊外,每年还用大部分时间,深入到云、贵、川等地区,在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疾病痛苦之余,还向当地的草泽医虚心学习验方、秘方.民间医药之丰富多采,使用药物之简便,疗效之神速,使祖父大开眼界,并深为惊叹.因此,在以后诊断用药方面,也慢慢地转向简、便、廉、验,并开始自己制备成药,急病者可以立服,药价便宜,效果迅速,影响日见扩大,开始被誉为“小儿王”.王老师祖父王子仲承继家学,奋发图强,勤学苦研,尽得祖父之心传,医名渐噪,求诊者亦络绎不绝.王老师生长在中医世家,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以及《神农本草经》等,并时常向当时的北京名医前辈如祁振华、周慕新等请教,受其指点,亦获益不浅.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对于王老师以后应付繁忙的临床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临床中王老师重视望诊,尤重舌诊、望头顶污垢以及上腭望诊法;在临诊中结合小儿稚阴稚阳的特点,始终重视小儿脾胃的调理,达到标本兼治、治病祛根的目的;在治病的同时,特别重视儿科的保养与护理.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小儿咳嗽、小儿发热、小儿湿疹、小儿厌食、小儿鼻渊、小儿腹泻、儿童腹痛、小儿习惯性便秘、小儿疝气等提出了自己独到了见解,临床疗效满意;在儿科急证、疑难杂证如惊风、小儿夜啼、小儿鼻出血、疳积、紫癜、肾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国各地就医者络绎不绝,大多获愈或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为病人增强了同疾病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部分介绍了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本部分为病例观察与对照研究,观察王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病例资料10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每例患者的疗程为2周,除四诊资料外,重点观察上腭情况,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上腭情况的变化,探索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特点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表明:1、前3位病因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56例(51.9%),气管炎36例(33.7%),支气管炎5例(4.4%).慢性咳嗽在各年龄段的病因分布有一定特征性,在婴儿组支气管炎所占比例最高,达39.99%(2/5例),其次为鼻后滴流综合征,占20.00%(1/5例).55.36%(31/56例)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在1~3岁幼儿组,上呼吸道感染是该年龄段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2、治疗前后咳嗽情况比较:治疗前107例患儿中均有咳嗽,其中,剧烈咳嗽49例,占45.80%;较剧烈咳嗽21例,占19.63%;一般咳嗽21例,占19.63%;偶咳16例,占14.94%.经治疗后咳嗽症状明显改善,107例中不咳嗽者87例,占81.31%;偶咳11例,占10.28%;一般咳嗽9例,占8.41%.经统计学处理,t等于11.49,P<,0.01,差异有显著性;3、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说明分阶段型辨证能较好地缓解患儿咳嗽、有痰等症状;4、疗效比较:共痊愈47例(43.93%),显效21例(19.63%),有效32例(29.91%),无效7例(6.53%),总有效率为93.47%;5、小儿咳嗽辨证分型:一、风寒袭表、痰浊阻肺;二、风燥入里、痰阻气机;三、风热上扰、痰阻清窍;四、肺气失宣、痰热内扰;五、气阴两虚、余痰未尽;6、王老师治疗小儿咳嗽学术经验:摒不同、寻共性——未病先防;参四诊、重望诊——辨证用药;调脾胃、畅枢机——祛痰为先;抓重点、寻共性——把握传变;重继承、勇探索——推陈出新.

1.1中文摘 要

本部分为病例观察与对照研究,观察王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病例资料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每例患者的疗程为2周,除四诊资料外,重点观察上腭情况,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上腭情况的变化,探索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特点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表明:1、前3位病因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56例(51.9%),气管炎36例(33.7%),支气管炎5例(4.4%).慢性咳嗽在各年龄段的病因分布有一定特征性,在婴儿组气管炎所占比例最高,达39.99%(2/5例),其次为鼻后滴流综合征,占20.00%(1/5例).55.36%(31/56例)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在1~3岁幼儿组,上呼吸道感染是该年龄段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2、治疗前后咳嗽情况比较:治疗前107例患儿中均有咳嗽,其中,剧烈咳嗽49例,占45.8 0%;较剧烈咳嗽21例,占19.63%;一般咳嗽21例,占19.63%;偶咳16例,占14.94%.经治疗后咳嗽症状明显改善,107例中不咳嗽者87例,占81.31%;偶咳11例,占10.28%;一般咳嗽9例,占8.41%.经统计学处理,t等于11.49,P<,0.01,差异有显著性;3、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说明分阶段型辨证能较好地缓解患儿咳嗽、有痰等症状;4、疗效比较:共痊愈47例(43.93%),显效21例(19.63%),有效32例(29.91%),无效7例(6.53%),总有效率为93.47%;5、小儿咳嗽辨证分型:一、风寒袭表、痰浊阻肺;二、风燥入里、痰阻气机;三、风热上扰、痰阻清窍;四、肺气失宣、痰热内扰;五、气阴两虚、余痰未尽;6、王老师治疗小儿咳嗽学术经验:摒不同、寻共性—未病先防;参四诊、重望诊——辨证用药;调脾胃、畅枢机——祛痰为先;抓重点、寻共性——把握传变;重继承、勇探索——推陈出新.

第四篇儿科护理论文范例: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内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

研究目的制定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科室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研究内容

1、*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科室配置标准,

2、*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各科室医生和护士配置标准,

3、*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各类卫生人员配置标准.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关键人咨询法,

3、现场调查,

4、集中分析法.

研究结果

1、不同城市间,深圳市卫技人员构成比为80.46%,后勤人员构成比11.07%,均排名第一,管理人员构成比5.41%,是最后一位;其他技术人员构成比也是倒数第二位.在不同城市间卫技人员构成比的比较中,深圳市医生构成比39.68%是第一位,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6.64%,是倒数第一位.深圳市医院医生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为14.172,排名第一;其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为1.072,排名倒数第二.

2、*综合医院的标准配置为:①临床-门急诊-内科系统;包括急诊科、门诊部等20个科室.②临床-门急诊-外科系统;包括心血管外科、胸外科等19个科室.③临床-住院-内科系统;包括ICU、儿科等17个科室.④临床-住院-外科系统;包括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18个科室.⑤医技科室包括病理科、超声影像科等15个科室.⑥行政职能科室包括保卫科、财务科等18个科室.

3、*综合医院的各科室人员标准配置为:①某科应编医生数等于某科日均诊疗人次÷,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6小时÷,0.65.其中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因科室不同而不同.②某科应编管床医生数等于床位数×,标准床位使用率(93%)÷,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0.65.其中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3.0-10.2之间.③二线医生数等于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管床医生数,其中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内科为0.63,外科为0.58.④急诊科、门诊部、体检科、口腔科门诊科室标准医护比分别为:1:1.55-1.90、1:0.85-1.92、1:0.61-0.84、1:0.58-0.83.⑤住院科室护士人员配置以床护比的方式进行测算,其各科室标准床护比范围在0.3-2.7之间.

4、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配置为:①临床-门急诊-内科系统;包括急诊科、儿科等8个科室.②临床-门急诊-外科系统,包括骨科、耳鼻咽喉科等8个科室.③临床-住院-内科系统,包括骨科、泌尿外科等6个科室.⑤医技科室包括病理科、超声影像科等9个科室.⑥行政职能科室设置标准为:保卫科、财务科等15个科室.

5、二级综合医院的各科室人员标准配置为:①某科应编医生数公式同上.其中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人才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2.3-7.2人之间.②某科应编管床医生数公式同上.其中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3.0-10.1之间.③二线医生数等于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管床医生数,其中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内科为0.51,外科为0.43.④急诊科、门诊部、体检科、口腔科门诊科室标准医护比同上.⑤住院科室护士人员配置以床护比的方式进行测算,其各科室标准床护比范围在0.3-2.7之间.

6、根据床位数计算各类医院各类卫生人员数:①*综合医院,其标准按门诊日均诊疗人次与床位比例在4.9:1制定,其行政管理占总编的5.2-6.7%,其他技术人员占总编的2.1-3.6%;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89.7-92.7%.②二级综合医院,其标准按门诊日均诊疗人次与床位比例分别按照6.1:1和10.7:1制定,在床位400以下的二级综合医院中,行政管理占总编的6.7-8.2%,其他技术占总编的2.4-3.9%;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87.9-90.9%;床位40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行政管理占总编的5.6-7.1%,其他技术占总编的2.9-4.4%;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88.5-91.5%.

7、根据工作量计算各类医院各类卫生人员数:①*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下的二级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范围分别为:33.7-43.1、21.5-30.7、25.2-33.4.②某医院应编急诊一线医生数等于某医院急诊日均诊疗人次÷,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0.65÷,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其中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范围同上;各类综合医院的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分别为:0.330、0.299、0.338.③急诊二线医生数等于急诊一线医生数×,急诊二线医生与一线医生比例.其中*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上的急诊二线医生与一线医生比例分别为:0.607、0.463.④某医院健康检查应编医生数等于某医院健康检查人次÷,26.40÷,0.65.⑤各类综合医院的每管床医生标准分床数范围分别为:9.5-10.4、9.5-11.4、10.3-10.8.⑥某医院二线住院医生应编人数等于某医院管床医生应编人数×,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其中各类综合医院的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0.533-0.682、0.394-0.613、0.392-0.534.⑦某医院应编临床医生总数等于应编门诊白班医生数+应编急诊一线医生数+应编急诊二线医生数+应编管床医生数+应编住院二线医生数+应编健康检查医生数.某医院应编医生总数等于某医院应编临床医生总数÷,0.90.⑧某医院应编住院护士数等于床位数×,床位与住院护士的标准比例×,实际床位使用率÷,93%.各类综合医院的床位与住院护士的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0.488-0.711、0.354-0.443、0.369-0.506.某医院应编门诊护士数等于应编住院×,护士门诊护士与住院护士的比例.其中各类综合医院的护士门诊与住院护士的比例分别为:0.395、0.487、0.34.⑨某医院应编其他各类卫技人数等于临床医生数×,其他各类卫技人员与临床医生比例.各类综合医院的药剂人员与临床医生数的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0.120-0.152、0.157-0.185、0.142-0.193;检验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085-0.110、0.146-0.191、0.082-0.106;其他医技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101-0.180、0.118-0.194、0.130-0.267;其他技术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058-0.100、0.053-0.119、0.070-0.1658.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科护理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儿科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儿科护理论文范文题目

https://www.mbalunwen.net/gui/79778.html

研究结论

1、深圳市卫生人员和卫技人员的配置与既往标准和其他地区的差异较大,不能完全参照既往标准和其他城市的情况进行深圳市卫生人员的配置,必须制定符合深圳实际的卫技人员配置标准.

2、深圳市医院门急诊病人和健康检查人次多,其每百门诊人员人次远远小于全国水平;深圳市医院每医生和护士承担住院病人人数较合理,各类医院有差异.

3、深圳市各类医院的工作效率不同,相对而言,*综合医院的工作效率最高.

4、深圳市各类医院的各类卫生人员的比例构成差异较大.

5、深圳市医院工作效率较高,全国所有省市中排名第10,必须根据效率系数对人员配置数量进行调整.

建议

1、增加门诊医生和医技人员配置,适当控制护士配置增长速度,控制药师配置比例,各类医院配置要“求同存异”.

2、医院人员的配置,应以工作量计算,将医生分为门诊白班医生、门诊急诊医生、门诊急诊二线医生、健康检查医生、管床医生、住院二线医生进行测算,护士分为住院护士和门诊护士,并且还应该考虑医院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才能使测算的结果科学、合理、可靠,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3、由于深圳市医院缺编过多,建议首先使用工作量的办法确定卫技人员数,逐渐补齐编制,然后考虑利用床位数计算卫技人员数.并且以范围的最小值来计算应编人员数,逐渐以范围的最大值配置工作人员.

4、编制应该优先考虑的人员依次是: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放射、超声、检验人员、其他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和药剂人员也很重要,考虑到可以替代性以及今后可能实行的“医药分家”,可以在护理和医技的关键岗位配置编制,其他技术人员在关键岗位配置编制即可.还有经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岗位可以配置编制人员,如法医鉴定等等.

5、要以社会力量来办医院,而不是医院来办社会.争取逐步将可以外包业务做到“专业外包”,甚至可以将一些药房、部分检验科室等等做到“专业外包”,医院只进行诊断治疗的业务.

6、深圳市医院后勤人员大部分都实行了“专业外包”,可以参照比例按人头补助.

本研究的创新性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充分考虑医疗专家意见、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卫生管理专家的意见,从多角度得出相关的参数值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研究将门诊医生分为白班医生和中夜班医生分别来计算,还考虑到全国其他区域的医疗服务效率情况.所得出的结果合理可靠,尚未发现类似的研究方法.

2、提出的概念创新.“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和“效率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均为首次提出.

不足与需要继续开展的研究

1、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本研究对医技人员配置的研究仅从整体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没有研究各科室内的人员配置.今后可以从设备及工作量的关系角度,对各医疗辅助科室的人员进行确定.

2、研究仅从工作实践和专家的主观感觉对卫生的人力配置进行研究,缺乏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今后可以从工业工程研究的角度,设定医生(或护士)服务某一类病人最合理最科学的流程和时间,得出的参数值将更加精确.

第五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目的

有关对护理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但目前所应用的评价体系忽略了护理的非技术性服务属性因素,偏重于基础护理质量和终末质量的评价,使之与护理专业发展不平衡.护理评价若以“量的测量”为标准,忽视“质的考核”,则缺乏约束机制,患者获得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护理评价若以“质的评价”为标准,忽视“量的测量”,则存在公平性问题,从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能权衡“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各类数据库,归纳出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况,找出当今护理评价的特点,提出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2.专家咨询法:主要以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头脑风暴法等方式确定课题的相关项目、研究框架和权重系数.

3.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4.统计分析法:主要运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各类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秩相关和离差法.

主要研究结果

1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

从护理的实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护理服务的内涵、特征,对护理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护理是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向有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帮助,使其恢复健康或从事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是一种无形的服务.由此可见,护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技术性活动,如遵医嘱执行静脉给药、提供床上擦浴等技术性护理活动,第二为服务属性的护理内容,如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予心理护理等.同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明确了相关理论在构建护理评价中的应用.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系统理论内涵的指导,护理工作量的测量与护理质量标准的重新构建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的启示和指导.

2现行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状况

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现行的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的护理质量评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主要表现在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专业性技术操作水平两方面,但也存在其评价不能体现护理服务内涵,忽视全员、全过程管理,不重视经济性和不能达到“零缺陷”、等问题.

应用问卷调查了患者对现行护理服务的满意状况.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高,但对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满意度不高,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单项指标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前后的解释工作、护士巡视病房的次数等.通过分析,护理工作量大可能是上述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态度,但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福利待遇、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职业态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外界因素可能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需查找原因进行对症性处理.

运用问卷调查护了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看法.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均愿意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并且从临床一线的角度对护理质量管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由此表明,只要建立科学、公平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就能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护理工作范畴的界定及工作量的测量

对收集到的4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分类、界定,得出基础护理中直接护理47项,间接护理28项,专科护理中直接护理125项,间接护理26项,其中基椿だ碇屑浣踊だ0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专科护理中间接护理7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将所有收集到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统计3年每日人均工作时间,即每日人均工作量,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科、儿科、急诊、肿瘤科、综合科系统、ICU每日人均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纵线,以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4个维度横向考查的护理质量标准

基于护理具有技术性和服务性双重属性的理念,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模式为基础,借鉴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包括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标准建立后,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环境、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患者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是0.11,0.18,0.48,0.23.

5构建了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将动态护理工作量采用中位数平移法确定标准值,结合专业特点,设定评分等级,转换成标准分.再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护理工作量与护理质量对总体护理评价的权重系数为0.4:0.6,构建出综合评价体系模型.

建议

1.应正确认识护理服务的内涵,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的界定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的内涵,才能真正转变护理质量管理理念,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2.护理质量评价需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编制的限制,护理工作量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护士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治疗操作以外的、患者真正期望的服务.因此,建议医院领导在限制人力成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护理人员的编制问题.

3.护理质量标准应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进行构架.护理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度、人员、环境、基础设施、人力配置结构等.因此,要想达到全方位的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构建护理质量标准.

4.护理评价应以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以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新的评价体系引入“量”的测量,其作用以权重体现在体系中.新的评价体系兼顾了公平原则,对所谓的“少做事,少出错,不做事,不出错”的世俗观点提出挑战,由此可见“量”的引入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创新之处

1.确定了护理工作的范围,并科学地赋分,解决了当今护理工作范围不易量化的难点.

2.构建了一套符合现行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标准.

3.构建了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所得出的综合量化指标,一是护理部可以此来考核护理单元和个人护理工作绩效状况,二是可作为护理人员晋升、评先和发放奖金的参考指标,三是为管理者科学地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足之处

1.本研究资料的收集局限于一所医院,需扩大样本来源进一步了解现行护理质量评价的真实状况.

2.本研究建立的评价体系需在临床实践运用中进行检验并不断修正.

为您写儿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引用文献:

[1] 新颖的儿科护理论文选题 儿科护理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选题推荐 儿科护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3] 儿科护理学论文题目大全 儿科护理学论文标题如何定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儿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儿科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