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人才培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7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和法治思维能力是基础
  2.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关键
  3. (四)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是重要内涵
  4. (五)具有国际化视野是保障
  5. (一)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6. (二)注重德育教育
  7.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8. (四)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9. (五)提升国际化视野
  10. 一、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创新型法治人才的基本内容
  11. 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该文是有关人才培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粤港澳大湾区和背景和法治和人才培养和探析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能力 法治思维 法律职业* 国际化

基金项目: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应用型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以惠州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JG2017051) .

作者简介:胡黎莉,惠州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高等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215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之下三个大区域(香港、澳门和广东省下9个城市)的紧密和有机合作,自从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国家战略.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而我们谋求粤港澳大湾区长期发展必须法治先行,区域法治化是区域成功治理必然要求.一方面,法治可确保区域内各合作方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法治能完善产权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最终促使区域规划得以有效实施,达成目标.可以说,充分发挥大湾区的优势,实现大湾区建设的伟大计划,创新型法治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一、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创新型法治人才的基本内容

(一)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和法治思维能力是基础

作为一名法科生,大学四年将会系统的接受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治思维的训练,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学好理论知识,学生对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似懂非懂,即便实践课的课时量再多,学生对实践的内容也会无所适从,其法律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也必定十分肤浅、有限.同时,学生对于具体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不仅要知其然,而且应当知其所以然,对法律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完全掌握,具备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法治思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培养创新型法治人才至关重要.

(二)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与道德素养是前提

法律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诸如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职业,都需要法律专业人员去从事,而这些职业通常居于国家管理的重要地位,比一般大众更为接近权力、更容易影响和运用权力.因此,法学教育对学生应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学校不仅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观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对法科学生而言,应当有严格的职业操守和自律,其人性应当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关键

实践应用能力是创新性法治人才的核心能力.法学理论如果离开法律实践,就会失去生机,法律的生命并非逻辑,而是经验.法科生应该学会与社会现实进行“对话”,在法律实践中丰富法律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法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区别在于,法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仅仅学好书本上的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运用法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书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建设法治国家.

(四)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是重要内涵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处于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层出不穷,这种变化和创新离不开在法律框架下的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精神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面對法律实践和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需要我们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造创新能力,有独创性的法学理论见解,人类的法律才会进步.

(五)具有国际化视野是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对的是“一国两制”、三个法域、9+2个城市,香港属于英美法系,澳门属于大陆法系,而内地是社会主义法系.可以说,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创新型法治人才,具备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应当熟知香港、澳门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处理大湾区内日益增多的法律事务.比如说我们处理涉港的法律服务的时候,不能光是指望冲突法,你得知道香港法律的基础知识,澳门的法律基础知识,都要有所掌握.拥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国际性法治人才队伍是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保障.

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体系化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治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法律人的逻辑以及评价法律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公司法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域外具有代表性的制度规则、基本理论及司法经验加以引进并在比较法意义上进行一般原理化;另一方面,需要紧紧围绕我国公司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将我国公司法律制度讲清楚.在每一处制度上介绍域外法律规则、基本理论及司法经验后,都要落脚到我国公司法,本末不能倒置.同时,在讲授中,坚持专业法学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娴熟运用法言法语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言法语所独有的严谨、凝练的语言氛围,非常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特的法治思维方式与意识.

其次,在案例教学环节设计上进行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在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上的法治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一直是法学教育的重点,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为了得出简单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案例能够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追问.教师可先对案例背景进行介绍,然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可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接着由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点评,最后老师还要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巩固.通过一系列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法律规定背后的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律,从而形成法治思维,研究、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

(二)注重德育教育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法律职业*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置于培养方案中.而且职业*与道德教学要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贯穿于法学本科四年教育体系的始终,大一和大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三和大四学习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职业*,由浅入深、润物无声,最终在学生毕业之际实现将他们打造成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法律诊所、法律援助、模拟法庭等职业技能课的学习,将法律职业*融入课程实践,当面对诸如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律师自身的利益与公平正义冲突等问题时,可选取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如“南京彭宇案”“辱母杀人案”“内蒙古鸿茅药酒案”等典型案例,让学生展开探讨,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情与法之间,金钱诱惑和职业操守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如何恪守职业道德,如何权衡和选择,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得到精神洗礼和道德熏陶.

最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国家宪法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法庭辩论赛、专题讲座、专题征文和学术沙龙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法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自觉维护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的社会担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增加實践课的课时量,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方案中,除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外,可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增加若干实务课程,如企业法律实务、律师实务、法律文书写作、刑法实例分析等.同时可邀请有经验的律师、法官、仲裁员等实务专家开展嵌入式教学,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从而做到像法律职业人一样去思考.另外还可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参与真实的法律援助活动、诉前调解、收集证据、撰写简单的法律文书,来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四十五分钟,改革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主要是在课堂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地.老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和良好的师生互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实践教学的理念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通过理论探讨、案例教学、课堂反转、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由“主讲人”的角色,转向“组织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更好的体现教学相长.

(四)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首先,优化课程结构.在法学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根据创新型法治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区域对人才需要的实际和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时俱进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根据不同的需要增加专业拓展选修课,比如专利*、法律英语、港澳基本法等,这是创新性法治人才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此外,可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的比重,鼓励支持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其次,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现行的法学专业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题型多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居多,考试的内容倾向于记忆性,死记硬背的成分较多,这不利于法律队伍精英化的选择方向.另外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期末统一考试为准,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故传统考试方式已不能适应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考试制度,尝试做一些探索,采取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随着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多样化,应注重过程考核,对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有独立见解和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另外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评,对于课后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课后作业认真完成的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比赛获得奖项的学生,老师也可设立不同的奖励标准.同时为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考试的题型、内容、方式、方法、题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五)提升国际化视野

首先,加强法学教育的合作.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了紧密的合作,但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相对滞后.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数量众多,其中有众多高水平大学的法学院,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全面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广东省内大学的办学水平也实现了跃升.如果能有效推动粤港澳三地加强法学教育合作,积极探索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跨法域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探索诸如专业项目的国际合作与法学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等多种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必将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国际化视野.

其次,建立多维度智慧学习环境.随着后大众化和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灌输式教、学生被动式学、师生交流少、会考试而能力弱等弊端暴露无遗.而实行慕课(MOOC)、翻转课堂、云课堂这样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以适应教育信息化与法治建设信息化的新形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相结合,法学专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的最新法律法学动态,看到在不同法律价值观和不同法系的国家里不同力量的互相推动、制衡和参与,开阔了眼界,对提高学生处理国际法律事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评论,上文是关于对写作粤港澳大湾区和背景和法治和人才培养和探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人才培养引用文献:

[1]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3]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关于人才培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000字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人才培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