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基于人才强企战略的虚拟企业大学构建——国网苏电大学为例

主题:华为大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3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企业大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企业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企业大学论文范文

华为大学论文

目录

  1. 一、企业大学与虚拟组织
  2. 二、虚拟企业大学的基本特征及创建原则
  3. (一)虚拟企业大学的基本特征
  4. (二)虚拟企业大学创建的基本原则
  5. 三、虚拟企业大学构建的实践:
  6. (一)国网苏电大学建设背景及思路
  7. (二)国网苏电大学建设重点
  8. 华为大学:正大企业大学招募之汤姆猫咆哮体
  9. (三)实践成效
  10. 四、经验与启示

内容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培训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建设企业大学成为培训界近10年来的重要研究内容,企业大学建设也成为了最重要的商业现象之一.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企业大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虚拟企业大学建设遵循的原则和建设内容,为企业界,特别是为国有企业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企业大学 虚拟企业 大学构建

张龙,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南京工学院和华北电力大学双学士.

论文范文,江苏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学硕士,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卞康麟,江苏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东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马生坤,江苏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副处长,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电子邮箱:mashengkun2008@126.com.

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员工队伍.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知识的学习、整合与转化,实质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的知识与技能,企业间的竞争更多体现的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而通过员工队伍建设,提升员工学习能力,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呈现和传承,则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形式,正广受企业推崇.自GE建设世界第一家企业大学——克劳顿学院以来,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调查显示,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详细阐述一种新型企业大学建设遵循的原则和建设内容,为企业界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企业大学与虚拟组织

企业大学的概念界定经过了逐步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至今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企业大学领域的研究、咨询专家珍妮·C·梅斯特(1998)在《企业大学》一书中提出:企业大学是公司建立的教育机构,它的职能就如同一把开发并教育员工、客户及供应商的战略保护伞,能够满足组织商业战略的要求.同时,她归纳总结了企业大学成功的12个关键要素,涉及战略目标、课程、评估、外部合作等方面.

众所周知,企业大学既承担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又是服务于企业战略,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企业大学有培训、学历教育、资格鉴定、对外盈利培训等业务,其脱胎于企业传统培训中心,以更高级的形式出现,又与传统的高等教育大学又存在显著区别.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对长期实践的总结,认为:企业大学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建立的一种为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培训和教育的组织模式和学习方式.起码应包含三大体系:

一是课程体系.课题体系是企业大学最直接为员工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企业大学开发课程的能力,相当于企业做产品研发的实力.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是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结构知识数码化的过程.

二是资源体系.主要分为师资队伍和配套资源:师资队伍代表了企业大学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师资队伍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培训目标是否能有效达成,完善的师资队伍不仅仅是拥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师资人群,更重要的是构建与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目标相一致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应该包括内部专职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外部合作师资队伍队伍、教学辅助人员等等.配套资源是为开展培训服务和实现培训目标而建立的培训场所、设备设施、网络学习平台等等,对拥有大量技能人员,需要进行实操训练的企业来讲,与现场同步的实训设备设施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运营体系.主要分为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组织体系包含了组织构架、组织变革、流程再造与组织再造等,具体的对一个企业大学说,组织体系就是健全组织结构,合理分解机构职能、科学明确分工及职责等,保证各项业务顺利高效实施.管理制度是保证业务运营的行为准则,不但包括大学层面的组织分工、培训实施流程、考核评估等管理内容外,还应包括实施层面的学员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考勤作息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等.

同样,虚拟组织也有多种解释,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学术界普遍认为虚拟组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成立,又会因为任务终结而解散的无定形的组织形式.约翰·伯恩(John A. Byrne,1993)将虚拟组织描述成企业伙伴间的联盟关系,是一些相互独立的组织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联盟,这些组织在诸如设计、制造、分销等领域分别为该联盟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实现技能共享和成本分担,其目的在于建立起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世界一流竞争能力,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它既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结构图,可能还是无层级、无垂直一体化的组织.而温迪·杰森(Wendy Jansen,1999)认为虚拟组织应该具有七个方面的特点: 跨越组织边界、核心能力、知识共享、地理位置分散、不断变化的参与者、参与者的平等性、电子沟通.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虚拟组织实际上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将不同组织的技术优势、专业知识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没有组织边界的、超越空间约束的、灵活多变的临时组织.其本质是突破企业有形界限,延伸和整合各组织间的优势功能,创造超常的竞争优势,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其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组织边界模糊.虚拟组织打破了传统企业间的明确的组织界限,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是核心专长集成.虚拟组织是一种合作方式,组织中的成员均具有自身的核心专长.

三是高度信息化.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虚拟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送、业务开展、知识共享等高度依赖信息网络技术.

四是运营机制灵活.虚拟组织的核心专长分散于许多独立组织之中,各独立组织随合作的需要而组建,随任务的完成而解散.虚拟组织正是以这种动态结构、灵活的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虚拟组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适应市场能力的柔性与灵捷性,各方优势资源的集中更催生出极强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力,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企业用虚拟组织的形式组织生产与研发工作,这样可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态势,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多变需求,使企业快速发展.

二、虚拟企业大学的基本特征及创建原则

(一)虚拟企业大学的基本特征

企业大学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传统的拥有固定校园,强调课堂学习和校园活动的形式,如海尔大学、平安大学等.有采取虚拟组织的结构,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强调在任何时刻和任何地点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形式,如甲骨文大学等.

而虚拟企业大学最佳模式体现在“虚、实”的有效结合上,使其具备虚拟组织和企业大学的共同特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既能提供实体的课堂培训、操作训练服务,又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时段为员工和利益相关方提供知识和专家咨询服务.其服务战略、员工和客户,服务质量,核心能力等方面与实体企业大学一致,而“虚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培训实施、资源建设三方面:

一是组织架构方面.多年的企业培训,特别是受行政编制制约较大的国有企业培训实施的实践证明:培训组织是否独立,专职培训师数量,培训管理人员的编制多少并不影响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关键是对培训的“效率与效果”带来的影响,而效率与效果,还取决于培训执行策略是否能更好地与组织结构的实际相匹配.因此,在企业组织不断虚拟化的大背景下,如果能有效分解培训职责,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虚拟培训组织架构是企业大学大势所趋.

二是培训实施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网上大学”、“手机学堂”“移动学院”等正逐渐成为课堂面授学习的有效补充,也为构建虚拟企业大学创造了必备条件.当然,也不是所有培训有适合于网上学习,对于需要深度互动的课程,还需要课堂学习完成,对于游泳、驾驶一类的技能课程,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完成.这就更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及培训目标,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虚实结合,灵活借助“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的优势组合,实现培训实施收益最大化,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岗位学习、e-Learning线上学习、课堂面授、实训练习、“请进来、送出去”的合作办学等.

三是资源建设方面.企业大学有固定场地固然有利于学习文化营造及实施效果提升,但这并非培训实施必不可少的内容,所谓“虚拟企业大学”更多的是指将“企业大学”这一管理理念融化到至企业整体管理的血液之中,有效利用现有宣传渠道及信息化网络,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塑造有特色的学习文化,搭建增强员工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和学习氛围,推动从“被动培训”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不过,配合培训目标达成及多种培训方式的需要,部分教学硬件配备还是有必要的,例如:理论教室、技能训练基地、多媒体教室等.

(二)虚拟企业大学创建的基本原则

建立虚拟企业大学可以有效将学习与战略、与关键业务目标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基地,统一员工行动的平台;企业文化传播的基地,更新员工观念的平台;企业人才发展的基地,提升员工素质的平台.作为企业大学的一种形式,一个成功的虚拟企业大学在创建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战略.企业大学要将企业战略作为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战略目标引领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围绕企业关键经营业绩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设计、开发学习培训项目,提供支持企业目标的学习机会.对企业内部不但要传承知识,也要塑造企业文化,留着核心员工;对外要整合企业价值链的利益相关方,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成为了企业新的利润中心.

二是需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企业大学要具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基础,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专业业务部门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带课题,推动专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开发,担任培训师,参与培训效果评估等;要有科学完备的运行管理制度,从实际业务运行出发,明确了企业大学运营的业务流程规范,使各项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是要有科学的评估体系.企业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基于内在运营逻辑,从“建设成果、运行效果、外部找差”等多个维度,科学建立企业大学成熟度模型:确定关键业务主题,分解关键过程领域及关键实践活动,提取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不断的评估和对标,指导企业大学的发展、监控日常的有效运营.

四是要有完备的信息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日益成为了组织管理的基础支撑.许多日常管理活动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统一、规范管理,并且各类管理人员能够在同一平台、使用同一语言进行有效沟通.虚拟企业大学,作为一种边界模糊,高度灵活的组织运营机构,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是培训部门和传统大学管理信息模块的升级:对于培训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培训资源、活动、投资全过程和全价值的统一管理;对于培训学员,管理信息系统将展现个人培训活动进展,并满足培训学习的日常需要.

五是要更加注重开放合作.企业大学作为提供员工培训业务的组织,身处变幻莫测的公司内外部经营坏境中.就公司自身战略调整及业务发展重点,员工需要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及技能,及时掌握前沿动态;就公司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背景,员工需要加强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全面提升公司软实力.而企业大学的培训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必须拓宽视野,以开放的形式积极加强内外合作与交流,按需选择合作伙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培训效率.

三、虚拟企业大学构建的实践:

以国网苏电大学为例

(一)国网苏电大学建设背景及思路

国网江苏电力目前各类用工10万人,资产总额近2000亿元,营业收入近3000亿元,无论是资产规模、装备容量,都在国家电网公司位居首位,也承担着更多的管理创新的责任.多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在国家电网公司加快“两个转变”(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企业发展方式)、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进程中,国网江苏电力以争当创建“两个一流”(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排头兵为主题,积极探索苏电特色人才强企之路,建设企业大学——国网苏电大学.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管理相对封闭、效率偏低,在机构、编制、人员、财务、投资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管控和限制,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社会职能,这种情况一定程度阻碍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阻碍了资源的合理流动.

基于以上的背景,国网江苏电力在构建企业大学时,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现状,运用虚拟企业大学的理论,坚持“虚实结合、学研并重”的原则,以“三大基石、七大支柱”为主要建设内容,提升国网苏电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人本、更专业、更开放”的人才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支撑公司愿景、使命、战略的实现.

(二)国网苏电大学建设重点

1.承接公司战略,明确总体定位

在“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国网江苏电力坚持以国际化、前瞻性视野率先探索企业大学建设.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家省公司级企业大学,国网苏电大学定位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肩负“服务公司发展战略、传播企业先进文化、培养世界一流员工”的使命,按照“一年起步、二年完善、三年提升”的步骤,围绕“三大基石、七大支柱”,系统编制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使国网苏电大学按阶段突破公司范围和国内电力市场,逐步打造成为国内企业界知名的人才培养和战略实施基地.

华为大学:正大企业大学招募之汤姆猫咆哮体

2.健立运营体系,奠定管理基石

遵循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国网江苏电力从企业大学功能定位出发,充分整合公司发挥公司本部专业部门的专业力量和分散在各地市的专业培训机构,设置苏电特色的企业大学组织架构(见图2),按照学院制模式进行运作,国网苏电大学建立了由大学委员会、校长、校长办公室、学习研究与评价中心、专业学院架构体系,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主导、人资管理、专业驱动、学院实施、网络支撑”的原则有效运行.

考虑到公司管理的现状,苏电大学的组织机构主要采用虚实结合的形式,大学委员会由全体公司领导组成,负责确定公司学习战略、政策和总体目标.校长办公室和人资部合署办公,负责日常事务.学习研究评价中心的基础力量是专业学院,骨干力量是与之相关的部门和相关的专家,人员相对固定,责任明确,按专业成立专委会,负责本专业知识的管理和传承.作为实施单元,又是由分布在无锡、苏州、盐城、连云港等地的实体培训基地和公司网络培训学院这个虚拟培训基地共同组成.

在明确组织架构及分工的基础上,国网苏电大学建立起内外部协同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出台了一级总纲文件和13个二级支撑文件,并依据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完善以《培训管理手册》为总纲的论文范文培训管理标准体系,规范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与控制、培训评估与反馈四个工作环节,保证企业大学高效运转和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为做好支撑保障,国网苏电大学对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RP管理系统和网络学院,开发了覆盖苏电大学全业务流程的校务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现行系统模块,促进培训资源、活动、投资全过程和全价值的统一管理.

3.完善课程体系,推行全员培训

培训课程是企业大学提供培训服务产品的形式.国网苏电大学从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组织需求及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出发,以胜任力模型为核心,结合员工能力素质现状,按照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设计覆盖各个岗位的苏电大学课程体系(见图3).

国网苏电大学面向全体员工,开设了如“企业公民”等课程,涵盖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愿景、价值观、文化、职业素养和企业最佳实践等内容.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开设“领导力”课程,涵盖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危机应对、依法治企等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对于管理和技术岗位而言,则开设“通用管理”课程,针对公司管理、技术岗位,涵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与表达、职业品质、组织与协调、计划与控制六个部分的管理知识.对于专业管理岗位和基本技能岗位,国网苏电大学则分别设置“专业管理”和“基本技能”课程,开设针对专业范围内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涵盖安全技能、工器具使用、制图技术等基础知识课程.同时针对外部合作伙伴如发电厂、外包队伍、社会化用工等利益相关方,开设了“价值链相关利益方”课程,有力彰显了国网苏电大学的社会责任.

国网苏电大学在网络学院上提供全部理论培训课程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实时培训和考试,而专业技能类项目则要到实体培训中心参加脱产培训和考试鉴定,充分体现了培训实施过程的虚实结合.

4.注重创新研究,推动成果转换

研究能力是国网苏电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设置学习研究与评价中心,充分发挥是虚拟组织的灵活多变和高度专业化的特点,以企业大学的基础理论及发展趋势为指引,强化教育培训的研究能力,产生创新成果,支撑战略实施及人才培养任务的实现.主要研究的方向有:一是最佳实践研究,各专业委员会从国内外先进企业、行业内外部、公司的发展历史、战略方案、领导者讲话中,萃取经营管理思想,总结形成各种系列文章、系列书籍、经典案例集和课件资源,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二是学习地图研究,国网苏电大学开展学习地图研究(见图4),将岗位胜任力模型、职业发展路径和企业学习资源有机联系到一起,清晰地告诉员工,在能力发展的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为员工自主学习描绘了蓝图.三是学习动力圈研究,国网苏电大学探索个人学习的动因研究,梳理员工学习的内在逻辑性,从“学习课程的适用性、学习成果的应用性、学习意愿的持续性、学习氛围的引导性”(见图5)四个方面入手,对公司现有的员工培训过程进行优化,建立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善培养、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形成“要学习、爱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员工自身成长和公司发展.

5.构建成效评价,促进发展提升

合理的成效评价能够发现企业大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通过与战略规划或标杆企业的对比,使企业大学的运营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国网苏电大学通过业务价值流程分析,构建起基于ADDIE模型的企业大学因果关系链,从“发展规划、业务体系、运营管理、效用评估”(见图6)四个方面构建基于成熟度模型的企业大学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建立覆盖大学构建各核心要素的指标库,并定期开展内、外部评价对标,一方面用于监控管理企业大学日常运营,另一方面诊断、分析其发展水平,不断促进大学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6.加强资源建设,保证统筹集约

国网苏电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按照“现场同步、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设备设施投资规划》及《培训投资项目立项导则》,加大了培训机构的设备投入力度,每年用于建设和完善一线生产人员技能训练室的设备投资达6000多万元,保证了实训设备与省内电力装备先进水平同步,使生产技能人员的能力得到同步或超前提升.

师资资源是企业大学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国网苏电大学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的内外部师资队伍.一是采取“培育、提升、引进”等措施,加强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常年保持80名左右的专职讲师,并不断通过“下现场”的方式提升他们与现场同步的能力.二是通过“领导垂范、制度激励、合作共享”等途径,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约束,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专家人才上讲台;实施“千名培训师培养工程”,通过待遇、发展路径、培训等激励,分论文范文培养1000名*培训师队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以院校、培训机构、研究院所等外部专家组成的外聘培训师队伍,并建立评级管理制度,做好动态调整.

7.深度应用网络学院,丰富培训形式

从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来看,目前全球超过25%的公司培训采用了在线模式,E-learning成为了企业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载体.顺应发展趋势,国网江苏电力早于2006年正式启用“网络学院”并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国网苏电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学院作为其虚拟实施阵地,网络大学的架构和软硬件资源国内领先,运行维护系统日臻完善,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大,设有“自学楼”、“教学楼”、“会议中心”、“考试院”、“图书馆”等十一个重点模块,建设了6个专业学院和13个地区分院,实现了在HR系统框架下的培训管理流程、培训资源调度和培训活动策划的统一管理.

网络大学丰富了传统理论教学、测试方法,拓展了培训的时空界限,实现了资源优化利用,已成为公司理论学习的主阵地、名师荟萃的主窗口、知识测试的主渠道、最佳实践经验交流的主平台,初步形成了“培训机构练技能、网络培训学理论”的人员培训新模式.

8.拓展外部资源,加强合作交流

长久以来,国网江苏电力与外界各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国内外企业大学的经验来看,公司内部培训资源具有局限性,对国网苏电大学“全员化、系统化”培训支撑薄弱,同时,内外部合作缺少管理机制,未能有效推进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新形势下,国网苏电大学拓宽视野,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优秀的咨询机构、政府部门、媒体、设备厂家等利益相关方开展广泛合作交流,不断加强管理创新、科技项目研究.开展与知名高校、咨询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在公司内部推广;充分发挥公司博士后流动站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博士进站工作研究,快速提升人员素质,形成更多科技成果,促进公司生产力提升.广泛开展企业大学的国际化合作,引进国际先进课程、教材及案例,丰富培训教育资源;通过海外游学、访问学者、同业对标、跨界学习、高端互访等形式,不断掌握前沿的管理、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于国网江苏电力“两个一流”建设.

(三)实践成效

具有典型虚拟企业大学特征的国网苏电大学于2013年成立,标志着国网公司系统首个体系化组建的企业大学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成立伊始,公司主要领导在《国家电网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建设一流企业大学》,系统指导公司的企业大学的建设,成立一年多来,国网苏电大学已初步彰显了预期的效果.

1.培训管理和实施水平全面提升.完成了37个核心技能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任务,启动11个管理、技术专业的胜任力模型建设,为提取培训需求、开展培训项目、评价培训效果提供可靠标准;着力打造“企业公民”、“Z型技能”、“新员工入职引导”等一批精品课程;为员工量身打造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地图,有效推动学习内容应用转化,并通过评估与激励联动机制,实现员工培养、发展、使用、待遇一体化,激发员工学习与成长的内驱力与牵引力,使公司培训管理和实施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2.网络学院成效显著.到目前,网络大学的网络课件学习、网络培训、网络考试和知识援助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已覆盖到公司各类员工教育培训的各个方面,“网络大学学理论、培训中心练技能”已经成为国网江苏电力员工的一种习惯.目前网络大学总登陆人次超过1000万,累计学习时长870万小时,形成专业题库50多万道,数字图书馆资料2000多万篇,参加考试人次210万,单日同时在线最高峰值8005人,累计节支近10亿元.

3.人才高地的作用逐步彰显.突破传统培训课程忽略员工个人学习发展需要,仅提供静态清单式课程内容的缺陷,苏电大学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能力模型,结合企业资源禀赋,为员工量身打造有助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地图,论文范文个性化的“学习套餐”,将苏电大学打造成了人才培养的高地.反应人才队伍素质的人才当量密度指标从1.0242跃升为1.0428,排名国网系统第一位,公司专家人才的数量和层次在国网电网公司名列前茅.

4.社会责任充分彰显.苏电大学积极服务于厂家、电厂、供货商、工程承包商及社会电工等利益相关方,为其开展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及资格取证培训,仅2013年,对内培训25万人·天·数,对外培训则超过了50万人·天·数,有效促进员工和价值链各方的共同发展,建立良好的内外部合作关系,充分彰显了责任央企的形象和品牌.

5.在系统内保持示范引领地位.国网江苏电力作为国网公司系统规模最大、业绩最优、的省级电力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做法得到了国网公司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高度肯定,大量的成果被上级推广应用,国网江苏电力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单元制培训的标准和规范,被国网公司上升为国网企业标准,以此为基础开展全国网系统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和能力素质评价工作;在江苏电力网络大学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借鉴,正在建立覆盖190万员工的企业网络大学;另外,江苏省电力公司网络大学为中国电力联合会开发了“中国电力考试中心”,为中国电力行业所有省电力公司、发电集团从业人员提供无纸化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服务.

四、经验与启示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大学都是基业长青的,创建虚拟企业大学是有可能失败的,国网苏电大学在构建的过程中有一些启示和经验,以下几点值得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借鉴:

1.企业大学理论研究中有一种普遍观点:企业大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如果归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不能发挥企业大学的战略规划功能.但通过国网苏电大学建设的经验来看,企业大学未必就一定要是一个凌驾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上的实体,姑且不论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机构、人员编制等原因不能单独设立一套机构,建立一个实体的情况.首先,从企业的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员工培训工作的运转环境不应该是自成体系,还是需要融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整体流程,要与薪酬激励、绩效管理、员工岗位调整、晋升等人力资源其他业务工作相融合、相互促进.其次,企业大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和一种组织形式,采用是一个实体、多个实体的组合或虚实结合都要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不可孤立去判断.再次,企业大学是否能发挥战略规划功能,是要看企业在构建企业大学时对其的定位要求和赋予的职责,不能与是否是实体、是否独立简单相挂钩.

2.企业大学关键在于树立让学习成为一种经营方式的现代学习理念,培养公司学习氛围,引导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与苏电大学的建设和学习,始终坚持抓培训,亲力亲为做培训,使企业大学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3.要明确企业大学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与师资体系,要建立适应企业和员工需要的课程体系, 并每年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更新, 保证课程能够紧跟发展需要.要营造“优秀人才,优先当培训师”的氛围,吸引内部优秀人员承担更多的人才培养任务,并不断保持自身师资队伍的能力更新和能力传承.

参考文献

1.汪江:《虚拟企业大学的基本特征与创建原则》,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6期.

2.卞康麟、马生坤、华越:《构建基于成熟度模型的企业大学评价体系——以国网苏电大学为例》,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第299期.

3.王成、王玥、陈澄波:《从培训到学习:人才培养和企业大学的中国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4.珍妮·C·梅斯特:《企业大学——为企业培养世界一流员工》,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年版.

5.黎小林:《论虚拟组织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内容》,载《商场现代化》,2005 年第10期.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Enterprise University Based on Talent Thriving Enterprise Strategy

——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rporate University of State Grid

Zhang Long, Wang Yong, Bian Kanglin and Ma Shengkun

(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training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on. How to build a corporate university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s in training fields in recent 10 years and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ercial phenomeno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ctual cases, expounds an important form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 virtual enterprises university and its principle and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enterprises univer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especially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

Key Words:Corporate University , Virtual Enterprises ,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责编/韩树杰 Tel:010-88383907 E-mail:hrdhsj@126.com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企业大学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华为大学引用文献:

[1] 华威大学论文相似度被判抄袭
[2] 国有企业论文范文 国有企业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3] 电力企业论文范文 电力企业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基于人才强企战略的虚拟企业大学构建——国网苏电大学为例》word下载【免费】
华为大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