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全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主题:服务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简介:该文是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跟服务业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论文范文

服务业论文

目录

  1.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3. (二)国内研究现状
  4. 二 研究所用的数据和研究方法
  5. (一)数据来源
  6. (二)研究方法
  7. 1、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8. 2、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9. 三 全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应分析
  10. (一)选取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说明
  11. (三)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完全消耗系数
  12. 四 全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波动效应分析

摘 要:制造业需要联合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发展,从而提升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了2015年的部分制造业和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全国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并不是很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利用效率还需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融人制造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近几年,中国的服务业在创新大潮中发展迅猛,然而作为国家发展根基的制造业创新步伐却非常缓慢,发展举步维艰,效益下滑甚至部分制造业企业濒临破产.纵观世界影响力较大的制造业,其成功的真正原因不是简单地遵循产品过硬这一条法则,其背后往往是有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做支撑的,比如通过外部并购、价值网络或内部拓展等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对此,国家对创新和振兴实体经济给予了高度重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已经在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已经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在加快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而结合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将是一条出路.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制造业的发展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面:Klodt(2000)、Meliciani(2003)等认为只有制造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才会产生大量的服务,才能引起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推力器方面:Faeeell andHitchen(1990)、Sheehan and Pappas(1998)等认为如果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Carlson and Karaomerlioglu(1999)认为制造业的衰退往往是缺乏创新,尤其是缺乏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Eswam and Kotwal(200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在专业化程度和节约成本上为制造业提供服务.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紧密联系发展的方面:Riddle(1986)认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Pank和Cha(1989)研究了26个国家的情况,认为本质上两者是互动融合发展的,两者的作用都非常巨大.MichaelPorter(1990)认为两者是“唇齿相依”的.Diaz andFrancois(1998)和Lundvall andBorras(1998)也都持有这种观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以地区研究方面:詹宇铎等(2012)以上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是互动发展的,但高级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太少.向晓梅(2010)、郑少智、李敏(2012)都研究了广东省的情况.席艳乐(2012)研究了我国的整体情况.刘兆麟(2012)研究了湖北省的情况,认为两者是有互相推动作用的.周超(2013)研究了南京市的情况,认为两者是互动协调发展的,并分析了南京市协调发展的原因.

实证研究方面:沈华、朱启贵(2011),陈宪等(2004),霍景东等(2007),顾乃华等(2006)等都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般的实证研究.向晓梅(2010)等也进行了实证分析,但运用了偏离一份额数量方法.席艳乐、李芊蕾(2012)通过研究我国整体的情况后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存在内生性.

通过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国内外研究文献的了解,发现研究资料还是很多的,各个层面都有涉及,但是从投入产出出发对全国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二 研究所用的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论文所用的数据是基于201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研究的.

(二)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W.1eotief)在1936年提出的,并在1953年出版的《美国经济结果研究》中详细讲述了该方法如何使用.

瓦西里·列昂惕夫根据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法是运用古典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对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数量上的互相依赖关系的研究.

1、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ij,指生产每单位j产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该系数的大小反映了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完全消耗系数,记为bij,指某产业生产每单位产品的过程中,对各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和.

2、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记为Tj,是指国民经济j增加一单位最终需求时,该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所产生的需求影响程度,指标越高,该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性越强.感应度系数si是指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第i部门所需要投人的数量,反映特定产业部门对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产出支持的能力,系数越大,表明对此类部门的需求量越大,其发展能够对其他部门产生较好的支撑作用.

三 全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应分析

(一)选取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说明

本文根据全国2015年投入产出表里所列的部门,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选出了八类制造业和八类生产性服务业.

(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消耗系数

全国2015年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八类制造业对八类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比系数整体都比较低.八类制造业对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对邮政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维持在0.02%-0.08%和0.1%-0.2%,都还不到1%,说明在国家环保政策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制造业对运输仓储的消耗还是比较少的,另外,电子、机械等制造业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对交通运输仓储的消耗也是比较少的.郵政业与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有很大联系性,所以系数也不是特别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邮政业的整体值要高于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系数.低于1%的还有制造业对批发和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大部分维持在0.1%左右.

八类制造业对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直接消耗系数维持在3%-5%.八类制造业对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直接消耗系数维持在1%-3%.在国外先进国家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一般为30%-40%,所以单从该比例看,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该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系数最高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51 3,并且其他几类制造业对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对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来说要高,比如食品制造与烟草加工业对其直接消耗系数为0.044 1,位于第二.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对互联网利用率在提高,利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是有成效的.

系数整体相对较低的是八类制造业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说明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制造业还是比较少的.

(三)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完全消耗系数

从表2可以看出,八类制造业对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科学研究事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该系数大部分在1到6个百分点,对邮政业该系数为0.4%-1%,对批发和零售贸易业该系数为7%一12%,对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该系数大概在1到2个百分点之间.

四 全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波动效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选出的全国八类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大部分高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纺织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略低),并且大部分大于1,说明我国的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很大的,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高,达到了1.262 9.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除邮政业外都小于1,整体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制造业大.

从表3可知,八类制造业中化学工业的感应度系数最高.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感应度系数最高,说明传统的制造业和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比技术性要求高的科学研究事业等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要高,这种情况可能会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总结:本文点评,此文为关于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相关专业的经典范文,可作为服务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和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论文开题报告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服务业引用文献:

[1] 服务业论文范文例文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5000字
[2] 服务业论文范本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000字
[3] 服务业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全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word下载【免费】
服务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