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连贯衔接在语篇中的表现

主题: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文章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9

简介:关于对写作衔接文章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衔接文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衔接文章论文范文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文章论文

目录

  1. 1.简介
  2.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文章:面对裸婚文章 姚迪各执一词 文章为小贝叫屈 110120
  3. 4.词汇衔接
  4. 5.结语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

摘 要: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语言的系统研究.(塞尔克, 1995: ix)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报纸上的文章《夜线》来找出如何使上下文具有连贯性.附录中的文章《夜线》是一篇报纸文章,是本篇论文的基本资料.《夜线》来源于南安普敦大学主办的地方报《威塞克斯现场》.费尔克拉夫 (1992: 28) 认为“语篇”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使用,无论是言论还是书面文章,都是被看做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类型.很显然,这篇文章的社会功能是告诉它的读者什么是“夜线”、“夜线”是如何进行的、你可以从中受益什么、谁是潜在的使用者以及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夜线”.

关键词:语言学;语篇;连贯;衔接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12-0120-02

1.简介

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语言的系统研究.(塞尔克, 1995: ix) 语篇分析,根据不同的用途,包括许多不同的方面.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报纸上的文章《夜线》来找出如何使上下文具有连贯性.阿奇伯德(1994)认为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是比较容易被理解与阐释的.也就是说连贯性使得一段文字在语义上有意义:建立一个读者能够轻松读懂的语句链接,语句间的连接一目了然;观点及细节连贯并有逻辑地组织在一起. 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将会对背景信息及文章结构加以介绍,以便分析作者如何逐段组织文章内容以及段落中的设计构建.随后,着重分析文章连贯的基础-衔接.

韩礼德和哈桑(1985) 认为一篇文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连贯性,正是由于具有连贯性,一篇文章才可以称作一个整体.而衔接服务于连贯性.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将会主要讨论衔接,包括语法的及词汇两方面的影响.本文所选的文章包括几种不同的连贯的例子.其中,语法连贯中的“参照物”以及词汇连贯中的“重复”将会被特别分析.

附录中的文章《夜线》是一篇报纸文章,是本篇论文的基本资料.《夜线》来源于南安普敦大学主办的地方报《威塞克斯现场》.约翰斯通 (2002:15) 说“…文章是为读者设计的,作者的目标明确,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说文章设计了它们的读者.通过与读者对话,使他们身临其境.”由于本文所选文章的来源,在这里,产生了一个潜在的假设,即所选文章所面对的读者是大学生及教职工.虽然,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介绍一种产品并说服人们产生购买行为一次来获得商业利益,但是这仍然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广告.因为文章确实为“夜线”大张旗鼓的做了宣传,并通过这篇文章来招揽客户-读者,以及壮大参与“夜线”的群体,为其招募会员. 费尔克拉夫 (1992: 28) 认为“语篇”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使用,无论是言论还是书面文章,都是被看做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类型.语篇指的是使用中的语言.(约翰斯通 &, 库普兰).很显然,这篇文章的社会功能是告诉它的读者什么是“夜线”、“夜线”是如何进行的、你可以从中受益什么、谁是潜在的使用者以及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夜线”.正如韩礼德对于上下文的理解:领域、主旨及模式.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文章:面对裸婚文章 姚迪各执一词 文章为小贝叫屈 110120

2背景信息及文章结构

“虽然语篇分析主要针对语言,但是也绝不仅仅是只语言本身.” (库克 1992:1) 所以,如果关注到了语言的连贯性,那么首先提到背景信息是必要的.

研究对象:在南安普敦大学有超过1200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其中包括大约1200名留学生,他们中间许多是远离家乡来求学的,所以时常会想家.然而, 他们远离熟悉安逸的环境,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遇到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感到孤独的时候,他们更需要一个倾听者为他们提供建议者抑或是能够帮助他们的人.即使是对于本土的学生,他们也会想要一个倾诉对象,能够向他们倾诉那些不能对父母或朋友讲的小秘密.考虑到这些因素,一些学生就想到了创办一个由学生自己组织维护的“夜线”,为广大的学生服务.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们加入到这项活动中来,这篇报纸文章详细介绍了夜线的服务对象以及此次向服务将会为接受服务者带来的便利.

文章结构:在这篇报纸文章中,作者在开篇一段*绍了什么是“夜线”以及一些与其相关的背景信息.接下来的段落中包括了一些假设问题的解决方案.作者认为当人们将使自己备受压力的私人秘密讲述给他人听的时候往往会担心听者能否为其保守秘密.因此,参与“夜线”的志愿者们被要求为其倾诉者保守秘密以此来消除倾诉者的顾虑.在接下来的部分中,作者专门解释鼓励学生们参与“夜线”的具体情况.“夜线”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为大学生活中的问题,如住宿问题、考试压力、人际关系等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事. 此外,接下来的内容进一步讲述了“夜线”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这意味着“夜线”将会在想家、孤独、自闭的学生中广受欢迎,并给予他们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文章最后一段,以重申主旨的方法来做简短的总结.总而言之,“夜线”这篇文章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是一片连贯性很好的文章.

3语法衔接

一片连贯的文章中会有一些特定的词或表达方法讲句子连接在一起.衔接手段是文章连贯的因素之一.(赛尔克,1995:x-xi) 这些衔接手段通常是帮助读者将前后陈述内容联系在一起的词或词组.衔接是指“非结构化的文章形式的关系.” (阿奇伯德引自韩礼德,哈桑 1976: 7) 衔接服务于连贯性.阿奇伯德(1994) 将衔接定义为文章的表层,如文章的用词等,相互之间以一定顺序连接的方法.文章的衔接有很多种.韩礼德和哈桑定义参照、替换、省略及连接为语法衔接,词法衔接为词汇衔接.在本文所选文章中将会谈到语法衔接,其中参照衔接将会被重点讨论.

“参照是词的意义与其环境间的一种关系,这里环境可以是上下文也可以是现实世界.” (赛尔克, 1995: 64) 从功能上来讲,参照包括人称参照、指示参照和比较参照.所选文章中的人称代词 we, us, you, it 等是最为参照词而从属于人称参照的.参照词自身没有完整的意义,因此它们需要从它们所处的环境中获得帮助.人称参照与发言者的角色及上下文有着紧密的联系.(阿奇伯德 1994) 当我们遇到出现频率最高的 we 和 you 时 (我们可以看到在文中出现了19次,如果包括宾格形式的 us 和 you 一共23次), 很容易发现它们指代的是夜线的组织者以及潜在的读者-大学里的在校学生.在这段语篇中有两个各主要角色,他们交替出现在文中 “为文章前半部分内容提供了一个连接.” (韩礼德,哈桑1976: 51) 有趣的是在第一段,仅仅出现了一次 you 和四次we. 接下来的两段中,这两个词交替出现的数量几乎相等.在最后三段中,仅仅出现了 we 而 you 却未曾出现. 这个情况可以和背景信息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在开始部分,作者着重介绍我们可以为“夜线”使用者做什么,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将重点放在你可以从“夜线”服务中得到什么. 这是文章的一种合理表达方式,这种表达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

第二段第二行中的代词 this 指代的是作者在前面提到的为两句间提供语义连接的“四个中心原则”,由此产生了衔接.参照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清楚明确,结构更加合理.

在第二段中:“ 我们不会向任何人说起电话的内容,即使是我们自己接的电话,也绝不会有任何录音、记录.”(&,acute,This means we don&,acute,t tell anyone else about the call, or even that we took the call, and it certainly won&,acute,t be recorded.&,acute,) 在这里, 代词it很想然指代的是“电话”(&,acute,the call&,acute,).在第三段中: “我们会倾听任何令您烦恼的事情,无论是关于住宿的、考试的或人际关系的-或者你刚刚度过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一天,一点都不快乐”(&,acute,We will listen to any issue that&,acute,s bothering you, whether it&,acute,s accommodation, exams, relationships -- or that you&,acute,ve just had a rubbish day and fancy getting it off your chest.&,acute,)在这里,第一个代词it指的是“令人烦恼的事情”(&,acute,bothering issue&,acute,),第二个代词指的是“非常糟糕的一天”(&,acute,rubbish day&,acute,). 在这些句子中,代词it的功能是避免冗长及词汇的重复.阿奇伯德(1994)说照应是个语义关系,替代是语法关系.这样,我将第五段中的代词it归类为替代.(在第五段第一行: “希望能够欣慰地知道有&,acute,夜线&,acute,这样的一个东西”(&,acute,Hopefully it&,acute,s comforting to know there&,acute,s something like Nightline out there&,acute,) &,acute,It is…that…&,acute,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句型,常被用来强调某些东西.真正需要强调的主题通常被放在句末.在这句话中,代词 it 指的是这句话的真正的主语&,acute,there&,acute,s something like Nightline out there&,acute,. 这句话可以被重新组织为&,acute,Hopefully there&,acute,s something like Nightline out there is comforting to be known.&,acute,虽然替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过多使用.

4.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的是“衔接效果是由词汇的选择决定的” (同上: 274 保罗引) 卡门(1996)将词汇衔接分为三类,分别为概括名词、词的叠用和词项的搭配. 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词叠用的现象出现.词的叠用指的是词汇的重复使用,通过直接的反复使用或使用同义词替换、上位词替换或相关词语替换来实现. (保罗) 首先,本篇文章的中心词“Nightline”在文中出现了九次(包括一次“Nightliner”),这就是词的叠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词.一方面,“Nightline”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这篇文章想要介绍的对象.这有助于集中观点以及使读者步入正轨.另一方面,这个词在全文中的的重复以及对主题的呼应有助于全文建立起更完善的组织结构.另外的两个例词“talk”和“call”在文中分别出现了七次和八次,服务于主题词“Nightline”.如果没有这些词的重复使用,文章的整体感将会逊色不少.(塞尔克, 1995:4) 正如高(1985) 所说的,判断一篇文章连贯性的主要标准是其与语篇主题的相关性是否紧密.(阿奇伯德引, 1994)

5.结语

语篇分析是一种主要的语言学研究,它考察本土人对语言的使用情况,他们主要调查语言的功能与其形式.此外,不同类型语言特色的辨别对于他们识别及翻译是至关重要的,再加上帮助他们理解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就构成了语篇分析的领域.(卡米尔, 2006) 本篇文章旨在分析报纸文章《夜线》的连贯性.然而,一篇文章可以只有衔接而不连贯,但是不能只有连贯而无衔接.因此,衔接可能是形成及衡量连贯的一个好办法.在背景和结构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更注重于从语法及词汇方面分析报纸文章《夜线》的衔接性.尤其注重于文章中照应及词汇的重复使用的例证.总的来说,这是一篇衔接紧密的文章.然而,这也仅仅是一篇非常有局限性的分析.这篇文章也值得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如连接、类型及词汇的上下义关系等.

参考文献:

[1]Archibald, A &,acute,The Acquisition of Discourse Proficiency&,acute, 德国: Peter Lang GmbH.1994

[2] Carmen, C &, Malcolm, C &,acute,Text and Practices&,acute, 伦敦: 劳特利奇出版集团.1996

[3] Cook, G &,acute,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acute, 伦敦: 劳特利奇出版集团.1994

[4] Halliday &, Hasan &,acute,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acute, 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89

[5] Jaworski, A &, Coupland, N &,acute,The Discourse Reader&,acute, 牛津: 劳特利奇出版集团.2006

[6]Johnstone, B &,acute,Discourse Analysis&,acute, 英国: Blackwell.2002

[7]Paul A. Crane , Texture in Text: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a News Article Using Halliday and Hasan&,acute,s Model of Cohesion

[8]Salkie, R, &,acute,Text and Discourse Analysis&,acute, 伦敦: 劳特利奇出版集团. 1995

[9] &,acute,Nightline&,acute, Wessex Scene .20/1/2009

[10] Paul A. CRANE, Texture in Text: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a News Article Using Halliday and Hasan&,acute,s Model of Cohesion,

http://library.nakanishi.ac.jp/kiyou/gaidai(30)/08.pdf 01/04/2009

[11] Winiewski, K. Discourse Analysis (2006)http://www.tlumaczenia-angielski.info/linguistics/discourse.htm

10/04/2009

总结:主要论述了衔接文章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文章引用文献:

[1] 现代科学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现代科学专著类参考文献有哪些
[2] 文章投稿文章是从年开始查重的
[3] 文章参考文章查重
《连贯衔接在语篇中的表现》word下载【免费】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文章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