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基金会的角色定位、主要路径——浙江省基金会为例

主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9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基金会社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基金会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基金会社会论文范文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论文

目录

  1. 一、基金会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2. (一)基金会的特点
  3. (二)基金会的地位和作用
  4.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慈悲报导-1040529 财团法人怀海教育基金会社会关怀志工培训
  5. 二、当前影响基金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6. (一)项目质量有待提升
  7. (二)活动领域有待扩大
  8. (三)创新意愿有待提高
  9. (四)组织治理有待加强
  10. (五)功能辐射有待扩展
  11. 三、推动基金会发展的理性思考
  12. (一)发挥行业联盟功能
  13. (二)加大与实体企业的合作
  14. (三)强化组织品牌的营造
  15. (四)注重推动社会治理制度的创新 ①

提 要:受益于当地的宽松政策和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浙江省基金会在近年来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公益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聚集财富充实了公益基础,也在倡导理念、润化环境,推动社会建设.然而,与组织自身的应有潜在能力相比,还存在项目质量不高、辐射面有限等问题.为此,需要在充分利用已有社会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行业联盟、善企合作、品牌营造等途径,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关键词:基金会 功能发挥 行业联盟 善企合作

作者陈旭清,男,论文范文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曲纵翔,男,论文范文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师,公共管理学博士(北京 100081).

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之一,其活动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环保等众多领域.在非营利性以及志愿性等优势特征的带动下,基金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 《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非公募基金会在我国诞生.该类组织不但丰富了基金会的类型,并大大拓展了基金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浙江省地处沿海,民营经济活跃,具有较为丰厚的社会资本,为基金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从全省GDP及其人均GDP与全国水平的对比中发现,浙江省相比其他省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处于相对较高的地位,为该省基金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见图1、图2).

应当看到,基金会作为慈善事业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基金会承担了慈善事业所需组织架构和制度平台建设的责任.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在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方面较公募基金会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富人群体和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近年来,国家积极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等事业与慈善活动相对接,将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与推动要素,浙江省的基金会在扶贫、助困、维稳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据统计,2014年浙江省慈善组织共计139家,其中,基金会有77家,比例高达55%.③ 不难发现,基金会在浙江省的慈善组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基金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涉及领域、项目创新、组织治理以及功能发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基金会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一)基金会的特点

1.以非公募为主

从全国来看,基金会总数达4880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546家,非公募基金会3334家,后者所占比例达68.3%.截至2016年3月,注册地在浙江省的基金会共计444家.其中,公募基金会有138家,非公募基金会有306家,所占比例达68.9%.④ 总体看,非公募基金会已是浙江省基金会的主力军,其比例水平和全国范围保持了一致(见图3).同时,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近年来也呈较快上升的态势(见图4).

浙江省的非公募基金会活跃于多个领域,如教育、医疗、救灾减灾、扶贫与发展、生态环境等.据统计,2013年浙江省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已达29.59亿元(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的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已于2012年超过了公募基金会,已然成为了全省基金会不可或缺的部分.

2.与企业联系紧密

浙江省的基金会建设在我国处于相对较早的地位.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方面,最早的非公募基金会便诞生于该省.经过近些年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与企业联系紧密的特色发展道路.浙江省政府坚持扮演推动者的角色,注重通过制定税收等激励政策,借助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模式,让民间资本进入基金会事业.在社会广泛参与、协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基金会的建设与发展.在政府大力政策支持的引导下,各类企业纷纷注册成立基金会,使得该省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公募基金会.企业成立基金会,大多是一家独自参与注册,借助冠名、筹募原始资金、项目捐赠等渠道吸纳募款.例如,浙江省康恩贝慈善救助基金会、浙江省娃哈哈慈善基金会、浙江正泰公益基金会、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等,都是由单一企业独资创建.相应的,浙江具有高校背景的基金会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016年3月,浙江的高校基金会共计38家,仅占全省非公募基金会的12.4%.而与基金会发展步伐相近且有政府大力推动的江苏相比,其高校背景基金会多达85家,占全省非公募基金会的比例高达24.2%.不难看出,企业是浙江基金会的主导力量,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二)基金会的地位和作用

1.慈善资源的主要载体

《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有权利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非公募基金会职能依靠原始注资或个人捐赠等方式吸纳资金并运作增值来开展活动.无论哪类基金会,其目的都是通过聚集社会资源,从事慈善活动.因此,作为慈善资源的载体是基金会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募基金会的诞生相对较早,其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对于非公募基金会而言,由于其接受捐赠的渠道较多,经费使用相对限制少,自主灵活性较高,因此相比前者在发挥慈善功能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这就需要它具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与信誉度: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基金会,良好的信誉度则影响甚至决定了人们的捐赠愿意,各种各样的媒介推广则可以成为社会了解认识组织的重要渠道.对于那些愿意从事慈善事业但没有可靠渠道的个人或组织来说,基金会能够充当桥梁的作用,把那些对慈善事业具有共同追求的人士能够串联起来,将他们的善心爱意借助基金会发挥出来.

2.改善慈善环境

基金会作为慈善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其运转过程中,对于公民道德、公民精神等的培养和弘扬,能够大力改善社会的慈善环境.一方面,在环境氛围建设上,基金会通过开展慈善活动,并将相关理念加以宣传,能够促使人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慈善事业,形成一种正确、积极的认识,充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美德.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基金会带动的全民慈善氛围中,现代社会所讲求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平等尊重、社会责任、志愿精神等慈善文化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阐释.另一方面,基金会在市场化的社会中运作,难免存在不规范的地方,这些不规范将促使我们进行相应的制度化建设.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慈善法》便是很好的证明,这是经过社会各界多年努力的结果,更与基金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慈善环境离不开的;慈善法律法规的制定,又能够规范和引导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对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的合法权益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强化社会的慈善意识

意识支配行为,慈善意识对于慈善事业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这对慈善事业造成了负面制约影响.慈善不是简单的捐赠财物问题,有钱自然是好事,但仅靠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既需要人们养成扶危济困的利他思想,也要扭转只有靠财富才能从事慈善事业的看法,应当树立人人慈善的意识,每个人都应担当起力所能及的慈善责任.基金会无疑能够在树立慈善意识,宣传慈善文化方面起到高效的推动作用.应当看到,对于慈善意识的树立与传播,非公募基金会具有更强大的优势.公募基金会由于大多具有论文范文色彩,虽然在慈善活动的开展力度、范围等方面较强较广,但因受政府干预过深,容易出现重形式而轻效果的现象.非公募基金会则能够将慈善活动的周期开办得长一些,借助其自由度较高的优势,深入基层,可通过与受助群体的深入沟通,寻找对该群体更有针对性的慈善服务理念,进而促使慈善项目效果更加贴合现实,慈善意识则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深层次的传递,更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接受和认可.

4.集聚财富推进社会建设

基金会运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并将之应用于社会建设,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浙江省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基金会就有36家.2013年,浙江基金会的净资产总额高达50.63亿元,占全国基金会总资产的5.43%,在各省市中排名第五(见图6).单看基金会吸纳的捐赠也达到了15.66亿元,在各省市中仍然排名第五(见图7).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慈悲报导-1040529 财团法人怀海教育基金会社会关怀志工培训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基金会在集聚社会财富方面的强大优势,它们将吸纳到的资金应用到社会建设急需的领域.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借助较高的社会公信力,2013年其净资产已达11.92亿元人民币,其项目运作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体系,为教育、科研等领域提供了诸多软硬件的支持.浙江省的基金会,对那些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善创造了论文范文的条件.散落在社会各处的闲散资金在基金会这一平台上得以聚集,对政府从事社会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为浙江以及其他诸多省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论文范文贡献.

二、当前影响基金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质量有待提升

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基金会的社会形象,关系着社会对它的认可和支持.一个好的项目能够吸引大量的捐赠善款,运作效果良好的项目也能为基金会带来广泛积极的宣传效应,从而进一步扩大基金会的影响.反之,项目质量不高则会严重弱化基金会的形象,甚至令其难以持续.尽管浙江省的大多基金会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基金会开展的许多项目质量有待提升.由于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慈善项目运作经验也不很丰富,许多项目的开展仍处于传统的“散财”的模式,只是通过将钱财或物品赠与受助群体.一方面,中国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将财物赠与他人,并没有向其提供足够彻底摆脱困境的能力支持,最终受助群体仍将通过捐赠的方式维持生计.这显然不是慈善行为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这种传统的纯粹性赠予模式的项目活动并不能带来高质量的社会效益.不难想象,当社会大众看惯了单纯的资助型项目时,难免会有审美疲劳现象产生.当然,公众对于基金会项目并不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而是说公众将会对慈善项目产生一种麻木感,即不再深入了解慈善事业,从而将认识停留在“资助”这一简单的层面,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慈善意识不够深刻是一致的.换句话说,社会大众在众多的资助型基金会项目的影响下,并不会认为基金会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哪些实质性的贡献.如若加上个别腐败事件的恶性影响,更将使公众对基金会产生负面看法,而后者的公信力将不复存在.显然,不具有公信力的基金会是难以获取资金支持的,这也意味着其生命力的枯竭.

(二)活动领域有待扩大

关于浙江基金会的活动领域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方面,从基金会开展活动的行业领域来看,有待进一步丰富.对于运作型基金会而言,其主要活动即依靠自身力量开展各类项目.那些注册资金不多的基金会,开展的活动往往作用范围也较为有限.对于资助型基金会而言,其只负责资金的供给和监督,而不直接参与到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论是运作型还是资助型基金会,都存在活动领域较为集中单一的问题.分析发现,浙江基金会的活动领域大多数仍然局限在较为传统的领域,如教育、公共服务、扶贫助困、医疗救助、公益行业等领域,这些领域吸纳的基金会资金占据了浙江基金会总支出的绝大部分(见图8).相比而言,艺术、科学研究、文化、创业、公共安全等领域由于成果产出周期较长,所需资金较大等原因而在资金支持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从基金会注册活动的地域来看,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即基金会往往都集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13年,在杭州注册的基金会多达128家,排名第二的宁波,基金会数量便下降到了57家,而对于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城市,分别仅有基金会7家、10家、13家、9家.显然,杭州市吸纳了浙江省基金会的绝大部分力量.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讲,基金会应当在注册地域方面有相应的平衡,理论上,对于那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更应当进行较多的投入,而不是仅仅将眼光放在发达地区.这或许与整个社会的慈善意识有关,只有当人们对于慈善事业有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后,才能抛弃类似提升个人知名度、借慈善谋取利益等诸多不良思想,从而对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一视同仁.

(三)创新意愿有待提高

组织想要有持续的生命力,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于基金会而言更是如此.创新意愿直接关系到基金会的行动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应当看到,虽然浙江地处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相比其他省市较为发达,但仍存在基金会自身建设不完善的不足,一个典型表现是组织创新意愿较低.从人才配备上看,不少基金会中的工作人员都是离退休干部,这类群体由于年龄较大,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其在组织创新、项目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可想而知.此外,年轻的工作人员往往以*为主,有编制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多.*则意味着工作的稳定性较差,在缺乏稳定性的工作环境中,组织成员很难有创新的动力.同时,福利也能影响到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不少基金会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这同样制约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激励就没有创新.由于创新不足,使基金会在资金来源、项目的宣传、人才的引进等方面都受到制约,进而带来了恶性循环,即创新不足导致组织能力低下,组织能力低下又进一步影响了创新的步伐.

(四)组织治理有待加强

“成功治理的关键取决于董事会决策层面与管理层执行层面的互动.”② 浙江基金会的组织治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的运作团队上.现实来看,国内不少基金会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出资者的决策影响,即出资者往往担任理事会的理事长,决定基金会的资金流向、项目开展等,理事会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建设基金会自己的专业运作团队.因此,不少项目的设计以及开展都显得较为业余,甚至在出资者有欠考虑的主观臆断下开展各项活动.显然,这种运作模式是不利于基金会长期发展的.放眼国内外,运作良好的基金会无一例外地拥有一支专业团队,负责整个组织的资金吸纳、项目设计、活动开展、对外宣传等一系列事务,有效避免了因出资人专业性不足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现象.

(五)功能辐射有待扩展

尽管基金会具有上述诸多优势且在现实中也的确发挥了积极效力,但其在功能辐射方面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具体而言,基金会承担了一部分政府的职能,推动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2014—2015年间开展了长江流域国控污染源水污染防治及组织发展项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长江流域污染问题,同时促进了长江流域环保组织专业发展和联动.该项目即扮演了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治理角色.此外,还有一些基金会积极参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促进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这些活动充分体现出基金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的缺陷.应当看到,虽然基金会在浙江诞生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而言较早,但受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基金会的看法存在不同声音,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声音,使得我国对于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始终没有走上一条宽松的道路,其在政治参与方面的捉襟见肘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推动基金会发展的理性思考

(一)发挥行业联盟功能

随着慈善环境的变化,社会对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提出了挑战,要求它具备高效、灵活和机动的能力.中国的基金会总体上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它们需要在组织治理、能力发挥等方面充实提高,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浙江省的也不例外.通过建立基金会网络结构和战略联盟则既可以搭建一个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也可以形成一个信息分享中心,这是应对当前公益发展的一种必要选择.这种联盟应该是基于经验、信息、项目研发、品牌营造等方面共享的行业论文范文体,在发展战略上要坚持以横向联合为基础,行业纵向长期稳定合作发展为目标,探索一种覆盖多领域的立体公益网模式.

应该使联盟在推动基金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行业的监督与自律,使之由家族型向社会型转化,进而提升组织的公益价值.发挥联盟与基金会“共进”的协同效应,公益活动的开展包括项目创设、组织实施、督导控制、评估验收等管理活动,严格地说,其中的每项内容对各个项目主体而言都是崭新的:会面临新的环境、新的问题等,如何避免因此而可能带来的困难,交流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通过组织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联盟应该在其中发挥平台作用.联盟实质上是一个行业*组织,具有基金会和慈善行业的双重属性,它可以破除单个组织的人格化公益行为,有助于提升单个组织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行业合作也有利于减少开展活动的成本,使慈善资源得以功能最大化,进而提升联盟及其成员(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

(二)加大与实体企业的合作

“基金会的资金、人力(理事会、秘书处团队)等必不可少的资源都严重依赖推动基金会成立的政府、企业或居民提供.因此,基金会也因为主导主体所拥有资源的不同以及主导主体施加的影响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和困境.”① 经济条件是公益慈善发展的基础,它一方面为基金会提供重要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也提供重要的管理技术和发展理念.总体看,浙江省基金会的资金实力并不是很雄厚,为了做好慈善需要进一步扩充基金.加强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也可以促进二者之间的深入合作.在目前的情况下,基金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与金融等企业的合作,在提升自有基金保值增值能力的同时,如创建一些基金会参股的公益企业、开发一些公益性的金融产品,推动基金会形成自我支持、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健康发展链,借此盘活已有的资源,建构公益与市场的融合体系,推动行业融合,实现社会治理的创新.浙江的基金会可以充分借助当地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条件,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组织比较优势,优化激活公益资源的综合价值,开创出一个新的慈善合作形态.

事实上,中国的基金会在初创时期曾被视为特殊的金融机构,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转变才被界定为公益组织.但在实际运行中,它开展的善款募集、基金存储、增值投资等行为,在一些活动内容上类似于金融企业.随着《慈善法》颁布与实施,慈善信托将成为基金会的重要行为,相应的资金融投会变得更多,在还没有明确政策支持的环境下,需要慈善组织和企业在坚持服务社会的原则下,寻找较多灵活的合作途径与模式.要求基金会形成更多的发展创意,充分利用市场的灵活便利条件,学习企业的投资理念和财富管理方式,进一步挖掘潜在的社会公益资源,利用市场机制努力扩大善款来源和资源使用效率,如开展公益创投、公益信托 、慈善信托、小额信贷、社会效益债券、社会价值投资、互联网众筹等.其中要解决好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机制运行问题,解决好寻求政策的支持和环境营造问题,严密设计好风险防范管理措施,避免出现由此而导致的“公益”变“公疑”.

(三)强化组织品牌的营造

品牌是组织发展的灵魂与生命,它承载着特定的精神象征和价值理念,是区别于他者的核心体现.中国的慈善组织初期是通过开展项目被社会所知悉和认可的,对组织品牌的建设和关注不足,目前仍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浙江省的基金会也是如此.

基金会是一种受价值理念驱动的慈善组织,其发展不仅需要得到社会的物质资金支持,否则会源尽枯竭;也要得到社会的理解与认可,怀疑和不信任严重地阻碍着其活动的展开.组织品牌是基金会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它作为以慈善促进、公益精神和善意表达等为核心特征的组织,通常被视为圣洁的化身,社会赋予其超越其他类型组织的期望.与项目品论文范文有生命周期性不同,组织品牌更具有长远战略性,伴随着组织存续的始终,并侧面彰显了捐助者的意愿趋向,这在主要以企业捐资为主的非公募基金会中表现尤其突出,它常与企业的理念相联系.因而,营造好基金会品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为此,需要基金会和企业二者共同借力,协调营造各自的品牌. 美国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通过企业与基金会共用名称方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

(四)注重推动社会治理制度的创新 ①

社会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基金会可以利用自身经费使用灵活方便的特点,推动解决社会突发事件的制度创新,如应急参与、社会帮扶、项目审计、社会合作等运行机制和制度构建的参与.推动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制度创新:借助支持科学研究,为经济发展寻求基本安全的运行设计,进而为政策服务;通过与其他部门形式多样的合作,探索跨行业、领域的合作方式.通过支持教育模式改革,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引导树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利用浙江省传统文化资源深厚的条件,激发其中潜在的巨大活力.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尝试进行社会改革试验.

责任编辑:黄建安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浙江非公募基金会研究”(10YJA630036)、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非公募基金会研究”(09JDDF002Z)的阶段性成果.

①②④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2004-2015年).

③ 数据来源: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组织净资产、收入、公益支出金额根据中国慈善信息平台组织与机构所披露的2014年报数据金额汇集.

⑤ 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数据中心实时数据,截至2016年3月25日.

① 数据来源: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5-2013).

② 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数据中心.

① 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数据中心.

① 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数据中心.

② 葛道顺:《我国基金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9期.

① 徐家良、刘春帅:《资源依赖理论视域下我国社区基金会运行模式研究——基于上海和深圳个案》,《浙江学刊》,2016年第1期.

① 参见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美国百年公益发展的启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

总结:本文是一篇基金会社会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引用文献:

[1] 中国社会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关于收入分配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2] 中国社会科学报查重
[3] 西方社会和城市中国本科论文怎么写 西方社会和城市中国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8000字
《基金会的角色定位、主要路径——浙江省基金会为例》word下载【免费】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