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国际标准论文范文参考 国际标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国际标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8

国际标准论文范文

国际标准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国际标准论文范文参考:标准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
  2. 第二篇国际标准论文样文:技术标准中的专利问题研究
  3. 第三篇国际标准论文范文模板: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研究
  4. 第四篇国际标准论文范例: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国家利益与有筹码的博弈研究
  5. 第五篇国际标准论文范文格式:几个国际标准分组*算法的安全性分析

★100篇免费国际标准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国际标准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国际标准论文范文参考:标准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

标准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各国开展商业交流的技术语言.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普遍融入经济全球化,标准对于贸易的影响不断凸显.当前,关于标准贸易效应的研究成为WT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贸易政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德国、英国、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一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成果,对建设国家标准化体系、制定贸易政策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积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由于研究数据较难获取,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工作量大,有关发展中国家标准贸易效应的研究长期以来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已有研究都是以发达国家标准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分析也只是考察发达国家标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从发展中国家标准出发,考察发展中国家标准对其进出口贸易影响的探讨极为有限,近年才开始出现考察中国标准贸易效应的相关研究.

与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相比,关于中国标准贸易效应的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上、还是在研究方向上,都远未取得系统性的研究进展.尽管长期以来国外学界、业界都非常关注中国标准,但是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却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论文力图从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标准的贸易效应.论文将最新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需求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对理论进行了扩展,并着重提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论文的主要部分及研究成果如下.

标准贸易效应的文献回顾.充分综述有关标准贸易效应的测度、争论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分三条线索.第一,梳理了标准影响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第二,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经验研究成果;第三,从网络产业的微观视角出发,分别从标准竞争与标准化形成的市场机制、标准化中的非市场力量与后发者策略两个方面梳理网络产业的标准竞争与标准化策略.文献梳理重在比较研究对象和研究结论的差异,归纳总结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宏观层面的分析.第一,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和时序数据考察了自愿性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结果显示:国家标准量、国际标准量的增加对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均产生了正面的作用.颁布和实施国家标准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影响更加显著,并且它们对于出口总额的正面影响都要大于对进口总额的影响.第二,通过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考察了自愿性标准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标准量的变化是出口贸易额增长的Granger原因,标准量对出口贸易额的作用的确存在,并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岭回归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标准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显著作用.这一促进作用在2001年中国成为WTO成员以后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改变.第三,基于国际分类标准(ICS)面板数据,以总需求函数为基础建立模型实证考察了强制性国家标准、自愿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际标准、自愿性国际标准对中国对外贸易、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特有的国家标准的增加,会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中国采用的国际标准(尤其是自愿性国际标准)正面推进了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有利于增加中美贸易盈余.强制性国家标准促进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抑制了中国来自美国的进口.

中观层面的分析.深入到产业层面,重点研究不同产业部门中各类标准的贸易效应的差异、涉及标准的贸易政策对特定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标准体系对特定产业出口贸易的作用.内容包括:第一,基于标准类别和部门差异考察标准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基础、方法、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标准的增加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同时,中国标准体系存在结构性不平衡:标准存量多的产业部门中国际标准所占比重较低;各产业部门中技术标准比重较高,管理标准所占比重较低;产品、基础和方法标准所占比重较高,安全、卫生和环保标准所占比重较低.第二,以电子产品出口贸易为例,应用引力模型对电子产品领域里中国标准的贸易效应进行面板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作用,这种影响还随着标准执行效力的不同以及电子产品种类的差异而变化,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有利于促进中国向世界出口电子产品.

微观层面的分析.第一,在存在网络外部性和转换技术的市场条件下构建模型,研究兼容性标准贸易政策的形成以及对网络产业的消费者效用、企业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为了遵循兼容性标准而采用转换技术的成本主要是由在本国市场上提供数字产品的外国企业承担时,本国政府有动机设定过于严格的兼容性标准.转换技术的存在有助于缓解数字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增加社会福利,但是在有关技术标准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时,转换技术的提供与定价依赖于企业之间的谈判博弈.第二,将标准因素引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利用中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首次实证度量了一致标准(harmonized standards),即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对异质性企业国际市场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致标准对于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贸易具有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对于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有影响,并且对于前者的影响力度更大.随着一致标准在国家标准中所占比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初期仅供应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企业也开始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其中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与此同时,那些初期已经开始供应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以及在整个样本期持续供应两类市场的企业在原有市场上的出口量也在增加.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了中国WAPI标准、韩国Binary CDMA标准的国际标准化案例,重点考察了标准化过程中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有效性,并对国际标准化中的后发者策略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中国推动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化策略的成功需要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在尊重企业决策和消费者诉求的基础上实现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综合以上,我们主要基于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标准经济学理论、网络产业组织理论、异质性企业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展开研究,按照宏观(中国对外贸易、中美双边贸易)—中观(产业贸易)—微观(企业国际市场选择)的顺序,对中国标准的贸易效应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论论证与经验证据,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归纳中国在国际标准化中的后发者策略.主要结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标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二,标准的贸易效应随着标准类别而有所变化,并具有重要的产业部门差异;第三,标准会影响微观企业的国际市场选择行为,标准的贸易效应可以通过标准对于贸易边际的作用进行解释.结合案例分析,从长期来看中国需要继续增进与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沟通、协商和合作,积极参加筹备、设定国际标准等各阶段的具体过程,在充分考虑标准类别、技术实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基础之上推动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囿于理论模型扩展的难度,以及实证数据获取的困难,论文的局限和问题在所难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第二篇国际标准论文样文:技术标准中的专利问题研究

技术标准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场准入的要求.专利是知识产权的客体之一,其实质是国家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的一种专有权利.

传统观念中,技术标准与专利几乎没有关联.专利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特点,而技术标准则具有通用、成熟、无偿使用、广泛使用的特点,标准化机构在采集标准时也希望尽量避免涉及他人的专利技术.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内制定技术标准时是没有现成的通用技术可以采集的,而高新技术的发明者和改进者都具有非常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技术成果几乎完全被专利权覆盖,所以,标准化机构在这个领域内别无选择地必须与专利权人谈判,将专利技术采集为标准.

作为WTO追求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手段,是限制各种非关税措施的使用,防止其演变成为贸易壁垒.其中,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要求成员尽可能使用国际技术标准,对非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的使用有诸多的限制.但是,这个制度反过来看就意味着国际标准的使用将不会构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即符合WTO的要求.在WTO相关协议肯定了采纳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合法性之后,WTO成员(其中主要是发达国家成员)非常重视本国专利技术的标准化以及本国标准的国际化,力图以此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在研究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结合的研究热潮.基础研究成果进行应用转化的结果是在2000年前后欧盟、美国、日本等都通过了“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的报告.这些报告共同的特点都是遵行“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国际标准贸易化”的发展模式,其中的主题就是探讨专利权和国际技术标准的互动发展关系.

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的时间尚短,无论是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还是在参与国际贸易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属于知识产权法和国际经济法交叉的“技术标准中的专利问题研究”在国内法学界还没有引起重视.而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其中主要是数字化产品、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对兼容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国际技术标准是它们生产、销售产品、提供服务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这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薄弱,产业界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时候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它们急需法学理论的支持,以帮助它们探索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发展途径.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技术标准概述”讨论了技术标准的概念、种类、目的以及历史发展,国际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结合的原因和影响.第二章“标准化的专利政策”分别介绍了主要的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专利政策、事实标准形成中的专利政策以及一些专利与标准结合的典型案例.第三章“专利技术的标准化途径”在分析标准中“必要专利”构成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企业专利的标准化通常遵循的两种途径:一种是企业专利——专利池的自发产生——行业事实标准,另一种则是企业专利——国家标准战略的确定——专利信息披露——有意构筑的专利池——国家标准的产生.第四章“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许可”主要介绍被纳入标准的专利技术在许可时的合同事宜以及一些特殊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拒绝许可时如何启动强制许可程序、标准中专利的交叉许可或共享安排以及一揽子许可时使用的格式合同的法律效力等.第五章“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滥用及其法律规制”在分析知识产权合法垄断与知识产权滥用界限的基础上,针对标准制定过程中以及标准适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专利滥用行为及其法律规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六章“技术标准化战略”在分析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总结出在三种不同情况下中国的应对举措.

第三篇国际标准论文范文模板: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研究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81695.html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跨境银行迅速发展,系统性风险显现,金融危机跨境传播明显,对银行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提出了现实需要.国际组织(如巴塞尔委员会)在银行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各国银行监管者在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制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包括协调与合作的背景、机制、内容和效果,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参与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对策.

金融全球化是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背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带来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近年来,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显现,表现在:在多种外部监管规则的作用下,银行经营的顺周期性明显(时间维度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资产证券化使风险分散在众多市场参与者手中,但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增加(跨部门维度的系统性风险).

本文研究的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是各国银行监管当局在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指导和组织下,依据国际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和准则进行的.从历史上看,银行破产或金融危机是推动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不断发展的力量,如Herstantt银行倒闭推动了巴塞尔委员会的建立,BCCI银行的倒闭推动了跨境银行监管原则的建立,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一系列金融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建立.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制定通常是由发达国家提议,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制定方案并组织各成员国讨论通过,然后由各成员国在本国监管法规中落实执行.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并没有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但为了获得国际金融市场的认可,往往也参与到对监管国际标准和规则的执行中来.

本文从跨境银行监管和各国对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的执行等两个方面对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内容进行分析.跨境银行的监管是母国和东道国银行监管者进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要内容.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并表监管原则,本文从日常监管中的国际协调与合作、金融危机中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宏观审慎监管中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等三个方面对母国和东道国监管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进行了分析.各国银行监管者对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的执行是各国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而进行的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在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的推广方面,国际组织通过对各国遵守国际标准和准则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技术援助,在推广国际标准和准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市场力量和跨境银行的发展也推动了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在各国的执行.学术界对执行《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新资本协议》等国际标准和准则的效果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执行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有助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但并不能阻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执行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是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执行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对宏观经济具有一定影响,如《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等.

本文在最后一章对我国参与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包括资本监管原则的落实、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和治理结构、跨境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等三个方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最新的国外研究文献,以巴塞尔委员会指导下的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为主线,系统、全面地梳理了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背景、发展过程、形成机制和内容,分析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对跨境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国际经验和做法,对国外学者在金融监管国际标准和准则的作用和效果方面进行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参与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建立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篇国际标准论文范例: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国家利益与有筹码的博弈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已经逐渐转向技术优势,技术标准竞争正在向市场竞争的高级形式演变,各行各业中的企业都在努力尝试将自身的标准树立为市场上的主导标准,从而获得市场的控制权,谋求巨大的商业利益.对国家而言,每个时期不同的主导产业的掌控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国际政治结构的调整.原本就在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则能够更加便利地成为竞争的主导者,从中获得巨额经济利益.同时,发达国家和垄断企业通过制定标准战略,利用国际标准组织和规则,将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结合起来,制订出有利于自己的标准体系,筑起一道坚实的技术壁垒,迫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的新格局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标准争夺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国家对经济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对国家战略利益的维护.因此,如何参与标准竞争夺取领先地位,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一个更加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在总结和评述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技术标准竞争成为市场竞争高级形式的发展趋势,提出国际标准竞争中国家利益量化函数,引入筹码概念,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非对等技术水平和对等技术水平条件下,博弈参与国最优技术管制和新技术标准开发策略.具体而言,主要完成的创新工作如下:

一是提出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概念,给出量化的收益函数.将企业间的标准竞争上升到国家间的标准竞争高度,考虑经济利益、安全系数、自主产权量化收益、网络效应、消费者效用等因素,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提出国家利益函数.

二是构建非对等技术水平条件下标准竞争动态博弈模型和对等技术水平条件下标准竞争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提出技术先行国和追赶国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技术标准竞争策略,作为技术追赶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技术创新基础和实力总体较薄弱等问题,需通过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支持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并需防止技术先行国滥用知识产权、标准优势等行为.对等水平条件标准竞争,提出了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新技术标准开发策略,研究表明,决定动态博弈模型结果的因素取决于知识产权的量化所带来的收益以及两国所采取不同的策略各自需要承受的风险值大小.

三是定义了技术标准竞争下的筹码概念,并对其中一种筹码引入博弈对均衡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国际标准竞争中运用筹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有筹码的技术标准竞争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提出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技术标准竞争策略及筹码策略.在非对称技术水平条件下引入筹码概念,并将其分为保障性筹码和威胁性筹码,分别研究了一国拥有筹码和两国均拥有筹码,三种不同情况下技术先行国的技术管制策略、追赶国新技术标准开发策略.研究表明,拥有筹码的一方比没有筹码的一方更具有优势,会使纳什均衡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改变;拥有威胁性筹码的一方比拥有保障性筹码的一方更具有优势;当博弈双方都拥有筹码时,可能会使得纳什均衡朝着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论文最后部分还利用有筹码的技术标准竞争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对中国的TD-SCDMA和欧盟的WCDMA通信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对我国开发4G/5G通信标准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应用研究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探讨分析.

第五篇国际标准论文范文格式:几个国际标准分组*算法的安全性分析

国际标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标准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5000字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国际标准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国际标准论文范文题目

分组*是加解密双方用同一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运算的*算法,是保障数据机密性与完整性的重要技术.分组*的安全性分析有利于发现算法中存在的不足,以确保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并指导新的算法设计.上世纪末,随着美国AES计划[1]、欧洲NESSIE计划[2]和日本CRYPTREC计划[3]的相继实施,对相应标准*算法的安全性分析被国际*学者广泛关注,极大地推动了分组*分析与设计工作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三个国际标准分组*算法AES、Camellia和CLEFIA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学性质,并与国际上最前沿的分析结果相比得到最优的结果.

1、分组*AES的安全性分析

分组*Rijndael是由两位比利时*学者Daemen和Rijmen于1997年设计,并于2000年10月被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公布为高级加密标准AE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之后,AES被CRYPTREC工程和NESSIE工程推荐,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选定为国际标准ISO/IEC18033-3.AES的分组长度为128比特,采用SPN结构,密钥长度有128比特、192比特和256比特三个版本,本文分别用AES-128、AES-192与AES-256表示.

AES的中间相遇攻击是由Demirci和Selcuk于2008年FSE会议上提出[7],他们利用4轮AES区分器给出了7轮AES-192和8轮AES-256的分析结果.在2010年亚密会上,Dunkelman, Keller和Shamir提出了差分列举技术思想和Multiset技术,有效的减少了Demirci和Selquk攻击的存储和时间复杂度.同时,利用数据/时间/存储折衷技术给出了7轮AES-128的中间相遇分析结果.在2013年欧密会上,Derbez, Fouque和Jean利用Hash函数分析中的反弹(Rebound)技术,极大减少了Dunkelman等人攻击的时间和存储复杂度.并构造了5轮AES-256区分器,给出了9轮AES-256的分析结果.

本文主要考虑单密钥模式下,对AES-192/256的中间相遇攻击.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中间相遇攻击的新方法——基于密钥的中间状态过滤,并利用此方法构造了5轮AES-192区分器,结合数据/时间/存储折衷完成了对9轮AES-192的中间相遇攻击.我们的攻击延续了Dunkelman等人所提出的差分列举的思想,但不同的是,我们利用中间状态的密钥关系,用有序数列代替Multiset来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以减少攻击的复杂度.这是除Biclique方法之外[10],首次对9轮AES-192的分析结果.同时,我们利用攻击中预计算与在线阶段的密钥关系,将整个攻击分割为一系列的子攻击,每个子攻击都是相互独立的.当所有的子攻击工作于串行模式的时候,相应的存储空间可以重复使用.利用此方法,我们降低了整个攻击的存储复杂度.对于9轮AES-256,与2013年欧密会的结果[9]相比,存储复杂度降低了232,但数据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不受影响.

2、分组*Camellia的安全性分析

分组*算法Camellia由日本NTT和三菱公司于2000年设计,其分组长度为128比特,密钥长度有128比特、192比特和256比特三个版本.Camellia被CRYPTREC工程推荐为日本的e-government算法,也是NESSIE工程最终选取的算法之一,并且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选定为国际标准ISO/IEC18033-3.本文研究了Camellia算法的不可能差分分析和中间相遇攻击.

首先,我们给出了带FL/FL-1层Camellia算法的7轮不可能差分特征.利用该不可能差分特征,我们分析了不带白化密钥的10轮Camellia-128,以及带白化密钥的10轮Camellia-192和11轮Camellia-256算法.同时,我们给出了在3/4弱密钥空间里,带FL/FL-1层的7轮不可能差分特征.之后利用该特征给出了弱密钥条件下、10/11/12轮Camellia-128/192/256的不可能差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复合攻击的思想:即利用每次失败的攻击来推出2比特的密钥条件,经过a次攻击,推出2×,a比特密钥信息.从而,将弱密钥条件下的攻击转化为对全密钥空间的攻击.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出了中间14轮Camellia-256和12轮Camellia-192的分析结果.

其次,结合2010年亚密会上Dunkelman等人所提出的差分列举思想和Mulitset技术,我们给出了7轮Camellia-192的中间相遇性质.并以此构造了12轮Camellia-192的中间相遇攻击,复杂度比当前最优结果快大约28倍.此外,我们给出了8轮Camellia-256的中间相遇性质,并以此构造了带两个FL/FL-1层的13轮Camellia-256的中间相遇攻击,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对首轮开始13轮Camellia-256的分析结果.我们同样给出了不带白化密钥的14轮Camellia-256的分析结果.

3、分组*CLEFIA的安全性分析

CLEFIA是由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于2007年设计,2012年被ISO/IEC29192-2选举为轻量级分组*算法标准,2013年被日本CRYP-TREC项目推荐为e-Government建议算法.CLEFIA采用四路广义Fesitel结构,分组长度为128比特,密钥长度有128比特、192比特和256比特三个版本.

本文给出了一个10轮的CLEFIA截断差分特征,并给出了13轮CLEFIA-128的分析结果.之后,结合Isobe等人提出的函数归约技术,我们给出了14/15轮CLEFIA-192/256的分析结果.复杂度比当前最优结果快大约240倍.最后,结合轮函数的密钥关系,我们给出了14轮CLEFIA-128的分析结果,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对14轮CLEFIA-128的分析结果.

本文关于国际标准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国际标准引用文献:

[1] 国际标准专业论文题目 国际标准论文标题怎样定
[2] 最新国际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标准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国际标准论文提纲格式样本 国际标准论文框架怎么写
《国际标准论文范文参考 国际标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国际标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