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教师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高中教师教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7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关系的研究
  2. 第二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样文: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
  3. 第三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模板: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设计研究
  4. 第四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例:中学向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5. 第五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格式: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比较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关系的研究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研究表明,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影响着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以往研究的对象多为小学或初中数学教师或职前数学教师,鲜有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师教学能力关系的研究.然而,高中数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群体,甚至由于高考,他们在(我国)社会中扮演了比其他学段教师更为重要的角色.

了解一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的状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本研究以吉林省6所高中的157名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量化的研究方法为主,配以访谈法,分别从静态、横向的视角与动态、纵向的视角,分析数学教师各项专业知识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关系:先以横断数据刻画出高中数学教师各项专业知识与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对关系,再以纵向、发展的视角分析教师的各项专业知识在教师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关系,并以此总结出教师专业知识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某些规律.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2500字本科论文、2000字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高中教师教学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选题

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研究者在“研究设计”部分界定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关于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的相关定义,详细介绍了研究工具的制定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过程,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研究子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其次,研究者分析了教师在专业知识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教师其专业知识状况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教学知识方面——尤其是数学学科知识;高中教师基本上较好地掌握了教学所需的数学学科知识(主要为高中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知识,而对一般教育学知识的掌握则有些不足;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在某些知识方面存在某些较明显的缺陷.另外,这里还解释了“教师数学教学知识并非持续增长”以及“任职于不同类别学校对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存在影响”的原因.

然后,在验证本研究中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方法是合理的之后,论文以横断数据刻画出高中数学教师各项专业知识与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关系,并阐述了教师专业知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影响作用.研究者发现:教师专业知识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各项教师专业知识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影响状况不同;教师各项教学能力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教师专业知识与高中数学教师各项教学子能力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论文还以纵向、动态、发展的视角分析刻画了教师各项专业知识在教师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教师各项教学能力发展历程的阶段性存在差异.各项教师专业知识在教师职业生涯各阶段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关系不同;各项教师专业知识自身存在生成的“关键期”.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及结论,研究者对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及在职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并对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且指出未来研究的某些方向.

第二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样文: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

在过去几十年里,国际上有关教师研究的核心发生了几次重要的转移.研究的焦点从简单地识别“好教师所具备的特征是什么”到记录“教师做什么”,思考“教师为什么以及如何教学”,再到探索“教师知道什么”.同时,世界各地的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对教师具备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师知识的领域研究中,以往更多地关注教师“应然性”知识,而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实然性”知识研究比较少.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寻高中数学职初教师与经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差异,以及学生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观点.研究分为质的案例研究和量的问卷调查两个阶段.在质化阶段,运用案例研究法对上海市6名高中数学教师关于函数内容的教学进行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田野笔记,得出职初教师与经验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主要差异.量化阶段,对6名教师授课班级的334名学生进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观点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认为职初教师和经验教师在数学内容知识、学生理解的知识、效果反馈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案例研究得到的结果类似.

通过比较职初教师和经验教师在函数内容的学科教学知识,发现他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能否讲清楚,讲明白,就是需要教师对授课内容有深刻地理解.函数是中学数学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的纽带,需要教师把握函数概念的定义、来龙去脉与结构关系.(2)教师能否明白学生,就是需要教师能准确找到学生的易解点与误解点.教师能够提早找到学生的误解点,是了解学生的关键所在.(3)教师能否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教师需要组织、编排与每堂课学习目标相配套的工作单、教案或其他检测工具,关注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把握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与怎么使用特定的策略,积累针对性的教学经验.

研究结果无论对于教育研究还是教师教育都带来重要的启示,提升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可由学科内容知识先着手.加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大量特定的学科教学知识,案例研究恰好能够体现和共享这类知识.同时学生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观点的量表,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第三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模板: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设计研究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策略,从学生的活动中收集“以评价为根据的证据”,并参考这些证据做出适当决策,即时地调整教学.在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是教师所必须收集并掌握的重要证据,教师需对其加以分析,从而促进“学习”的发生.大量研究证实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e.g. Black&,Wiliam,1998, Hattie,2009, National Mathematics Advisory Panel,2008).在我国现阶段的课堂评价研究主要是依赖一线教师自己的摸索,很少有专业发展指导者从事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以经验总结居多,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能力方面缺乏实际案例研究,这与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相矛盾.为此,研究和探讨与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紧密相关的课堂形成性教学评价,对于推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要考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数学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两个具体问题着手:

1.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技能的获得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有哪些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性评价技能的形成

2.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基本的形成性评价策略教师应该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策略

由于形成性评价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与教师的个性、经历和教学理念相关,也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本文在构建形成性评价技能发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个案的研究,考察不同教师在不同数学内容和学生情形下,发展和运用数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一些特征.

研究结果如下:

其一,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节能的获得一般要经历问题确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与评价,以及教学改进4个阶段.研究者通过对三名案例教师的跟踪指导,在每个阶段的指导过程中发展了能够有效促进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指导策略,主要包括:(1)教师提问后的针对性讲评;(2)及时反馈;(3)探究式的平等讨论;(4)提供教学设计辅助工具;(5)通过课堂观察结合课间及时交流;(6)贴便签;(7)教学反思;(8)刺激录像;(9)深度访谈.

其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形成性评价原则和策略有:(1)“顺势-引导”教学原则;(2)介入前首先倾听原则;(3)",I-R-R...-E(F)",师生互动模式;(4)聚焦式追问;(5)转述学生的观点;(6)等待时间;(7)学生讲解;(8)元认知监控.

通过此次专业发展活动,三名个案教师有关形成性评价的教学的专业素养发生了以下变化和发展:

(1)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原理知识内化更新为符合自身需求的、独特的教学指导原则,

(2)在原理的作用下,针对具体的数学主题或学习难点,形成有效的形成性评价的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成为后续有效教学的支撑依据,

(3)教学中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思考、形成有效的师生交流策略.

第四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例:中学向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向量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向量作为一种不同于数的量,有自己独特的运算结构和系统,学习向量有助于发展学生对“数、量和运算”的认识.向量几何提供了一种认识空间和图形的新方法,使学生初步领略机械化的现代数学思想.向量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可以使师生从一种新的角度诠释许多初等数学知识,并为学习高等数学中线性代数理论奠定基础.

近几年,从数学角度探索向量教与学的研究多是探讨技术进入数学课程后怎样影响学生数学概念的发展以及解题途径的产生.向量概念包括方向和大小两个维度,有几何图像和代数坐标等多种表征方式.这给教学和学生的概念理解都带来一定困难.向量进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后,引起广大师生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但国内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对向量教学中许多重要而基础的问题一直缺少实证研究.例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概念”,“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等等.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向量教学中四个基本问题的探讨来反映当前的现状和问题.

我们首先以SOLO,APOS等教学理论为基础检验学生对向量概念(几何图象和代数坐标)的理解水平,以及与向量概念有关的错误类型.我们选择302名高二学生为被试,利用测试卷、访谈、个案研究作为研究工具.研究发现,对于检验向量概念的测试题,有约占总数22%的学生在几何图像方面达到水平4,约占总数3%的学生在代数符号方面达到水平4,只有约2%的学生在几何图像和代数符号两个方面都达到灵活协调阶段.大多数学生没有建构自由向量概念.学生更倾向于应用向量的几何图像表征处理问题.把向量看作一段距离或一个数是向量错误的主要类型.

其次,我们检验了用向量法处理立体几何度量与位置关系问题的教学效果.以测试卷和调查表为工具,我们对368名高三学生怎样处理能用两种方法(综合法与向量法)解决的立体几何(位置关系与角的度量)问题以及学生对两种方法特征的认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时用两种方法处理问题的学生(EV型)人数最多,仅使用综合法(E型)的人数略高于仅使用向量法(V型)的人数.但V类型学生的解法似乎更有效,成功率高于E类型学生.而且EV类型学生的得分结果也表明,向量方法的正确率高于综合法.

我们还分析了两种错误类型——一般性错误与向量错误.对E类型和EV类型学生来说,一般性错误主要出现在逻辑推理方面,其次是技术性错误,误用题目信息,误用定理或定义.对于运用向量方法的学生,V类型学生和EV类型学生(应用向量法部分)的一般性错误类型都是数学语言转换.向量坐标计算错误是向量错误的主要类型.

对于两种方法(综合法与向量法)特征的认识,研究表明学生认为综合法的最主要优点是:综合法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只能处理个别问题).综合法的最主要缺点是不会做辅助线以及找不到要求的线或角.学生认为向量法的最主要优点是方法简洁有效,向量法的主要缺点是计算繁琐易出错.

第三,我们以皮亚杰的图式理论为基础,从知识关联性的角度研究了教师的向量概念.我们以测试卷、访谈、个案研究为工具,对2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不能以一种系统的观点去看待向量概念及其一些变换,例如,他们对向量概念的理解仅限于教材中的定义——“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他们虽然能判断一个线性方程组有无解,但不能表示出解空间的结构.他们认为复数、矩阵与向量概念有许多相似,但看不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四,我们通过对上海、沈阳和石家庄三地1069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其后三位教师的访谈,调查高中教师对向量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作用的态度,教师相关教学知识的发展途径,教师希望进一步培训的内容,等等.结果表明:立体几何简化论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是大多数教师对向量进入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认识.

最后,我们通过反思和整合各项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教材和教学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由向量概念.(2)立体几何用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向量法)处理没有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但仍受欧氏几何影响较深.(3)大多数教师具有的向量知识以程序性经验为主.(4)囿于自身经验积累和反思,以及同水平经验分享的知识发展途径影响了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向量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据此,我们对向量教学、教材编写以及教师培训提出若干建议:(1)教材应明确提出自由向量概念.(2)改进向量定义的叙述方式.(3)教学应展现向量概念从不同的物理情境到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突出自由向量的概念本质.(4)加强向量的代数坐标表示及运算的教学.(5)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第五篇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格式: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比较研究

从十七大报告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视.

中国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颁布了修订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澳大利亚课程、评价与报告管理局(ACARA)于2010年制定了首次在全澳大利业范围推行的国家数学课程.在两国的国家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与“统计与概率”都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内容领域,且在这两个内容上体现出了相同的理念与要求.在“数与代数”领域,在强调必要的熟练准确的算术计算的同时,更加关注算术学习与代数思维发展的衔接,强调数的学习要为代数的学习作好准备;而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不再过分强调对理论概率的计算,而是加强对数据的重视,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与统计素养.

无论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在推行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时,数学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在中国与澳大利亚这两个不同背景的国家中,数学教师在面对国家课程改革时的应对与表现,探究两国数学教师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及原因,从而评估教师这一重要因素对国家课程改革的实施的重要影响,并进而反思国家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些重要问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分析、比较中澳两国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即教师基于专业知识与素养作出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本研究中是指在面对课程改革时,数学教师结合对特定数学内容(“数与代数”与“统计与概率”,鉴于两国数学课程在这两个领域内要求联结算术与代数学习以及发展统计思想的共同理念,本研究中分别使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表述)的认识,深入解读数学课程理念及发展方向,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教学情境与内容的专业能力.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怎样的理论框架与哪些维度,可以对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

(2)中澳两国数学教师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内容上的专业行动能力表现如何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不同点

(3)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

(4)理论框架中的哪些维度最能体现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可以被视为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关键维度与核心因素

在“学科教学知识(PCK)”与“数学教学知识(MKT)”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在面对教育系统改革与学校变革的“专业行动能力(Teacher Capacity)",的研究,考虑中澳两国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发展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从四个维度考察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维度A,数学知识;维度B,对官方数学课程理念的理解;维度C,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理解;维度D,教学设计.针对不同数学内容,每个维度下面各自有四个分析的操作性指标.在研究中,对中澳两国的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数学教师作了问卷调查,分别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两个内容上随机选取120份(中澳各60份)与82份(中澳各41份)有效问卷,中澳样本中初中与小学教师的比例完全对应一致.根据每个维度下各自的四个分析指标,首先对问卷进行了质性分析.在对教师的回答进行双重编码后,利用SPSS19英文版作量化分析.之后在每个内容上各选取10位(中澳各5位)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访谈并作了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了以下结论:

(1)两国数学教帅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上的专业行动能力呈现出了非常相似的正态分布,在两个内容上高、中、低的比例大约都是20%、60%、20%.虽然差距并不明显,但两国教师在不同的内容上的表现并不相同,在“关系性思维”上,中国教师在数学知识(维度A)与教学设计(维度D)以及总分上要比澳大利亚教师得分更高;而在“统计思想”上,澳大利亚教师在所有四个维度上都比中国教师稍好.这支持了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即需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研究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不应给出普遍意义上的描述.

(2)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内容上,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略有不同,但总体呈现出了相同的结果.教学设计(维度D)与其它三个维度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若不考虑教学设计这一维度,其余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80739.html

(3)本研究理论框架中的四个维度都能有效区分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但其中教学设计维度表现最为直接明显.首先,教学设计这一维度对于不同层次水平专业行动能力教师的区分最为显著,线性多远逐步回归分析(step-wize)显示这一维度为回归模型中的首要维度;其次,教学设计这一维度与其它维度的相关性最为密切,而且其它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也都是通过教学设计这一维度的作用才发生;最后,两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表现最不理想,要提升他们的专业行动能力,教学设计是需要得到最大重视的一个维度.因此,可以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关键维度与核心要素.

本论文共包含六章:第1章为引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第2章为文献综述,在界定了本研究中“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内涵后,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做了述评.在文献述评中首先回顾了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数学教师知识研究的发展及各种研究路径,指出了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接着探讨了在本研究中如何从上述研究中发展出“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理论框架;第3章为研究设计与方法,首先给出了研究理论框架,之后讨论了研究的设计及实施过程;第4章与第5章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发现,分别关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部分内容,这两章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首先讨论了课程与教学新的理念与要求,接着详细介绍研究过程,之后是对研究问卷进行质性和量化的分析并对研究效度与信度进行了严格的验证,再对部分教师的访谈进行深度分析,最后对研究发现加以总结;第6章是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与思考,对前面两章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与反思,讨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的设想.

本研究的拟创新之处首先在于首次在数学教育研究中使用“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这一表述并进行了理论框架的架构,框架中使用了四个维度及详细分析指标.与之前的数学教师知识的研究不同,本研究认为对数学教师的研究应该关注特定的数学内容,并且要关注教师针对特定数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设计.而且,考虑中澳两国国家数学课程这一背景,将对官方数学课程理念的解读作为理论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并用实证的方法对这一框架进行了验证与探索.

其次,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还在于首次系统地对中澳两国数学教师进行了比较.中澳两国都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而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教育系统差异明显,因此这一比较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的重要作用提供启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针对特定内容描述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这是本研究在理论发展上的尝试与创新,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学教学知识”的理论框架更易于描述一个教师的整体知识状况,而本研究框架在如何更有效地描述某一位教师的整体专业行动能力将存在困难.研究中选取了5位教师同时参与两个内容的研究,发现了同一教师在不同数学内容上表现的一些关联,但结论有限.

另一不足之处体现在研究结论的分析上,本研究同时采用了质性与量化分析,质性与量化分析的结果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并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检验了问卷分析的效度与信度.但是对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三个层次的划分难以完全避免主观成分.

此外,本研究没有观察实际课堂教学.虽然本研究中问卷与访谈很好地反映了样本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但没能进一步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之问的关联.

主要论述了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高中教师教学引用文献:

[1] 高中教师教学学论文题目 高中教师教学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高中教师教学英文参考文献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提纲模板范文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提纲怎么写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教师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高中教师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