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儿科学论文范文参考 儿科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儿科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2

儿科学论文范文

儿科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儿科学论文范文参考:基于古代文献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中的应用研究
  2. 第二篇儿科学论文样文: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厌食症证治规律研究
  3. 第三篇儿科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医儿科历史文献研究
  4. 第四篇儿科学论文范例:基于淮安市2010年出生人群的围产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
  5. 第五篇儿科学论文范文格式: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

★100篇关于儿科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儿科学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儿科学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儿科学论文范文参考:基于古代文献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中的应用研究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本研究从古代儿科文献入手,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中的应用.

依据古代儿科文献资料所展示的各时期该理论发展的特点,可分四个时段.

其一,“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形成,这一时期在唐及五代之前.中医藏象学说最早自成体系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素问》).虽然《素问》中尚无直接论述五脏与六腑之间两两对应关系的文字,但在《素问·,金匮真言篇第四》中已经提到了五脏六腑具有逆从、阴阳、表里、雌雄关系;《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中的“五决”诊法则明确指出属于肺的疾病(咳嗽上气)归咎于手阳明、太阴经脉.这就明确了肺与大肠之间可通过经络相联系,而无须借助社会结构的隐喻或五行模式的推导.在《灵枢》中出现了系统的脏腑相合论述,其中“肺合大肠”凡两见.这种相合关系的产生,据当代学者及本文的考证,都与经络学说有关,且在针刺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胸中属于肺之病采用刺手阳明络的方法.现存隋唐医学文献中,逐渐将在《素问》、《灵枢》中零散的肺合大肠、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的表述摘引出来,作为五脏六腑病证前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诸病源候论》中归纳为肺“与大肠合.大肠为府,主表;肺为藏,主里”.为后世“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归纳奠定了基础.《千金要方》则将肺与大肠结合起来论虚实,记载了“肺与大肠俱实”、“肺与大肠俱不足”的病证及相应的药疗方.同时《素问》肺咳日久移于大肠的病证传变途径也被纳入了五脏六腑病证系统.《外台秘要方》转引的《删繁方》治疗大肠实热、虚寒的方剂表明,药疗法中已经开始出现肺、肠同治的实例.

其二,“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中的最初应用,这一时期为宋金元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开始在中医儿科中的得到应用.宋代其中两部官修的大型医方书(《太平圣惠方》与《圣济总录》)中,有若干关于肺与大肠关系的重要内容,二书的记载表明,肺合大肠的理论不仅用来解释某些疾病的病因,同时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治疗,出现了肺病治肠,肠病治肺,或肺肠同治的药疗法.《圣济总录》中还第一次出现了“肺与大肠为表里”的提法,并用来解释血痔的成因.这意味着“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宋代已经最终形成.随着“肺与大肠为表里”理论的广泛运用,宋代儿科著作中也开始采用这一理论.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再次出现了“肺与大肠为表里”的提法,并用来解释小儿变蒸说中.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这一时期的儿科学在临证中可以不受病位的限制,深入探求脏腑相关的病因,辨证用药,为儿科药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其三,“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诊治儿科病种的扩展与理论探讨,该时段主要是明代.明代儿科医书中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相关的内容较多.这一时期众多医家较多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多种疾病(如肺热、脱肛、赤白痢、便血、麻疹、疳症等)的见证、病机等予以解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王肯堂)一语在明代几乎取代了宋代出现的“肺与大肠为表里”,被后世学术界广为运用.明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学中应用最多的是指导临床用药,其涉及的病种主要为杂病,以属于大肠腑证者(便血、脱肛、痢疾、泄泻、大便不通等)居多,也有属于肺疾(马脾风,咳嗽等证)或肺肠同病者.明代儿科疾病诊治中,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辨析所治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为选择先从肺治或先从肠治,或肺肠同治提供依据.此外,明代还开始总结某些具有肺肠兼顾药性的药物,以便临床选用.

其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诊治儿科诸病的深化与医案分析,该时段主要是清代.清代是中医儿科应用和发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疫病流行频繁,危害小儿的疾病甚多,因而促使“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更多地应用于儿科疾病诊治.鉴于儿科理论有“痘出于五脏,疹由于六腑”、“麻乃大肠主之”等说法,且麻疹多犯肺,因此清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最多见用于麻疹诊治.此外,清代儿科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杂病的记载较明代大为增多,但所治的疾病种类仍多局限于属大肠腑证的下部疾患(如脱肛、痢疾、大便不通、便血等),属于肺疾(咳嗽、肺热喘渴等)者甚少.这从一个侧面提示,小儿疾病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病种主要与大肠腑有关.大肠可以发挥驱邪外出的通道作用,因此,“除肺热而不引大肠”,就容易导致“闭门杀贼”之弊.

研究提示,“肺与大肠为表里”一语,其在《灵枢》的最早表述法是“肺合大肠”.这种“合”可以体会为配合、对应,也可以理解为两者有一定的络合关系,两者之间还有着以经脉为媒介的联络通道.“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表里”,是引进经络学说阴阳经相表里的说法.在该理论运用的实例中,肺合大肠最多见是功能、气机的上下交流.在生理上二者互相配合,即肺气肃降正常,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助于肺气肃降顺畅而呼吸匀调.病理上互相影响,若肺气失于肃降,津液不能下达,或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可见大便困难或秘结.若大肠实热便秘,腑气不通,可影响肺气肃降而咳喘胸满.但是从广义上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已经延伸扩展到了肺系与大肠系.肺系:皮毛、咽喉、胸、鼻;大肠系:大肠、肛门.肺与大肠在生理密切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肺肠之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肺病及肠与肠病及肺以下两方面.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逐渐形成于唐及五代以前.其前身脏腑相合理论见于《素问》、《灵枢》有关针刺经脉的篇章,是藏象学说与经络学说渗透交融的产物.其中“肺合大肠”两见于《灵枢》,并已运用于诊断与针刺疗法.隋唐时期药疗法中已经出现肺、肠同治的实例.

(2)“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宋金元时期应用于脉诊、药疗,并开始运用儿科学中.《圣济总录》首次出现“肺与大肠为表里”的提法,并用此解释血痔成因.宋金元儿科学开始深入探求脏腑相关的病因,辨证用药,为儿科药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3)明代众多医家尝试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多种疾病(如肺热、脱肛、赤白痢、便血、麻疹、疳症等)的病证、病机等予以解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王肯堂)一语逐渐被后世医学界广为运用.该理论在明代儿科学中有效地指导杂病临床用药,其适用范围比宋金元要广泛得多.

(4)清代是肺肠相关理论在儿科中应用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主要表现是越来越多地运用该理论诊治小儿疾病种.“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使大肠成为驱邪外出的通道,避免出现“闭门杀贼”之弊.

本文基于系统梳理分析古代儿科文献,全面探讨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形成过程,及该理论应用于古代儿科的范围与特点.进而系统梳理了该理论在古代药疗及儿科中的应用与发展,其中包括脉诊分部、解释小儿变蒸阶段,以及在儿科麻疹及以大肠腑为主的杂病诊治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中相关的理论阐述.该理论是儿科病证“外感重肺肠”的一个方面,对总结儿科病证从肺、大肠论治的规律有所裨益.

第二篇儿科学论文样文: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厌食症证治规律研究

米明锁(1954.7-)主任医师、教授,主攻中医儿科临床.山西省名医、优秀专家,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师从宋明锁学习3年.论文题目:“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厌食症证治规律研究”.宋明锁在师承张刚、郝玉明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经历40年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学术上,治外感重气分,治内伤重脾胃.强调小儿禀赋特点及脾胃功能强弱在发病和康复过程中所起的枢纽作用,在调理脾胃治疗小儿杂病的辨证规律方而体会深刻、疗效突出.在小儿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他创制有效方剂20余首,其中调理脾胃的方剂有8首.1宋明锁主任学术思想概述1.1治疗热病擅长使用下法下法的目的是祛邪,邪去即正安,下法可去积、清热、和调.前人尝言“儿科不擅用下法难以治大证”,此语或嫌宽泛,但“儿科不擅用下法难以治热证”却是实在之言.下法应注意中病即止,顾护脾胃,注重配伍,保障安全.1.2治疗诸疾以脾胃为枢纽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调、感受湿邪等都会影响脾胃功能,产生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病症,因此脾胃在儿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脾胃不和,百病蜂起,脾胃失调还会影响肺、心、肝、肾四脏.儿科常见的厌食、积滞、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夜啼、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遗尿、水疝、少儿白发和某些皮肤病、血分病等,均可从脾胃论治.宋老师将“从脾胃论治小儿杂病”的学术思想非常贴切、合理地落实在小儿临床治疗的实践过程中.1.3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调脾之法中正平稳,堪称王道之法.治小儿之病泻实要快,补虚要慢.临床治疗小儿慢性病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勇于守方守法、善于守方守法.比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遗尿症3个月是1个疗程;治疗小儿哮喘、癫痫6个月是1个疗程.所谓“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治疗小儿慢性病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守方守法,就能在潜移默化的“王道”处置过程中收到预期的效果.2宋明锁主任临床经验总结2.1宋明锁治疗小儿厌食的临证经验小儿厌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最近四、五十年来,小儿厌食一病的主要证型经历了从脾胃虚寒、脾胃气虚到脾胃失调、虚失夹杂的变化.为此宋老师总结出适应治疗当今社会小儿厌食病主要证型的调脾和中汤.宋老师指出治疗本病脾胃积热证疗程相对较快,而虚证、虚实夹杂证则较缓.2.2宋明锁治疗小儿腹痛的临证经验对于小儿腹痛的治疗,历代以来医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小儿不擅言语表达,尤其是婴幼儿在出现腹痛时,更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基于此,针对本病宋老师强调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意义重大.调脾散结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验方的总结,就是其中西医结合思想的一个典型例证.2.3宋明锁治疗小儿腹泻的临证经验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夏秋两季更为常见.宋老师治疗本病习用香葛启钥饮加减,香葛启钥饮由广藿香、葛根、苍术、茯苓、焦山楂、炒麦芽、白芍、木香、陈皮、黄连、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本方的量效关系十分有趣,对于不同证型的小儿腹泻,不必增减药味仅调整药量就可以从容应对.比如热象为主者,重用黄连;脾虚者,减用黄连,重用苍术、茯苓;食积者,重用焦楂、炒麦芽;湿象明显者,重用广藿香、葛根;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木香.2.4宋明锁老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临床上一般按急性感染期与非急性感染期分别施治.宋老师强调治疗RRTI的急性感染期偏重祛邪以治其标,非急性感染期偏重扶正以治其本.宋老师主张非急性感染期应从脾论治,也有学者将非急性感染期分为迁延期和感染间歇期.宋老师在本病的迁延期多用调脾和中汤加减治疗,此期治疗时间较长,要注意守方守法,不可轻易改弦更张.确认调脾和中证明显改善,实证已无,以虚象为主时,方能进入第三阶段感染间歇期的调理,感染间歇期的调理要根据患儿体质做出适当的选择,可以选用的处方有调脾益气汤、调脾养阴汤等等.综上所述,不论是小儿中焦脾胃本病如厌食、腹痛、腹泻等病,还是病属上焦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宋明锁都时时处处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宋老师有意识地创立了调脾系列处方,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从脾论治小儿杂病,这是宋老师儿科临床治疗杂病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第三篇儿科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医儿科历史文献研究

唐代大医孙思邈曾说:“先妇人小儿等是崇本之义也”.在重视子嗣延续的古代中国,儿科疾病一直是广大医者努力和探索的方向.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儿科的疾病发展史中显示出很多独特的认识特点,显示了中医学对于儿科疾病探寻的切入方向和理解角度.对中医儿科疾病及儿科知识详尽的历史梳理及文献研究是必要的,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医儿科学的理论体系和诊治特色,并能够深入发掘中医儿科的历史经验,促进中医儿科在现代社会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儿科学有其特殊的认识和实践领域.在古代儿科疾病难以诊断、治疗的社会现实压迫下,历代医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识、解决儿科疾病的方法和理论,对于儿科常见多发疾病如麻、痘、惊、疳等,历史上都总结出了效果显著的诊疗理论和方药,对于千百年来的小儿保健做出了卓越贡献,直至现代社会,这些宝贵经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论文的文献梳理从先秦至民国时期为止,广泛搜集了历代各医家对中医儿科学的研究论述资料,在对这些资料的充分整理和分析基础上,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演变历程、生理病理认识特点、临床诊断治疗操作特色做了深入挖掘,总结和归纳了中医儿科理论,提出中医学对儿科疾病的特殊认识,提炼出中医儿科的有效方药,对于现代社会中医儿科的正确发展,对中医儿科宝贵经验的合理继承来说,将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第四篇儿科学论文范例:基于淮安市2010年出生人群的围产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儿科学,特别是新生儿科学发展迅速,但是关于新生儿出生信息,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转运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很少进行.目前较少的围产新生儿医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也大多基于抽样地区上报数据,或是某一个医院出生新生儿,或住院新生儿某种疾病的调查.全国曾组织部分医院调查住院新生儿信息,而非基于某个地区所有出生人群的围产、出生新生儿、住院新生儿、新生儿危重病诊断治疗转归和危重新生儿转运的调查.新生儿出生疾病相关信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围产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无法形成正确的干预策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无法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2010年组织了一项基于江苏省淮安市出生人口的围产新生儿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我国的东部,居我国南北分界线,截止2009年人口有534万,2009年活产儿58,000例,流动人口比例低,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相当,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城市农村人口比例(2011年中国农村人口占50.3%).淮安市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3万元,和2009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万元相当.调查研究淮安市围产新生儿医学信息可以更好的代表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或反映大部分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围产新生儿临床基本情况.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当地出生人群的出生性别比、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出生缺陷、多胎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等信息.第二部分描述当地新生儿医疗资源情况、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转归、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治、危重新生儿转运信息.希望通过淮安市围产新生儿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丰富我国围产新生儿医学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新生儿危重疾病谱和病死率,发现目前基层医院围产新生儿医学领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加有效的配置有限的新生儿医疗资源,更好的为孕产妇-胎儿-新生儿为中心的围产医疗健康事业服务.

第一部分淮安市新生儿出生信息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背景出生信息是人群健康相关评价的基础资料,本项调查研究希望获得基于所有出生人口的相关出生信息,描述淮安市出生信息基本情况.出生性别比反映婴儿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按照国际长期观察,正常出生婴儿性别比较稳定,大多在103-107:100之间.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出生性别比为117:100,而且出生性别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十多年后的今天,一些地区医院已经达到125:100(健康报2010).我们籍此开展调查,可以判断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升高是否相当严重.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和围产保健工作的发展,孕妇营养状况的改善,使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所变化,多项调查发现出生体重较前升高,低出生体重儿率下降,巨大儿发生率有所上升.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调查2002-2003年全国77所医院产科分娩新生儿早产率为7.8%.参与的医院都是*医院,收治的高危孕妇较多,早产儿率高于1998年全国活产儿抽样调查早产儿率3.5%的报道.目前国内还没有基于某地区所有出生人口的早产率的调查研究报道.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某些大城市孕妇剖宫产率高达60%-80%,较高的剖宫产率给孕妇和新生儿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随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比如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等,淮安市已经实施这些措施,我们期望了解当下的剖宫产率是否较前有所下降.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调查淮安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种类分布、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目的描述淮安市2010年出生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低出生体重儿率、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早产儿率、早产儿死亡率、剖宫产率、母亲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的出生缺陷分布、基于出生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

儿科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科学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电大论文、8000字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儿科学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儿科学论文范文题目

方法成立淮安市围产新生儿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协作组,前瞻性收集在2010年全年淮安市所有接产医院分娩的新生儿资料.本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设计并发起,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当地调查研究协调中心,负责管理工作及协作组间的联系沟通、数据质量的监控.学位申请人负责调查表设计、组织培训、数据收集、汇总分析、论文撰写.所有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整理,所有资料应用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连续的一年间,151家接产医院共收集出生新生儿信息60,615例,出生率11‰.男性32,406例,女性27,874例,出生性别比为116:100.将住院治疗患儿6,872例剔除后,健康分娩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11:100.平均出生体重3,441±,491g,男性平均出生体重为3,494±,496g,女性出生体重为3,379±,477g.低出生体重儿(LBW)占2.80%(1,691/60,372),死亡率为8.83%(148/1,676).早产儿占3.72%(2,239/60,264),死亡率为7.61%(169/2,220).多胎率为1.80%(1,088/60,567).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0.67%(411/60,986),主要的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腭裂、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脑积水等.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25.9±,5.1岁,生育年龄的中位数为24岁,高龄孕妇占8.41%(5,065/60,209).10.0%的孕妇患有某种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5.43%,妊高症发生率为1.68%,妊娠合并贫血发生率为1.23%.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占52.9%(31,964/60,445).羊水清亮占85.8%,Ⅰ-Ⅲ度污染分别占5.4%,4.6%和4.2%.羊水量正常占92.6%,过多占0.8%,过少占6.6%.Apgar评分1分钟≤7分占3.80%(2,290/60,304),5分钟≤7分占0.90%(542/60,157).出生新生儿正常出产科58,811例,占97.4%,转本院新生儿科915例,占1.5%,生后立即死亡106例,死胎218例,死产23例,转外院新生儿治疗38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0.77%(包括GA<,28w25例),新生儿死亡率为0.44%.

结论淮安2010年出生性别比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持平,且健康新生儿性别比为111:100,包含治疗后存活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为116:100.早产儿率、低出生体重儿率低于既往全国的抽样调查研究.剖宫产率为52.9%.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但是可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的状况,并为经济水平较低地区提供专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第二部分淮安市新生儿住院信息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背景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学科发展迅速,新生儿医疗资源包括新生儿病房面积、新生儿床位数、新生儿医生、护士数、呼吸机、CPAP、暖箱等新生儿医疗设备不断增加,可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新生儿患儿需求.但是目前还没有报道某个地区所有的新生儿医疗资源情况.我们进行了淮安市所有收治新生儿住院治疗医院的新生儿医疗资源情况调查.以描述每千人出生人口所对应的新生儿医疗资源情况.国内既往调查住院新生儿病种多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2005年组织调查全国80家医院住院新生儿43,289例,发现男女比例为1.73:1,早产儿占住院儿26.2%,生后1周内入院占65.7%.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为黄疸(49.1%)、肺炎(46.2%)和HIE(18.1%).其他疾病依次为窒息、颅内出血、脐炎、先心病、败血症等.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1.2%.该研究描述我国新生儿疾病的分布状况,因为不是基于出生人口的调查,所以没有获得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的数据.我们期望通过本项基于出生人口的、纳入所有收治新生儿住院医院的研究,可以获得我国新生儿疾病发病率的资料.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危重症,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新生儿呼吸疾病协作组2004年针对全国23家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呼吸衰竭(NRF)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呼吸衰竭占NICU收治数的13.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部感染、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和湿肺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疾病构成.新生儿呼吸衰竭病死率为31.7%,显著高于发达国家.随后河北省新生儿呼吸疾病协作组于2007开展的同样调查对此进一步确认.以上两项研究分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和某个省内基于NICU收治总数中NRF的调查.本研究中我们对淮安所有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获得该地区出生人群中呼吸衰竭的发病、诊治转归状况,分析当地NRF救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已开始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我国新生儿转运系统在近十多年发展迅速.危重新生儿转运已成为新生儿医疗救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残疾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调查淮安新生儿转运的基本信息,分析转运新生儿的转归,寻求改善转运儿预后的有效方法.

目的获得淮安市新生儿医疗资源配置情况.描述所有住院新生儿的疾病病种分布,基于出生人口的各种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新生儿危重疾病病谱,危重疾病的病死率.研究淮安市NRF的发病、治疗、转归情况.调查淮安市危重新生儿转运情况.

方法成立淮安市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协作组,淮安市11家可以收治新生儿住院治疗的医院参加了此次调查,包括转南京儿童医院和南京妇幼保健院淮安户籍的新生儿临床信息也包括在分析中.淮安市内11家医院在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前瞻性的收集所有住院新生儿资料,包括南京儿童医院和南京妇幼保健院收集同期淮安户籍的住院新生儿资料.研究主要分四方面,填写新生儿医疗资源情况调查表、住院新生儿调查表、新生儿呼吸衰竭调查表、转运新生儿调查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本研究的协调中心.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淮安市11家收治新生儿住院医院的新生儿病房面积总共为2,935平方米,新生儿床位数共172张,NICU床位数17张.新生儿医生69人,新生儿护士119人.常频呼吸机7台,高频呼吸机2台,CPAP机11台.监护仪62台,暖箱153台,光疗箱50台.喉镜18个,复苏囊28个,面罩57个.3家Ⅲ级的市直医院可以开展新生儿外科手术,当地没有医院可以进行新生儿心外科手术.仅有3家Ⅲ级医院可以给予新生儿PS治疗.全部11家医院都可以给予新生儿吸氧、血培养、电解质和CT检查.

2010年共收集住院新生儿6,872例,男性4,332例,女性2,540例,男女比例为1.71:1.男女住院新生儿放弃死亡率都为2.4%.入院日龄1天内占43.0%.住院新生儿75.0%来自农村,25.0%来自城市.城市来源的新生儿放弃死亡率为1.2%,农村来源的新生儿放弃死亡率为2.8%.所有住院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92±,706g,出生体重的中位数为3,200g.男性住院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137±,697g,女性住院儿为3,014±,713g.早产儿占所有住院新生儿的24.5%,低出生体重儿占所有住院新生儿的19.4%.9.0%的住院新生儿患有某种出生缺陷.住院新生儿的母亲有18.8%患有某种妊娠合并症.住院新生儿剖宫产率为54.2%.

基于住院患儿总数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统计:肺炎患病率(下同)6.35%,病死率2.90%;黄疸2.92%,病死率0.56%;脓毒症2.56%,病死率2.31%;HIE2.08%,病死率3.08%;颅内出血2.07%,病死率2.60%;新生儿窒息1.33%,病死率5.92%;先心病0.86%,病死率5.60%;RDS0.61%,病死率18.9%;ABO溶血病0.36%,病死率0.46%;新生儿脓疱疮0.46%,脐炎0.45%,腹泻病0.35%.其它诊断:53例气胸,病死率17.0%;26例肺出血,病死率53.8%;22例NEC,病死率9.1%;18例心力衰竭,病死率38.9%;17例MAS,病死率23.5%;14例感染性休克,病死率78.6%.住院新生儿中26.8%需要吸氧治疗,8.6%需要辅助通气治疗,99.2%给予抗生素治疗,9.3%接受了激素治疗,1.3%使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住院新生儿治愈率为34.9%,好转率为56.2%,未愈或自动出院总数为330例(4.8%),放弃死亡总数为163例(2.4%),转院占1.7%.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肺出血、DIC、严重畸形、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53±,6.31天,平均住院费用为4,182±,4,033元.

2010年共纳入NRF556例,发病率为0.91%.男性398例,女性158例,男女比例为2.52:1.入院日龄在1小时内占38.5%,1天内占88.3%.NRF平均出生体重为2,433±,789g,低出生体重儿占53.8%.早产儿占64.1%.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依次为RDS、肺炎、窒息、败血症、肺出血等.23.7%NRF患有某种出生缺陷.NRF住院并发症主要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气漏、颅内出血、败血症等.NRF中,79.5%的进行了血液病原菌培养,14.0%接受PS治疗,给予首剂PS治疗的时间为生后9.2±,10.6小时;67.9%使用CPAP治疗,33.3%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13.7%接受高频通气治疗.NRF放弃死亡率为22.5%,平均住院时间为14.7±,11.8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0,904±,7,554元.

2010年收集转运新生儿498例,男性占68.1%.低出生体重儿占28.7%.早产儿占35.6%.转运日龄1天内占67.4%.转运疾病依次为肺炎、颅内出血、HIE、RDS、窒息、败血症、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等.转运途中无新生儿死亡.转运途中给予的措施包括鼻导管吸氧、气管插管气囊加压通气、人工呼吸、心脏按压、静脉补液.转运途中并发症有呼吸衰竭、惊厥发作、心率下降等.转运配备设施包括CPAP机、心电监护仪、复苏囊、氧气袋、转运暖箱等.转运儿放弃死亡率为11.2%.转运新生儿住院时间为11.02±,8.04天,住院费用为7,516±,5,701元.

结论当地Ⅲ级医院已经配备和使用呼吸机,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的应用也逐渐增多,Ⅱ级医院较少开展呼吸机治疗技术.研究表明肺炎、黄疸、败血症、HIE、颅内出血、窒息仍然是新生儿住院的最主要原因.新生儿危重病包括感染性休克、肺出血、心力衰竭、RDS、DIC、气胸、先心病、膈疝、NEC等.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使用CPAP的比例高于使用常频机械通气的比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病死率(含放弃)略低于全国和河北省的研究,依据出生人口的死亡率(呼吸衰竭死亡数/出生总数)为0.2%.新生儿转运系统已经在淮安市建立起来,转运人员和设施逐渐规范,转运儿病情危重程度和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79794.html

第五篇儿科学论文范文格式: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继承、挖掘与传播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加快中医事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温振英教授是北京市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温教授近60载医、教、研研究重点变换的经历,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疾病病种的诸多变化.在近60年的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中,温振英教授本着“全面继承整理提高”中医的方针政策,孜孜不倦、努力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博采众长,积极向院内外多位名老中医学习,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渐形成自己诊病、治病理论及方法,临床疗效卓著.全面继承、挖掘整理并进行广泛交流传播温振英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寻温振英中医儿科学术思想渊源,研究总结其儿科学术思想特色及临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研究及自身临床实践能够有所创新.

研究方法

1跟随老师临诊,仔细观察老师四诊方法,认真做好跟师笔记.

2认真研读老师的著作如《温振英医话验案精选》、《我的中医传承之路——艰辛与辉煌,继承与创新》、《温振英论整体医疗与辨证》及温老师历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及教学讲稿90余篇,认真学习、深入体会老师学术思想.

3研读中医四大经典及专业相关中医古籍如《脾胃论》《小儿药证直决》等,将中医经典与老师临证经验相结合,深刻领会老师学术思想渊源.

4检索现代中医儿科相关文献,了解中医儿科各医家学术特点,以便深入体会温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特色.

5对150例哮喘患儿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哮喘患儿的中医体质类型.

6将温老师治疗14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温老师治疗小儿哮喘的常用处方及药物.

7将老师治疗哮喘经验运用于临床,治疗发作期哮喘60例,采用对照观察的方法验证疗效,并检验继承效果.

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温振英学术思想渊源概述及儿科相关流派医家观点

1通过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印证和感悟温振英中医学术思想的渊源.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直至明清时期,中医整体观、重视人体正气、重视后天脾胃均为历代所遵循.到金元时期,出现了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北宋时期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及“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明确了小儿的生理特点及脾胃为重的理论.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尤其是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清络、清营、清宫、育阴等治疗原则.这些理论对温老师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温老师不同阶段工作期间,曾跟随秦振廷、祁振华、杨艺农、周慕新等儿科名家学习,从而为日后学术思想的形成打下了深厚基础.

2检索现代文献,了解当代中医儿科医家学术特点,以便深入挖掘温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特色.文中简要介绍了近现代中医儿科名医祁振华、王子仲与王鹏飞、赵心波、江育仁、刘弼臣等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特色.

第二部分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整理

1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温振英老师的学术思想及特点进行了研究总结.

1.1整体医疗.温振英老师秉承《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整体观的理论,不仅遵循“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体脏腑相生相克互为关联的整体辨证关系,临床实践中更为注重体质及心理因素在人体辨病辨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诊病、治病结合体质兼顾心理的整体医疗理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中医整体观理论.

1.2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温老师认为正气乃人体之根本,邪气乃疾病之标而已,治疗疾病必须时刻顾护人体之正气,可扶正以祛邪,或扶正祛邪兼施,并要做到祛邪而不伤正.

1.3重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对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脾胃功能显得更为重要.《脾胃论》中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然而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虚”,温老师不仅从脾胃入手治疗小儿多种疾病,而且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都时刻注意顾护脾胃,防止因治疗疾病伤及脾胃而再生他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1.4重视养阴.温老认为,“小儿易热多火”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但其所谓之“火”并非实热,而为相对阴虚的表现.加之现今社会小儿常有饮食偏嗜、精神压力加大以及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阴虚体质患儿不断增加,因此治疗疾病应结合体质特点,注意养阴润燥,少用温燥或苦寒伤阴之品.

1.5注重营养保健.“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当今如何增进小儿身体素质的防病保健成为社会的极大需要.针对时下不合理喂养及小儿保健品的滥用现象,温老师认为根据小儿体质特点,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原则指导小儿营养保健势在必行.

1.6发展观点.从《黄帝内经》时期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自然条件、人文体系,还是人们体质、疾病的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温老师强调要有辨证思维,用历史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各时期医学著作所处的时代、社会、地理环境,从而正确理解各医家的观点、方药之运用;要敢于依据当代对疾病更深的认识,结合自然气候、人们体质等特点而有所突破和发展,提出新理论、开创新途径、研制新的中药方剂.

2对温振英老师的中医儿科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主要从养阴益气、扶正祛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健脾益气、扶正固本治疗小儿泄泻,养阴益气、清热透邪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祛风润肺、健脾柔肝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障碍,健脾润肺、祛风活血治疗痤疮、扶正固本治疗癌症、过敏体质儿童的面部望诊特点、用药主张“一专多能”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从三方面研究温振英老师辨治小儿哮喘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效果.

1哮喘儿童的体质属于中医学的特禀质.但这种特禀体质在中医辨证上倾向于何种类型目前未见有进一步论述.根据温振英老师多年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并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通过体质量表调查问卷对150名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流调学研究,分析哮喘儿童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禀质的进一步分型.

2通过温老师对14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治疗处方,研究总结、提炼温老师治疗小儿哮喘的常用处方及药物,并从传统中药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3根据温振英老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经验,以养阴祛风、润肺平喘为法则,运用温老师经验方祛风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并与目前现代医学认可的支气管舒张剂及白三烯调节剂作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统计学无差异,说明祛风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温振英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经验是中医儿科学的宝贵财富,继承、发掘与传承温老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及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通过跟师三年的学习研究,我们对温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了有效的挖掘与总结,同时作为学生的我们在专业理论水平及临床技能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成果

1本论文通过对哮喘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本病与合并症相鉴别的方法,在哮喘治疗上进行了创新,用养阴祛风、润肺平喘之法进行治疗.从研究结果看,该创新方法为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疗效.

2论文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理特点与腠理的特性相结合,提出了从“腠理”论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创新观点,为中医治疗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3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篇;现为“北京市薪火3+3传承工程温振英工作站”课题组成员(排名第二),本工作站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传承工作站.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1通过对150例哮喘患儿体质特征的临床调查,进行特禀体质的进一步分型,了解其体质分布情况,便于根据哮喘患儿体质特点辨证用药,并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生活调护指导.

2对温振英老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用药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以便掌握温老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处方原则及用药精髓.

3运用温振英老师的祛风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并设立对照组,观察疗效,以期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方法:

1利用文献检索工具,对小儿哮喘的中西医文献进行研究,掌握古今、中西医对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

2运用临床调查的方法,对150例哮喘患儿进行调查,并进行进一步的体质分类.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3对温老师治疗的14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处方进行整理归纳,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提炼处方原则及用药精华.

4以温老师常用的祛风定喘汤作为治疗组,与现在西医认可的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白三烯调节剂(孟鲁斯司特钠咀嚼片)联合用药作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疗效.

研究结果:

1所研究的150哮喘患儿均属于中医体质类型中的特禀质,但若进一步划分阴虚及阴虚倾向者123例,占82%;气虚及气虚倾向者4例,占2.67%;气阴两虚者13例,占8.67%;阴虚伴气虚倾向者5例,占3.33%;气虚倾向伴阴虚倾向者2例,占1.33%;滞热型者3例,占2%.

2对温老师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45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不同类药物应用频次占总药味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养阴药味所占比例最大,占34.81%;其次为止咳平喘药味及祛风药味,分别占21.86%、17.64%;再其次为清热药味及理气药味,分别占8.53%、8.48%;活血药味所占比例最小,为0.90%.以每位药物应用频次占总处方数百分比的多少来进行统计,在祛风药中以防风应用最多,占100%,醋柴胡及秦艽次之,分别占37.24%、36.55%;养阴药以乌梅、五味子、诃子为多,均占到96%以上,黄精、百合次之,分别占93.79%、62.07%;止咳平喘药石菖蒲最多,占98.62%,白果、紫菀次之,均占93.10%;理气药以苏梗为主,占76.55%;活血药以紫草相对为多,占8.28%.

3祛风定喘汤中药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有效,与现代医学认可的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照组比较,无论在总体疗效还是咳喘主症及鼻部、皮肤、大便等的兼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

结论:

1哮喘患儿中医体质分型属于特禀体质,若再进一步分型,多更倾向于阴虚体质.

2结合患儿体质,运用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有效,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鼻塞、皮肤瘙痒、大便干燥等相关症状.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儿科学论文范文资料.

儿科学引用文献:

[1] 最新兵器科学与技术论文选题参考 兵器科学与技术论文题目哪个好
[2] 经典草业科学论文选题 草业科学论文标题怎样定
[3] 关于测绘科学与技术的论文选题 测绘科学与技术论文题目哪个好
《儿科学论文范文参考 儿科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儿科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