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参考 专科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专科市场营销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0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参考:中国医药企业营销转型研究
  2. 第二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样文: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与专业教育之研究
  3. 第三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模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
  4. 第四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例: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
  5. 第五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格式: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100篇免费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参考:中国医药企业营销转型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逐步发展起来.转型问题是中国营销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医药企业正在经历新旧变革的重大挑战.因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营销转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环境中形成的市场营销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带动了中国市场上对相应的理论思想的引进、借鉴和研究,也带动了中国医药企业的自主探索.因而,首先比较全面地评述当前位于前沿的营销理论、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对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从中提出了营销理念转型的基本观点.营销理念的转型成为营销组合策略转型的先导.

市场转型是营销转型的基础和根源.中国医药市场的转型可以概括为:市场处于急剧变动而又高速增长的状态之中,中国医药市场逐渐成为世界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医药市场开始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进入了全面竞争与微利经营的时代,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供需失衡引发无序竞争.现代医药物流开始迅速崛起,外资企业尝试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通过对医药市场各板块的详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医院的处方仍是医药营销的主流市场,城市医疗市场“一元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观,OTC市场是近年迅速发展的市场,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主的第三终端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

中药市场是中国医药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现在中药业分化出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产业等产业领域,而且高度分化、高度集成的特征也日益显现,现代化、高科技产业的雏型渐趋形成.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成为医药市场转型的一个突出表现.

通过对中国医药营销发展历程的研究表明,中国医药营销起步虽晚而发展快速,在经过三个阶段后,2006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相应地,对医药营销的研究,从90年代初期开始,从总结“三资”企业的经验、引介国外的营销理论,到现在已展开全方位的创新研究.医药营销的发展历程也显示出,在不同的阶段,医药营销的转型有不同的特点.

产品组合和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的两个基础内容.一个医药企业的产品组合是动态变化的.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医药产品组合的变化呈现出新的趋势:原料药企业向制剂方向扩展,仿制药向原创药物转型,处方药向非处方药转化.天士力集团作为一家新兴的医药企业,成功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的转型.价格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医药不分的体制扭曲下,出现了不正当的价格策略和价格行为.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药品价格虚高,药品费用居高不下,药品定价差异过大,价格混乱等等.从较长远来看,随着国家药品科学定价机制的建立,药品价格政策也会逐步趋向规范,药品流通链中各环节追求适当的合理利润,各企业对自身的渠道和价格有良好的规范措施.天士力集团的定价策略体现了营销策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保持对药物创新的高投入,使药品形成高效优质的品质保证,达到药品在较高价格基础上的优异效价比,既维护消费者的价值,又保持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开发能力.

中国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直营制模式,二是*制模式,而*制又根据中间商角色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总经销模式和总*模式.新出现的加盟制成为一种补充模式.在药品零售市场,主要有三类终端渠道:连锁药店、药品超市和单体药店.新的市场和新的业态,必然引发医药促销策略的变化,如广告营销、学术营销、服务营销和品牌营销等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广告营销的内容和范围将受到严格监管,宣传推广走向规范化.学术营销将向全程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仍是处方药的主要营销方式.服务营销的进步性在于使营销的重心从有形的产品转向无形的服务.品牌营销不仅对非处方药非常重要,对处方药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特别是品牌营销意味着市场的竞争从产品的竞争扩展到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对天士力营销案例的剖析表明,随着医药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的营销渠道和促销策略也处于不断转型之中.天士力在渠道策略上的最主要特点是: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渠道的转化,具体表现为早期的自建直营渠道,向多功能、广覆盖的渠道转型,通过功能扩展、新建机构、向农村进军等方式,扩充了营销网络的兼容性.在促销策略上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单一的学术推广走向整合营销.

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从原料药出口转向制剂产品的本土化营销,代表了中国医药企业营销转型的一个根本趋势.从长远来看,中药以药品身份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是中药国际化的主导方向.国内一些著名中药企业,开始以不同的模式,进行中药开拓国际市场的探索.从产品出口到本土化营销,从原材料和中间体到中药制剂,中药的国际营销面临营销策略的根本转型.从“(国内)药品—(国外)保健品或健康食品—(国外)药品”三个阶段性转化,反映了中药国际化营销的特殊性.

中药实施国际化营销,首要的是正确的产品策略.要把传统中药产品改造成为技术含量较高、能达到国际标准认证的现代中药品种.即使作为食品补充剂出口,也要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依据不同的产品定位,选定恰当的目标市场,依据企业实力,选择适当的渠道策略.中药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一是按健康食品或营养补充剂销售,二是按药品进行申报认证.天士力构筑了中药国际分销和国际直销两条渠道.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主要产品,进行了以认证注册为高端带动、以出口贸易为基础的分销渠道策略.而在非洲和东南亚,针对当地病患人群的消费特点,开展了“体验+培训”为主要策略的国际直销.

第二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样文: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与专业教育之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有三:了解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历史发展与现况:探讨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历史发展与现况,讨论台湾中医专科医师制度建立之可行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供相关单位及人员改进及发展中医之参考.

研究方法

为达成研究目的,在历史研究法架构下,以文献探讨、文件分析、比较研究、半结构性访谈及德怀术专家咨询问卷等方式作为数据搜集与汇整方式,偏属于质性研究方法,同时兼具专家意见量化分析.

研究成果

1.台湾中医师专业地位随历史发展不断提升

台湾中医发展至今日,已走向独立发展之路.从业者由早期巫师、儒医、跟师或自学者,演变为国家立法规范经考试及格受社会认可之中医师,中医教育也由传统家传、师承、自学、私塾等形式发展至现代学校教育.

其间历经西方医学传入冲击与日据时期中医学几近毁灭之危机,与台湾中医界先进筚路蓝缕设立中医院校,和透过各类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培养台湾中医人才,同时藉由政府立法,强制中医师参加公会*执业登记,及透过中医师公会与各中医医学会等专业团体实施中医师继续教育.整个台湾中医师专业化动态过程与专业性可由历史发展演进来建构分析.检视专业知能、专业资格、专业组织、专业成长、专业*等多项专业特征,台湾中医师已然具备,现更要努力者是追求专业权威之不可取代性.

2.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与专业院校教育造就台湾中医人才

台湾中医师之考选,因应历史背景、社会需求、教育及医疗水平等因素,区分为正规医学教育和非正规医学教育两大类.经由考试评量拔擢各类或经师承或经学校教育培养之中医人才,促进中医事业之发展.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年论文、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专科市场营销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选题

1943年公布之《医师法》明定中西医师地位平等,将中医、西医并于一法规范,条文第3条规定中医师检核考试资格,其中一项应试资格规定为中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但当时医药行政与教育部门仍以西医为主,中医界人士屡向政府要求成立中医学校或允许成立私立中医学校,均未获准,故全国无人能符合此一条件,此法形同虚设.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殖民地统治,回归国民政府接管,初期中医师养成方式,只有考试院举办之中医师考试.由于中医学校阙如,为甄拔中医人才以供社会所需,考试院于1946年举办第一次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其应考资格宽松,当时台北考区录取2人.

医师执业资格认*度乃国家法治之体现,其所规定之应考资格应与人才培养制度密切配合,教、考、用始能合一.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原本在中国本土之中西医论争与互动也延伸至台湾,几经波折,1958年中国医药学院成立(后改名为中国医药大学),在创建者中西医师法律地位和教育平等之主张下,以“恢复传统中国医学,吸收西方医学新知,融入中国传统医学”与“促使中西医融会贯通,进而建立新医学体系”为创校宗旨,其在1966年以前仅开设中西合一之医学系,1966年教育部核准该校成立中医科(后改名为中医学系),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此为台湾以正规专业教育培养中医师之滥觞,1972年第一届中医学系毕业生为申请中医师检核考试之主要来源.然而当时中医正规专业教育未见普及(1972年第1届毕业生仅43人),而民间不乏师承自修有得之士,因为不具备相当之学历,无法参加中医师检核及特种考试,取得中医师执业资格,且原制定之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应考资格规定,以曾担任公立学校或乡镇公所以上之医疗职务为应考试资格之一,难脱密医漂白之嫌,极为社会诟病,各方建议应予修正,在社会对中医师仍有殷切需求下,考试院数次邀请有关人员举行座谈会,咸认为在中医学校尚未普遍设立之前,应举办中医师检定考试,以为中医师进身之阶,弥补台湾中医人才不足,满足社会对中医医疗之需求.故1968年4月2日修正公布《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规则》,删除“在机关团体担任中医治疗工作3年以上,有证明文件者”之应试资格,增列“经中医师检定考试及格者”,使自修研习中医有成者,取得中医师特考之应试资格.又鉴于中医师特考及格人员多系自修苦读,缺乏临床训练,考试院1988年《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笔试及格人员训练办法》规定:自1989年起,凡以中医师检定考试及格报考中医师特考并经笔试及格者,均应接受为期1年6个月之基础医学及临床诊疗训练,训练期满核定成绩及格者,始完成考试程序,发给考试及格证书.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95275.html

早年《考试法施行细则》即已明订中医师为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1998年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453号解释:“各类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之执业,攸关人民生命、身体、财产安全至巨,因此其执业资格之授予,应视各类科性质及其专业领域所应具备之专业知识为考虑,自应循完整之正规专业教育及实习养成方为正途,以确保人民之生命财产安全.”加上医事技术日新月异,医疗*更有赖教育熏陶,台湾中医师培养走向正规学术化.同年(1998年),长庚大学在创办人王永庆“研究中医以补西医之不足”指示下,于医学院中成立中医学系,每年招生50名,中西医双主修修业8年.1999年12月29日《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法》修正公布全文27条,并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律法取消检核制度,将检核精神融入考试,其后2000年6月14日修正之《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法》,也为中医师检定考试订出“落日条款”.因此2001年1月1日起不再受理中医师检核,而于2000年12月31日前申请中医师检核并经核定准予笔试有案者,得于2001年至2005年内继续参加中医师检核笔试,2006年中医师检核考废止停考,至于中医师检定考试则规定2005年为最后一次受理新案报考,2008年旧案补考划下句点,2009年停办.为此考试院特于2000年12月30日订定发布《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中医师考试规则》,其应试资格规定均为接受正规医学专业教育者,另2002年1月16日也修正公布《医师法》全文43条,其第3条第3项规定中医师特考于2011年*最后一次考试,因此2012年以后中医师高考将成为取得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唯一管道,即必须具备完整之正规专业教育及实习养成方可成为执业中医师.同时《医师法》第8条第1、2项规定:“医师应向执业所在地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请执业登记,领有执业执照,始得执业,医师执业,应接受继续教育,并每六年提出完成继续教育证明文件,*执业执照更新.2009年4月22日之前,执业超过6年之中医师必须提出修毕继续教育180学分之证明檔,始可*执业执照更新,否则无法再执业.台湾藉由立法执行中医师继续教育并与执业执照更新换证结合已具体落实.

3.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精致化发展取向

台湾中医教育改革在课程设计、教材教法、师资精进与教学评鉴上,不断追求卓越与高质量之教育产出,所培养学生参加中医师资格考试及格率年创新高,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运用视听媒体等强化教育质量,且创新将中医经典医籍融入现代基础医学理念规划出新课程,引进问题导向学习、临床技能教学等提高学习动机之教学法.精致教育(betterness education)卓越性、绩效性、科技性和创新性等四个主要特征,印证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发展现况.

4.台湾建立中医专科医师制度在中医专业团体与卫生行政部门结合规划下可行

(1)关于制度设计原则:中医师分专科执业为专家认同,专科医师培养质量监控应由中医专业团体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执行,且应为开放系统,接受各方监督.

(2)关于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专科划分应本着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原则进行,专科医师培训可采取双轨制及2+X培训模式.

(3)关于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台湾中医专科医师之甄审,各科每年至少*一次,且不能限制医师执业只能从事某一项专科:卫生署不宜依专科医师人力供需作名额增减管控:专科医师之申请资格、甄审程序步骤、甄审方式、测验科目、范围、时间,计分及合格标准等由各专科医学会拟定甄审办法报请卫生署公告施行:甄审以笔试为之,并得实施口试、测验或实地考试,外国之中医专科医师资格经审查该外国专科医师制度、训练过程与台湾相当者,仍需实施笔试、口试、测验或实地考试.

(4)关于专科医师管理制度:台湾中医专科医师制度施行前应建立种子医师制度,已领有专科医学会所发给之专科医师证书并经卫生署审查合格者,仍需接受2+X年教学医院训练,惟三年内申请专科医师甄审,得免笔试、口试、测验或实地考试,台湾中医专科医师训练医院评鉴应由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规划*,培训经费采政府补助、培训中医院所出资及个人适当负担之方式.

5.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专科医师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应形成连续与完整之医学教育体系.

建议

根据研究研究结果、文献探讨及专家访谈意见,对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执业资格及中医专科医师制度,提出建议.

1.中医师专业教育方面: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创新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体系,并结合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元传承,形成连续与完整之中医学教育,成就高级中医临床人才,重视临床学习经验,争取中医住院制度.

2.中医师执业资格方面:重视临床技能,采取三阶段国家中医师证照考试:结合中医教育改革,继续优化试题内容质量.

3.在中医专科医师制度方面:制度实施前加强宣导并修订相关法令,教育部认可之教学医院评鉴,中医专业团体也应接受评鉴认可.

4.后续研究者之思路:中医专科医师问卷对象可扩及病患,可探讨中医教育中西医结合、中医学课程比率、及全科或专精分化之相关议题.

第三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模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

经济一体化、区域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世界性、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步伐,尤其以包括亚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中国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了旅游开发合作、旅游研究合作,国内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促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4年**提出发展旅游业“五个一起上”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开放扩大、政策英明的综合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旅游形成了的以广东开放地区为先导、以江南繁盛之地为中心,神州大地、自南向北、由东往西的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地区的旅游业潜能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各地旅游业出现了突破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界限,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协作发展的良好开端和普及之势.进入9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各具特色、规模有别、层次不同的旅游区域层出不穷.这些旅游区域内各旅游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企业、民间)之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旅游业合作,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合作内容日益全面,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效果越来越明显.

在国内各个旅游合作区域中,以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体的“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是旅游业区域合作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地区.粤港澳旅游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及南亚的过渡地带,处于极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区域以广东、香港和澳门三省(特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到周边的海南省、广西东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形成我国目前范围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跨省(区)旅游合作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地提出的“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构想,形成三地旅游业合作的理论雏形;以1993年12月成立的“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旅游联合推广机构”为标志,三地旅游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港澳相继回归祖国,2003年广东与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市场的开放,2004年内地与港澳两个CEPA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概念的提出,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合作进入迅速提升“广(度)深(度)高(度)速(度)”的阶段.10年来,粤港澳三地旅游业通过密切合作、荣辱与共,已高度融为一体,成为国内最活跃、亚洲知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区域.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形成,目前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500家旅行社销售这一旅游线路.“大珠江三角洲紧密整合型经济区”和“粤港澳旅游金三角”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根据以上背景,以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为案例,全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协调机制与对策等深层次问题.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论文首先按照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旅游业跨区域合作进行全面的综述.论文在简要分析世界旅游合作的背景和总体格局后,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区域关系总体态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概貌以及国内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壮观图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的宏观背景.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成长的一般规律,侧重分析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扩张以及由此引起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原理.接着深入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地理学原理、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等理论机制,并从区域利益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产业空间扩张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随后对中国及粤港澳地区的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从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中国旅游业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入微地分析,也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合作存在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作了深入探讨.使人们对粤港澳三地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对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第三部分,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包括区域模式、合作主体模式、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不仅系统回顾了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历史和发展阶段,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

论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协调机制的特殊性,指出政府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对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合作协调机制的演变历程及特点、本区域旅游业合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详细

第四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例: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

在相关理论阐述和概念辨识的基础上,从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相互关联研究入手,本着学科交叉性的角度以及宏观的视野,提出了城市旅游的生态观,力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城市生态旅游系统及其空间整合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整合框架.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旅游演进机制以及城市旅游生态观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城市生态旅游系统开发框架.提出城市生态旅游空间复合网络的理想整合模式.城市生态旅游系统结构是在经济、文化、生态和管理四大机制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本文初步构建了包含有5个一级评价指标、16个二级评价指标和58个*评价指标的城市生态旅游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以生态宜居型旅游文化名城——扬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解读扬州城市性质、城市生态建设及城市旅游发展情境的基础上,从资源整合、空间优化、产品转型、政策举措以及规划战略等角度构建了绿色旅游城市创建的综合体系.在阐述水系环境的综合整治及滨水旅游空间开发的基础上,构建扬州城市水旅游系统框架图,剖析“一内核五组团四轴多点”的水旅游空间格局以及滨水旅游空间品质提升方案,构建扬州环城水上旅游网络系统,以期对扬州率先建设国家城市生态旅游示范地有所裨益.

第五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格式: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服务业正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六十年来发展最快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中国旅游业在最近十年内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旅游集群在成为重要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其形成机制受到重视的同时,正面临着产业集群不可持续和旅游活动负面效应的叠加影响.对于长期快速发展中国的旅游产业而言,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会受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探讨旅游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机理对培育旅游集群、增强经济竞争力、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旅游、旅游产业特征出发,在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集群、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并以沂水县和曲阜市为例,对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与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组织性质研究是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论文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从层次和网络两个角度,论文分析了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并以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为例论证了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论文从系统协调的角度构建了三角协调模型来对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类型.

论文对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形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从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旅游集群形成的条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征.提出了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发展的具体演化机制.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沂水和曲阜旅游集群的人力资源、企业关系、网络、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等进行了分析.论文利用三角协调模型对旅游集群的系统协调状态进行了评价,比较了二者共同点与差异.论文分析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特殊性,指出了旅游集群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选择的路径.

最后,论文指出,与其他产业集群相比,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系统更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依赖于所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区域发展所处的阶段.生态环境尤其是旅游资源奠定了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旅游集群形成、发展,以及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往往还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推进和管制,这与其它产业集群相比尤其突出.旅游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它们既为旅游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演化提供了条件和动力,也为旅游集群发展带来潜在的危险.同时,旅游集群风险还深受旅游风险、旅游产业风险的影响和制约.

论文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出了集群研究的区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探讨了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和谐发展的内在机制,丰富了相关理论.论文从旅游产业的特殊属性入手,总结提炼了旅游集群不同于其他产业集群的特色,为旅游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

本文是一篇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专科市场营销引用文献:

[1] 专科市场营销方面论文题目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题目怎么定
[2] 近几年专科市场营销参考文献 专科市场营销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大纲格式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提纲怎样写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参考 专科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专科市场营销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