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参考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课程教材改革实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3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参考: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
  2. 第二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样文: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
  3. 第三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模板: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 第四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例: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5. 第二、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很好地做到史论结合.
  6. 第五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格式: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相关参考文献,是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参考: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

2001年6月,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改变课程结构过度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综合科学课程己经正式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打破了建国以来分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自2001年秋季,新课程进入实验阶段以来,综合课程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参加实验人数少,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人们议论纷纷.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并不是新生事物,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一些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实验,从东北师大附中的一所学校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到上海市部分学校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再到浙江一个省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他们的改革为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出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考察和总结我国典型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案例,从中寻找经验,吸取教训,将有助于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和发展.

本研究选取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两个案例,采用访谈、文献分析、实地观察等多种研究手段,考察他们产生的背景、研制的方式、课程的特征和实施过程,总结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特征,寻求进一步推动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研究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义务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产生综合科学课的主要动因.科学课程存在着内容重复,过难,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同时国际科学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促进了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综合科学课程的研制是一个边研究、边设计、边实验、边修改的过程,综合科学课程研制借鉴了国际综合科学课程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受研制者经验的制约.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综合科学课程属于第一代综合科学课程,其主要特征是“小综合”、“拼盘式”,“既相对的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注意课程的知识结构,又特别强调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主要受我国长期课程分科设置、考试以及教师适应性的影响.第一代综合科学课程还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加强联系实际,重视STS教育,综合科学课程实施的瓶颈是教师问题,教师存在着感情难以接受、知识结构欠缺、实验技能不过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研究表明增强教材对教师的适应性,培训到位、政策跟上、解决资源配备问题,是解决教师瓶颈问题的有效策略.

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推进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中,应该重视整合综合科学课程的研制团队,不仅注意其学科背景,理论专长,而且注意其已有的关于综合科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学会坚持和妥协”,不能急于求成,要关照我国的实际,特别是教师问题,尤其是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需要“分步到位”,个案中行政力量的支持使其渡过了道道难关,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综合科学课程的顺利进行,是我国推进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尤其应该借鉴的,应当提高人们对综合科学课程价值的认识,加强综合科学课程评价的研究,提高教师对综合科学课程适应性,改革高师课程设置,调整教师的培训策略.

第二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样文: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

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就会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教学方法实验传统.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则主要借鉴西方,起步晚,时间短.既有的相关研究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就教学方法进行历史的深入考察,这在教育史及教学论史的研究中都是一个不足.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作者以20世纪我国教学方法的演进为线索,重点就二三十年代我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进行了历史的剖析.在我国教学方法发展的历史上,特别是在解放前,西方的教学理论极大地影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欧美教学方法的输入,为中国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参照模式,驱动中国教育界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反思.20世纪初西方教学方法的引进及实验对我国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授法到教学法,从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到活教育,大体反映了中国教育界探索新教学方法的运行轨迹.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些有时代历史感的教育家通过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如俞子夷、李廉方、陶行知等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教学法思想渗透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他们的教法改革本身又是人类教育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陶行知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我国整个现代教育观念的变革,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陶行知教育理论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也就显示出了他的教学方法的时代差异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教育界天暇顾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验.在这一时期,全国教育事业处于瘫痪状态.作者除了介绍解放前我国教学方法的演进外,且就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实验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评叙.就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的课程等因素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作者就我国教学方法的在近20年来的方法改革与实验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从所涉到的教学方法的总体状况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我国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探索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教学方法的“名”与“实”在这一时期方才显现出其“人文”特征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时代特性在这时更加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注意到了实验的“规范”和“科学”特性.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统计数据及教法改革现状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技能的教法模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下教法改革的主旋律.在这一部分,作者还就教学方法的改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 革与实验进行了个案分析.作者主要选择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和邱学化的尝 试教学法的实验为例.通过研究,作者发现20世纪后期中国有成效的教学方 法实验,多在50年代末起步,十年浩劫被迫中止,但*后,大都立即着手 原有实验.邱学华50年代即致力于小学数学教改实验,80年代提出尝试教学 法,90年代才积淀出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己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沙 塔洛夫经40年实验,才提炼出“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赞科夫由1个实验 班发展到1200多个,二十年如一日,方浓缩出教学的五原则,提出“教学要 走在发展前面”的命题.根深才能叶茂,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理论都经过了 艰难曲折的漫长探索.急功近利、应时即景的教学法实验,既不会有明显的 实验效果,也不可能提出面向末来的教学理论.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主要就教学方法变革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 讨.这些内容包括影响教学方法变革的几个相关因素、教学方法变革特点、 教学方法改革中的矛盾及方法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体系建立的科 学化等.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几点研究性结论.作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 教学制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教学方法在西方经历的明显变化,清晰地显示 出教与学、师与生的矛盾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动力.师生关系是教学方法 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师生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质就是课堂教学中教 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交流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精髓.教学方法研究重“教 法”还是重“内容”?因此如何对待教学方法与课程教材之间的关系是教学 法改革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作者也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关于我国教学方法体系的科学化问题,在论文的最后作者进行了 理论上的探讨.作者认为由于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沿用前苏联五.

六十年代的划分标准,即把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知识来源作为划分标准.

因而,我国许多学者及教学论教材上的分类基本上仍未跳出这一“标尺”.对 于当代我国教学方法体系的科学化构建,作者试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既以启发式教学法为基础,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三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模板: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GX实验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的简称(“G”、“X”分别为“高效”一词的汉语拼音Gao Xiao的首字母),是陈重穆先生、宋乃庆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并实施,以“减负提质”为核心,旨在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是一项融教育思想、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学教学改革实验.GX实验教学原则的“32字诀”是: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它是GX实验的基本理念,其中“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等观念已渗透到数学教育中,影响广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否则“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减负提质要落实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与教学中,但反思当下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更有必要对GX实验的教学原则进行传承与挖掘.

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这些改革构成了数学学科教育的发展史,在数学教学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今天的教学创造了教学的历史,而是教学的历史造就着今天的教学.教学的传统与历史远比我们所能认识的要丰富、深厚与完整,它们是先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的智慧累积,是人类教学发展的“源”与“流”.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人们对数学课程改革理解的偏见或缺失,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简单与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遗忘了以前许多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割裂了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不前返教学改革的历史就失去了继承传统的阶梯,没有“源”与“流”的改革与发展将会迷失正确的路向.

本研究主要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审视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以期在当下教育背景下挖掘与激活GX实验的教学原则,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同时也反思GX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主要以GX实验教学原则的集中体现——“GX32字诀”为研究基点与核心,具体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学、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教育改革涵盖的教育理论与改革理论二个维度上,结合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相关教学问题展开研究.

除导言、文献综述与结语外,论文还有6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3、4、5、6章,主要参照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理论框架,把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历程划分为酝酿、启动、实施、提升四个阶段.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研究,首先梳理本阶段中影响改革的因素,力图把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置于当时的背景下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教育改革的两大构成要素:教育理论——改什么的问题;改革理论——如何改的问题.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教育理论维度上的分析,主要在当代素质教育视域下,本源性的梳理每一个发展阶段GX实验教学原则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在每一个阶段GX实验教学原则是什么;其次,在改革理论维度上的分析,主要在GX实验教学原则构思、启动、实施与提升的历程中,窥视其改革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基于两个维度的分析,系统探讨了GX实验教学原则由散到聚,由教材到教法,再到教材与教法融合于一体的教学改革实验的内涵及其实践的方法策略.通过教学改革事件的衔接,还原了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等角度系统梳理了GX实验教学原则的整体概貌.

第二个部分为第7章,主要对GX实验作一个方法上的考量.由于GX实验是一项数学的教学实验,因此把讨论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把GX实验置于数学教育研究的范式下来思考,从GX实验的发展路径来看,GX实验属于经验的——科学家的研究传统.从GX实验教学原则构建的路向来分析,GX实验属于数学——归纳的研究范式:二是把GX实验置于教学实验的视角下来审视,GX实验是一项自然教学环境下的准实验,通过其改革事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GX实验的实验假设、实验变量、实验评价等.并试图回答人们对GX实验科学性、方法论上的追问.

第三部分为第8章,主要根据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启示当下的数学课程改革要认识数学形式化谱系,构建学校数学的知识体系;切实物化理念,构建易于师生操作的一体化课程资源;高效课堂释放课外,突破减负提质的现实困境;加强教师培训的“数学化”,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等.反思认为GX实验教学原则的研究要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水平,加强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传播与发展.

研究的拟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从改革史的角度,首次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尽管对GX实验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有十余篇,期刊论文有一百四十余篇,但这些主要是对GX实验教材编写、教学效果、学习策略等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缺少整体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弥补了这一缺失;二是研究中采用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大量的改革史料从质与量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按教学理论与改革理论两个维度,通过改革事件的续接,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进行全景式的发展性*;三是通过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历史挖掘,为数学教学改革史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增添了一份素材,为当下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当然,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对GX实验研究史料的挖掘还不是很全面,对GX实验史料的理论提炼还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继承与深化GX实验教学原则的内涵与特色,当下GX实验如何再发展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也是以后将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四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例: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数学课程,始于清朝末年.晚清时期,伴随着中与西的文化激荡,传统与现代的思想交融,应政治经济需要而求教育作出突变之产物的小学数学课程诞生了.小学数学课程从民间传授算术到小学堂算术,再到小学数学,由于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或文化变革的强力作用,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小学数学教科书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载体,从原初的译介走向编著,从简单的移植走向创生,从匆匆的草创走向发展,在“日本化”、“美国化”、“苏化”的基础上,从不断的模仿照搬逐渐走向“自主化”,从不断的自主改革逐渐走向成熟,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概貌.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集中体现、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乃至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之核心,其内容的取舍、深浅度是否合适,内容的编排、呈现方式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以至影响未来人才的质量.审视我们今天的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在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同样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教科书先进的编写经验,另一方面从历史角度对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理论提升也是尤为必要的.

本研究从历史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我国(主流)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百年演变历程作了全景式展示,以此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改革路径探幽的落脚点.全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充分挖掘、梳理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纵观这一变革过程,分析影响其变革的内外因素,在积极关照今天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分析这一历史画卷,从中探寻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和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其中既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古为今用”的现实感,既对我们当前理解21世纪基唇逃纬谈母镏行⊙Ы炭剖槟谌莸母母锞哂邢质狄庖又对我们明确今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变革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同时,这一系列演变与变革,也展现了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发展的脉络,会给我们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方向以启示,会给我们继承优秀传统、创新和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以帮助.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略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的重要概念以及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作出界定,力图使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第二章综述国内、国外关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史的相关研究,既肯定前人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同时又指出尚存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寻找本论文研究的突破口.第三章以20世纪上半叶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演进为线索,进行历史剖析.依据重要的教育政策和事件,将20世纪上半叶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新政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02-1911),第二阶段民国初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12-1926):第三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27-1949).分别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具体论述和分析.第四章剖析20世纪下半叶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变迁.依据同样的划分标准,将20世纪下半叶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50-1957),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58-1965),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66-1976):第四阶段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977-1985),第五阶段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986-2000).各个阶段除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以外,民间的社会思潮及当时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也各有特点,它们共同营造了不同阶段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特点.第五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变革与外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教育内部的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学制、课程观、数学观、知识观的嬗变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提炼出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外部因素,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内部因素,外因与内因从分离走向融合才能更加有利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第六章总结归纳20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得出八点启示.(1)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改革的阶段性特点.(2)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在相对稳定中谋求渐进式发展.(3)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直线式”与“螺旋式”编排的钟摆现象.(4)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呈现从重“演绎”转为重“归纳”.(5)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需在知识、儿童、社会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6)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几大趋势,即:①从一元走向多元,②从双基走向四基,③架设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④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⑤寻求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里发展顺序的动态平衡,⑥计算器、计算机走进小学数学教科书.(7)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既要面向世界又要立*国,处理好西学与本十化的关系,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8)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审权应在“统”和“放”中寻求动态平衡.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85350.html

本研究的拟创新之处:

第一,以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据,首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建国前五十年不完全统计的135套小学数学教科书(不包括不完全统计的解放区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0套和汪伪政府的小学数学教科书9套)和建国后16套半全国通用小学数学教科书(不包括不完全统计的340套地方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整理,是本研究的一个新的发现.

第二,基于史料的分析,从影响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近百年发展的因素中总结出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外部因素,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内部因素,外因和内因应从分离走向融合,才能更加有利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

第三,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提炼出了对当今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改革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有意义的启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发展路向.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解放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史料非常分散、零碎,解放后的地方小学数学教科书史料非常繁杂,致使资料的收集过程非常艰难,因此难免存在疏漏.

第二、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很好地做到史论结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百年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学科导向走向价值导向,其中既有继承、传延的成分,也有新质因子的增长与嬗变.“统新故而视其通”——立足于今,融会古今,“苞中外而计其全”——立足于中,兼采中外.考察、审视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整个历程,科学总结既往的成功经验,认真吸取违背教育规律而曲折起伏的失误教训并辨析其演变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与未来.因为,历史会为我们解读今天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以最深刻的启迪,而面向世界又会使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明晰自己的使命.

第五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格式: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可以说是课程的改革,而每一次课程改革又都是一次课程价值的选择.我国幼儿教育课程领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是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研究幼儿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需要借鉴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发展演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而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我国近百年来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演变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

从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园的开办至今,我国有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已经发展了百余年.在1922年进行的学制改革中,幼儿园教育制度正式成为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改革也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使中国拥有了第一个自己的专门的幼儿教育课程文件,这标志着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教育界所进行的第一次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此后,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史上陆续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在改革中,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嬗变.

本文以课程价值取向为历史主线,研究中国幼儿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幼儿园课程的变化,旨在明晰我国幼儿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期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流变,及造成如此流变的影响因素,以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提供咨鉴.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采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内容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其中内容分析方法主要是用于对幼儿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价值分析,以定量的内容分析法为主,辅以定性的内容分析方法.

文章包括导论共有十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等.

正文第一部分论述了近百年来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流变的历史渊源.把中国传统蒙学思想作为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流变的历史源头,把清末民初新式幼儿教育的出现及学前课程价值取向的位移作为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转点.

正文第二部分至第七部分分别论述了各个时期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背景、形成过程及价值表征.这六个时期分别是民国“单元中心制”课程时期,新中国建立初“仿苏分科”课程时期,“*”期间的“革命文体”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统编教材”时期,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领域课程”时期,2001年《幼儿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之后的“活动体验课程”时期.每个时期课程的价值背景基本从政治形态、文化生态、教育理论思潮、国家教育方针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价值形成过程大致从国内学术界关于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验等方面进行阐述;价值表征是基于每个时期课程文件和代表性幼儿园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包括课程目标的价值指向、课程目标的叙写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教科书价值取向、课程组织形式及教学模式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析.

正文第八部分基于对这六个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结果,纵向比较了不同时期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以曲线图等形式展现其流变态势.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近百年来幼儿园课程目标取向的历史流变呈现出这样的趋势:第一,几种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关系从“单元中心制”时期的价值“和合”,历经多次摇摆,至今再次趋向“和合”;第二,在几种目标取向中,“价值灌输”呈现出最为剧烈的起伏变化;“基本知识和技能”取向呈现出最为平稳的流变态势;第三,“价值灌输”和“能力学习”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博弈状态,而“能力的学习”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流变态势则具有趋同性;第四,“自我实现”价值取向基本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一特殊时期除外.(2)课程目标叙写方式越来越凸显表意目标、凸显儿童主体.(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上,趋于价值和合,即强调内容来源的丰富性、兼容性.(4)教学模式的变化呈现出与课程组织形式的相关性,趋向灵活多样性.(5)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流变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价值关涉类故事一直居于主导,但价值无涉类故事处于上升趋势;第二,教科书的“道德价值”基本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自改革开放之后呈现逐渐减弱趋势,自然生态教育价值取向、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所占比重一直较少,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第三,自改革开放以后,道德价值取向趋向于侧重个性品质,意识形态取向从重“领袖”走向重“爱国家爱民族”意识;第四,教科书中文本人物的流变呈现出故事角色类型的丰富均衡、突出儿童形象、“男性为尊”意识的消减、“精英意识”的消减等特点.(6)在课程组织类型上,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取向在实质上一直属于学科形式,区别只是在于单一学科还是学科融合,以及是学科统摄活动还是活动统摄学科.

正文第九部分是基于历史分析和历史流变趋势的总结和反思.首先总结了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流变的整体特点:传统蒙学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一条文化暗流;教育理论思潮是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嬗变的风向标;课程实验的力度和广度决定着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科学性;时代精神总是较为明显地体现在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之中;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历经百年流变之后进一步呈现出“和合”之势.

反思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基于幼儿园课程影响因素的反思,在政治与幼儿课程价值取向的关系上,提出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应超脱于政治,保持政治与幼儿园课程价值间的张力的观点;在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上提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及新文化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根据本土“情境”即当下的国情及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属性,做出取舍,使“静水”与“浪潮”和谐交融,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活水”的观点;在外来教育理论与本土课程实验的关系上,提出立*土幼儿园课程实验,构建本土幼儿教育理论,以保存课程价值取向稳定性持续性的观点.第二是基于“幼儿园应该教什么”的反思,包括对“传统知识”命运的反思,提出要正确对待传统知识,确立科学的幼儿园课程知识价值观;“教什么”的反思中还针对人文精神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幼儿园人文精神涵育问题,以幼儿教育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为案例阐释了人文精神的“真、善、美”内涵.第三是对幼儿园课程价值体系中存在的几组对立取向进行反思,提出辩证看待不同取向,树立“和合”的课程价值观.第四是基于幼儿园课程价值存在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反思,提出打破二元论,构建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价值体系的观点.最后,提出幼儿园课程编制主体和实施主体应把价值慎思作为一种职业习惯,以确保课程价值取向从设计到实施的一致性.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文章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在职论文、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选题

本论文可用于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引用文献:

[1] 热门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选题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标题怎样定
[2] 关于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参考文献怎么写
[3]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提纲模板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提纲如何写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范文参考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