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参考 财务分析报告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财务分析报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参考: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
  2. 第二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样文: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
  3. 第三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模板: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4. 第四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例: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披露与资本成本: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5. 第五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格式: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因素分析

★100篇免费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可用于财务分析报告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参考: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等诸多新变化,都使得以反映历史状况为主、“股东至上”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不足被充分显现.针对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和研究.

财务报告改革是一个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新问题也不断涌现的领域,其经常被引起关注并且影响广泛.然而以往的财务报告改革理论和实践大多是规范性研究,主要从会计计量属性、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及扩展财务报告内容等方面展开.近些年来,实证会计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对现行会计信息与现行财务报表的有用性做出了肯定回答的同时,也发现和验证了“功能锁定假说”.人们逐渐地开始从报表使用者的财务分析角度来探讨财务报告改革的问题.2008年IASB和FASB有关财务报告列报的改革,不仅从财务报表的表内分类、再分类及其排列组合等报表内容列报做出改进,也为人们从财务分析的视角来研究财务报告的改革问题提供重要启示.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均基于一定的会计环境,都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目标的,会计环境的变化会从客观方面来影响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会从主观方面对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会计客观环境的变化还是信息使用者主观需求的变化都会导致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

本文采用了系统性研究方法、历史比较和国别比较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两个方面对论题进行研究.全文共设八章,除去第一章引言、第八章总结和展望外,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2章),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财务报告的缺陷及改革、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为本文的理论创新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第3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部分.该部分主要对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对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进行再定义,并界定了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研究范围,还对会计理论的环境起点和目标起点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为财务报告变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第4至6章),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关系研究.该部分是本论文的第一个重点,也是重点创新之处.首先,对财务报告变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机理进行研究,试图从会计环境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两个方面,对财务报告变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互动关系的驱动因素、作用方式等进行阐述,以期对财务报告变革与企业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关系能有较深入的分析.其次,从历史的角度、国别比较的角度,分别对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体系的历史演进和中美现代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和实践验证.

第四部分(第7章),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互动关系的实践运用,也是本论文的另一个重点和核心.运用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互动关系理论对当前FASB和IASB发布的《关于财务报告列报》的联合框架进行评论,并对我国下一步我国与国际趋同过程中财务报告改革和财务分析体系的重构进行分析讨论.

本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1)从会计环境角度对财务报告改革和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剖析财务报告改革和财务分析体系重构互动的机理,运用历史的、国际比较的实践来进行验证,填补了两者互动关系研究方面的空白;(2)本论文将会计环境分为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认为经济因素是对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并对各种会计环境因素对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体系影响的方式和结果进行分析;(3)将财务报告变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关系与会计环境、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结合,为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体系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

第二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样文: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会计盈余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一直是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会计盈余代表了投资者投入资金获取收益的多少,影响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是资本市场*券的估价基础,政府征税也与企业的收益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会计盈余信息如此重要,企业才会想方设法操纵盈余,致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13年1月,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了《201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在1689家样本公司中48.73%的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报表粉饰嫌疑.可见,由于面临股价、监管和退市等压力,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粉饰报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纵观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作者发现,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盈余管理“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动机)和“怎么做”(方法和手段)等问题上,关于盈余管理的治理和防范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新动向,将研究视角转向盈余管理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逻辑分析框架,层层递进的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为什么存在盈余管理是好是坏(本质),要不要控制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站在监管者角度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和控制问题,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第一,本文站在监管者的立场,从广义的角度去界定盈余管理的概念.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会计披露的管理,或通过规划交易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告,从而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实现管理层的特定目的.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经济人的利己性、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弹性和滞后性、证券市场的非有效性以及外部审计的非独立性是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主要原因.

第二,学界对于盈余管理的本质存在不同的看法,“好盈余坏盈余”的争论不断.持“好盈余”观点的学者从信息传递观、有效契约观的角度论证了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有益性”,本文对此观点进行批判,认为盈余管理是符合法的形式不符合法的精神的财务行为,对企业管理层有益而对利益相关者有害.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故意地不去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本文从哲学“真善美”角度(真的起点、善的过程、美的结果)探讨了盈余管理的本质,分析了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真实性、职业道德以及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盈余管理本质上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违背了职业道德,严重降低了财务报告的质量,是内含欺骗或欺诈性质的财务行为,为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予以遏制.

第三,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主要有经验识别法和模型识别法两大类.模型识别法主要是验证大样本范围内是否存在盈余管理,验证过程复杂,精确性较高.经验识别法则试图找出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可以弥补统计分析的不足,对于监管机构更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案例提出了盈余管理的经验识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中立性原则为识别出发点,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识别单个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并通过财务分析法以及非财务分析法,发现财务报告的异常项目,进而判断企业管理层对经济交易的处理、各类信息的披露是否客观、公允,是否发生了盈余管理行为.同时,作者也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盈余管理都是能够被识别的,真实盈余管理往往很难被识别和控制.

第四,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案例,从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可控性三个方面对盈余管理进行评估.并依据败德/违法,可控性的程度和大小两个维度将盈余管理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盈余管理严重违背职业道德或法律,危害性较大,具有可控性,主要表现为过度的应计盈余管理.第二层次的盈余管理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或法律,很难识别和控制,主要表现为以构造交易为手段的真实盈余管理.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盈余管理轻微违背道德,后果不严重.只有分清不同层次的盈余管理,我们才能够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真正取得遏制盈余管理的成效.

第五,利用博弈论和法律不完备理论论证了盈余管理的控制思路:政府主动监管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相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其独特的制度背景,对盈余管理的控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应当是渐进式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较为严重,多数处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现阶段首要任务是加强政府主动式监管,严厉打击第一层次的盈余管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内部和外部一起抓,才能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主动式监管、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外部审计独立性、内部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控制建议.

第三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模板: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研究,源于以追逐利润为中心的物本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支撑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障碍.传统的企业被定义为物质资本出资者所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改革开放下的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推进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股东至上”逻辑的主导下,企业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物质资本的逐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劳资矛盾激化、产品质量存在隐患、资源过度开采及低效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企业商业*与财务道德缺失,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以取得员工大力支持和社会广泛认可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微观层面,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能脱离其现实社会属性.我国企业财务理论研究受到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很大,不少财务理论都是西方“舶来品”,过于强化财务的自然属性,财务管理的技术性、工具性特征明显,常常是见“物”不见“人”.世界经济理论的主流已经由新古典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尽管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尚不完善,但极具生命力,必将对财务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不仅包括当代人,也包括后代人.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1章:导论.开篇提出本研究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析我国国情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现状、梳理回顾主流经济理论演进对财务理论研究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财务战略.

第2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西方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国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的政策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第3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回顾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涉及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应用指引、人力资本财务制度、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

第4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建设.首先,对企业财务文化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财务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概念、涵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文化视角和财务视角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加以分类,提出以人为本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内容.最后,引入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对安然公司的企业财务文化进行了评析.

第5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投融资管理.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融资”和“投资”的概念,其次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的具体内容,以人为本的融资包括人力资本融资和体现人本精神的物力资本融资,以人为本的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为了增强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适用性,以国有企业为例,对自然灾害条件下如何开展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6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本章对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述评,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和企业的微观层面分析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运用博弈方法对不完全信息下的物质资本雇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收益分配模式选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对于合约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应贯彻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收益分配存在的两大误区以及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第7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基于信息观和计量观考察了人本财务报告产生的必然性,提出发展人本会计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通过对海尔案例的考察,提出了海尔报告模式对我国企业披露以人为本财务报告的若干启示.

第8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分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的局限,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评价实施.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1)设计了包括宏观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在内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宏观财务制度包括企业财务通则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包括人力资本财务制度、体现人本精神的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将广义的资本及权益概念引入到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

(2)从财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开展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具有实践参考价值.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研究是基于“财务”和“人本”双重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是企业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财务变革从文化入手,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3)系统化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的投融资理论.人力资本融资应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框架下进行,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可以赋予人力资本担保功能.以人为本的投资突破了按照投资标的形态划分的做法,从企业“内部人”(经营者和员工)、企业“外部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和“后代人”三个维度,将投资划分为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并对每一种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

(4)提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前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后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构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三种股权化形式:人力资本的“干股”模式、人力资本的“实股”模式和“动态股权制”模式.

(5)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资借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框架.设计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关键在于发展人本会计,提出了构建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案例研究表明,海尔集团在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方面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应用价值,同时,本文也分析总结了海尔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6)提出以人为本的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建立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具体实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原则,是在反思传统财务分析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

第四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例: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披露与资本成本: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安然事件的爆发让全球资本市场清楚地认识到,仅仅依靠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及其审计无法实现对企业契约执行的有效监督,而对企业财务信息生产流程起监控和优化作用的内部控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是投资者判断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盈余可靠性、违规可能性与自身投资风险性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债权人评价公司信息风险和违约概率的主要参考.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从2011年1月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自2012年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此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及其披露尚处于自愿阶段.近年来,有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了审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由此引发了对其行为动因和经济后果的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考察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重要视角之一就是资本成本.资本成本通常被视为是捕捉信息披露如何实现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价值相关信息功能的一项标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信息披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都存放在公司的“黑箱”之中,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自愿披露是公司管理层向外部利益相关者释放内部控制质量的信号.在我国现阶段的制度环境下,从资本成本视角考察内部控制审计及其自愿披露的经济后果,对于实证评价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及其执行效果、推动监管机关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以及保护外部相关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提出问题之后,遵循“研究基础——机理分析——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四个层面逐步展开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以及围绕内部控制展开的相关研究文献,其次运用契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从契约理论、委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显示理论出发深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自愿披露影响资本成本的理论基础,借以推演出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影响资本成本的作用机理.而后,考虑到资本市场不同参与者在获取信息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其对内部控制治理机制的依赖程度和关注程度也就不同.在后续实证检验部分中,根据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不同,立足于股票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分别考察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其不同融资来源资本成本的影响.此外,针对债务资本成本,考虑到我国债务契约往往内生于制度环境,还从上市公司产权差异对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信号显示功效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

在自愿内部控制审计阶段,无论对于公开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还是私有市场(银行信贷市场),上市公司通过聘请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自我评价进行审计,借助自愿内部控制审计的信号显示功能,向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发送自身内部控制有效和财务信息可靠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加准确地估计公司价值和企业风险,从而降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的资本成本.因此,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我国企业有效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保障机制,使得资本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而给予差异化对待并进行资本定价.

针对债务市场通过产权性质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信号显示强度有所减弱.这是因为国有产权提供的隐性担保作用使得资本市场中的广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放松对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信息质量的相应要求,从而弱化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信号显示效果.这一发现在公司债券的一、二级市场均获得了经验支持.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立足于我国沪深A股主板市场,与现有研究采用已实现报酬率测算权益资本成本的方法不同,本文运用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数据和Easton(2004)的PEG模型测算事前权益资本成本,检验在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下,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如何影响权益资本成本.上述研究视角和方法,不仅为证实我国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有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也从研究内容和方法上丰富和拓展了现有的相关研究.(2)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现状,考虑到不同债权人在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课题将债务资本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公开债务市场(即交易所间公司债市场)和私有债务市场(即银行信贷市场)两部分,针对我国公开债务市场发行的公司债和私有债务市场的银行借款分别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自愿披露如何影响债务资本成本.由于契约结构内生于制度约束,在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又通过控股国企转身成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因此,本文将上述关系嵌入我国特有的产权制度环境,进一步考察产权性质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号显示行为效果的影响,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3)《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于2007年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正式启航.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依赖银行贷款带来的财务风险,对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力发展公司债券是当前金融改革的热点问题,提高公司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目前,国内对公司债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研究,吏鲜有运用大样本实证检验研究公司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展开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有利于丰富有关公司债券研究的文献,拓展我国公司债券定价的相关理论,积累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相关经验证据.

第五篇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格式: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因素分析

18世纪南海公司舞弊财务报告案致使股份公司被禁100年之久,让英国经济陷入停顿;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的公司舞弊财务报告风暴则导致纽约股市崩溃,使整个世界经济倒退几十年.其史可鉴.近年来,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和施乐公司等知名大公司的舞弊财务报告案被相继披露,使整个世界资本市场都笼罩在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浓重阴影之中.最近几年,我们也目睹了我国太多的上市公司舞弊财务报告,如琼民源、PT红光、东方锅炉、大庆联谊、郑百文、银广夏等,都让人触目惊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泛滥,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也受到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从而对我国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损坏.

西方财务报告舞弊的文献相当丰富,包括舞弊的理论,舞弊财务报告的原因和动机、影响因素、舞弊的征兆以及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既有规范研究,又有实证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尽管中外舞弊性财务报告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利益驱动,但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法律背景决定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对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财务报告问题有诸多不适之处.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盈余管理、财务报告粉饰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和动机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但是,尚未有人就舞弊财务报告行为产生的全部因素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

本文以心理学中行为认知学派的ABC理论为切入点,运用西蒙教授“有限理性”理论的程序理性观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过程研究.从诱发因素(利益驱动下的股权融资)、基本因素(财务状况)、决定性因素(制度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产生.即:在地方政府、*机构和上市公司希望通过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满足各自利益需求的背景下,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不能满足证监会规定的融资资格的前提条件下,在制度和道德对人们(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机构)的行为不能产生正确的引导和约束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财务报告在多方“合作”中就出炉了.

同时认为:只要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不具备,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财务报告都不会(不能)产生.本文采用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证明作者的观点.与以前本课题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更关注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整个过程.

通过舞弊性财务报告背后各参与方所获利益的深入分析,以及小匡卜-券巾场自建立至20O2年5月山于舞弊财务报告n受到中国证监会(CSRo处罚的40家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多角度统计分析(上市公司在舞弊前后,瓣弊财务报告和真实财务报告之问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对比分析;舞弊厂始年度与舞弊期限的统计分析;卜市年度、配股年度、舞弊年度和处罚年度的分布统计分析等),本文认为:利益驱动下的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卞要诱因.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融资制度的变迁,证券市场的融资制度、股权融资的特点等决定了(拟)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是在既定的巾场环境和制度框架下的一申P“理性”的选择.问为,口有企业融资制度的变迁决定了政府引导企业到证券市场融资;我囚证券币场的融资制度仰批制和核琳制)和一级市场的赚钱效应决定了我囚识-券巾场特有的供需矛盾,以及随之m来的股权融资方式的无风险性;我国股权融资的非偿还性、低成本特点等使卜市公司充分认识到股权融资方式的优越性.这些都使得地方政府和(拟)卜巾公司难以抵御股权融资的巨大诱惑,甚至针对证脓会股权融资的要求进行财务报告的舞弊.

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年论文、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财务分析报告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选题
在上市公司希望获得股权融资的资格时,如果_上巾公司的财务指标能够达到证监会的要求,则上市公司没有必要舞弊财务报告.反之,则增添了一份舞弊的可能性.本文通过报表还原的方法,对舞弊公司样本和非舞弊公司样本(剔除舞弊公司后的行业均值和中位数)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资本周转能力等几个方面的财务指标的均值所作的___-总体异方差假设*检验和财务指标的中位数所作的*.一M血吠y检验表明:舞弊公司的财务状况确实明显不如以行业均值和中位数为代表的非舞弊公司.回此本文认为:恶劣的财务状况 (或旨说是不满足或者没有希望在未来满足证监会融资资格的财务状况)是卜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基本因素.而目.通过实证研究还发现:舞弊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明显不如非舞弊公司,但两者的长期偿债能力并没育明显的区别,说明上市公司舞弊财务报告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短期的财务困境.另外,舞弊公司的货币资产明显少于非舞弊公司,但两甚在应收款项和存货卜没白明显的区别,说明我国舞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实际卜己经恶化到应收款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77058.html

为您写财务分析报告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财务分析报告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财务分析报告论文题目 财务分析报告论文标题怎样定
[2] 比较好写的财务调查报告论文题目 财务调查报告论文题目哪个好
[3] 经典财务会计报告论文选题 财务会计报告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范文参考 财务分析报告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财务分析报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