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怎么写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保护环境政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3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我国环境政治教育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环境政治:中国环境保护新走势
  3. 第三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
  4. 第四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模板:“怒江”建坝决策中的公众环境政治参与个案研究
  5. 第五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怎么写:当代中国环境法治的演进及趋势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环境治理中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
  7. 第七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
  8. 第八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格式: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9. 第九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环境政治视角下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100篇】免费关于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摘要,可做为保护环境政治相关摘要参考,是保护环境政治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摘要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我国环境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环境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保护环境和环境友好的观念也正被逐渐接受,甚至这个问题已进入国家政府政策制定领域和国际交流视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个体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那么,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吸纳这一时代性课题,探索环境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推广,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自然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本文是放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从环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政治教育的关系探讨出发,分析进行环境政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并找到进行环境政治教育现实依据,即环境问题的严重和中国政府的政治决策对环境的关注,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环境政治教育的对象、目标、方法原则、内容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对环境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问题的情况作了说明;第二部分讨论了环境政治教育与环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明确了环境政治教育的内涵;第三部分则分析了进行环境政治教育的依据,主要从现实方面论述;第四部分探讨了环境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第五部分是本文重点,探讨了环境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环境观教育,环境战略教育,环境权利教育,环境的国际关系教育四个方面;第六部分探讨了环境政治教育的实施.

本文旨在通过跨学科和交叉研究的方法,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继续探寻时*展对其的要求,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真正体现其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和创新.

第二篇摘要范文:环境政治:中国环境保护新走势

现实而直观的说法,政治就是执政党的治理、政府的治理以及对治理活动的参与.那么,环境政治则是在环境问题上所反映和体现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以及政治结果.过去,我们一直在讲,环境保护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发展..

第三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

在诸多不可持续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前,人类文明何以可持续发展,这是作者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关注、思考和探讨的基本问题.同时,资源短缺、能源有限和人口众多等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课题.因此,本选题的研究旨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理上,通过“根源式”的研究,拓展环境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为环境政治学兴盛于中国、服务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提出并论证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环境政治传统,揭示环境与政治互动的内在关系,指出传统环境政治对谋求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

本文以环境政治学和现代政治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原则为基础,以夏商至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环境政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为研究对象,重点提出并论证了传统环境政治的产生和发展、传统环境政治的主要思想基础、传统环境政治运行的原则和机制、传统社会的环境保护法规、传统环境政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等内容.

形成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

第一,对“环境政治(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新的概括,对“传统环境政治”进行了初步界定.(1)环境政治是在特定环境和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环境政治权利,实现其生态环境利益的一种生态、社会关系.环境政治的发展将以绿色科技为先导,以生态经济、可持续经济为中心,以环境政治权利的获得和生态利益的实现及满足为目的,以变革政治体制、政治思维和政治价值观为途径,实现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共荣.(2)“环境政治学”则是以环境政治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与趋势的学问.其学科性质属于政治学.(3)本文所谓“传统环境政治”是指我国1912年前在政治领域中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以研究环境与政治关系的相关性为重点,以分析环境变迁和环境问题引发的政治响应为基本点,揭示环境政治权力分配的本质,以及环境政治行为、环境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变化规律.

第二,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为宗,以环境政治学的交叉研究法为主,对我国传统环境政治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探究,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传统环境政治思想、原则、环境政治体系、环境政治行为以及环境政治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归纳了传统环境政治的特点,掲示了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客观地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指出了其存在的历史局限.

第三,重点分析和归纳了儒、道、佛、法等四大思想流派关于环境政治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它们彼此互动、交流、交锋和交融的规律,以及以不同性质、内容和方式共同作用于传统环境政治的特点,指出了传统环境政治指导思想的多元性和融通性.各家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是自主融通,创新发展.

第四,结合不同的社会政治形态,对传统环境政治运行的原则和机制进行剖析,这是本文的重要创新之一.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形态与西方大相径庭.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建立开始直至1912年新的*政体诞生,传统社会长期处于不同质的王朝统治时期,王朝政治持续时间之长是世界罕见的.基于王朝政治统治的事实,我们认为,传统环境政治的首要原则是“王权至上”,同时,基于实际生态场域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究天人之际的认知,提出并施行了体国经野、山川形便、务时寄政、以时禁发、公平公正、均平节用等独特的治国原则,创造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文明,推动了环境政治体系的建构和环境政治行为的实施.

第五,自然灾患的多发、群发,特别是大江大河带来的大灾,激发了先人响应环境问题的政治智慧.虞衡机制的设立和长期坚持,政府对兴修水利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开展,因地制宜,植树造林,爱护生物,节约资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施行,不仅缓解了人与自然矛盾,也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滋养了生态美德.对人地矛盾和人水矛盾等“千年之疡”的制度回应,则为我们认识和把握重大环境问题演变的规律及其制度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代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和制度等都是一种巨大的政治资源.这种资源如果得到恰当的开发,就能适当兼顾不同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的基本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宣泄对立情绪,起到转化消极因素,增进社会文明,实现价值进化,保护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面临的环境挑战也史无前例.为了使融入了世界的中国和包容了中国的世界都能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在把握传统与现代的价值时,需要一种自主融通、创新发展的智慧,需要一种谋求多元价值兼容、进化、平衡的心态.平衡既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和自然界变化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价值进化的基本规律之一.在不同的价值之间实现平衡,是为了推动它们的融合与转化.这种平衡,本质上是要确定一个更恰当的标准.这也是本文立足于研究中国传统,拓展环境政治学术研究领域的真正价值追求.

第四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模板:“怒江”建坝决策中的公众环境政治参与个案研究

选取",怒江",建坝决策公众参与为个案,采用访谈和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考察和过程描述,归纳出环境政治参与过程的特点,进而分析环境政治参与的特征,以期为中国环境政治参与研究提供实证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怒江",建坝决策政治参与是一个由ENGOs为关节点的开放网络型参与,以媒体工作者和环保生态专家学者为核心的城市知识性中间阶层是中国环境政治参与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公众进行环境政治参与的原动力是保护环境,其中ENGOs环境政治参与的动机具有",环保理念与政治理性并存",的特征.

第五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怎么写:当代中国环境法治的演进及趋势研究

中国环境政策法律的历史演进,追随着国际环保浪潮,与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如影随形,成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历程中,国家在环保领域成长的一个缩影与见证.中国环境立法成就斐然,但实施绩效却捉襟见肘,中国正面临环境问题逼近安全底线的危机.在环境安全日益广受关注的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注目的焦点,存在被“安全化他者”的高风险性.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表明,尽管中国环保事业立法先行、理念先进,力图避免走上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但总体上仍然重复了类似的道路.如何辩证看待并客观评价中国环境法治与环保事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进而探求其提升之道,是从源头上化解“中国环境威胁论”,促进中国环保的历史性转型、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探求中国特色的环保新路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尽管环境安全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但同可持续发展、环境正义对环境法的影响程度相比,环境安全对环境法的产生、发展及趋势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地探讨和重视.环境安全在国际关系领域,具有科学、政治和战略上的多重性质,环境安全是分析环境法治演进及趋势的有价值的概念工具.论文以国际环境规范的生命周期为框架,以环境安全与环境法的演变及趋势为主线,通过国际比较,探究当代中国环境法治建构的历程、特点及不足,从而探索其绩效提升之路径.导论部分概述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框架、结构安排和选题的使用材料来源,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及其不足.第一章探讨环境安全与环境法治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基础.第二章运用建构主义的规范生命周期与规范扩散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理论、环境法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从国内与国际互动沟通两个层面,综合理性选择与社会建构两个方面,将中国环境立法与环境安全的演变历程,融入国际环境法律规范的兴起、普及、内化及进化的四个阶段进行考察和论述.第三章在论述美、日、欧盟、印度、巴西、非洲等国的环境法治与环境安全基础上,将美、日、欧盟的环境法治同中国进行比较,并从上述各国的生态足迹、环境责任和环境资源绩效三方面,展开国际比较,阐述环境安全与环境法治的趋势.第四章从分析环境安全与演进中的国际环境法治着手,探讨环境安全与当今中国环境法治的成就和不足、趋势及转型,并通过对中国参与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博弈分析,阐述中国在未来气候谈判中的策略及其展望.结语部分对中国和平发展、环境安全与环境法治进行探讨,阐明实现中国环境安全战略目标的对策措施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研究认为,环境法是客观环境危机与人类主观制度文明应对的产物.环境安全是环境法律规范兴起、普及、内化及进化的根本动力,高绩效的环境法治与环境安全保障同环境质量改善是高度相关的.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国际环境法正以一种结构性和嵌入性的方式实现环境保护.自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环境法的兴起、普及、内化及进化为中国环境法的开创、成长、发展及完善提供了国际推动力.世界环保潮流的影响势不可挡,但它必须通过中国内部的因素才能发挥作用.顺应国际环保浪潮、积极主动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环境法,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化进程中,积极认知全球环境问题和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并应用于国内环保实践,政府自上而下建构的产物.与中国环境法是外发自觉建构、以外促内地生成路径不同,发达国家环境法是内生自发建构的产物,并向外传播、示范和扩散.这充分反映了中国环境法制构建中,国家力量强而社会力量弱的现实.因而,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倡导企业的环境责任,探索保障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保的法律渠道,促进法律移植和本土化之间的磨合与建构,实现外来规范与本土规范的兼容与同构,寻求环境、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走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环境治理困境,正是提升中国环境法治绩效的根本之道.中国环境法的生成、演进及趋势,伴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是国家改变自己、参与并影响世界的历程.随着中国崛起、加速融入世界,中国已从国际环境法治的初学者演变为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全球环境安全的危机状态与中国自身脆弱的资源环境国情,是促进中国环境法治绩效提升并走向历史性转型的外在压力与内生动力.国际环境安全的整体性将推动环境法治的全球性趋同.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面临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全球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等多重、独特的压力,但中国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的水平上,基本保障了国家环境安全,环境法制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支撑.作为后发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面临环境危机的当代,中国理应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中国的环境安全压力远超出其他国家,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当今中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与发达国家相比,如果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在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解决了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问题,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最大贡献.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传递着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国际关系的话语权将与其国内环境法治的历史性转型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同步增长.

第六篇摘要范文:环境治理中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

近几年,各地频繁发生的雾霾天气、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事件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话题,让人们深刻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可能的环境大灾难面前,谁都无法独善其身,环境之不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将焉附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等问题高度.这无疑为彻底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契机.草根环保民间组织在环境治理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特殊性,它与政府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基于此,本文研究二者在环境治理中的关系.

本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是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并指出研究价值,进而说明其研究现状,最后讲述本文的研究主题、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二是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类型解释.主要从草根环保民间组织的组织身份和政府行为这两个维度进行阐释,并将两者相结合,概括出政府主导的抑制型、中立型和合作型三种关系类型.进而主要指出影响关系变化的宏观因素:环境政治生态、政府对草根环保民间组织的管理政策以及草根环保民间组织自身的阶段性特点.三是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实践.在上述分析框架下对厦门绿十字成立以来与政府关系的演变历程做一个深度的个案研究.四是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创新的路径选择.指出现时政府主导的抑制型关系不利于环境绩效的提高,因而需要构建二者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以促进环境善治的实现.最后是结束语.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而言,探讨环境治理中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将大有益处.通过对绿十字和政府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草根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呈现的是以政府主导下的抑制型关系为主的关系格局,这与现有研究结论并不完全相符.因此,本研究将有助于提供一个深度了解二者关系演变的新的认知窗口.

第七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

服务型的责任政府理所当然地包括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政府环境责任问题是当代中国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凸显出来的重大问题.政府环境责任的重要性既体现在其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亦彰显于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对于构建和谐的府民关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保护环境政治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500字本科论文、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保护环境政治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政府环境责任主要由环境政治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道德责任等四大要素构成,形成政府环境责任系统.政府环境政治责任包括积极的政府环境政治责任和消极的政府环境政治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权力制约机制、透明政府机制、政府官员个体道德的培养机制.政府环境行政责任包括政府环境主观行政责任和政府环境客观行政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行政责任主体的环境责任意识、外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生成.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包括政府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政府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和政府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政府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设立与健全机制、宣传与实施机制、监督与反馈机制.政府环境道德责任包括义务型政府环境道德责任和理想型政府环境道德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以行政良心为核心内容的自律机制和以行政名誉及立法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他律机制.

当代政府环境责任的发生既包含着鲜明的国内背景,又存在着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还与国际政治的绿化趋势密不可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确立、环境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等构成了当代政府环境责任发生的国内背景.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环境战略转型实践为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强化提供了国际经验.在国际政治的绿化趋势影响下,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参与以政府为主,以环境NGO为辅,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方式多样.基于上述情境确立的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基本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的公民社会、规范要求是形成健全的政府环境管理制度、外在表现是形成规范的环境管理行为.

强化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走出环境治理时政府失灵的困境.将环境问题还原和简化为一个经济学问题即可发现,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活动无限扩张的副产品,人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而政府在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过程中因环境责任的缺失同样会存在失灵现象.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环境责任意识层面和环境责任执行层面.其严重后果有公众环境利益受损、政府合法性衰降、社会发展的环境不公平等诸多方面.导致政府环境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环境公共产品的垄断供给、政府的有限理性、公共利益理念的缺失等等.针对上述表现、后果及原因,亟需通过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来解决政府失灵问题.

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困局,政府环境责任的强化应着重从奠定政府环境责任的能力、搭建政府环境责任的制度框架、构建政府环境责任的问责机制以及形成政府环境治理的善治局面等四个方面着手.为了奠定政府环境责任的能力基础,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在环境行政中的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鉴于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种种“失灵”,需要通过搭建政府环境责任的制度框架来实现政府环境责任的嵌入.在政治领域的嵌入要求政府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精确完备且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规范,在经济领域的嵌入要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在文化领域的嵌入要求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在社会领域的嵌入要求发扬环境*和培育环境自治.政府环境责任的多元问责机制包括立法机关的政治问责机制、司法机关的法律问责机制、传媒与公众的社会问责机制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问责机制.政府环境责任的强化还要求政府推进环境善治局面的形成.为此,需要推进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和全球环境合作治理.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有助于开启一种扩大开放、横向合作、共谋发展的“双赢”之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合作治理则需要各级政府像招商引资那样,认真借鉴和吸收各国环境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在强烈的环境责任驱使下,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评价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是人地关系论、容忍区理论、环境经济学.政府环境责任评价价值取向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代际公正.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原则上包括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信息真实与完整原则、透明性和公众参与原则、独立评价原则、可测性原则,在内容上可分解为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制度维度、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行为维度、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人员维度,在指标体系构成上包括3个层面、3大方面、25个具体指标.

第八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格式: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巨大威胁.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并提高治理的有效度.在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多学科研究中,政治学角度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地位.生态环境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到人们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利益,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和政治相关,因此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本文认为不能仅从经济、哲学、技术等角度去研究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还必须从政治学的视阈对其加以研究,并提出对策.

政治学视阈的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指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等多元主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互动合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目标的过程.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和政治的关联要求生态环境治理要有政治向度,在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生态政治就体现了西方生态环境治理的政治向度.生态政治体现了生态环境与政治的结合,是在对生态环境重要价值的新的认识基础上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新型政治.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有正确的生态政治价值导向.对于西方流派众多的生态政治理论,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但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政治内涵,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实践需要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行动纲领.

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不能局限于单一主体,而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政府、企业、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自身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在环境资源的配置中也存在诸多失灵的地方,政府必须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居主导性地位,发挥主导性作用.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政府应该占据垄断的地位,相比其他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更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与各非政府的主体、政府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本文认为,面对当今复杂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多元主体合作的环境网络治理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以达到单一主体治理模式无法达成的治理目标,形成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种新路径.

理论的研究是为了现实的实践.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再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的状况从总体上作一全面考察,再从面到点,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个案,对其生态环境治理的状况作出调查分析.在当代中国,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政府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实践水平逐步提高,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失灵现象.除了政府主体,我国的各类企业、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也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但总体上还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我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其工业化的进程走在了全国前列,也首先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然而,昆山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同样在全国名列前茅.本文以昆山市为个案,对昆山市政府和非政府主体的生态环境治理状况及经验做法作了考察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环境治理带来有益启迪.

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基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从政治学的视阈提出对策是根本性的环节.本文认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需从优化选择多种环境治理工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效度.

第九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环境政治视角下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如果把发展中国特色的环境政治界定为,在中国*的领导下主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与媒体等角色之间的良性政治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合力或",正能量",,那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治要求,就是在中国*的领导下创建一个社会主义的",环境国家",或",生态文明国家",.相应地,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就是一个远为全面而深刻的",生态*重建",进程,而不简单是一个",行政扩权",或",制度与政策经济化",过程.

第十篇摘要范文: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类开始反思和调整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工业文明作为一个曾经受到人类社会追捧的文明体系已经陷入到泥潭中不可自拔,它已经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相悖而驰,逐步从兴盛走向衰败.把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当成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人类开始改革工业文明下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人们要以一种新的价值观,即生态价值观,以人与自然共同可持续发展,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一种新的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文明体系取而代之,这就是生态文明.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人类的进步也是开启新文明时代的重要基础.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我国面临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建设道路导致的严重生态危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在中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之下,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的视角,兼顾多元学科、多元角度来探讨和梳理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是政府有效发挥服务、调控、管理等职能,通过其行政权力、政策规划、治理机制依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主体,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具有人民赋予的行政权,这对于保护环境,解决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其他生态环境治理主体所没有的决定性的优势.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制定各种经济生态政策,使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过程绿色化,保证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建设中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能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发展生态型物质文明.无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还是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都是对人类社会的有着积极意义或影响的,反映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及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希望和憧憬.而两者相同的价值向度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在关系.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56650.html

本文主要研究政府在生态环境过程中制定的环境政策、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创新及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责任的构建与完善.首先,环境政策上承环境法和环境规章制度,下接环境管理,是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环境政策扮演着对现实利益关系进行分配、调整的重要角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我国政府生态管理中环境政策的影响深刻而长远,需要政府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认清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政府生态环境管理作为一个政治过程,实质上要体现现代政府的治理理念,即经济、效率、效益与公平.环境政策作为政府生态环境管理的核心应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经济价值的公平分配和环境正义等社会价值的公平分配.因此,文中从过去的实践中研究和学习外国政府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其次,政府生态环境治理内部不同机制的健全和发展以及相互的配合.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是社会系统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决策机制、环境政策执行机制、生态绩效管理机制、生态*协商机制、生态*监督机制和生态危机管理机制等重要组成.这些机制本身的运行和相互之间的配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功能和效果的有效发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这些管理机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再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主体是政府,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事件的发生虽然不是政府行为直接导致的,却也与政府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政府的环境责任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关注.文中指出,进一步明确政府生态环境责任,提高政府生态环境责任意识,从搭建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制度框架、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问责机制和加强多元合作治理机制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政府生态环境责任,才能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最后,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再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内蒙古政府对锡林郭勒草原环境治理为个案进行研究.

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曾经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折的良机,致使中华民族由世界领先的国家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至今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文明的历史使命.如今历史又到了一个文明的转型或过渡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和改变中国严重的、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提高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效力和保障力是关键.

这篇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保护环境政治引用文献:

[1] 保护环境政治方向论文题目 保护环境政治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保护环境政治小论文题目范文 保护环境政治小论文题目哪个好
[3] 近几年保护环境政治参考文献 保护环境政治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怎么写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保护环境政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