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运输论文范文参考 运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运输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6

运输论文范文

运输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运输论文范文参考: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优化研究
  2. 第二篇运输论文样文: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
  3. 第三篇运输论文范文模板: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
  4. 第四篇运输论文范例:基于行为分析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5. 第五篇运输论文范文格式: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

★100篇免费运输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运输论文范文参考: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优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食品的追求已经从过去的吃饱向着吃得健康和吃得安全转变,所以,这就导致了对“食品冷链”越来越高的需求,在食品冷链中,对成本影响最大的就是食品冷链中的库存问题和运输问题.基于此,本文所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食品冷链上的库存优化和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的优化,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本论文是在分析国内外关于冷链和运输网络优化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输发展的特点,对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进行研究.在算法上主要是以启发式算法为主,并以具体的算例加以验证,先进行理论分析,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结合定量研究,来探讨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优化问题,本论文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包括本文的第1、2两章,是文献回顾和理论准备.广泛的收集了与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有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食品理论、运输网络理论、供应链理论和库存控制理论,同时,将食品理论融入到供应链库存控制和运输网络优化之中,深入的研究了与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为后续的建模和方法研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第二部分,包括本论文的第3-6章,是本论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3章研究的是食品冷链中的库存优化问题,供应链上的库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本学科的研究重点,根据食品冷链上的库存互补问题,建立了基于BOM耦合的供应商库存互补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供应商紧急库存互补,都能有效地从供应源头抑制顾客需求波动,能减少供应链系统的库存总量和总物流成本、减弱牛鞭效应、提高顾*务水平,其中以三对供应商库存互补模式最优.第4章是研究关于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问题,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从降低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成本的角度,对冷链物流运输问题进行优化,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冷藏空箱的进出、中转构建模型,结合所构建的模型,给出相关的算例,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出结果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第5章是针对混合轴辐式运输网络中的应用和决策问题,在考虑到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将铁路快运和航空运输这两种运输方式引入到运输网络决策中,构建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组成的网络模型.第6章构建了基于固定费用网络设计模型的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模型,并结合算例进行了研究.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94109.html

第三部分是对全文的研究总结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通过对全文主要研究结论的总结,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上的不足,并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研究领域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论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成果是对现有的运输网络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完善,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实际的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工作提供指导作用,并为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的意义.

第二篇运输论文样文: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以研究物流现象和预测未来物流运输发展的现代物流理论,是将仓储、运输、搬运、装卸、配送、物流资讯、包装和加工进行集成化的创新科学.实践证明,物流业的发展必定对某一区域的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现代物流条件下的区域物流研究也就成为了研究热点.物流运输的载体是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何实现现代物流综合交通联合运输,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发挥物流作业的最佳效益,将是现代区域物流研究的重点.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试图从现代区域物流角度出发,在区域经济理论、现代区域物流理论、协调管理理论以及运输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等理论基础上,探究现代区域物流联合运输的协调管理模式、机制及网络构建.

本文构建了现代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联合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从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政策支撑环境的建立及联运成本的控制等方面开展管理模式的构建.

随后本文在管理模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决策机制、沟通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等五个方面对现代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协调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点轴开发理论,应用轴辐式模式构建现代物流联合运输的物流网络;通过对影响轴辐式物流网络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轴辐式物流网络的规划思路、指标体系及方法.

论文选取广西西江流域水铁联运的实际案例,从组织职能、运输管理、市场机制和成本控制四个方面构建了广西西江流域现代物流运输的管理模式及机制,并对西江流域物流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数据分析构建了西江流域水铁联运的轴辐式物流网络,并对水铁联运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

最后,论文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炼出了实现现代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协调管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联合运输条件下区域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是研究视角上的一个创新.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物流运输条件下,协同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是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现代区域物流联合运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协同理论、空间经济学以及物流管理等相关理论,特别针对某一地区的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当前联合运输协调管理模式、机制及网络构建的现实障碍及其实现.(2)本文在协调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制约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管理模式构建的内部因素,认为应从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政策支撑环境的建立和联合运输成本的控制、市场效益的综合评价等五个方面入手构建现代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建设,如联合运输决策机制、联合运输沟通机制、联合运输合作机制、联合运输激励机制和联合运输约束机制;并提出了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管理模式的网络构建方法.这是对目前物流管理研究在区域物流联合运输管理理论方面的一点贡献.(3)本文以广西西江流域交通运输管理为实际案例,通过对广西西江流域区情的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认为广西西江流域应当推行水路和铁路联合运输的协调管理模式,需构建西江流域水铁联运轴辐式物流网络.广西西江流域物流需求呈现规模逐渐增大、种类多样化、范围广泛化的特点,本文从组织职能、运输管理、市场机制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构建了西江流域水铁联运的管理模式及机制,并在对需求、资源和环境影响因素数理分析基础上,构建轴辐式物流网络,研究了实现物流网络的协调发展途径,由此,提出了实现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协调管理的对策建议.这是结合相关理论在实践研究上的一个探索.

第三篇运输论文范文模板: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

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亦然是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这种作用机制也一直是经济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土地管理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家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原城市群的兴起,可以预见,郑州市城市建设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保持加速发展,由此将引起人口在空间运动上向城市超强集聚、物资向城市强集聚和弱扩散的现象.因此,城市化、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运输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运输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术论文、3000字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运输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运输论文范文题目

基于此,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理论上力图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阐明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其中的内在微观机制,研究交通运输条件改变所引起的城市经济、土地利用规模、人口规模的转变,进一步探索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作用的一般规律.从城市经济、土地利用和入口规模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实证探讨交通运输在空间上对三者的长期作用和影响,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测定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借助对郑州市1990—2010年期间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扩展之间的协调度的分析,辨析它们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对2011—2020年期间的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扩展之间的协调度进行预测,据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案制定回归到促进城市空间扩展服务的本质上来.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交通运输发展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理论关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郑州市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机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郑州市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协调度.主要结论如下:

(1)在选取的16个指标中,客运系统对郑州市人口影响较大,货运系统对郑州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规模影响较大.

(2)客运周转量是总人口和城市化率的格兰杰原因.交通运输对总人口和城市化率的影响为正向.随着时间影响逐渐增强,城市化率更容易受到交通运输对其的冲击影响.

(3)公路货运周转量是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的格兰杰原因.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而言,在短期内,货运会给其带来一定的负向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货运发展,对第二产业也将发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更多的依赖于科学进步和技术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生产.

(4)公路里程是建成区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公路里程对建成区规模的弹性系数为0.227077.当存在短期系统偏时差,为了维持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长期均衡关系,系统将始终以调整变量偏离0.385952调整回平衡状态.深入分析得出,郑州市公路里程对建成区规模的影响长期内保持正向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

(5)在交通运输的各项指标中,对郑州市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货运周转量(0.279960),其次分别是公路里程(0.277960)、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0.234112)和货运量(0.156964).

(6)1991—1995年期间属于郑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综合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1996—2000年是郑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综合体系的停滞时期;2001-2010年是郑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的迅速发展时期.1990—1994年交通运输缓慢增长,为郑州市交通运输停滞时期;1995—2005年为郑州市交通运输的起步阶段;2006年之后为郑州市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阶段.

(7)通过对弹性系数进行界定,2001年和2005年郑州市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扩展协调度表现较好,除此之外协调度均保持在不适应和一般阶段.交通运输体系与城市空间扩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维拉关系,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的波折在所难免,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因长期存在的不适应问题,阻碍城市整体的发展.

(8)郑州市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扩展协调度预测结果表明,在短期内郑州市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协调度较高,2018年至2020年协调度逐渐下滑.说明近期内郑州市交通运输相对于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会比较滞后,交通运输在上世纪末期带来的优势会逐渐消退,甚至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阻碍.因此,加快各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郑州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后,论文分析了郑州市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发展不相协调的原因,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简而言之,论文在提出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交通耦合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协整分析、BP神经网络等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定量测度了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扩展的互动作用关系及其效应.

第四篇运输论文范例:基于行为分析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达35%-50%,而占商品价格的4%-10%,因此运输在现代物流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改善比较明显,航空运输基本能适应社会运输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货物运输服务有多种特征,不同货物对运输的服务要求也不一样,必须对各类相互关联有相互制约的因素综合考虑,科学地进行货物运输方式选择,以节约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在这一背景下,本论文从行为分析的角度出发,围绕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利益相关者的三个不同行为展开托运人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决策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

1)在分析不同货物运输方式优缺点以及技术经济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货物运输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对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机理进行分析,将托运人、承运人和运输管理者作为货物运输方式选择的利益相关者,并分别对其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对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心理、决策机制与决策过程进行分析;最后,对效用理论进行综述,效用分析能作为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分析的基础,为货物运输方式选择相关模型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在对风险偏好理论与托运人偏好分析的基础上,将托运人划分为风险追求型、风险中立型以及风险规避型托运人3类;并选取运输费用、运输时间、运输可靠性、运输准时性、运输安全性、运输便捷性等6个属性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属性集,构建了基于风险偏好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的多属性行为决策模型;并采用组合最小二乘法对权重进行划分,用ELECTRE-Ⅱ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给出了从重庆到上海的集装箱、煤炭和矿石货物运输方式选择的算例.

4)对博弈论应用于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机理进行分析,在对托运人与承运人目标函数分析以及承运人激励行为与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承运人激励行为的货物方式选择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采用基于最优反应动态的遗传算法完成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求解,最后给出算例应用.

5)对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双层博弈理论适应性进行分析;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货物运输方式选择3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基于运输管理者、托运人和承运人三者的双层博弈模型;用变分不等式和拟变分不等式将双层博弈模型进行转化,即利用间隙函数法和增广Lagrange罚函数算法进行求解.

论文基于运输管理者、托运人和承运人的行为分析,对货物运输方式选择进行量化研究,为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以及实现货物运输的社会综合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运输论文范文格式: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的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输过程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逐渐形成了有机结合、分工协调、彼此影响和作用的综合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协作组成高效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既是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处于不断演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一批区域陆续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区域,区域经济板块的空间结构变化和重组、重构需要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并及时跟进,以更好地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这一现实命题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交通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查阅和搜集已有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综合梳理与归纳论证等相关研究方法,试图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梳理提炼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和作用,探讨其内在的机理和优化的途径.同时通过研究综合运输体系基本要素、流动要素和典型交通通道的变化所引发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现象,进一步挖掘和总结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和作用的一般规律.总体来看,形成了以下结论:

(1)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一方面,交通运输通过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吸引人口与城市集聚等途径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产生影响和塑造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空间格局的演变对交通运输也会产生反馈作用,引导交通运输向着布局合理、分工合作、网络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交通运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2)综合运输体系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主要维度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时间维度上看,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线路结构和协同关系的综合运输体系;从空间维度上看,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特点和未来布局趋势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综合运输体系.

(3)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可达性和运输效率是综合运输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就它们内部的关系看来,三者之间是一种逐层作用和梯度推进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区内和区际的交通可达性,交通可达性影响运输效率.三者既各自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又共同影响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区域经济的节点和域面等影响和塑造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交通可达性通过影响企业运输成本、改变产业空间集聚形态、推动产业要素扩散、引变城市空间格局等方面来影响和塑造区域经济空间格局;运输效率通过改变运输费用、引导产业改造升级等影响和塑造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4)从要素流动视角来看,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作用的动力机制主要分为动力生成机制和动力传导机制.其动力主要源自生产力进步和交通系统内部交通技术的发展,并在政府管制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背景下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动力机制的时空收缩效应引导区域要素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流动,形成“交通经济带”,进而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产生塑造和影响.

(5)不同层面的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影响和塑造产生的结果有所不同.从我国的整体层面分析,综合运输体系起步较晚,仅仅经历了半个世纪多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综合运输体系的不同运输方式得到的重视和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就有所不同.本文在梳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轨迹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和研究需要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做了“四个大区”的划分,并采用了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GDP总量、人均GDP、虚拟变量(DUM)五个测度指标,使用面板数据(1978-2011的统计数据)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按照影响的大小“四个大区”依次排列为: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此外,本文还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单一年份(2011年)的分析验证.在中观层面的省域尺度上,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县域可达性指标对全省91个县域的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省91个县域的可达性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0.349,指数极差为5.45.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山东省县域可达性的强弱与沿海经济带、济南都市圈等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山东省综合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板块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6)交通通道是在“点-轴”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交通线路,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脉络”.在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由于具有快速、高效、节点少、相对封闭的特点和优势,能在既定空间范围内快速完成客货等要素的空间位移,得到了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形成了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典型的“双高”通道.“双高”通道对产业要素流动、人口迁移、城镇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较其它运输方式更能体现出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本论文在内容安排上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确立了全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述评.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梳理了相关研究的理论进展,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析和总结,归纳出了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点和主要方向.

第三部分: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梳理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对综合运输体系、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代表性的认识判断和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研究了综合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适应性,并给出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四部分: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作用机理和动力机制.从宏观经济视角、基本要素视角分析了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作用机理,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了动力机制,三个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构建起了后续研究的基础框架.

第五部分:典型交通通道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与塑造.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例,研究了典型交通通道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和影响.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以其快速、封闭性强、节点少的优势快速拉动了沿线区域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引发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快速演变.研究认为,典型交通通道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与塑造具有非常显著的拉动作用.

第六章部分:实证研究.以我国作为大尺度宏观区域、以山东省作为中观尺度区域进行了区域实证研究.分别从总结回顾我国和山东省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历程开始,分析了综合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现状,讨论了不同尺度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格局的作用与影响,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第七部分:综合运输体系优化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前面研究的分析总结,结合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发展思路以及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的整体总结和概括,提出本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的贡献、得出的结论和后续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运输论文范文资料.

运输引用文献:

[1] 道路运输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道路运输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新颖的道路运输论文选题 道路运输论文标题怎么定
[3] 比较好写的道路运输安全论文题目 道路运输安全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运输论文范文参考 运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运输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