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大学计算机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学计算机教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7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参考: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
  2.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样文: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3. 第三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模板:基于知识本体的E-learning系统研究
  4.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例: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
  5. 第五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格式: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通用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方法研究

★100篇免费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可用于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参考: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并迅速地进入了社会各领域.应该说,任何技术一旦被引入某个实践领域,便会引起该领域的极大改观,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外语教学领域,当然也会改变传统外语教学的信息传递通道、教学内容与活动的整合形式乃至教学过程,也使教学结构形式及其构成要素发生巨大的变化,促进教学理念的更迭,导致教学的价值判断及评价标准的变化.鉴于这些变化,我们势必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很好地整合起来,探索整合的有效手段、方法和模式.尤其是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式下,这些研究显得异常地重要和紧迫.

本论文主要就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的整合进行探索性研究,重点是要攻克整合后外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与困惑,运用外语教学的适用理论对整合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重点针对“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所涉及的5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实证研究.这5个方面的问题是:

1.计算机与外语教学在模式中究竟应该是何种关系如何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

2.各院校(试点的和非试点院校)是如何实施新模式的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新教学模式有何看法,包括他们的教学信念(观念)以及对新模式的认知和适应程度等如何进行培训

4.目前大学英语教材是否与新模式的实施相匹配教材应如何改进

5.根据目前教学上的变化,应怎样完善我们的外语教学系统

上述5个研究问题有着相互关联的内在涵义和逻辑顺序,由此引申并确定相关的变量作为数据收集和研究的基础.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本论文对上述5个方面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和探讨,产生了一些颇具学术创新与参考价值的观点,具体描述如下:

1.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课程的构成范式发生了变化,其构成范式从传统的“2+1”模式(理论、方法+课程或教材)转变为“3+1”模式(理论、方法、技术+课程或教材),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体现于课程或教材之中.课程构成范式的改变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外语课程定位的首要特征之一.

2.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计算机开始从辅助的地位走向了教学的前台,也就是说计算机在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已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整个教学中的一个要素.

3.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被打破了.外语教学不仅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更加强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2000字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学计算机教学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题目

4.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教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都变成了立体式、多媒化的教材.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材的立体式都体现在教材构成的物理概念上,尤其是网络教学内容成了纸质教材的翻版,而教材的有效构成应该是网络内容是纸质课本的延伸而不是翻版.有鉴于此,本论文提出了大学英语第五代教材的研发构想.

5.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教学要素发生了变化,不少传统要素(如教材、内容、方法等)被新的要素(如多种媒体、网络内容、技术方法等)所替代.要素的变化自然地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系统环境的平衡.失衡的教学环境又导致了许多失调现象的发生.外语教学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教学系统不能自然、和谐、高效地运转.可见,要使计算机网络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自然地整合起来,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和谐,就应以生态学视角来重新审视它.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转必须注重这样两条原则:一是能稳定教学结构,兼容教学要素,二是能制约教学运转,促进个体发展.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兼容、动态、良性是和谐教学生态系统的本质.子系统的变化和发展要有利于大系统的整体变化和发展,达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整个论文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重点综述外语教学有关教学模式方面的相关理论.论文将从基本的理论模式入手,逐渐过渡到外语教学的实践模式,并以此将引申至当前这一新模式的理论内涵,深入阐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需要理论支撑的趋势.第二章为研究的总体设计框架,包括方法、途径、对象、工具等.数据的收集将集中在5个研究问题上,既有定量研究数据又有定性研究数据.第三章为数据的分析和探讨.整个探讨将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层面上进行.主要探讨计算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就目前教学情况而言,提出计算机与外语教学关系的本质所在.第四章将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整个研究以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现状,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各模式的优势,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过程、条件及学生情况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模式或模式组合,灵活运用.第五章主要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展开探讨和研究.本章首先就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教师培训的一些建议,包括教师素质、信息素养、信息‐教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第六章为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本章将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借鉴大学英语教材发展的经验,对现有教材进行探索性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构想.第七章为结论部分.计算机网络进入了我们的外语教学模式后,传统的外语教学环境被打破了,出现了许多变化和失调现象.如何使失衡的教学环境重新走向平衡,使新模式能和现有的教学系统协调发展本章将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此进行重点探讨,使外语教学重新进入兼容、动态、良性的发展轨道.

本论文是由引言和七个章节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章节既可以独立成篇,又与其他章节构成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所探究的内容无疑将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积极地推动意义,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也颇具学术创新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样文: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各校纷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快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着传统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环境、师与生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推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与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新教学模式进行的实验和探讨,较少有研究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更鲜有研究去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因而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研究尝试从生态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考察探究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教学后,大学英语教学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寻根求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步骤,以推动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态学视角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各生态因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磨合,已经处于相对兼容、稳定的状态.然而,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教学之后,必然使传统的教学目标、模式、教材、课程等因子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诸多失调现象.因此本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失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优化措施,创设生命化、生活化的生态氛围,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以求重新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基于这一目标,本研究梳理并尝试回答了以下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这一生态因子是否引起大学英语教学这一生态系统的变化?第二,如果信息技术引起了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变化,那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发生变化、产生失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第四,如何解决这些失调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使之重新达到生态平衡?为了探讨与解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的三所高等院校(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和聊城大学)为研究背景,并有针对性的选取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的51名教师,以及随机抽样选取的4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来收集研究所需的文字、录音及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考察.

通过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各生态因子较之传统教学在如下方面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课程设置、师生角色和生态环境等.这些变化打破了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了很多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规定、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失调(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失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的失调;教学模式与教学条件的失调;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失调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失调等方面.针对这些失调现象的根源与表象,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此做出了全面分析并指出这些失调现象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的生态位混乱、生态链受损以及无法准确把握生态规律等因素造成的.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试图从生态学视角提出如何处理并解决这些失调现象的建议和对策,探索如何优化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生态,以协调各因子间的关系,使失调的教学系统重新进入各生态因子能够兼容而且能动态、良性的发展轨道.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

(1)架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优化模式,强调学生是这一模式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教师、教学要素、信息技术、环境等因子在适宜的生态位上发挥作用、协同变化,并通过系统内外各因子间循环往复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确立要实践这一优化模式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策略,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原则的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生态位、自组织和群体效应原理发展学生种内关系,关注其生命成长以促进种群的良性发展;根据共生协变和限制因子定律处理好种间(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信息技术等)关系,实现协同进化,达到兼容状态.

(3)强调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优化模式,以人为本,就要以教师为关键因素,一方面,在正确定位教师生态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建设,实现教师生态位的拓展;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激发内部动力,实现教师种群的生态化建设.

由于实验样本选择的局限性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复杂性,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和措施,不可能完全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全部问题,但笔者期望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能对他人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推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第三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模板:基于知识本体的E-learning系统研究

教育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息息相关,并以此为标志.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一种数字化学习方式—E-learning得以产生并在全世界迅速发展.随着对E-learning技术观和学习观的重新认识,E-Learning研究进入了以学习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

E-learning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等众多研究内容.本文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知识分类等研究成果,利用知识本体的表达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性特征的知识本体元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面向学科领域、基于领域知识本体库的E-learning系统分层体系架构.对基于领域知识本体库的E-learning系统分层体系架构中的知识共享,学习资源内容管理,网络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学习环境与学习行为建模,学习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开发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并进行了应用验证.

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工作有:

1.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性特征的知识本体元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本体库的E-learning系统分层体系架构.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基于学习性特征的知识本体元数据模型从基于知识分类的认知结构和认知顺序两个方面,全面地描述了领域知识本身、认知结构以及知识之间的认知顺序.通过基于学习性特征的知识本体元数据模型,建立了面向学科领域的领域知识本体库.基于知识本体库的E-learning体系架构可以保证E-learning系统中网络课程开发、学习资源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充分保证E-learning系统的灵活性.

2.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点的学习对象模型与网络课程模型.把知识点作为学习对象和网络课程(知识单元)的核心数据,然后分别建立了学习对象库和网络课程库.学习对象库用于存储注册学习对象描述数据,课程库存储网络课程结构和学习内容.在知识本体库、课程库和学习对象库基础上,通过知识点,可以在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之间建立多对多的逻辑映射关系,从而保证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更新和学习资源管理的相对独立性.

3.构建了一种新的领域知识共享与网络课程开发、内容更新模式.在基于知识点的网络课程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内容建模方法和一系列实现算法,形成了一套开发工具集.主要算法包括:基于AOV网拓扑的知识点编列算法、网络课程结构定义算法、基于知识点认知结构的知识单元内容制作算法、知识单元到XML文档绑定算法、基于AOV序列分段的课程编列算法等.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重用,有效的提高网络课程开发和内容更新效率.

4.提出了一个面向学习行为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式.研究了E-learning中的各种学习行为,对各种学习行为进行了建模.通过学习行为模式,在学习行为、学习工具、知识单元和学习资源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学习行为的分析和个性化学习建模.同时对学习形式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研究了个性化的学习视图,设计完成了相应的知识单元学习页面及相应的生成算法.

5.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及应用.开发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开发、课程维护、网络学习、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估等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网络教学环境.平台已应用于山东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每年有60多位任课教师,7000多名学生,通过该平台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和学习.该平台已经连续运行两年,通过实际运行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下一步可以在本体学习、学习形式化和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本体库建设效率,实现E-learning中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更好融合.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例: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

当今人类社会已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最基本的资源.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变革,以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以及学习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教育信息化变革浪潮.在教育信息化变革背景之下,全球教育都同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于是,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问题的极大关切和重视,并把它作为实施2l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阶段,也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更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大学英语是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近几年来,人们对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遇到了瓶颈,学校在一*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之后,并没有看到人们期望的应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逐渐引起部分人的质疑和反思.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生态进化”过程,其中技术作为“外来物种”,它的闯入必将变革和影响系统演化,对技术的选择、接纳与融合便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职责.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成效如何取决于是否拥有一大批具备良好教学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因为教师拥有着是否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技术、选择使用何种技术、使用多长时间以及怎样使用技术的决定权,是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决定着课堂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发展.而这一过程受到教师个人因素包括计算机自我效能和认知信念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研究中,重点关注的是整合模式、教学设计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而对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教师信念研究还不够,尤其具体在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方面的研究至今还很少有人涉及.当今,对外语教师的研究视角已经开始从分析教师的外显行为转向了外语教师的内在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研究的焦点更加集中在教师的内心世界之中.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computer self-efficacy)是人们对于自己使用计算机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自我判断(Compeau&,Higgins,1995).即:个体对自己使用计算机能力的自信程度,是自我效能感在计算机知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而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环境下,就是教师对自己能否使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知觉、信心和信念.

目前国内外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证实,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计算机应用乃至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重要变量,它和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显示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经验是影响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本人进行的先导研究显示大学英语教师对信息技术所展示出来的自信心程度和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聊城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和信息技术整合感知之间的关系.这项探索性的研究选择特定的样本总体来检验可能抑制或者鼓励教师进行技术整合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和教学经验.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来探讨在考察的因素中间是否存在着这样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知和他们的技术整合之间存在着中等的、在统计上显著相关的关系.这种发现也得到了定性分析的支持.本研究的结果对未来的研究,比如说专业发展、继续教育、技术培训还有教师教育项目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对处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做法,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笔者首先论述了该项研究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当前对外语教师研究范式的转变;接着阐述了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首先,厘清概念.对本文研究背景中的几个概念进行了了阐述.这包括: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由于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也被看作是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本部分中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了解其研究的发展历史,提出了影响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外部和内部障碍,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计算机自我效能,由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理论在计算机领域的运用,是自我效能的下位概念,所以先对自我效能进行了深度解析.

第三部分对计算机自我效能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目的是对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定义、形成、测量、维度、分类、作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度解析,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为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考察大学英语教师关于他们有效使用教育技术能力的信念或者说他们的计算机自我效能和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技术整合的现有水平.本文采用了一系列的调查问卷例如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量表(CSE)、教师技术整合自我评估量表(TISA)等等,探索聊城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和信息技术整合感知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本质上是教师的主观感受,因此采用自我汇报的调查问卷容易带有主观倾向,并且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时会出现不符的现象.所以笔者又进行了访谈、课堂观察等质性研究,来作为对量化研究的有力补充,也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视角和问题.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果和分析.结果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知和他们的技术整合之间存在着中等的、在统计上显著相关的关系;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发展的周数与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这种发现也得到了定性分析的支持.

第六部分为结论、讨论和未来研究建议.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如何完善我们的教师发展项目以及提高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的措施,最后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篇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格式: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通用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方法研究

由于师生比例过大,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急需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系统,以减轻教师的评卷负担和促进学生的写作训练,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特定题目的作文评分方面,对于面向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通用的、带反馈的计算机作文评阅方法,还未见有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我国人数众多,但整体英语写作水平不高,亟需大量的写作训练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评阅大量的作文.所以,一种较为准确的计算机作文评分方法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

所谓通用,就是设计一套方法,适用于非特定题目的作文评阅.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大量的平时练习和各种考试涉及的作文题目是多样的.如果对于每次练习、每次考试都要为了取得评分模型而进行语料训练,那么人工标注的工作量就相当大,而且由于样本集合小,样本特征的统计意义差,训练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这两个因素影响了计算机自动评分方法的实用性.因此,研究非特定题目的通用评分系统非常有必要.

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作文评阅中的重要性甚至高过作文的评分,因为分数只是说明这篇作文写得好坏,是对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但是有价值的反馈能告诉写作者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能明白自己语言使用的偏误,并在以后的写作中自觉地更正或者规避.

鉴于以上研究目标,本文分析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通用计算机评分和反馈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法.对于作文评分,第一个困难就是作文评分的信度.由于作文评分的主观性本质,目前只能以多人评分所达到的一致意见作为客观标准.其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了作文的语言和内容问题.由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局限以及通用评分的研究目标,目前只能以作文语言研究为主,内容研究为辅.最后,对于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这种错误种类和数量繁多的汉英“*语”,目前比较准确的处理技术只有词汇统计和模式匹配.对于作文反馈,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语言错误的准确反馈.

本研究收集的作文语料包括CLEC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和《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写作范文.通过组织三名有经验的评分员对作文进行评分,选取了其中5个分数档(2分,5分,8分,11分和14分)660篇257个不同题目的作文,构成本研究的作文集合.该集合又进一步分为440篇的训练集和220篇的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构建计算机评分和反馈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所构建模型的性能.

本文的工作包括计算机评分和反馈两方面.

在计算机评分方面,针对一次训练多次使用的通用非特定题目作文评分的研究目标,根据以往研究并在本文研究确认的基础上,选取了三个重要的词汇特征(作文长度、词汇多样性、分级词汇分布)、一个动词短语数量特征和具体短语使用与否的特征作为自变量,作文成绩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和特征概率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分模型,并采用测试集验证评分模型的性能,得到模型在各分数档的评分精确率、召回率和误判率,总体准确率和误判率,以及评分结果信度矩阵.

研究发现,模型评分总体准确率达到75.45%,总体误判率只有10%.各分数档评分精确率最高达到100%(2分档),最低也超过65%(11分档).各分数档的评分召回率呈现明显的随分数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从最低的2分档的30%逐步升高到最高的14分档的94%.各分数档的误判率也呈同样趋势,2分和5分档是0,而14分档超过16%.尽管由于通用评分的目标,只能选择内容无关的评分特征,但此评分模型对于大学英语写作的日常教学已具有参考价值.

作文反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词汇共现错误,另一个是短语使用错误.词汇共现错误的识别是依据从英语作为本族语的大型语料库中提取词汇二元接续知识.其中接续较低或不接续的两个词汇若在作文中邻接共现,则为疑似错误,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作最后的判断.短语使用错误的识别是通过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常用短语,构建短语错误使用模板,然后用这些模板与作文中的句子进行匹配,从而发现短语的错误使用情况.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78219.html

在查错的反馈结果中,考察了最经常使用的前1000词中的词汇共现情况.大型语料库*现频次低于10次的词汇对,在学生作文中的含错率超过70%,共现频次低于30次的词汇对,在学生作文中的含错率也接近57%.短语模式匹配中,抽样统计得到的短语识别召回率为84.77%,准确率为96.45%.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频词语范围内,反馈的准确率和召回率都比较高.由于高频词语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点,所以这种反馈对纠正学生语言使用中相应的偏误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尽管针对通用评分的目标,本论文主要研究学生英语写作语言,但也同时兼顾作文内容.通过对同一题目多篇作文的自动聚类,可以发现少数与其它大多数作文用词不同的作文,即可能的跑题作文.实验显示该方法对于题目相近但内容不尽相同的作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本文工作的创新性表现为以下方面:

(1)局限性分析:

分析了计算机作文评分及反馈的局限性,对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目前难以解决的,分析其原因,供以后研究的参考.

(2)目标定位:

探索非英语专业、非特定题目、一次训练多次使用的通用评分方法,探索计算机对于*语作文自动查错反馈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探索*语作文无训练过程内容评分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

(3)评阅技术:

a)小量的词汇特征(作文长度、词汇多样性、分级词汇分布).其中词汇分布中剔除了题目词和改进了词表.对于面向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通用评分的目标,小而精的词汇特征集合更具有针对性,而且效果不差.

b)引入短语特征,包括动词短语数量和每个短语的使用与否.短语特征的选取基本都是内容无关的.两项特征都对作文评分具有较大贡献,而且短语模板的使用对学生作文中短语使用情况的反馈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

c)引入一级词语的二元接续特征.对于学生作文中最常用词汇的共现错误进行检查,报错准确率较高,对学生语言使用错误的反馈具有针对性.

d)采用聚类方法发现跑题作文

本文的工作说明,计算机在统计、匹配和存储方面有远胜于人的能力.只要恰当地选定应用目标并设计好方法,许多看似智能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可以由计算机完成.计算机在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汉英*语一次训练多次使用的非特定题目作文评阅领域是大有可为的.

但是,另一方面,本文将各种特征集成以后,自动评分的准确率只有75%左右.查错反馈仅限于高频词语的邻接及常用短语的使用形式,而且即使在这十分狭窄的范围内,反馈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也比较有限.本文的研究实践说明,*语作文评阅完全由机器来自动完成是不现实的.这是由自然语言处理和*语处理这双重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此,研究人机结合的*语评阅方法,设计一种人和机器最佳结合的评阅流程,使人和机器最大限度地相互取长补短,应该是*语作文评阅的发展方向.

这是一篇与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计算机教学引用文献:

[1] 新颖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选题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标题怎么定
[2] 热门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教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大纲范文模板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框架怎么写
《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大学计算机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大学计算机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