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生物小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初中生物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7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

初中生物小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参考: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
  2. 第二篇初中生物小论文样文: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3. 第三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模板: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
  4. 第四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例: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研究
  5. 第五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格式:学校变革中的冲突与观念生成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参考: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

该论文中“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系指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等初中理科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理科课程标准).以这些理科课程标准文本及其在江苏省实施情况为研究载体,作者对基于理科课程标准的初中理科课程改革实践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从理科课程标准“文本”和理科课程标准实施的“文化哲学”背景两个视角,就理科课程标准中西之“差异”、古今之“演变”及内外之“关系”三种方式展开研究,对理科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理科课程改革实践的推进分别提出相应建议.

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前二章,第一章主要探讨预设中的理科课程标准是什么,第二章调查研究理科课程标准在实践中执行得如何,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七章,是对理科课程标准文本及其实施的文化哲学背景的适切性分析.第三、四、五、六等四章对理科课程标准文本中反映的理科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进行适切性探讨,第七章对基于标准的理科课程改革进行文化哲学思考,主要涉及人本观、理性观、自然观和实用观等四个方面,第三部分即第八章,总结理科课程标准文本有待改进之处,归纳制约理科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因素,为理科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建立“可行变革区”的具体策略.

第二篇初中生物小论文样文: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其一,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其二,研究显示博物馆记忆重要而持久1,早期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会继续在记忆中保存、发酵,影响受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经营儿童,即经营博物馆的未来.其三,博物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空洞说教,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以“革新”的方式加入儿童教育之列,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之延伸和补充.其四,我国约3亿儿童,儿童博物馆数量却屈指可数,一般博物馆亦较少为儿童开设专区,教育忽视儿童群体.与美国0.6亿儿童建有300余家儿童博物馆,教育从娃娃抓起,争相推出各种适合儿童的活动2,形成鲜明反差.其五,除国内实务界尚未推广儿童教育外,此领域的系统研究亦属理论界的薄弱一环.基于诸上五点原因,本研究择定开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欲解决问题为:针对检测出的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对症施策.

由此,一系列问题摆置面前:儿童教育内容庞杂,研究如何展开现存问题多样,怎样科学检测原因浮于表面,内在症结如何发掘问题呈现纷杂,针对性的改善之策怎样寻绎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聚焦于博物馆儿童教育,实施分类;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检测各类型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再就各类型抽象出共同核心问题,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思路为:基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从广义博物馆教育出发,依实践领域将儿童教育划为两类,构建起本研究论述开展之框架;经由两种类型国内、外案例解析与评估,并结合对比与讨论,窥寻影响其效益之症结,针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对症施策,同时归结各类儿童教育特征;将研究推至*,把国内两类教育“融为一炉”,试图标本兼治地提出根本问题之解决策略,最后,将实务升华至理论,完成本研究总结与前瞻.

文分八章节.绪论在于阐明研究动机、意义、范围、方法及相关研究回顾与总结.第一章提出问题,为研究开展之前提,主要进行历史梳理、对象分类及现况分析.第二、三、四章分析问题.第二章进行本研究相关理论的整理及运用,归结之意不在于呈现整理结果,在乎对其巧加运用,据此科学设计本研究之方法.第三、四章施用此法,分别就博物馆两种教育类型进行深入、针对性研究与探讨.先开展问题描述;阐明案例选定因素并依此择定国内外3组计12个案例;再通过案例各要素细致解析,研究者内部评分以及问卷或访谈外部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寻绎国内各类型所突显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提炼此类型共有特征.第五、六、七章解决问题,分别就检测出的国内各类型问题展开策略研究.第五、六章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现存并影响效益的问题,结合观察、问卷或访谈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改善之策,并构建不同类型的理想模式.第七章研究转向深入,将两类型合一,发掘根本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依据先贤研究成果,结合博物馆特性,尝试订立博物馆0——18岁儿童四阶段教育指南.第八章为研究成果总结与升华.从实务到理论,藉由本研究所获研究成果,凝练出具普遍意义的四大理论;就本课题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性思考和趋势分析.

研究成果及其发现:经由国内问题案例与国外先进案例横向对比,及国内案例自身纵向比较,切实地归结出各类型各九大问题并施以对策;为科学检测问题,构建各类型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各类型核心问题,制订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就博物馆儿童教育现象,凝练四大理论;参鉴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流变,展望博物馆儿童教育未来之路.尽管研究显示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现今“略胜”一筹,然,国内儿童教育亦逐步呈现发展态势,若能避己之短,互取所长,方可有效提升国内儿童教育效益.同时,依各类型属性差异,主张各类型发展采取阶段性策略.现阶段宜广泛推广儿童教育项目;新馆预留空间、老馆另辟分馆或改陈,逐步试水儿童专区;政府大力援持下,儿童博物馆从个别试点起步.

第三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模板: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

作为一种历史必然性,现代化是一切后发国家摆脱落后形成现代国家的必然进程.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从本国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出发,同时吸收外部的积极因素追求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道路.越南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其现代化从启动、发展、对模式的探索和转型且充满了艰辛和曲折.1858年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后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性大潮.1945年越南在印支共的领导下获得了民族独立后开始了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6年实施革新开放以来现代化才走上正确的道路.研究该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和实施赶超型战略的理解,总结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越南的个案分析,有助于丰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实践与理论范式的研究,对学科建设也有一定意义.为一些后发国家探索一条较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和西方现代化理论等理论对越南1945年以来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特点、成就问题与经验教训、现代化水平、模式及走向进行了研究.

本文由绪论和正文的第一至第十章和结语构成.

绪论主要讨论本论文选题及有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安排等.

第一章讨论了越南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背景(1858-1945年).国际背景是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由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使许多前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西欧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国内背景是法国入侵和殖民统治对越南的传统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其发生分化和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在“王朝循环”模式支配下的封建王朝的历史方向,越南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衰败化”和“边缘化”冲击下,越南在印支共的领导下走向“革命化”,经过义静苏维埃运动和八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越南现代化的启动以19世纪下半叶阮朝的改革为标志.①从阮朝的改革到1945年越南*共和国成立是越南现代化低度发展阶段②.

第二章探讨了两种社会制度影响下的越南现代化进程(1945—1975年).本章主要论述二战后越南分治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北方和在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下的南方现代化进程.本章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45—1954年抗法时期;二是1954—-1975年抗美时期.内容包括,北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效果.美国在南越进行移植美式模式的现代化实践.由于战争的影响,越南错过了1945—1973年世界经

济黄金时代①的发展机会.而东亚一些国家则利用越战的机会迅速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第三章阐述了越南统一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严重挫折(1975—1986年).越南在1976年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结束了长期国家分裂、南方政治衰败、和社会动乱的局面,成立了具有强大社会动员和整合能力高度集权的现代国家政权,提供了能进行自主型现代化发展的制度保证.但多年战争破坏使越南现代化起点很低,这决定了现代化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由于指导思想和内外政策上的失误,越南再次错过有利的发展时机.虽然从1979年越南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但效果有限.直到实行全面革新开放后才进入现代化的正确轨道.

第四章讨论革新开放后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间现代化建设的情况(1986—-1996年).越共在1986年12月召开“六大”确定了全面革新的路线.六大成为越南现代化进入新时期的标志.越南在坚持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合理成分的同时吸收了其他国家现代化理论的有益成份,通过实践逐渐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新理论.七大制定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纲领》,使越南现代化进入第一个高速发展期.

第五章论述了在苏联、东欧解体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越南对现代化战略进行的调整(1997—-2001年).这时期,越南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在苏联、东欧的解体的影响下的政治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危机和腐败影响下的社会危机.鉴于此,越南对政治体制和领导层、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经济战略、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出了在2020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第六章研究了越南现代化进程的第二次快速发展的情况(2001-2006年).2001年4月,越共“九大”把七大的《建设纲领》加以具体化.在九大思想指导下,越南的现代化进入第二个加速期.但发展中的问题也大量出现.

第七章论述了越共十大到十一大间的现代化进程的情况,并分析了今后现代化进程的走向与趋势(2006—2011年).经过20年的探索,越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和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十大后越南现代化进程又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一大为今后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八章对1945年以来越南现代化进程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了分析.对每个阶段现代化获重大进展和遭受挫折的原因从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外交、文化和军事以及自然地理和资源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分析.

第九章对越南现代化进程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以中科院的两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主对越南的经济、社会、综合现代化、生态、文化和国际现代化水平作了较系统的量化评价.由于政治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世界上还没有相关的定量评价体系,因此,对其评价限于定性方面.

第十章对越南现代化进程的模式①进行了总结.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本章对越南现代化模式的分析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越南早期现代化启动属于典型的挑战——回应(汤因比的说法)的模式.独立后,北方采取了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南方模式则试图建立资本主义模式.革新后,越南现代化模式开始向与东亚模式、中国模式、西方新自由模式相结合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形成了具有“越南特色混合型后全能主义模式”.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为结语.对以上各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升华和提炼.

第四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例: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研究

对中国生态农业(CEA)发展体系进行创新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对改善我国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等,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采取统计资料分析、典型调查与大范围考察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论证相结合,理论创新、实例分析与前人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这一核心,开展相关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具有较大差别.CEA是遵循生态学、农学、资源环境科学、经济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原理与方法,以生态、经济、社会等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

(2)CEA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理论体系还存在过于理想化与综合化、发展阶段理论薄弱、发展战略思路还不很明确等缺陷,技术集成度不高,关键技术不过硬,政策、管理与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严重制约着CEA的可持续发展.

(3)CEA至少受到生态学、经济学、农学,资源环境科学、农业工程学等多学科原理与方法的共同支撑.CEA富有特色的理论内涵还应当包括生态农业系统适度投入论、生态农业物质-经济循环论、生态农业产业论和生态农业工程论等.

(4)CEA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为: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整体协调、科学先进、勇于创新、规范可行的原则,以CEA产业化创新发展为核心,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技术升级战略、政策保障战略与区域推进战略,并结合科技、政策、管理、社会参与等机制创新,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资源环境安全的双赢目标,并用10年左右时间,使CEA成为我国农业的主体.

(5)CEA创新发展战略体系包括产业化发展战略、技术升级战略、区域推进战略和政策保障战略等四大组成部分.该总体战略框架以产业化战略为核心,以技术升级战略和政策保障战略为保障,以区域推进战略为主要方式,通过多个战略的有机组合和组织管理等机制创新,有计划地实现CEA创新发展体系.

(6)产业化战略是CEA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主要包括农产品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基地商品化生产战略、深加工战略、循环产业链战略和服务与营销战略等六大层面.其中,基地商品化生产战略、农产品深加工战略是CEA产业化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其他战略是CEA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或特色内容.近中期CEA产业化重点领域为基地商品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和新型生态产业.

(7)技术升级战略、管理与政策保障战略是CEA的重要保障战略.技术升级战略框架包括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成果转化功能强化战略、科技投入保障战略和科技素质升级战略,其核心是科技创新战略.近中期CEA技术升级的重点领域是:农产品产地环境建设、农产品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型和高效型生态模式等.管理与政策保障战略主要包括政策保障战略、全民参与战略、信息与市场战略、示范推广战略、组织模式创新战略等.其中,政策保障战略和组织模式创新战略是该框架的核心内容.

(8)区域推进战略是实现CEA的主要形式.按照东北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内陆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和青藏高原区等8个生态农业区域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各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要点与发展方向.

(9)CEA模式创新的原则是:整体协调、适时适地、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和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等.

(10)制约CEA模式推广效果的内在机制是:比较效益低而劳动繁杂的模式、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缺环断节和缺乏配套技术的模式、不考虑农民意愿而强制推行的模式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推广.

(11)CEA模式创新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和区域模式创新等四个层面.产业模式创新是CEA模式创新的核心,区域模式创新是具体实现形式,技术模式与管理模式创新是重要保障.未来CEA的重要产业化模式有:基地生产型、科技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等.技术模式创新的重点领域包括生态投入品研制、农田污染控制、农产品清洁化生产、农产品和环境质量快速监测等.未来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农户自主型、农民组织主导型、政府组织与引导型、企业订单与市场引导型等几种类型.本文提出了我国8大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方向、主导模式及其相应的模式群.

(12)从结构、功能和效益三大层面,用28个综合指标初步构建起了CEA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该体系对市级、县级和乡村级等不同尺度的生态农业系统进行了评价,为CEA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13)剖析了制约CEA组织与管理模式创新的五大元素,即政府、农民、企业、科技人员和消费者等因素,提出了CEA的未来政策取向.

(14)CEA组织与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模式为:政府引导下的科技实体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民群众与企业主体建设的框架模式.本模式揭示了农民群众与企业是CEA建设的主体,是CEA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是CEA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初中生物小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题目

(15)CEA创新发展的重大措施主要包括: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政策与投入体系、理顺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管理与组织模式等.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77746.html

第五篇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格式:学校变革中的冲突与观念生成

当前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理论(理念)与实践(行为)的转化生成问题.从教师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观念生成的过程,即习得新观念、形成新行为的过程.探究观念生成过程中存在的冲突与困境,发现观念生成的过程机制和转化机制,有着重要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论文旨在以一所小学参与大-中小学合作改革研究(“新基础教育”)为个案,通过教育人类学田野考察方式,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

学校所在社区、学校自身历史是论文研究的出发点.相关叙述清晰呈现了社区历史、人口等因素对学校的深层影响.学校自身所处的地理区位等也为学校后续变革乃至学校发展埋下伏笔.“学校的一天”则呈现了师生日常生活的规训与琐碎,凸显了师生的日常生活状态.

变革如何一路走来也是论文重心之一.变革历程叙述聚焦研究学校参与研究的前世今生.研究学校参与“新基础教育”先后经历了“缘起与萌芽”、“徘徊与接续”、“尝试与探索”、“推进与飞跃”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叙述展现了学校变革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参与动机,宏观环境对学校变革的影响,改革主体所做的努力和尝试以及学校变革的艰辛与困难.

学校变革中的冲突是论文的另一重心.学校变革在一定意义上是冲突激发与解决的持续性过程.教师在参与学校变革过程中遭遇的冲突复杂多样,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念-认知”冲突;第二类是“实践-转化”冲突;第三类是“旧我-新我”冲突.相关冲突的产生存在深层原因:其一是不同行动主体所属社会结构或社会场域的差异;其二是学校变革自身及其引发的不确定性.面临冲突与不确定性,改革主体通常会采取三类应对举措.第一类是阻抗,如“主动退出”.第二类是整合,如日常事务整合以及价值整合.第三类举措是调试,如认知调试、心态调试、行为调试以及决策调试等.不论是阻抗、整合还是调试,都是改革主体面临不确定性生境所做的应对,其背后逻辑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或适应不确定性,它符合主体自身行动逻辑.

教师在观念转化生成过程中,需要三大“构建”.其一是“碰撞”,其作用在于让主体意识到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其二是“触动”,它既包括“情感触动”和“效果触动”,“触动”促使改革主体认同改革理念及其实践,并主动投入.其三是“领悟”.在相互关系上,“碰撞”、“触动”和“顿悟”并不是线性递进关系,它们并不同步,也非逐步推进,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观念如何生成转化是论文最核心的问题.观念生成的过程很复杂,它包含两大机制:交互作用机制和试错更新机制.观念转化与生成过程通过实践实施者(教师)和观念持有者(专家或其它群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结果;是教师与其它主体、环境持续不断互动生成的过程;也是观念与实践双向建构的过程.观念生成过程离不开主体在持续不断互动过程中的修正、调试、更新和实践.它具有渐进累积性,并非一蹴而就.观念生成不具有必然性,它涉及很多因素,个体素质与投入、互动方式、积极实践体验等多方面因素都不可缺少.

为您写初中生物小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小引用文献:

[1] 初中生物小专业论文题目 初中生物小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初中生物小论文参考文献集 初中生物小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初中生物小论文大纲格式 初中生物小论文框架如何写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生物小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初中生物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