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西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西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西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30

中西论文范文

中西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西真人图书馆比较研究
  3. 第三篇中西论文摘要: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业资源的热点分析和空间异质性
  4. 第四篇中西论文摘要模板:从北京奥运会文化冲突的视角探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对策
  5. 第五篇中西论文摘要怎么写: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
  6. 第六篇摘要范文: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
  7. 第七篇中西论文摘要范文:20世纪初期(1900-1936)中国美术教育的转型研究
  8. 第八篇中西论文摘要格式: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
  9. 第九篇中西论文摘要:中西新闻比较的问题与方法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西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100篇】免费中西论文摘要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摘要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中西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明代之前,就有商贸、政治交往,尤其是景教、天主教方济各派以及犹太教相继入华,为明代中西全面接触和深入交流奠定了初步基础.

入明以来,特别是明后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以耶稣会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开始奔赴东亚地区传教,在沙勿略、范礼安、罗明坚等先驱的艰难探索下,逐步确立了行之有效的叩击中国大门的传教方略.之后,利玛窦作为适应政策的集大成者,深入中国内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调整传教策略,积极向儒家士人靠拢,形成了以“友道”和“书教”为主要方式的适应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利玛窦从广东一路北上,经由当时中国最繁华的经济文化地带,逐步向中国文化靠拢,受到越来越多的士人欢迎,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广阔的地域深入展开.

在利玛窦规矩的积极引导下,中西文化进行了实质性的碰撞,涉及中西文化的各个层面.面对明后期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作了卓有成效的调和,为中西文化在相对平等的平台上积极对话做了开创性的探索,并深刻影响了中西各自社会文化发展进程.

儒学作为传统的正统学说,其价值和地位日益被利玛窦所看重.利玛窦通过改穿儒服,说汉语,诵读儒家经典等方式,积极向儒家士人靠拢,广泛结交士人阶层,确立西儒形象,构成了晚明独特的文化现象.利玛窦力求援儒入耶,淡化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所带给士人的隔膜心理,借此将天主教义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尽管双方在宇宙本体论、仁爱、孝嗣以及生死观念上存在深刻的差异,且遭到保守人士的强烈反弹,但利玛窦通过对儒家思想选择性汲取,积极吸收儒家思想中的*成分,挖掘已经被淡化的原始儒学的宗教因子,将天主教教义成功嫁接在儒家话语上.但利玛窦的儒耶调和也相应地对儒家思想做出一定让步,使超越的天主教思想更加呈现出*化和世俗化的内涵,迎合了当时经世致用的思潮,为其后中国思想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教和天主教作为成熟的宗教,在不少方面具有相似性.在传教初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相应地借鉴了佛教的衣着、术语等,试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利玛窦基于传教策略的考量,逐渐抛弃佛教的衣着和容易混淆的术语,顺应明后期批判佛教的思想潮流,对佛教进行了公开排斥,力求阐明天主教和佛教的差别,以确立天主教不可替代的形象.双方主要在有无、天堂和地狱以及救赎方式上进行了激烈碰撞,但是,由于互相认知的不深入,以及佛耶思辨方式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频繁出现误读.但正是在逐渐深入交流的基础上,双方教义越辩越明,互相排斥心理渐渐消退,并在利玛窦传教后期,双方呈现出和解和互相包容的趋势.经利玛窦阐释,佛耶双方针锋相对的局面已大为改观,再未出现明显的激烈现象.

如果说中西*的碰撞呈现出复杂性和艰难的历程,那么由利玛窦开启的中西科技对话则较为顺利,尤其是在天文算学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通过利玛窦和徐光启、李之藻等士人合作翻译书籍,奠定了汉文西学科技原典的基础.尽管保守人士严守所谓“华夷之防”,提出“夷技不足尚”,但在奉教士人和开明大儒的积极倡导下,大力引进西方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致使发展缓慢的中国科技积极变革,对中国科技知识结构和学术思想的变革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格物穷理之学,一定意义上为近代西方科技顺利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积极努力下,中国的哲学、科技、艺术等也开始大量传入西方,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模糊的认知.作为当时对中国最直接的外国观察家和研究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奠定了西方早期汉学的基本研究格局,对中华帝国和儒家思想向西方世界做了客观的介绍.这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有着巨大的感召力,使得欧洲社会通过中国这样一个异域形象,展现了西欧近代早期社会的文化焦虑与期待,进而以中国形象为参照,推动思想启蒙,实现西方社会的自我批判与转型.而通过利玛窦对西方社会的引介,明后期的中国社会也日益开始认同西方形象,促使徐光启、李之藻等开明士人向西方学习科技文化,批判和改造摇摇欲坠的晚明社会,为走出传统妖魔化西方的偏狭文化心态带来一丝曙光.

总之,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重温明后期利玛窦开启的影响深远的和平远征之旅,反观自身,尊重他者,对当今世界不同文明间减少冲突,增进理解与和平相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篇摘要范文: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西真人图书馆比较研究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75555.html

研究中西文化,从宗旨、选题、借阅、选址4个方面对若干中西真人图书馆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比较结果与中西文化之间的联系,得出地域文化差异对真人图书馆有明显影响的结论,同时指出真人图书馆在本土化过程中应重视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篇中西论文摘要: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业资源的热点分析和空间异质性

中西太平洋是世界鲣鱼围网主要作业水域.基于我国渔船2005—2009年的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生产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该水域鲣鱼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海洋环境特征分析资源分布的热点区域.(1)通过常规统计学计算获得鲣鱼资源的偏态Sk、峰态数Ku、变异值Cv、s2/m和全局空间自相关Geary c系数,发现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总体上是以低密度区域为主,高密度区域较少,鱼类资源密度值差异较大,资源表现出强烈集聚分布,总体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偏弱.(2)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热点分析方法计算,发现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存在多个在统计学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资源热点和冷点.(3)通过地统计方法研究鲣鱼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和方向变异时,空间自相关类型上最优模型是球形模型,鲣鱼资源密度各向同性,最大相关距离1000km左右.发现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差异占整个差异的50%左右,为中等强度变异,在方向性变异上,主要体现在南北向上,其该向上结构性误差占67%,而东西向结构性误差占49%.这一结果和海洋环境的南北向上结构性远好于东西向结构性有关,从各方向的分维数看,数值介于1.876—1.9之间,数值较大,空间自相关较弱.(4)以资源热点区域作为区域性渔场,结合海洋温度和叶绿素场海洋环境特征,将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分为3个不同的局部渔场,即2个暖池渔场,1个冷舌渔场.冷舌渔场由中东太平洋赤道上升流引起,在锋面地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初级生产力,便于鱼类获得丰富的食物,暖池渔场靠近岛屿和陆地区域,近岸上升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初级生产力.(5)将热点分析和渔场重心方法及栖息地指数的优缺点做了对比,建议以后采用空间残差模型深入研究空间自相关问题.

第四篇中西论文摘要模板:从北京奥运会文化冲突的视角探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对策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专家访谈法,重点关注北京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中西文化冲突及其解决对策.依据文化解释学中的",深描",理论,全面归纳了奥运期间中西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特点、重要原因及多重效应,从文化不同层面对中西文化冲突进行了细致剖析与文化自觉.进入后奥运时代,应以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教训为镜,从主观认知、价值取向、制度建设、行为方式、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对自身文化有所改进和调适,以适应当下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发生重大调整的历史性变化.未来,文化冲突仍将长期存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不断进行文明对话与文化更新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五篇中西论文摘要怎么写: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

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构成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丰富性的要素.而众所周知,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其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发育成长起来的两种文化形态,具有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以及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广泛,西方的一些节日和习俗,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已传入中国并呈现出在几乎所有社会群体中扩散的趋势.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由于洋节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七夕”情人节的内涵已经不为很多人所知了.如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国人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春节吃饺子,十五吃元宵,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等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但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重阳不登高,中秋不赏月,传统节日和其他日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与之相随的传统民俗文化又靠什么去传承这在社会上引发了许多学者、民俗家以及全国*一些委员的激烈争论.

研究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继往开来,即在不断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从而更好的发扬传承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为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有益借鉴和指导.

本文写作的目的,一方面通过比较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异同揭示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所负载蕴含的社会历史经验、传统价值观念和深层文化心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客观、系统的去认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及独特性.另一方面,通过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进而认识到两种文化的优缺点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保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及独特性,并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本文主要是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多种手段和途径,揭示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异同.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中外传统节日文化的共同之处和形式、内涵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详尽的比较,使两者之间的异同一目了然.

总之,尽管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学术界对于这一课题的关注程度还显得远远不够.而且现有的研究往往或侧重于相同的一面,或侧重于不同的方面,而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研究,更没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研究,相关的综合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此,本人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使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从而促进并激发更多的学者来进行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

第六篇摘要范文: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

本文主要依托《刮痧》、《推手》、《喜宴》这三部著名的影片,以影片中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生动情节为切入点描述了中西方文化在各个层面上的差异,分析并指出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将这三部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由于中西方在哲学观点、思维模式、民族传统、处世态度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的差异,中西文化冲突的存在是必然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中西文化冲突的方法.

第一章主要对《刮痧》、《推手》、《喜宴》这三部影片的剧情做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在三部影片中的具体体现,以影片的具体情节为导线,从中西方*的和传统文化的差异的角度对这些情节进行了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家庭之伦、父子之伦、朋友之伦、性*、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面子观、法律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第三章主要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从自然环境、哲学观点、思维模式、民族传统、处世态度、社会结构与管理形式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几千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出路问题.首先批判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两种错误观点:全盘西化和完全排斥西学,然后论述了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才是中西文化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论点.

第七篇中西论文摘要范文:20世纪初期(1900-1936)中国美术教育的转型研究

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教育呈现“中西兼学、博采众长”的局面,中国传统画院、师徒制美术教育模式和西画教学并行发展;国学思想与西方美术思想兼容并蓄,使中国美术教育进入探索与求真、借鉴与开拓、传承与改革的特殊转型时期.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经历一战后及二战前夕的社会变革、经济动荡而产生诸多问题,使西方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风格都出现重大改革,受表现主义和重建主义思潮影响呈现两种美术教育模式并行发展的趋势.本文研究以中西美术教育改革比较为视角,从宏观分析美术教育法规到微观研究美术教材、美术课程以及美术教育家的教学实践,探讨了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教育转型的意义与影响.

论文分五章.第一章对中国一千五百多年以来画学教育文献考辨与梳理,总结传统中国美术教育的特性、20世纪初期传统美术教育的改革举措及转型的历史根源.第二章考述了西方美术教育体系传入中国的历史、蔡元培西方美育思想溯源以及留学生引进西方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国美术教育转型的影响.第三章论述了美术教育家的西方美术思想接受研究及其对美术教育改革的贡献,并以西方美术教育家阿瑟·,韦斯利·,道为例,比较中西美术教育观念的异同.第四章解读西方美术教育法规文献并分析其优劣,总结1900-1936年中国美术教育法规与纲领文献的特点与转型观念,思考西方美术教育改革适合在中国推行的具体措施.第五章阐述了20世纪初期(1900-1936)中国出版的各类美术教材与画谱以及同时期西方畅销的各类美术教材或美术教学文献的整体状况与特点,结合中西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特点与转型的深远意义.

本文立足于原始文献,一方面钩稽通行之史料,一方面到实地搜求西方美术教育文献材料.通过中西文献比较研究,思古论今、纵横中西,在比较研究中西美术教育法规、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材与美术课程,总结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教育转型的历史根源、特性、成果与历史意义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探索.

第八篇中西论文摘要格式: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

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出发 ,具体从两方面分析了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作者提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有关知识 ,进而从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大学英语写作 ,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文章结构 ,使他们写出地道的英文来.

第九篇中西论文摘要:中西新闻比较的问题与方法

中西新闻比较的根本难题在于:比较如何能超越比较者的局限性,超越",我们与他们",的二元对立的想象,应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新闻传播是植根于人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实践活动,既具有地域性、对象性、历史性、文化性,又不断突破人类交往的局限性,在通向普遍交往的过程中建构着世界新闻共同体.中西新闻在这种实践背景下形成了广泛的、多样的互动关系,以及复杂的、多变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西新闻比较必须整合文化、社会、文学、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的比较视野,建构一种比较方法论体系,它包括三个层面,即中西新闻比较的哲学方法、中西新闻比较的多学科方法、比较新闻学方法.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西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自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并再次隆升,成为欧亚大陆内部规模最大的再生造山带.GPS观测结果显示,跨天山(74°,E~76°,E)的现今地壳缩短速率约为20mm/a,几乎占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缩短总量的一半.据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系统(ANSS)及新疆地震目录统计,自1889年以来,中西天山地区(70°,~81°,E)已发生Ms6.0级以上地震约百次.其中,Ms7.0~7.9级地震6次,Ms8.0级以上特大地震3次.类比2008年汶川Ms8.0地震所处青藏高原东缘强挤压、缓变形的地壳运动和区域构造背景,推测作为内陆典型的挤压构造活动带和地震多发带的中西天山地区在未来仍具有值得关注的大震潜势.

自上世纪90年以来,以GPS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以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和全天候方式获取各种规模尺度的地壳运动、构造形变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革命性的观测手段.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机构已在中西天山地区开展了大量的GPS观测,并获得了高密度、高精度的地壳运动GPS速度场.此外,前人通过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流动地震台阵、深地震发射剖面及重磁联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中西天山地区岩石圈介质的分层结构.这些基础资料的积累为深入研究中西天山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特征,探讨地壳形变、构造活动与地震潜势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深刻地认知中西天山地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特别是对柯坪-阿克苏地区的中-强地震危险性评估创造了重要条件.本论文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中西天山地区多源GPS资料的收集、处理与融合

中西天山地区的GPS地壳形变观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其中,在中国境内的天山地区,由于“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伽师强震群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研究”和“十一五”“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等项目的支持,先后布设了88个GPS站点,并进行了多期观测;在境外中西天山地区,自1992年开始,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数所大学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合作,先后布设了324个GPS站点,并开展了多期观测.

由于无法获得境外天山324个GPS站点和境内南天山GPS监测网54个GPS站点完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我们仅收集了两者分别在ITRF2005参考框架和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下的速度场.对于中国境内“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34个GPS站点的原始观测资料,选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高精度GPS数据前处理软件GIPSY和后处理软件QOCA,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策略和严密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这些站点的最新观测速度场.最后,对于境内外天山地区的两部分GPS速度场,以部分公共站点为“桥梁”,通过球面欧拉旋转变换,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中西天山地区统一参考框架下高精度、高密度的GPS速度场数据,为本区域现今地壳运动的定量研究和地壳形变的构造运动学建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约束资料.

二、中西天山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定量分析

基于中西天山地区高精度、高密度的GPS速度场,定量分析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特征,主要认识包括:

(1)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跨中西天山地区的北东向水平地壳运动速度从南天山的~20mm/a向北依次梯度变小至天山北侧的哈萨克地区~2mm/a,反映了中西天山在印度板块北东向俯冲、推挤作用下的强烈缩短隆升.

(2)通过选取天山造山带整体固定框架,去除了天山造山带及其周围GPS站点的“刚性旋转”成分后,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天山造山带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结果显示:

中西天山存在明显的挤出式“流滑”运动.其中,西侧顺着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流出,而东侧则沿北克明断裂向东运动,

柯坪推覆体除南北向6~8mm/a的挤压缩短外,整体相对于天山造山带有明显的东向“流滑”运动,推测迈丹断裂有1~3mm/a的左旋错动;对于喀什凹陷与柯坪推覆体结合地区,南北向的挤压缩短量仅1~2mm/a,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现今活动性有明显的分段特征,西北段有2~3mm/a的右旋滑动速率,中段没有明显的活动,东南段除3mm/a的右旋滑动外,还有一定的拉张分量,

克明断裂(Chon-Kemin fault)、契里克断裂(Chilik fault)均有明显的左旋错动,滑动速率在2~3mm/a,

(3)基于GPS速度场,计算、分析了中西天山地区的地壳应变率、剪切应变率,结果表明:

整个天山造山带受到强烈挤压,帕米尔高原与天山交接区域的最大应变率值达到了221.2nanostrain/a.柯坪推覆体的三岔口、喀什凹陷北侧等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的拉张,

以皮羌断裂-伊塞克湖西为界,天山造山带东部的应变率值大于西部,在西部吉尔吉斯境内纳伦盆地等4个挤压盆地为低值区,应变率值小于20nanostrain/a;在造山带内部的那拉提断裂附近,存在应变率低值区“条带”,

天山造山带北侧的盆山交接地带应变率值较小,除阿拉木图断裂东段末端与伊犁盆地交接地区应变率值较大(40nanostrain/a以上)外,吉尔吉斯山脉北缘等其他地区的应变率值小于20nanostrain/a;而在造山带南侧盆山交接地带,除喀什凹陷东段及柯坪推覆体柯坪地区的应变率值小于20nanostrain/a外,其余地区的应变率值大于40nanostrain/a.

中西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西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5000字专科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西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中西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4)基于GPS应变率场,计算得到与地震危险性直接相关的地震矩累积率.通过最大剪切应变率、地震矩累积率与地震分布的叠加分析发现,剪切应变率、地震矩累积率较大的地区,往往对应着地震活动相对频繁的区域;但在有些区域,尽管地壳形变比较强烈,但地震活动并不频繁,如纳伦盆地西部、柯坪推覆体三岔口东侧,这表明地壳形变的强弱与地震活动的频度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三、中西天山地区地壳形变特征的构造运动学模型解释

以中西天山地区396个GPS站点的水平速度场和部分可靠程度较高的活动断裂的长期平均运动速率为约束,采用半无限弹性空间断裂位错模型,构建了中西天山地区地壳形变与断裂活动的构造运动学模型,反演获得了各主要活动断裂段闭锁层之下的长期运动速率.在此构造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正演的连续计算,获取了整个区域连续分布的模型预测三维地壳运动场,并计算获得了模型预测的连续应变率场,取得了以下的主要认识:

(1)中西天山地区的GPS地壳运动速度场能够用构造运动学的断裂位错模型进行较好的模拟解释.GPS站点位移速率的拟合残差大部分小于3mm/a,接近2~3mm/a平均观测精度.但在中西天山南北两侧的盆山交接地带,反演获得的逆冲断裂滑动速率与地质上的结果存在差异,主要与该区域逆冲断层基底滑脱面闭锁段底端深入天山内部有关.其中,天山北侧的断裂深入到伊塞克湖和苏萨梅亚盆地一带,而天山南侧的柯坪推覆体滑脱面闭锁段底端也并非沿着柯坪推覆体的前排断裂—柯坪塔格逆冲断裂的地表走向,而是深入到天山内部与迈丹-喀拉铁克断裂一致.

(2)由于柯坪推覆体的各排逆冲褶皱带均有上陡下缓的“犁式”特点,采用简单的“断裂位错模型”无法对其地壳形变特征进行有效的解释.本文根据各排断裂的几何特征建立了“柯坪推覆体模型”,更好地吻合了GPS观测结果.对于部分未能很好拟合的GPS站点,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采用的模型是对复杂断裂构造系统的一个简化,仅仅考虑了最前面的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和依木干它乌逆冲褶皱带两条活动最强烈的断裂,其他几排逆冲褶皱带活动性相对较弱,而柯坪推覆体由4~6排逆冲褶皱断裂带组成,因而会造成后排断裂地区的GPS站点实测速度与拟合速度的偏差;②由于缺少足够的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无法准确判断深部基底卷入逆冲断裂的准确滑脱面埋深等信息;③由于野外地质工作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断裂的所有断层都能获取可靠的断层参数.

(3)基于构造运动学模型正演计算的现今地壳运动三维速度场,显示现今中西天山地区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隆升速率约为2.0±,1.5mm/yr.考虑到天山的隆升历史及现今的实际隆升量,推测天山地区的挤压隆升很可能经历着由弱到强的递增演化过程,其强烈的长期平均剥蚀速率与GPS资料推算的长期平均隆升速率相当,约1.0mm/yr.

四、柯坪-阿克苏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针对“中国大陆7-8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研究”工作专项(简称M7工作专项)基于Ⅱ级活动块体边界带上的地震空区、GPS观测的地壳形变高梯度带等因素,在西南天山地区初步圈定了“柯坪-阿克苏地震重点监视区”.考虑到下地壳上地幔粘弹性松弛效应作用的长期性,采用黏弹性静态应力触发模型,计算了西南天山及周边地区过去近百年间(1898年~2012年)31个中-强震对柯坪-阿克苏地震重点监视区主要活动断层面上库仑应力的加/卸载状况,同时加入了由GPS资料所得到的长期构造运动加载下的应力积累.所得结果表明:

柯坪塔格逆冲断裂西段与阿图什—八盘水磨逆冲构造的交接部位、迈丹断裂西段、喀拉铁克断裂西段及柯坪塔格逆冲断裂带三岔口段的库仑应力处于加载状态,预示着这些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在增加(触发区);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的大山口—五间房段及附近的奥兹格尔他乌褶皱—逆冲带、乌什北逆冲断裂、南天山山前逆冲断裂及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的一间房段的库仑应力处于卸载过程中,预示着这些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在降低(抑制区);皮羌山等柯坪推覆体内部多排逆冲褶皱断裂带、秋里塔格逆冲断裂带、古木别孜逆冲断裂带及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柯坪岔口以北的阿依库勒段段的库仑应力积累量较小,预示着这些区域的地震危险性未受周边地震的显著影响(不确定区).

为您写中西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中西引用文献:

[1] 最新中西论文选题参考 中西论文题目哪个好
[2] 热门中西比较文学论文选题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中西文化论文选题推荐 中西文化论文标题怎么定
《中西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西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中西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