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专升本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25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9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论文

目录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导性
  3.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教育中塑造新人的主导性》

该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技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人类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巨大的外部冲击与内部震荡,大学教育的发展开始从外延的扩张转向内涵的提高,其自身内在价值驱动着大学教育积极探索未来教育方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大学人文教育的思想之基、生命之魂,其唯物史观与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实践辩证法为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与以往哲学理论有别的意识形态与方法论,“有思想”“有情感”地重构了大学人文精神,在意识领域塑造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精神;新人;主导性

“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都发生了业态的深刻改变,突出体现在新一轮生产力的飞跃,把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推向了数字时代或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不仅改变了工业生产的形态及商业运行模式,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大学教育的历史样态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全球大学教育带来的外部冲击及内部震荡必然是剧烈的,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大学教育,不僅需面对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多元与平衡、传承与创新等诸多问题,同时在新时代还肩负着新的使命,要具有领跑新时代的能力,实现大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的本科教学,树德育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众所知,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的基本品格,人文底蕴是文明人的基本标识,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解惑、授业,它还有传道,因而重构人文精神教育,塑造新人——为人的一生塑造完整的人格是新时代教育的一个重大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便利,同时也让人类产生了忧虑与迷茫.知识的获得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在获得知识的层面是不够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悟达到人生境界的提升,单纯的专业或技能知识传授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尤其在现代社会,海量的网络信息让人们产生了“知识贬值”的担忧,人们会因为易得的网络信息而失去对知识独特性的感受,从而放弃对知识的学习.信息不等同于知识,知识也不等同于智识,大学教育在传授高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应强调人文教育,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在他新近的著作《叙述经济学》开篇中追忆曾给他带来启发性的历史课,那是他在密歇根大学读本科时学过的课程.书中写到他从经济衰退和金融震荡的历史中所了解的大萧条知识比在经济学课程中学到的那些东西有用得多,因为专业知识教育只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要获得全面发展,学生还需要知道“应该怎么”和“为什么”.大学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仅仅培养学生谋求衣食无忧的手段,还有其在丰衣足食后对人生价值的追寻.但是,如何在实践中提高人文科学教育的成效,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即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唤醒大学生人性最高贵的部分,唤醒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唤醒他们把对人性拥有的美德作为追求的目标,是很值得深思的.同志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一点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人类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人性不断提升的精神,结合以往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人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大学人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导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科学性,使大学生拥有崇高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以欧洲为舞台的开放时代,各民族的闭关自守已打破,时代赋予它开放性、革命性、批判性、实践性和超越性,马克思的视野包含了一个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现存世界与未来世界的关系问题,实质就是理想问题,它不仅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即真理性认识与理想性认识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唯物史观,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想具有了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与健全性.唯物史观提出了理解和树立社会理想以及实现社会理想的理论、方法和道路,它把社会理想问题的解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即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唯物史观还指出科学的社会理想不仅要合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更要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因此,人的自我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社会成员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的关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理想问题的精髓,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正确看待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的矛盾,从而培育自身的德性,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抛开精致的利己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从而使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协调发展.

大学本科教育的特殊使命之一就是把人文教育价值与职业教育相联系,增强大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拥有自由、独立、德行等品质.在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综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既是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学科理论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人文教育核心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提供了与以往一切哲学有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动批判性,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离不开活跃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元说:所谓创新,一定是前人没有想到的,没有做到的,靠教师手把手地去教,一定培养不出来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首先需要独立的创新精神,而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又需要以创新意识为前提,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没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只会是空中楼阁.一个人有了安静的、充实的内心世界,才有可能做别人不敢做的、想别人不愿想的事情,他的兴趣才会更持久、投入更执着,这些都是高质量创新所需要的.

大学生在培养创新精神、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还应讲究理论方法,避免盲目性和主观性.一个科学的理论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直接面对现实,为事物的发展和完善寻求一条现实之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就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让人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事物的发展,从而为知识活动提供观念框架和逻辑基础,使人们立足于现实,批判吸收前人的成果,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不仅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而且使人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全面地、客观地从实际出发,克服弊端,创造性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个批判的概念.它是干预传统传递和传统维持的统治性过程的一种有效的媒介,是打开思想新视野、刺激新社会易感性与想象力的途径,从而从文化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了社会的解放.新工业革命时代,快速传递的信息将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人们会挣扎在信息的泡沫中,一种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其中带有方向内涵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系统化、本质化,从而科学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其自身的开放性、兼容性,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只有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相互学习、借鉴的态度,才能让人保持冷静、谦逊、高瞻远瞩的眼光,数字时代的大量信息会让人眼花缭乱,大众文化成为主导,这就弱化了大众的自主选择权,大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判断能力与抉择能力,以培养自身的创造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辨性,培养了大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我国大学教育长期存在专业划分过细和学科环境单一的弊端,再加上过分强调“教”的统一性,使“相当多的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善于怀疑和考证,成为一种‘追随型’人才”.因此,他们虽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梭罗说过,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训练,通过思维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及辨别价值的能力,因为对于同一事物,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不可能攀上科学的高峰的,正如恩格斯所讲的,没有理论思辨能力,两种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

思维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水平.现代科技的竞争,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思维能力的竞争.互联网时代,课堂上获得专业知识很容易,但是要拥有批判思考能力并不容易,因为为知识信念提供检验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辨真去伪,从而建立起可靠的知识信念.莎士比亚说过:“倾听每个人的观点但保留你自己的判断.”要“保留自己的判断”需要搁置本能的、冲动的感性反应,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观点,并用论据支持这一观点,这需要智慧的头脑、批判性逻辑思维的推导,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顺应时代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發展和逐步完善的,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中国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互联网时代,信息具有开放性并且易触即达,使得高校和知识精英阶层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垄断不再成优势,信息的爆炸、碎片化以及快速更迭对人的反应、判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终身学习型人才呼之欲出,因此发展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人们需要快速抉择并将外在知识内化为自身行动,同时还要求人们掌握的知识博而精,既要广泛,又要具备精益的专业,学与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大学生要有很强的发展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践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并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完善的.它的开放性可以从思维发展的角度,为人们的发展提供指导,使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奋进.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影响着人的素质,影响着如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而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理应加大改革力度,引导学生面向现实,关心和思考现实与未来,达到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统一,从而在新的社会变革中,使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创建协调、高速、和谐稳定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郑永安,孔令华.塑造新人: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6-8.

[2]张定浩.爱欲与哀矜[M].新星出版社,2016,8:49.

[3]刁培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驾驭基本观念的发展与更新[J].南通大学学报,2006,12:1-5.

[4]王宏波.理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8:20-22.

[5]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4:16-20.

[6]屈从岩.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5:35-37.

【本文系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课题“通识教育创造性与专业教育融合探析”(2019JY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括而言之,上述文章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引用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专升本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2500字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道德教育专升本论文范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道德教育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方向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专升本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2500字》word下载【免费】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