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改革

主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6

简介:关于课程艺术设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课程艺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课程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论文

目录

  1.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设置问题
  2. 二、确立“能力本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3. 三、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4. 四、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5. 五、形成校企联合的课程开发机制
  6.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10级《设计方法-盲人2组》课程作业

【摘 要】高校是培养设计人才的主要途径,从目前现实来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行情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课程体系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学科本位”思想占据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主导地位.要使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构建“能力本位”的设计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具体做法是运用目标逆向分析方法,将艺术设计职业能力需求化为专业课程元素,从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 能力本位 课程体系 改革与创新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设置问题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从形式上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式纷纷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体改观甚微.从大多办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来看,每年都要修订专业培养计划,调整一些课程,着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事实上也每年都会增加新课程,但由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等方面的限制,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单一.目前的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技能(某一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判断、领导工作的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

二是课程结构不完善.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几大块组成,几年一贯制,必修课(含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任意选修课的比重较小.把具有不同特点和特长的苗子用整齐划一的、单一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锻造成了同一规格的所谓“合格”人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是教学内容与艺术设计行业的实践脱节.目前竞争的国际化、经济的一体化、设计行业的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在我国,随着国内外合作交流的程度不断深人,给艺术设计行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目前大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与行业脱节的倾向,现行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艺术设计行业的实践.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的越来越多,而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越来越不重视,个别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结果造成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越来越差.艺术设计专业本是培养设计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教育必须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确立“能力本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结合社会、行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艺术设计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确立“能力本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

第一,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成为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艺术设计行业岗位职业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配置和课程界定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设置和精减专业课程内容.

第二,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课程的考试、考核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关键是加强技能考核,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论文范文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

第三,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专业委员会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第四,依据艺术设计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建立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训、实验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公司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三、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课程综合化是改变旧课程结构那种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过渡学习”,既能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课程模块化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也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第一,整合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适当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炼专业课.多开设素质教育类课程,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二,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其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其二是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非主干课的体系,建立核心课程、目标课程、非核心课程的一体两翼的体系.每个专业限设10门以下的核心课程,主要是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目标课程是英语和计算机课程,保证三年不断线.其它课程为非核心课程.课程要尽量小型化、丰富化,总学时不能太多,课程必须小,要体现比较宽的专业面,重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尽可能及时反映技术的最新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10级《设计方法-盲人2组》课程作业

第三,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第四,采取“学习一工作一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保证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学时两者之比大致相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六周为限,毕业实习以一学期为限.

第五,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即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切实保证“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至少还要取得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四、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第一,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第三,树立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形成校企联合的课程开发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应用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化素质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建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教学模式.

其一,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交论文范文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创新机制.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针对地市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加强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实践研究,为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有助于科学、正确地解决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二要学校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现状,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为艺术设计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制定培养计划与方案,使艺术设计教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深层挖掘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力,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

其二,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交论文范文才培养模式教学创新机制.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向学生提供教学来实现的.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是专业培养的核心,学校的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组合等,影响到受教育者的能力构成、知识构成、发展潜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所以是人才培养的根基.这一问题是工学结合中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课程的改革既要符合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要符合艺术设计企业的要求,体现职业知识的专业性、科学性、发展性、过程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将岗位能力、职业岗位分析形成的专业核心能力,通过载体(项目、任务或产品)转变成训练项目的课程.将结合学科基础的要求,培养能力需要的共同知识点,进行整合与重组,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大幅度改革通识课程,包括素质拓展和公共基础课.

其三,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技术机制.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理论知识按工作任务需要来选取.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考评模式,改变传统的课程内容理论考核方式,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模式与考试内容要求,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其他模式并举的模式,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

其四,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交论文范文才培养模式运行创新机制.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工学结合了解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通过工学结合,进行职业分析,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项目课程;通过工学结合,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适用教材:通过工学结合,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探索学工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项目化教学等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工学交论文范文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将以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为基础,对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有推广价值的规律及做法,同时以研究的成果指导若干个专业进行试点,以进一步验证和检验校企共建教学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总之,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的一切改革成果的缩影和归宿,而且也是连接艺术设计行业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桥梁.这种关联性决定了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置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现状,不断总结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新世纪文化产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程艺术设计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引用文献:

[1] 专业课程本科论文怎么写 关于设计专业和优化策略论文范本2500字
[2] 旅游专业课程论文格式范例 论文格式标准
[3] 旅游专业课程论文格式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改革》word下载【免费】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