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商业文化实践和理论(连载之七)

主题:文化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4

简介:本文是关于商业文化和文化毕业论文范文和文化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商业文化和文化论文范文

文化论文

目录

  1. 一 数字革命对商业文化的
  2. (一)数字技术与数字革命
  3. (二)技术市场化及其制度约束
  4. 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5. 二 围绕愿景和使命持续研发投入
  6. 三 做价值的创造者
  7. 四 开启智能世界新版图

人们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如最初的石器时 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时代大致历程:石器时代、红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 代、黑暗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和信息时代等. 近几年,通过数字革命的引领,全球迎来一场新的 "革命",人类迎来一个 带方向性、根本性并非常彻底的转型时代———"信息" 时代.信息时代的核心是 知识,最重要的资本是 "智力资本",人才将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就时间而言, 欧美及发达国家进入信息时代的时间起点是 1969年我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是 1984年,比欧美晚了大约 15年. 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 始,其代表性象征为 "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 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 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经 济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科技 密集型经济形态,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主导性或支配性资源.信息极大的丰富使 信息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以信息产品制作和信息服 务为主的信息产业成为社会支柱产业. 信息时代的技术变革是在更加开放、便捷和广泛的商业环境和机制下演化的, 同时也使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技术变革不仅促使交易主体、交易品、交易规则、交易媒介和交易方式都焕然一新,也使整个社会在基础 设施、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制度演化、社会结构等方面不断涌现出崭新的变化.

一 数字革命对商业文化的

颠覆性影响

(一)数字技术与数字革命

数字技术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把各种信息资源的传统形式转换成计算 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和自控技术等,也称为信息技术群. 数字革命是指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通信设备等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字 革命使传统工业更加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了工作成本.之所以不能再将其 称为工业革命,因为这次社会革命与前两次的全球革命完全不同:这次全球革命 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结果.这次技术革命主要有五个特征.

1综合性

在技术层面上,它指多种技术的综合,它整合了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 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在更高的层次上,它是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 (艺术) 等诸多领域的整合.人们普遍用 "synergy" (协同) 一词来表达信息时代的这种综合性.

2竞争性

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市场和竞争 推动的.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竞争是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取胜.

3渗透性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从政府办公到企业生产运作再到家庭、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 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 变化.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的变化,从而社会结构和 政治体制也可能随之改变.

4开放性

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开放不仅是指社会开 放,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开放.开放是创新的心灵开放,开放是创新的源泉.

5科学性

与依赖经验完成革新不同,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 和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发明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与实验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科研成果渗透到技术的各个环节,成为技术发展的关键,使技术越来越科学化和成熟.

(二)技术市场化及其制度约束

技术的市场化(即商业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技术从创意开始,由知识 形态转移到物质载体,通过交换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增值的全过程.实质上,技 术市场化就是技术由潜在的可能生产力 (即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转化为现实的直 接生产力的过程 (马继征,2003).在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创新资源正逐渐由 计划配置为主转向市场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强 化、政府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渐进性制度变迁过程 (郭亮,2017).

1技术市场化

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市场转化率 (或者成为产业化率) 大概为 5% ~ 6%,而我国大约是它们的一半 (即 2% ~3%).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水 平显著地促进了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 (如白俊红和卞元超,2016;戴魁早和劉友 金,2016), 政 府 支 持 对 科 技 创 新 效 率 的 作 用 不 一 定 正 面 (Tsaiandwang,2004).叶祥松和刘敬 (2018)认为技术市场化具有如下作用:

首先,技术市场化促进了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正确发挥政府对科技 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必须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健全科技创 新市场导向机制为前提.这一前提的实现,依赖于完善的技术市场为科技成果转 让、转化和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平台支持与体制保障.在技术市场发展相对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可以依托技术市场及时将政府资助转化为科技资源投入,提高政府资助的使用效率.对于得到政府创新资助但缺乏创新经验的中小企业来 说,也可以借助技术市场平台吸引有经验的研发人才、购买前期技术成果,降低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技术门槛,同时也避免政府资助被用于重复研发等低效率创 新活动中,对提高政府创新资助的使用效率显然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技术市场化提高了科技成果的交易规模和效率.在技术市场发展到一 定规模的情况下,科技成果的交易频率大大提高,交易方式更加多样,交易流程 有效缩短,交易成本显著下降,科技成果与科技资源的机制逐渐形成和完 善,创新主体不仅可以获得创新投入中的劳动报酬,还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让与 转化取得收益,科技创新活动的收益率显著提高.

再次,技术市场化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产出效率.由于受制于知识创新与技 术创新的梗塞(洪银兴,2016),政府对科研机构的支持有可能无法提高科技成 果产出效率.随着技术市场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收益率不断上升,科研 机构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获得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在完成相应的考 核之后,有足够动力开展基于知识创新成果的技术开发活动,形成科技创新成果. 由于知识创新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可应用在多个领域的技术开发中,在技术 市场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科研机构可以通过信号及时了解市场对技术成果 的需求,将政府委托项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用于技术开发活动,产生大量科技成 果.此时,科研机构产出科技成果的增速可能大于因政府資助而提高的投入增速.

最后,技术市场有利于降低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不对称性.在技术市场发展 完善的条件下,信号不仅可以有效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含量,还可以反 映不同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政府可通过对创新效率高的创新主体给予精准 支持,使科技创新资源通过行政手段向高效率的创新主体集中.

科技创新活动固有的正外部性为政府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部分短期内 无法产生直接收益,但对国家科技优势或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创新 活动,如基础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军事工业中的核心技术等,必须由政府主 导.技术市场化则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让、转化与科技资源流动,为市场机制 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平台支持与机制保障.

专栏 7.1 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

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华为") 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 通信科技公司,于 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 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 ICT领 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 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 者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使能未来信息社会、 构建更美好的全连接世界.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 信,排名 《财富》 世界 500强第 315位.

截至 2016年底,华为有 17万多名员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 用于全球 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 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 1/3的人口. 2017年 6月,《2017年 Brand 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 100强》 公布,华为名列第 49位.2018年 7月美国 《财富》 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 500强名单,华 为排名第 72位,《中国 500最具价值品牌》 华为居第 6位.

华为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华为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 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二 围绕愿景和使命持续研发投入

近年来,全球信息行业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一些百年巨头相继出现问题. 然而,华为却实现了可持续性增长.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达 6036亿元, 同比增长 15.7%;净利润 475亿元,同比增长 28.1%.① 华为三大业务均有 出色表现,其中,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5%,消费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2%.

华为是商业驱动型企业,更是技术驱动型企业.在全球 ICT企业面临增 长瓶颈时,华为逆势增长,与持续巨额研发投入有很大关系.华为一直强调 通过创新去驱动面向未来的发展.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及对研发投入不惜成本, 构建起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底层技术上的领先.2018年,华为研 发费用高达 891亿元.《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 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研发投入位列全球第五 (前四名分别是三星、Google母公司 Alphabet、大众汽车、微软),是唯一一家跻身 Top50的中国公司.在研发投入增长率 方面,华为研发投入增速为 29%,超越苹果 25%的增速.从 2004年至 2017 年,华为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该榜单中的排名上升超过 200个名次. 过去 10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 3940亿元.2016年,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 的人员约 8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 45%;华为在全球设立了15个研究所 / 院、36个联合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创新合作,研究领域包括云专项、通讯专项、5G专项、人工智能、材料专项等领先技术,与世界各地人才共同 推动技术的进步.

华为虽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自己的领域攻入无 人区,但仅靠防守,是守不住的.华为认为,不抢占未来技术的制高点,就 会在未来失去主动权.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 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 生爆发性创新的." 从华为现有三大业务板块来看,无论是运营商业务、企业 业务,还是消费者业务,华为是靠产品创新、解决方案创新,赢得了客户和用户.以消费者业务为例,华为手机的领先,是建立在综合实力之上的———在基础通信、续航、拍照、芯片、人工智能、软硬件优化等众多方面,确立 了行业领先地位.由于在基础研究和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华为在 ICT的热 点前沿领域已取得众多研究成果:在 5G移动通信领域,对全球5G统一标准 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同时,在技术研发验证、网络架构、产业合作均取得了丰 硕成果;网络技术研究领域,华为发布业界首个 VRReady网络创新解决方 案,并展示满足云计算、云网络需求的下一代分布式路由器创新架构;在消 费者业务领域,华为与徕卡深度合作共同研发.2017年,华为发布了旗下首 款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 970和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华为 Mate10系列产品.

华为不断查漏补缺,了解自己,改进自己,更新自己.过去 30年,华为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用充足的,对准同一城墙口冲锋,才有了今天的 格局.徐直军表示,"未来十年,华为会保持将每年 15% 左右的销售收入, 用于研发投入,支持华为以创新驱动未来发展的战略." 华为将加大对基础领 域、基础学科的投入,构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华为的研发投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把知识变成钱,一部分是把钱变成知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投入, 国内企业很少涉足,这种投入代价高,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华为对基础领 域、基础学科的投入,体现了华为非凡的战略眼光.

华为的战略是聚焦 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围绕愿景和使命持续投入, 引领智能社会前进.面向个人,华为将持续投资智能终端;面向家庭,华为 将持续投资宽带和家庭网络等方案;面向组织,华为会投资網络、云计算、 大数据、IOT等,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概括来说,就是要把数字化、智能 化,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组织,让大家享受数字世界带来的便利.

三 做价值的创造者

2017年,华为把人工智能定位为使能技术.经过一年的实践,华为形成 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整体来讲,华为希望通过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230 智能终端、云和网络,让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提升客户的体验和商业价值. 比如,电信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被认为走过了辉煌期,不少运营商都试图 通过压缩投入来节省成本.事实上,这个行业的价值,远没有释放出来,华 为要做的就是帮它们打开想象空间.数字化转型不是空喊口号,关键要帮运 营商赚到钱,它们才有更多的钱用于投入.华为认为,只有帮助客户赚到钱, 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华为提出了新的构想———希望通过智能技术的引入, 构建一个 "自动驾驶、永无故障" 的网络,用架构性的创新,去解决结构性 问题,帮助电信运营商提升网络利用率和运维效率.以前,运营商的基站是 全天候开放的,有了智能技术,今后就可实现按需调配,比如在夜里智能地 关闭部分基站,从而实现成本的最大节省.再比如,以前网络出了故障,需 要人工去排查,成本高,效率低,这些问题今后可交给智能技术去解决,甚 至防患于未然.

其实,这不仅 仅 是 构 想,在 华 为 手 机 上,已 经 有 了 成 功 的 实 践.2017 年,华为发布麒麟970芯片,内置了 NPU,推动智能手机向智慧手机转变. 搭载麒麟 970华为 Mate10系列和华为 P20系列,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 "知你" "懂你",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方式、娱乐方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 AI技术的运用,大大改善了拍照体验,即便不懂摄影的用户,也能拍出大师 级的作品,让人人都成为摄影师.

四 开启智能世界新版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亦如此.对于一家有 18万员工,并置身变化 莫测的信息行业的企业,华为是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呢?"非常幸运,我们已 站在智能世界的新路口." 早在 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 任正非就发表了 《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 的主 题演讲:"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 们还想象不到." 他还说,"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 华为提出了全 球产业愿景 (GIV)2025,这是华为对智能世界中 ICT产业角色、机遇的探 索和思考,当然,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在充满挑战的产业格局下,局势错综复杂,企业也面临数字化转型困 局,对智能化感到彷徨.华为在技术的深度与广度上,建立起了全面的优 势,华为有能 力 也 有 意 愿 帮 助 更 多 的 企 业、组 织,实 现 数 字 化、智 能 化 转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多方资料整理)

2技术市场化中面临的制度约束

(1)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仍存一定弊端.

随着经济体制基础的不断改变,改革开放后的科技体制逐步向市场化转型. 但是,现行的科技体制机制中仍然存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科技事业的相关 政策也尚不完善 (如政出多门与政策空缺并存;科技创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政 策失灵问题;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统一等),同时还面临促进科技事业发 展的动力不足的问题(边哲,2017),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宏观管理体制仍存在弊端.从国家层面科技事业的调控整体上看,并 不利于科技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我国科技事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调控机制缺少精 细化规划.现阶段,由于受到以往传统科技管理体系的巨大影响,使得科技管理 体系中仍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在科技管理体系当中所出现的条块分割局面仍然存 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并未形成,从而就使得相关的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当中,无法形成良 好的氛围,并且出现了科技资源分配不均匀现象,使科技管理组织能力以及协调 能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郭昕慧,2018).

其次,产业规划执行缺乏科学统筹.重点表现在新兴产业布局方面,中国仍 然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大以及科研倒挂现象———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仍然是以科研 机构为主、企业为辅的状态.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生存环境,尤其是 难以获取资金支撑.

再次,人才评价不能完全适应科 技 创 新 需 要.我 国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道 路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才,主要与以下两方面有关:第一,尚 未 建 立 细 分 行业的人才评价系统;第二,在对科技人才评价过程中,过 高 重 视 学 历、职 称等方面,消极影响了科研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且适应当代科 技 型 企 业 发 展的人才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上,人才培养体系仍不能达到当 今 科 技 创 新 的需求.

最后,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畅.在体制及机制方面的某些限制因素使产学 研结合仍然存在一定隔阂,教学、科研与生产存在着 "两张皮" 现象.我国对 于科学发现和科技应用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保障程度不足,使得科学工作者 在技术的创新以及科技成果应用上的积极性不高;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资金 投入、厂房、生产设备等方面只能做到研制或小试阶段,很难满足将科技成果 产业化、商品化的需要.这些严重影响我国科技的创造力.另外,科技发明的 成果与应用和市场结合以及科技应用的转化机制较弱,考核体系的扭曲和片面 (以学术理论成果为主的评价机制),也使科技工作者在科研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难以应用在生产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环节众多,每一个环节可能都由互 不隶属的部门分头管理,而且一般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或红头文件依据,比如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商注册管理、个人所得及企业所得税收征缴、与科技 项目评 价 有 关 的 人 力 资 源 等 各 方 面 可 能 遇 到 一 定 的 问 题 和 障 碍 (刘 群 彦, 2016).

(2)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首先,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滞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相应地完 成了一些相关法律的修改,如对 《专利法》 《商标法》 和 《著作权法》 的修订, 并且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新的 《专利法实施细则》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和 《商标 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也公布施行了多项具体的司法解释.但与国际的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整体体系还是不够体系化.特别是,新科 技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导致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

其次,现行法律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力度不够,难以发挥震慑作用.据了 解,我国 97%以上的专利、商标侵权案和 79%以上的著作权侵权案,平均赔偿 数额分别仅为 8万元、7万元和 15万元,而 2015年美国专利诉讼的中位数高达 一千万美元.央视动画 "大头儿子" 被侵权案件前后历时近两年,2018年 11月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令杭州大头儿子公司、时代佳丽公司停止侵权,杭州大头儿 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20万元及合理维权费用 8万元.在很多侵权案件中,侵权 者利用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很多时候都超过了赔偿的金额,所以补偿性的赔偿不 足以震慑侵权者的侵权行为.

再次,执法机构执法不严,管理分散,缺乏协调机制.一方面,没有设置专 门的知识产权处理、协调机构,而是由专利局、版权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管 理与维护,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传递信息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就会造 成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和企业、团体、个人 信息沟通交流也存在着不畅通问题.

最后,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权的过程中耗费成本过大.在国内侵权很容易、成本很低;对权利人来说,举证非常很难、投入大、维权效果不明显.这些都严重 打击了企业和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和生产创新的积极性,使企业失去了创新动力源.

总之,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会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 从事创新.同时,技术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只有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完善我国技术创新体制必须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为基本原则,使价 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成为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

(3) 数字技术革命与平台经济

1平台经济模式

数字平台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包括交易类平台、社交平台、搜索引擎平台、 软件创新平台等多种.这些平台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仅是信 息基础设施,而且是交易、社交与创新的基础设施,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模块.数字平台之基础设施定位反映了平台的本质:它提供了一个系统 的基本功能,并定义了接口,从而允许其他企业或个人与之连接,以进一步拓展 系统的功能.数字平台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传输.平台本身在 各自领域能够击败诸多竞争者,在于其提供了新价值或以新方式提供了价值.

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交易模式的变革,形成了数字平台经济模式 (简称平台经济).数字交易平台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电商平台到行业平台,再 到平台经济.在平台经济发展的早期,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率先崛 起,如淘宝和京东商城;随着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加深,平台的产业领域不再局限 于零售业电商平台,而是趋于多元化发展,例如出现了众包、共享等诸多基于互 联网平台的新产业领域.随着平台进入产业领域越来越丰富,其对产业和产业组 织变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平台逐步由一种商业现象发展为一种经济形态.平台 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集聚资源、便利交 易、提升效率,构建平台产业生态,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 创新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来,发展平台经济成为商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 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流通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 项重要举措.为了加快推进商品市场以发展平台经济为重点开展优化升级,2018年 2月 27日,商务部等 12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 济的指导意见》.

2平台经济的效益

(1)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获得规模效应.

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的规模化.平台模式之所以在中国成为互联网 经济的典型甚至几乎唯一的模式,正是由于它在承接制造业劳动力转移的基础 上,契合了低附加值行业的规模化需求.具体而言,就是扩大了低附加值工业制 品的消费规模 (也就是将廉价产品通过网络销售给更多的人)以及实现了低附加值服务业的规模化效应 (如家政、餐饮、外卖和出行等).

平台模式使厂商的规模经济转移到平台的规模匹配 (吕本富,2018).传统企业处在单向、线性价值链的一环,只需面向客户交付产品或服务,充当生产者 和交付者的角色.传统企业考虑的核心是如何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地交付产 品,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过程主要依托线下物理空间,开始围绕某一区域 小市场,从贸易销售介入生产制造再进入研发形成 "产供销人财物" 一体化.一 旦区域小市场成熟,通过扩大再生产进行滚动式的横向拓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 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个过程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主要是供给侧的规 模经济.平台经济的出现改变了这个过程.从封闭的以产销发展到反向资源配置 的敏捷供应,最终实现无边界、无距离、自成长的爆发成长.需求方越来越个性 化,而生产方越来越小批量,所以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反规模效应.供给侧需要 弹性生产,需求侧需要用户画像.规模效益主要体现为平台上的大规模信息匹配 带来了巨量交易.以平台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与工业时代的经济体大不一样,从 厂商的規模经济转移到平台的规模匹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产品 / 服务的定价权在转移,大多数厂商只能被动适应平台的要求.

(2)减少交易过程的摩擦与耗散

专栏 7.2 苏宁线上线下

融合案例

2016年,美团创始人王兴首提 "互联网的下半场".这一论点被业界广 泛认可."跑马圈地" 是互联网的上半场,比拼的是技术、资本、布局能力. 流量红利消失后,另一个时代———互联网的下半场揭开大幕.进入互联网下 半场,最本质的变化就是用户红利消失,互联网企业获得流量的成本大幅增 加.互联网下半场,谁又将主宰沉浮?

据 Quest Mobile2017秋季报告显, 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 备总数稳定在 10亿以上,从 2017年 1月的 1027亿到 12月的 1085亿,增长非常缓慢;同比增长率也呈逐月递减的趋势,再次验证人口红利殆尽,移 动互联网用户增长面临巨大考验的现状.这意味着线上流量争夺战将更加激烈,单纯依靠线上获取流量的上半场经济模式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也正是 早早洞察了这一点,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启动线下布局.期望通过线上线下融 合,搭建更多的流量入口与消费场景.

作为电商鼻祖,阿里的线下布局似乎主要通过投资和改造完成.2016年 阿里开启了天猫智慧门店,改造线下门店基础设施,让平台上的品牌商接入 到阿里的生态体系;2017年8月底,阿里第一家天猫小店落地杭州,开始了其社区店的落地改造进程;同年9月,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也在 5个城市 10 家门店开业.2017年4月,刘强东也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主要通过门店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将开 在农村.

与阿里和京东急急布局线下的急迫相比,线下实体起家的苏宁显得十分 淡定.当其他巨头忙于重新开拓线下场景时,苏宁早已用八年时间完成了其 线下与线上的双线融合,并且取得了革命性的胜利.

截至 2018年 6月30日,公司合计拥有各类自营店面 4813家,苏宁易购 零售云加盟店 765家,包括苏宁易购云店、苏宁易购直营店、苏宁超市、苏 宁红孩子、苏宁小店等,其店面完整覆盖城市、农村、社区、校园等多种市 场.如此全面又稳健的线下布局,绝非靠收购或改造可以比拟.而苏宁也十 分明确自身优势,正在加大其线下布局,巩固其核心优势."大店更大,小店 更近",苏宁的门店战略十分清晰.苏宁自营创新互联网门店和网点 10000 多家,覆盖居民全方位的生活.

不仅是数量,对于线下门店经营改造与效率提升,苏宁更是不遗余力.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线下,"无人刷脸支付" "店 +" 等黑科技产品接连不断 上线,基于 O2O联动的 "身边的苏宁" App优化,针对易果生鲜等的跨界战 略投资,所有这些都让苏宁线下门店核心优势更加凸显.显然,对于如何运 用全新的互联网技术提升线下门店零售效率,苏宁早已驾轻就熟.而相比缺 乏线下基因的纯电商企业,如此强大的线下助攻, 27年的线下优势是线上企 业短时间难以超越的.难怪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零售市场的发展正在迎 来拐点,正全面进入属于我们的智慧零售时代".

也许数据才是张近东如此自信的真正底气来源.截至 2018年 6月 30日, 公司零售体系注册会员数量 357亿.2018年 6月,苏宁易购 App月度活跃用 户数同比增长 64.34%.2018年 "6.18" 大促期间,苏宁易购移动端订单数 量占线上整体比例达到 92.86%.报告期内公司线上平台继续保持了快速增 长,商品交易总规模为 883.22亿元 (含税),同比增长 76.51%,其中自营 实体商品销售规模 634.53亿元 (含税),同比增长 53.40%,开放平台商品 交易规模为 248.69亿元 (含税),同比增长 186.71%.

当线上流量趋于稳定,线下便成为新的流量突破口.如果以为互联网下 半场仅仅线上线下融合就足够,那么显然对互联网下半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关注重点从增量用户、增量流量,转为对存量用户、 存量流量的精细化运营.在这一点上,苏宁似乎又抢了个先.早在多年前,苏宁就开始了其全产业链的布局,形成了零售、地产、金融、文创、体育、 投资六大板块.2017年 8月,苏宁彻底打通了旗下会员体系,实现了全产业 链融合.至此,一个专属于苏宁全新的流量生态搭建完成.

而这正是互联网下半场的又一个突破口:通过生态流量进行资产的重新 构架,流量从单一渠道走向多样化联合渠道,进入集团军作战方式.获得新 生态流量的苏宁转眼就验证了这一模式的无穷威力.

2017年 "8.18发烧节" 火热开打时,苏宁旗下各产业 6亿会员实现 "一账通".会员一账通体系,在各板块之间交叉导流, PPTV的用户不仅可以直接获得苏宁易购的用户权益,享受各种会员促销政策,还有特赠会员大 礼包;金融用户投资获得的积分可在苏宁易购平台消费,而苏宁易购的会员 可以一键获取消费分期服务.短短几天, PPTV的新增用户有 53%导流到苏宁易购,并产生了购买行为,其有效转化率与易购平台本身的转化率基本相 似.不同的场景带来不同的数据,依托大数据技术,苏宁还可以为平台内用 户进行精准画像,推荐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精准营销大大提 高运营效率.生态流量不仅给苏宁带来快速的增长,协调效应更为可观.通过充分发挥各个板块的协同效应,苏宁不仅打通各平台服务、数据和体 系,更强化了基于用户需求、兴趣、动态化场景和社交关系等各个方面的产 品创新能力,不仅用户的消费体验得以不断优化,用户规模也进一步增长.

从衣食住行到旅游、娱乐,苏宁构建了一个覆盖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零售生态,而这个生态不仅可通过不同的场景触达用户,从不同维度帮助 苏宁与消费者更高效的沟通交互,这个生态还将形成持续影响力,进而促进 用户不断消费.不得不承认,这个流量生態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而且 会越滚越大.

(资料来源:http://techifeng com/a/20171128/44751262_0shtml)

平台经济减少摩擦和耗散.传统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都有交易成本,还有 物理空间成本,这就是高摩擦.所谓高耗散,就是指资源最终的有效利用率.例如,从中东进口石油最后真正由消费者享受的价值 (用作动力的石油) 可能不足 17%,80%左右的资源全部耗散掉了(吕本富,2018).造成传统经济体高摩擦、 高耗散的原因是中间环节过多.平台经济就是要减少这种摩擦和耗散,而减少摩 擦和耗散恰好也是平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减少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摩擦和耗散,需要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撑,数据、知识用于决策,关键在于平台上的算法.

平台经济使交易效率开始超越生产效率.在以往的人类社会经济历史中,或绝大多数的市场体系下,生产效率一直领先于交易效率.在工业时代,生产效率大幅跃升,有形交易市场的交易效率地,往往成为经济体系运行中最大的瓶颈.平台经济通过信息精确匹配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费用.平台效率也集中体现 为撮合效率,即撮合潜在买家和卖家两个群体达成交易.平台经济之所以有价 值,是因为其连接一切的特性及其虚拟空间打破时间限制与物理空间距离,使得 企业超越区域小市场,面向全国或全球大市场,从针对存量的 "头部" 发展到拓 展增量的 "长尾",从人工操作处理为主发展到工具的技术替代.平台是连接上 下游、供需端或买卖方的第三方或第四方服务,也是从撮合交易、资源配置、开 源创新等过程中,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分享价值增值收益的实体.

(3)实现了跨界整合

平台经济的特征就是跨界.随着资源共享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产 业内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通过平台实现的跨界融合现象也愈加显著.新经 济格局下,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打破原有产业边界,产业之间跨界现象显 著.平台型企业通过连接多边群体,整合多方资源,设立规则与机制,满足多边 群体的需求,充当连接、整合的角色.传统企业也可利用连接、整合的思维去创 造更大的价值.企业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创造更多的价值连接,提升效 率,带来增值.企业还可以通过协同上下游伙伴,甚至同業竞争者,一起设计新 格局、新规则,为供应及需求双方带来更大增值.此外,企业可通过跨界整合, 创造全新的价值.

(4) 提高用户参与

数字平台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依赖于用户参与.如百度将用户的搜索行为 转换为具有丰富价值的广告,脸书运用在线社交搜集并出售用户的精准画像,而 滴滴则看准用户的交通需求充分调度私人汽车.平台能调动用户参与生产,也会 对用户产生巨大影响.如以小猪为代表的住宿平台能够释放未被充分使用的个人 住宅资产的商业价值,而类似于 You Tube的平台则将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成为具有 灵活工作时间并从平台得到收益的创业者.对劳动者和工作任务提供匹配服务的 平台可能使劳动力市场更有效率,同时会出现一个工作岗位和价值创造都极度分 散化的社会.

总之,平台追求的是在环形的、不断循环的、受反馈驱动的过程中,最大化 生态系统的总体价值.对平台企业而言,难以复制的资源是社区及其成员拥有和 贡献的资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据是平台的首要资产.平台经济的魅力在于凝 聚资源,将传统经济链条式的上中下游组织重构成围绕平台的环形链条.平台将 原本冗长的产业链弯曲成了环形,企业端用户通过平台直接触及消费者,节省的各个环节都提高了产业效率.

3数字平台经济模式的风险

(1) 平台模式可能阻碍创新

低附加值的工业制品和服务业的利润率其实非常低,规模化能一定程度上直 接改善其利润率.但是,当平台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平台逐渐成为选择产品的 最主要渠道时,平台对这些低附加值行业的盘剥会进一步加重.事实上,通过平 台实现低附加值产业规模化所产生的大部分收益最终被平台所获取.也就是说, 在历次资本补贴大战后形成的各大平台,对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正向影响,也即 对经济结构失衡的调整作用极其有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由于金融资本的广泛 介入,将规模化低附加值行业的平台模式包装成各种 "革命性创新",通过各种 政策加持甚至财政补贴,最终在资本市场套现获利,这种经济形态进一步扭曲整 个社会的资金分配.本该投入到高附加值创新领域的资金,本该持续投入的产业 创新资本,却在互联网平台模式的上市套现预期中出现偏差.长远看,这与投入 地产领域无本质区别.低附加值工业品的恶性竞争,继续造成对知识产权的不尊 重,从而使这个关键阶段所需的资本无法进入其应该进入的创新需求领域.而在 其他很多领域,由于制造业基础的薄弱,信息技术对生产率和利润率提升的贡献 甚微;在高附加值产业资源本身就十分有限的前提下,信息技术与高附加值产业 结合的前提都不存在,不能奢望以信息化促进创新.

中美电商生态最大的区别,不在于网站成交金额的数额,也不在于利润的差 异,更不在于能否用无人机或无人车送货,而在于这些电商平台背后的制造业主 和服务业主,乃至那些快递员在未来的生存状态.① 平台本身只是一个规模化的 工具,并不具有任何方向性.以金融资本堆积出的所谓 "创新企业",最终将在 金融短周期收尾时露出真相.平台经济其实只是在基础网络、公共交通这些堪称 举国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平台实现了本国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的规模 化,但平台经济模式本身不会带来真正的高附加值创新.

(2) 电商类平台中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有转移到线上的趋势.平台假货问题反映了我国电商 平台最大的痛点,不论是传统电商平台还是新兴电商平台,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假冒伪劣.2018年 1月 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 2017年 "恶名市 场" 名单,指责淘宝网假货太多危害市场健康发展.2018年 6月,电商投诉平 台 21CN聚投诉发布 "6.18" 期间投诉数据.投诉到平台的涉假问题共计 156件,含虚假宣传、虚假承诺、假冒伪劣产品等,涉及相关平台或卖家的诚信问 题.其中,消费者明确指控买到假货的投诉共计 52件.从上市第二天开始,拼多多的股价便持续下跌,市值蒸发 75亿美元,主要原因就是饱受诟病的山寨货 泛滥,多种产品涉嫌碰瓷知名品牌———商标相似、品牌名相近.对于社交电商而 言,在这样的榜单上与电商巨头一较高下显然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对于消 费者,假货的危害也不仅仅是让人损失金钱.除了拼单购物平台,中消协发布的 网络购物调查体验情况通报显示,海淘店铺也是假货的重灾区.

造成电商平台假货泛滥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商业模式设计的原因.如一些 C2C平台模式不收取撮合交易的佣金,其盈利模式是靠聚拢海量个人卖 家进行广告竞价而盈利.其中有部分企业钻现行法律的空子,以企业化运作冒充 个人卖家身份在网上售卖假货.往往越是售卖假货的网店,其利润率越高,于是 有更多的钱用于向平台竞价购买广告,从而获得更多流量,再卖出更多的假货.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循环. "驻场制" 经营模式也助长了假货 泛滥.所谓 "驻场制" 就是电商不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而是引入商家或个人进 行销售.不少电商平台为了追求入驻商户数量,没有严格检验商户的资质和质 量,导致 "李鬼" 借助电商平台坑害消费者.其次,网络售假违法成本很低,维 权成本太高.对于绝大多数无品牌授权、通过自营渠道销售奢侈品的电商,国内 并没有相关法律约束.一旦发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工商部门可以依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产品质量法》《商标法》 等进行查处,但处 罚力度有限.维权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程序成本等,真伪鉴定标准的缺失令消费 者拿不到证据,且买卖双方通常异地,举证难度极大.最后,平台监管力度不 够.如拼多多的 "零门槛" 入驻资格以及后续审查乏力,其责任意识不强.

电商平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产品、物流、支付再 到用户评价,都需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正是由于这个复杂的体系 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才滋生了不良商家以及投机分子从中攫取暴利的机会.为 此,需要构建以信用评价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共治体系,完善信用建设.

(3) 平台中的用户信息泄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只要在网上购物、点外卖之类的动作,很 快就可以收到非常多的营销电话、营销短信乃至于诈骗电话短信.据 《新京报》2018年4月 23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外卖平台用户信息正在疯狂被泄露.卖家、 网络运营公司以及外卖骑手等参与其中,泄露的信息包括姓名、电话、性别和地 址等.据调查,报价甚至可以低至 1万条个人隐私仅需 800元.特别可怕的是, 这些数据每天更新 4万条左右.这些泄露事件仅仅只是被挖掘、出来的而 已,还有更多暗藏于水面之下的相关事件.

用户信息泄露的原因包括:安全防护措施不严;利用技术获取用户信 息;平台内部人员通过下载数据获取私利,甚至有平台专门以从网络上收集客户 信息贩卖为主要业务.

4移动电子商务渐成电子商务主流

《2018年中国互联网 发 展 报 告 》 显 示:截 至 2018年 6月, 我 国 手 机 网 民规模达 7.88亿,98.3%,较 2017年 末提升了 0.8个百 分 点;手 机 网 络 购 物 用 户 规 模 达 到 5.57亿,使 用 比 例 达 到 70.7%,较 2.17年末增长 102%.iiMedia Research(艾媒 咨询)数 据 显 示,2017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 65500亿元,移动端交易额达 46370亿元,占比 70.8%.

移动电商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用户就在移动端.碎片化时间的 "闲逛" 是 移动购物的主要原因.移动电商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购物.人们已习惯于将智 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随身携带,只要有 3G、4G和Wi Fi 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购物.移动电商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是使用普通电脑端的传统电商 不具备或者较弱的功能.定位功能使位置服务成为可能;扫描、拍摄功能可以直 接扫描二维码,模糊识别图像功能可以辨别商品,进行商品的匹配和搜索;利用 通信、传感功能,不仅手机之间可以交互,别的设备也可以交互,使物联 网的概念成为现实;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功能还可以带来许多方便.利用这些 功能,移动电商可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更方便消费者.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商机被 逐渐挖掘,也推动着移动电商的超常发展.

5平台经济中的支付方式革命

商业在形成初期是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的社会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以货币为 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变革,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支付方式在不经意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我们 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在计划经济时代,支付使用票证+的形式.由于物资匮乏,国家需要发 行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来限制消费,保证全民供应.粮票布票等在当时是最重 要的支付工具,有 "第二货币" 之称.

改革开放后,开始用存折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资短缺现象逐渐消 除,成为国人主要支付工具.人们出门、购物都不忘随身携带.

20世纪 80年代,被广泛使用.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而被广泛采用的,它减少了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銀行业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 20世纪后期,各种形式的 代 金 券 风 行 社 会,比 如 "购 物 券" "奖 券" "厂币" 等.21世纪初,电子银行业务 (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出现.人们的支付方式已经从纸质货币向 电 子 货 币 转变.

进入 21世纪 10年代,移动支付 (如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Hua-wei Pay等)成为主流.作为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自 2014年第二季 度开始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覆盖除中国大陆以外的 38个国家 和地区.目前,支付宝已发展成为融合了支付、生活服务、政务服务、社交、 理财、保险、公益等多个场景与行业的开放性平台,不仅具有便捷的支付、转 账、收款等基础功能,而且能快速完成信用卡还款、充话费、缴水电煤费,还 能轻松理财,累积信用.微信支付是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个人用户 创造了多种便民服务和应用场景,为各类企业以及小微商户提供专业的收款能 力、运营能力、资金结算解决方案以及安全保障.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 "智慧 生活解决方案" 至今已覆盖数百万门店、30多个行业,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 付来看病、购物、吃 饭、旅 游、交 水 电 费 等,已 深 入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2014 年,苹果发布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Apple Pay,也加入移动支付大 军中.Huawei Pay率先在国内推出首个基于安全芯片的便捷手机支付,其指纹 +芯片 +金融 级安全的 NFC全终端解决方案,为手机用户带来了安全的支付新体验,而且 Huawei Pay是国内首个兼具、公交卡功能的手机支付工具,并支持为手 机内虚拟公交卡充值.2018年 8月,Huawei Pay已支持 24款华为和荣耀机型 设备,已支持 绑 定 78家 银 行 发 行 的 银 联 卡 进 行 刷 手 机 消 费,线 下 已 有 超 过 1600万台 POS终端支持,支持 11张公共交通卡绑定,覆盖160多个城市公交地铁刷卡;推出了手机盾、应用内支付、碰一碰、门钥匙和公民网络电子身份 标识 (eID) 等功能,覆盖移动支付、交通、出行等应用场景.移动支付方式 深入发展,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总结: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的毕业生以及可作为关于商业文化和文化论文开题报告和相关职称论文课题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文化引用文献:

[1] 商业文化专业论文题目 商业文化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新颖的商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商业文化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商业文化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商业文化论文提纲怎么写
《中国商业文化实践和理论(连载之七)》word下载【免费】
文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