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会职业能力提升

主题:高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4

简介:本文是会计和职业能力方面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高职相关论文范文.

会计和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高职论文

目录

  1. 1.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 1、1无法有效融合区域经济
  3. 1、2不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
  4. 1、3 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脱节
  5. 2.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6. 2、1重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7. 2、2重构学生“双身份”角色
  8. 3、2重构校企“双轨”才培养运行机制
  9. 3、3重构校企“双导师”人才队伍
  10. 3、4重构多标准考核评价体系
  11. 4.结束语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开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只有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的努力和探索下,才能实现对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文章首先对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代师徒制实施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由此提出了现代师徒制背景下应通过重建学习载体、重构双轨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双导师人才队伍及重构考核体系等方法有效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

如何提高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的有效契合度,需从高校对人才供给侧为抓手,每年大量优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企业发愁找不合适的毕业生,这就是供给和需求没能有效对接.会计行业由于特殊性对企业的信息具有保密性,因而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或者是定岗实习,学生并不能真正接触企业的账务信息.为解决企业用工荒和学生就业难,需从供给侧角度解决问题,现代学徒制应时而生.“供给侧”视域下,通过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人才规格、能力要素等更具有岗位胜任力,提高供给标准,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协同相长、可、有特色的会计人才,对增加人才就业竞争力,提升人才的社会的需要性,从而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无法有效融合区域经济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严重的滞后性,学校与企业信息不够对称,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不能能很好地匹配;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性,学校不能完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胜任企业的工作因而找不到工作,因而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1、2不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

不少职业院校已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式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但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不多,目前政府对校企合作也没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是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在缺乏政府财政支持、法律约束的环境之下,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顶实实习无法真正接触到企业的核心岗位,高职院校不少学生为了完成顶岗实习被迫在生产线上工作,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1、3 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脱节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行业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培养方案是根据职业教育方针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导致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要求不能很好的匹配,且课程微观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樊篱,教材内容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2.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拓展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丰富了高职教育不同专业的建设渠道.

2、1重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职业教育都是以“学生本位”为主体的单一目标,从学科知识体系方面入手教学,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结果学生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往往脱节,造成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大量资源浪费.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为达到理想的校企合作的效果,应建立“学生本位”和“企业本位”的“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企业本位”是合作企业必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到人才能力要求,具备教学计划、教学硬件以及师资力量,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完成“企业主体”功能的体现.“学生本位”则是通过学校主体来完成,学校配合企业完成学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培养.双主体的有效配合使学生面对企业实践,以任务为导向,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增强.

2、2重构学生“双身份”角色

传统职业教育学生的角色只是知识学习单一角色,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落实现代学徒制,学生是双重身份,校内是学生,奠定理論基础.校外是会计实习专员,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接触企业真实的案例,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理论学习的不足同时增强学习动力.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订单班”,教材资料用的是培养企业人才的操作规程,课程实践的开展以任务型为驱动,以企业各项工作为立足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2.3重构“双内容”的课程模式

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有学校现代师徒制背景下,学校、企业和行业三方合作开发课程,课程内容除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对校内和校外的教学和实践场所进行整合,将财税证书内容嵌入课堂,通过完成各项任务来领会与学习相关职业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在制定课程内容,注意把企业的岗位设计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以实现课题教学理论,通过现场实践掌握基本工艺和操作流程,由师傅从旁协助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

2.4重构“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下,要求授课教学必须同时具备优秀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功底,但高职教师可能缺乏企业的实战经验,而企业的会计师傅虽有较强的实战经验却并不善于教学,如何使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学校老师理论知识有效结合.“双导师”制的构建,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实操能力也必须过硬,以校内教师为主要导师,企业方面选择素质高的员工担任导师,由此实现两类导师能力的共同提升,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

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有效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途径

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借助企业的力量,对评价方式、授课方式、和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从社会需求出发,提高就业质量,为学生就业以及会计行业发展开创一个新的途径.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3.1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构学习载体.

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由职业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一方面,职业院校根据企业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依托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凸显“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融通.职业院校依托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兼顾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技能、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探寻学校和企业的共性需求和资源,创设符合校企双方内在需求的合作载体,实现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融通.

首先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开发“岗课融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结合现代师徒制和1+X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展开以校企合作为中心的课程.课程内容结合了企业实践与专业理论,贴近于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真实案例,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和真实案例来掌握和学习各项专业技能,从而更容易获得智能财税证书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完善和改革课程内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校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共同努力下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其次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现代师徒制背景下结合1+X财税证书制度的试点,教学实施不仅仅是教师传授,同时还包括企业师傅指导.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企业岗位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以形成不同的任务项目和工作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学习,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以及做账标准,完成课程任务.教师授课主要是技能传授和知识讲解,他们不单单是课上老师,也是实践中的师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另外就是对教学场所进行改革.教学场所的改革对于现代师徒制的实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场所除了必备的教室外,还有为该专业建立的实践场所,也就是仿真实训基地,逐步实现一体化教学.例如: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ERP模拟实训中心以及配备的硬件电脑和相关软件等.

3、2重构校企“双轨”才培养运行机制

学生、学校和企业是双轨会计人才培养的三个主体,只有建立运行机制,三者才能进行良性的互动.结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想法,建立保障机制,以确保校企顺利合作,建立共享机制和共赢机制,以保证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以推动二者共同发展.

3、3重构校企“双导师”人才队伍

“双导师”机制下,教师除了具备理论基础,同时还学具备专业的实操经验.组建“岗课融通”的师资结构 课程的实施最终需要教师来完成.

一是以共建“双师互动”的教师培养模式组建“岗课融通” 的师资队伍,学校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特点,将企业师傅视为企业导师,学校老师视为学校导师,定期交换师资培养场所,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双师教学水平.

二是以“在岗交互”为基础,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此两种方式便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集聚教学团队的目标.

3、4重构多标准考核评价体系

在现代师徒制背景下,要求建立的考评体系应该是“多标准”的.建立1+X证书制度,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及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学业标准”进行综合测评;企业师傅对学生工作岗位能力情况进行“学徒标准”综合测评.社会机构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评价,考核合格后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另外,可以按照岗位要求用职业证书代替某些实践性课程,通过以证代课,逐步统一岗课证赛,以满足岗位和企业的要求.会计专业主要是智能财税证书,通过课证有效融合,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优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时,要注意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大力加强课程考核、课堂内容与专业竞赛、职业证书、就业创业的有效融合.

高校要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理念,面向实践、面向学生、面向市场,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引导学生在通过创业来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要发挥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平台的作用,同时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祝仙.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1):104-106.

[2]陈花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71-75.

[3]曾丽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2017(17):124-125.

[4]肖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427.

基金项目: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院级项目(2019xyxm09),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9jyxm0744);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高水平高职专业项目(2018ylzy142);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8jyxm0992).

作者简介:李玲(1975-),女,汉,安徽合肥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营决策与财务管理.

总结: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高职方面的论文题目可用作相关论文提纲和会计和职业能力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

高职引用文献:

[1] 管理会计和职业能力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管理会计和职业能力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5000字
[2] 会计和职业能力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关于会计和职业能力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3] 会计和职业能力硕士论文范文 会计和职业能力相关论文怎么撰写2万字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会职业能力提升》word下载【免费】
高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