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

主题:理念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5

简介:本文是时政和环境污染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理念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时政和环境污染论文范文

理念论文

目录

  1. 一 系统治理
  2. 二 综合治理
  3. 四 合作治理
  4. 五 源头治理
  5. 六 专业化治理
  6. 七 精细化治理

[摘 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迈入发达国家序列,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合作治理、源头治理、专业化治理、精细化治理、网格化治理等理念.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治理理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超大规模的产业、超大规模的经济以及超大规模的社会,中国崛起必然是史无前例的大国崛起.中国的“超大型崛起”本身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力量,更会产生“超大型治理”所带来的巨大问题和困难.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是对以往大国崛起模式的超越,而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综合采用各种现代治理理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现代治理理念.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 系统治理

系统治理是根据客观事物具有的系统性特征,从事物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治理的整体效果.国家治理是个宏大工程,它涉及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等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与军队等多个领域,且多个领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国家治理需要强调系统治理,要求处理好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求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即要求统筹兼顾、统筹谋划、统筹推进.

中国在现代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等,容易导致社会分化.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下处于矛盾并发期,容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因“非均衡化”而导致较多的矛盾问题.治理过程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抑或拆东墙、补西墙,那几乎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常状况下还会出现另外一些情况:即解决了一个矛盾问题,却又带来新的矛盾问题,甚至带来更多矛盾问题.前些年某些地方政府或部门花钱买稳定,结果造成更多矛盾问题;又如个别地方干部奉行特殊性优于普遍性原则,处理矛盾问题因人而异、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结果造成更多矛盾问题,甚至导致矛盾问题激化.

强调系统治理的逻辑基础是事物的关联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体内的一个部分、一个成分或一个环节,都有着普遍的联系.緣于此,治理需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是中国最近四十多年的主题文化,但不可否认,某些领域的改革成效不显著,根本原因是没有注重系统性、整体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联动性和协调性,否则,碎片化改革成效就会相互抵消,治理也很难取得预期成效.

二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最早指党和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但综合治理不限于社会治安领域,而是涉及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综合治理就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各职能部门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相互配合、整体联动,促使社会治理取得最大成效.

综合治理主要是指采用多种手段实现社会治理,比如说法律、政治、市场、科技、行政、教育、文化等.国家治理从来都是对执政者的挑战,采取单一措施和手段往往很难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法律手段是社会治理最根本的手段.法律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强调法律的功效,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用法律手段治理社会,关键在于提高执政党依法执政和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让全社会敬法、守法、奉法.政治手段是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用政治手段治理社会,就是要健全完善畅通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市场手段是“无形”的手段.从根本意义上讲,市场手段就是公平配置社会资源.社会矛盾多源于社会不公.当然,社会不公是相对的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更需要通过市场机制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所以,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应该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减少政府公共权力造成的腐败不公.科技手段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凸显了科技支撑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出特征,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推动人类社会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向智慧社会形态转型.数字化为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其发展趋势是社会的全面数据化;网络化为信息传播提供物理载体,其发展趋势是信息物理系统的广泛采用;智能化体现信息应用的层次与水平,其发展趋势是新一代人工智能,这些构成了影响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技术背景.”城乡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前沿阵地,牢牢抓住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推进信息科技成果与城乡社区治理相关领域和环节的高度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能.行政手段是体现政府权力的一种常用手段.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利用行政权力进行社会动员,都是必要的选择.但是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中,行政手段需要实现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服务型政府”是服务与监督的结合.教育方式是从古到今都不可或缺的治理手段.古代国家治理很注重教育功能的发挥,强调“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就是对国君和臣民进行教育,让做国君的有国君的样子,做臣民的有臣民的样子.现代国家治理与古代国家治理相比较,社会情形发生了深刻变化,采取单一的教育治国手段显然不够,但是,教育治国手段永远都不能缺位.国家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实践证明,单方面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一定会出问题.文化手段是靠社会评价、内心反省等非直接强制性力量来实施的,具体包括道德、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手段.道德、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是社会的存在”,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道德、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的影响.

三、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要求治理过程于法有据,最大限度地保障治理对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法律守住正义的底线.依法治理的实质是依规治理.通过整体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和社会的各项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依法治理是现代治理的核心,是最根本的治理,是最稳定的治理,是最有效的治理,也是最权威的治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必然是一个严格依照法治原则运行的规则化治理体系,也是一个权力边界明晰、职能定位精准的科学化治理体系,同样是一个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化治理体系.这就要求以法治精神治理国家,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治理难题.

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传统治理形式不仅存在碎片化、不协调、不衔接等问题,还存在官僚主义、主观主义、长官意志等特点,有时相互矛盾、甚至相互扯皮打架,损害治理体系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传统治理形式还容易出现一种怪象:即‘决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抑或‘按下葫芦浮起瓢’.法治具有公正性、严肃性、统一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是统一、公平、公正、公开的治理手段”①.法治体现了社会的共同体意志,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所以,相对传统治理而言具有科学性.法治具有普遍约束力,具有国家强制性,人们不得不遵循.“在法治状态下,社会主要领域和人们主要行为都有规则依据,法律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行为准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由此,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预期,对社会有预期.即人们清楚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在“可为的规范体系”中还知道应该如何为,以及违反行为规则会有什么样的不利后果,如此一来,社会成员的内心能够安静平和,社会秩序能够健康正常.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②,社会公共事务日趋复杂,社会建设任务繁重艰巨,迫切需要依法治理.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社会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离不开法治力量和法治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运用“法治思维”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矛盾激化,也可以让各级政府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进退失据,做到言之有法、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正确引导舆论发展的走向,发挥舆论在社会共识构建方面的正能量作用.

四 合作治理

合作治理是指社会力量和公共权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模式.单纯依靠政府治理,势必增加政府成本、造成政府权力无限扩张.事实上,政府管得太多,却未必管得过来、也未必管得好.所以,有必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

社会力量与公共权力合作共治在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空间.比如,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通过招投标形式可以让市场来帮助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政府主要职责是加强合同管理、市场化管理,具体形式是对其实行合法性的监督检查.合作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普遍方式.合作治理能够让政府退出公共管理的某些领域,而专注于某些特定的领域,一般来说,是非政府不能解决的领域,比如国家安全领域就非一般组织可以解决.政府是自然垄断组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相对于专业企业有很大的不足,很难达到专业化服务水准.政府通过转让服务,由参与竞标的企业来提供服务,效果通常会更好,因为专业化服务企业会进行成本核算,会进行精细化管理.没有精细化管理,企业就没有效益;没有精细化管理,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当然,强调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专业化服务的企业必须是事实上的专业化企业,而不是有名无实的所谓专业化企业.

合作治理的逻辑既包括现代国家治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的发展也使得社会面临的专业化问题越来越多,也包括有限政府理论的兴起.合作治理是当前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提供公共服务,正在深刻地改变现代国家公共部门与其他部門之间的关系,正在形成新的治理理念、新的治理过程与新的治理形态.

五 源头治理

源头治理要求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源头治理是国家治理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观点看,源头治理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源头治理重在治本.源头治理注重关口前移,也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一些矛盾问题产生的土壤,而不是停留在“应急性”“灭火式”的管理上.“应急性”“灭火式”通常治标不治本.比如对水资源的治理,就需要从源头上消除水资源污染的环境;又比如预防和治理社会腐败,就需要强调教育,需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进行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件频发,主要根源还在于经济发展成果没有完全实现共享,贫富差距相对较大,民生福利政策很好,但在落实过程中打了折扣.在此情形下,单靠强制手段维稳,成本很高,收效不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用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收入.

六 专业化治理

专业化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必然逻辑.“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必须通过专业化分工,让专门人才解决专业问题.分工产生效能,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③现代国家不同于古代国家,现代国家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观念、新思想、新机制的诞生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益处.但是,突发事件频发对人类现有的生存环境提出了重大挑战.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需要熟练运用预测预警、风险防控、事件应急等措施.只有通过专业化手段和措施才能预防各类风险,才能把各类风险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没有专业化治理措施和手段,就很难处理突发性事件.

除了处理突发性事件之外,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也需要依托专业化治理.智慧城市就是以现代信息科技作支撑.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很显然,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就是专业化治理,缺失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就不可能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社区治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此外,全面深化改革重新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也使得一部分人固化利益受损,这需要专业化人员才能做好心理疏导、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政策引导、规范执法、责任追究等工作,非专业化人才很难做好这些工作.所以,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专业化水平,还需要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七 精细化治理

精细化治理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基于政府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暮气沉沉等弊端,有学者主张用企业精神重塑政府,并把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理念和思想引入政府管理中来,试图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企业管理走精细化的路子,企业才能出品牌,才能出效益,产品在市场上才能拥有竞争力.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通过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以管理责任的明确和落实来实现管理目标.不仅企业管理如此,家庭财产的管理,包括家庭装修、私家车的管理等,也都在走精细化的路子.国家治理与企业管理和家庭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不同的是,国家相对抽象化一些,企业或家庭相对具体一些.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管理绩效都与管理者息息相关,而国家治理的绩效与管理者联系并没有企业或家庭密切,这就导致企业管理或家庭管理的精细化先于国家管理,也使得国家管理的精细化难度相对较大.国家治理精细化是以绩效管理为导向,在管理模式上更加注重规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在管理方式上通过市场化、服务外包等来提高管理效率.应该说,精细化管理给政府管理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也带来了效率.精细化管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是其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在国家治理中则表现为精细化治理.

八、网格化治理

网格化治理是现代信息科技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运用.网格化治理依托统一的城市治理或社区治理以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治理辖区或社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格化治理最先在现代公司得以运用,并取得重大成就.一些公司对其销售产品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以便做好产品的维修和售后服务.网格化管理运用到国家治理领域则表现出多重功能,最突出的功能则表现在社会治安领域,当辖区内治安状况出现问题时,通过网络监控中心,可以即时了解到发生的情况,并将情况通知片区责任人,让片区责任人即时解决.除此之外,网格化治理还要求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人口信息、民政救济、党建纪检、工会工作、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治信访、乡镇特色、志愿者服务、市场商铺、安全生产、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通過对基础数据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汇总和分析,制成数字和图形报表,用柱状图和饼状图来显示,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注释:

①李鸿忠:《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日,第7版.

②赵振华:《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3日,第9版.

③周汉华:《专业化是必然要求》,《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第19版.

(责任编辑 王 玉)

总结:该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理念方面的论文题目可用于相关论文提纲和时政和环境污染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

理念引用文献:

[1] 时政和环境污染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时政和环境污染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500字
[2] 时政和环境污染论文怎么撰写 关于时政和环境污染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时政和环境污染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时政和环境污染相关论文范文检索2万字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word下载【免费】
理念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