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城市老漂:一种经济社会学

主题:经济社会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3-12-26

简介:该文是关于经济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经济社会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社会学论文范文

随着人口流迁的定居化和家庭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作为“从属人口”被卷入流迁的大潮中,“老漂族”开始在各个城市不断壮大,并汇聚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起早贪黑,悉心照料子女的生活;他们往来奔波,每天接送孙子孙女上学;他们一面享受着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外人难以理解的孤独与烦恼等

人口城市化与“老漂”一族

2000年以后,中国进入了人口大流动的时代.纵横奔腾的人潮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的城乡格局和产业形态,农民不再固守老家的一亩三分地,从心有疑虑到满怀希望地涌向东部发达城市.他们进入各行各业,用辛劳和汗水谱写自己的青春岁月,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家庭的发展.

这些在城乡之间往返的务工者,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家庭分工的重新配置,大部分人逐渐从城市返回农村.还有一小部分人因为努力和机遇在他们务工的城市落了户,成了城市人口中的新一代.那些返回农村的人们,则一边务农,一边带孙子、孙女,继续支持他们的子女到城市工作.至少在两代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留在了城市.

一些陆续在城市安家落户的“新广州人”“新上海人”,买了房子,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他们的父母很多还是生活在农村,直到孙子、孙女出生,他们再次被召唤到城市去帮忙照料.这些“新广州人”“新上海人”,虽然无法全职照料幼儿,但又舍不得将孩子放回农村,请个保姆既贵又不放心,因此让老人来帮忙也许是最理想的选择.

为了子女,这些农村老人们再次深度介入孩子们的生活,开启他们酸甜苦辣的“老漂”生涯.

“带娃”催生出了“老漂”一族

农民外出务工的大潮,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困境.而在城市中,大量双职工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带娃压力.在整个经济社会大转型阶段,谁来带娃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关注.

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要“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201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在北京、上海等14个地区启动0岁至3岁婴幼儿早教试点工作,提出“充分整合公共教育、卫生和社区资源,努力构建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面向社区、指导家长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然而,家庭带娃的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曾经做过一次生育意愿的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我国3岁之前的婴幼儿在各类托幼机构中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这并不是家庭没有这样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有48.2%的父母及准父母有0岁~3岁婴幼儿托育的服务需求,其中希望孩子能在2岁半以内入托的比例高达70.4%.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家庭对婴幼儿照护负主体责任.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

由此可见,中国的托育服务体系政策始终坚持“家庭为主,托育补充”的原则.家庭的带娃压力不仅没有减小,反而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多数普通城市家庭经济收入没有充分增长而各类生活开支却不断增多的背景之下,催生了“老漂”一族.

根据中国老龄中心2014年的调查数据,在全国0岁~2岁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高达60%~70%,其中30%的儿童完全交由祖辈照顾.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就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对全国10个大型城市中上万户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祖辈照料3岁以下孙辈幼儿的情况占到了全部被调查家庭数的80%.另有学者对上海市224名婴幼儿家庭调查时发现,父母与祖辈共同照料的占40.3%,婴幼儿放在祖辈家进行照料的占23.4%,完全由父母自己照料的仅占18.4%.

相较于市场提供的婴幼儿照料服务,祖辈的照料因为有信任基础和感情基础往往有更高的品质.像婴幼儿照料这类需要更多人力资本投入、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更容易产生单方面依赖的家庭工作,如果需要年轻父母到市场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意味着交易成本的增加.当家庭成员不在场的时候,很难对市场提供的照料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管.

此外,很多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得到身体上的照料,也希望孩子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早期教育,基于专业性和信任的考量,家长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才能在市场中找到可靠的照料者.如果是祖辈来承担这一工作,家长显然更为信任.

“老漂”,人口城市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在“老漂”一族的加持下,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温和开展.人口城市化不同于土地城市化,后者强调的是农业用地转变为工商用地,这个过程中农民并不见得就能在城市找到稳定的工作.因此,激进的土地城市化往往導致“赶农民上楼”或“城市贫民窟”的后果,造成各种社会问题.人口城市化显然也不是简单的户口城市化,随便将农业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城市化,他们可能只是顶着城市户口的农民而已.

大部分农民家庭的城市化是接力式完成的,父辈没有完成,从城市退回来继续支持子女们进城.这种持续多年的城乡代际分工实现了家庭成员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最优配置,一方面汲取城市发展的资源,另一方面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能够退回农村.

可以认为,这并不是最优雅但却是相对温和的市场化力量,它让走得快的农民先进城,走得慢的至少还有农村这块根据地.这样一种人口城市化,使得个人与家庭的能力、知识、劳动力、机遇等因素能够与市场机制相嵌合,不完美,但是整个城市化的阵痛更小、安全性更高.

从代际合作的演化时序来看,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人口城市化往往是这样的(如果顺利的话):老林到城市务工多年,虽然没能留在城市(可能也没考虑过),但是却在老家盖了楼房,有能力支持子女接受教育;老林的儿子小林考上了大学,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借钱、贷款在城市买了房子,这就大致可以说小林已经“城市化”了;老林不习惯蜗居在城市的小房子里无所事事,继续在农村生活生产;等到小林生了孩子,老林就自告奋勇来帮忙带孙子,小林心里也乐意,老人带娃既放心又省钱,何乐而不为.于是,老林加入“老漂”一族,继续支持小林这个小家庭的城市化:小林两口子可以继续全职工作赚钱,他们不用到市场中请保姆也节省了一大笔钱,这些钱将来都会投入到小小林的身上,将人口的城市化延续下去.

“老漂”们愿意远离乡土到陌生的城市蜗居带娃,除了为子女着想,实际上他们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尤其是看着孙子孙女日渐长大,奶音奶气地跟他们嬉戏,老人们内心也是相当满足的.他们把带娃的日常拍成相片或视频,发到亲友群里,美滋滋地等着大家伙的点评.劳动产生价值,而家庭劳动往往产生意义,尤其是这些自愿的无薪的家庭劳动.

從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老漂”一族实际上是在给国家分忧.尤其是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阶段,没法拿出更多的资源进行公共托育的建设,“老漂”们愉快地接过了这一重任.

我们当然希望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投到社会领域尤其是公共托幼服务领域,但是也要意识到,没有经济发展、不完成经济现代化转型,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到时更拿不出资源来进行社会投资了.简单说,经济社会是一体的,家庭和国家也很难分割,家庭承担的责任多一点,国家发展的压力就小一些,这大概也是东亚文化的共同之处吧.客观地讲,“老漂”和其他无偿带娃的老人们为中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谐与冲突并存

事情都要分两面看,“老漂”一族介入子女的家庭并不总是温情脉脉.很多时候他们和子女也会陷入令人伤感的冲突之中.这些冲突多数不是主观恶意造成的,而是不同年代的生活方式和教养观念的冲突.比如说要给小孩穿几件衣服,能不能给小孩吃糖,小孩哭闹要怎么处理,做的饭菜合不合口味,家里的玩具如何摆放等等,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成为争吵的导火索.

2016年12月,全国妇联发布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近80%的家长表示在育儿过程中曾出现和祖辈的教育理念相冲突的现象.其中冲突最明显的大概是婆媳关系了.

吵着吵着,多数家庭也就习惯了,当孩子长大了、上学了,“老漂”们也就打道回府了.还有一些家庭吵着吵着,公公婆婆一怒之下回了老家,没几天又开始想念孙子,装出不在意的样子让儿子买张车票回来.还有的家庭吵着吵着,把公公婆婆气走了,然后把岳父母接过来了,这种模式似乎正变得流行起来,因为吵架变少了,大家都轻松了很多.当然,母女之间吵起来有时候也不得了,因此而“一拍两散”的也不是没有.

另外一个问题是“老漂”们的分居,特别是有几个子女都需要老人带娃的情况,老人们只能各漂一方.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因为要给年轻人带娃,老了反而要分隔两地,受了子女的气都没人可以抱怨一下.

包括“老漂”在内的祖辈们,他们在无薪照料幼儿这项重要工作中所发挥的经济社会效应值得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从政策层面来讲,国家可以考虑如何从社会政策上为他们提供支持,例如祖辈托育津贴,从劳动补偿层面肯定祖辈照顾幼儿的工作价值.另外,政府也可以针对“老漂”一族出台政策,帮助这些来自农村的老年人能够享受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支持.城市的社会工作组织也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政府的支持下为祖辈群体尤其是“老漂”一族提供“喘息支持”和相关的育儿、保健知识.

当然,对于“老漂”们以及其他祖辈们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子女们的关爱和理解.要记住,他们并不是提供免费照料服务的保姆,而是最爱你的父亲和母亲.他们老了,很多观念和行为已经难以改变.年轻人要主动去寻找好的解决办法.

问题自然还会不断产生,但是办法总是要比问题多.国家和社会要帮着年轻人一起想办法.这也许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经济社会学.

总结:总结: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经济社会学方面的经济社会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经济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社会学引用文献:

[1] 经济社会学方向论文选题 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经济社会学外文文献 哪里有经济社会学参考文献
[3] 经济社会学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经济社会学论文大纲怎么写
《城市老漂:一种经济社会学》word下载【免费】
经济社会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