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移动互联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主题:人才培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9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能力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

目录

  1. 1. 引言(Introduction)
  2. 2.1 移动互联网发展综述
  3. 2.2 人才需求分析
  4. 3.1 移动互联应用领域就业岗位分析
  5. 3.2 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6. 3.3 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7. 4.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Guarantee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8. 4.1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9. 4.2 校企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10. 4.3 构建课堂、校内、校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11. 5. 结论(Conclusion)
  12. 人才培养:李长春强调加强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坚实支撑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 六安 237011)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出现巨大缺口,国内很多高校开始陆续开办相关专业.为了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提出了一种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移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建立在深入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分析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核心能力要求,分阶段实施核心能力培养.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能力模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L106ZD)、安徽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zy121)和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2gfyz05)研究成果.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基础通信网络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正在掀起一场市场和技术的革命.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逐步延伸到了安全监控、企业管理、设备调度等领域.如此大规模的技术变革,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同时又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移动互联应用人才需求分析(Talent demand of mobil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1 移动互联网发展综述

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作为论文范文信息技术产业将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1].在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支持下,物联网、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突飞猛进.2013年12月底论文范文发布4G牌照,移动通信运营商借势4G重新定义行业竞争局势,势必继续带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革命和用户量的进一步增长.

根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5.88亿[2].根据艾瑞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将达到7.5亿[3].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等终端论文范文的下降,IDC统计预测,2015年移动互联网应用下载量将上升到1827亿次[4].

2.2 人才需求分析

4G技术带来了更快速的网络、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用户体验.随之而来的就是移动互联网行业迫切需要大量移动应用开发人员,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内4G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个缺口也会越来越大.涵盖了设备制造、网络维护与运营、软件产品研发与推广等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据51job发布的数据显示,仅在2014年1月,各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布的职位就超过39万个,增长量超过30%,平均薪资也上涨了20%[5].

人才培养:李长春强调加强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坚实支撑

从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数据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移动广告、移动电商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互联网的地位.可观的行业发展前景自然吸引了很多资本和人才加入,而行业技术发展的快速使得人才转型滞后,缺口很大,再加上很多传统企业都在加入移动互联网的热潮,自然他们也加入了行业人才的争夺.据估计,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总缺口将达到150万以上.

为满足移动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下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培养移动互联网高端人才,全国各类高校在改进现有教学体系的同时,将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纳入到高等教育之中,实现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系统化、论文范文化培养.

3 移动互联应用领域人才职业能力模型(Vocational ability model of mobil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3.1 移动互联应用领域就业岗位分析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必须首先确定人才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然后细化岗位职业能力,最后再进入实施和考核.作为新兴行业,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传统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不同,具体表现在就业面向的行业领域不同、企业需求不同、应用平台不同、核心技术要求不同等方面.

本研究首先通过调查、走访、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调研了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的100余家企业.通过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岗位设置,招聘要求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得知,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就业的主要面向包括J论文范文a Web开发、Android开发、iPhone开发、移动互联网运营、网络优化与测试等.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主要就业岗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移动互联应用领域就业面向多,岗位层次划分也较为全面,涉及的核心技术也较多,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就业面向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下面以Android平台方向为例,介绍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3.2 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Android应用开发方向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Android开发的核心技能,同时需要熟悉通信技术、UI交互技术、软件规划与设计等等多方面的行业技术知识.以Android应用研发工程师为例,该岗位的核心能力除了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开发之外,还需要与界面工程师沟通UI布局和交互设计,因此需要良好的UI理解能力.当然,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理解用户需求,控制项目的开发进度,因此也需要了解软件工程和文档编写方面的技能.

从上面可以看出,各个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是不一样的,也是多方面的.结合对各个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就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3.3 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确定目标工作岗位和核心能力后,进入人才培养过程,为了突出职业能力模型中规定的核心能力培养,设计了基于职业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高职移动应用类人才培养的过程被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和技能储备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第二阶段为核心课程仿真实训阶段,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大量的真实项目驱动学生动手实践.第三阶段为岗位实训阶段,让学生分小组参加各种工作室项目,或者到顶岗实习企业参加真实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产业项目开发.第四阶段为实习就业阶段,将实习和就业两项活动整合为一体,学生直接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项目开发能力,直至培养结束——就业.

为了考核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效果,我们按照游戏升级的策略划分为4级,共300分.第一二学期修满专业课学分,可以获得50分,升级到第二级.第三、四学期必须修完全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才可以获得50分,升级到下一级.第五学期进行顶岗实习阶段,开始生产项目锻炼,第六学期进行就业实习,升级也会随着技能上升的加快而加快.通过逐步升级,学生也会体会到技能的快速提升,就业也就会水到渠成.

4.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Guarantee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落实,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条件、创新项目实践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4.1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学一线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要打造一支水平高、结构优的师资队伍,就需要坚持自主培养和引进、外聘双手并举的原则.采用校内提升、校外培训、企业锻炼的方法,提升校内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采用企业聘请,邀请专家到校授课、指导实践教学等方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加大对教师培养的投入,鼓励教师外出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学历.加大对专业带头论文范文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优化专业教学团队.鼓励教师与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升教师产学研能力.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强有力的保障.

4.2 校企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条件,同时也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不同利益诉求基础上的一种互利双赢的发展形式.移动互联应用领域是新兴行业,因此各个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方面都存在一定欠缺,而企业也急需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毕业生,因此校企的共同利益诉求得以满足,具备校企合作的条件.

校企双方紧贴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明确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职业方向.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产业项目为驱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学习期间,实施“准员工”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导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全程跟踪学生学习过程,确保学生顺利“升级”.

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先进的开发技术、管理模式引入学校,推进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开展生产实践锻炼、产业项目进校园等多种活动,帮助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的名师在企业支持下,创建“创新工作室”,引入企业产业项目,不仅解决了企业技术问题,而且锻炼了教学团队,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4.3 构建课堂、校内、校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管理必须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首先,以职业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堂实验实训体系,培养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在校内建立专项实训、产业项目实训和创新实践中心等用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再次,通过多方合作,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校企共建实验中心、顶岗实习基地等,用于学生在就业前进行生产实习,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实习条件.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引入产业项目让学生在校内、校外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可以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5. 结论(Conclusion)

移动互联应用行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重点发展产业,该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人才支撑.为了制定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移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充分调研,分析就业面向和岗位核心能力,将学生在校学习的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规划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不同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深校企合作力度等途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符合当前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质量有保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2015-2-3.

[3] 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EB/OL].http://www.iresearch.com.cn/report/2145.html,2014-4-24.

[4] 丁宝贵.移动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研究[EB/OL]. http://www.idc.com.cn/,2014-3-10.

[5] 论文范文范文.论文范文指数[EB/OL].http://arts.51job.com/cls/class_0505.html,2014-1.

[6] 黄存东,等.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下的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5):13-15.

[7] 付贤政,王志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5):42-44.

[8] 黄存东,等.基于“校中厂”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14):247-248.

[9] 汤丽娟.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72-74.

[10] 付贤政,盛安元,张前进.校企合作构建软件技术专业“4211”实训体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6):111-114.

作者简介:

沙有闯(1984-),男,硕士,讲师.研究领域:移动应用开发.

梁继会(1965-),男,本科,副教授.研究领域:高职人才培养.

袁明磊(1984-),男,硕士,讲师.研究领域:软件开发.

总结:这是一篇与人才培养能力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人才培养引用文献:

[1] 培养能力论文范文 关于培养能力方面论文范文素材5000字
[2]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移动互联应用人才培养模式》word下载【免费】
人才培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