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志愿服务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

主题:高考报考志愿指南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8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志愿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志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志愿论文范文

高考报考志愿指南论文

目录

  1.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
  2.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影响因素
  3. (一)大学生自身的不足
  4. (二)家庭的影响
  5. (三)社会的影响
  6. 三、多方联动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
  7. (一)提升大学生素质
  8.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9. (三)加强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陕西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汉中72300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精神文明也随之发展起来,志愿服务便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公益精神得到发扬,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精神文明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以志愿服务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 词]志愿服务;公益精神;大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7-0044-02

志愿服务来源于西方,其发展也经过了一定过程,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我国政府对于志愿服务也极为看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培养更是政府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志愿者服务是进行不图回报的社会福利行为,其展开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和职业化,这种服务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我国助人为乐等民族文化美德.同时,这种志愿服务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用另外一种参与方式融入社会,让学生通过此种方式发扬公益精神.因此,探究更好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精神层面的思想境界,夯实其信仰基础,让信仰在理想信念的心中飘荡.在这样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在不同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自我升华,既锻炼了自己,也为服务社会作出了贡献.同时,加强了自己和社会的交流,也树立了更多的高校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精神层面的思想和觉悟.其次,志愿服务通常都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很大一部分为实践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参加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业余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接触到了不同的社会人群,也接触到了不同领域和其他年龄段的志愿者,形成了一个集体生活和团队协作的生活圈,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社会阅历,扩大了自己的交际面,也在不断和不同人群打交道的过程中,更加清醒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断在服务中吸收他人成熟的学习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前提就是让学生真正投身于福利事业,让学生感受公益的力量,让学生实践经历都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得以深化,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得以更好地成长.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的不足

首先,大学时代的年轻人虽然敢于接受创新和挑战,但很多人又缺少坚定的毅力,对已经经历过的事物,其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精神注意力和关注度也容易大幅下降.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此种情况的表现也更加明显.其次,很多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大部分停留在思想中,而付出行动的则比较少,而且很多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时,其出发点并非真正地服务社会,加上很多机构在组织过程中加入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便导致学生在参加志愿活动时思想不纯洁,行动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最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之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在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中,管理漏洞和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服务质量降低.

(二)家庭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的形成都受到其父母的直接影响,父母在公益工作中的楷模作用,使子女随后进行模仿和追随,反之极容易阻碍子女的公益观念的培养.由于现实社会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现在大部分父母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休息时间不多,加之长辈们自身缺乏服务社会的公益意识,大部门人很少能以身示范地组织和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活动,无法给子女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示范和模范作用.同时,个别父母在教育孩子素质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思想盲区和误区.个别长辈在功利浪潮的带动下,为了让子女有美好的前程和好的工作,强迫孩子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对其他方面的培养不重视,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素质的教育,忽视了服务社会的公益观念的培养,导致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行动减少,思想觉悟偏低.

(三)社会的影响

首先,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工作总体上社会认同度普遍不高.缺乏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这也是束缚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大众群体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意识和出发点等方面的理解,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被志愿服务”“被爱心”的现象在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比比皆是,这些非自愿的安排往往大大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出发点,抑制了志愿者主观上的能动性,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得不到彰显,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缺乏健全的培育机制.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存在一定的客观问题,其培育观念相对滞后、组织管理不人性化、政府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大学生培育公益精神还缺乏维护大学生自身权益保障和激励其参与公益活动的表彰机制.大学生的志愿者的主体位置不能确立,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相关的行使权利和义务经常没有制度上的章程规划,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无法参照相关制度去“执法”;政府的扶持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的相关资金不到位或是被挪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相关扶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制约了公益活动的开展.

三、多方联动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

(一)提升大学生素质

在公益志愿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培养青年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也可以提升当代青年的公益意识,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素质、技能以及思想,也更早地品尝了步入社会的实践活动,参与社会中,扮演社会中的角色.同时,在一些专业的特定环境的志愿活动中,志愿者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这个结合自身实际出发的培训也培养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式和技能,拓展了知识领域,丰富了理论,强化了实践知识,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一方面需要院校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或者与其他机构相协调,共同构建相应的培训体系,能够通过培训切实感受其公益活动参与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在公益活动中予以更好的运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切实发挥自我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能够将自己的优势予以彻底展现.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导孩子,将公益事业作为大家共同的事业去经营,使孩子从小就培养一定的爱心和公益心理,也逐步培养了孩子健康的思想道德心理,父母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的示范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公益精神价值观念,努力打造一个孩子学习的楷模.在孩子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孩子最想模仿的对象,这对孩子的内心健康和品德道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在学习成绩上,家长不能唯有成绩论,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精神培育同样必不可少,要培养他们的互助互爱、乐于助人的精神,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家庭之间还要注重相应的联合,通过联合模式的构造,让不同家庭中的公益理念得以更好地传播.此方面院校可以作为很好的桥梁予以存在,可以通过学校枢纽站达到更好的家庭联合效果,达到更好的家庭作用效果.

(三)加强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育保障机制和相关的保障制度,从相关条例上去指导公益活动的具体实践活动,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建设,同时,政府、高校、公益团体之间要协作协同建立联动机制,建立相关的表彰制度和鼓励办法.在活动开展时,对大学生的精神培育是活动的核心出发点之一,使更多的大学生自主、自愿、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其次,在公益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构建学习结合实践的长效机制,宣传学生的公益活动本质,学生体验参与实践的公益价值观,使公益精神深入人心,达到对大学生精神培育的最终目的.第三,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也就是说,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相关的社团,都要在公益活动方面予以大力宣传,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参与渠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感受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公益精神,并将此精神予以发扬光大.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公益活动的精神对于其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无论对于学生的生活,还是对于未来学生的工作都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和社会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公益内涵,让此精神中所蕴含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让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杨.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J].现代交际,2016(24):142-143.

[2]张少利.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8):212-213.

[3]任江林.浅谈“微公益”时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兰台世界,2015(23):96-97.

[4]陈曦,段然.浅谈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135-137.

[5]卓高生,易招娣.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策略探析[J].河北学刊,2014(3):155-158.

[6]周静.浅谈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J].世纪桥,2011(7):74-75.

总结:此文是一篇志愿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高考报考志愿指南引用文献:

[1] 高考和高考填报志愿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高考和高考填报志愿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5000字
[2] 高考志愿和app设计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高考志愿和app设计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500字
[3] 入党志愿书填写方式 入党志愿书上入党志愿怎么填写
《志愿服务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word下载【免费】
高考报考志愿指南相关论文范文资料